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司礼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许是灯光不太明亮的原因,王月娥的脸蛋看着有点朦胧,加上有秀发遮挡,公公无法看清她的脸庞。
重新坐直后,公公跟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两只手一会放在腿上,一会又合拢并起来,一会又分开,无意识的在床单上磨来磨去。
十月的天,夜里还是很冷的。
没多久,公公就感到冷了,他也没有多想,便将一只手伸进了被窝。
顿时觉得很暖和。
于是,公公大着胆子从床上又下来,蹲在地上,将两只手都伸进了被窝。
不带半点邪念,纯碎是取暖。
然而,双手暖和之后,公公的手却鬼使神差的一点点往里面钻。
根本不受控制!
天地良心,真是不受控制!
每往前前进一点,公公的心都跳的好快。
有好几次,他想强迫自己把手收回来,可偏就是控制不住他那该死的手。
直到,碰到了赵家儿媳的腿。
双手这回终是停住了,停在了赵家儿媳的腿边,一点也不敢再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十分的煎熬。
公公的两条腿蹲的都有些麻了,他有过自责,有过忏悔,但最终,他还是咬牙将右手钻到了赵家儿媳的腿下面。
他想着,那里可能更暖和一些。
赵家儿媳没有被惊醒,公公的手很自然的被腿压住了。
大概是一分半钟吧,公公把心一横,索性把左手也放在了人家的腿上面,并且慢慢的摸了起来。
他已经想好了借口——借个地方暖暖手。
奇怪的是,赵家儿媳竟然还是没有动静!
事实证明,坏人都是由小恶做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发现对方没有醒来后,公公的呼吸加快,右手因为被压着不敢抽出来,便将左手移到了中间,然后轻轻的将一根指头压了上去。
接着,所有的美好在霎那间被毁灭。
差点把公公心都吓蹦出来的一幕发生了——赵家儿媳被惊醒了,她本能的并拢双腿,结果便是魏公公的左手被人夹住了。
“我……”
公公一脸尴尬,一脸窘迫。
“你……”
王月娥吃惊的看着公公。
没有斥骂声,也没有惊呼声。
彼此二人一个耷拉着脑袋,跟做贼似的。
一个则是愕然的看着对方。
公公想解释自己是因为过于寒冷,要不然真是裤裆上的黄泥巴,没法解释了。只是,这个解释他自己是信的,却怕人家不信。
他有试图抽回自己的左手,可人家夹的更紧了。
公公难为情的真想撞死得了。
然而,几十个呼吸后,夹住他左手的双腿竟然有些微微松动。
公公愣在那里,他动了下。
床上的女人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看着他。
许久之后,公公扭头吹熄了悬挂着的油灯。
屋内,顿时一片漆黑,只有男女双方的呼吸声可闻。
第二天,王体乾说难得南下,想在扬州城逛一逛。
按理,魏公公肯定是要陪老王的,但他却推辞了,让曹文耀陪王公公好好逛逛。
自个则闷在屋里不知鼓捣什么。
中午,吃过午饭,郑铎和许大有他们就被魏公公叫了过来。
“桌上这些借条,你们一人一堆,按名册上的一一上门给咱借钱。”
魏公公说着,从抽屉中摸出一小册子。
这小册子是赵盛杰给魏公公弄的,上面记录了扬州新旧城的富人。
“跟这些人说明白了,咱家是奉旨借钱,他们不借可以,但是后果自负。噢,当然,你们的态度要放端正,不要耀武扬威,持强凌弱,要客客气气的,省得外头说咱家手下都是帮虎狼,这样子不好。”
魏公公特别强调态度这一点。
借钱的不能是大爷嘛。
奉旨借钱了不起?
不好意思,有旨意就是可以随心所为。
公公要化危机为转机,要化不利为有利。
皇爷产生的债务危机,他断不可能就一人兜着了,因为这会让他老人家破产。
为了解决这债务危机,公公只能风险转嫁。
皇爷有逼脸跟他借钱,他就有逼脸跟扬州城的富人们借钱。
皇爷知道了也没关系,三角债的根源还不就是你皇爷自个么。
小魏子为了您老的事业,您老的嘱托,豁下脸面跟人借些银子周转一下,有什么打紧的呢?
当然,以皇爷的德性,多半会当不知道。
魏公公可是从王体乾那里得知,他的同事山东矿监陈增正在东昌盘活经济,搞创收呢,手段之粗暴,叫他这做同事的听着都不像话。
相比陈增那一连串不要脸的骚操作,魏公公这边要文明礼貌多了。
当然,他是不会把陈增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敲诈勒索挂上钩的。
钱,是一定要借的,不借真的会爆雷。
但公公他不可能跟皇爷一样,借了就不还的。
还,肯定还!
魏公公再三吩咐出去借钱的这帮家伙,一定要明确告知当事人肯定还钱,叫他们明年这个时候到特区去领钱。
到时,才是推销海事债券的时候。





司礼监 第七百一十五章 我们也要有公司
公公不考虑现在向富户们推销海事债券,一来自己精力不够,二来则是时机不对,三来他老人家现在的名声不是太好。
洋教士的赞美和事实,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误差。
但公公的诚信是绝对不容怀疑的!
不出意外,公公到时候是会兑付利子。
至于本金,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
反正你们也不缺这点钱,不如直接转为购买债券,响应皇帝陛下开发大海的号召,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远洋事业,岂不美哉。
这可是利国利民利公公的好事啊!
不管怎么说,炒股炒成股东,肯定是一件美好的事。
钱多钱少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将来可以向子孙吹牛逼,如咱是四大行的客户,咱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公司有业务往来云云。
搁魏公公这里,同样的道理。
世上能有几人可以和一位注定将名垂青史,闪耀之光芒可以亮眼狗眼的伟大人物合作?
这个机会,且行且珍惜吧。
时机上,现在也肯定不是推销债券的时候,别的不说,就说干哥哥魏广微缩在南都就可以看出,舆论对魏公公十分的不利。
精力上,也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公公想着还是赶紧回吴淞,争取在春节前后出海,先干上几票…先开拓一下业务,提升下海事特区的品牌效果。
然后通过品牌效应,招商引资,共创大举。
也是时候检验皇家海军的战斗力了。
一支强大的海军,天天在长江内河上欺负人,爽是爽,总归是有点掉价。
甲必丹在中国沿海的分支和内线,必须一一扫清。
海贸的根子——中国的货源也一定要掌握在公公手中。
日本人民和日本姑娘,还有日本的银山也等着公公去开发呢。
维新的号角已经在昨天夜里吹响,奔驰前进的脚步已然不能停止!
即便前方乌云滚滚,公公也将勇往直前!
乌拉,天降天珰!
所以,借钱这种小事,大珰就不必亲自去了——有损逼格。
老人家有自己的事要做。
下午,为了能够积极促进江北商会泰州分会的组建,从而可以带动泰州及沿江府县参与海事特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大明帝国海贸更上一层楼。
公公在醉元楼再次接见赵家儿媳。
陪同者有扬州货号大东家赵盛杰以及具体安排人员数人。
会谈是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宾主双方达成了一致,在得到大明提督海事内臣魏公公的鼎力支持和保证后,赵家儿媳王月娥挺着肚子,在魏公公派出的精兵强将护送下,登上了驶往泰州的客船。
一向重视商业活动,尊重商人的魏公公亲自送赵家儿媳上了船。
临别时,公公特意关心了下赵家下一代,知道王月娥这几天一直在外奔波劳累,因此特意询问对方是否有什么不适,再三强调一定要保重身体,切勿动了胎气。
此情此景,让陪同的赵盛杰心生感慨,果然是宫中的人,不男不女的,如此婆婆妈妈。
为了回报魏太监对自己毫无保留的支持,王月娥恳请魏太监能够为自己肚中的孩儿取名。
此风雅之事,公公如何会拒绝。
于是欣然起名,若是男孩,则为赵英俊。若是女孩,则为赵思臣。
小名,都叫一郎。
在万般不舍中,公公依依不舍下了船,目送赵家儿媳离去。
王月娥不是一个人回去的,公公特地派了一队兵护送她回去。
有关赵恒友的后事,公公也吩咐下去允赵家人去特区领尸,叫特区方面予以配合。
月娥走了,公公站在运河边,回味无穷。
不远处,扬州府和此段运河段的漕口正在组织人手打捞沉船,昨夜遇难的船只尸体已经被打捞上来。
听说一开始没能找到,后来漕口叫人买来冬瓜,掏空扔进河中,几条船跟着那在水中忽沉忽浮的冬瓜后面,用系有铁钩的长网一路拉过去,这才将尸体打捞上来。
事情挺起来颇有点聊斋的味道。
郭居静和金尼阁等教士也在河边处理后事,沉船上有不少他们的行李,此刻捞上来,有的被水毁了,有的则因为锁在铁箱中没有浸水,正在一一整理中。
李之藻没有前来,据史泰隆说,这位太仆寺少卿等人因急于回家奔丧,今早就在扬州友人及官员的帮助下,重新雇了一艘快舟启程出发了。这会,估摸都已到了长江。
肇事方的船主正在漕口和官吏的主持下和被撞方协商赔偿问题,郭居静代表教会向遇难船只捐了二十两银子,公公知道后,立即让人以圣约翰*庞麦臣的名义,向那遇难者捐银五十两。
此举,自是让教士们异常感动。
因为船员不是教徒,教士们自是不会给他做什么法事。
魏公公派了几个人帮他们收拾东西,并告知史泰隆,他老人家将于明日启程返回吴淞。
若教士们有什么要购买的东西,或需要什么帮助,都可以向他提出。只要力所能及,庞麦臣定将予以帮助。
尔后,公公特意让陶杰和张安去请几个洋商,通过陶、张二人的翻译,详细了解了下当下西方诸国在东方的贸易情况,以及贸易的具体过程。
这几个洋商其实只是澳门的小商人,他们之所以不辞辛苦从澳门前往明帝国的北方,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资金不足,因此不想通过那些明人中介采购,以节省开销。
这些明人中介便是沿海的闽浙海商们。
简短的询问之后,公公脑海中便大致构建了海贸的具体路线图。
中国本土的货物及商人是路线图的第一环,沿海闽浙海商是路线图的第二环,以甲必丹李旦为首的海上势力是路线图的第三环,西洋诸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则是第四环。最终,路线图的终端是远在几万里外的欧罗巴诸国。
公公如今所处的位置就是第一环和第二环的交界处。
因为,他把长江水运给切断了。
这个影响目前只局限在长江以北,对长江以南的影响尚未看出。
主要是因为公公的手还不够长,并且时间短。
如果能有半年以上时间,就能看出封江对海贸造成的价格影响了。
公公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很有可能替别人发财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封江是可以垄断长江水运,但必然带来的货物涨价,而他老人家又没有垄断整个中国沿海,那么这个涨价的利润自然就进不了他的腰包。
很有可能,有很多人是乐意看到他魏太监封江的。
这也解释了为何南都及江南方面,对他魏公公封江的责难声并不怎么高。
明白原因后,公公也没有多说什么,继续和洋商们亲切交谈。
洋商们倒也老实,没有什么隐瞒,近一个时辰的亲切交谈之后,公公收获颇丰,在洋商走后,他和左右说:“从长远角度出发,我们大明朝也要有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啊!”




司礼监 第七百一十六章 量海外之物力,结皇爷之欢心
感谢“回首故人依旧”大佬的百元打赏,如你所愿,富士山上维新志士把歌唱!
…………
魏公公所说的东印度公司全称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又称约翰公司,听名字,倒像是公公家开的。
这家公司成立于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十一年前,由英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皇家特许状,并给予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建的公司。
东印度公司在历史上最大的业绩就是建立了英属印度,而最为中国人知道的就是该公司的鸦片业务。
公司,是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已经出现的东印度公司深深剌激到了公公,也使他对组建近现代商业体系越发迫切起来。
所以,在窗台独坐片刻后,他提笔给皇爷写了封白话题本。
题本名为《请建皇家海外贸易总公司疏》。
该本中,魏公公重点向皇帝阐述了西洋诸国的贸易体系,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大明朝的皇帝陛下——有人在抢你的钱,若咱们再不管的话,这天下的洋财就都不姓朱了。
所以,为了整合现在混乱的海贸,以及和那些抢钱的西洋人斗争,有必要运作一家海外公司与之竞争和对抗。
这家海外公司由皇帝陛下特许经营,并授予皇家特许状,给予海外贸易所有特权,直属于内廷。
公司组建以后,一些大明官方不便出面的事项都可以由该公司代为处理,以避开国内官僚体系不必要的牵制和干扰。
这个官僚体系,公公说的很明白,就是外朝。
皇家海外贸易总公司可以先设在海事特区,由特区衙门代管,为了给皇爷打气,公公特意用“量海外之物力,结陛下之欢心”做总结。
最后,公公又说了些在江南和洋商及西洋教士闲谈得来的逸闻,如日本国有银山,西洋国火炮犀利,又有佛郎机国建一强大舰队,号无敌。还有某国有女人为皇,某国王室私生活混乱,某国人常年不洗澡,某国指使国内囚犯出洋占领蛮荒之地,掘金银香料无数等等。
这使得题本除了开头几段外,余下的看着更像是个“小报”。
一桩桩轶事,在公公笔下十分有趣,想来皇爷和贵妃娘娘读来都有意思。
写完吹干之后,公公放下笔,来到窗前,远看运河,闭目养神。
他知道,此刻扬州城内有不少双眼睛盯在这醉元楼。
京里来了中官,还有锦衣缇骑护送,到了扬州便直趋醉元楼魏太监所在,如此大事,扬州城的大小官员不可能不知道。
魏公公能想象,现在怕是连同知府余正学在内,大小官员们都在打听京里来了什么旨意。
不过他们猜他们的,公公懒得理会,因为这些官员们会知道的。
最迟不过下午。
………
扬州富人之多,大概能排在南直前三。
而其中,最富的肯定是盐商。
扬州,为两淮盐业重镇。
在魏公公的情报中,扬州城的盐城现下分为两股势力。
一支是西商,一支是徽商。
“商人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
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
这是流传甚广的《扬州竹枝词》中的一首,可能是嘉靖年间就有的,也可能是近些年才冒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有这词,谁也说不准。词中所说的西商,便是指的来自西北山西和陕西的商人。
扬州货号大东赵盛杰如今对魏公公很是巴结,没办法,谁让他的后台李三才倒了呢。新任漕运总督王纪可不买他赵东家的账,使得赵家的生意一落千丈。
这年头,做生意不和当官的勾结,那万万是发不了大财的。
因而,早叫魏公公调教过的赵东家,自然而然就把热脸贴在了公公的热屁股上。
他干的是真卖力。
据他讲,西商大多住在扬州最繁盛的下关一带,因为此处靠近运河及盐运司、钞关(税关)。
自古以来,能被称为盐商者,大多是雄霸一方的土豪。
史上也不乏贩盐的贩子起事造反的,如张士诚。
下关有条东关老街,那里有座山陕会馆,是西商们在扬州城的主要活动地点。放后世讲,就是一处专门会所,非请勿入那种。
起初,公公听说扬州的盐商大股力量竟然是来自西北的商人,还是颇为诧异的。但听赵盛杰说了几句,就知道为何西北商人能在两淮重镇扬州当起土豪来了。
原因便是早年间的“开中法”。
“开中法”说白了就是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关,换取盐引,如此政策最为得利的肯定是离边关近的西北商人们。
而扬州之地,不仅是两淮重镇,南都门户,更是盐业重镇。所以,在“开中法”的影响下,留在西北边塞种粮食已失去经济上的意义,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一起,纷纷来到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成为专业盐商。
卖盐者,有巨利。
时日一久,西商基本垄断了扬州盐业,成为一霸。
不过,到了弘治年间,输粮换引的“开中法”,被朝廷改成了以银换引的“折色法”。
主持改法的那位户部尚书是淮安人,离扬州颇近。
“折色法”的出炉,使得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即能获得贩卖食盐的许可。
此举,显然打破了陕西及山西等“边商”固有的优势,给了地理上更接近两淮的商人可趁之机。
于是,扬州城内出现了另一股新兴盐商势力,即以徽商为主的“内商”。但西商毕竟占领扬州日久,势力根基之厚也不是徽商短期内能够取代的。
西商这边也不是省油的灯,自然不想徽商们瓜分他们的利润。
但人徽商既占地利、又得人和,且有“左儒右贾”的传统,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动辄喜欢发起诉讼,与山陕商人屡屡发生商业冲突,前者往往能得到官方有利的判决,在争斗中占据上风。
这就使得西商拿徽商无可奈何,但徽商同时也撵不走西商。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弘光元年,扬州城破。
眼下,扬州名声显赫的西商有三原梁氏,泾阳张、郭,西安申家,潼关张氏。
负责这些向这些西商大富豪借钱的是郑铎。
负责向徽商大富豪借钱的是曹文耀。
这是魏公公精心安排的。




司礼监 第七百一十七章 咱是借钱,不是要钱!
派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西商因为年代久远,在扬州形成了一个近乎“托拉斯”存在的集团势力,这种势力,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恶势力,家丁打手数量之多,非一般大户人家可比。
所以,想要又豪又霸的西商们老老实实的认领魏公公的欠条,就得有比他们还要恶的人出马。
郑铎就是这个恶人。
其实,人郑铎虽是朝鲜人,但怎么也算半个知识分子,在魏公公身边算是儒将了。公公把人当恶人派出去,显然不合适。
可谁让郑铎的形象比曹文耀更符合恶人的气质呢。
在辽东那会,郑铎打家劫舍的事可没少干。
借钱这种事,跟打家劫舍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非说有区别,就等于一个是牛身上拔毛,一个是把羊毛薅光。
徽商那边,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高,又儒又商的,喜欢动不动就打官司,特别爱跟人说道说道,所以派恶人上门肯定不合适,必须得派个好人。
这倒不是说曹文耀是一个老好人,而是这位毕竟是正规中央禁军出身,单从出身来看,要比马匪出身的郑铎好上十倍。
文也好,武也好,两拨人马派出去,现在就看能给公公借来多少款了。
考虑到物价水平和人均财富,以及结合扬州资产阶级收入现状,公公这次是以人均借钱的。
俗称,摊派。
不管大富还是小富,一律五千两一家。
拿钱给条,童叟无欺。
和郑铎一起去下关的是一个标的公公亲卫,还有两标步兵,以及一标马队。
跟曹文耀去徽商聚集区小东门的也是差不多的人手。
这动静,这阵仗肯定惊动了扬州官吏,第一时间,扬州城的大小官员就知道魏太监派了上千鹰犬爪牙进了城,顿时上上下下乱作一团。
………..
徽商聚集居小东门属扬州新城,这里是一处新兴的市场,和地处运河边靠近盐运司的下关被扬州人称为大好佬住的地方。
大好佬,是扬州人对有钱人的称呼。
潘家就是大好佬。
他家是徽州的,早在伪元时就做盐和粮食的买卖。听说祖上有段时间特别阔,把徽州一带的税都给包了。
改朝换代后,潘家的生意肯定受到打击,毕竟能在蒙古人手下混得风生水起的,不可能不和蒙古鞑子有勾结。
1...258259260261262...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