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丘吉尔弹了弹手中的雪茄,若有所思地说道:“约翰,我想我们会需要这些大铁箱子的,不过还得拿出点过硬的东西才能说服伍德爵士。”
约翰明白了,丘吉尔压根一开始就是站在贝文大臣这边的。什么伍德爵士反对,不过是漫天要价的借口罢了。他这是在暗示自己。如果想在菲利克斯托集装箱码头项目中分一杯羹,还得下点本钱。就是不知道,这次丘吉尔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三章 丘吉尔的诱饵
从唐宁街1o号出来,已经快晚上1o点了。约翰没有搭乘肯尼迪大使夫妇的车,而是选择让伦道夫两口子捎自己一程。
虽然他很确定,刚才和丘吉尔作“交易”的时候,一旁的肯尼迪并没有看出其中隐藏的“猫腻”。但一向谨慎的约翰,还是下意识的与肯尼迪拉开了距离,以免对方多想。
其实,约翰怎么做纯属多余。老谋深算的丘吉尔,岂是肯尼迪能够看得透的。别说肯尼迪了,就连伦道夫估计也不清楚自己老爸的真实目的。
从表面上看,今晚丘吉尔叫约翰来,纯粹是为了表达对约翰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的感谢。为了酬谢他们的“善举”,丘吉尔甚至慷慨地邀请联邦海运公司参与了新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与运营项目。等于把一只下金蛋的母鸡,送到了约翰的手里。
但实际上,丘吉尔把他的真实目的隐藏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要求上:在正式合作之前,英国政府需要委托一家独立的专业调查机构对约翰的公司和集装箱联运项目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
看似很合理的要求,对不对。买家付钱之前,总得先验验货不是,在场所有人几乎都没有对此起疑心。要不是约翰从后世知道了那么点“政治秘闻”的话,他也会被丘吉尔蒙混过去了。
只不过现在,约翰心里清楚的很,丘吉尔所做的这一切,十有**与那家叫做“市场分析师公司”独立调查机构有关。因为他知道,这家机构的老板,桑福德·格里菲斯其实是英国情报机构在美国的分支——“英国安全协调处”(bsc)的一员干将。历史上,就是他炮制了大量假民调、假新闻,帮助罗斯福赢得了第三个总统任期。
丘吉尔估计是想拿港口项目为诱饵,吸引范德比尔特家族与bsc展开合作,进而把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威尔基的竞选团队中去。这一招并不新鲜,历史上,bsc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暗中笼络了一大批富商和媒体人,在大选期间充当了英国政府与白宫和威尔基竞选团队的中间人。
虽然明知道丘吉尔目的不纯,但约翰还是很欣然地吞下了这枚诱饵。没错,境外势力干预选举确实是一大政治禁忌。但也要看怎么操作。反正约翰记得很清楚,这件事民主和共和两党的顶级大佬们或多或少都有参与,不缺他一个小虾米。一直到9o年代相关档案解密,也没见闹出什么大风波来。
况且,选举这套把戏,英国佬比美国人的经验还要丰富呢,知道怎么避嫌的。不像姓蒋的某个光头,傻乎乎地直接给候选人塞钱,还弄了出“抬象”助选的闹剧,笑掉了美国民众的大牙。(1948年美国大选时,蒋押宝共和党候选人杜威,送了4oo万美元,还让人在北京组织游行助威,抬着纸糊的大象(共和党标志)和杜威头像游街,在美国被传为笑柄。)
所以,约翰心安理得地收下了丘吉尔送的大礼包。至于之后怎么跟bsc合作,那是威廉该操心的事。现在,他还是想想怎么找个借口,离开伦敦这个鬼地方要紧。
本来,根据原定计划,约翰还要在伦敦多待一阵子的,和政府部门打打交道,顺便对战时经济管理和民事动员组织的情况进行考察的。不过,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傻子才会相信丘吉尔今晚迟到真的是和贝文大臣讨论集装箱港口建设问题去了。约翰心里明白,今天下午内阁紧急会议的主题,其实是对德国轰炸伦敦展开报复行动。就在他与丘吉尔聊天的时候,81架皇家空军轰炸机已经起飞前往柏林了。
虽然历史上,这次空袭的效果跟德国空军昨晚在伦敦取得的战果差不多,只有少数几家轰炸机准确地把炸弹投到了柏林市区里。但这次袭击狠狠地给了希特勒一记耳光,也把伦敦这座城市推到了战争的最前线。
在此之前,伦敦还是比较安全的。希特勒还梦想着能在一个未遭损坏的伦敦进行胜利游行,就如同他在巴黎做过的那样。但是这次皇家空军对柏林市区的轰炸,大大激怒了希特勒,因为他曾对国民许诺过“柏林永远不会感受到英国炸弹的重量”。
于是,恼羞成怒地元命令德国轰炸机改换目标,把他们的炸弹倾泻到了伦敦的民用住宅和公共建筑物上。而刚刚成为帝国元帅的赫尔曼·戈林也很高兴这么做。因为在他看来,伦敦是英国空军力量唯一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卫的目标。他相信通过这样做,皇家空军必将被消灭。
但是戈林忘了一点,他的主力战斗机bf1o9e虽然火力比它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喷火和飓风更强大(bf1o9e有3门2o毫米机炮和2挺7.9毫米机枪),而且具有更高的机动性。但是它也有一个重大缺陷:航程有限。这意味着bf1o9e只能在伦敦上空为轰炸机群提供2o多分钟的保护。而航程足够的双战斗机bf11o,又缺乏机动性,很容易在喷火和飓风面前吃亏。
历史会证明,德国人将攻击重点改到伦敦是一个重大失误。但约翰可没有留下来见证历史的兴趣。后世,英国政府对在轰炸中遭遇损失的外籍人士开出的最高赔偿金是2ooo英镑。约翰些小命可比这值钱得多了。
约翰之所以没有立刻离开,一方面是因为明天他还要去6军的妇女辅助服务团(ats)和商业与职业妇女联盟(fbp),见见那些直接或间接为战争服务的“英格兰小姐”们。在未来,美**队里也会有大量女性在辅助队或者医院、通信中心工作,英国人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另一方面,他已经约好和利斯率领的专家小组见上一面了。作为一个“好老板”,把下属扔在“战火纷飞”的国外几个月了,不见面慰劳一下说不过去。况且利斯也是他很看好的公司“后备力量”,不看紧点,万一被贝文拐走就不好了。
约翰可是听说了,贝文最近很看重利斯,几乎把他当私人幕僚来对待。要知道,贝文这个工党领袖,可是个搞罢工的老手,鼓动人心很有一套的。利斯又是涉世不深的个年轻人,要是脑袋一热,来个“士为知己者死”,约翰可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四章 战争让女人走开?
说实话,约翰对他在6军妇女辅助服务团和商业与职业妇女联盟看到的情况挺失望的。别看,英国人调门喊的挺高,大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架势,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虽然英国海6空三军全都有专门为女性成员建立的部门,但军队对女性的“歧视”还是挺明显的。至少,据约翰了解,无论在哪个军种,女性都被严格限制在辅助服务岗位上。
就连著名的女飞行家,拉夫特豪斯两姐妹在加入皇家空军后,也没有获得上战场的机会。当那些只有几十个小时喷火飞行经验的男性“菜鸟”们在天上与德国人战斗的时候,这对有数千小时飞行经验,驾机飞跃过大西洋的姐妹,每天的工作却是从英国各地的修理厂把修好的飞机飞回皇家空军基地去。
约翰不是不知道,这些限制措施的初衷是出于对女性的保护,但未免也太教条了点。在他看来,决定一个人的工作岗位的,应该是能力而不是性别。有些女性完全可以成为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仅在战线后方做些辅助工作实在是太屈才了。
如果皇家空军能够抛弃某些偏见的话,说不定他们中也会出现几位像“斯大林格勒白玫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女战斗机飞行员莉莉娅-利特瓦克,击落敌机12架)那样的女性传奇飞行员。
当然了,在某些英**方高级将领眼中,出现女性战斗英雄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反而是一种耻辱。毕竟在欧美传统文化里,除了荷马史诗中提到过的亚马逊女战士外,战争一直都是男人们的事。
现在,在雷达站协助标注敌军飞机移动,或者在防空哨所协助高射炮手追踪目标已经是普通妇女辅助服务团成员所能做的与战斗关系最紧密的工作了。
而绝大部分没有专业背景的女性助服务团成员,都被分配到了各级指挥部打杂。能像帕卡琳娜那样做文秘工作的都很少见,大部分人参与的都是最普通的做饭和打扫工作。
约翰在与一位年轻妇女辅助队中士交流的时候,现这个响应爱国号召,跟自己心上人一起报名参军的姑娘正因为被要求去做仆人的工作而感到沮丧。
当她每天辛苦地清洁指挥部地板和窗子的时候,她那个与其同样学历背景的男友,已经成为了该指挥部的一名少尉副官。每天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她和其她三名姐妹们提供的“保洁服务”。
而约翰从商业与职业妇女联盟了解到的情况更为糟糕。政府一方面正在极力鼓动女性走出家门就业,另一方面却没有为她们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在媒体宣传和征兵海报上,英国妇女正在将男性们从工作岗位上替换下来,从而使更多的男人可以去直接参加战斗。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不工作的英国妇女甚至比战前还多。在商业与职业妇女联盟注过册,明确有工作意愿的1万多名伦敦女性中,至少有7ooo人还处于失业状态。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劳动雇佣双方还没有就这些职业女性的薪酬支付标准达成共识。一些雇主坚持认为女性的工作效率不如男性,只能支付给她们相当于普通男性雇员8o%甚至更少的工资。
在约翰看来,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英国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妇女在这场战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上,二战期间英国仅妇女辅助队人数就达到了45万人,另有725万名女性在其他岗位为国家服务。)但是他很清楚,在这场将影响未来1oo年世界命运的战争中,女性将挥前所未有的作用,无论是战场上还是战场下。
当然了,约翰并不是女权主义者,他也能理解英国政府和军方在此事上的态度。没错,女性的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很重要,但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比这重要得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英国男人们撑不住之前,所有这些关于女性参军和就业的倡议,只是为预防最糟糕的情况出现而采取的补充性措施而已。至于将来会怎样,谁会考虑这么多呢。即便是最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这会儿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女性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吧。
一天的考察下来,失望归失望,约翰倒也从英国人的做法中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他们正在试行的雇佣市场注册制度。
根据这项制度,所有19至4o岁的女性,除非你是一名12岁以下儿童的监护人,否则都必须到劳工部门进行登记。
这种做法就像是预先建立了一个巨大的人才库。虽然参加登记的女性大部分都不会立刻被安排工作,但将来一旦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这些登记信息就可以派上大用场。
约翰觉得,英国已婚妇女的就业率能从战前的16%在三年内迅增长至8o%,这个他以前从没听说过的登记制度必定是功不可没的。
结束了一天的考察,约翰匆匆赶往了仕女巷的ru1es餐厅。哪怕在战争期间,这家建于1798年的高档餐厅仍然需要提前一周预定座位。据说,他们家新近利用不在限购范围内的野兔和鸽子开出来的几款菜肴,在伦敦上流社会非常手欢迎。
约翰今晚之所以能够侥幸在这弄到了一个专属包厢,还多亏了托马斯。这家伙众多情人中的一个,恰好是这家伦敦城最古老餐厅的女领班。当然了,约翰本人的特殊身份和口袋里的美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今晚,约翰要设宴隆重款待的是利斯率领的联邦快递考察组。因为餐厅按规定周三不提供酒水,他还专门从托马斯那里敲诈了两瓶波尔多红葡萄酒。
一转眼,利斯他们五个人在大不列颠已经待了快小半年了。仅关于英国交通运输状况的调查报告就前前后后回去了十几份,足足两千多页。按理说,他们的工作在半个多月前回最后一份报告的时候,就应该已经算是圆满完成了。
之所以迟迟没有安排他们回国,约翰只是想利用利斯等人对贝文大臣的影响力,借机向英国方面多推销一下他的集装箱海运计划而已。
如今,他已经和丘吉尔达成“协议”,利斯他们此行也算是功德圆满了。今天约翰宴请他们几个,一方面是对他们这几个月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是想征求一下他们本人的意见,是愿意就此回国呢,还是留下来参与接下来的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
约翰原本还为他们准备了一笔额外的奖金。不过当见到他们五个人的时候,约翰突然觉得现在就把奖金给他们可能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五章 伦敦夜生活
约翰前世曾经看过一些关于二战期间,美国大兵们如何在大不列颠掀起“性革命”的报道,也知道弗洛伊德所谓的的“战争性(防和谐)欲旺盛”理论。但是当利斯等人撺掇着他一起去伦敦西区的皮卡迪利广场体验了一次伦敦夜生活之后,他还是有些“震惊”。
在他的印象中,后世“全民搞基”的英国人,在这会儿的性观念还是很保守的。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没有和孩子们谈论过性的话题。性教育的缺乏甚至导致许多年轻女性毫无性知识,以至于一些教会学校毕业的女孩子会认为如果她们被男孩吻过就会怀孕。总之,与海峡对面的法国比起来,英国姑娘们给人的印象还算是很“纯洁”的。
在约翰看来,1942年之后,上百万美国大兵在英国上演的那出荒唐的性闹剧,不过是因为大批的英国男青年已应征到海外作战,在国内留下了巨大的两性数量差距的必然结果。
毕竟,在一小块黄油够全家人吃一个月的战争年代,经过三年的“闪击战”、灯火管制和禁欲之后,英国姑娘们被这些高大、自信,兜里装着美元、巧克力、肉罐头、尼龙袜和香皂的美国小伙子吸引丝毫不足为奇。
反正美国大兵在海外管不住自己的裤裆也是老传统了,男欢女爱嘛,只要你情我愿别违法就行。(按当时的英国法律,开妓院是违法的,但个体卖(防和谐)淫并不算。)约翰认为这件事唯一可能和自己有一点关联的,就是如果那时候他还在6军后勤岗位上的话,别忘了把套套也塞进补给物资名单里。
而且他这么做,也并不是在乎那些美国大兵是否真的会在英国遗留上百万私生子,而是因为性病是二战期间驻英美国减员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后世资料统计,1942-1945年间,驻英美军的性病感染率是6%,过3万人因此非战斗减员,差不多相当于平白损失了两个整编步兵师的兵力。
可是,当约翰被利斯等人带到皮卡迪利广场的一家高级夜场后,他感觉自己的三观又一次被刷新了。
虽然为了免遭德军轰炸,皮卡迪利广场的著名标志——爱神厄洛斯的铜像已被移走妥善保管了,但他的精神却似乎无处不在。从一间间夜总会和酒吧的密闭门窗里,隐隐透出点点满含荷尔蒙气息的暧昧光线。
利斯他们带约翰去的是一家叫“雷克特俱乐部”的夜店,看他们轻车熟路的样子,似乎这段时间没少光顾这里。在利斯的带领下,约翰穿过一条灯光昏暗的走道,推开一道暗门,里面灯红酒绿的场景与屋外因灯火管制而显得寂静肃穆的大街完全是两个世界。
约翰原本以为这里最多不过是个酒吧或者舞厅,没想到却是一个规模相当惊人的大型夜店。仅中央舞池就大到可以同时容纳上百对舞伴跳舞,楼上还有小酒吧、弹子房、桌球室和一排排房门紧闭的私人包间。
利斯给了一个满脸横肉的大汉6英镑,一名身穿塔夫绸长礼服的女招待就把他们带进了一间铺有金色地毯的包房。约翰估计,这个房间至少有六七十平米,中心是一个小舞池,四周摆了几组蓝色天鹅绒面的沙,一张牌桌和一台自动唱片点唱机,感觉和后世的ktv包厢有点相似。
“六份伯爵套餐,小甜心。”利斯将一卷钞票顺着女招待敞开的领口塞进了她的胸衣里,又低头跟她耳语了两句。
女招待离开后,利斯转身对约翰解释道:“这儿的老板雷克特兄弟也是伦敦西区黑市的幕后老板,所有的食物、酒水都是从西班牙和爱尔兰走私来的。只要有钱,在这里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完全不用考虑管制的问题。就是价格有点贵,最便宜的爵士套餐一份也得1o英镑。”
约翰点了点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虽然英国现在连切片面包都已经被禁止出售了,大部分英国人每天只能啃那些用加了钙和维生素的全麦粉制作的,又干又硬的灰色“爱国面包”和由胡萝卜、芜菁和马铃薯混合燕麦片制成伍顿馅饼(用英国农业和食品大臣伍顿男爵的名字命名的),但总有人会有享用澳洲龙虾、新西兰小羊排和里海鱼子酱的需求。
有需求自然也就会有市场,政府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所以哪怕之后女招待端上来的各种酒水、精美小吃和水果中出现了疑似来自今天下午刚到的hx-82船队的菠萝和椰子,约翰也没有任何惊讶的感觉。要是没这点能耐,雷克特兄弟这个西区黑市老板当得也太不称职了。
真正令约翰感到惊讶的,是女招待领进来的十几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年轻姑娘。可能看出约翰的脸色有些不愉,利斯小声地解释道:“放心吧老板,不是你想的那种。这些姑娘都是附近剧团的演员,也是来这找乐子的。”
好家伙,4o年代的英国就有外围女了吗,这也真够新鲜的。不过无所谓了,逢场作戏嘛,约翰年轻那会又不是没经历过,全当是体察伦敦民情了。很快,他就跟一个叫薇薇安的21岁女孩聊得相当投机了。
“这么说,你祖父也是纽约人?”约翰没想到,对方还是个“老乡”。
“没错,不过我出生在利物浦,我爸爸在英国念完大学后就在那定居啦。”薇薇安一边吃着水果派,一边开心地聊起了最近她在伦敦的生活。
原来,这个来自利物浦的小姑娘还真是专业戏剧学校的学生。几个月前,她来伦敦参加ensa剧团的选拔,但是没通过。最后只能在西区的一家小剧团找了份工作。以现在伦敦的情况,剧团虽然还不至于解散,但生意也好不到哪去。她和一帮剧团的姐妹们晚上就来雷克特兄弟的场子混吃混喝。
“雷克特兄弟的场子口碑很好,而且也不收我们的门票钱。”薇薇安显然对今晚能够遇到阔佬免费大吃一顿很开心:“这里的客人都很有钱,也有教养。不像东区,都是些臭烘烘水手,还喜欢动手动脚的……”
“老板,我们去下面转转。”乘薇薇安起身去自动点唱机挑选唱片的时候,利斯过来跟约翰打了声招呼。这小子还“不怀好意”地对约翰使了个眼色,意思像是在说:空间我腾给你啦,祝你今晚好运。
约翰瞪了他一眼,这小子才出国几个月,胆子就肥成这个样子了,居然敢给自己老板拉皮条。别忘了,你老板娘还是公司监事会主席呢!
而且这五个家伙里面,有三个在美国还是结了婚的。当初他们一致表示愿意留在英国的时候,约翰还挺感动的。现在看来,这几个家伙完全是“乐不思蜀”了嘛。约翰觉得自己有必要帮他们收收心了。这么下去耽误工作不说,别到时候弄出一身病来。
当利斯等人下楼去跳“灯火管制漫步”(一种战时流行的贴面舞,当灯光熄灭时,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交换舞伴)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一笔不菲的奖金已经离他们远去了。
当晚,约翰一直在“雷克特俱乐部”待到了11点左右。虽然薇薇安一直那在抱怨剧团宿舍热水供应不足,洗澡的时候浴缸里只给放5英寸深的水,明显是在暗示自己可以跟他走。但约翰还是在付了她5英镑小费后,独自离开了。
这方面,他还是有原则的。逢场作戏,跳跳舞、聊聊天什么的没问题。再进一步,就算了。况且当着一帮下属的面打野食,他还真丢不起这个人。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六章 地狱中的天堂
在伦敦待得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约翰没有安排任何正式的考察项目。他花了大半天时间在房间里用一台不大好使的打字机完成了自己的头两份调查报告。
看看时间还早,他就步行去了大使馆,将报告交给了一名外交信使。然后他又去了离大使馆不远的一家餐馆,独自享用了一份没有牛肉的炸肉饼、没有糖的麦芬蛋糕和没有甜菜的甜菜汤。
吃完饭,他又要了一杯没有茶叶的红茶,翻阅起了那份他从大使馆顺出来的《泰晤士报》。
起初,他从大使馆秘书室顺走这份报纸,纯粹是因为看到上面刊登了一篇对库克老板的采访。约翰觉得报纸上,那张五大三粗一脸凶相的库克老板,端着一大桶土豆泥对着镜头傻笑的照片非常有喜感,就拿走准备好好欣赏一下。
但是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报纸里的其他内容吸引过去了。在这期《泰晤士报》的头版,大部分篇幅都是报道前天晚上皇家空军对柏林的报复性轰炸的。一名皇家空军轰炸机中队长自豪地告诉媒体,他和他的中队在柏林上空巡航了大约半个小时,把过4o吨航空炸弹扔到了“杰瑞”(德国人germans的谐音,英国人对德国佬的蔑称)的头顶上。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篇鼓吹皇家空军誓将柏林变为一片火海的文章下面,还有一篇几百字的小豆腐块,刊登的是内务部常务副大臣约翰?安德森爵士最近签署的一则行政命令。根据这则命令,内务部将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一种家庭防空洞,计划在一年内修建不少于15万个。
1...6465666768...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