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这时,一名士兵在门口禀报,“斥候营张统制来了!”
“让他进来!”
片刻,张顺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又给李延庆介绍自己身后的男子,“这就是黑党项会州酋长拓跋鲁,贺兰老剑兵器铺的东主。”
拓跋鲁连忙上前行礼,李延庆笑道:“不必客气,请坐!”
李延庆请拓跋鲁坐下,又让亲兵上茶,他微微笑道:“上次的冷锻甲让你们费心了!”
拓跋鲁连忙道:“小民这次又搞到一件冷锻甲,不知道李都统是否有兴趣?”
李延庆眼睛一亮,“带来了吗?”
“带来了!”
张顺连忙让士兵把箱子抬进来,打开箱子,里面果然是一件黑黝黝的冷锻甲,李延庆兴奋得直搓手,之前那一件他拿去试枪了,但他心中始终很遗憾,如果再搞到一件,他一定会用来研究仿造。
他一直想重建一支对付骑兵的重甲步兵,也就是唐朝的陌刀军,唐朝的陌刀锻造技术已经消失,但宋朝也有棹刀和三尖两刃刀,宋神宗时代还出现斩马剑,李延庆都仔细研究过,硬度足够了,但锋利度和耐用性都还差一点,直到他们破解了夏国剑的包金锻造方法,已经可以打造新的陌刀。
现在李延庆需要的是重甲,冷锻甲无疑就是最好的重甲,终于又得一件,如果可以破解,他便可以大量仿造了。
李延庆索性把冷锻甲抱在桌上放下,轻轻抚摸铠甲上冰冷的感觉,他忽然发现这件铠甲似乎从未穿过,而且制式也不一样,不是西夏人的盔甲,倒很像乌锤甲。
“这也是从那个破落贵族手中购得吗?”
拓跋鲁摇摇头,“这一件却是从熙河路一户羌人家中得到。”
李延庆一怔,似乎又想起什么,又连忙追问道:“莫非是青堂羌?”
冷锻甲并非西夏人发明,而是生活湟州一带的青堂羌祖传绝技,他们锻造的铠甲在宋朝也被视为宝器,叫做瘊子甲,《梦溪笔谈》中有详细锻造记录,但没有记全,导致宋朝锻造的铠甲没有青堂羌锻造的坚固,后来青堂羌被西夏军袭击,全部被掳去了西夏,这门锻甲技术就在西夏流传下来。
拓跋鲁点了点头,“正是青堂羌遗留的一支,他们已经近五十年没有锻造铠甲,不过冷锻甲的锻造方法他们依旧保留下来,这次小民带来了三个老者,他们能口述全套冷锻甲的锻造方法。”
李延庆大喜过望,真是天助他也,拿到冷锻甲的锻造方法,他便可以重建大宋重甲陌刀军了,何惧女真人的铁骑?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柜
兴庆府又叫做兴州,这里是西夏的都城,也是西夏最大的城市,是西夏的经济、化、政治心,在它全盛时期,这里万商云集,堆货如山,商业十分繁荣富庶。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而西夏经济的富庶,反过来又能支撑起强大的军事实力,西夏兵力最高时曾拥有甲兵五十万人,当然,西夏属于全民皆兵,全国人口不过两百余万,动员五十万人已经是它的极限。
但这十几年来西夏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宋朝逐渐断了和西夏的贸易联系后,西夏财力锐减,加一直支持它的辽国被灭,金国取代辽国成为西夏的宗主国。
而金国对待西夏却和辽国相反,非但没有了辽国时期的物资援助,反而三天两头向西夏索要牛羊物资,如驻扎大同府的两万金兵完全靠依靠西夏的补给来养活。
再加宋朝取消了给西夏的岁贡,以及去年冬天遭受重大的天灾*,天灾是指百年未遇的雪灾,使得西夏近一半的牲畜被冻死,随后金国又向西夏强行勒索百万只羊。
虽然最终西夏如数交付了百万只羊,但却因此导致西夏内部关系急剧恶化,河西的回鹘和吐蕃率先指责朝廷偏向党项族,掠夺其他民族,包括羌人和汉人也纷纷响应回鹘和吐蕃的指责。
很快,党项族内部和朝廷关系也出现破裂,开始有了极不和谐的声音。
在十月,李察哥率军两万镇压了河西的回鹘人造反,又回头在西凉府镇压了两支羌人部落的造反,杀死数千人,掠夺他们牛羊等财产,这种残酷镇压非但没有让西夏其他民族臣服,反而更加离心离德,甚至连党项族最大的拓跋部也有了要求李乾顺下台换帝的呼声。
西夏内忧外患,兵力逐渐减少,处境开始变得十分危险。
冬天的兴庆府大街十分冷清,行人稀少,大部分店铺也都关闭了,这时,寒风一名年男子正沿着南城附近的大街匆匆北行,走过一条小巷,他折身进去了,不过他又停了一下,确定后面确实没有人跟踪,他才快步向小巷深处走去。
走到小巷的另一端出口前,男子在一扇木门前停下,这里是乔氏商行的后门,乔氏商行是西夏最大的宋人商行,专卖各种宋朝奢侈品,虽然西夏经济凋敝,但乔氏商行的生意还不错,它的顾客都是西夏贵族,而梁王在店铺也有三成份子,所以一般人也不敢来招惹他们。
男子有节奏地敲了三下门,片刻,门开了,里面露出一张苍老的面孔,“啊!是九爷亲自来了。”
九爷的全名叫做张九,是宋夏辽金之间著名的驼运牙人,专门负责给人运货,黑白两道通吃,而且也能给西夏皇帝李乾顺搞到一些特殊商品,李乾顺一个宠妃尤其喜欢宝妍斋最顶级的西湖八景香水,这种只提供给权贵的顶级香水,张九也能搞到,并带莱西夏,使李乾顺着实取悦了自己的爱妃。
也正是这些缘故,张九拥有西夏皇帝颁发的特别通行证,可以随意进出西夏。
“是魏掌柜找我来的。”
“魏掌柜在,请进来吧!”
张九闪身进了院子,被老仆带到掌柜房,房间里一名年轻人正坐在桌前写信,老仆咳嗽一声,“魏掌柜,张九爷来了。”
掌柜一抬头,他长一张娃娃脸,看起来也十七八岁,但他目光却很深沉,掌柜叫做魏英,是很多年前李延庆派到西夏的潜伏探子,和大宋军方失联了快十年,魏英也从一个小伙计一步一步做到兴庆府乔氏商行的大掌柜,他实际已经三十岁了。
“这么冷的天,九爷亲自来了!”魏英笑眯眯起身行礼。
“你魏老爷相召,我敢不来吗?”
张九和他很熟,他直接在小桌坐下,翘着二郎腿问道:“有货物托我运去大宋?”
“找你老还能有什么事?老规矩,送一批羊皮去京兆府乔氏商行。”
“你运气还不错,西夏朝廷正在考虑将羊皮也列为禁品,再过段时间恐怕运不走了。”
“连羊皮都要列为禁品,那西夏还能卖什么?”
“药和宝石呗!还有宝妍斋要的牛脂,西夏也不禁,这次我要运一批牛脂去巴蜀交货。”
魏英从柜子取出一只密封好的纸筒,递给了张九,张九也不多问,直接接了下来。
这是两人间的默契,张九从一开始知道小魏是李延庆安插在西夏的斥候探子,而又因为宝妍斋的缘故,张九和李延庆略有点私交,和李延庆一番谈话后,他便接受了替魏英送信的重任。
所以之前两人说‘亲自来’之类的话,其实也只是一种调侃,魏英找他,他必须亲自来。
“最近有什么重要消息吗?”魏英又笑问道。
他知道张九既然是送牛脂去大宋,那必然和西夏的梁王梁安仁打交道了,梁安仁负责西夏军队的后勤物资,他利用职务便利低价收购军方的牛脂和羊脂,大量卖给宝妍斋,一次能赚数千两银子。
一年跑几次,两万两银子的收益是十分稳妥的,这些年他光卖牛脂和羊脂至少赚了十万两银子。
梁安仁虽然也有三成乔氏商行的干股,但他几乎从不来这里,魏英也接触不到他。
张九点点头道:“确实有些消息,野利部和米擒部到现在都没有交秋税,好像他们要求降低一半的税羊,朝廷也不肯答应,结果僵持住了。”
党项是羌人的一支,叫做党项羌,后来脱离羌族,自称党项族,一共有八个部落组成,细封部、费听部、往利部、颇超部、野利部、米擒部、拓拔部等等,此外还有黑党项和雪山党项等小部落,其又拓拔部落最为强大,拓跋汉化名是元,元昊是拓跋部落酋长,他统一党项,建立西夏,他又继承唐朝封他们的李姓,叫做李元昊,西夏皇族都是拓跋部贵族。
而其他部落也处于半独立状态,军事听奉朝廷调遣,经济每年秋天缴一次税羊,其他族事务朝廷也不过问,由他们酋长自决。
但由于这些年西夏在军事接连失利,损失十分惨重,这些损失其实是八个部落的损失,人口损失太大,而受益却没有,令其他七个部落的贵族日益不满,连拓跋部内部也有了矛盾。
在今年夏天,七个部落一致要求实行募兵制,也是朝廷要给部落和牧民好处才能出兵,而且从前是无偿出兵,甚至连兵器、战马、骆驼都要自备,因为从前有收益,大家都还能接受,但现在只有损失没有收益,谁也不干了,回鹘和吐蕃还起兵造反自立。
到目前为止,朝廷对各部落提出募兵制的要求依旧装聋作哑,这便引起各部落的普遍不满,大家便借交税羊的机会闹事了。
魏英笑道:“朝廷当然不能答应,答应了野利部和米擒部,其他部落也要跟,朝廷更没有收入,还有大量的俸禄要支付,到最后恐怕连现在的军队都恐怕养不活了。”
“说句话玩笑话,我觉得如果宋军这个时候攻打西夏,其实是最好的时机。”
“宋军自顾不暇,光对付金兵已经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精力攻打西夏,你想多了。”
“呵呵!我只是随便开个玩笑,没人会当真的,好了,我走了,魏掌柜保重!”
“九爷一路顺风。”
张九离开了乔氏商行后门,便匆匆向小巷另一边走去,纸筒在他后背的包里,但他随身带着西夏天子的特殊金牌,没有人敢搜查他。
在兴庆府乃至西夏,张九几乎可以横着走。
在张九刚走,魏英又开始部署手下,刚才张九说的情报,他要确认后才能用鹰信发往长安城。
至于张九带走的重要情报,是极为重要的西夏各地布兵图,这是魏英花了一千两黄金才从西夏兵部郎手里买到的情报。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五章 铠甲仪式
冬去春来,转眼就到了建炎三年二月。
曹蕴和赵福金的肚子越发明显,身子也愈发倦怠,走路也不太方便了,府中特地请了四个接生婆,每天都来陪同二人。
“冬梅,去催催老爷,说时辰要到了,让他赶紧一点,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你来扶我一下。”
小丫鬟连忙跑上来扶住曹蕴,曹蕴一手撑腰,一手扶住丫鬟,慢慢地向内堂走去。
内堂上,李延庆还在不紧不慢地喝粥,他略有点走神,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紧张地备战,眼看要到北征的日子,但朝中却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有大臣公开表态,要求官家还政于太上皇,虽然这个声音很微弱,但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就在上个月新年刚过,老帅宗泽不幸病故,他手下有八万楚州军,这支军队由谁来掌管,便成了官家和太上皇斗争的焦点,一旦太上皇胜出,官家的帝位就危险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都统制刘光世的呼声最高,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是太上皇赵佶的心腹,曾参与江南叛乱,死后被朝廷剥夺一切官职,刘光世也被牵连,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虚官,但太上皇赵佶却坚持认为刘延庆无罪,强行给刘延庆平了反,追封他为延王,谥号善忠。
这无疑笼络住的刘光世的心,使刘光世感激涕零,更加坚定地忠于太上皇,目前太上皇已将近四成的朝臣都拉拢过去,知政堂吕颐浩、范宗尹和朱胜非已公开站队支持太上皇,郑望之则表示中立,这便使太上皇权势日渐上涨,上个月,知政堂以三票赞成、两票反对和一票弃权,通过了署印案,官家的旨意必须要有太上皇加印才能发行。
这就意味着在皇权上,太上皇已经和官家平起平坐,目前太上皇只是在军方还比较弱,如果这次刘光世上位成功,夺取八万楚州军军权,形势就对官家极为不利了。
李延庆有点担心,在自己发动征夏战役时,太上皇赵佶会趁机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天子赵构重新登基。
“夫君!”
曹蕴走进大堂,见丈夫还在出神,桌上的一碗粥和一盘包子几乎没动,她便催促道:“夫君,你不是说今天有要紧事吗?怎么还在发呆?”
李延庆这才醒过来,歉然地笑了笑,连忙上前扶住妻子,“你身子不方便,让冬梅过来提醒一下就行了,不用自己过来。”
“医生让我有机会就多走走,夫君,赶紧吃吧!”
李延庆连忙喝了粥,又吃了几个包子,这才笑道:“我吃饱了,该走了。”
曹蕴给他整理一下衣服,嫣然笑道:“你去年不是说春天要回京城吗?怎么没有一点动静?”
征夏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李延庆连自己的妻子也没有说,整个京兆府谁都没有想到,一场大战即将要发生。
“朝廷中的局势有点诡异,老爷子的意思让我暂时不要回去,再等等看吧!”
曹蕴点点头,“夫君自己决定就是了,快走吧!”
“那我走了。”
李延庆亲了一下妻子的脸颊,旁边丫鬟和女护卫都连忙别过头去,脸上忍住笑,曹蕴娇羞地推开丈夫,李延庆哈哈大笑,快步走了。
一刻钟后,李延庆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来抵达了经略府,他刚翻身下马,曹叶便迎了上来,“经略,朝廷消息来了。”
“怎么说?”李延庆连忙问道,这个时候来消息,一定和军权有关了。
曹叶刚要开口,李延庆止住他,“我们进去说!”
李延庆来到自己朝房坐下,这才对曹叶道:“朝中情况如何?”
曹叶躬身道:“军权已经定下来,楚州军一分为二,刘光世继任楚州防御使、都统制,领四万军队,另外四万军则交给都统制岳飞,增强荆襄一线的实力。”
李延庆脸色有点不太好,八万军和四万军队的区别不大,还是刘光世赢了,他又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就是韩世忠部调到江南,在常州训练新兵。”
这个消息让李延庆稍稍松了口气,这显然是赵构的一个补救措施,用韩世忠来阻挡刘光世军队南下。
“还有什么?”
“别的就没什么了。”
曹叶将一卷鸽信呈给了李延庆,李延庆打开看了一遍,就如曹叶所述,他想了想道:“你给我草拟一份鸽信,就说西军支持朝廷决定,坚决捍卫天子的意志。”
曹叶吃了一惊,“经略要公开站队吗?”
李延庆点点头,“这个时候了,没什么可顾忌,公开站队可以稍微延缓一下某些人的野心,给我们争取时间。”
“经略是担心征北时朝中出事吗?”
李延庆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着天空白云,良久,他微微叹口气,“这正是我所担心。”
“那要不要取消......”
不等曹叶说完,李延庆便摆手道:“国之决策岂能轻易变更,一切按照计划实施。”
“那京城.......”曹叶担忧地望着李延庆。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暂时不要想那么多,先全力以赴备战。”
“卑职明白了!”
.........
上午时分,李延庆来到了位于长安北城的军器司,这里一直便是陕西路的军器制造中心,占地约百亩,由弓弩坊、刀枪坊、铠甲坊等三座工坊组成,工匠近千人,能制造大宋《武经总要》上的一切兵器,这些工匠一半以上都是原来汴梁军器监的良匠,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后,他们便开始向外疏散,大部分人都被送来了京兆府。
军器司从去年八月便开始大规模备战,至今已过去近七个月,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北征所需的一切军器物资。
李延庆首先来到铠甲坊,今天之所以有事情,是因为今天在铠甲坊要举行一个仪式,庆祝第一千件冷锻甲完成,自从四个月前在两名青堂羌的帮助下,成功造出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冷锻甲后,铠甲坊的三百名工匠便开始全力以赴打造这种铠甲中的宝器,四个月的时间,他们打造出了一千副冷锻甲,而大型斩马剑已经打造出三千把,李延庆终于可以组建自己的重甲步兵了。
李延庆赶到铠甲坊时已经稍晚,第一千件冷锻甲已经完成,挂在铺甲板上,在光线照耀下闪烁着幽幽冷光,旁边则站在军器司的一班官员,另一边则是几名主要的工匠。
这时,李延庆在大群人的簇拥下快步走来,军器司司正孙启功连忙迎上前行礼道:“感谢经略使对军器司的重视!”
众人都知道经略使格外重视冷锻甲,不光第一件冷锻甲成功后亲自来庆祝,现在第一千件完成也来了。
李延庆在众人的瞩目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军器司的支持,感谢工匠们的辛劳,并希望工匠们再接再厉,早日完成第三千件冷锻甲。
随即便是冷锻甲威力的展示,这是李延庆亲自安排的一个表演,让工匠们都亲眼看看他们制造出的铠甲的威力。
李延庆一摆手,鼓声敲响,一队二十人的弩兵列队奔来,每个人都拿着神臂弩,工坊内鸦雀无声,大家都摒住了呼吸。
这时。只见百步外出现一名士兵,身材魁梧,身披黑色冷锻盔甲,手执一柄丈许长的斩马剑,威风凛凛,俨如天神一般。
斩马剑就是陌刀,它吸取了夏国剑的包金锻造法,打造出的刀刃长五尺,中间异常坚固宽厚,两边锋利无比,可劈可刺,由于它本质是一柄长剑,所以继承了神宗年代的名字,斩马剑,它轻轻一剑便能削断马蹄,奋力一劈,可见战马一劈两断,是对付骑兵的大杀器。
这时,一名押队大喊道:“弩箭准备!”
二十名士兵刷地举起了神臂弩,冷冰冰的二十支弩箭瞄准了百步外的黑甲士兵。
:。:
寒门枭士 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备战
这时,那身着冷锻甲的甲士大喝一声,开始飞奔跑来,“射击!”押队也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二十支神臂弩一起发射,二十支弩箭脱弦而出,强劲地射向已经冲到八十步外的甲士。
黑甲士兵忽然停止了奔跑,挥舞斩马剑向迎面射来的箭矢劈去,只见寒光一闪,七支箭被劈飞,但还是有十三支呼啸飞来的弩箭射在甲士身上,很多人都不忍再看,扭过头去。
强劲的弩箭使甲士连退两步,奇迹在这时发生了,箭矢纷纷落地,竟无一支钉在铠甲身上,黑甲士大喊一声,开始继续奔跑。
众人顿时欢声如雷,热烈的鼓掌声响成一片。
这时,甲士走到李延庆身边,脱去头盔,赫然是统领关胜,不少人都惊呼起来。
李延庆微微笑道:“关将军从现在开始就是重甲步兵营的统制,在此之前军队已经训练了四个月,这第一千件冷锻甲的完成,便意味着重甲步兵营正式成立,它的军力能扩展到多少,就掌握在诸君的手中。”
工匠再一次热烈鼓掌,关胜向众工匠深深行一礼,感谢他们造出的冷锻甲
离开铠甲坊,李延庆又来到了隔壁的弓弩坊,弓弩坊的占地更大,主要是各种大型攻城器械也在这里制造,李延庆并不缺少弓弩,他军中的神臂弩就有两万余支,普通军弩更是超过十万支。
他现在缺少的是大型攻城武器,包括大型火砲和巨型投石机,现在工匠们正在制造一种超巨型的投石机,太原城也曾经有三架,只是没有发挥作用。
从去年初开始,当时还在太原城作战的李延庆便下令京兆府工匠着手制作超巨型投石机所需的抛杆,这种抛杆一般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就算用快速烘干法,也至少要一年的时间,工匠们不负众望,用一年的时间造出了上百根超长抛杆。
抛杆每一根长达八丈,用这种抛杆制作的超巨型投石机可将百斤大石抛射到四百五十步至五百步外,是攻城的绝对利器。
李延庆要求在二月底之前完成五十架超巨型投石机的制作,走进弓弩坊广场,百余名工匠正在忙碌安装这座超巨型投石机,陪同李延庆的军器司司正孙启功对李延庆道:“目前已经完成四十七架投石机制造,因为经略要求时间很紧,所以大型火砲只能暂停,火砲到目前为止只造成十部,后续的三十部都停止了。”
李延庆点点头,“十部火砲足够了,关键还是超巨型投石机。”
说到这,李延庆一指远处已经造好的两架超巨型投石机道:“我不是说过要拆散携带吗?为什么还要组装起来?”
“经略有所不知,投石机必须要先完成正品,测试无误后,才拆散用油纸和布匹包裹起来。”
“原来如此!”
李延庆这才明白制造投石机的必要流程。他慢慢走到两架超巨型投石机面前,仰望着这两座庞然大物,就好像在望着两座史前恐龙一样,两根长长的抛杆仿佛就是他们的尾巴,两座投石机至少高四丈,四根主干支架就像象腿一样粗壮。
“现在已经四十七架了,还有三架几时可以完成?”李延庆问负责投石机的工头。
工头是个老者,他恭恭敬敬答道:“启禀经略使,我们现在准备的材料还能制造八架投石机,三架投石机两天内可以完成,如果是八架,十天内完成。”
李延庆点点头道:“就做三架,其余作为配件,损坏时可以随时更换,我建议准备更多的配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