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九零之玉兰花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慕芊杭
说话的这个人,按照辈分,玉兰应该叫她安婶。她的声音沙哑,说话的时候感觉特别费劲,好像生怕别人听不到,所以音tiáo能提多高就提多高,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这么大嗓门说话。以前玉兰一家住在老房子时候,每次从她家门外经过,总能听见她唠唠叨叨。以前总觉得这个人咋咋呼呼的吵得要命,隔了这么多年再听到这一把嗓音,玉兰竟觉得分外亲切。
李爱华停下来叫玉兰喊人,说:“这个是老三,小的还在家里呢。你家媛媛今年可打算上高中?”
“咳,别提了,上什么高中啊。她爹让她考个中专,她不肯,说读书太累了,想跟人去打工。父女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还在死磕呢。你家玉梅不是跟安媛同班嘛,有打算没?”
“玉梅中考成绩不行,她想去打工不想继续上学了。当时上学的时候她爹就跟她说好了,能考的上,不拘什么学校,都供她上。考不上就把机会让给妹妹。她自己不想上,我们也不qiáng求。”李爱华朝玉兰努努嘴,“我打算送她去yòu儿园。”
玉兰看两人越说越多,话题越扯越远,忍不住笑了起来。
从前的自己最不耐烦这些你来我往的寒暄,偏偏阿娘跟每个人都有话说,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玉兰记得以前自己最常做的事就是用力扯着阿娘的衣角表达不满。这会儿她安安静静地听着这些家长里短,才发觉句句都是学问。以前她总羡慕阿娘能说会道,偏偏自己一张笨嘴,总是一张嘴就说错话,一不小心就得罪人,到后来话越来越少,人也变得畏畏缩缩。玉兰觉得从现在开始,自己有必要向阿娘学习了。
母女两人走走停停,总算在正午之前回到了家。
进了家门,李爱华把一袋子中药交给玉梅,交代她:“一天一包,用陶罐煎药,三碗水煎成一碗,分两次喂给二丫吃。”自己围了围裙,挽起袖子准备煮饭。
nǎinǎi看玉兰奄奄的样子有点担心,招招手把玉兰叫到跟前,伸手摸摸她的额头,没有发烫,心里终于踏实了。“好了就好,好了就好。这段时间在家里好好休息,把身体养的bàngbàng的好去上学。”
玉兰抱着nǎinǎi的胳膊,把脸贴在上面蹭了蹭,干燥温暖却略嫌粗糙的触感擦痛yòu儿特有的细嫩肌肤,这微微的刺痛让玉兰心生欢喜。
她多么怕这一切都是在梦中,梦醒了一切又回到让她绝望的从前。
可现在,看见的,听见的,触摸到的无一不在告诉她,这一切的真实存在。
李爱华吩咐完玉梅,转头看见祖孙俩在一起说话,就打发玉兰去睡觉。
玉兰磨磨蹭蹭地进了卧房。里屋的大床上,小妹玉竹趴在竹席上,撅着小pì股,睡得正香。
玉兰轻轻在玉竹边上躺下了,侧着身子凝视着睡得正酣玉雪可爱的小妹妹。她伸手轻轻抚摸小家伙肥肥嫩嫩的小脸蛋,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她暗暗告诉自己,这一辈子,一定要好好疼小妹妹,一定要弥补从前对她的亏欠。
玉兰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看着,奈何病后初愈,jīng力跟不上,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玉兰这一觉,一直睡到了晚饭时分。
她是被玉竹拍醒的。小家伙才16个月,说话还不利索,醒来见到边上睡得正熟的姐姐,小胖手就在姐姐脸上拍打一边拍,一边还跟遇见什么好玩的事似的,咯咯笑不停。
玉梅牵着不停揉眼睛的玉兰准备吃饭。
餐桌是四四方方的方桌,四边摆着长凳。玉梅把玉梅抱上桌,小心的放在长凳上坐好。
等一家人都上桌了才能开饭。人没到齐不准动筷子,这是老一辈人沿袭下来的规矩。玉兰猜测,估计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先吃后吃食物不够分才定下这规矩。
玉兰扫了一眼桌上的菜:一盘萝卜干,一盘清炒菜心,一盘清炒冬瓜,中间是一盆土豆汤。主食是红薯丝拌白米饭。白米饭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红薯丝,白米饭均匀地拌在红薯丝里,仿佛灰sè的土地上开满了满天星,星星点点的煞是好看。每个人碗里的都一样,区别不过是分量的多寡而已。
相对于很多家庭都习惯让男孩吃的好女孩吃的差的做法,玉兰觉得,阿娘其实一直在努力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
玉兰趴在桌上用手垫着下巴,打量她最亲爱的家人们:nǎinǎi牙口不太好,就爱吃冬瓜,慢悠悠的往碗里夹冬瓜,夹一块,再夹一块,夹了四五块就停了下来;阿爹吃饭前习惯先喝汤,呼噜噜几口就喝完一碗土豆汤;阿娘吃饭的样子很是优雅,斯斯文文,细嚼慢咽的,很有大家闺秀的范;据说外婆是没落世家的小姐出身,从小对阿娘都是按照世家小姐来教养的。大哥玉书埋头大口吃饭,萝卜干在嘴里嚼得嘎嘣脆响。大姐玉梅吃一口饭,先往玉兰碗里夹一筷子菜,然后继续低头吃饭。
玉书吃完了分给他的饭,看了一眼桌上的菜,忍着继续吃的**准备下桌。这个年代,大部分的家庭都不宽裕,基本上都无法做到敞开肚皮吃的程度。玉兰刚才看过每个人碗里的饭,估计玉书也只是吃个半饱而已,连忙叫到:“哥哥,我不想吃饭。你帮我把饭吃掉吧。”
大家都停下筷子看着玉兰。玉兰很镇定,“我想吃土豆汤,吃了饭就吃不下土豆汤了。”
李爱华笑道:“这丫头念了一早上的土豆汤了。看来是真不想吃饭,玉书你吃吧。”
玉书看看阿娘,又看看阿爹,犹犹豫豫地说;“还是阿爹吃吧。阿爹辛苦一天了。”
陈力憨憨地笑,“我已经吃饱了,玉书你吃吧,别浪费了。”
“好咧!”玉书欢快的用自己的碗装了满满一碗土豆汤递给玉兰,换走了玉兰那碗八分满的红薯饭。
玉兰用汤勺舀起一勺汤送进嘴里,熟悉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开来,滚烫的汤一直烫进心里,整颗心都暖洋洋的。
实际上,土豆汤的做法并不麻烦。不过是把土豆丝放进烧开的水里面滚过两遍,然后连汤带土豆丝盛好备用,锅烧热,倒少许油,放入蒜末、紫苏碎叶煸炒,然后把备用的土豆丝连汤倒入锅里。煮开后,放入细面,咸芥菜,红酒糟,最后放入tiáo味料起锅就好。
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一道菜,玉兰做了无数遍,却怎么也无法做出记忆中让她怀念的味道来。
也许是做菜的那个人不对吧,她想。
以至后来她再不敢去碰触,熟悉的味道却永远留在了心底。





重生九零之玉兰花开 第5章 大方的同桌
玉兰一直带着这种看天天蓝看水水清的心情,蹦蹦跳跳的走进宏光小学校园里。
一年级的班主任姓苗,教语文。苗老师三十来岁的样子,留着时髦的短卷发,鹅蛋脸,细长的眉,凤眼狭长,嘴chún有点厚,圆润的下巴微微翘着,很神气的样子。
玉兰在脑海里勾勒出女老师的身型,想象着搭配什么样的服装才最能体现她的气质。想着想着就觉得手痒,可也仅仅是手痒而已。
她根本没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画服装设计图。所以哪怕自己现在脑子里灵感爆棚,她也不敢动手去画。心里不免觉得可惜,嘴里不由自主地逸出一声叹息。惹来同桌的女孩一声闷笑。
苗老师让学生逐一到讲台前介绍自己。玉兰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一丝不苟的听着。从今天开始,她将遇见的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她从前不曾遇见和熟悉的。没有先知这个优势,她必须更用心,才能确保自己的未来不会偏离方向。
学生自我介绍完了,苗老师便挑了几个年龄大看起来很壮实的男生去帮忙去搬书。
玉兰的同桌凑过来,笑嘻嘻地问:“哎,你几岁了?看起来好小呀。我叫陈冬儿,今年8岁了。你刚才为什么叹气呀?”
玉兰暼了陈冬儿一眼,小姑娘穿着白sè的泡泡裙,高高梳着两条小辫子,辫子垂在耳边,随着她的脑袋转动而晃动。齐眉的刘海,弯弯的眉毛整齐浓密,黑黑的眼睛像珍珠,此刻正瞪得溜圆,鼻梁小巧可爱,嘴巴像个小小的元宝,十分可爱。
这是一枚软萌妹子。玉兰鉴定完毕。
萌妹子陈冬儿正眼巴巴地看着她等她回答。
玉兰想了想就随口说:“我6岁。刚才叹气是突然想到天气这么热,我阿娘还要大中午的给我送饭来,太辛苦了。要是我能早点长大多好呀。”
陈冬儿很高兴地叫起来:“哈,你比我小,你要叫我姐姐!”语气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又惊讶地问:“你家很远吗?要不你中午去我家吃饭吧。我家可近了,就在学校门口。”
玉兰被陈冬儿的自来熟震了震,连连摆手,“额,不用不用。我阿娘会给我送饭来的。”
陈冬儿也不生气,一个人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也不管玉兰回应不回应,兀自说得很开心。
玉兰扶额,同桌是个话痨,以后耳根不得清净了。
苗老师带着人搬书回来了,陈冬儿终于止住了话头。
玉兰双手捧着新书,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新书特有的墨香丝丝钻进鼻腔,让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她虔诚的样子又换来陈冬儿一声哂笑。
玉兰没理她,而是一页接一页地翻书。
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对玉兰来说容易的很。从前她虽然只读到初中,可是后来靠自己努力完成了自学考试,已经拿到大专文凭。因此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
合上书,玉兰心中惊骇不已。她闭上眼睛,书里的内容仿佛刻在脑子里一样,那一页哪一段哪一行写的什么内容她都一清二楚,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错过。
她竟然……过目不忘?
陈冬儿看着玉兰的动作,诧异的问:“这些你都看的懂?”
玉兰连忙摇头否认:“哪有那么厉害,老师还没教呢。我就随便翻翻。”
陈冬儿拍拍xiōng口,“吓死我了,看你那样子我还以为你都看懂了。也是,要真看懂了你就成了个小妖怪了。”
玉兰怒瞪着她,陈冬儿秒怂。
也许觉得自己说玉兰是小妖怪有点过分,陈冬儿在书包口袋里掏啊掏,掏出两颗水果糖来,递给玉兰一颗,剥了另一颗扔进嘴里。一边吸溜溜地吃着,一边含糊不清的催玉兰吃。
“快吃吧,可好吃了。我舅舅从市里带来的。咱们是好朋友,好吃的当然要一起分享。”
新鲜出炉的好朋友玉兰哭笑不得。不过这一接触她已经发现,陈冬儿其实就是一个一根筋,又开朗大方的小姑娘,也就不排斥多出这么一个小伙伴了。
以后很多年,陈冬儿每想起这件事就乐不可支。她用一颗水果糖的代价,换来一个让她受益终身的密友,何其幸运。
发完了书,苗老师开始给学生上课。
玉兰聚jīng会神地听讲。
陈冬儿一会看看老师,一会看看玉兰。想跟玉兰说什么,又不敢打扰她。这个新交的朋友年纪虽然比自己小,但脾气可不小。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有点怵她。
苗老师讲完了课,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字母,让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自己拿着水杯去倒水了。
陈冬儿瞅着苗老师的身影消失在门口,立刻迫不及待地用手肘撞了撞玉兰。
玉兰正专心地写字,没提防,被陈冬儿这么一撞,铅笔在纸上划过一道弧,写好的字就废了。
玉兰放下笔,有些无奈地看了一眼陈冬儿。
陈冬儿有些讪讪地笑,“额……我……我……”,“我”了两句在玉兰平静的目光下败下阵来。
她有些狗腿地把自己的橡皮递给玉兰。
玉兰接过来,问她有什么事。
她挠挠头,“我就想问问,老师讲的课你听不听得懂,我有点听不懂。”
玉兰没说自己听没听懂,想了想,就说:“你先预习课本,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课后去问老师。课后多复习几遍,应该就没问题了。”
鉴于新同桌的性格大大咧咧,玉兰觉得自己有必要立个规矩,她可不想每次听课都被打扰。
玉兰把橡皮还给陈冬儿,故意板着脸对她说:“有什么事你可以等下课再说。上课不许说话,不许做小动作,更不许打扰我。”
一连三个“不许”把陈冬儿说懵了。新朋友不太友好怎么办?她有点沮丧地垂着头,像一朵被太阳晒奄了的花,没jīng打采的。
玉兰有些不忍,不过为了以后耳根清净,她还是狠下心来继续说完。
“不过,等下了课随便你怎么问,随便你问什么。”玉兰接着说,暗戳戳地想:“至于我回答不回答,看心情。”
陈冬儿唰地抬起头,瞬间满血复活,笑容灿烂得能闪瞎别人的眼。
玉兰扶额,这个傻妞!根本没听出自己的言外之意。
玉兰咽下了后面的话。算了,反正现在说了她也听不进去。
看玉兰继续写字没有理她的意思,陈冬儿只好老老实实地趴着写字了。
打了下课铃声,苗老师很快进来,在教室里走了一圈,点评了几句,布置了课后作业,就让学生下课了。
陈冬儿一看玉兰放下笔,马上拉着她的手说:“走走走,陪我上厕所。这学校我可熟了,放假的时候我们经常在学校里面玩的。”
好像小女生做什么事都喜欢成群结队。玉兰转头四顾,发现周边的小姑娘都是手拉手的,才忍着没甩开陈冬儿的手。
早上还有两节数学课,许是过了新鲜劲了,或是因为教数学的陈老师讲课挺有意思的,陈冬儿倒是安安分分地听了两节课,让玉兰的耳根子清净了不少。
放了学,大部分家住附近的学生都回家吃饭去了,学校里渐渐安静下来。
教室里还剩下的十来个学生,这些人其中一部分是来自附近村庄的,隔得不远不近的,像玉兰这样,只有中午一餐在学校解决的:另一部分是住校生,吃住都在学校,每周一从家里带了米跟菜,周末回家一次。
有些家里条件好的就去校门口那家快餐店,一碗米饭一个素菜只要1块钱就能吃饱,花上2块就可以有荤有素。
学校也有食堂,不过不卖饭菜,只负责蒸饭。
住校的老师与学生早上上课之前需要自己淘好米,装上足够的水,把铝饭盒盖严密,放进食堂指定的位置。
等下了课,按照自己盒子上刻着名字取走饭盒,配着自己家里带的咸菜,或者去快餐店打一个菜,一餐就应付过去了。
教室里的人都陆续走光了,阿娘送饭还没到。玉兰抬头看看后面的黑板上面挂着的钟,开始写作业。
教室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笔尖划过纸面沙沙沙的响。
等玉梅顶着红通通的脸,满头大汗地送饭过来的时候,玉兰已经写完了作业。
玉兰拿着本子当扇子给玉梅扇风。
玉梅在烈日下走了大半个小时,一进yīn凉的教室就舒服的喟叹一声。
她一边催促玉兰吃饭一边嘱咐她,“晚上下课我再来接你,别乱跑。”
玉兰摇摇头拒绝了。“阿姐,我认得路,不用你接。天气太热跑来跑去你会中暑的。我上次跟阿娘回家的时候就自己走回去的。我能行。”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我明天也自己带饭过来吧,那阿姐中午就不用来回跑了。”
这个时候的乡村还是很朴实的,乡村里的小孩子都是放养,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互相认识。小孩子就算到处野,也不怕丢了。所以玉兰说这话一点负担都没有。
再说,玉兰觉得自己有必要多锻炼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她不想征途还没开始,就先在健康上栽个跟头。
玉梅也不再劝。阿爹阿娘给别人做工,家里一摊活儿都是她在忙活。这大热的天,她也不爱一趟一趟地跑。
玉兰把铝饭盒里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迈着小短腿小跑去洗饭盒。惹得玉梅在后头担心地叫,“慢点慢点,小心摔着了。”
送走了玉梅,玉兰围着教室绕圈子消食。绕完圈子,玉兰趴在桌子上闭目养神。
离下午上课没多久,教室里渐渐嘈杂起来。
陈冬儿给玉兰带了一盒冰冻的菊花茶饮料。饮料盒子外面还沁着水雾,触手冰凉。
现在是94年,对于现在的乡村来说,冰箱还是个稀罕物。陈冬儿虽然没有炫耀的意思,但是周围的同学看她的眼神立刻不一样了。
玉兰没有拒绝陈冬儿的好意,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接过那盒饮料,同时,也接过陈冬儿递出的友谊之手。
上课铃声响起,下午的课开始了。
窗外,阳光热烈,窗内,书声琅琅。




重生九零之玉兰花开 第6章 让我一个人睡
玉兰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路上经过的池塘里开满了水莲蓬,绿油油的叶子像一双双擎着的小手,呼朋引伴着;大朵紫sè的花竞相开放,热烈奔放。
玉兰忽然起了心思,想去摘一朵花。
她小小的个子在池塘边颤颤巍巍的样子,惹来同行的伙伴一声惊呼。
最后是一个高年级的男孩子自告奋勇地采了一朵大大的紫sè花朵给她。
玉兰记得那时本家的一个堂哥。
她笑容灿烂的接过花儿,对着堂哥说了声谢谢。
腼腆的男孩被那过分热烈的笑容迷了眼,憨笑着挠挠头。
玉兰捧着花,一路蹦蹦跳跳地走,嘴里还哼着歌谣,那是早上数学老师教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山很美,水很美,开花的油果树很美,田埂上的紫云英开得很热烈,更美。
玉兰一路好心情地跟同行的伙伴们告别,转过一排茶树林,家就在眼前了。
玉梅看她安然无恙回到家,一颗心落回实处,叮嘱玉兰去写作业,转身去喂猪了。
陈力和李爱华夫妻还没回来。他们给人做工一般不到天黑不会回来,家里人都见怪不怪。
玉兰搬个小凳子,坐到躺在摇椅上的nǎinǎi身边,一边跟nǎinǎi说学校里面的新鲜事,一边等爹娘回家。
正说得开心,一个咋咋呼呼的声音一路叫着“玉梅,玉梅,你在家吗?”
声音未落,人已经冲到客厅里来了。
玉兰看见nǎinǎi脸上的笑容淡了淡,说了声:“是问梅啊。”就没了下文,就好奇看了一眼这个冒冒失失的姑娘。
那姑娘极快地扫了一眼餐桌,看到桌面上空空如也,脸上顿时闪过失望的神sè。
玉兰看见这一幕,心下了然:原来是来蹭饭的。
玉梅被一老一小两双眼睛盯着,也没有一点不自在的样子。她若无其事地嬉笑着问:“玉梅去哪儿了,你们家怎么还没吃饭?”
玉兰故作天真:“问梅姐姐要来我家吃饭吗?那你要多等一会儿了,我阿爹阿娘还没回来,不能开饭。”又故意问:“我阿姐在外面喂猪呢,问梅姐姐进来的时候没看到吗?”
问梅被玉兰戳破了谎言也不恼,笑嘻嘻地说:“那我找她去了。”
nǎinǎi看着问梅的身影消失了,趁机教育玉兰:“女娃子有三个习惯沾不得。一忌懒,懒惰的人可做不好事情,挣口吃的都难;二忌馋,过日子要jīng打细算,口腹之欲要尽量克制;三忌贪,人一贪啊就容易失了度,就容易做错事。”
nǎinǎi本没指望玉兰能听懂,哪想到玉兰不但听懂了,还默默记在心里了。
从前她懵懵懂懂,只顾跟着同龄的孩子玩泥巴。阿爹阿娘又忙着自己的事,很少会给她说这些道理。就算说了,玉兰也不懂,因此养成个傻白甜的性子,别人说什么都信,以至后来没少吃苦头。
现在的玉兰,就像一块空空的海绵,拼命地从外界汲取知识。她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听见的看见的觉得有道理的就一点一点记在心里。她的这些行为,让她未来的人生少走了很多弯路。
夜幕已经拉了下来,村子里次第亮起灯火。
陈力夫妇扛着工具披着暮sè回到家里,玉梅已经摆好饭菜。
吃完了饭,乘会儿凉,一家人说说家长里短,这一天就这样平稳地过去了。
到了睡觉时间,玉梅铺好床喊玉兰睡觉,玉兰却犯了倔,坚决不肯跟姐姐睡,想自己一个人去哥哥房间睡。
玉梅求助地看向阿娘。
李爱华想了想,同意了。
玉兰坚决要自己睡在玉书房间,是为了画设计图。
她先在脑子里仔细过了一遍早上想到的几款设计图,然后唰唰唰几笔飞快地在纸上画下草图。
万一有人在边上看见这一幕,一定会惊得掉下巴。
此时的玉兰,稚气的脸上满是严肃。整个人投入工作显得十分专注,手起笔落顺畅自然,那样子说是一个积年的老手都不为过,哪里像个六岁的孩子。
这也是玉兰坚持要自己住的一个原因,她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
设计图完稿以后,玉兰顺手在右下角签下名字,是花体式的英文名。样式是后来她的工作室开起来以后为了防止被盗图,特意花了重金请人专门设计的。
这是从前做惯了的事,所以玉兰也没多留意。她却没想到今日一个无心的举动,为后来的她避免了一个大麻烦。
玉兰把稿件仔仔细细地收好,夹在一本杂志中,塞进书架最底层的教材中。那些初高中的教材,玉书不怎么碰,因为不舍丢,所以一直在最角落里放着。玉兰也不担心自己的图纸被发现。
她伸了个懒腰,看看闹钟,已经很晚了。窗外,群星在夜幕中闪烁,好像散落的钻石。偶尔传来一声虫鸣蛙叫,尽显乡村夜晚的宁静。窗内,一个娃娃托腮望着夜空微笑,像在展望美好的未来。
12345...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