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这个条件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虽然目前巴蜀三路的赋税都用来支援西北三路,但这个赋税是由官府掌控,现在改为经略府掌控,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军队掌控,军队干政可不是好事啊!
也正因为如此,李延庆才拿出巨大的诱惑,他只要一千七百万贯钱,其余三十万两黄金,八百万两百余,一千多万贯铜钱,以及大量店铺不动产都归朝廷。
如果朝廷不肯同意他的方案,那么这些财富很可能就拿不到了。
为此朝廷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有一半,反对者认为一旦财政独立,就会造成西北三路失控,形成割据军阀的危险,而支持者却认为如果西北三路有独立之心,就算朝廷控制巴蜀财政也毫无意义。
况且西北三路军队很轻易就能占领巴蜀,朝廷毫无办法,还不如让经略府控制专卖司,使朝廷拿到巨额财富,大大改善朝廷的财政困难的局面。
知政堂内部的争论和朝廷一样,两个意见形成三比三的对峙,范致虚、高深和郑望之支持李延庆的第二个方案,吕颐浩、范宗尹和朱胜非则反对由经略府控制专卖。
最后的选择还是由天子赵构来决定,不过这一次却有了太上皇赵佶的插手,赵佶明确反对由经略府掌控专卖。
在夕照山皇家别院的书房内,赵佶满脸愤怒地拍桌子质问道:“你还到底是不是皇帝,这种荒唐的条件你也能接受?他是大臣,他首先有什么资格和朝廷讨价还价?难道他真是独立的军阀不成?”
“父皇,如果他是独立的军阀,他根本就没有必要通报朝廷,这么多财物他完全可以全部运走,他也完全在巴蜀独立征税,他是川陕经略使,这些都是他的职权,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朝廷能够同意,这就表明他对朝廷有足够的尊重,儿臣相信如果朝廷不同意,那么他也不会再继续实施改革。”
“哼!好一个尊重朝廷,这是他在玩弄朝廷呢?他为什么不让朝廷来控制专卖司,为什么不把财富全部运来朝廷,让朝廷重新再分配?如果他真是朝廷的大臣,他就应该这样做。”
“父皇也亲眼看到了,曾秀麟这些年不仅攫取了难以想象的财富,他还擅自扣押本该给川陕经略府的军费,严重影响了京兆军的军心,这样的情况儿臣不想再发生,所以才同意李延庆调查曾秀麟。”
赵佶半晌冷冷道:“让曾秀麟扣押川陕经略府的军费,是朕的决定!”
房间内霎时间变成寒意森森,两人都不说话了,过了好一会儿,赵佶冷冷道:“朕要求你立刻罢免李延庆的经略使职务,将他调回朝廷!”
赵构低头半晌道:“父皇,这个决定恕儿臣难以从命!”
“好!好!好!”
赵佶仰天冷笑起来,“你翅膀终于硬了,不再听为父的建议,你是不是要派兵把朕押回金国,让金人继续来囚禁朕?”
赵构跪下满脸悲戚道:“儿臣从没有这个想法!”
“砰!”
赵佶重重一拍桌子,怒吼道:“那你为什么不听朕的建议,难道你以为朕不敢废你吗?”
赵构俨如被重重一击,父皇终于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他沉默半晌,忽然咬牙道:“儿臣之所以全力支持李延庆扩军,是因为儿臣决定让李延庆出兵灭掉西夏。”
赵佶一下子愣住了,半好一会儿才问道:“你在说什么?”
“父皇,西夏其实已羸弱之极,根本支持不起和大宋的战争,所以才从熙河路撤军求和,如果当时不是因为金兵在河西路虎视眈眈,李延庆的军队甚至可以打到兴庆府去。”
“那你这次你就不怕金兵趁机入侵河东路和陕西路?”
“启禀父皇,儿臣已得到准确情报,金兵主力正在征战漠北各部落,而中原的刘豫和河北的高庆裔都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军队,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如果完颜斜也要撕破协议,那我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北上收复中原和山东。”
赵佶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什么时候出兵西夏?”
“计划是明年春天。”
赵佶又眯起了眼睛,“如果李延庆攻打西夏失败呢?”
“李延庆向儿臣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他灭西夏失败,他愿辞去川陕经略使之职。”
赵佶点了点头,“好吧!如果真是为了进攻西夏,这次朕就答应由你来处置巴蜀之事,朕不会再干涉,但如果进攻西夏失败,李延庆必须辞去一切军职,这是你我之间的约法三章,你要记清楚了。”
赵构深深吸一口气,“儿臣明白!”
“去吧!朕想休息了。”
赵构慢慢退了出去,赵佶负手站在窗前,他心中也十分纠结,他当然知道儿子想对西夏开战的目的,一旦真的灭掉西夏,这就将极大增加他的声望,那时想废掉他就不容易了。
但攻打西夏又是双面剑,如果攻打西夏失败,对儿子的君威同样也是沉重的打击,那时自己再废掉他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也正是这种双面剑使赵佶心中着实不安,久久难以平复下来。
当天下午,赵构召开小朝会,他在朝会上正式表态,同意李延庆第二个方案,巴蜀三路的专卖司由川陕经略府控制,为期五年,另外将三千万贯钱全部作为西北三路的军费,要求他们全力进行备战,打造一支精锐之军。
这个决定并没有再引来反对之声,众臣们都知道,官家能下这样的旨意,必然是和太上皇达成了某种协议。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二章 重要议事
成都府这两天鞭炮声不断,砰砰地在全城上空回响,事实上,成都府近半个月来一直便处于一种庆祝状态,当曾门十虎的人头被挂在城门时,整个城内都沸腾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了三天。
而茶酒盐糖等榷卖制度改革,使无数的商人喜上眉梢,用舞狮和放鞭炮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喜悦之情。
正店和大盐商的特权被取消,由榷卖司统一发售盐引、酒引、茶引、铁引、糖引、香引等等榷卖券,只要在官府注册的专业商人都可以购买榷卖券去提货,这是源头放开,没有了中间商的暴利盘剥,使茶酒盐糖生铁香料的最终售价立刻降了三成,而专卖司的收入却增加了五成,可谓皆大欢喜。
但另一方面专卖品的管理却变得十分严格,严禁私人酿酒、采盐、炒茶,违令者以数量多少进行严惩,从鞭刑乃至死刑不等。
新成立的三路盐茶提举司位于西城附近,旁边就是三路仓漕提举司,这两座官衙隶属于川陕都转运使司,李延庆兼任都转运使,赵开出任副使,李延庆不管具体事务,大权实际上是在赵开手中。
川陕都转运使司权力范围极大,管辖着巴蜀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夔州路以及西北的河东路、陕西路、秦凤路以及熙河路等等七路的物资仓储转运以及榷卖,几乎大宋的西南和西北都被囊括进了这个庞大的体系之中。
但它的战略意图却又十分明确,将巴蜀的赋税、粮食、物资源源不断运往西北进行扩军备战。
十二月初,李延庆返回了京兆府,这时,北方又进入了寒冬季节,但对于军队却是训练备战的黄金季节。
攻打西夏的国策已经确定,就目前而言,它依旧属于绝密状态,只有天子赵构,太上皇赵佶、知政堂六相以及李延庆四方知晓,不过在李延庆从成都府回来没有多久,便在川陕经略府内举行了一次重要军政议事。
这天上午,一支从东面过来的队伍缓缓进入了京兆城西门,这支队伍由五十人组成,几乎都是骑兵,他们簇拥着一辆马车,在马车旁还跟随着一员大将,他长一张方脸,年约三十余岁,两道剑眉下,目光格外锐利,此人叫做徐徽言,现任河东路沿边安抚使,率一万军驻守在岚州、麟州、府州以及晋宁军一线,主要是防御西夏对河东路的侵扰。
马车内坐着的官员正是太原府尹张叔夜,他们得到李延庆的邀请,赶来京兆府参加重要军政议事,而河东路南部宣抚使张浚却已经在一天前抵达京兆府。
“徐将军,你听到没有,大街上好多人都是我们太原那边口音。”张叔夜望着大街略有感触地对徐徽言道。
徐徽言点点头,“这很正常,太原府原本有百万人口,现在只剩下二十万,被金兵屠杀也只是少数,大部分都逃到关中了,在这里听到太原口音,卑职倒不奇怪。”
张叔夜叹了口气,“只是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民能够回到自己家乡,太原府也就能一点点恢复往日的繁荣了。”
“会的,只要李经略能一直坐镇西北,卑职感觉五年之内,我们能收复河北。”
“但愿吧!”
徐徽言沉吟一下又问道:“请问府君,这次我们来京兆府,不知是为了何事?”
“这个他在文牒中倒没有说,只是邀请了西北各路的重要官员和将领,张都统应该已经到了,我们算是最晚到达,或许今天就知道了。”
两人正说着,队伍便抵达了经略府大门前,早已士兵奔进去禀报,李延庆迎了出来,抱拳笑道:“不知张府君到来,有失远迎啊!”
张叔夜呵呵一笑,“我说城门处怎么没有人迎接,原来李经略已经准备好了道歉!”
两人大笑起来,张叔夜随即又给李延庆介绍徐徽言,“这位是河东路西北的沿边防御使徐统制!”
徐徽言连忙上前单膝跪下抱拳道:“卑职参见经略使!”
李延庆连忙扶起他笑道:“徐将军快快请起,当年我也是在张府君麾下,咱们都是同僚。”
张叔夜哈哈一笑,“延庆这是在捧杀我呢,回头又想折扣我的军粮,我可不答应啊!”
李延庆指着张叔夜对徐徽言笑道:“你看看,什么叫为老不尊,这就是了。”
徐徽言感受到了李经略和张府君之间的深厚情谊,他心中也大为快慰,他也开笑道:“你们神仙打架,我们凡人只能瞻仰,可不敢参与。”
三人说说笑笑向府中走去,这时,张叔夜低声问道:“这次商议是为何事?”
李延庆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两个字,张叔夜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张叔夜和徐徽言到来,基本上都到齐了,川陕经略使李延庆、熙河路经略使刘韐、太原府尹兼同知张叔夜、河东南路都统制张浚、川陕转运副使赵开、京兆知府李光、陕北防御使吴阶、秦凤北路防御使刘子羽、河东路沿边防御使徐徽言,以及京兆军副都统王贵、刘錡、刘子羽、曹性等等军政重臣齐聚经略府。
在戒备森严的议事堂内,李延庆起身对众人道:“这次请各位过来是要宣布一个重大决策,目前这个决定已经得到官家和太上皇的批准,相信有的同僚已经猜到了,就是对西夏的用兵。”
议事堂内一片哗然,大家都以为是准备对金兵采取措施,不料却是对西夏用兵。
李延庆举起双手压了压,众人又安静下来,他取出一只卷轴道:“下面宣读圣谕!”
众人纷纷站起身,李延庆展开卷轴缓缓读道:“经朕再三斟酌,决定采纳川陕李经略使的建议,抓住战略时机对西夏用兵,朕特封李经略为征夏都元帅,全权负责征夏军政要务,节制四川三路和西北四路,以上决定经朕批准及中书门下颁布,即刻生效,钦此!”
李延庆将圣旨交给众人传阅,上面有天子赵构和太上皇赵佶的宝印,以及知政堂的门下中书大印,这也是李延庆深感忧虑之处,太上皇赵佶已经全面介入大宋的军政事务,像这种重大决策必须要得到他的同意才能施行。
众人都默默点头,既然已经形成了朝廷的最高决议,那么就必须执行了。
这时刘韐问道:“准备什么时候发动西夏战役?”
“时间初步定在明年三月,具体北征时间我会在二月通知,今天召集各位前来,就是为商议战备之事,距离现在已不到四个月,时间上稍微仓促一点,不过我之前就有所准备,在河东路和陕西路战役中,我们一共缴获盔甲七万套,战马八千匹,长矛十二万支,战刀九万把,另外还有火油三万桶、帐篷一万四千顶,军毯十三万张,可谓收获丰盛,另外我们虽然从葫芦水大峡谷撤军,把赏移口和踏歌寨让给了西夏军,但横山东线的虎啸峡依然在我们手中,大峡谷最北面的青岗峡军寨还是由宋军占领,这便为我们北攻西夏留了一扇门。”
说到这,李延庆看了一眼众人,又缓缓道:“至于兵力,现在太原府方向有三万人,陕西路和秦凤路有十五万人,熙河路也有三万人,巴蜀有两万驻军,其中骑兵三万人,在物质钱粮方面,我手中有粮食一百二十万石,军费三千万贯,震天雷三千三百枚,库存盔甲八万套,帐篷三万顶,我准备再招募十万军队,使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其中十三万人留守,二十万人分东、中、西三钱进攻西夏。”
李延庆的一席话使在座的军政大员都热血沸腾起来,刘韐又问道:“西夏的情况如何?”
李延庆微微一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已经部署了情报人员,目前已经掌握了部分情报,这么说吧!西夏目前的常备军不足五万人,其中三万人在兴庆府,其余两万人分布在边疆,去年金国大灾,向西夏勒索羊一百万只,导致西夏内部矛盾尖锐,就在上个月,李乾顺刚刚平息一场叛乱,可以说现在是西夏建国以来国力最虚弱之时,也是我们攻打西夏的良机。”
“那金国方面呢?”
张叔夜有点担心地问道:“据我所知,金夏结有盟约,金国会不会派兵支援西夏?”
李延庆令人取来一幅地图展开,对众人道:“在金国攻宋以前,金国对漠北草原只占领了东南部的临璜府一带,也就是上京,而对北部和西面以及最富庶的中部都没有征服,所以宋金缔结停战合约后,三十万金兵开始征讨漠北草原,他们的对手是北面的梅里急部、西面的乃蛮部以及中部达旦九部,到目前为止,他们只征服了达旦九部,在达旦部的王城设立了西北路招讨司,并建立了维州、镇州和招州,现在大军依旧留在那里,开春后会继续西征势力最大的乃蛮部,这个时候,金国是顾及不到西夏,如果要提防,那就是驻扎在大同府的两万金兵,如果金兵进攻河东路,那就意味着撕毁了宋军停战协议,宋军便可大军进攻中原,这种傻事金兵不会做,不过大同府的两万金兵可能会进入西夏和我们作战。”
刘韐微微叹息道:“西夏其实就是他们三万铁鹞子骑兵难以对付,如果找到破敌之策,那么西夏就不足为虑了。”
“铁鹞子骑兵名义上是三万人,但实际上披挂冷锻甲的精锐只有三千人,其他都是普通铁甲,这三千人战斗力确实很强悍,曾横扫大宋精锐禁军,但自从神臂弩发明后,对付普通铁甲已经完全可行,但对付冷锻甲,神臂弩还不行,不过京兆军刚刚发明了一种新式火器,或许能对付冷锻甲。”
说到这,李延庆神秘一笑,“下午我就带大伙去亲眼目睹!”
众人精神一振,眼睛里都充满期待。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
京兆军的火器研发以及试验地位于长安城以北二十里的灞水西岸,这里有一片小小的盆地,方圆约十里,四周山势连绵,山中多洞穴,空气也比较干燥,非常适合火器的制造和研发。
下午时分,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李延庆带着一班重臣来到了这里。
众人立刻被吸引住了,原来著名震天雷就是在这里制造出来,这时,远处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天空却十分晴朗,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
李延庆笑着对众人道:“这应该是在试验震天雷。”
刘韐疑惑地问道:“震天雷应该是很成熟的火器,还需要再继续试验吗?”
“当然需要,不断改变火药配方,让爆发的威力更强大,或者试验各种特色的震天雷,比如刚才的爆炸声在灞水那边炸响,很有可能是试验水中震天雷。”
“水中震天雷是什么模样?”吴阶好奇地问道。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大木箱子,震天雷固定在箱子里内,点燃火绳后,将盖子盖上,然后放入水中,让它顺水漂流到河中央爆炸,一般是用来炸浮桥之类,炸船也可以,若回来时有时间,我带各位去看看,现在我们去靶场。”
这时,灞水方向又传来一声爆炸,激起一股白花花的河水,足有一丈余高。
众人都向爆炸方向望去,但靶场在另一个方向,只好等回来时看看有没有时间了。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靶场,这就是一处射箭场,在众人的记忆中,箭靶场是用来试验火器中的火箭、火鹞子或者最新的爆裂弩,爆裂弩也是年初出现的一种新式火器,就是一只两寸长的密封细竹筒,里面灌满了爆炸火药,威力很大,可以炸裂盾牌,里面掺有铁砂,爆炸时,铁砂子飞溅,对士兵眼睛也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这种爆裂竹筒一般是捆在神臂弩或者守城弓的弩箭上,所以叫做爆裂弩,它其实是火药箭的升级版。
这时,正好有一排十名士兵正在半跪地射击,众人顿时被士兵手上火器吸引住了,竟然是一根六尺长的黑管子,只见一声令下,‘砰!砰!砰!’响声大作,铁管子口上冒出一股股白烟。
“这是什么?”众人惊讶地问道。
“这叫火铳!”
李延庆笑着给他们介绍道:“一种威力强大的射击武器,研制了整整六年才成功,关键是资材,开始是用生铁铸管,经历了各种失败后,才最终决定用铜管,易铸造、管中光滑,不容易炸管。”
李延庆取过一支火铳递给众人,“大家看看吧!”
从外形上来看,这已经不是历史上最初出现的火铳了,历史上的火铳就是出现在宋末元初,李延庆将它提前了一百多年,而且制作了精良的木制枪托,可以端着枪托射击,从外形上看,完全就是一把后世的火绳滑膛枪。
“它射出的是什么?”张叔夜问道。
李延庆从士兵手上取过一粒小指头大的铅弹,笑着对众人道:“就是它,杀伤距离二百步,比神臂弩略远一点,但破甲效果却比神臂弩更强。”
他见众人还是一头雾水,便笑着对一名士兵道:“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遵令!”
士兵将铳管朝上,取出一管火药,管子是竹管,上面有盖子,一管火药正好是一次射击所需的爆炸火药,非常标准,士兵将一管火药全部倒入铳管中,抽出一根长铁条将火药捅紧,又将铅弹放进去。
他随即摆出射击支持,从腰间用勺子舀了一勺引火火药放入火药池中,取出一根五寸长的火绳插入火药池内,这时他从后腰抽出火折子一甩,火折子立刻燃了起来,士兵点燃火绳,收回火折子,立刻摆出了射击姿势,瞄准前方百步外的一个草人。
片刻,只听‘砰!’一声响,一股火星带着白烟从管口喷出,铅弹疾射而去,‘啪!’正中草人。
众人又一次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李光结结巴巴道:“经略使,这太麻烦了吧!”
李延庆微微笑道:“看起来麻烦,但熟练了,其实和神臂弩一样,刚才只是展示给大家看,所以故意放慢动作,下面各位再看了一遍。”
还是同一个士兵,只见他灌药、上弹,填药、点火绳、射击,一气呵成,快得如行云流水,甚至比神臂弩射击还要快一点。
众人点点头,果然熟练以后不同凡响,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
这时,李延庆一招手,“拿上来!”
两名士兵从百步外将草人靶抬了过来,草人靶上套有一件铠甲,这时,吴阶和徐徽言异口同声地惊呼道:“冷锻甲!”
众人眼睛一亮,原来这件黑黝黝的铠甲就是西夏最著名的冷锻甲了,据说极难打造,成功率很低,西夏近百年来也只打造了数千件,除了三千铁鹞子装备外,其余冷锻甲都流落在西夏的各贵族手中,没想到眼前居然会出现了一件。
李延庆给众人介绍,“这确实是冷锻甲,一套完整的冷锻甲包括骑兵铠甲和战马披甲,战马披甲比骑兵铠甲稍微弱一点,我没有能搞到,这件骑兵铠甲是我用了三千两银子通过黑党项的渠道从西夏一名破落贵族手中收购而来,大家请再仔细看一看!”
李延庆令士兵剥下冷锻甲展开给众人细看,只见厚厚的冷锻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洞,众人都愣住了,这是
刘韐忽然反应过来,“这就是火铳打穿的?”
李延庆点点头,“一百五十步外打不穿,一百步便能打穿了,这就是我给大家说的对付铁鹞子的秘密武器。”
铁鹞子实际就是重甲骑兵,箭射不透,枪刺不穿,一直是宋军最害怕的一支西夏军队,现在终于有了克制它的武器,使众人看到了希望。
李延庆却笑而不语,其实不光火铳,爆城式震天雷也一样能大量杀伤铁鹞子,它的巨大冲击波绝对能震死铁鹞子骑兵,虽然没有试验过,但李延庆却充满了信心。
黄昏时分,张顺带着一名中年男子快步走进了经略府,后面两名士兵还抬着一口箱子,他们在院子里稍等了片刻,一名亲兵便将他们领进了李延庆的官房。
李延庆刚从火器试验场回来,正在摆弄从火器基地带回的一支火铳,其实就是火绳枪,李延庆很惊叹宋人高超的手工艺,居然能做出这么细长均匀的长铜管,研磨得异常细腻,据说做一根这样的铜管需要工匠耗费十天的时间,用了两年时间,工匠们才造出一千根铜管。
以现在工艺,做出内螺旋膛线是不太现实,但李延庆在考虑能不能做成燧发枪,以宋朝的工艺,应该是可行的,至于具体怎么做,李延庆不会太考虑,他只需提出思路,能工巧匠们自然会按照他的思路去琢磨完成。
1...369370371372373...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