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看来英国的当权者们脑袋还是很清醒的,知道希特勒是不会吃哑巴亏,必然是要报复回来的。当务之急,还是指导本国居民做好挨炸弹的准备,挺过元的下一轮“死亡咆哮”。
果然,《泰晤士报》第二、第三版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介绍如何建造和使用这种“安德森防空洞”的。每户居民都可以去当地的防空指挥部门申请领取6块用以建造防空洞的波纹钢板。他们需要先用螺丝钉将这些钢板组装成一个长宽各2米,高1.2米的大铁箱子,然后再将这个大铁箱子埋到自家的园子里。
约翰知道,这种简易家庭防空洞虽然构造简单,空间狭小,里面又闷又潮,但确实能救命。在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中,自家有花园的伦敦人就是依靠这种家庭防空洞,熬过了连续57个夜晚的狂轰滥炸。
当然了,在德国人的大规模报复性轰炸来临之前,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还是与他们日常衣食住行相关的消息。特别是最近,英国议会和政府接连出台了一大堆战时法律和行政命令,《泰晤士报》上关于这些“新规”的报道和讨论是多之又多。其中有一些,在约翰看来是相当新鲜有趣的。
比如,一篇题为《宠物饲养新规迎来位被处罚者》的报道,提到了一名叫布里奇特的小姐因为用面包喂鸟,违反了一会不久前刚刚出台的关于禁止用普通食物喂养宠物的新法规,而被罚了1o英镑。
报道语重心长地告诫所有英国鸟类爱好者都要接受这个教训,并一本正经地建议他们可以改用葵瓜子。(一直到后世,瓜子、花生、松子总之所有带壳的坚果在很多英国人的脑海里都是给宠物吃的,一般市都会有卖瓜子的,不过是在宠物用品区域。)
再比如,最近政府又对布料的配给标准进行了微调。每人还是一年66张布票没变。但帽子的购买“价格”变了,男帽由4张布票上涨到了6张,女帽由5张上涨到了7张。
而接下来,记者就对政府为什么单单调整帽子的购买标准,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差点没把约翰给绕晕了。
好半天,他才整明白,原来因为燃料、照明和电力部门制定了新的居民每月燃料消耗上限,以及大量油脂被改为工业用途,肥皂减产等一系列原因,现在人们洗头的频率大大降低了。
为了不顶着一头油腻腻、脏兮兮的头出门,带帽子的人自然也就增多了。所以,政府部门不得不上调购买帽子所需的布票标准,以抑制越来越旺盛的帽子需求。
文章的最后,记者还采访了“专业人士”,就“怎样延长力士香皂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更好地保存和使用肥皂进行了科普。
这都是什么玩意啊。约翰把报纸扔到了一边,这种事也需要拿到报纸上讨论?看来英国人需要向苏联好好学学。人家那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得按配给来,也没见弄出这么多麻烦事。
说真的,约翰现在挺鄙视英国人的。自打他到了英国之后,就已经听够了周边人对于“越来越苛刻”的配给制度的抱怨。似乎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痛斥这种没有人性的制度,认为自己现在过的是地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要怪对面的希特勒。
一开始,约翰还抱有一丝同情的心态,毕竟他们生活的水准是不如以前了。可不能总是纵向比较啊。实际上,对面的德国人早从去年开始就一日三餐啃土豆了。和德国人比起来,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富足了。
如果是和现在的中国比的话,这些英国人甚至完全可以算是生活在天堂了。但是他们仍然在抱怨,自己的天堂没有那么舒服了。
约翰决定到附近的几家食品商店去转一转,看看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其实不用多待,光凭前世他小时候的生活经验,约翰一会儿就看出英国人的毛病出在哪了。很显然,面包、土豆等基本粮食是不缺的,人们的不满主要源于副食种类的匮乏。
到底是资本主义国家,搞计划经济没经验啊。副食的种类千千万万,重口难调,哪里是你管得过来的。英国政府也真死心眼,担心老百姓营养不均衡,竟然恨不得把他们每天吃什么,吃多少都规定好了。
问题是谁愿意按照政府推荐的菜谱,天天面对千篇一律的食物啊。约翰觉得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把配给手册里上百种食品票统一换成“点券”。规定每个人每个月消费的点数,让他们挥想象力,自己搭配去。
政府只要根据不同时期各种食物的稀缺程度随时调整点数标准就行了。番茄不足就把番茄点数调高,人们自然会少买番茄,寻求其他蔬菜。哪像现在,给了每人每月定量的番茄票,到时候市场上供应一不足就挨骂。
约翰现在考虑的是,自己要不要把这些想法写出来,说不定能从英国人那里换点什么好处呢。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七章 皇家空军的扬基鹰
皇家空军丘奇芬顿(net)基地的指挥塔台里,约翰正在第71战斗机中队指挥官伍德豪斯的陪同下观看一场低空袭扰作战训练。在他的身旁,还有多诺万和斯帕茨少将。
“真特么丢人现眼!查尔斯(美国6军航空队退役上校查尔斯·斯维尼,这批美国志愿飞行员的招募者)从哪找的这批乌合之众。”斯帕茨少将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小声得嘀咕道。
虽然71中队的这帮美国小伙子大部分并不曾参加过6军航空队,但斯帕茨还是觉得很丢脸。连单机跟进纵队这么简单的编队阵型都做不好,居然还敢跑到英国来参战。在他眼里,这些毫无自知之明的“冒失鬼”只配去开农药喷洒机。
对空中作战一窍不通的多诺万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他们还有多久才能完成训练,投入作战?”多诺万一边看,一边兴致勃勃地问伍德豪斯。
“估值至少还得3个月。”伍德豪斯有些尴尬。作为一名皇家空军的精英飞行员,参加过挪威和法兰西战役的战斗英雄,他当然知道现在自己的中队是个什么水平,充其量也就是能顺利把飞机飞起来而已。现在就参加战斗,纯粹是去给德国佬送战绩的。
“接下来,他们还要学习单机跟进菱型队形、近战缠斗、短点射、利用高度、急转、高空掩护、俯冲和退出。”伍德豪斯越说越无奈。当自己的战友们为保卫祖国浴血长空的时候,他却要窝在这里给一帮“美国吉祥物”当保姆,这世上还有比这更糟心的事吗。
约翰心里清楚,斯帕茨和伍德豪斯都有些低估这些美国小伙子的能力了。虽然第71中队要到明年1月才会次被指派执行北海护航任务。4月正式编入皇家空军主力——第11战斗机大队后才逐步加入对法国北部的空中进攻,7月才取的个击落战绩。
但那之后,第71中队就开始一不可收拾,用出色的表现让所有把他们视为“丘吉尔争取美国民众的公关秀”的人们大跌眼镜。到1942年中队解散并入美国6军第8航空队的时候,71中队已经一共击落了德军战机41架,成了威名远扬的“老鹰中队”。
到那个时候,刚刚成为第8航空队司令的斯帕茨少将为了弥补手下飞行员战斗经验的不足,反过来还得巴巴地求着英国人“归还”这批美国志愿飞行员。为此,他不仅答应让这些没有美**籍的飞行员按照现有皇家空军的军衔加入6军航空队,还移交了3个中队的战斗机给英国空军作为补偿。
到二战结束时,由“老鹰中队”演变来的美国6军第8航空第4战斗机大队一共击落敌机1o46架,产生了37名王牌飞行员,位列欧洲战场各航空队之。一直到后世,这支以“鹰”为代号的航空队都是美国空军的王牌,1988批换装f-15e鹰式战斗机的就是他们。
不过现在嘛,这批空有冒险精神和战斗热情的扬基鹰还是先在后方好好学本事吧。毕竟,这些人不仅毫无空战经验,很多还是靠虚报机型和飞行小时数才混进来的。
“训练什么时候结束?我想跟飞行员们单独聊聊。”约翰此行可不是为了看飞行训练的,他的目的是想知道这些美国志愿飞行员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
一个多小时后,基地的餐厅里,约翰他们和这帮美国小伙子们一起享用了一顿可口的晚餐。主菜的材料来自基地附近一头被军车撞断了腿的老牛。虽然肉质很硬,还掺了不少碎骨头和内脏,但约翰带着来的几瓶葡萄酒还是让晚餐的气氛打一开始就非常热烈。
顺便说一句,这些酒也是约翰从托马斯那里敲诈来的。虽然托马斯表示过抗议,但约翰理直气壮得很。当初托马斯可没少祸害约翰他们家在长岛葡萄酒庄。约翰老爸留下来的藏酒,不知道被托马斯糟蹋过多少。
也许是因为多诺万年纪太大,斯帕茨军衔太高,这些美国小伙子显然更愿意跟约翰这个年轻中校打成一片。很快,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们就开始跟约翰勾肩搭背,无话不谈了。
“我告诉他们我是道格拉斯运输机的驾驶员,飞了5oo小时,其它我只飞过7o小时的教练机。教官让我单飞试试。说实话,我连坐都没坐过这么大的飞机。谢天谢地,最后我还是把它飞起来了。”一个叫巴罗的俄亥俄州小伙子,吐沫横飞地开始跟约翰吹嘘起了自己的“从军经历”。
“你们中有人有过战斗经验吗?”约翰好奇地问道。
“杜纳有过,不过是在6军。”有人把一个腼腆的小个子从人群中推了出来。
“你好,长官。我是杜纳,来自蒙大拿,以前在6军当过二等兵。开战前在温哥华加入了加拿大第一步兵师西福斯高地团。今年6月在法国北部跟德军打过。”
“这么说你是从敦刻尔克回来的?你是怎么加入皇家空军的?”约翰对杜纳的经历很好奇。
“撤回英国后,我听说航空部正在招收有5oo飞行小时数的6军人员。我以前做过护林员,有私人小型飞机驾照,就去报名了。”杜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其实我只飞过15o小时,但我拿着铅笔轻轻一滑,15o看着就象55o了。”
杜纳的话引起了现场的哄堂大笑,显然像他这样“造假”的人不在少数。
约翰这会儿已经想起来了,这个杜纳貌似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位美国王牌飞行员。之前他还在因为戴蒙德、彼特森、唐纳德这些著名王牌现在还没加入71中队,自己无缘一见而感到遗憾呢。
没想到这还藏了一个历史名人。只可惜这个小伙子在明年8月的一次战斗中受伤失去右腿,连战绩都没人知晓。一直到3o多年后,才由英国皇家空军历史部调查确认,拿到了自己应得的荣誉。
约翰同情地拍了拍杜纳的肩膀:“在71中队感觉怎么样?有什么要求我可以帮你们向英国人提一提。”
“我们什么时候能执行作战任务?隔壁的捷克中队都已经打下7架德国飞机了。”
“是啊,再拖下去我们都没脸去基地边上的小酒吧了。”
“能帮我们把老水牛(f2a水牛式战斗机)换了吗?我们也想要喷火,飓风也行。”
约翰对他们旺盛的战斗**非常满意:“什么时候能参加作战,得听你们中队长的。他说你们合格了才行。不过我保证,年底前一定会帮你们换更好的飞机的。”他的话赢得了年轻飞行员们的热烈掌声。
不过他们不知道,约翰说的可不是喷火,而是休斯飞机公司的野马战斗机。到今年年底的时候,第一批野马战斗机就能交付皇家空军了。他很有把握帮第71中队争取到优先换装的名额。丘吉尔不就是要拿他们做宣传嘛。英国皇家空军里的美国志愿飞行员,驾驶着拥有英国“心脏”的美国战斗机与德国人作战,还有比这更好的噱头吗。
约翰一行离开基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在车上,多诺万好奇地问他:“我看你跟他们聊得不错啊,你很看好这些小伙子。”
“那当然,我有种感觉,他们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一段传奇。”约翰毫不掩饰自己对老鹰中队的信心。
“你这也太夸张了。就那帮菜鸟?”斯帕茨少将对约翰的观点嗤之以鼻。
“一个因为种种原因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最终却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胜出,你不觉得这套路很熟悉吗?”约翰笑着说道。
“你好莱坞电影看多了吧。”斯帕茨少将也被逗乐了。
“你就等着瞧吧。”在约翰看来,老鹰中队之所以为后世所传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小伙子的经历太富有戏剧性,太像好莱坞大片了。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八章 德国间谍?
离开丘奇芬顿空军基地后,约翰一行并没有返回伦敦。斯帕茨在克利夫顿就下了车,明天他要去那里的一个澳大利亚步兵师驻地看看,据说他们正在换装美国援助的汤姆逊冲锋枪。多诺万则要去更北边的苏格兰,考察那里的“特别行动委员会”训练基地。
至于约翰嘛,他在北约克郡找了家乡村旅社住了下来。与被随时可能光顾的德国轰炸机弄得紧张兮兮的伦敦相比,位于奔宁山脉东麓,拥有大片平原、丘陵、河谷、草场和沼泽的约克郡,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世外桃园了。
作为英国的“纺织之乡”和重要粮仓,目前岛内五分之一的粮食产出都来自于这里。想想吧,清新的空气,“丰富多样”的食物补充,还没有防空警报、宵禁和灯火管制。约翰自己都觉得,打着考察的旗号“躲”到这里来,简直是太明智了。
反正多诺万已经悄悄向他透露过,考察团过不了几天就要撤了。也是,如今国内选战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了,考察团里的那些白宫高级幕僚和国会议员怎么可能待得住。
约翰已经打定了主意,考察团撤退之前他就在这待着了。白天,他可以四处逛逛欣赏欣赏田园风光,顺便了解一下英国的战时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晚上就在旅馆里安安静静地写报告,这多惬意。
就连多诺万都对约翰的选择十分“赞同”。作为范德比尔特家族的重要盟友,他当然不希望约翰这个本派系的“重点栽培”对象出什么意外。他跟约翰约定了返回伦敦的日期,又给他留下了一名司机和一辆沃尔斯利,就离开了。
在乡下的头两天,约翰过得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还有新鲜出炉的约克郡布丁和姜汁饼可以吃。即便附近大片的玫瑰园已经改成了土豆田,但他还是可以从乡村杂货店里卖到手工玫瑰糖。约翰花了一英镑6先令买了两大玻璃罐,准备带回去作为给小艾拉的礼物。
但是好景不长,一天下午,约翰在四处闲逛的时候惹出了个大麻烦。说起来,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事情的起因源于当天午餐时,他和旅社老板娘的一次闲聊。当时,老板娘告诉他,下午店里的伙计要去4o公里外的“禁区”购买菊苣(根可充咖啡用)。约翰随即想到前几天自己去大使馆交报告时,听使馆秘书说起过,白宫要求他们密切关注英国民众对敌国侨民审查和反间谍活动的看法。
就在前不久,英国内政大臣刚刚签了一则命令,在取缔本国亲德法西斯组织的同时,加强了对敌国侨民的审查力度。当然了,欧洲就这么屁大点地方,战前各国的民间往来实在是太频繁了。上到国王乔治六世,下到普通老百姓,谁家没个外国亲戚。英国政府显然不可能把所有来自德国占领区的侨民都抓起来。
实际上,从战争爆到现在,英国也就只拘捕了486名存在间谍嫌疑的敌国侨民,另有8ooo多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16-6o岁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被集中监视居住。
约翰知道,老板娘所说的“禁区”其实就是一处英国政府集中收容这些敌国侨民的地方。虽然名字叫“禁区”,但跟德国人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完全是两码事。
居住在那里的“敌侨”,除了每天要向警方报告,不得使用汽车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以及禁止在晚上8点到早上6点之间出门以外,日常生活和留在禁区内居住的英国本地人(主要是为了方便进行监视)并没有太大区别。
出于好奇,约翰提出想搭乘旅社的小货车去“禁区”参观一下,老板娘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下午,当旅社的伙计与杂货店老板讨价还价的时候,约翰在所谓的“禁区”里转了转。在他看来,这个“禁区”跟普通的英国乡间小镇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只是在出入小镇的桥头多了一个值班岗哨而已。
小镇上大概居住了三四百户人家,有一座教堂、一间邮局、一个警察局、一个救世军(源于英国的一个国际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组织)诊所,几家小杂货铺和小型食品加工厂。
因为这里的成年男性,无论是本地人还是被强制迁过来侨民,大多都在附近农场和小加工厂里工作。街面上只有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貌似还挺和谐的嘛。约翰将这里与历史上,美国在战时扣押日本侨民的“集中营”比较了一下,觉得英国佬在这方面还是蛮有人情味的。当然了,严格说起来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不像日本人,和美国白人完全是两个人种。
约翰独自在小镇上四处溜达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也难怪,一个穿着考究,操着外国口音的陌生人在镇上四处乱逛,谁看了不觉得可疑。
事实上,当约翰从一个小烟摊买了一包烟之后,卖烟的老太太转身就去警察局举报他了。很快,约翰就被一帮警察摁倒,押回了警察局。
这时候,约翰才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都怪自己这两天过得太轻松惬意,思想上麻痹大意了。现在他穿的是便装,口袋里除了钱包和外交护照啥都没有。
跟他们说自己是来买菊苣的?光他身上的这身衣服和鞋子就比那一货车菊苣还值钱了,鬼才会相信他的话呢。
拿出外交护照说自己是来考察的美**官?那帮警察绝对会觉得自己是在侮辱他们的智商。况且,哪个间谍身上没有几本假证件?
更糟糕的是,现在每抓到一个德国间谍,英国政府最高可以给予15o英镑的奖励。约翰不觉得在他们面前,自己会比15o英镑更有魅力。
果然,哪怕那个旅店的伙计闻讯赶了过来,帮约翰说了一堆好话,镇上的警察也坚决不肯放人。事实上,要不是这个伙计就是本地人,大家都知根知底的话,警察说不定连他都一起抓起来了。
无奈之下,约翰只能打眼色让伙计赶快回去通知自己的司机,然后一遍遍地告诉对方,自己是美国公民,不是德国间谍,要求带他去上级部门验证身份。
好在小镇上的这些警察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兴奋之余,他们自己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几个警察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派两个人押着约翰去一趟利兹市警察局。
可怜的约翰就这么被带着手铐,塞进了一辆三轮摩托的挎斗里。在前往利兹市的8o多公里旅途中,差点没被颠吐了的约翰一直在骂自己是头不长记性的蠢猪。
上次在里昂的教训还不够吗,这会儿又把自己送进了局子。这下可好,一个美军中校被当成德国间谍抓起来了。大使馆那边,托马斯估计嘴都能笑歪了吧。要是这事再传回国内,约翰可就真没脸在军界混了。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九章 谁来背黑锅
等到了利兹市警察局后,约翰突然现,生在他身上的这起无厘头的“间谍案”居然开始向更无厘头的方向展了。
原本,他还认为自己并不会在里面待太久。毕竟,要证明他的身份并不算太难。只要给美国大使馆打一个电话,让他们派人来核实一下就可以了。
可是,他显然高估英国警察的敬业程度了。人家压根连让他开口说话的机会都没给,就把他送进了牢房。
约翰跟“狱友”一打听才知道。这会儿,正是英国所谓“揪出你身边的第五纵队”活动开展得最如火如荼的时候。在爱国热情和那15o英镑赏金的刺激下,一大批像他这样的“德国间谍”纷纷落网。
现在,光利兹市警察局的拘留所里,就关了不下1oo名所谓的“德国间谍”。当地警察压根就没这个精力去一个个审问,又不敢轻易放人,只能统统一关了事。等攒够了一批,就通知国家安全局(军情五处)过来接收。
怎么可以这样!这是渎职!简直太不负责任了!约翰差点就要跳着脚骂街了。等他出去了,一定要跟内务大臣安德森爵士好好说道说道。但是现在,约翰只能寄希望于多诺万指派给他的司机能主动找过来了。
谁让他自己做事考虑不周呢,自认倒霉吧。就这样,约翰平生第一次在牢房里过了夜。
当晚,跟约翰住在同一间牢房里的还有另外两人,他们被抓进来的理由也奇葩得很。
其中一个,是一名铁路工人。他在配给商店买面包时,使用了一张疑似由德国人伪造的假币,就被商店老板举报了。这个倒霉的家伙打死也想不起来这张假币是从哪来的,就被当成“德国间谍”给抓了。
约翰知道,历史上德国情报部门确实干过用假英镑从线人手里购买情报的缺德事。好像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仆人就上过这个当。德国人用3o万英镑假币从他手上换走了大批珍贵情报。战后,这家伙还向联邦德国政府提起过诉讼,要求赔偿他的损失,上演了一出闹剧。不过,约翰并不认为一个铁路扳道工手里能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另外一个人就更奇葩了。他是一个乡村教堂的牧师,因为擅自敲钟被抓了起来,罪名是配合德国人制造社会混乱。(这会儿,英国只有大城市才有空袭警报器。在乡下,则一般由教堂的大钟来替代。在不列颠空战最激烈的时候,英国还专门出台过法律,规定除非有空中入侵否则禁止敲钟。)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约翰觉得自己真是长见识了,原来15o英镑的威力有这么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