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陛下,皇后娘娘与太子殿下到。”
“来的正好,太子一直念叨着你这个老师呢,皇后也常跟朕夸赞你有才。”
三年未见,皇后武氏似乎更年轻了一些,也更成熟丰腴了,她带着个孩子入殿。
那孩子很的有些柔弱,面色苍白,今年六岁多的太子李弘,看着却十分的瘦弱,脑袋大身子小。
这孩子,比想象中的还要弱些啊。
“臣李逍拜见皇后娘娘,拜见太子殿下!”
武氏笑着对李逍虚抬了下手,“周国公免礼。”
李弘虽然瘦弱,但倒是挺大方的,站在皇后的身边先向李治行了礼,然后看着李逍,“你就是那个报纸上所说的海王李逍吗?他们为什么叫你海王?跟四海龙王有什么关系吗?听说你还有一面九头蛟绘的旗帜,这些是真的吗?”
看着一万个为什么的太子李弘,李逍不由的苦笑,看来这个皇太子真不简单呢。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421章 宫保
“宫保,为什么大唐那么多敌人呢?”
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年幼太子的脸上,映出那张天真的面孔。
“因为国与国之间,就如世界丛林。遵循的便是丛林法则,你知道什么是丛林法则吗?”李逍躺在午后东宫的廊抚下藤椅中,享受着温暖的冬日暖阳。
“是什么?”
“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之前我带你随皇帝狩猎过,你应当见过在皇家的猎场里,有诸多的野兽动物,虎扑鹿,狼逐兔,鹰抓老鼠,强的吃弱的,这就是自然的法则。国与国也是如此,落后就要挨打。”
“那就没有仁义道德吗?”
“别偷懒,屁股下蹲,膝盖别超过脚尖,腰背挺直!”李逍拿起茶几上的竹鞭,很不客气的在太子的屁股上抽了一记,抽的太子直呲牙,却不敢躲避。远处侯着的内侍和宫人们都露出心疼的表情,可又没人敢上来。
之前太子少保、太子詹事、上柱国周国公李逍第一次抽太子的时候,东宫里这些近侍跟塌了天一样,他们愤怒的指责李逍,结果李逍很不客气的把这些人给踹倒在地,然后向皇帝请旨,把这些人通通发落去看皇陵去了。
李逍只用一句话说服了皇帝和皇后,你们是想要一个体弱的储君,还是要一个健康的太子?
皇帝和皇后也向来头痛太子的羸弱,太子仁孝又聪明,可就是身子骨太弱,时常生病,但太医们也没多少办法。
但现在李逍说,只要把太子交给他来教导训练,不要过多干涉他的方法,那么一年后太子的身体就能大为改观,三年后太子就能如普通人一样健康,五年后便会健壮英武。
李逍的承诺还是打动了皇帝,于是那以后,皇帝下了道旨意给东宫,东宫的事务以李逍为主负责,同时关于太子的身体训练由李逍说了算。
因此,李逍如今每天让太子天微微亮就起床,又是跑步又是游泳,甚至还每天要蹲马步,做蛙跳,拉练弓等,都没人敢吭声反对了。
反对也没用,而且结果还可能是被发落去看皇陵。
大家一开始觉得可能太子会受不了,也许过不了多久,胡闹的李逍就会被皇帝责罚。
可结果,秋去冬来,都三个月了,太子不但没被李逍训跨,相反身子骨明显的结实了许多。
比如说现在很少如以前那般头痛脑热经常发作,大清早的绕着东宫已经能跑三圈,一月只增加了一圈,但跑下来后已经不虚脱。
甚至李逍最喜欢躺在那里教导太子,他自己躺着,却非要让太子蹲马步,又或者站立一动不动,李逍称之为站军姿。
太子穿着很薄的训练服,大冷天的身上却一点不冷,反而小脸红通通的。
“宫保,为什么啊?国与国之间难道就没有仁义道德可言吗?”
“当然有,国与国之间也会有仁义,也会有道德,还会有规则。但是你得永远记住一条,所有的规则,都是由强者制定的,弱者是没有资格制订规则的,弱者只能遵循强者制订的规则。”
“我们可以仁义可以善良,但我们必须强大,只有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保证我们疆域的完整,百姓的安生,天下的太平。一个大唐的子民,如果遇到了不公,遭遇到了欺负,那么他可以找大唐的官府衙门,找他们公正做主,朝廷衙门自会为他们做主,因为大唐有大唐律,有一套完整的律法规则,每个人都要遵守。那些不肯遵守的,会有官府的衙役,甚至是大唐的府兵对付他们,以维护律法的威严,保护百姓的权益。”
李逍教鞭在手里轻拍着,“你听出来核心没有?大唐的子民的公正,是靠朝廷的强力为后盾的,是有官府、衙役、府兵做保证的。而国与国之间的公平哪来的?靠的也正是我大唐的府兵。”
“宫保,那我们现在与吐谷浑人打仗,与吐蕃人打仗,是因为他们欺负了我们吗?”
太子很聪明的问了一个问题。
“没有,起码是现在还没有,他们也没有能力能欺负我们大唐。”李逍直接回答。
“既然没有,那为什么我们要发兵攻打他们呢?吐谷浑和吐蕃不都是我们的属国吗?大唐还和亲下嫁公主给他们的国王,为什么要打呢?”
李逍想了想,许久才回答太子。
“因为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一山不容二虎,天下只能有一个帝国,一片区域也只能有一个霸主。我们需要成为最强的那个,需要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要不然,世界就没有了规则,就更不会有太平。吐蕃人虽然与我们是甥舅之国,但他们的野心却是不小,若让他们吞了吐谷浑,就会威胁到我们大唐!”
“可是吐谷浑呢,他们是不是很无辜?”
“也许吧,但夹在大唐和吐蕃之间,便是他们的原罪。”
“就不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存吗?”
李逍想了想道,“当你强大的时候,你就不能软弱,否则,他日你不再强大的时候,别人并不会同样对你软弱。不断的强大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以战止戈!”
“我们无法对每个人好,但我们可以对大唐的子民好!太子殿下,将来有朝一日你继位为大唐天子,你应当牢牢记住,你是大唐的皇帝,是大唐子民们的皇帝,而并不是番邦夷狄们的天子。”
这些话对于才七岁不到的太子来说,有些过于残酷和直接,可李逍希望他能够早些领悟明白,他不是普通的孩子,他是未来的皇帝。做为未来帝国的皇帝,他理应比其它孩子更早的去明白这世间的残酷。
“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我带你去温泉游会泳,好好泡一泡,冬天泡温汤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练游泳也能更好的锻炼你的全身肌肉,可以让你长的更茁壮些。”
李逍上前拍了拍太子的肩膀,伸手把他提了起来。太子蹲了半天,脚都麻了,身上全是汗水,可他却一直咬牙在坚持着。此时已经差不多到他极限了,连自己起来都不行。
“好啊好啊,今天学什么姿式?”
“你狗刨都还没学会呢,还学什么姿式,先学会狗刨,然后我再教你蛙泳,再是蝶泳、潜泳、仰泳,还有踩水呢,就看你的领悟能力有没有长进了。我不得不说,你其它方面都还挺不错,可游泳却是天生不行。”
“那你不能怪我,我父皇也不会游泳啊,我都比我父皇强,我已经学会狗刨了!”太子兴奋的反驳,虽然游泳学的慢,可他却是最喜欢游泳的。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422章 马上天子
长安,渭河畔。
昨夜一场雪刚下过,河岸上堆满了银白的雪,渭河里也已经结了冰。
河岸边却还有几个人在钓鱼,他们头戴斗笠,身穿蓑衣,一枝钓竿垂在挖好的冰洞里。
“这天气可不是钓鱼的好日子,半天了一条鱼也没。”太子少保李逍嘟嚷着道。
一边的锤钓老翁却是太师长孙无忌,离开朝堂中枢几年,长孙无忌一直呆在长安,才几年,似乎变的更胖了。满脸的大胡子,肥胖的腰,连眼神都变的平和了许多。
“钓鱼嘛钓的就是个意境,老夫难道还缺那条鱼不成?”
“你们啊,就是闲的蛋疼,有这功夫,还不如猫在家里,坐在炕上打几圈麻将呢,这不才应当是你们这些致仕大臣们的生活嘛。”李逍呵呵,他是没这闲情雅致,更不会有这意境的。
另一边的钓鱼老头却是太子太师于志宁,他也批评李逍,“祥瑞啊,别看这几年你混的是风声水起,平步青云,名满天下的,可要说这心境啊你还真是差远了,太浮躁了!”
“有事就说事啊,你们这些老头别跟我扯闲篇,冷的蛋疼!”李逍呵呵笑几声,回长安前,他李逍名重天下,可回长安三个月了,李逍却逐渐沉寂了。每天基本上就是呆在东宫,朝堂大事跟他没什么关系。
虽说他既是太子詹事,又是秘书监,可他的秘书监没有加参知政事衔,更没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就相当于是没入常委的副书记了,又不具体分管什么重要工作,于是便边缘化。
李逍倒无所谓,安心教导教导下太子,闲时在家陪陪孩子媳妇,日子过的也挺安心的。毕竟他之前窜的已经有些太快了,快到很多人都已经很担忧的地步。
东宫太子还年幼,东宫官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炙手可热能言,太子这里现在是冷灶,要在这里烧火,还不知道得烧上多少年,就算当今皇帝跟太宗一样年纪去世,这怎么也还得二十年。
有几个人真的愿意烧二十年冷灶呢。
倒是长孙无忌这些老干部,最近没事总愿意来搭理搭理下李逍。
李逍也没什么太忌讳,毕竟这几个老头下野好几年,也一直都很规矩,皇帝那边都不怎么猜忌他们了,跟他们寻常往来下,倒也没什么。
相处的多了,说话也就随便了些,大家也都知道各自脾气。
“你小子,最近教太子的那些话,可是已经传出去了,不但皇帝皇后知道了,连我们这些老不死的都听说了不少,你的话可是很大胆啊。”长孙无忌道。
“有什么大胆的吗?没有吧,既不违禁也不犯讳啊,更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地方啊,我说的都只是一些大实话而已。”李逍呵呵。
“虽然是大实话,可这些大实话跟六岁的太子讲,你不觉得早了点吗?”于志宁瞪着眼问李逍,他觉得那些事情不是现在的太子应当担负的。
“还有啊,你整天变着花样折腾太子,不觉得过份了点吗?你当太子殿下是你在安东时的那些棒子手下吗?”韩瑗也道。
李逍摊手。
“哎呦喂,我说你们这几个老头怎么回事呢?皇上都还没着急心疼,你说你们这些老头急啥?虽然是折腾了点,可是折腾的效果不是很好吗?以前太子动不动就头疼脑热的,长的面色苍白头大身小的,现在你们看,才三个月,那孩子脸上气血好多了,身体也结实多了。”
“我是说你要锻炼太子,也应当换个法子,你那些法子太粗鄙了,都是训练丘八的,用在太子殿下身上不太合适,而且啊,我们都觉得你小子这样继续教下去,会把我们大唐的太子殿下教歪了。”来济道。
“怎么就歪了呢?”
“我们怕你把太子教成了一个丘八,教成了一个将军。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丘八,不缺将军。”长孙无忌瞪着眼睛道。
大唐现在有十二道三百余州县,兵马分为南衙府兵和北衙禁军,南衙府兵十二卫,分驻各地七百余军府,共有六十余万。而北衙禁军如今有羽林二军、有金吾二军、龙武二军、神策二军,共八军八万人。
大唐有六十八万甲士,这份实力是雄傲天下的。
老头子们都不希望大唐未来的天子是个马上将军,他们更希望未来的天子是个马上治天下的皇帝,如今不再是大唐草创的那个年月,不需要天子马上去打天下。
他们最怕李逍教出个穷兵黩武的皇帝来,万一到时弄出个如杨广一样的皇帝来,那可就不再是江山社稷之福了。
“你们想的太多了,太子不会是丘八也不会是将军,他只会是个统帅。再说了,我并不觉得我现在的方法有什么错的,太子也不能只教儒家经典,经史子集之外,太子也需要学习更多知识,但是前提是太子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两样缺一不可。”
长孙无忌整了整衣袖,叹了口气,“确实也是,想西魏北周到隋唐,都是一脉相传,皆是关陇武勋将门起家,哪家的子弟不是打习文练武,长大后个个弓马娴熟,熟知战阵,哪个不是能够战马杀敌指挥?”
当年太祖皇帝李渊,虽然七岁就没了父亲,可也是自小习武。后虽为文职,可弓术最为人称雄,想当年他妻子窦氏设了比武招亲,诸勋戚子弟皆往争夺,可最后李渊却一箭射中屏风上孔雀眼睛,赢得窦家的青睐娶回妻子。
后来李渊在河东任职时,率兵讨贼,曾经连开数十箭,射落几十盗贼。
至于说太宗李世民,那就更不说了,十六岁起兵上阵,一生南征北战无数,除了曾在浅水源败过一次,一生再无败绩,甚至年老了还曾率兵十万亲征辽东高句丽。
可到了当今皇帝,却要差远了。
如今这位虽然还年轻,可却真正算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弓马都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更不曾上过战阵。
到了当今太子,更加羸弱,打小就体弱多病。
“哎,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吧。”长孙无忌叹口气,摇了摇大脑袋,“告诉你个最新消息,青海那边局势不太好。”
“怎么了?”
“程老匹夫这次是彻底栽了!”




逍遥小地主 第423章 程咬金栽了
“卢国公栽了?”李逍不由皱起了眉头。
他想起了那个老魔王一般的程咬金,这老头一把年纪了但人挺好,尤其是对他们这些年轻后辈很好。或许是以前出生于庶族地主后来又续娶了清河崔氏女的原因,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很多事情都看的透彻。
不管是勋戚子弟,还是寒门子弟,他都能一视看待。
起码,李逍能有今天,程咬金是帮了大忙的。
李程两家的关系,也是相当的好。听说程咬金出事了,他连忙追问。
之前皇帝已经因为程咬金所率西征军在吐谷浑乱杀乱砍而不满,最近下诏令李道宗和薛万彻去取代程咬金和苏烈为正副帅。
可长安距离青海很远,兼之李薛二将出京前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导致的结果就是当二人还在路上的时候,青海那边便仍是暂由程咬金和苏烈统领,事情出就出在这个交接之前。
李道宗还未抵达,前线战事仍在进行中。
十一月,程咬金引军进击,遇吐蕃强兵二万骑,副帅苏定方亲率前军五千骑驰迎冲击,大败吐蕃,唐军追奔二十里,杀获三千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
可以说本来这是一场难得的大胜,程咬金入青海之后,也是头一次真正的大捷。
可是这个时候出问题了。
前军总管郭待封妒忌苏定方的功劳,于是对程咬金说此战虽然获胜,但唐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追击,应当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来则战,这方是万全之策。
他的这个建议倒没有不对,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子总管,最终决策的应当是程咬金和苏定方两位统帅。
程咬金和苏烈计议之后决定,应当趁势追击,一举歼灭这支吐蕃败军。
眼看程咬金二人不同意他的策略,郭待封做出了十分出格的事情。他在帅帐中对诸将宣称,皇帝在长安下旨换帅的同时,还有秘旨给他。
说在李道宗和薛万彻未抵军中之前,让程咬金和苏烈将军权交给他,全军归他指挥。
此时长安换帅的旨意是早到达了,但李薛二帅未到,程苏二帅也还没能交接返京,正常是待李薛二帅到达后办理交接兵权的。可此时郭待封弄这么一出,程咬金结果还真就信了。
程咬金不顾苏烈反对,把军权移交给了郭待封。
郭待封是唐初名将郭孝恪之子,当年郭孝恪其实也是瓦岗军出身的,跟程咬金关系还很好。后来郭孝恪镇守西域,为第一任安西都护,后来也战死在西域。郭待封一直在西域镇守,此次击败西突厥后他跟随程咬金征讨吐谷浑,为前军总管。
程咬金还是挺相信他的,并没怀疑他所宣称的秘旨的真实性。
郭待封接过军权之后,便改变了军令。
时值寒冬,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渐不继,兼之高原条件恶劣,人马相继冻病而死。
苏烈也再劝程咬金,说我们出师的目的是为了歼敌,这时反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如何立功?皇上虽换帅,可新帅未至,你就依然是主帅,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又密诏一前军总管发号施令?其中必然有诈,请下令把郭待封抓起来,飞奏皇上弄个清楚,或等李帅到达后由他处置。
可是程咬金却因为皇帝换帅的态度,由摇头拒绝了苏烈的建议。他根本没有半点怀疑这密旨的真实性!
在郭待封的率领下,唐军在茫茫青海高原上缓慢行军。
他们是茫然而又辛苦的行军,路上伤亡数千士卒。十二月,军队到达吐谷浑新汗控制下的一座城池,有数千吐谷浑人的城池打开城门出降,结果郭待封率军进城之后,却下达了屠城令。
本来已经降唐的数千吐谷浑人,全城被屠空。
而郭待封屠城的理由是这些人等我们离开后,肯定又会反叛,甚至还可能会从我们背后袭击我们,不如全部杀掉,夺其粮草资财,以犒赏将士,安稳军心。
苏定方认为不妥,本来之前因为过多杀人而被问罪,如今再屠城,那就罪加一等。
他说我们是来为国伐叛的,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
可郭待封不听,依然下令屠城。
士卒将全城几千吐谷浑人屠杀一空,一个也没放过。事后,分其财给全军,还给了程咬金和苏烈一人一份最大的。苏烈不肯收,程咬金却收下了。
不久后,李道宗和薛万彻率领几千援军终于到达,交接了军权。
这个时候全军上下才知道,郭待封所谓的密旨根本子须乌有,他是假传秘旨,私夺军权。
这事情就闹大了。
郭待封被锁拿押往长安问罪,但程咬金和苏烈也一样不能免责。于是交接之后,也被送回长安。
现在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们都十分震怒,不说程咬金之前乱杀人被问罪,这次又糊涂的把军权交给了郭待封,导致唐军先是错失追杀败军的机会,然后又是纳降屠城,都是大罪。
如今有御史台官员弹劾,要论程咬金、苏烈、郭待封三人死罪。
“程苏郭三人已经抵达岐州,马上就要进京了。”长孙无忌跟李逍道,“听说政事堂的意见郭待封矫诏当死,程咬金逗留不进、杀降利财,减死免官。苏烈未受财物,但也有失职之罪,贬官三级。”
“那个老匹夫,都快七十岁了,想不到这还晚节不保,同是当年凌烟阁上功臣,真是让我蒙羞。”长孙无忌摇头道。
李逍倒是松了口气。
只是免死除官倒不怕,程咬金的资历毕竟摆在那里,虽没李绩和李道宗的名气大,可打仗也是把好手,又这么大年纪了,那可是吉祥物一样的存在,就算这次失职犯错,可罚过之后,用不了多久估计也会免罪的。
倒是这个郭待封还真是厉害啊,但李逍想来想去,觉得郭待封应当没那个本事敢矫诏夺权,他心里猜测估计还真会有这么一道密旨,但既然郭待封最后搞砸了,那么最后肯定得由他来背锅。
而如果真的只是背锅,那他肯定不会真的被处死的。
以程咬金的老辣,难道还真会轻易的被郭待封一个将军夺权?还是个后辈?肯定是郭待封出示了些什么凭证,比如密旨之类的。
但既然程咬金什么也没说,那他肯定也是在替皇帝背锅了。
数日后,郭待封三人被押入长安。
当天,有诏旨颁下。
郭待封本来矫诏当死,最后却只落个除职为民的处置。程咬金本来是免死夺官,最后则是降为岐州刺史。岐州刺史可是个很重要的位置,岐州就在长安之西,历来重要。
苏烈本来是贬官三级,但随后皇帝以苏烈从征西突厥之功,拜苏烈为左神策军大将军,封刑国公,并授其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424章 太子小跟班
傍晚时分。
李逍身着一袭白衫,身后跟着同是袭白袍的七岁太子李弘。
师生俩个既不坐车也没骑马,迈着步子走在长安的街上。
李逍步子迈的很大,走的也不慢,可年幼的太子迈着双短腿却能跟上步伐,亦步亦趋并不落下。
两双脚踩在白雪掩盖的街道上,发出不吱不吱的声音,留下一大一小的两行脚印子。
东宫的侍卫们不敢跟的太近,只能远远的吊着。
“程咬金真的是个杀人魔王吗?”太子一边跟着李逍一边问。
“你哪听来的?”
“好多人都这样说,他们说程咬金就是个杀人魔王,每次他带兵出征,起码要杀够一万人才会班师呢。”太子一脸认真的道。
李逍为程咬金默哀了一秒钟,这个老匹夫如今被人魔化了。现在长安城里到处流传着程咬金杀人的故事,甚至越传越离谱,还有人已经在传程咬金不但杀人还吃人,甚至有人说他就喜欢吃小孩子。
1...141142143144145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