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明天再多找些会捕鱼的灾民出来,咱们靠着这渭河,南面又是广通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河不弄点鱼吃哪对的起我们自个?”
捕鱼其实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关键是也得有些投入,要有些船,还得有些网,不过李逍这点投入还是舍得的。
现在营地里有近万人口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那么多张嘴要喂,其实压力也不小的,若是能够自力更生多捕点鱼也不错的。
临时工们干的活也辛苦,光吃点干饭喝点汤也是没力气的。
“咱们这里的伙食可是够好了,其它地方的灾民哪有这样的伙食,能有碗粥喝就不错了。就算被朝廷招去修大明宫,可他们的妻儿却也没人照顾的。”
以工代赈,说来也是很好听,但其实操作起来却远不如李逍这边仁慈了。被招去修宫殿,他们的家人却不会被招去,她们只能跟在工地附近,靠着丈夫、儿子们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救济,吃了上餐没下餐的。
哪有如李逍这么好心,一家子都招进来,管他老弱,能干点是点,还特意安排了棚子和食堂,有地方吃有地方住。
“以家庭为单位招工,这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一来管理上其实反而更方便。”李逍淡淡的道,他打的是辣椒炒肉和芋头炖泥鳅,另外两个素菜。大锅菜,做的只能算是一般,但在工地上忙活一天,兼之这么多人吃饭有气氛,倒也还算是有些胃口。
上万的灾民聚在一起,其实是很不好管的。
若全是些年青力壮的男人,就更不好管,如同是个油桶一下,很容易一点就着。但如果他们拖家带口的,全被安置在工地,那么虽然成本上可能增加一些,但管理上省事了许多。
其实这年头,遇到灾荒,能够一家人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大家就已经很满足了,并不会有哪个真愿意闹事。
“工分和粮票挺好用的,那些招来的临时工们干活很努力。”李元芳很佩服李逍的这些发明,加上他的保甲联坐,这么座上万人的大工地上,却一切井井有条。
现在长安周边,已经有许多座灾民营地,原本各地州县官府都在卡着不让百姓出界,而有了朝廷的允许后,他们才敢放那些人来京畿。
虽说朝廷已经在京畿设立灾民营地,又搞以工代赈,把强壮灾民招走去修宫殿,然后对各处营地里的老弱妇孺每日放粥,可也就是维持着那些人不死而已。
吃饱别想,吃好更不可能,住的地方都是各自随便搭个棚子什么的,更不会说有什么好的管理规划,营地里什么偷盗抢劫之类的不会少,更别说清洁卫生了。
李逍把一个工地,管的跟一个军营一样,尤其难得的这个工地还是由这么多难民组成的。
“工分是为了刺激大家的积极性,至于粮票,那是给工人们的兑现承诺,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还得给那些跑的快的马儿,吃好的草。”如果不计工分,如果不分粮票,那么大家吃大锅饭,干活肯定会没效率,这是人性使然。
随便干都一样吃饭,我为什么要那么卖命干?
只有能体现出他们劳动的价值来,他们才会真正的用心干事。
这里是印刷局,李逍印一些粮票其实很简单,但因为这些粮票能够在食堂兑现吃饭,那么就有信用有价值,甚至在那些灾民之间,粮票已经开始成为硬通货,有时能够用来交换各自所需。
李逍每天傍晚都会在收工后,按工头们登记的工分表,给工人们发放粮票。原本每天还会发工钱,但没多久,大家也发现铜钱拿到手也没什么用,毕竟吃是食堂,住在工棚,又不能随意离开。在李逍承诺等他们将来回家时一起结算后,大家就都开心的只领粮票,而把工钱记在账上了。
这样一来,李逍现在等于是雇佣着三千多临时工,还有几千个他们的妻儿父母,但除了每天发点自己印刷的粮票,其实一文工钱都不用给了。而这粮票,其实也只要把每天这一万多张嘴喂饱就行,并不是全部兑现粮票的。
工地食堂里吃饭没什么讲究,大家各吃各的,人多吃起来也比较热闹,李逍一会功夫也就把自己的那些饭菜扫荡一空,他没有再去加菜加饭,放下筷子,端起汤碗把汤喝尽。
“楼观道的那批道德经要赶紧印完,这是体现我们能力的时候,我们这批书印的越好越快,那么楼观道就会越信任我们,后面就会有更多的单子。”李逍手指敲打着桌面。
“还有,现在人手也足够了,你组织人手,着手准备九经和五经正义的写版和雕版事宜,另外造纸坊和制墨坊也要加紧完工,我这等着用纸用墨!”
李元芳也吃完了饭,抹了下嘴道,“请三郎放心,咱们现在万事俱备,一切顺利,虽然造纸坊和制墨坊还没好,但造纸和制墨的前期准备已经开始了。”





逍遥小地主 第296章 得不到就毁灭
饭后,李逍在元芳的陪同下巡视了一遍工坊的进度,然后又去巡察了遍工棚。
工人居住的工棚和工坊其实是分开的,白天工人们在工坊做事,晚上则回到工棚,两处挨的很近,相隔也就是一个大食堂而已。
暮色之下,一片片的茅草棚排列的很整齐。为了保持秩序,李逍特意搞了这个保甲联坐规矩,甚至还让各保甲抽出人手来轮流当值,组成联防队。这些都是义务劳动,也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保卫工坊。
这些灾民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何况当联防队当值也不是完全没半点好处,晚上值班还是会有点津贴的,能够在食堂吃顿宵夜,并且领一升粮票。
联防队是五人一班,十人一组,五十人一小队,一百人一中队,五百人一个大队。
轮流值班,各划片区,值班的时候每人发一根木棍,再领几支火把。虽说都是群灾民,勉强能算乌合之众,可在李元芳这个河朔边军出身的人眼里,这些乌合却也有几分像模像样的。
“无他,组织尔!”李逍一语道破根本。
不管什么东西,都得有一个组织,把这个组织架构起来,然后再给予一套行动纲领,那么就会变的有模有样。当然,也仅是有模有样而已,而再如果能够强化下纪律,奖罚分明,有足够的激励方案,他们就会努力的多。
“他们知道,他们联防巡守的是什么,是我们印刷局的工坊,同时也是他们自己临时的家园,这身后就是他们的妻儿父母,若是这里有失,不但他们的父母有危险,最起码他们可能会失去挣粮票吃饭的地方,而现在这个时候,外面可没有几个比我们这里更好的选择。”
人有目标就有努力。
这就好比有的时候流民造反,同样是乌合之众,却有时也能够把官兵打的找不着北,皆因他们饿急了,为了吃口饱饭就会拼命。
敢拼命,这就是勇。
“三郎,我总觉得你组建这个联防队,并不仅仅是因为要管理这个营地,你似乎有其它的担忧?”元芳问。
李逍转头看了看四周,暮色之下,这片营地一片生机勃勃。
劳累一天的男人们在聊天吹风,妇人们在洗衣,小孩子们在玩游戏,一片祥和的景象,真难看出来,这里是一个难民的营地。
“不瞒你说,我确实在担忧。这平静之下,其实早已经是早流涌动。这个印刷局,其实是很多人的眼中刺肉中钉,虽然崔知悌觊觎印刷术,被我狠狠的砍断了手,可实际上,还有无数个崔知悌在暗中盯着我们。”
印刷术的出现,对于现在的旧士族们来说是个极坏的消息,这严重的危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是对他们对学术和教育特权的一种极大冲击。
李逍相信,他们不会坐视的,哪怕印刷局是皇帝亲自成立的,可压的越狠,反弹的只会越厉害。
“如果你是那些人,你会怎么做?”李逍问。
“想办法得到。”李元芳道,这也是崔知悌此前的做法,想把印刷术拿到手。可是李逍不肯妥协退让,他甚至耍了崔知悌一把,坑了崔知悌的万贯钱财,还让崔知悌赔了两个女儿,结果却连毛都没拿到。
印刷术在他手里不过是打了个转,然后就被皇帝抄家了,印刷术又被皇帝夺去了。
崔知悌被耍惨了。
他也证明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既然得不到,那就极可能会要毁掉。
李逍和他的印刷术现在对于那些旧士族来说,那就是异端。
未雨绸缪是李逍的风格,他不会等到暴风雨来的时候才修屋子。中渭桥边虽说就在长安脚下,可这里如此多的灾民,一个不好,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甚至发生之后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李逍可不想自己被一群混在灾民里的杀手给弄死,更不愿意被一群煽动了的灾民糊里糊涂的杀死。
哪怕就算他自己不出事,他也不可能让印刷局出事,这里可是他投了很大心血的地方,他甚至已经在朝堂上向皇帝和百官承诺过,三十万贯就要印出两万套书来,这个承诺要完不成,他到时就会被无数砖头砸死。
鼓声响起。
原本还在外嬉戏玩闹乘凉聊天的大人小孩子都各自往自己的工棚里赶,天黑后工地要实行宵禁。
这也是李逍的规定,为的就是怕晚上出事。
天黑以后,鼓声一响,所有人都得呆在自己的工棚里,天亮之后才能出来,哪怕就是拉屎拉尿都只能拉在工棚里的马棚里面。
谁敢天黑之后串门,或者说在工棚外游荡,李逍绝不轻饶。之前刚执行之时,就有些人没太把这规矩当回事。
然后第二天,李逍把这些抓到的人全都吊起来抽了一顿鞭子后,给他们结清了工钱后将他们全家都赶出了工地。
任他们如何后悔求饶,李逍都铁石心肠的没有答应,无规矩不成方圆。
印刷局才这么点官吏人手,要管理这上万人的营地,没规矩是不行的。李逍只能依靠规矩,只能依靠那些灾民本身。
抓到一个犯宵禁者,奖励联防队员粮票,举报一个犯禁者,同样给举报者粮票。
在这个营地里,粮票就是硬通货。
你有粮票,就可以买到额外的饭菜,甚至可以在食堂小卖铺里买到针线布匹等各种东西。
而如果发现却不举报,是要被处连带责任的,最严厉的处罚将是全家被赶出工地。
在这几条铁律之下,工地的秩序不错,有保甲联防,和联队队,再加上逐出工地的严苛处罚,没有谁敢犯禁。
一队队的联防队员举着火把,拿着木棍开始巡夜。
每天晚上,营地里有一个大队的联防队员巡夜,足足五百人,不过是分为五班轮值。就连白天,营地一样有人巡逻,只不过白天数量要少些。
“这里就似一个军营般,谁能想到是一个难民营呢。”李元芳感叹着道。
李逍心道大唐的士兵不也是一群种地的农民嘛,只不过就因为多了些训练,加上严格的军令,还有丰厚的赏赐制度,才造就了府兵的强悍战力而已。
李逍并不想把一群灾民变成悍兵,他要的只是秩序而已。




逍遥小地主 第297章 母老虎的屁股
印刷坊如火如荼,李逍这些天也是两三天才回一趟家。
这天在食堂吃过午饭,李逍才骑马回长安。从中渭桥到长安,一路上看到许多灾民,他们都是从关陇河朔各地赶来的,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朝廷今年一反常态,不再运粮到受灾各州县去,也不再是一撒手让百姓出关就食河南,而是很仁慈的让大家来长安受赈州,家里没粮的便都想办法来了。
一路上,到处都是灾民营地,也能看到有官吏,但看不到多少青壮。青壮都被带去修大明宫了,剩下的妇孺则留在这里,每天等着官府发粥。
进入长安城,感受到的却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
长安城里,看不到那些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灾民。高大的南衙卫府府兵和北衙的禁卫,早就把灾民挡在了长安城十里之外。
任何灾民都不许进入长安城。
进出长安的是官宦是商旅居多,李逍骑马走过长街,感受长安似乎更热闹了一些。
听说最近广通渠上的漕船日夜不停,每日都有粮船抵京。由于今年不用再把粮食运往更远的地方,全都在京畿赈济灾民,这让朝廷也节省了许多事情。只不过辛苦了陕州那边,有一段黄河是无法通船的,必须陆路转运。
先把粮食货物全都搬下船,然后车拉人挑的运几十里,然后再上游码头重装船,最后入广通渠直抵长安城。
也正是因为这一小段距离,严重的限制了漕运能力,哪怕江淮江汉有粮,可依靠长江和大运河也要在这里被卡死。
特别是巴蜀江汉地区的粮食,现在主要还是走大运河,先下长江,再到扬州入运河,然后在汴州入黄河,再一路上溯,最后被卡在陕州。
当年杨广开通运河后,也是发现陕州到长安无法通畅,哪怕长安到黄河修了广通渠,但依然受限这个节点。
这就是漕运的短板,运河再多再长,可是这块板短了,运河的便利就大打了折扣,最后杨广也不得不把重心放到东都洛阳,以那为天下中心。
从某些角度来说,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动乱之后,天下重归一统的大唐,其实长安确实有些难以满足这个天下中心的帝都重任了。
太偏一隅,而偏偏天下的财赋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东南,尤其是粮食主要依靠东南供应,关中早不再是汉代时的沃野千里,这里反是赤地千里了。
粮食经济不能自给,地理又过于偏,确实不是好地方。
可偏偏李治一面把洛阳定为东都,可又在大兴土木修长安大明营,东都洛阳不过是和北都太原一样,并没建成为真正的中心打算。
李逍是从西市附近的城门进来的,西市依然热闹,这个被称为金市的市场区附近到处可见进出西市的商人百姓,还夹着大量的胡人。
经过皇城大门,李逍来到东市附近,感觉这里明显不比西市繁华,但这里做为高端商业区,也依然是充满活力的。进出这里的,非富既贵,香车宝马。
胜业坊。
整个坊区临街一面,都是宅第。
坊区的设计和制度,其实由来以久,而向来只有权贵高官才能够临街开门,在过去,临街开门的宅子称为第,这也是门第之由来。
胜业坊蓝男县子府很安静。
秋风和煦,树叶在风中摇曳。
穿过前庭,进入后院,李逍听到有哭骂之声,细听之下,却原来是那位崔二娘子在骂人,骂崔月奴。
她骂崔月奴是叛徒,背叛崔家,投靠贼人,不知羞耻云云。
李逍放轻脚步声,缓缓的靠近。
西厢院前,凉亭下。
崔璎珞依然还是出家时的那身装扮,还是做姑娘装束,并不肯盘发。她自己不盘,却对已经盘发的崔月奴十分不满。
崔月奴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妹妹其实还是很客气的,只不过看的出来她的眼神里并没有把她当成真正的姐妹,毕竟,以前崔璎珞也从不曾把她当成姐妹,哪怕是现在,也一样不曾把她当姐妹。
她只是觉得她懦弱,背叛了崔家,丢了她的人。
“我劝二娘还是莫要再使小性子的好,三郎虽然人好,可你要是一直这样不懂事的话,也会惹怒他的。”
“你现在已经不再是许州崔氏的嫡女,你是蓝田县子李三郎的媵妾,你连个孩子都没有,更别说朝廷诰命,真要是惹怒了三郎或者大娘子,小心他们把你交给人牙子发卖,到时你可就再不会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崔月奴这番话说的很客观,并不是什么威胁。
可崔璎珞就觉得这是在威胁她,想不到她居然帮着外人威胁自己,顿时气不打一出来,扬手就扇了下去。
可手落在半空,却再下不去。
“够了!”
李逍握住了崔璎珞那扬起的手,她还想要挣扎,可又如何是李逍的对手。
“月奴并没有说错什么,错的是你。你到现在,难道还认不清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吗?”李逍对崔璎珞本有些内疚之心,毕竟他跟崔知悌的恩怨,没理由牵扯到她的身上。
可现在她对崔月奴的态度,却让李逍不满意。
崔月奴过去确实是崔家人,也确实是崔知悌的女儿,但既然她已经到了李家,并且她真心想融入这个家族,把自己当成了李家人,那李逍这个家主就要维护她。
崔璎珞手被李逍握着挣扎不开,看向李逍的目光里更全是愤恨,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全毁了,全毁在李逍的手里。
李逍瞪了她一眼,将她的手甩开,“回屋里去好好想想,想清楚了,你现在是我李逍的妾,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五姓女,若是再这般不知体统,那就休怪我动家法了。”
“你敢!”崔璎珞怒道。
李逍哼了一声,二话不说上前两步,一把将她拉了过来,然后把她按到自己的腿上,一只大巴掌就毫不客气的抽在了崔璎珞的屁股上。
一下,两下,三下······
李逍抽的很重,这不是打情骂俏,他本来确实没想好处置这个丫头,也还对她有点愧疚之心,可现在这丫头这般闹,李逍的心理愧疚没了。
收拾起来不客气。
手很重。
一下一下的抽在屁股之上,把崔璎珞抽傻了。她半趴在李逍的腿上,只感觉娇嫩的臀部火辣火辣的。
他居然敢打我?
还打我屁股?
冰清玉洁的自己,居然被李逍按在腿上打屁股!
激动之下,崔璎珞一下子晕了过去,她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冲击太大了。
李逍感觉她不再挣扎了,便停了下来,拉起她一看,发现她居然晕了过去。
当下也不由的有些尴尬。
“月奴,你把她送回房里去。”




逍遥小地主 第298章 朕心甚慰
扔下那个麻烦精后,李逍一路回到上房。
这边却是安安静静的,赵婉穿着一身水蓝色长裙坐在廊庑下的美人靠上,半倚着身子在翻看账本。
而旁边不远是李贞正在写字,她现在依然是蓝溪书院的学生,因为书院现在人多,特意还加了女子班级,李贞既是班长还兼任着助教的位子。她抬头看到李逍的身影,露齿一笑。
“三哥回来了。”
“你们姑嫂两个这日子过的真悠闲。”李逍走过来,也在廊庑里坐下。
“哪里悠闲啊,忙死了呢,嫂子天天查账,我天天有写不完的作业。”
“账其实交给家里账房就好,不用天天查。不过你的作业到是得天天做的,毕竟你现在还是学生嘛。”
李贞嘟着嘴道,“我觉得还是三哥悠闲,每天这里逛逛那里走走的,听说现在除了朔望大朝,连常参都不用,还没人管,多悠闲。”
“我可没什么悠闲的。”李逍笑道,“最近可是天天扑在中渭河那边的印刷局,忙的不可开交呢。家里最近可还好?”
赵婉儿放下账本,伸手帮丈夫整理了下衣襟,缓缓道,“家里一切安好,这段时间,咱们这边也流民多了起来,按你的吩咐,我们家在蓝溪街上也开设了粥铺,每日施粥。”
蓝溪毕竟处于长安通往山南的蓝武要道之上,今年夏山南也有许多百姓受灾,虽说不少山南百姓往河南、淮南等地就食,但靠近长安地区的不少灾民还是往这边来。
“幸好今年我们蓝溪乡有三郎组织的救灾章程,今年我们乡里没有一家外出逃难。”
今年蓝溪乡的收成虽然只保住了两成,但这两成是差不多所有人都保住的两成,而朝廷也适时的下了免租的政策,就连蓝田长公主玉濑和蓝田县子李逍这两个封君也都是免了封户的租子。
兼之乡约堂提前准备,发行债券购买粮食建立了义仓储粮,现在百姓手里都还有刚打下的夏粮,义仓里的储备粮甚至都还没动用。
看着那些外来逃难的饥民,蓝溪乡民们现在是越发感激李逍当初做的那一切。
别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而蓝溪乡民们却可以守着家园,照顾着种下的秋收作物。
蓝溪河畔,到处是在地里耕耘的农人。
现在蓝溪乡种的最多的就是粟、大豆、水稻、高粱、芝麻几种,同时也种了不少辣椒,还种了一些玉米。
至于麦子,现在春麦刚收过,冬麦还没到时间种。
“嫂子都是报喜不报忧,咱们家可没那么安宁呢,那个崔璎珞就是个麻烦精,三哥,找人牙子来把她卖掉算了。整天在家里找事,对嫂子一点都不尊重!”
“那确实是个麻烦,不过卖掉的事情就不要说了,咱们家也没这种习惯。”李逍摇摇头。
赵婉的肚子已经越来越大,好在她自己本身也算是半个大夫,因此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把握的很好,如今一切都很平稳。
李逍扶赵婉回屋内,头放在她肚子上听了一会,能感觉到胎儿强劲的心跳。
“哎呦,小兔崽子蹬我了!”
感觉到胎动,李逍欣喜的道。
他一直觉得这个孩子是个男孩,赵婉却觉得应当是个女孩。
“肚皮这么尖,而且肚脐都是突起的,这肯定是男孩,听我的没错!”
夫妻俩靠在床上,闲聊着天。
李逍很喜欢这种温馨的气氛,其实夫妻之间久了便也趋于平淡,并不会有那么多激情。
“印刷局现在如何了?”赵婉问,她知道丈夫从自家的印刷坊里抽调了一半多的人过去那边,但她没太在意这些。虽然她天天看账本,可她并不是那种守财地主婆。
1...99100101102103...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