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李逍的终究目的是啥,是推进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跟士族门阀那可是对立的。
长孙无忌这样的家族,通过门荫制,子子孙孙都能轻松入仕为官,要是科举大兴,到时以科举为录取士人为官的标准,那门荫制肯定就会渐渐废除,就如宋朝时,门荫虽然还能入仕,但能荫的子弟少了,而且通过门荫入仕虽能做官,但只能做一些没什么前途的官了,科举到时才会是正途。
长孙这样的老狐狸,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关陇本位制度啊,是要长久保持关陇贵族们的超然地位的。
李逍唯一能认同长孙的地方,不过是他比较看中关陇子弟的战斗力而已,他觉得如果在长安建立一所军校,或者说是在长安的宿卫南衙府兵中和北衙的禁卫军里,维持一支数量不少的士官队伍很重要。
长安的常备士官队伍,加上天下各地的义务兵,那么大唐养兵费用少,而且又能常保持战斗力,随时能够拉出一支队伍,拉出去也能打胜仗。
“科举·······”李治摇了摇头,科举不好动啊。
其实科举制最开始起于隋朝,到如今,也是历经近百年了,但直到现在,科举制度选人都还只是个鸡肋而已。难道各朝皇帝都看不到问题吗?
并不是,只不过是因为这个科举制度实在是触犯了太多利益集团而已。皇帝就算想推行,也难。
不仅当权的贵族官员们反对,甚至是那些旧士族都反对科举制度。
没有人愿意看到,有那么一天,到时那些卑贱的泥腿子们也能够通过科举,一朝升天,鲤鱼跃龙门,跟他们平起平坐,甚至骑到他们头上去。
士就是士,农就是农,就算是旧士族衰弱了,可他们也不愿意弃守这条底线。一群军头暴发户骑到他们头上已经够憋屈了,怎么还能再让那些泥腿子也爬到头上去呢。
“还是先谈谈雕版印书之事吧。”李治也不敢轻言科举改制,那可是比长孙无忌等元老派还让要畏惧的东西。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敢轻碰。
“一套九经成本二十贯。”李逍觉得大买卖上门了,笑着说道。二十贯,其实还是留有余地的,一套哪怕赚一贯,一万套那就是一万贯啊。这种买卖,绝对值得赚。
为了保住自己的印刷术,李逍可是连五姓七家都敢怼。
这年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谁敢碰我的奶酪,我就弄死谁。
李治却只是微笑。
“陛下,二十贯可不高啊。”
“朕知道,你之前不是说现在纸价高么,你看这样如何,朕给你一个造纸作坊再给你一个制墨作坊,如何?”李治笑起来很鸡贼,李逍总觉得他的笑容似乎跟长孙无忌有点像啊。
好端端的,送我一个造纸坊和一个制墨坊?
天下有这样的好事?
“陛下,臣又没有造纸工匠也没制墨工匠,更没这造纸制墨的技术啊,陛下赐我两个作坊,我拿着也是无用。”
李治呵呵,“朕既然赐你作坊,自然是把那作坊里的工匠也全送你,甚至这技术也一并赐给你。”
李逍一下子明白过来了,皇帝这是所图甚大啊,拿出这么多东西来,很明显,是冲着自己的印刷术来的。
他假装很为难的样子,“陛下,这印刷术可是不传之秘啊。”
“朕再赐你长安一套宅子!”李治收起笑容。
“陛下,臣在长安已经有一套宅子了,就在胜业坊,虽然不算大,但挺好的,没想再换。”
“那赐你钱?”
李逍心说,你虽是皇帝,可也不见得多有钱。再说,钱这东西,有时并不就真值钱的。
“你说吧,愿意要什么。”李治难得表现很大方。
“若陛下真要赐,那臣请陛下赐臣百济一些田地、奴隶。”李逍没有狮子大开口,其实把印刷术转让给皇帝,李逍倒没有什么不乐意的,一来皇帝真要,也没办法不给,二来,印刷术这东西确实是个大杀器,而士族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的。
若是留在手里,这就会是个祸害,李逍可没自信能挡住士族的轮番进攻,倒不如祸水东引,只要这个印刷术能卖个好价钱,其实也不亏的。
再说了,技术给皇帝,自己也一样还可以用嘛。而有了皇帝这个大肉盾在前,他在后面也可以安心的发点小财了。
要钱要房子都不如要地要人,但中原的地和人价格都高,还不如狠点,要点百济的田地和奴隶,那里的地现在可是极便宜的,毕竟是战区,百济都还没打下来,更别说还有个高句丽,更是在海之东。
不过投资嘛,风险越高回报越高,现在一般人不愿意去碰那边的东西,也只有那些钱多的没地方放的贵族高官们,对形势比较了解,愿意赌一把,反正就算折了也算不得什么。
李治想了想,“朕记得薛仁贵呈上的捷报里奏称,武珍州南面沿海多岛,要不朕就把其中的徒山岛赐给你如何?”
徒山岛,这个李逍倒有印象。
之前计划在百济买田置地,他可是研究过三韩半岛的地图的,那地图还是在程咬金那里看的,挺详细。
这徒山岛,在百济原称因珍岛,隶属于武珍州,比耽罗岛小,差不多是耽误的五分之一大小样子。岛上多山,但说起来也有差不多蓝溪乡大小了。
哪怕上面现在比较荒芜,可垦地少,又是个海岛,但李逍觉得还是挺值钱的,若说一个印刷术换来一座蓝溪乡这么大的岛,那绝对是划算的。
更何况,皇帝还愿意搭上两座工坊和一群工匠呢。
“多谢陛下赏赐!”
李治呵呵而笑,李逍也笑的一脸灿烂。
君臣两个都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李治觉得一座荒岛就换了神奇的印刷术,绝对值。而李逍觉得,一个自己也难以独享的雕版印刷术,就能换到三四百平方公里的私人岛,加上两座工坊,十分划算。
“臣明天就把雕版印刷术转交给陛下。”
李治也笑道,“朕明日就让人把那两座工坊,还有那个徒山岛都给你。”
李治想了想,觉得还是有点太占李逍的便宜了,毕竟两个工坊就换来李逍的印刷术,太占臣子便宜了,至于那个岛,他完全没当回事,就当是给李逍的添头而已。
“朕准备在秘书省著作、国史二局之外再新设一印刷局,朕授你为少监,专管印刷局,如何?”
李逍脑子里飞快的转动。
秘书省,这也是朝廷中央省之一,不过比起尚书中书门下这三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这三个省则算是内廷机构,没有什么重要权力。
秘书省掌管经籍图书之事,下领著作局、国史局和司天台。殿中省和内侍省为内廷掌管皇帝诏旨传递和衣食起居等事。
秘书高官官称监,少监为副贰,职事虽不重,但品级不低,秘书监是从三品,秘书少监是从四品上。
皇帝这是给李逍升官,觉得两作坊一破岛换人家珍贵的印刷术有点太过了,升点官算是弥补一下,反正秘书少监也就是品级高点,又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想来也不会有朝臣们反对。
李逍微笑,没理由反对啊。他原来是玉米监,虽然也称监,但那监跟这监可是相差巨大,一个从六品下,而这个的少监都是从四品上。
再说,秘书监和少监虽然说不管什么要事,但比较品级高,是有机会可以随侍皇帝的,这其实也是一个权利。
就如比后世那些大员们的秘书,不都称为二号首长么。
“臣谢旨。”
从此,李逍就是李秘书了。





逍遥小地主 第274章 一事不劳二主
一事不劳二主。
李治倒是挺会安排人的,把雕版印刷术拿到手后,干脆又交给了李逍来负责。在秘书监下新设一个印刷局,负责印书。
皇帝交给自己新秘书的第一个任务,尽快把印刷局搭建起来,反正要人他给人,要钱给钱,要地给地。一万套九经,这是李治交给印刷局的任务。
财大气粗。
李逍不由的感叹,皇帝手笔果然大。
要是自己,就算有印刷术在手,就算印刷成本低,也不会直接就先来个一万册的。我肯定要先调查下市场啊,再比如开个招商大会啊,寻找些经销商什么的,起码要先弄到一些订单,甚至最好是先拿到些订金,这样才会上马动工的。
直接就先来一万套九经,太简单粗暴了。
不过一万套对于皇帝来说,确实也不算多。
毕竟大唐如今的科举考试,其实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主,而其中进士科录取的人少,以明经科录取最多,特别是考明经的往往是那些士族子弟。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你要是三十岁才考中明经,那就算老了。而如果五十岁就能考中进士,还算年轻的。
“陛下,臣请陛下赐几个字。”李逍嬉皮笑脸。
“赐字?”李治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突然的就说要赐字?
李逍让人取来纸墨笔砚,亲自替皇帝磨墨。
“就写一行字,钦定科举考试九经正版,秘书省校正!”
李逍打算用皇帝的字来做招牌为九经打广告,等这九经印出来,每卷封面上都印上一行大字,钦定科举考试九经正版,他娘的,有这行字,那这套九经还不得牛气冲天。
再加上秘书省校正,那绝对是抬身价的事情啊。
他李逍做事情,要做就要做最好啊。
“陛下,臣听闻著作局有一本书已经校定完毕,是否也可以交给印刷局印刷颁行?”
“你是说五经正义?”李治一下子就明白李逍说的是哪套书了。
五经正义,就是对五本经典的义疏解释。汉武帝时,朝廷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在贞观时,太宗皇帝命大儒孔颖达等编写五经义疏著作,这套书是对五部经典的官方解读,由孔颖达主编,历时三十多年,前后五十多位著名学者大儒参与。
其中《周易》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为梅赜本汉孔安国传;《诗经》用汉毛亨传、郑玄笺;《礼记》用郑玄注;《左传》用晋杜预注。各经大多依据自古以来,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多家注释整理删定而成,“事必以仲尼为宗”,试图“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
这套书的目的,就是完成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总的来说,就是统一思想。
这对大唐统治天下,当然是大有帮助的,选用更适合朝廷需要的经典注释,有益于朝廷。
“臣认为五经正义历时三十余年,如今既然已校定完毕,那就应当立即刊印颁行天下。而且臣还建议,可将此五经正义列为标准,规定以后科举考试经典部分亦必须按此答卷。”
李治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可再刊印五经正义一万套。”
大唐奉行的是儒家九经,比起汉家的五经要多出几本经典来,不过五经也是基础。
这套书可是好不容易完成的,从贞观初到现在,好不容易编完,并校定完。
按正常情况,这套书完成后,会由秘书省著作局抄写几套,分藏于朝廷的几大馆阁之中。
但是现在既然有了印刷术,当然可以刊印发行了。
儒家的这五本经典,成书年代早,文字晦涩难懂,记事又简略不祥,因此后人学习起来有很多困难,于是后来学者大儒们流行为经书作传、注,可一部经书又往往有各执一说的多家传、注,后人更不知道该听哪个的。
大唐编的这套五经正义,就是要从中选出比较好的注本,摒弃其余杂说,对前代的繁杂经学解释进行一番统一整理,又因为前代的注本,也有难解之处,于是还要对传、注,又加以疏通解释。
这其实是一套工具书,专门用来解读学习五经的工具书。
这套书,包括《周易正义》14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
总共一百八十卷,可谓巨编。
特别是不但有孔颍达等大唐名儒,还有如于志宁、长孙无忌等许多重臣参与增损。
“好,五经正义交于印刷局刊印,然后发行天下,以后凡士人应明经科,均须诵习儒经,义理全据五经正义所说,否则就视为异端邪说。”李治拍板。
朝廷科举几十科,但以明经为主,九经和五经正义为考试必用书,那么这套书的思想理论对唐人将会有巨大的影响。
李逍也是知道些这些儒经的哲学思想的,比如周易正义里宣扬的是先道而后形的唯心论,而礼记正义这本书,宣扬的则是儒家重礼的观念,提倡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这就是统一思想。
汉以来,朝廷信奉儒学,以儒治世。儒家经典是儒家的根基,而经学又是儒学的表现形态,通过注解经书,表达的是一个时代知识群体的理想、追求、思想旨趣和价值观念。
可以说,统一儒家经典注义,其实就是在统一天下人的普世价值观,通过支持宣传那些对朝廷有利的价值观思想,进而达到更牢固的统治。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李世民当初搞这套巨编,其实也是把被士族垄断在手里的学术权,收归到朝廷的手里。
朝廷一套五经正义编成刊行,那么这五经的解释权就不再是在那各个士族之手,而是在朝廷之手了。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地给地,朕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
“一万套九经,朕所欲也,一万套五经正义,亦朕所欲也!”
:。:




逍遥小地主 第275章 共享书籍
“年纪轻轻,怎么开始打起步球来了,太没血性。”
皇帝李治看着李逍一个潇洒的挥杆,将一粒角球打的远远的,有些不屑的说道。
“马很贵啊,陛下。打马球还得要训练优良的良马,就更贵了。”
“你差这点钱吗?”李治瞧不起李逍哭穷,蓝溪李家虽说没有什么根基,可在这李阿三手里,可是经营的有声有色,连太师长孙无忌都要送他豪宅,连程家薛家都跟他一起做买卖。“你家田地三千五百亩,长安城有着十八亩的宅子,还是在胜业坊,在百济还刚认购了一千亩好地,你说你没钱买几匹马?”
李逍把球杆递给李治,让他试试这锤丸的乐趣。
“陛下啊,我家余的那点钱都认购了朝廷的债券呢,足足三千贯啊。本来以前药酒坊还能每月赚点进项,可是如今朝廷不许百姓私酿,我这药酒坊也断了来源了。”
“你家药酒坊不是做药酒吗,又不用自家酿酒。”李治撇嘴道。
这你倒是弄的门清,估计背地里早研究过李家药酒的利润之类的吧。“陛下,我家药酒坊确实不用自己买粮酿酒,我们都是用酿酒坊剩下的酒糟,可是朝廷命令下来,长安私人酒坊可都关门了,官营的几家酒坊的酒糟也是大涨价啊,买不起,买不起啊。”
·······
“这锤丸打起来倒也有点意思啊。”
玩了一会,李治突然有些玩欢了,本来不太瞧的上,觉得是老头子们玩的,现在发现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朕回头在宫里也要建一个这锤丸球场,省的那些人老是拦着不许朕打马球,这锤丸总没什么危险。”
唐朝的百姓受打马球,皇帝一样爱打,但马球毕竟是个危险运动,每次李治想打打马球,总会有一群身边人劝谏。说的严重了,甚至还说他贪玩怠政呢。
“臣一会送陛下几套球杆,再送些角球。”李逍可不会劝皇帝别玩球,玩几个球怎么了,哪里就上升到什么玩物丧志,误国的地步了。适当的玩一玩,还有益于身心呢。
这也不让皇帝玩那也不让皇帝玩,难道让皇帝整天在后宫玩女人?那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玩多了女人可是真正不长命的。
李治见李逍这般识趣,很满意,没白提拔他为秘书少监。
“印书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科举改制之事,暂时不提,你也不要声张,明白吗?”
“臣明白,兹事体大,陛下还要多谋划几番。”李逍连忙拍了一顿马屁。
马屁拍的皇帝一阵舒坦,然后皇帝高兴之下便道,“这锤丸虽然不错,但你好歹也是贵族,又这么年轻,有空也还是要多练练打马球的,做为贵族,骑马射箭击槊总不能不会的,打马球可是个很好的练习骑术的运动,你说没马,那朕赐你四匹御马,回头让人给你送来。”
“还有,朕回头下旨,让朕名下酿酒的官庄,给你供给酒糟,价格可以稍便宜点。”
“多谢陛下。”李逍真有点感动了,这年轻皇帝,有的时候确实挺大方的。这人不狠,虽然也曾对长孙无忌动了杀意,可长孙一妥协,皇帝也立即就心软了。
跟着这样的君主,其实也挺好的,那种动不动杀意果决的皇帝,才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
朝散大夫秘书少监兼玉米监兼代王友蓝田县开国子李逍,头衔又加长了一点,现在不但要管玉米监那摊子事,还要再管上秘书省新设的印刷局的事情,要负责印刷九经和五经正义。
李治今天在李家很高兴,泳池游的很尽兴,锤丸打的很爽,更别提李逍还整了一桌子的下酒菜,陪着皇帝边喝边聊。
“陛下,待印刷局大量经典印成,那时就可以分送国子监和天下各州县学。臣还有一个建议,到时不光是把书卖出去,还可以在京城和天下各州县的官学里设立一个图书馆,允许天下百姓到图书馆阅读儒家经典,还可以让他们租书回去看。”
二十贯一套的九经,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根本买不起的。
一套五经正义更是足有一百八十卷,有几个买的起?
这两套书,都能够放上半屋子。
买不起,可以租啊。
你有空的话可以到图书馆来看,看一天收费多少,便宜点收费个几文十几文一天的,总看的起吧?或者办个读书证,一个月收费多少。
如果想借走回家看也行啊,交点押金,然后就可以带回家去看,看完了还回来,只要无损坏就退还押金。
这样租借书的好处在于,一套经书得有一二百卷,一卷可能又分成几册。租借的话,一次租一二册回去就行,图书馆里有一两套书的话,其实可以同时供给许多人租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租同一册的。
“我们可租也还可以卖,如果有人愿意买,那他可以交点订金,图书馆马上把订单报到我们印刷局来,我们就可以给那边送书过去。”
“租借?”皇帝有些意外,他是没料到这种操作的。“如果大家都来租借,那印出来的书岂不没人买?”
李逍告诉皇帝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能卖的起的人当然还是会买,顶多少部份能买的起的人在可以租的时候会放弃购买。租书对卖书影响不大,相反还是另一种卖书的辅助途径。
一套九经哪怕只卖二十贯,也不便宜,买的起的人有限。但如果改成租,一套书换成几百册,一册租看只收费个几文钱,那么租看的起的人就多了。
其实这就是把整卖变成零售,积少成多,如果有许多人租书看,那多租几次,其实就已经相当于卖掉了一套。
既扩大了市场,增加了销量,还能提高书籍的影响力呢,对于朝廷印书的终极目标可是大有帮助。
卖书,租书。
李治想了一会,脑子终于转过来了。
“你小子,想法倒是挺多。”李治高兴的拍着李逍的背。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逍遥小地主 第276章 玩我呢
夜色微凉。
这一夜,皇帝没有返回长安,而是就在李庄下榻休息。
与皇帝聊到半夜,聊的很尽兴,这也是君臣二人头一次真正的交心。边喝边聊,酒喝了不少,自然也就聊的越开。
李治说到自己的理想,想当一个如太宗一样的皇帝。他要完成太宗未完成的志愿,要让四海承平,八方来朝,要让大唐成为四方宗主,真正的天朝上国。
而李逍的理想么,自然是当个唐朝的逍遥地主,拥有许多良田美宅,日子轻松潇洒。当然,要想能够当一个逍遥地主也不容易,得有钱还得有势。起码一个县子,一个五品朝散大夫是不够的。
饮至兴处,谈到酣时,君臣不由的对酒当歌,拔剑起舞。
直至月上中天,李逍才扶着皇帝入房休息,结果半醉的皇帝非留下李逍同榻共眠。
两人一起躺在客房的榻床上,有一句没有一句的聊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
等醒来的时候,李逍还有点尴尬。
两个大男人搂在一起,还满身的酒气。
醒过来的李治,似又恢复了年轻君王的气势。
“瑞卿,莫忘记昨晚你对朕说过的话。”
李逍一脸懵逼,我昨晚上说了什么了?他昨天谈的高兴,不由的喝多了点,估计又吹牛逼了。
他不是个喜欢喝酒的人,但一喝多,肯定就话多。而那些话里,肯定多数是吹牛逼的,这也是许多醉酒之人的通病了,爱逼逼,还特爱吹牛逼,吹起来没完没了,吹的那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能跟原子弹抛光,能给长城贴瓷砖。
李逍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笑,反正说过啥他是不记得了,管他娘的。
“吃过早饭就随朕回京,印刷局可全得靠你开张。”
李逍点头,反正假也差不多用完了,总不能天天呆在蓝溪的。
1...9192939495...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