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太师要再来一把吗?”
“不了,今天手感不好。”长孙无忌彻底认栽了,这个小狐狸太可恶了,他这个曾经的马球高手,根本不是这小子的锤丸对手。
“小子最近缺钱?”于志宁拿着球杆继续依依不舍。
“缺钱倒谈不上,反正用钱的地方也不多。”
“那你连我们几个老头的钱也骗做什么?”于志宁继续抚摸球杖。
李逍一本正经的道,“我凭本事赚来的钱,怎么能叫骗呢。再说了,这钱我也没打算乱花啊,不是说好要建卫行,在长安建公厕嘛,这九百七十八贯,就当作是我们卫行的启动资金了。”
原来在这里等着他们了,本来几个还不想真往这屎尿行里投钱的,结果现在倒好,想不投也不行了,李逍已经帮他们把钱投进去了。
“几位做为致仕宰相,不会打算欠钱不给吧?”李逍认真问。
于志宁抚摸着球杖,继续呵呵。
“臭小子,不就是想弄那什么屎尿行么,不就是想借老夫几个的名头么,行。老夫今日愿赌服输,不就是一千贯钱么,这钱我一个人出了,另外我再出一千贯,你拿了钱去长安盖茅厕吧!”长孙无忌把一袋子球杆往背上一背,也不要于随从帮忙。
他边走边喊道,“今天老夫先回去了,这几天就暂时不来了,老夫回家也建个锤丸球场,还要建个游泳池,等过些天老夫球艺精进了,到时再来找你对决,不过下次我们比团赛,四人两球,杆少为胜!”
“多谢太师慷慨,两千贯是太师让人送来,还是某派人去取啊?”李逍笑呵呵在后面道。
长孙无忌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跤。
真是小看了这浑蛋的无耻,不过他喜欢,这种无耻的样子,很有几分他年轻时的样子。不,是更胜他年轻时的样子,已经有了几分当年太宗皇帝年轻时的风范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268章 知朕者,莫若李阿三也
长孙无忌人品还是不错的,虽然比较阴狠,但没听说过欠人债不还的。跟李逍说出二千贯,于是当天便有长孙家管事,从对面庄子里拉来了几大车的钱帛。
铜钱和绢帛都有,甚至还有点金银。
李逍很认真的带着人清点了三遍,点完一遍又点了两遍,确认数字无误刚好两千贯后,他才笑呵呵的开了张收条,让那管事带回家去。
要种地,就得有肥料,刚靠地里捡点牛粪羊粪蛋子,实在是不够。李家庄也就这么点人,那几个厕所也产不出多少来。
出钱到太仆寺去买,李逍更不愿意。
这玩意,还要花钱买?
他李逍要干事情,怎么能吃亏呢。太仆寺的马粪不但贵,还不好买,要买得有指标,要排队,还得欠人人情。
干脆自己到长安去盖点厕所,再弄几支收粪队,到各个里坊挨家挨户去掏粪,有人愿意免费帮人清理厕所,估计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粪肥可是宝啊,运回来,弄几个粪池,发酵后加泥和灰制成干粪肥也好,直接弄粪水池稀释后拉去浇地也罢,都是好东西。没有化肥的年代,有机肥是王道啊。
配和草木灰,绝对能增产。
若是再到田间地头建点沼气池子,把粪尿和一些草根树叶啥的扔进去发酵发酵,还能得到沼液呢。
这玩意不但是好肥料,而且还能用来作杀虫剂,甚至能当除草剂用。
后世粮食产量高为何?不就是粮种优良,再加上化肥充足,然后就是杀虫嘛。那些大农场的耕种,全是机械化,其实管理起来都很粗放,跟这时的种植差不多,全靠着化肥、种子、杀虫剂才能保证高产。
药水没有,化肥没有,只能靠有机肥了。
秋播在即,刚收获过后的麦田已经开始在耕田翻地,这个时候田里若是能够浇点粪肥做基肥,绝对能大大提高田地肥力,促进种子的发芽成活和嫩苗茁壮成长。
两千贯钱能够买上三百多头大牛,这是一笔很大的钱,甚至能够在长安买上一座不小的豪宅。
用这笔钱,在长安城里盖点厕所还是不成问题的。
正在书房里写写画画,设计公厕的样式呢,结果李治来了。
李治依然是微服而来,只带着十几随从。
李逍闻报来迎,看了看那十几个随从,便知道肯定有禁卫大部队就在附近呢。
“听说三郎家的麦子亩产五石二,非常了得啊。”李治笑呵呵的坐在厅上吃着西瓜。
“确实是亩产五石二。”
“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吗?听说是你家的麦种优良,哪来的新麦种吗?”李治关心的问。若是麦种问题,那岂不是如玉米一样的祥瑞,若大唐的麦田全换上这种麦子,那大唐的粮食产量岂不是又要增加许多。
李治微服而来,便也不要李逍以君礼相待。
“回陛下,麦种并非外来新种,而是某在现有的麦种里精挑细选培育的种子,精选优育,再加上深耕细作,保水足肥,因此才有了亩产五石二,比起往年,这块地增产了六成左右。”
原本这地亩产三石余,现在一下子激增到了五石二,翻了近一倍了。
“精选优育,深耕细作,保水足肥?就这么简单?”
“陛下,如果能做到这九个字,绝对能够增产不少。”
“说的容易,做到难啊。就说这深耕就不容易,我大唐虽说安稳多年,可耕牛也不是家家都有,许多人家耕田犁地还全靠人来背。深耕又如何谈起,幸有你所发明的曲辕犁,只需要一头牛就能相当两头牛犁地,而且犁的更深。甚至就算是人背,也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深耕的关键还是要有大牲口,牛马骡子,还得有好的农具,这不仅仅是得有曲辕犁这样更先进的犁,还得有足够的铁。
曲辕犁的犁头也是用铁,还得用好铁,否则如何深耕翻土。但铁一直都不是便宜的物资,这是国家战略物资,铁得优先供应朝廷打制兵器铠甲武器。
全面推广曲辕犁没问题,但若要让所有的曲辕犁上都装上铁犁头,可不容易。百姓有钱都不行,朝廷也没这么大的铁产量。
李治由深耕想到曲辕犁,曲辕犁又想到了铁,然后又想到铁矿,想到治铁监,越想越远。
李逍一看,得拉回来,不然还不知道得联想到哪去呢。
“挖铁矿不易,冶铁更不易,伐木烧炭,开炉冶铁,虽百般辛苦,可一年各地铁矿上也冶不出多少铁来。”李治感叹着。
盐铁向来为朝廷专营,这是自汉朝起。虽然说本朝沿用隋朝的旧例,对盐开禁,并不专卖食盐,而是允许百姓自己生产食盐然后商人自由贩卖,但对铁却是丝毫没有放松禁制。
铁是国家战略物资,朝廷在天下各地设立了许多矿监,专门挖矿冶铁。只是这个时代探矿和冶铁技术都不够,导致产量很低。
李逍心想,要是铁能够私人经营,那我倒是有些办法提升下技术,可现在铁是国家经营,没好处我也懒得去费那脑筋。
“陛下,其实冶铁不一定非得要伐木烧炭那么麻烦啊。山里其实就有一种天然的石炭,挖出来就能燃烧的,用来冶铁其实要方便的多,能节省许多伐木烧炭的人力和时间。”
虽然不想掺和,可看李治说的也艰难,便忍不住出声提醒他一句。反正他空有这知识,也没机会自己来冶铁。
“山中地下有天然石炭?可冶铁?”李治盯着李逍,“这石炭是什么?”
石炭就是煤啊,煤就是很多年很多年以前的树木埋在地下后经过炭化形成的一种可然物啊。
不过这样解释估计李治未必会相信,李逍便简单的道,“石炭是一种能够燃烧的石头,外貌乌黑,但火力强劲,比起木炭来不输多少。找准矿脉,便能源源不断的挖掘出来,不但能用来冶铁,还能够用来烧水取暖呢。”
“天下还有这等神奇之物,为何我从未听说过?”李治疑惑,别人说的,他或许不信,可李逍说的,他不由的有几分相信了。
“陛下,山海经一书里称其为石涅,而魏晋之时的道士丹书里称其为石墨或石炭,还用其炼丹制药。不过这东西炼丹做药是没什么用的,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燃烧发热。”
煤炭在中国古代被发现和利用的历史其实挺早,不过很多时候利用有限。比如一直到此时,煤炭更多的还是当成丹药一样的东西,和硫磺、硝石等一样只有药店才有卖。
一些商人打矿井,雇人挖煤出售。
皇帝不知道也不算稀奇。
“煤炭真这么好用?能取代木炭?”
当然能啊,木炭这玩意烧制可不易,先要深山里伐树,然后装窑烧炭,工序多,运输也不方便,效率还不高。
可煤炭就不同了,找到一个矿,那就能源源不断的采挖,这量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回头我让人去采买一些来试试。”李治道。
试试就试试,反正一试就知道了。
皇帝就在这里,李逍倒是想起自己的有机肥大业来,当下不愿意错过机会,连忙向皇帝说起自己要成立长安第二百四十一行的打算。
“第二百四十一行?这是个新行?”李治问。
“对,这个行叫环境卫生行,简称卫行,主要是为长安的卫生清洁服务的,比如我们准备先在长安各街和城门口还有东西两市里,设上六百个公厕,并雇佣一些长安年长体弱者清扫公厕和街道········以后长安街道干净整洁,绝不会有屎尿横流,污水乱行之情况,就连进出长安城的马骡,都得在马尾后安装一个屁兜,把粪便收集起来,不污染街道。”
李逍描述一个未来干净美丽的街道。
“你怎么有此想法?”李治没想到李逍还有心思去想这些小事情。
“其实这事情也不是臣的想法,是太师长孙公和于公、韩公、褚公等几位致仕前宰相们的想法,他们虽然退下来了,但也还想为朝廷贡献光和热,想为长安百姓们办点实事,为美丽帝都巍巍皇城尽一份力·······”
居然是长孙无忌他们谋划的,李治下意思的觉得这里面可能有深意。
但李逍说了,这事虽是几位老臣谋划的,但几位老了,也没精力管这些,便出了两千贯钱,交由臣来打理此事。
“你最近跟太师他们来往不少?”李治话里有话。
“臣帮陛下关怀几位老相公。”李逍也话里有话。
我知道你不放心他们,我帮你监视他们啊,我是忠臣,快夸我。
李治点了点头,知我者果然李阿三也。
“这事交由雍州府就行了,你还是把玉米监管好。”李治道,大才怎能小用呢。
“此事若交给官府衙门,只怕初衷虽好,但时间一长,未免变故。这事情还是由民间私下来办更好,其实陛下只要给雍州衙门一道旨意,让他们把盖公厕的地批给我,其它的事情我自然会办好,用不着朝廷出一文钱。”
李治哈哈一笑,“口气倒是不小啊,不用朝廷出一文钱,你能把事情办好?”
“能!”
逍遥小地主 第269章 臣有灭士族之法
唐朝的药铺里总能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石炭、比如硝石、比如石碱、比如硫磺、水银、铅等有太多太多在李逍看来根本不是药材的东西在这里出售,什么面药、什么澡豆、珍珠等,李逍的到来,还让药铺又多了药酒、香水、肥皂等不少东西。
药店里的其实不仅有药材,还有丹材,更有不少生活用品。
做为拥有一家生药铺的李逍,知道道士们练丹的石炭,在皇帝看来也挺正常。毕竟那些道士们烧炉炼丹,可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材料都会往里添的。
太宗晚年,身患重病,结果服用了天竺方士炼制的延年之丹,结果病情加重。
李治对丹药不太相信,哪怕道家是他李家礼敬之教,什么延年长寿的丹药,就更不相信了。
不过如果道士炼丹的石炭能够让冶铁更加便利,能提高大唐铁的产量,那么李治就不会在意石炭还是木炭。
李家的室外游泳池让皇帝李治很喜欢,虽说皇家更奢华的也有,可就没李家的这种设计新奇,尤其是泳池加上躺椅、凉棚,再配上四脚短裤和冰镇的酸梅汤或西瓜,真是让人爽的不愿离开。
李治很羡慕李逍那潇洒的泳姿,在池子深水区里能够跟条鱼似的游动。
他一堂堂天子,却只能在浅水区里趴着,还得骑着一只充气的皮羊。
“瑞卿啊,你跟崔员外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啊?”
李治一开始还觉得骑着一只皮羊在水上很没面子,可一会就已经习惯在清凉的水上飘浮的这种美妙感觉了,更何况李逍还让人弄了个大木托盘,上面摆着好几样新鲜的水果,还有冰镇的酸梅汤。
托盘飘浮在面前的水上,在池水里也能边爽边喝。
“崔知悌?”李逍躺在由几张充气的羊皮组成的一张羊皮躺椅上,很潇洒,很享受。
“还有哪个崔员外,不就是他么。崔知悌的三弟崔知温在御史台为殿中侍御史,他上奏弹劾你。无缘无故的,总不可能弹劾你的。”李治端着杯酸梅汤,喝的同样美滋滋的。
每次来李家,总有意外惊喜。
李治以前只见过羊皮充气做成的羊皮筏子,还是头一次李逍在自家泳池里也用上这玩意,还弄成了这么可骑可躺的好玩意。
“无耻。”
李逍听说崔知悌居然让兄弟弹劾自己,还真是忍不住痛骂道。
“到底怎么回事?”
“崔知悌辱我在先,如今反倒打一耙,真是不可忍。”李逍便把上次崔知悌让人来结亲的事情说了遍,“说什么结亲,可却是要把一个婢生女给我为妾,倒不是某瞧不起婢生女,可崔知悌送个婢生女给我,却要我给他一百万陪门财,还要给他女儿准备一百万钱的嫁妆,另外还要夺某的雕板印刷术,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李治其实早已经知道了这事,百骑司虽然人手不是很多,但耳目遍及长安还是能够做到的。
“崔知悌有些过份了,一个婢生女若说送于你为妾倒没什么,却也敢提如此无礼要求,太过份了。”
“陛下,其实崔知悌之险恶用心,臣很清楚。汉魏以来,士族高门一直垄断学术,借此以影响朝堂。如今虽说朝堂之上,士族出身占据高位者没几个,多是勋贵出身,可士族却占据着朝堂的上上下下,尤其是在地方上,他们是无孔不入。”
李唐是关陇集团出身,又是武将起家,对士族天然的有些反感,掌握天下后对士人更加还多了几分忌惮。
马上打天下容易,但不能马上坐天下。
关陇集团虽然建立了好几王朝,可始终都无法摆脱士族的影响力。哪怕关陇集团可以让朝堂之上,只有几只士族出身的小猫小狗,可他们的影响力依然让皇帝都十分忌惮。
说来似乎有些奇怪,朝堂都没有有份量的代言人,那他们又哪来让皇家忌惮的影响力呢?
这就要从这个时代的一些特色来说了,比如说汉魏以来,士族垄断了学术。别看关陇集团们掌握了上层,可是光靠一群武将是管不了天下的。
从长安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到二十四司十六卫府,哪里没有这些士族。可以说,各部司衙门的主要官员虽都是以关陇集团为主的勋贵派,但下面的中低层官员甚至是吏员,实际上都是以士族出身为主的读书人占据的。
汉魏以来,普通人是没有机会读什么书的。
一来士族把持了教育权,二来他们垄断着学术。读书成本高,学术又都在士族手里把持着,长久便形成了读书的人以士族出身为主,哪怕是些庶族寒门,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穷人,而是指一些非士族的小地主们。
大唐的识字率是很低的,相比起宋明的识字率低的可怕,这就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当官做吏,总得认字吧。
于是乎,虽然关陇集团建立的几个王朝,最就废掉了士族得以掌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以门荫制兼举荐制为主的新选官制度,可是那些低层官吏,尤其是各天下各地衙门里办事的吏员阶层,其实他们是无法控制的,这些吏员就是以士族出身的人为主。
士族垄断学术,把持教育权,天下各地,除了少数的官学外,私学基本上是各士族所办的,先生也是士族的人,就算有些庶族寒门的子弟有机会读书,那也一样是他们的学生。
所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上层站着的是以关陇派为代表的勋贵集团,但是在中下层,其实是以士族为代表的文人阶层。
虽然隋朝开始就推出了科举制度,试图给予庶族寒门入仕的机会,意图给那些小地主提升地位,但科举制度推出后并不顺利,一直到了此时,科举入仕其实也完全没有达到当初设立者的初衷。
科举年年举行,甚至各种各样的科多达几十科,可选出的士子却不多,可堪用者更少,到现在,科举这条路子,其实也是被勋贵官僚们所把持影响的。
考科举,一要地方官员举荐地方乡野有才名的乡贤,二则主要是地方官学和京城国子监里的学生,而这些官学里的学生,则又以贵族和官僚子弟为主。因此弄来弄去,能迈入科举这个门槛的人非常少。
兼之唐朝的科举考试又非常的不科学,考的内容有些杂,录取的标准更乱来,不糊名考试,甚至录取士子还是以门第和名气为主,这种不以成绩为首要标准的科举考试,最后哪能真正成为取士考试呢,不过是给了贵族勋戚和官僚子弟们多了一个入仕之阶罢了。
士族想玩科举,都还玩不过朝堂上那些制定规则的勋戚官员们,更别说真正的寒门庶族,以及普通百姓了。
可士族虽然朝堂上玩不过贵族们,科举上也处于下风,但还是那句话,他们垄断学术啊。
朝廷虽有官学可才几所?国子监虽有几千学生,但又有几个是真读书的。地方州县,往往一州一县才一所官学,几十个学生而已,而一州一县又有多少人口?
最终结果就是到现在,关陇集团都兴替几个王朝了,但他们都离不开士族。虽然他们一直排斥打压士族,可却又离不开他们。
王朝承平越久,甚至越离不开他们了。
一个衙门,哪怕主官次官都是那些功勋派,可下面的人总归还是得落在士族出身的这些官吏手里。其实在越底层,士族和豪强们所占据的比例越多。
总的来说,大唐如今的情况就是,朝堂之上,是以关陇集团和山东新贵们为主,其中也有不少早年与武川集团合流的关陇豪右。这群豪强里,也有一些以前不怎么被关东士族看的起的士族。
而在中央和地方各衙门里,士族占据中低层的位置。
在更底下的乡村,则是豪强和宗族们把持控制着。
这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也可视为金字塔结构,相对稳定。
从隋统一天下到唐再拥天下,朝堂上和士族的争斗,其实是在打响他们对上层的侵蚀,不让他们占据更多的话语权。但对于中低层的位置,他们却又无可替代。
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这就是从杨广,到李世民,再到如今李治这些皇帝对士族的忌惮之处。
别看崔知悌才不过五品官,一个小小员外郎,但天下士族,五姓七家为首,光这五姓就不知道拥有多少人了,他们可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哪怕不入朝为官,不能科举入仕,但到各地州县衙门里当个吏员,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甚至他们就算不去做吏,就算在家注注经书,办个私学授授课,那也是影响巨大的。
“陛下,臣也早看不惯这些士族的嘴脸了,臣有办法对付他们,釜底抽薪之法,能让他们再无法嚣张,不但不可能恢复魏晋之时的猖狂得意,甚至连如今这般狂妄的资本都再不复有!”
“陛下,臣有灭士族之法!”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逍遥小地主 第270章 绝户计
李治扑通一声翻落泳池。
不会水的他立即喝了几口洗澡水,还好李逍眼疾手快,连忙一把拉住不断扑腾的皇帝。
“陛下,请站直身体,这里是浅水区。”
李逍看皇帝还在那里惊慌的扑腾,忍不住出声提醒。
李治又扑腾了好几下,才站直了双腿。当他站直后,水其实才到他胸口。
有点尴尬。
李治摸了把脸上的水,却顾不得刚才丢脸的模样,他一把握住李逍的手,很用力,握的李逍的手腕都疼。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李治喝问。
几名侍卫迅速赶到池边,李治却对他们挥手,“退到百步之外,任何人不得靠近这里,若有硬闯者,杀无赦!”
侍卫们面面相觑,最后手按着千牛刀躬身退下。
李逍扶着皇帝,“陛下,不如先上岸再说。”
年轻的皇帝心神全乱了,此时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
凉棚下,李治拿毛巾擦干了身上的水。
“你知不知道,刚才那句话若是传出去了,你会是什么下场吗?死无葬身之地!”
还从没有人敢如此狂妄的说要灭士族,就算是太宗皇帝都不敢有这样的念头,想都不敢想。
当年太宗时修氏族志,也不过是稍稍打压了下士族而已。
“陛下,我大唐的贵族于朝廷有建立之功,而士族门阀呢?他们有何功劳,却凭着把持学术之利,时时威胁我大唐天下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