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因此长安城里的妇人们现在吓那些喜欢哭闹不听话的孩子,都是说再哭程咬金来了。
据说效果还不错,能做到闻名止啼。
“耳听未必为实啊!”李逍在手里呵了口热气,然后在太子的冻冷的脸上搓了几把,为他带去一丝暖意。“其实程咬金将军是个很厉害的将士,拥有着足够传奇的一生,他老家在河南道的东郡,家里祖上都是小官,算是一地豪强地主吧,到他手里的时候,家里也有着千多亩地,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要不是后来隋末时炀帝的乱政,他估计这一辈子也就是个乡下豪强地主吧!”
太子一脸不信。
“程咬金家里怎么可能是地主,不是说他家以前很穷很穷的吗?据说他父亲是南陈的大将,后来隋灭陈,于是他娘就带着他逃回了山东老家。他娘在那无亲无故的,就靠编竹器赚钱,然后程咬金却天生混,打小就各种胡混,他们家日子过的可惨了,后来程咬金就去贩了私盐·········”
李逍已经无语了,也不知道是哪个无良的说书人蹭老程的热度,见老程如今大火,于是便挖空心思在家闭门造车的编了一套评书。
但完全就是胡编乱造,比如说程咬金父亲以前是南陈的大将啊,还说程咬金家以前跟秦琼家是世交好友,程咬金跟秦琼小时就是顽伴好友啊,再后来又如何家败分离啊。
甚至后来说到程咬金小时成了个小混混泼皮无赖,最终成了一个私盐贩子云云。
“叫你喜欢瞎打听!”李逍很不客气的敲了太子一个板栗,“你平时怎么上的历史课的,隋书、陈书上有说过前朝禁过贩盐吗?你那位教史的先生不是教过你,隋以来,朝廷不禁盐、矿,任人开采贩运吗?你怎么就没好好记住呢?”
“可外面传的都是程咬金年轻时贩私盐,还被抓进了牢房呢。还说贩私盐最为赚钱呢!”
“那是隋以前,西汉起朝廷才实行盐铁专卖制度,但是到了隋朝后,就放开了这个专卖的政策,我大唐传承自隋,许多制度与隋一样,都是不禁私盐的。贩盐的利润呢,也没有你想的那么高,因为朝廷不专卖,人人可采可贩,只征少量的课税,于是盐价本身不高,自然用不着贩私盐,贩盐也不是什么暴利,贩盐更不会坐牢,以后好好听课读书,别把故事跟历史混淆了!”
“哦!”
太子点了点头,又忍不住道,“我们真要去看程咬金吗,可他在吐谷浑不是杀了好多人吗,我还听父皇骂过他老魔王呢,说他屠城杀了几千人,弄的跟吐谷浑可汗再无缓和的余地。”
“那并不是他下令他的。”
·········
程咬金回京之后并没有去岐州上任,一来如今是年底,马上是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各地刺史也要入京朝集叙职,再一个,程咬金被授岐州刺史后没几天,朝廷又对他的官职做了调整。
程咬金被改授为羽林军大将军了。
之前他任过检校羽林军大将军,而这一次是实授。
或许是因为外面的谣言传说,程咬金最近这段时间没怎么出门,天天在家闭门思过。
当然,实际上程咬金是天天在家喝酒骂街。
这天又喝了点蓝溪酒坊送的六年珍藏白酒,性子起来,抄起把马槊在院子里舞的正起劲,一边舞还一边乱骂。
丝毫看不出这是个快七十岁的老家伙。
起码,皇太子李弘看到这就是传说中的吃人魔王程咬金的时候,是非常失望的,太普通了。
就是个糟老头子,还是个耍酒疯的糟老头子。
“卢公,别闪了腰,我带了蓝溪特贡,七年老窖,一起来喝两杯!”李逍牵着李弘的手站在廊下,冲着程咬金喊道。
程咬金扭头看了眼,见是李逍,还带着个孩子,一时也没发现这位就是尊贵的皇太子殿下,还以为是李逍的孩子呢。
老程收了马槊,笑哈哈的跳到檐下,一双大巴掌一掌又一掌的重重拍在李逍肩膀上,拍的李逍生疼。
“兔崽子,三年没见,你小子倒成太子少保了,都成国公了。老子这把老骨头,也出去转一圈,论功绩不比你小兔崽子小吧?我可是指挥二十万大军,灭掉了西突厥,就差没砍了贺鲁那老王八蛋的脑袋回来,结果呢,就因为在吐谷浑犯了点错,回来后什么功绩都没了,凭什么啊?”
李逍懒得理他的牢骚,自顾自的招呼着程家人搬来火炉炭盆烧烤架子,又让他们从厨房弄来鸡翅、香肠、羊肉、羊腰子、鸡卵等适合烤的食物。
程咬金见李逍不理他,便又转头打量起李弘来。
“嘿,你家小子长的也太快了点吧,我记得不是才三岁吗,怎么就这么高了,莫不是你小子以前在外面的私生子如今领回来了吧?”
太子不乐意了,来前他对程咬金还挺畏惧的,可见了人后觉得也就如此,这会还听他说自己是李逍的私生子,于是双手叉腰,竖眉怒喝,“程老匹夫,安敢欺孤!”
听到那个孤字出口,程咬金酒一下差不多全醒了。
普天之下,能有几个孩子能自称孤?
这还跟在李逍身边,又才六七岁的样子,这不是皇太子殿下又是哪个。
老程懊悔万分,一不小心倒又得罪了太子殿下了。
大唐的律法是规定,诸皇子见到宰相那是得下马行礼的,可那也仅限于皇子对宰相,一般官员不到宰相级别见到皇子,那是得主动行礼的。
而太子殿下,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除了对皇帝要行礼,对官员都不用行礼,除非是太子詹事李逍,那是他的老师。天地君亲师,李逍排在他父皇的后面。
而程咬金虽是羽林大将军,但既不是宰相,也不是太子老师,他当然不敢让太子给他行礼的,当下连忙向太子行礼道歉。
李逍扯了太子一下,“得了,咱们今天微服而来,卢公也不知你身份,不知不怪。”
李弘倒也算大肚,闻言便亲自去扶了下程咬金。
“卢公,你也别拘礼,今天我呢就是带了个学生来你这瞧瞧你老,顺便找你一起烤几个羊腰子几对鸡翅膀吃,再瞧瞧这雪景还有你家的腊梅的。”
“哦哦哦。”老程红着脸,呼着酒气只是点头,倒是不敢再胡言乱语了。
“老师,我给你打下手。”李弘一听烤鸡翅就忍不住想流口水了,哪里还顾得着程咬金。





逍遥小地主 第 425章 天下粮仓
炭火燃起。
李逍站在烧烤架前,从太子的手里接过一串串腌制好的腰子放上去烤。老程则站在一旁观摩,他只会吃不会烤。
倒是年幼的太子已经深得了李逍的几分真传,每次李逍烧烤都会让太子打下手,他可没有觉得太子尊贵的不能自己动手烧烤的地步,反而觉得这样适当的锻炼会更好。
太子不负所望,很快就近墨者黑,跟着李逍成了一个小吃货,而且慢慢的还向着一个优秀的厨子进步着。
一把羊腰子烤熟,李逍便走到一旁石桌边坐下,招呼着老程一起撸腰子喝酒。
“别烤的太老。”李逍让太子接他的班继续烤串,自己先过瘾去了。
“嗯,放心吧,师傅。”太子一手拿着串腰子边往嘴里塞一边回应着,烤串可是很有意思的,他很乐意为师傅代劳。
老程握着串腰子,有些目瞪口呆。
“你小子居然这样使唤太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怎么了?太子是我学生,我让学生烤几串肉又怎么了?再说了,这也是我授课的内容之一,为的是更好的锻炼太子,总不能让太子跟许多纨绔一样,长大了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吧?”
“你小子总是这样。”老程摇头叹息,这方面他是自愧不如的。
“今天怎么想起来我府上来了?现在我老程可是不受人待见。”
李逍咬住一串腰子,右手一抽,签子上的腰子便尽数入了口。
味道鲜美,不老不嫩刚刚好。
“还是长安的羊腰子最地道,在安东道可尝不到这么好味道的腰子。”
“确实挺好吃的,你小子都是宫保了,可对吃却是始终不忘啊。”
“民以食为天嘛,谁又能离的了吃的?军队离不开吃的,没有粮草就会三军崩溃。国家也离不开粮食,没有粮食,天下就将大乱。粮,其实是天下安稳的第一要素。”李逍说的是大实话,毕竟这个时代还是比较落后的古典农业时代,吃饱饭始终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百姓的第一追求就是能够一直有口饱饭吃,而坐天下的皇帝和管天下的官员们,一直的目标也就是能够喂饱天下人的嘴,这样就不会有人造反了。
‘要说这个,你李三郎可是大功臣,你知道现在民间有多少人给你立祠塑像吗?’
自李逍献祥瑞玉米后,这几年朝廷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推广玉米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帝国的腹心,到王朝的边陲,到处都在播种玉米。
朝廷中央设立了玉米监,各州县也还派有玉米农官负责传授技术和推广种植。
“了不得啊,这玉米。据我所知道的户部报告说,有玉米轮种的地比没有玉米轮种的地,要多出两成的收获。仅此一项,我大唐一年就要多收无数粮食了。”
李逍也知道这个报告,这个报告还是比较准确的。
在贞观末年,大唐有耕地四百万顷左右,而到如今,朝廷官方登记的耕地面积为六百万顷。
增加了二百万顷,十年时间,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是因为这里面有新征服的百济、新罗,有新征服的西域之地,再加上贞观时击败东突厥,把阴山南的河套之地彻底掌握,增加屯田垦荒,这些年确实增加了大量的土地。
六百万顷的耕地,数量不少。
不过唐朝一亩只折合后世大约零点八亩左右,真算起来也才四亿多亩,比起后世的十八亿亩耕地,还是差的多。
可是对于现在总人口才不到七百万户的大唐来说,这个耕地数量还是不少的,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亩产量低,实际的粮食产量也确实不多。
“你知道今年大唐的玉米种植总量达到了多少吗?”程咬金问。
“总耕地的两成。”李逍笑着答道,他对这个知道的很清楚,也很关注。
如今的玉米种植总面积达到了总耕地面积的两成,看似好像还不多,但却已经是个极限了,毕竟这才五年时间而已,能做到已经非常不易。
两成,其中一成,约六十万顷玉米,是以前无法种植麦稻等主作物的山坡旱地荒地等,如今种植玉米,等于上直接新增加了粮食产量。这些地缺水少肥,算是贫地,以前种不了什么,如今种玉米,虽然产量也不算高,可却也能达到亩产一石左右,六十万顷,那就是六千万石,这虽只是个大概数字,可也足够惊呆无数人了。
要知道,这可几乎完全是新增出来的产量啊。
再加上原来的五百万顷地,其中有百分之十左右套种玉米,产量增加百分之十,这意味着有又有五十万顷地种了玉米,每亩地只算增产一成,这些地因为是套种,所以普遍能达到两石左右,增加一成,等于增加了两斗一亩。
这又是增加了一千万石的产出。
如今一年,仅因为推广了玉米,大唐的粮食就能多收七千万石,虽然这七千万不是朝廷的租赋,可百姓粮足,朝廷自然也仓丰。
“今年夏粮和秋粮的征收,多地都是异常的顺利,朝廷允许百姓缴玉米折租,大家都很高兴,交粮踊跃,处处粮仓满满啊。”
这些李逍也是深有同感,他在安东道三年,也是大力的推广玉米和棉花的种植,玉米种植让安东的粮食产量大增,成为了大唐的东海粮仓,而棉花种植,也让棉布成了安东的特产,安东棉布物美价廉,深受大唐百姓喜欢。
尤其是棉花做成棉被、棉袄、棉鞋等最为抗寒,更是深得平民百姓的喜欢,连兵部都大量为军队采购,特别受到北方边军将士们的喜欢。
毕竟普通的军士和百姓们,可没有贵人那样的条件可以用皮毛御寒,而原来的丝绵价格贵不说,御寒效果还差,怎么能及棉花的好呢。
“要是之前我西征军有充足的棉衣棉鞋,那在吐谷浑也不会冻死那么多人了,几千英勇的大唐将士啊,没有死在于敌人的对阵之中,却白白被冻死冻伤了。”
说到这里,老程长叹一声,端起酒杯,将杯中的二两白酒一口饮尽。
“听说因为那事,现在政事堂已经决定给北方所有边军,都配备棉衣棉鞋棉毯棉被。”李逍安慰程咬金道。




逍遥小地主 第426章 英雄
“棉花的价格还是有点高了。”老程感叹着道。
李逍从太子手里接过一把刚烤好的羊肉串,分了一半给老程,安慰他道,“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初从西州贩来的白叠布,那才叫一个贵呢,比丝绸还卖的贵。这几年我在安东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数量已经慢慢起来了,价格也是一降再降。”
“可还是比较贵的。”老程一口一串羊肉。
“棉花的产地售价已经不高了,朝廷采购的比较贵那是因为许多商人从中加价牟利赚钱而已。要是他们肯少赚点,其实棉布的价格会比麻布的还便宜,可现在他们都知道棉花是个好东西,安东种出来的棉花,刚种下,他们就已经付钱定下了,一到收获之时,棉花就全都落到他们的手里了,他们完全垄断了棉花,这价格自然是他们定了算的。”
“这些奸商。”
李逍笑着告诉程咬金,那些奸商里也有程家一份子,因为垄断安东棉花的那些奸商,正是以赤山港十三行为首,而十三行里李家有一份,自然也少不了程家。
毕竟谁不知道,所谓的十三行,其实就是长安的那些勋戚贵族高官豪门的代表呢。
“十三行是你小子一手弄出来的,这事你得管管,棉花这东西,应当让朝廷设为战略物资,应当实行朝廷专卖制度,不得让那些奸商们囤积垄断。”
程咬金是个老魔王,发起狠来连自家也不顾。
“把棉花设为专卖,其实有些过份了,毕竟朝廷连盐铁都没这样搞。”李逍摇头,“不过现在这种情况确实有些过份了,我觉得朝廷可以出台一些规定,比如每年从国库中多拔出一些钱来直接从棉农手里收棉花。再者,可以鼓励适合种棉花的地方,多种植一些棉花,如此一来,棉花多了,自然就能打破奸商垄断了,价格也会掉下来。”
民以食为天,但穿也一样重要,毕竟饱了还有温。
一直以来,百姓种桑种麻,纺纱织布,百姓都是自给自足,朝廷也直接征丝帛麻布的调充实国库,既做货币,又可直接用来赐给将士和官吏们。
丝绸麻布都是靠着全民种植纺织出来的,可相比起丝麻来,种棉花还是有不少优势的,不说棉花能拥有御寒的极佳性能,就是织成的棉布,也要比麻布更舒适。
有李逍的纺织机器,除籽纺纱织布等工序都大大缩减时间,生产效能大大提高,如果相应的减少些麻和桑的种植,增加些棉花的种植,那么就能大大改善如今的这种局面。
棉花的种植量的提升,不但对于大唐北方边军开疆拓土,戍守边境有帮助,而且对于大唐向北方移民屯边垦荒也是大有帮助的,毕竟如辽西辽东塞北等地方,冬季也是极寒的,如果百姓能够有棉衣御寒,就能更好的在那边落地生根,垦荒屯田,充实边疆了。
“我老了,若是我再年轻二十岁,那么有棉花和玉米二物,我就能率军攻灭高句丽,开拓黑山白水靺鞨之地,屯田移民,戍边守疆,为大唐再拓疆三千里!”
老程说到此,也是豪气吞云。
这是一位须发花白,已经年近七十的老将,但却还有一颗充满热血的心。
“我大唐灭了东突厥,又灭了西突厥,扫灭了高昌,吞并了百济、新罗,可还有吐谷浑和高句丽未灭,又有吐蕃一直虎视眈眈。南方之地,岭南虽安,可交州以南之地,林邑又复国,滇南的南诏也坐大,我老矣!”
李逍举杯敬了这位老将军一杯。
“老将军一生戎马,随太宗皇帝统一天下,横扫八荒,虽然还有几个敌手,但也要留给年轻一辈嘛,要不然没了敌手,年轻人岂不就没了练手的机会?”
大唐已经先后设立了安西、北庭、安北、瀚海、安东、辽东六大都护府,东西北三个方向都已经差不多扫平了,如今就是南方了,东南方向是林邑,西南方向就是南诏、吐蕃了。
“用不了多久,大唐帝国就会新增三大都护府,到时会有安南大都护府,云南大都护府,镇南大都护府。那个时候,不管是林邑还是琉求又或是南诏、吐蕃、吐谷浑,都将统统是我大唐帝国的疆域。”
程咬金举杯哈哈大笑,笑出了几滴眼睛。
“哈哈哈,九大都护府,永镇大唐江山,安西、北庭、安北、瀚海、辽东、安东、安南、云南、镇南!好,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希望你们这一辈的年轻人能够早日超越我辈!”
程咬金这顿酒喝的很痛快,李逍没喝多少,他已经醉倒睡着了。
太子李弘吃着一个烤鸡翅问李逍,“师傅,程老魔王为什么一会笑一会哭的,才吃了没几串肉倒先把自己给灌醉了,不是说老魔王酒量很好吗?”
“因为他今天高兴,还有,以后不许再喊他老魔王。你得尊他一声程爷爷,他当年是你太宗祖父帐前的几员上将军之一,一生戎马,为大唐征战无数,他虽被人称为魔王,但他也是为大唐入魔,别人可以那般称他,你却不能。”
“哦。”
李弘严肃起来,对着睡着的程咬金认真的拜了一拜。
回去的路上,爷俩继续一脚深一脚浅的徒步走在长安的街上。
“师傅,朝廷真要设立安南、云南、镇南三大都护府吗?”
“现在还没有这个计划,但以后会有的,而且这一天也不会太远。”
“师傅,那你会继续出京领兵征战吗?就如你为大唐打下安东一样?”
李逍笑笑,伸手揉了揉太子的头。
“若有需要,我自愿意统兵出战的,但是也许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吧。”
“为什么啊,老师你用兵如此厉害,他们都说你是我大唐自李靖和李绩二帅之后,用兵最厉害之人呢。”
“别随便听别人瞎说,我算什么呢,我大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厉害的不如凡几,就说如今这朝中,除了英公李绩外,还有李道宗、薛万彻,还有尉迟恭、程咬金、薛万彻、苏定方、程务挺、契苾何力、梁建方、萧嗣业、阿史那社尔等等名将,群英荟萃济济一堂。”
“哇,他们都是名将嘛?”
“嗯,我大唐向来不缺大将的。”
“可我还是觉得老师最厉害,你可是以三千老弱为大唐新增一道疆域的,谁都没老师厉害。”李弘一脸崇拜的望着李逍,在这个年幼的孩子眼里,自己的老师是最有本事的,既会讲故事,还会弄好吃的,又能打仗,那就是个无所不能的大英雄!




逍遥小地主 第427章 好事
“弘儿睡了?”
“嗯,一回来就睡了,臣妾闻着身上还有些酒气,这孩子自打跟了李逍之后,是越来越顽皮了,如今小小年纪居然都敢喝酒了。”武氏不满的道。
皇帝却哈哈一笑。
“朕倒觉得太子有了李逍这个老师之后,变化虽大,但却都是好的变化。不说别的,仅说他的身体就不知道强健了多少,这寒冬腊月的,连一次受寒发热都没有过,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
说到这,武后倒也是点头,“是啊,弘儿打小身子骨弱,御医们用了很多温补的方子也不见的好,倒是被李逍一通折腾,倒是折腾的好了。”
“朕早就跟你说了嘛,李逍虽然方法糙了点,但还是很管用的,一般也没人敢这样折腾太子,但李逍就敢。说来也怪,太子偏偏还就吃他李逍这一套。李逍让他跑步他就跑步,让他游泳他就游泳。”
武氏哼了一声,“李逍还带弘儿喝酒呢,弘儿这才几岁啊,七岁不到呢,就开始学着喝酒了。这要是再大个几岁,还不得带着弘儿去平康坊的青楼里玩闹去?”
“哈哈哈。”李治却只是哈哈大笑。
“陛下今日似乎心情特别的好啊?有啥好事吗?”
“嗯,是好事,刚从青海传回的捷报,皇后还有所不知呢。李道宗和薛万彻到达青海接过西征军兵权后,立即按朝廷的指示,改变了策略,他派人与吐谷浑汗谈判,现在吐谷浑汗已经正式向我大唐归附了,他带着公主还有王室正向长安而来,他麾下的军队也都已经移交给了李道宗。”
吐谷浑可汗也是无奈。
之前程咬金为帅的时候,一通乱打,管你是不是大唐的藩王,只管狠揍,尤其是郭待封还来了一次纳降后屠城的恐怖之举,更是让吐谷浑汗无奈。
偏偏尊王一党引着吐蕃人又咄咄逼人,在三面打压之下,那位刚继位没多久的新汗算是彻底的崩了,李道宗派人过去跟他言明利害后,这位在公主的劝说下,便想透了。
不争了,反正也争不过,再撑下去,四方中肯定是他最先完蛋。
想明白这切后,他便干脆的向李道宗降了,主动的提出带着公主和王室移居长安,来长安享福了。
至于吐谷浑的打打杀杀,他厌倦了,也不想管了。
吐谷浑可汗这一表态却对唐军很关键,本来是一打三,现在变成二对二。紧接着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增援兵马也到了,在李道宗还没出长安的时候,朝廷就已经给那边下了调兵令。
1...142143144145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