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小人明白了,我们会全力以赴。”
........
从军器司出来,李延庆随即来到军营,在去年十月的军事会议后,京兆军在巴蜀、陕西路、河东路又招募了十二万新军,使西军总兵力达三十五万人之众,其中京兆军就达二十八万,成为大宋名副其实的第一军。
京兆军在长安城附近就有七座大营,其中最大的是西北大营,有驻军五万人,这座大营的条件最好,驻军的素质也最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这座军营的主将便是王贵,王贵在成都府路走向正常后,便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汤怀,由汤怀率三万军坐镇巴蜀三路,名义上是要保护新榷卖制度的顺利进行,实际上是牢牢控制住巴蜀三路。
巴蜀三路可是西北军的军费和粮食来源,非常寻常,在吸取了曾秀麟打算中断军费的教训后,李延庆便决定派军队驻扎巴蜀三路,确保西北军的军费和给养来源不断绝。
这时,王贵率领十几名大将出来迎接,李延庆在军营前翻身下马,对众人笑道:“我才是军中的都统制好不好,现在就像我来做客一样,居然还要来迎接。”
众人都笑了起来,王贵低声嘟囔道:“若不来迎接,都统又会说我们目无上司了。”
全军将领中,也只有王贵敢这样说,李延庆哑然失笑,给了他肩窝一拳,“走吧!就你意见多。”
众人簇拥着李延庆快步走进了军营,一股热闹的气氛顿时扑面而来,只见广阔的训练场上,至少有两万士兵在训练,他们并不是一起训练,而是分为五块各自训练,这时,李延庆被西南角的训练吸引住了,那是三千士兵在列阵训练刀法,他们手执大刀正是无坚不摧的斩马剑。
上午从铠甲坊回来的关胜站在第一个,正带领士兵们联系刀法。
这时,王贵低声对李延庆,“他们练的是师傅的战刀法。”
李延庆也看出来了,正是师傅周侗曾经教过他们的一种战刀法,只有十八招,非常简洁实用,适合战场上搏杀。
周侗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天字号教头,而关胜也是禁军将领,他从周侗手中学到这套刀法完全正常。
李延庆慢慢走上前,这支三千人军队是他去年十月才组建,叫做重甲步兵营,三千名士兵是从二十万大军挑选出来,个个身材魁梧高大,长手长脚,力量十足,只有魁伟的体格架子才能支撑起沉重的冷锻甲以及三十斤重的斩马剑。
目前已经有一千名士兵披挂上了冷锻甲,成为第一批重甲步兵,不过另外两千士兵也有重甲,是宋神宗时期打造的瘊子甲,也是冷锻甲的一种,比起现在打造的冷锻甲,一是稍微老化,其次防护效果也弱一点,当然,比起一般的铠甲,它还是相当强大,百步外连神臂弩也射不透它。
王贵在偷窥李延庆的脸色,见李延庆正要说话,他连忙道:“都统,我们说好的,这支重甲步兵由我统帅,你可不准再变卦。”
“你这小子贪婪无度,骑兵你想要,神臂弩军你也想要,现在重甲步兵营也想揽下来,你信不信,别的几个副都统听到你这番话,肯定会找你拼命。”
王贵是京兆军的龙骧卫大将军,麾下五万人,左右副将是曹猛和高宠,刘錡是虎贲卫大将军,麾下也是五万人,左右副将是杨再兴和刘铁,另外还有吴阶的豹韬卫,刘子羽的飞熊卫、曹性的鹰扬卫、汤怀的武德卫,最后还有李延庆直属的天策卫。
曹性的鹰扬卫是新兵卫,人数最多,有八万人,负责坐镇京兆府,汤怀的武德卫坐镇巴蜀。
至于李延庆直辖的天策卫,是由情报营、女兵营和火器营组成,一共两万人,现在李延庆准备把重甲步兵营也纳入天策卫中。
王贵也知道自己有点贪心了,重甲步兵是特殊军队,放在哪个卫都不行,只能放在天策卫中。
他只得低声道:“放在天策卫我没有意见,放在别的卫就不行。”
“那当然是放在天策卫了,你如果需要,必须提出申请,我可以酌情批准。”
这时,王贵又低声问道:“都统,北征在什么时候?”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再过半个月,明天会正式向各州公布,五天后开始民夫动员,你这边也要积极准备了。”
王贵迅速计算一下时间,“那就是三月初二北征,对吧!”
“三月初一正式北征,这个时间官家已经批准!”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
两天后,李延庆川陕经略府以及西北三路都元帅的命令下达了战争动员令,向西北三路以及河东路各州县征集十万民夫,大车三万辆,这个命令立刻震动了西北各路,顿时成为大街小巷谈论的焦点,命令并没有提到战争方向,几乎所有人都惯性地将目光投向中原地区。
就连得到消息的齐王刘豫也恐慌起来,急忙以八百里加急快报方式向燕山府的完颜斜也汇报,恳求军队支援。
完颜斜也在数日后便得到了消息,这个消息令他大吃一惊,如果真是这样,不仅中原地区危险,就连河北恐怕也守不住了,目前金兵在中原地区不足万人,在河北地区约两万人。在燕山府驻兵五万人,而汉军却有二十万,但这二十万也是从去年开始刚刚才招募,战斗力比较薄弱,一旦李延庆大举向中原进军,后果不堪设想。
完颜斜也也知道金兵主力都在漠北草原,但他还是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紧急向黄龙府求援,希望留守黄龙府的十万金兵赶来支援自己,另一方面派使者火速赶赴临安,质问大宋为什么要撕毁停战协议。
齐王刘豫也开始大举调动兵力,他将部署在汴京和京东两路的十余万大军立刻调往洛阳,由他儿子刘麟坐镇,死守函谷关。
且不说李延庆的战争动员令给中原地区带来轩然大波,就在李延庆颁布战争动员令的同时,一支三千人的宋军却进入横山大峡谷,迅速向虎啸峡方向进军。
横山大峡谷是宋夏之间的东路通道,李延庆第一次参加征伐西夏的战争就是从这里北上,而前年冬天李延庆率军反攻西夏,走的却是西线的葫芦水大峡谷,在那边先后攻克的赏移口和踏割寨两处险关要隘。
在随后的宋夏谈判中,双方关于赏移口和踏割寨的归属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西夏坚决不肯把这两座险关割让给宋朝,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宋军从赏移口和踏割寨撤军,并彻底退出葫芦水大峡谷。
而西夏则将东线的横山大峡谷让给宋军,双方以大峡谷最北面的青岗峡入口为界,这样一来,宋军最北面的军寨就变成了青岗峡军寨,并在军寨中驻军一千人。
而西夏军则在数里外的薄乐城驻军三千人,和宋军对峙。
这支进入横山大峡谷的宋军便是赶去增援青岗峡军寨,一旦西夏发现宋军战争动员令的目标是指向西夏,他们必然会先下手为强,抢夺青岗峡军寨和横山大峡谷,宋军必须要抢先支援青岗峡军寨。
率领这支三千人队伍的大将是统制吴璘,吴璘是副都统吴阶的兄弟,也是一员文武双全的勇将,深得李延庆器重,任命他为豹韬卫副将。
在清冷的月光中,队伍没有休息,而是在月色中疾速行军,他们还带来了数十辆大车,里面满载着震天雷,这将是他们守住青岗峡军寨的倚凭。
“青岗峡军寨还有多远?”吴璘问道。
“启禀将军,还有三十里!”
“传我的命令,让弟兄们加把劲,争取天亮前抵达军寨,那时大家再好好休息。”
军队加快了速度,向三十里外的军寨疾速行军而去。
...........
二月二十七日,李延庆下达的战争动员令已进行了十天。
兴庆府,一支数百人的骑兵正从远处风驰电掣般奔驰而来,在官道上激起滚滚黄尘。
为首大将头戴金盔,正是西夏都元帅李察哥,李察哥此时正率领两万军队在西凉府镇压羌人造反,他接到了天子李乾顺的紧急鹰信,从西凉府疾速赶回来。
战马在官道上疾速奔驰,吓得路上的行人纷纷向两边躲闪,守西城门的士兵认出了李察哥,他们不敢阻拦,连忙催促城内的行人让道。
数百骑兵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城内,马蹄声如雷,向皇宫疾奔而去,只片刻便抵达了皇宫前。
李察哥翻身下马,一名侍卫快步从宫内奔出来,“皇帝刚才还在问王爷到了没有?”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察哥一边走,一边问道。
“陕西路那边情况不多,数十万宋军在延安府集结了,熙河路那边也有集结。”
李察哥一惊,停住脚步问道:“怎么在延安府集结才发现不对,之前没有任何消息吗?”
“之前也有消息,但大家都以为宋军要攻打中原,直到前几天他们在延安府集结,我们才发现不对。”
李察哥的心中紧张起来,现在是西夏内忧外患之时,有吐蕃、回鹘以及羌人的造反,又有党项其他七部联合起来要求降税,双方至今僵持不下,去年的税羊还没有上缴,西夏财力困窘之极,偏偏这个时候宋军北侵,他们显然很了解西夏的内部情况。
“在延安府集结究竟有几天了?”
“大概五天!”
李察哥心中迅速盘算,一般先是军队集结,然后是后勤物资运送集结,从京兆府和延安府的距离来看,大概需要十天左右。那么五天后宋军很可能就要大举北上了。
李察哥心急如焚,就不知他的皇兄有没有采取什么紧急应对措施?
片刻,他走进御书房,只见皇兄坐在桌案后,旁边还有七八名大臣,尚书令曹价、副相国王连凤、濮王李仁忠、卫王李至忠、梁王梁安仁以及兵部尚书英贵和户部尚书焦彦坚,他们似乎正在商议重要事情。
“微臣参见陛下!”李察哥上前行一礼。
“元帅来得正好,我们也正在紧急商议对策,你坐下吧!”
“陛下,情况微臣已知道一点,但微臣想知道,有没有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元帅的紧急应对措施是指什么?”
“微臣是指青岗峡和横山大峡谷,尤其是青岗峡军寨,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旁边英贵道:“我们已经令夏州都督撒金率五千军队前去攻打青岗峡,但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李乾顺摆了摆手道:“现在不是考虑一城一寨得失的时候,而是西夏的危亡,李延庆出兵二十万北上,显然是为了灭国而来,尤其现在我们内忧外患,正是国力最羸弱之时,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个灭国的危局?”
户部尚书焦彦坚出列道:“陛下还记得辽宋燕山府之战吗?辽国已近灭国之际,却仍以数万哀兵一举击溃了数十万宋朝禁军,我们还有七万军队,还有最精锐的三万铁鹞子军,我们还可以和各部妥协,答应他们的条件,让他们出兵,在短时间内我们也能凑足二十万大军,陛下,我们形势虽然不利,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
焦彦坚的意见得到了众臣的纷纷响应,李察哥道:“微臣也支持焦尚书的观点,我们只是面临前所未有的不利局面,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微臣提出四个紧急应对方案,可以立刻实施。”
“元帅请说!”
“第一,立刻和各部达成和解,同意他们的减税要求,并让他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必须让他们出兵;第二,立刻派大军赶赴边疆,阻击宋军北上,目前我们还有七万常备军,微臣建议留一万守京城,其余六万全部赶赴边疆,其中西凉府的两万军队,令副将英挺率领赶往会州,阻击熙河路的宋军,微臣率领其余四万军南下,分别驻守韦州和夏州;第三,立刻向金国求援,恳求金国出兵支援我们;第四,全面搜查兴庆府,严厉打击宋朝的斥候探子,不能让我们的情报再流失出去,以上四点,请陛下立刻批准!”
李乾顺看了看其他大臣,众人都缓缓点头,同意李察哥的四个紧急应对方案,李乾顺便毅然道:“就这么决定,立刻实施四个方案。”
.........
众人散去,李察哥刻意留下,他低声对李乾顺道:“臣弟怀疑梁王可能私通宋军。”
“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李乾顺不解问道。
“臣弟去年调查过几年来大量牛羊脂流失事件,后来我发现,这些牛羊脂全部被梁王低价买下,然后又高价卖到宋朝。”
李乾顺道:“这件事其实朕也知道,只能说他在利用职权谋私利,应该谈不上和宋军私通。”
“问题不在这里,和他做生意的商家是宝妍斋,他的牛羊脂全部卖给了宝妍斋,而宝妍斋的大东主正是李延庆的父亲。”
这个消息让李乾顺极为震惊,“这是真的吗?宝妍斋是李延庆父亲开的?”
李察哥点点头,“这在宋朝京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秘密,只是我们情报极为落后,才一直不知道李延庆和宝妍斋的关系,梁王从宝妍斋得了大量利益,他怎会不私通李延庆?”
李乾顺负手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你应该是看中了梁安仁的财富吧!”
“这也是一方面,我们急需军费。”
李乾顺沉思良久,国库空虚的危机终于战胜了感情,他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只梁安仁肯交出全部钱财,就可以饶他一命,把他流放去北方戈壁。”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八章 灭国之战(一)
兴庆府城内的形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一队队士兵在街头奔跑,魏英开门向外探头看了片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这些士兵竟然是奔向梁王府方向,他忽然感到一丝不妙。
连忙跑回来对老仆和几个伙计道:“你们快走,可能军队要来查封我们店铺了。”
众人顿时慌了手脚,“那那掌柜怎么办?”
“我也要走!”
魏英跑回房取了几封银子,给每人塞了一封,“从后门离去!”
伙计和老仆都是兴庆府的汉人,有家在这里,倒也问题不大,他们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便匆匆忙忙从后门离去了。
魏英却在房间内烧掉了几封信,将柜子里的百余两碎银揣进怀中,拿了把刀也从后门离去了,但他却并没有走远,而是坐在斜对面的一家餐饮铺内喝**,远远看着齐氏商行的动静。
齐氏商行内只有一些样品,钱货交割都在别的地方,魏英坐镇商行主要是负责谈生意、接订单,他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商行已被查抄几次,都是梁王将他们保下,梁王在商行内有三成份子,又通过齐氏商行和大宋有很深的利益往来,他当然不希望商行出事。
但反过来说,如果梁王出事,那齐氏商行一定逃不过这一劫。
魏英正想着,只见远处忽然奔来大群士兵,直奔齐氏商行,他心中一惊,连忙低下头,用装**的大碗遮住脸庞,目光却盯着那群士兵。
只见士兵们撞开了齐氏商行的大门,冲了进去,魏英低低叹息一声,梁王肯定出事了,他将一把钱放着桌上,转身便快步离去。
其实魏英有点担心过多,李察哥并没有掌握梁王是宋军探子的证据,他只是因西夏财政拮据,军费困难,便开始打大户的主意,梁王是西夏肥得流油的第一富豪,又是过气的外戚,这个时候不宰他宰谁,齐氏商行被查只是因为梁王在其中投了份子,被波及的也不止齐氏商行一家,所有和梁王有关的店铺商行都要被查抄。
在兴庆府乱成一团的同时,李察哥率领四万大军火速南下,支援韦州和夏州。
目前镇守韦州和夏州的军队是西夏的奴隶兵,所谓奴隶兵,顾名思义就是由奴隶组成的军队,西夏有大量的奴户,包括盐奴、矿奴和贱役奴,大部分都是汉人,也有羌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这些汉人第是父祖辈被掳掠到西夏成为奴隶,奴隶的子女同样也是奴隶,只是他们出身在西夏,生长在西夏,对西夏有了国家认同感,对故国大宋反而异常陌生,西夏便给了他们户籍,编为奴户,主要从事脏累的苦役,虽然不会被随意杀害,但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只允许穿黑衣,不准做官、不准经商、不准和其他平民通婚,各种社会权利一概没有。
不过这些奴户也有机会转为正常的民户,那就是从军,只要他们能立下军功,或者为国捐躯,那他们家人就能转为西夏平民。
所以在西夏军中就存在着这么一支隐身的奴军,人数大约有一万两千人,说他们隐身,是因为他们不在西夏军的编制内,没有姓名,每个人只有一个军号,用最差的装备,吃最劣质的军粮,戍卫最艰苦的地方。
虽然他们地位卑贱,但这支军队对西夏却十分忠心,而且渴望立功,甚至渴望为国捐躯,士气高昂,李察哥便将他们部署在宋夏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
目前这一万两千人主要分布在韦州和夏州一线,韦州便是横山西部通道,赏移口、踏割寨一线,部署了六千军队,另一支则部署在夏州一线,包括夏州城和薄乐城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原来在虎啸峡最北面还有一座银州城,但这座城池在战争中被摧毁,已经被废弃,西夏军加固并扩大薄乐城,使薄乐城成为横山东部想西夏军的第一座坚城。
此时,西夏军正发动对青岗峡军寨的进攻,这就是西夏军的紧急应对措施,夺取青岗峡,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宋军北上,给西夏兵力部署争取时间。
青岗峡是横山大峡谷的一部分,也是最北面的一段,长约十余里,谷内一半是河水,河岸比较狭窄,但地势很平坦,有利于骑兵迅速通过,当年西夏截断河水,青岗峡被河水淹没,宋军便从另一条虎啸峡出来,不过虎啸峡在三年前的一场地震中被乱石阻塞,无法再通过,现在只有青岗峡一条通道。
青岗峡军寨是扼守青岗峡的一处重要据点,它原本是山腰处的一座平台,占地数十亩,被改建成了一座军事山寨,从数十丈高的山上居高临下,对青岗峡的通行造成极大的威胁,无论南北都一样。
上午时分,在青岗峡军寨后方喊杀声震天,一支约五千人的西夏军正在攻打青岗寨,青岗军寨正面是悬崖峭壁,后面却有条山道通往山脚,虽然宋军在山道上修了不少防御工事,但还是挡不住西夏军疯狂的进攻。
数百名西夏士兵高举盾牌沿着山道匍匐前进,在他们上方数十步外,宋军用沙袋修建了一堵防御墙,只是山道狭窄,容不下太多人,只有三十几名宋军在防御墙背后举弩射击,这是最后一道防御墙,夺下它,进入军寨的入口就在眼前了。
宋军士兵举起神臂弩,向山坡上的西夏士兵射去,箭矢十分强劲,每一箭射穿了盾牌,盾牌后面的士兵惨叫一声,当即被射杀。
但西夏士兵人数太多,杀不胜杀,很快距离防御墙不足三十步,后面督战的夏州都督撒金大吼道:“给我杀上去!”
‘呜’冲锋的号角声吹响。
数百士兵爬起身,呐喊着向沙袋墙冲去。
这时,吴璘喝道:“全部撤回来!”
钟声敲响,宋军士兵纷纷撤退,西夏士兵冲进了沙袋墙,最后一道防御被西夏士兵攻破了。
吴璘带了三千援军过来,加上原来的一千人,军寨就有四千人,根本不怕五千装备落后的西夏士兵。
只是他想动用震天雷,但西夏士兵偏偏分散很开,杀伤力不强,吴璘便一步步诱引西夏士兵上山。
西夏军都督撒金见已经夺下最后一道防御,他心中大喜,厉声大吼:“上山,和宋军决一死战!”
山下的数千西夏士兵立刻列队向山上奔去。
从后山转到军寨所在的前山,要从侧面一条岩石上凿出通道过去,通道宽只有六尺,长约十丈,数十名宋军堵在另一头,不断向通道这边放箭。
通道靠近后山这一边已经聚集了数千西夏士兵,他们挤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冲击,悬崖通道上,数十名西夏拿着大盾,一步步向前推进。
就在这时,从西夏士兵头顶上忽然骨碌碌滚下了七八颗爆城用的巨型震天雷,冒着嗤嗤的白烟,直接冲进了后山的人群之中,还不等西夏士兵反应过来,震天雷便连续在人群中猛烈爆炸了。
山体晃动,碎石乱飞,血肉四溅,黑烟遮天蔽日,早有准备的宋军都捂着耳朵趴在地上。
良久,硝烟渐渐散去,甬道上的三十几名西夏士兵已经消失了,估计坠下了悬崖,数千士兵被炸得一片血肉模糊,到处是残肢碎肉,血浆将整个山体都染红了,不少受伤未死的士兵在痛苦地呻吟着,场面极为惨烈。
只有外围千余士兵没有被震天雷爆炸波及,他们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稍稍回过神便恐惧得大喊大叫,向山下奔去。
还未上山的都督撒金惊得胆寒心裂,他也翻身上马,带着士兵向薄乐城方向逃去。
一场大爆炸炸死了两千余西夏士兵,西夏军士气溃散,当天晚上,吴璘率领三千军队夜攻薄乐城,他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夺取了这座坚固城堡。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二)
宋军分三路北上,西路由熙河路经略使刘韐率五万军北上,从会州杀入西夏,呼应羌人和回鹘人的造反,中路则由刘铁率两万军从葫芦水峡谷北上,佯攻赏移口,牵制住西夏军。
而东路却是主力,李延庆亲率十三万大军北上,他分兵两路,一路由他亲率十万军主力走横山大峡谷北上,重点攻打夏州,另一路由吴阶率三万军同样穿过横山大峡谷后,立刻折道向西,横扫龙州、洪州和盐州,最后攻打铁门关,在铁门关阻截支援夏州军队的后路。
两天后,李延庆亲率十万大军抵达薄乐城,吴璘出城向李延庆躬身行礼,并汇报了青岗峡军寨的战斗情况,李延庆赞许地点点头,“我并认为这场战役是震天雷出彩,我倒觉得你能引敌军上山,聚而歼之,这才是本场战斗最精彩之处,有将军这样智勇双全的大将,是我大宋之幸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