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父亲乔治去世后,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大佬们出面,替当时只有10岁的约翰保住了父亲的绝大部分遗产。而约翰的生母则拿着一笔不菲的“补偿款”去了欧洲。
约翰上次去巴黎的时候,听孔苏埃洛堂姐提起过,他的那个“老妈”又结婚了。这已经是她的第四次婚姻了,新郎是个比约翰还小6岁的法国小鲜肉。虽然“天下下雨,娘要嫁人”这种事是谁也阻止不了。但约翰还是对自己亲妈不断给自己找“新爹”这件事感到很丢人。
所以这么多年来,他都对自己的生母只字不提,也从来不想主动去联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温斯顿·丘吉尔那种程度。(丘吉尔的母亲詹妮在丈夫去世后,又结了两次婚。一次是和与丘吉尔同岁的运动员韦斯特,一次是和比丘吉尔小三岁的政客蒙塔吉,这家伙还是个丘吉尔的反对派。这两次婚姻,丘吉尔都亲自出席了婚礼并送上了祝福。)约翰自问没有伟人的宽广胸襟。
见到约翰一家三口,尤其是小艾拉,苏珊奶奶格外高兴。当时她正在农场门口跟儿子罗伯特一起把今天刚产的新鲜牛奶抬上卡车货厢。从她搬动那些50磅重牛奶桶的动作上看,苏珊奶奶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身体状况还是很不错的。
“苏珊奶奶,见到你真高兴!”约翰像一个回家的游子一样热情地拥抱了苏珊奶奶。
“下午好,先生、夫人还有艾拉小姐。”苏珊奶奶也有些激动,但她还是按照多年的习惯对约翰一家使用了尊称。虽然严格意义上苏珊奶奶早已退休,不再是约翰家的仆人了。连她目前居住的这座小农场也被约翰转到了她儿子罗伯特的名下。但苏珊奶奶还是一直把约翰一家看作是自己的主人。
“罗比(罗伯特的昵称),先别管那些牛奶了,快帮先生把行李拿进去。”一转身,苏珊奶奶就进入了“女管家”的角色,开始支使儿子干活了,“别忘了让厨房准备新鲜的南瓜,晚上我要给先生做他最喜欢的南瓜派。”
约翰一家住进了二楼南边的大套间里。这个房间是苏珊奶奶为他专门预备的。虽然一年多没人住过了,但是仍然十分整洁,看来每天都有人打扫。约翰穿越后刚醒过来的时候,就是躺在这个房间的床上的。如今再次踏入这里,想到当时自己内心的忐忑和惶恐,突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小艾拉记事以来,还是第一次来农场,看到什么都感到很新奇。很快她就开始在楼上楼下到处乱跑,拉着约翰对各种农具和老式物件问个不停。直到苏珊奶奶的几个曾孙女从镇上的学校回来后,才把约翰给解放了出来。
苏珊奶奶原本打算为约翰一家单独安排晚饭的,但约翰执意要跟她们一家一起吃。如今,苏珊奶奶也是祖孙四辈,儿孙满堂的人了。一大家子十几口人聚在一起,显得十分热闹。
约翰从小就跟在苏珊奶奶身边,和她的儿女和几个年龄较大的孙辈都很熟悉。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拘谨,几杯农场自酿的果酒下肚,气氛立刻好了很多。当年专门负责开车接送约翰上放学的二儿子强生,还把约翰当初装病逃学的丑事说了出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晚饭后,南瓜派吃多了的约翰和阿黛尔去农场的小路上散步。小艾拉则和几个新认识的“小姐姐”一起跟着罗伯特学习制作做南瓜灯。算算时间,约翰估计纽约那边的“火星人入侵”闹剧应该已经上演了。阿什维尔农场这边还是风平浪静,约翰不由得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了一丝得意。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九章 万圣节之旅(中)
第二天早上起来,整个农场已经被布置得充满了节日气氛。到处都是南瓜、蜘蛛和黑猫装饰,一楼门厅还摆上了一个骑扫把的猫头鹰女巫木雕。这个一人多高的木雕约翰小时候就见过,是苏珊奶奶丈夫生前的作品。
美国人过万圣节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代。不过由于新教苛严的信仰体系,最初带有迷信和原始宗教色彩的万圣节活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主要集中在马里兰州和部分南部区域。
直到十九世纪后半页,由于大量移民涌入美国,尤其是受1846年土豆饥荒的影响,上百万爱尔兰人逃荒到了美国,才使得万圣节这个起源于古代凯尔特人的节日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民间节日。
虽然万圣节并不是美国的联邦假日,而且它也早已褪去了原本的迷信和宗教色彩,成为了一个以社区游行和庆祝派对为核心的节日。但对于爱尔兰裔的苏珊娜奶一家来说,万圣节仍然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
在一天她们仍然会以食物和酒水祭祀祖灵,以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虽然在大部分基督教徒眼中,这种行为有些迷信和愚昧。但约翰却觉得很亲切,这让他想起前世过年时,爷爷带领大家给祖宗牌位上香的情景。
小艾拉对这些传统的爱尔兰万圣节习俗不太感兴趣,她一直在期盼着夜晚早点到来,好和新认识的“小姐姐们”一起去附近的镇上讨要糖果。这还是小艾拉第一次脱离父母单独行动,去年万圣节她还太小,是阿黛尔陪着她去的。
在约翰小的时候,万圣节里只有穷人的孩子才会挨家挨户讨要食物,他们这些富人家的孩子只是偶尔出于好玩才会参与其中。而且当时他们讨要的也不是糖果,而是一些零钱和一种被称作灵魂蛋糕的糕点。作为回报,“乞讨者”还必须为给予者亲友的亡灵祈祷。教会很鼓励这种赠送灵魂蛋糕的做法,希望以此来取代给游魂准备食物和酒水的古老传统。
目前,这种被称为要灵魂蛋糕(goinga-souling)的传统已经逐渐被不给糖果就捣蛋(trickortreat)的习俗所取代,孩子们会到邻居家挨家挨户地“乞讨”,人们会给他们橘色、棕色和黑色包装的糖果。
傍晚,小艾拉迫不及待地换上了阿黛尔为他精心准备的女巫斗篷,准备和苏珊奶奶家的几个孩子一起去镇上讨要糖果了。小家伙戴上了尖尖的女巫帽,穿上了带有蜘蛛装饰的小皮鞋,披着黑色的斗篷,拿着小扫帚和装糖果的小桶,肩膀上还“蹲”了只毛茸茸的玩具黑猫,那模样简直太可爱了。
“艾拉,只许去门口有南瓜灯的人家要糖果。主人去拿糖的时候必须站在门口等着,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给妈妈检查后才许吃,记住了吗?”虽然约翰他们会在后面远远的地跟着,但阿黛尔对女儿第一次离开她“单独行动”还是有些担心,一直在提醒她注意这,注意那的。
“好了,亲爱的,不用担心,我们不就在附近吗。”约翰制止了妻子的唠叨,转过头他自己又开始叮嘱女儿,“记得跟紧几个姐姐,不许一个人乱跑听到了吗?”
“知道了,爸爸!女巫艾拉,出发!go!go!go!”小家伙兴奋地叫着冲出了门。
苏珊奶奶的农场就位于阿什维尔市郊的一个小镇附近,艾拉她们要去的镇中心离农场不过步行10来分钟的距离。孩子们一路蹦蹦跳跳,欢笑着,唱着经典的万圣节歌谣:“不给糖就捣蛋、不给糖就捣蛋,我要好吃的。不给糖就捣蛋、不给糖就捣蛋,给我好吃的……”
约翰和阿黛尔远远地跟在这群孩子的后面,看着他们敲开了一户户居民的房门,高喊着“trickortreat”,从主人那得到大把的糖果。小艾拉是这帮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总是能得到优待,获得最多的糖果。
很快,她的小桶就装满了,不得不跑回来,把糖果倒到爸爸妈妈的口袋里。反复两次后,连约翰和阿黛尔也拿不了这么多糖果了,小艾拉才没有再继续讨要。但她还是坚持要跟小伙伴们一起敲遍镇上的每一户人家才肯跟约翰他们回去。
好在镇子不大,门口挂着南瓜灯的也就二三十户的样子,约翰和阿黛尔也就由着她去了。小家伙最近几个月的“名媛养成”训练也够辛苦的了。本来约翰这次带艾拉出来,除了避开“火星人入侵”骚乱,也有让女儿好好放松一下的意思在里面。难得女儿玩的这么开心,就让她放纵一次吧。
第二天上午,小艾拉起的很晚,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昨晚小家伙玩得太疯了,兴奋得很晚才睡着。再加上昨晚连喊带叫,又唱又笑,艾拉的嗓子都有些沙哑了。
“爸爸,我们今天必须回去吗?”小艾拉有点可怜兮兮的问道。这里的生活简直太有意思了,小家伙一点都不想回华盛顿。
约翰也觉得两天的假期有点太短了,反正钱是永远挣不完的,既然已经带艾拉出来了,就干脆陪她多玩两天吧。他想了想对阿黛尔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去大烟雾山国家公园吧,离这就50公里。听说那里有提供给游客的木屋,我们可以在那儿住一晚,明天上午再开车回华盛顿。”
说走就走,约翰很快就让苏珊奶奶帮他们准备好了野营用具,从厨具、餐具到煤油、毛毯一应俱全。苏珊奶奶还专门为他们准备了烧烤用的食材和一大蓝子路上吃的食物。
用过早午饭,约翰一家就出发了。开车从农场到大烟雾山国家公园的西入口只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但公园里面却非常大,光原始森林的面积就达到了80平方公里。这里属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南端,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温带落叶森林。
如今已是深秋,满山遍野都是灿烂的金黄色,一缕缕雾气环绕在群山之间、充斥于峡谷之中。这种由森林蒸腾出的水蒸气形成的浓雾,会长时间地滞留于地表附近,大烟雾山正是由此得名。
这座1934年刚刚建立的国家公园实在太大了,约翰他们没有时间细细游览,一路直奔切诺基印第安人居住的小镇而去。




1937全球速递 第九十章 万圣节之旅(下)
后世一提到切诺基,一般人都会先想到吉普车。没错,当初这款四驱越野车确实是以切诺基部落的名字来命名的。传说切诺基部落的印第安人以勇猛剽悍、机智果敢而著称。以切诺基来命名该车型,就是寓意这款车勇猛、皮实、生存力强,具有非凡的野外生存能力。(同样以印第安部落名字命名的还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切诺基部落属于北美易洛魁人的一支,居住在北至俄亥俄河,南至南卡罗莱纳州的广阔区域里。他们是这片土地最古老的居民,曾经建立过切诺基国,并创造出了可以书写和阅读的切诺基语。可别小看这一点,绝大部分印第安部落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切诺基是印第安人中唯一有办法记载自己历史与传统的部落。
与一般的印第安人部落不同,切诺基人对外来文明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早在1827年,他们就仿照美国白人政权制定了自己的宪法、建立了立法、司法、行政制度和收支体系。甚至还创办了第一份用双语书写的美国土著人报纸——《切诺基凤凰报》。
在1830年,部落酋长罗斯还曾率领一个代表团,前往美国最高法院为切诺基人的权利进行辩护。一帮土著跑到联邦最高法院为自己争取权益,别说当时了,在现在看来也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虽然最后,大部分切诺基人还是没能逃脱被驱逐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印第安人居留地的悲惨命运(大约15000名切诺基人被赶出了家园,4000多人死于迁徙途中。),但罗斯酋长还是成功地保护了部分族人的权益。在一位来自杰克逊郡的州立法员的帮助下,大约六百名切诺基人取得了北卡罗来纳州居民资格。
这些人的后代就居住在离大烟雾山入口不远的山谷小镇里。当这里成为国家公园后,镇上的印第安人还成立了一家“切诺基-阔拉艺术与手工艺公司”,做起了旅游纪念品生意。
阿黛尔和艾拉都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的部落生活非常好奇。约翰也是第一次接触正宗的印第安人传统文化。前世他见过的印第安人后裔大多经营旅游业和赌场生意,而且喜欢酗酒、开肌肉车。
约翰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部落的男人们如何用火和斧头制造独木舟,用凿削的碎石片制作箭头,妇女们如何用粘土制作陶罐、壶、瓶和编织篮子。一个叫奇勒的印第安店主用流利的英语热情地为他们做了讲解。
当然了,任何时代的旅游都少不了购买纪念品,约翰他们也不能让奇勒先生白忙活。阿黛尔在他的店里买了一个用野牛皮制作的手提包,一个用响尾蛇尾巴制作的钥匙扣和一个插满漂亮羽毛的头饰。约翰倒是很想把一个巨大的牛头标本带回家,但被阿黛尔以不卫生为由拒绝了。
告别了奇勒先生,约翰一家驱车前往大烟雾山国家公园的最高峰——克林曼斯圆顶。路上,约翰一直在为连古老的印第安部落文明都难以抵挡商业社会的侵蚀而感慨。虽然目前,这些生活在保留地里的印第安人还最大限度地保持着他们的文化传统。但即将到来的二战将大大加速他们被同化的进程。
约翰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风语者》,电影里就讲述了一名印第安译电员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故事。二战期间,为了避免日军破译自己的密电码,美国海军征召了29名印第安瓦霍族人入伍。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够听懂,所以美军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人称“风语者”。
而这些瓦霍族人不过是二战时期,印第安人“被同化”浪潮的一个缩影。当时,由于兵源和劳动力紧张,大批的印第安人离开了保留地,加入了军队或者进入工厂工作。之前几乎与美国其他群体隔绝的印第安人,自此自愿或非自愿地进入了美国主流社会。
到大战结束之时,大部分印第安人都已经融入美国的社会生活,以至于战后连印第安人事务局都撤销了。虽然这些对于印第安人本身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一种悠久而古老的文明至此彻底消亡还是让约翰感到有些可惜。
从切诺基人居住的小镇到克林曼斯圆顶,需要绕过几个山头。随着汽车在盘山路上螺旋上升,上山时明媚的阳光,此刻变得黯淡起来,感觉雾蒙蒙的,甚至有些雨意。约翰一家现在已经置身云中,被云雾笼罩,看不到山下和山外的任何景色了。最后,他们不得不停车,选择步行登上山顶。
这座山的海拔并不算高,不到2000米,山顶不是常见的尖峰而是一个天然的圆形广场。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方圆十几公里的茂密原始森林,景色非常迷人。景色虽好,约翰他们却不敢多待。现在已是深秋,山顶风又大,湿气又重,小艾拉都开始冻的打哆嗦了。
匆匆忙忙下了山,约翰一家直奔公园为游客提供的木屋而去。苏珊奶奶为他们准备的食材有一只农场自己养的鸡,约翰打算为女儿炖点鸡汤。要是小艾拉真的感冒了,约翰还不得被阿黛尔埋怨死。这年头,感冒可不是什么小事。
好在这些用粗壮的巨衫木搭建的木屋,外表上是典型的印第安风格,只有门和烟囱没有窗户,但里面布置得相当舒适,墙上和地上都铺了厚厚的兽皮和毛毯,比外面暖和多了。要不然约翰都打算直接开车回苏珊奶奶家了。
当天的晚饭是约翰亲自动手的,用惯了瓦斯炉的阿黛尔摆弄不好这些野营炊具。经常冬季去蒙大拿山区猎鹿的约翰对此倒是很得心应手。约翰用烤过的面包片、培根、牛排、洋葱和生菜做了几个三明治,又烤了些香肠、玉米棒、土豆和南瓜饼,再加上鸡汤和水果,一顿丰盛的晚餐就齐活了。
饭后,这两天玩累了的小艾拉已经有些困意了。阿黛尔带她完了会游戏消了消食,就哄她去睡觉了。约翰用小煤油炉煮了一壶咖啡,准备等女儿睡着后跟阿黛尔好好谈谈。




1937全球速递 第九十一章 请阿黛尔出山(上)
自打加入了军工生产委员会,约翰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躲避未来的世界大战了。不管到时候他会以什么身份参与进去,反正是脱不了干系了。随着军工生产委员会这边的工作越来越繁重,约翰得好好考虑一下联邦快递公司在战时的管理问题了。
一战战争爆发,他肯定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兼顾自己的个人生意了。休斯飞机公司还好说,有小汤姆帮他盯着呢。就算小汤姆真如历史上一样参了军,不是还有休斯呢吗。这个哥哥虽然有时候不太靠谱,但约翰相信他绝对不会坑自己。
麻烦的是联邦快递公司。虽然沃尔特这帮老部下目前把公司运营的不错,麦克纳马拉这些新人的管理体制改革也推进得很顺利。但这毕竟是一家新公司,约翰这个董事长老是不露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等美国参战后,公司肯定会有不少员工被征兵,到时候国内业务如何开展也是个大问题。
在这种请况下,约翰必须在公司里安排一个他信得过,又有足够分量能压得住阵脚的人,来代表他监控公司的运营。本来堂哥哈罗德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连约翰自己都是他一手栽培出来的,他的年龄又不用担心服役,替约翰稳住联邦快递公司完全是小菜一碟。
但是现在,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内部却出了问题。哈罗德已经反应过来了,当初亨利·福特卖给他的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股票就是一颗毒丸。但是为时已晚,摩根家族的触手已经伸进了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董事会。哈罗德正在极力辗转腾挪,应付摩根家族的渗透,根本没有精力去帮约翰照看联邦快递公司。
这时候,让约翰上哪去找替代哈罗德的人选呢。约翰为此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让阿黛尔试一试。再怎么说阿黛尔也是联邦快递公司的第三大股东,(当初为了利用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突破州域壁垒,约翰把自己手里近一半的公司股份转到了阿黛尔名下)虽然她从来没有参与公司运营的经验。
“艾拉睡着了?”看见妻子从里屋出来,约翰问道。
“睡着了,不过脸有些烫,不会真的感冒了吧。”宝贝女儿就是阿黛尔的心头肉,有一点不适就让她紧张万分。
“应该是下午风吹的,晚上多给她盖点被子,出点汗就好了。”约翰为自己和阿黛尔倒了杯咖啡,示意妻子坐下。
“我不要,这么晚了还喝咖啡,晚上不睡觉了啊。”阿黛尔嗔怪着把杯子推到了一边。不过看到丈夫有些严肃的表情,她把接下来的话咽了下去。盯着丈夫的眉头看了一会,她关心地问道:“你怎么了,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约翰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理了理思路,然后开口了:“过完年艾拉就四岁了,是不是该送她去幼儿园了。”
“为什么!”阿黛尔一下子就炸了,艾拉出生到现在还从来没离开过她身边。“为什么要送去幼儿园,把老师请到家里不就好了。”确实,像约翰他们这种家庭的孩子,一般在上学前都是在家里接受精英教育,很少有往幼儿园送的。
“可她也不能老是待在家里啊,也需要多和同龄人接触。”约翰给自己的观点找了个理由,“你看昨天她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多开心。”
不过这个理由显然说服不了阿黛尔,她瞪着丈夫,一副你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就让你好看的架势。果然当妈的人就是不一样了,以前多么温柔知性的一个人,一旦牵扯到孩子,立马变成了护崽的母老虎。
约翰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只好老实交代:“你也知道现在情况不同以前了。欧洲那边就是个火药桶,随时可能爆炸。我现在在华盛顿这边的工作非常忙,如果战争爆发的话,就会更忙了。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我需要你帮我。”
“真的吗,你是说我们和德国人会跟上次一样打起来吗?”阿黛尔在潜意识里,还是把自己当成是法国人。她有些焦急的搓着手,“不行,爸爸还在里昂呢,得赶快让他回来。”
约翰忍不住用双手抱住了脑袋,阿黛尔怎么就抓不住他话的重点呢。岳父德加诺这么精明的人,还用得着她操心。约翰笃定欧洲一有风吹草动,德加诺肯定立马就跑回美国了。
“别紧张,今年肯定是打不起来。”约翰最后还是要开口安抚住了妻子,不然今晚的话题肯定没办法继续了
“我回去后就给爸爸打电话,无论如何也要让他在圣诞节前回来。”出于一直以来对丈夫的信赖,阿黛尔本能地相信了约翰对欧洲局势的判断。“真是太可怕了,上次大战才过去过久啊。”
“这次的情况可能会比上次更糟糕,所以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到时候家里的事我可能顾不上了。”约翰试图再一次把话题拉回来。
阿黛尔又误解了丈夫的意思,她紧张地抓住了约翰的手:“美国也会参战?上帝啊!你会上战场吗?”阿黛尔有个堂兄就是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好像是凡尔登战役的时候。
“别紧张,亲爱的。”约翰发现刚才自己的话没说清楚,把阿黛尔的脸都吓白了,连忙拍了拍妻子的小手,安慰她道:“就算美国参战我也不会上前线的。放心吧,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战场上不缺我一个老头子。我刚才的意思是说军工生产委员会的工作会更忙的。”
“那就好!家里的事有我呢,你放心工作好了。”阿黛尔松了一口气,只要丈夫不上战场就好,忙就忙一点吧。这一年多来,她也已经习惯了。
阿黛尔没意识到,约翰悄悄地偷换了个概念。他只说自己不会上前线,没说不会参战。约翰也不知道自己到时候会不会被征召入伍。不过即便参了军,他估计自己也不会被派到前线去,所以没必要现在说出来让妻子再担惊受怕。
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吧。约翰真要是接到了入伍通知,阿黛尔也拦不住啊。现在还是先想想怎么说动妻子到公司帮忙要紧。今晚两人的沟通老是出岔子,约翰都怀疑是不是自己这段时间跟妻子交流得太少了,怎么思路老是不在一个频段上呢。




1937全球速递 第九十二章 请阿黛尔出山(下)
安抚好妻子的情绪,约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最近跟官场上的人打交道多了,自己说话也受了他们的影响。他决定还是有话直说好了,反正跟自己的媳妇完全没必要绕弯子,省得阿黛尔老是误解他的意思。
1...3132333435...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