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民国之文豪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梓钧
甚至在阮玲玉自杀以后,无良报人都还没放过她,因为当时的舆论普遍同情阮玲玉、反感小报记者。这些没有人性的记者,居然在殡仪馆门口发放传单,歪曲阮玲玉自杀真实原因,并暗指阮玲玉死于曾出演的电影。
……
周公馆。
周赫煊皱着眉头放下《晶报》,问道:“你准备怎么回应?”
“我……”阮玲玉低头弱弱地说,“周先生,我明天就不来你这里了,免得别人说三道四,凭白污了你的名声。”
“我有什么名声好污的?”周赫煊笑道,“倒是你,千万别想不开。”
“嗯。”阮玲玉应了一声没再说话。
《晶报》的爆料非常凶猛,把阮玲玉身世遭遇全部起底。比如说她母亲是张家女仆,比如说阮玲玉16岁便跟主家少爷同居,比如说她靠裙带关系当电影女主角,比如说她为了钱勾引周赫煊。
最最离谱的是,《晶报》的文章里还夹杂着各种臆想猜测。报纸分析道,为什么一个女仆的女儿,能读得起贵族女校?多半是因为这个女仆跟张家老爷有染。
《晶报》甚至把何阿英的另一个养女,说成是阮玲玉和张达民的私生女,而且编得有模有样。
阮玲玉才20岁啊,她的妹妹已经快10岁了,难道她10岁时就能生出私生女来?
可惜这种毫无逻辑的瞎编,居然大部分人都选择相信,因为信息不通畅,更因为流言蜚语传播起来不要本钱。
一时间,阮玲玉便从当红影星,变成人人唾骂的荡妇。
“这件事不简单,”周赫煊冷冷笑道,“记者又不是侦探,怎么会对你知道得那么清楚?我看是有人在搞鬼,而且是对你很了解的人。”
“有人害我?”阮玲玉惊道,“不会吧!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设计陷害无非是有仇,而且有利益关联,”周赫煊道,“一是公仇,明星电影公司嫌疑最大;二是私仇,张家的嫌疑最大。找人查查不就知道了?”
阮玲玉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越搞越麻烦,我找记者说清楚就是。”
“你别管,我来搞定。”周赫煊道。
“嗯。”阮玲玉惨然一笑,同时又觉得很舒心,有个男人能依靠真的好。
周赫煊却想得更多,他一边请杜月笙帮忙调查,一边亲自登门拜访报界奇人史量才。
这是报人跟报人之间的交流,周赫煊也是个报人。
……
《申报》大厦。
这是前些年修建的大楼,专门做为《申报》的办公场所。
此举堪称大手笔,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修建总部大楼,可见《申报》的财力之丰厚。
就在去年,史量才甚至把死对头《新闻报》买下,成为中国最大的两家报纸的老板。可惜由于国党的介入,以及《新闻报》原股东的不满,史量才只拿到部分股权。
“董事长,周赫煊先生找你,我把他安排在会客室。”秘书敲门道。
“周先生?”史量才连忙起身,放下手中的钢笔亲自出门迎接。
史量才快步走进会客室,哈哈笑道:“周先生,你怎么有空光临鄙公司啊?”
周赫煊抱拳说:“久仰史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见。”
“不敢当,快请坐!”史量才热情的招呼道。
史量才是个标准的南方人,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头发全部向后梳理,露出宽宽的脑门。这么个不起眼的中年,却是中国实力最雄厚的报界大亨,如今《申报》的单日发行量已经接近20万份,在国内外数十个城市设有分社和发行点。
周赫煊对史量才是极为佩服的,不仅佩服他的商业才能,更佩服他的职业操守和民族气节。
《申报》虽然办得非常商业化,翻开到处都能见到广告,被张季鸾、胡政之讥讽为广告纸。但是,史量才却不是只认钱的人,他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变得越来越进步爱国。
当左联受到南京政府严重打压的时候,史量才改组《申报》副刊《自由谈》,邀请鲁迅和茅盾两位左翼作家,大量发表针砭时弊的进步文章,以至于多次遭受警告和处罚。
由于史量才公开反对“剿匪”,拒绝认购巨额债券,还给坚持抗日的十九路军捐赠巨款,又不时发表抨击国党独裁的文章,终于彻底惹怒南京政府。
但史量才社会影响力太大,常凯申想杀又不敢杀。
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常凯申把史量才叫来,威胁道:“史先生,我有一百万军队!”
史量才挺直了摇杆,用同样的语速和语调说:“委员长,我有一百万读者!”
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对决,最终以枪杆子的胜利更告终。
史量才死了,遭到无耻的政治暗杀,死于国党特务之手。
二人闲聊片刻,史量才问:“周先生今天过来,有什么要紧事吗?”
周赫煊笑道:“我想发起成立一个团体,中国报业协会,不仅要规范报人的行业操守,各大报纸之间还要团结合作,对抗国党的言论独裁,希望史先生能够支持。”
“这是好事啊!”史量才高兴地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397【职业操守】
周赫煊推开窗户,居高临下的远眺着望平街(后世山东中路)。这条短短的街道整天都活跃着,从黎明四更天,一直嘈杂到夜晚,街上不论男女老幼,全是贩卖报纸的人。
这里是上海的报馆汇集地,报纸价格相对便宜一些,有人专程步行来此地买报,也有许多报童在这里进货。特别是每天黎明时分,申报和新闻报出版时,那简直就像是一道道洪流,掠过望平街,朝附近的几条街道宣泄而去。
“上海的报业真是繁荣。”周赫煊不禁感慨道。
史量才走到周赫煊身边,望着下面的街景,笑道:“都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十八年前,我接手申报的时候,望平街还比较偏僻,再往外甚至是一片荒地。”
周赫煊惨然一笑:“史老板,我突然想起黄远生和邵飘萍,搞报纸的人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两位皆是中国报人的脊梁。”史量才感慨道。
黄远生死于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是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为了躲避北洋政府追捕而逃亡美国,结果搞出更大的误会。
黄远生的英文名叫yuan-yung huang(黄远庸),在美国报纸报道后,被误认为是袁世凯的亲信族人(远、袁同音),且专程到美国帮袁世凯鼓吹称帝的。
于是黄远生死了,死于革命党暗杀。暗杀令来自于孙中山,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负责指挥。
杀完以后才发现杀错了,革命党杀了革命党,顺手就把脏水泼到袁世凯身上。
以至于现在主流看法都认为是袁世凯杀了黄远生,黄远生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成为民国时期无数报人的楷模。即便到了21世纪,新中国的新闻专业教科书上,也还在采用袁世凯暗杀黄远生的说法。
周赫煊当然不会帮袁世凯伸冤,主使者孙中山如今是国父,指挥者林森也是国党要员,他们杀人主要出自误会。而且黄远生如果不远走美国,留在国内多半会遭袁世凯毒手,至少也要被捕下狱。
但不可否认,黄远生的死属于标杆,犹如一座丰碑立在民国报界,激励着无数民国报人为民主自由而抗争。
黄远生死于“袁世凯”之手,邵飘萍死于张作霖之手,史量才即将死于常凯申之手。似乎无论哪个独裁者掌握大权,都有报人要为此“献祭”,民国从不缺铁骨铮铮、敢说实话的报人。
周赫煊说:“中国报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组织。”
“周先生有章程了吗?”史量才问道。
周赫煊拿出一份稿件说:“史先生请看,如有疏漏之处,还能斧正。”
史量才接过来细细,只见这份策划书非常完善,上面有“中国报业协会宣言”、“中国报业公会简章”等细目。
最让史量才感到认可的是,周赫煊还给报纸下了定义,并总结出一份“行业操守”:
“报纸有四大属性,
第一:政治属性。报纸是政治的工具,这是一个基本的新闻学原理。但是,不管是哪个党派的报纸,都应遵循最基本的原则,即不得卖国,不得出卖人民利益,否则即为国贼。
第二,新闻属性。报纸是新闻传播的载体,这是报纸最根本的价值。新闻报道当以事实为主,不得歪曲报道,不得胡乱捏造,此为全体报人之职业操守。
第三,文化属性。报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提高国民素质、增长国民眼界的利器。报纸不应违反社会道德,不应宣扬负面低级之观点,不应鼓吹恶俗荒淫之风气。
第四,商品属性。报纸也是商品,商品天然追逐利益。然则,报纸不应见利忘义,不应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也不应为了广告费,胡乱刊登虚假广告。
报人之职业操守可归纳为十二字:不卖国、讲真话、守道德、义为先。”
史量才忍不住赞叹道:“周先生高见,你归纳的报纸四大属性,概括了报纸应有的全部特征。因此而衍生出的报人职业操守,也当做为全体报人的行业准则,周先生真乃报界第一理论家。”
周赫煊说:“我会让人联络北方地区的报纸,南方就要拜托史先生了,咱们一起携手,共襄盛举!”
“哈哈哈,有幸参与盛会,史某荣幸之至。”史量才大笑道。
第二天,申报、新闻报和大公报同时发布信息,呼吁报界同仁联合创立“中国报业协会”,并刊发了周赫煊对报纸四大属性的定义,以及报人的“十二字职业操守”。
由于三大报纸影响力极大,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文化名人纷纷对此表示支持。晨报、新天津报、益世报、东方日报、东北日报、华西日报、晋阳日报等全国各地报纸,也陆续发表社论响应,大家约定在元旦期间齐聚上海,共同讨论“中国报业协会”的筹建事宜。
行业公会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个利益集合体,一是对内维持行业秩序,二是对外保护行业利益。
就像商人组织商会一样,有了实力才能抵抗洋人和政府,受了委屈大家抱团搞事,即便是洋人和政府也不得不低头。
这不,一直狂怼上海总商会的陈德征,前几天刚刚被常凯申羁押软禁,这是南京政府在向上海总商会服软。
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报馆便常常受到政府打压,现在有人发起筹建行业公会,立即就有无数报纸想要加入,无非是想壮大自身的实力。
周赫煊和史量才没有想到的是,国党的各大机关报纸也想来掺和一脚,甚至是想控制这个即将组建的报业公会。
周赫煊、史量才两人讨论之后,决定设立“双总部”,分别把报业协会的两个总部设在上海和天津。即便国党想要加入,也很难把手伸到北方去。
国党想要利用报业协会控制报界,报界也可以利用地方势力抵抗国党。
比如南京政府想要对付上海的报纸,山西、东北、两广的报纸完全可以站出来帮忙说话,这些都是常凯申鞭长莫及的地方。
到那个时候,国党做事都得掂量着点,想要暗杀史量才也得多考虑考虑后果。 (.)




民国之文豪崛起 398【萧三爷】
求名忙,求利忙,忙里偷闲,喝杯酒去;
为工苦,为农苦,苦中作乐,泡碗茶来。
这是望江楼门口的对联,措辞浅显,通俗易懂,平淡中又带着无限意境。
民国时期,上海茶楼甲天下。
旧上海各类茶馆都是新闻集散地,消息特别多,所以巡捕、侦探、记者经常光顾。经常有些小报记者,早晨到茶馆泡碗茶,坐上半天打听消息趣闻,直接送到报社编辑处,各种花边新闻就是这么炮制出来的。
巡捕就更牛,干脆把茶馆当做公事房,从查案到审问全在茶馆里完成。
黄浦江畔的望江楼,就是这么一座老茶馆,黄金荣、杜月笙常常在这里审案。
半上午,《晶报》记者刘新权慢悠悠地来到茶馆,进门便对伙计说:“老规矩,一碗花茶,一叠花生!”
“好嘞!”伙计说话的时候,冲着刘新权疯狂眨眼。
刘新权愣了愣,猛地会意过来,转身便朝外走。
还没等他走出茶馆,便有两个华人巡捕将他截住:“你就是刘新权?”
刘新权苦笑道:“我就是,两位差爷有什么吩咐?”
“有个案子需要你配合,跟我们走!”巡捕说话间,已经将刘新权左右架住。
他们没有回巡捕房,而是直接来到茶馆二楼的包间。
杜月笙坐在临窗的位子,指着外头的江面说:“周老弟,这里景色不错吧。”
“视野开阔,真是好地方。”周赫煊笑道。
房门突然打开,两个华捕拖着刘新权进来,噗通一声把他按到地上跪着。
刘新权看清是杜月笙,顿时哆嗦道:“杜……杜爷,您老找我做什么?”
杜月笙没有回答,而是笑着对周赫煊说:“当年我还在卖水果的时候,就听过望江楼的大名。那天我在街边做买卖,看到三个剪绺客(小偷扒手)祸害乡下人。头一个耸起肩膀把乡下人往前推,撞到第二个的身上。第二个假装发怒,抓住乡下人就打。第三个出面打圆场,替乡下人求情。乡下人千恩万谢的离开,等他一走,三个窃贼就哈哈大笑起来,因为乡下人腰袋里的钱都落到他们手里。”
周赫煊无奈地笑道:“这种伎俩真是坑人。”
杜月笙继续说道:“三个剪绺客没笑几声,就有个便衣巡捕抓住他们说:走,跟我去望江楼。那三人听到‘望江楼’,顿时脚都软了,你猜为什么?”
周赫煊问:“为什么?”
“因为当时望江楼是黄金荣黄大爷的办案公堂,哈哈哈哈!”杜月笙说着自顾自大笑。
跪在地上的刘新权浑身发抖,苦着脸说:“杜爷,我到底犯了什么事,您倒是给个准话啊。”
杜月笙这才扭头看着刘新权,问道:“《晶报》那个笔名叫贾望的记者,就是你吧?”
“是,贾望就是我的笔名。”刘新权点头道。
杜月笙又问:“你两天前写了一篇文章?”
“我写了两篇,您问的是哪一篇?”刘新权迷糊道。
“阮玲玉那篇。”杜月笙说。
刘新权看看周赫煊,顿时回过神来,疯狂的磕头说:“周先生,我错了,我不该乱写,我不该诋毁阮小姐,求您放过我吧!”
周赫煊面无表情地问:“你所写的内容,都是谁告诉你的?”
“一个年轻人,二十多岁,穿得普普通通,但我不认识他啊。”刘新权额头冒汗。
杜月笙道:“说得清楚些。”
“那天早上我刚出门,有个年轻人就给了我一封信,文章的内容全是照着那封信写的。”刘新权说。
“信呢?”周赫煊问。
“在家里,不知道有没有扔掉,我记不太清了。”刘新权哭声道。
杜月笙低声呵斥:“取来,立刻!”
刘新权疯狂地往家里跑,不多时便拿来几页信纸。
周赫煊阅读之后,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说道:“你再回忆回忆,送信那人你真不认识?”
“真不认识啊。”刘新权说。
“有没有其他什么特征?”周赫煊问道。
“我想想,我再想想,”刘新权努力回忆,迷糊道,“唉,我好想还真见过,就是记不太清楚了。”
杜月笙咧嘴说:“那你就慢慢想,今天想起来了再吃饭。”
刘新权的脸顿时变成苦瓜,吓得肝颤。
杜月笙笑着对周赫煊说:“周老弟,我今天要给你引荐一个朋友,咱们先去德胜楼喝两杯。”
“客随主便。”周赫煊说。
两人并肩走出包间大门,就在即将踏出房间时,里头的刘新权突然喊道:“我想起来了,给我送信的那个,是明星电影公司的小工,我采访明星时见过他!”
“带他去明星公司抓人!”杜月笙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
周赫煊随杜月笙来到德胜楼,没坐多久便已是中午,包间里进来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
杜月笙介绍道:“周老弟,这是中央宣传部的萧同兹萧秘书。”
萧同兹长得文质彬彬,微笑着和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久仰!”
“萧秘书你好。”周赫煊搞不懂这家伙的来意,但穿越前却是听过萧同兹的大名,只不过此人如今还没有发迹。
萧同兹是技术工人出身,信奉社会主义,年轻时还搞过罢工。虽然他在北伐前夕才加入国党,但由于能力出众,这几年升迁极为迅速,已经做到中央宣传部秘书、新闻征集科长的职务。中原大战期间,他还随吴铁城一起北上劝说张学良归附中央。
这些都不算什么,萧同兹真正的事业还未起步,此人在两年后将调任中央社社长。
萧同兹在做了中央社社长以后,让中央社独立于国党党部,进行一系列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改革。他在任的16年间,把只有20几个人的中央社,发展成拥有52处分支机构、员工2600多人的大型新闻社,与路透社、美联社等并称为世界五大通讯社。
萧同兹也因此被尊称为“萧三爷”,拥有“中国现代化通讯事业之父”的美誉。
说白了,此人将成为常凯申的顶级喉舌,民国年间新闻界的超级大佬。
酒菜上齐,没聊几句,萧同兹就笑问:“听说周先生要发起组建‘中国报业协会’?”
好嘛,原来是为这个来的!
国党的中央宣传部都要直接插手了,这动作很快啊。




民国之文豪崛起 399【水落石出】
周赫煊用筷子拨弄着松鼠鱼,笑问:“萧秘书是代表国党中央宣传部来的?”
萧同兹为周赫煊倒满酒,解释道:“中央党部有指示,叶部长派我来过问一下。”
“对于小凤先生,我个人还是极为佩服的,”周赫煊品尝着鱼肉,随口问道,“小凤先生对中国报业协会是什么态度?”
萧同兹道:“中国报业协会一旦成立,叶部长必须兼任会长,这是中央党部的意见。”
小凤先生就是叶楚伧,国党中央宣传部长。此君早年为南社诗人,柳亚子的好友,《民国日报》创始人之一。
周赫煊笑呵呵地说:“当然可以,尊党爱国嘛。”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让叶楚伧兼任中国报业协会的会长又如何?只要重新调整协会构架即可,弄一个秘书长负责制,把国党派来的会长权利架空。
萧同兹笑道:“周先生,其实叶部长兼任会长,对中国报业协会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原则上,叶部长和我本人,都不想太过干涉报纸运营。《大公报》的不党、不私、不盲、不卖‘四不’主张,鄙人是极为佩服的,也认为这是报人的最高追求。周先生,你明白吗?”
“哦?原来如此。”周赫煊瞬间搞清楚对方的立场。
自北伐以来,南京政府对新闻的管控更加严格,陆续颁布了多个条款。特别是《出版法》,大致继承了北洋政府的《出版条例》,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积极进行党化。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下,一切报刊杂志和书籍的出版,都必须遵守“三民主义”这一大前提,否则就属于违禁。说得更直白一些,民国中期的出版物,必须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和常凯申思想(儒家道德)的领导下。
然而具体情况却有些微妙,因为常凯申还未完全掌控国党各大派系。
就拿叶楚伧来说,他身为国党中央宣传部长,原则上必须兼任《中央日报》(国党机关刊物)的社长。但他本人是不怎么管控报纸的,《中央日报》实行的也是“总编负责制”,中央宣传部无法直接控制《中央日报》。
直到明年,《中央日报》才实行“社长负责制”,使得国党的中央刊物沦为常凯申的个人宣传工具。
萧同兹跟叶楚伧一样,追求的也不是国党对报纸的严格管控。他后来出任中央社社长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国党中央党部的影像力,从中央社直接摘除掉。
萧同兹笑着说:“叶部长的要求很简单,只有两点:第一,他兼任中国报业协会会长;第二,中国报业协会最好低调些。”
“明白。”周赫煊点头说。
叶楚伧对中国报业协会的态度,说穿了就是:我不想管你,但你也别给我闹事。
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那叶楚伧兼任会长还真是好事。有国党中央宣传部撑腰,可以省却许多麻烦,地方党部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杜月笙听两人谈完正事,顿时笑道:“来来来,周先生,萧秘书,喝酒!这道松鼠鱼,选用的是上好石斑,做法正宗,听说用了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秘方。”
“口感确实极佳,”萧同兹突然举杯道,“我再来敬周先生一杯!萧某佩服的人不多,但周先生肯定算其中一个。今日难得见面,还请周先生多多教诲。”
“岂敢,萧秘书过誉了。”周赫煊碰杯道。
萧同兹只比周赫煊大几岁,以两人的名气地位来说,他还真没法在周赫煊面前摆架子。
吃过午饭,杜月笙邀请二人去看戏,地点就在大世界旁边的共舞台。
台上咿咿呀呀唱着昆曲,周赫煊这个北方人也听不懂,只能欣赏演员的唱腔和身段。
1...125126127128129...3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