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而且,如若能给周显造成一定的损失,也是李岩所乐见的。毕竟在他看来,如若仅是周显和李定国交战,周显的胜算更大一点。李定国也就算准了这点。李岩想要渔翁得利,就必须先投下足够的本钱。
贺锦在侧,开口问道:“李公子,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岩道:“出兵。如若有机会,就配合李定国击破周显。如若没有,就从西侧牵制官军,直到李定国安全撤离。”
山东形势混乱,李岩选择将自军抽离出去,收回被刘泽清占取的运河之西的土地。为此,他甚至愿意违背牛金星所下的命令。如若周显和李定国在短期内分出胜负,那他将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他们二人持续的斗下来,这才符合闯军的利益。
谈时迈和孙轩在营西,听到中营传来的喊杀声,他们立即集合手下的士卒,想要前去增援。但周显的亲卫却突然赶到,传令谈时迈坚守原地,孙轩前去增援。正待二人疑惑时,西侧响起了震天的马蹄声,又有敌军前来。
谈时迈脸色顿变,向孙轩道:“孙守备,你去增援督帅,我挡在这里。”
孙轩道:“你行吗,要不要我给你留下五百骑?”
谈时迈怒道:“哪那么多废话,赶快去。”
孙轩不再多言,转身率部离开。马蹄飞驰,不一会便行远去,从南侧方向绕了过去。
谈时迈面向众军大声喊道:“枪盾兵上前,结阵迎敌。弓箭手立在后阵,准备。无论是谁,后退者斩。”





末代驸马 第九百二十章 袭营2
晁玉光的那个千人队位于营北,最靠近泗水,管理着全军的辎重。他本已睡熟,听到动静才慌张起来,眼中所见都是火光。他大吃一惊,留下二百人看守辎重,点起剩下的兵卒向中营方向奔去。
半路上,晁玉光正遇到杀得兴起的李定国。他鼓起余勇,持刀率部杀了过去。敌骑攻势为之一挫,冲势放慢,两军焦灼混战在一起。但步卒混乱,骑兵凶猛。晁玉光也只挡了片刻,手下士卒便被冲散,分成数股。他出刀砍杀了两个向后逃的士卒,大声吆喝着,妄图将身边的士卒聚集在一起拦截敌军。
李定国也注意到了晁玉光,他长枪一挑,扭转马头,向那个方向冲去。不到百步的距离,以骑兵冲击步卒,雷霆之势,一泻而下。前来阻拦的官军士卒要么被骏马撞翻,要么被骑卒手中的长枪刺倒,瞬息之间便溃不成军。马匹嘶鸣,兵刃相击,刀枪入肉。一个接一个的士卒倒下,发出一声声沉闷的低响。
晁玉光看敌军如此凶猛,脑中一片空白。只在李定国欺近的时候,他才出刀去挡。武器撞击,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火光四溅。骏马和人相互错开,而李定国翻转长枪,再次刺来,直向晁玉光的后背。
晁玉光急忙闪身躲过,担仍旧慢了一步,被李定国刺中右臂。他惨叫一声,向一边歪倒。而李定国扭转马头,继续冲杀,一枪扫开妄图靠近的两名官军士卒。骏马高跃,长枪从上向下刺出,直接穿透了晁玉光的胸膛,然后将他钉死在当地。
李定国跃下骏马,抽出腰间长刀,一步步的缓步向前。而他的亲卒驱散周围官军,护住他的周边。他上前一刀,直接砍下晁玉光的头颅。然后高举在手,纵声狂吼。周边士卒跟着和应,声响震天。
接着,李定国将人头别在腰间,收回长刀。然后翻身上马,抽出长枪,继续前冲。
弓弦拉动,羽箭破空,冲在最前面的敌骑被射倒在地,还兼或有一些败退下来的官军士卒被牵连到。
周显骑在马上,大声叫喝。在他身边已经聚集了千余士卒,而且数量还在增加中。盾兵护在外侧,枪兵随在后面,而弓箭手和火铳手在里面,围在周显的身边。步卒对战骑兵,本就处于劣势。在这混乱的局面中,更容易被骑兵冲破,周显能做的就是先稳住局面,避免损失进一步夸大。
李定国率部猛冲了几次,没有冲破,便去攻击外围其他散乱的官军。这给官军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但也促使大部分官军以更快的速度向周显那边汇聚过去。使本来还薄弱的军阵变的更加厚重,再无被击破的可能。
后侧响起了“哒哒”的马蹄声。王兴运此刻已经渡过了泗水,这支骑兵要么是官军,要么是李岩手下的骑兵。
李定国遥看四方,到处都是燃烧着的帐篷,以及败逃的官军,他的目的已经达成。再拖下去,不仅再难给敌军造成更大的伤亡,还有可能使自军陷入困境。他从背后取下雕花弓,引弦拉弓,瞄准骑在马上的周显一箭射去。
周显侧脸躲过,探手抓住羽箭。用力折断,然后扔到地上,怒视李定国。
李定国哈哈大笑,“周显小儿,下次再战。”说着他扭转马头,大声喝道:“撤!”一溜烟向后狂奔去。
官军混乱,且为步卒,不敢也追不上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定国率部又冲了出去。
孙轩率部赶到,截住了敌骑的后队,并对敌骑造成了一些损失。正待孙轩准备继续追击的时候,南侧又有一支骑兵赶到,是贺锦所率的两千骑卒。他们布阵于孙轩的南侧,做出攻击之势却没有立即发起攻击。
孙轩不敢再继续追击,成防御之阵与贺锦对峙。直到李定国消失在视野间,贺锦才率部缓缓后撤。
而李岩在西侧陈兵六千,只是看到明军严阵以待,他并没有发起进攻。自始而终,只是看着不远处的营场厮杀,最终又逐渐止息。在贺锦返回来之后,他也率部撤离,自始而终都没有与官军交战。
天明时分,对岸有信使过来,向周显报告。李定国手下将领王兴运率三千骑兵突袭了新泰,城中被洗劫一空,而后向东撤离。
而王俊脸色难看的走进大帐,拱手向周显禀告道:“督帅,损失统计出来了。战死一千零一十二人,伤一千八百六十人。营东的帐篷基本上被烧光,还损失了一些粮草。老五被杀,只留下了一具无头的尸体。”
周显无力的摆了摆手,“你去吧!将战死者的尸首和伤者运回泰安,找医生为伤者医治,战死者收敛后安葬。晁玉光的尸身先留着,派人去找李定国。告诉他,我愿意用俘虏的十几个人换晁玉光的头颅。”
王俊跪倒在地,哭声道:“属下代老五谢过督帅。”
周显叹了一口气,“要不是他主动前去迎敌,为我整合军队争取了时间,我们的损失会更大。这是我应该做的。李定国应该不会在这里久待,赶快派人去。”
王俊点了点头,“督帅,还有老二,他现在正在帐外跪着,要不要我叫他进来?”
周显摆手道:“我现在不想见他。现在罢了他的千总,贬为小兵,负责将那些战死者送回泰安。之后,再谈追究他的事情。”
王俊祈求道:“请督帅饶了他这一次,我愿意拿出所有家财抚恤战死和受伤的兵卒,只求督帅能饶了他。”
周显想了一会,道:“这次不仅你们有错,我也有错。没料到李定国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也没有提前派出足够的哨骑。夏魁元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但如若他历经此事,还不长点教训,迟早有一天会被自己害死。你去吧!待他处理完那些事情后,来我身边充当亲兵。如若他再那样,我断不会让他继续统兵,而且会重惩他。”




末代驸马 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
实话而论,李定国的这次偷袭对周显造成的损失的并不大。死伤近三千人,大部分是新整编的克己营士卒。他们纪律松散,战力不强,再加上周显本身稍微有点懈怠,这才让他轻松得手。
实力损失不大,但对军心却实实在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里里外外,都在告诉周显目前所统的这支大军的整体战力层次不齐,难堪大用。而且,李定国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如果轻视他,将会吃大亏。
三日后,周显和李岩原有的协议不变。闯军退出曲阜,周显率部进城。
万元吉在临沂得知李定国成功偷袭周显后,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言说城中粮草充足,足可支撑半年。而之前得周显分田的近两万乱民也入城协守,使城中兵力已近三万。以李定国目前的兵力,除非倾军而攻,否则绝难拿下临沂。
万元吉信中没有教周显怎么做,但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周显不要担心他那边。看到信之后,周显也改变了以前的想法,不再想着怎么快速击破李定国。
周显接连下了几道命令。将王俊调离泰安,率部前往临朐。孙轩驻守新泰,让一直赋闲的谈震彩率领留在胶州的士卒以及新招募的乡勇前往诸城。三路大军分别从西、北、东三个方向防备李定国,以阻止他扩大地盘。
不久之后,在曲阜,近千士子发起了浩浩荡荡的迎孟和倒孔仪式。迎孟指的是迎孟子进入孔庙;倒孔则把目标直接指向了先是投靠刘泽清,后又附从李岩的衍圣公孔胤植。
昔日,朱元璋为了使自己老朱家能够千秋万代,一直当皇帝。除了分封自己的众多儿子到各地担任藩王外,还不断加强皇权。除了废黜丞相,加强集权外,最过格的一点便是将孟子迁出孔庙。
具体原因,就是孟子提出了“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观点。将民立于君之上,这是朱元璋万不能忍受的。作为一个从布衣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人,他最介意的事情便是有人威胁他的皇权。而孟子的这种观点,把民放在第一位。基本上等同于宣告如若君主不贤,可以为了百姓而改朝换代。
历代皇帝,对待孟子基本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在意,管他说什么,我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他说民为贵,我视百姓如草芥,大部分时候照样活得好好的。还有一种是,用孟子之说教御手下大臣,让他们爱民如子。信不信民为贵是一回事,但要告诉众人,我真的信。
但无论这些皇帝再飞扬跋扈,基本上在表面上对孟子还是维持着基本的尊重。唯有老朱不同凡响,说做就做,将孟子直接移出孔庙。这种做法惊世骇俗,但也告诉世人,我是皇帝,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哪怕你已经被尊为圣人,在我眼中依旧一文不值。因而,在老朱的那个时刻,皇权达到了一个巅峰。
周显此刻要做的,就是狠狠的打朱元璋一个大嘴巴子,然后为下一步攻击、分化皇权做一些准备。
而孔家因孔子而成为天下第一大家。无论子孙贤愚,无论王朝更迭,他们总能享受着最好的待遇,成为所有王朝的座上宾。
要说孔家除了孔子之外,对华夏文明毫无帮助,却真的有点冤枉他了。至少他在乱世中维持了华夏文化的延续性,而且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标杆。但若说,他们有多大的贡献,还真说不出来。
孔胤植是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在刘泽清扶鲁王朱以派登基称帝的时候,他亲自送去了贺表。而李岩逼近曲阜的时候,他又首先派人出城,迎闯军入城。李岩为儒家子弟,进城之后,对孔胤植极其尊重。去拜了孔庙,并向孔胤植传达闯王的仁义。然后孔胤植又写了一张表,献给李自成。
一般人,三姓家奴早已遭天下人啜骂,何况是一代衍圣公。况且他的两张贺表,极尽谄媚之语,让人听之欲吐。
当周显将他的那两张贺表宣之于众后,直接点燃了山东士子的怒气。稍加引导,他们便聚集在孔家大门外,言说孔胤植无耻之尤,要求罢黜他的衍圣公。
周显之后宣告顺应民意,将孔胤植软禁于孔庙之中。并上书崇祯帝,要求罢黜孔胤植的衍圣公,由其子孔兴燮继任。
孔家是读书人的领袖,周显不敢轻易得罪。如此做,针对的也只是孔胤植一人。原因也同样很简单,不是为了宣扬什么正义,而是孔家在各地有历代皇帝所赏赐的近五百万亩的良田。而且,这些良田全部是不纳税的。
孔家很大,子孙众多,其中还真有不少不肖子孙。他们平时靠着孔家,欺压良善,兼并田地,作恶之事层出不穷。
在软禁了孔胤植后,周显当起了县官,开始清算这些人。最初,那些被欺压的百姓慑于孔家威望不敢上报,但当一个被打断双腿的孔家仆役告状一个孔家直系子孙,而那个孔家人被周显同样打断双腿后,才引来了蜂拥的民意。
有人状告孔家霸占自家的良田,有人状告孔家强抢民女,有人状告孔家不给自己发放工钱,还有人状告孔家私通匪寇,虐杀百姓。
三日之间,这样的案件便有近百个。周显令人一一查验,最后判处两个罪恶深重的孔家子弟斩首之刑,还把三十几个孔家子弟和近百个孔家的恶仆送进了监牢。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中。
最后,孔兴燮终于坐不住了。他通过各种关系想要找周显求情,但周显理都没理他。后来还是顾炎武见了他,从中点拨了一二。
不久之后,孔兴燮宣布愿意拿出二百万亩良田为那些作恶的孔氏子弟恕罪。周显这才召见了他,接受了那二百万亩良田,并贴出告示宣扬孔兴燮的深明大义,为国出力。
孔兴燮也只能苦哈哈的赔笑。
清算依旧进行,针对的是这些年孔家兼并的那些土地。最后统计出来,有几十万亩,只不过周显没有再为难大部分孔家子弟。




末代驸马 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军
等处理完曲阜的事情,周显率部离开。谈时迈留在当地,随之一起的还有仁字营的两个千人队以及部分新卒。在任城,仍旧近万闯军。为了防备他们,周显给谈时迈的所下的命令是,准许他在曲阜自行招兵买马。
仁字营的老兵一分为二,谈时迈继续保留仁字营的旗号,而剩下的两个千人队会混合新卒改编成新营。
克辽军五营,智、勇、信、仁、严,都是有名号的,这五营兵力不一,但都是大营。除此之外,骁骑营,周显最初是想将他建成拥有八千精骑的骑兵营。克己营由王俊之前的手下组成,起这个名字,也有警惕他们的意思。而骠骑营,是新近组建,是周显对所有在山东骑兵的总称。
而除了这些有名号的营外,周显还准备扩充三军。以后的营采取小营制,三营一团,三团一军,每一军的规模可达四万零三百二十人。而名号则按照简单的第一军、第一团、第一营来命名。
为此,周显从勇字营和仁字营都调了不少兵卒补充到第一军,但总体上仍旧只能维持半个军的规模,差不多五个营。
其中一个营由白翥统领,驻扎在德州,但不安分的他把兵力扩充到了两个营。之前的那一营是从勇字营分化出来的,对比白翥,他们更听令于周显。而新营是白翥新组建的,完全听令于白翥。但新旧两营战力不能相提并论,再加上武器辎重都掌握在周显手中。李虹这个监军虽然多次拉拢,但白翥坚持不与周显作对。
而其他四个营,周显将在济南的三个营编成了一团,暂时由周显亲自统领。而将在德州的编成了二团一营,在临沂称为二团一营。这第二团,周显属意白翥统领,但前提是,他愿意遵从周显的指挥。
兵马还在继续招募中,特别是李定国在临沂作战,大量百姓逃出沂州。这使招兵比以前变的更加容易,好一点的编入战兵,不好的作为乡勇负责当地的防戍。在很短的时间内,王俊的克己营恢复满编。但少了夏魁元和晁玉光,四个千总有三个为周显所派,这支军队再也不是王俊他本人的私军。
在周显的努力下,山东逐渐形成了以勇字营、仁字营、克己营、骠骑营和第一军在内,负责野战的战兵。还有以府、县为根本,每府有一千戍卒,两千乡勇,以及三百衙役。每一州或者一县,有一百衙役,五百乡勇的基本配置。
这样一来,敌军来攻,就再也不会出现无兵可守的局面。而这些衙役、乡勇并非军队,他们的饷银有当地所发,也减轻了周显的负担。当战时,他们可据城死守,直到援兵到达。因而,周显不用再在每个城池都驻扎兵力,是本来就不多的军队再分散开来,只用让兵力驻扎在主要的城池中即可。
周显一直没有发动对李岩的进攻,监军李虹过来催促了几次。周显只让韩畅接待,从不去见他。此举明显引起了他的不满,崇祯帝的申斥也如期而至,想来弹劾周显的奏折他应该写了不少。
而迎孟子进孔庙,倒孔等举动也在朝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崇祯帝压下了那些奏折,但给骆养性不少钱饷,让之招兵买马。骆养性陈兵对岸,不断挑衅。而白翥在李虹的走动下,也默许他那么做,将放置在吴桥的兵卒撤回了德州。
而周显则以刘泽清进攻平原为由,将德州的一营调到了陵县,只给白翥留下了他新组建的新营。
白翥知晓周显恼怒他的做法,知道自己无法和周显相敌,没做坚持便给那一营放了行。而武志英因为周显重用,不愿白翥和周显翻脸,特意去了德州一趟。回来之后,他说白翥无意与周显为敌,只是朝廷逼迫,他只能那样。
周显也不逼迫太紧,继续为之提供军需粮草,将德州变成了自军和骆养性所率大军的一个中间缓冲区。他并不惧骆养性,只是不想与他背后的朝廷翻脸。而李虹虽为监军,但在山东根本没人理他,别说指挥全军,连他身边的人都是周显给他配属的。
崇祯帝不断下旨给黄蜚,让他尽早控制在辽南的大军。但他忘了,辽南明军所占取的地方多为山地丘陵,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军需辎重都由周显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脱离周显单独统军。
到这个时候,崇祯帝终于明白,周显已经完全不受他控制了。好的一点是,周显对他所任命的官员全部接纳,山东巡抚、青州知府、济南知府都是他亲自下令任命的。文官体系,依旧掌握在他的手中。
崇祯帝性急而猜忌心重,在周显如此明目张胆的情况下,他暴怒异常。但又怕逼反周显,再来一次刘泽清之乱。表面上,他不断宽慰周显,而实际上,却不断试探周显并限制他的权力。例如,他私下传信给周显,说想要提升周显为兵部尚书。
要当兵部尚书就要返回京师,哪有在地方担任兵部尚书的官吏。毫无疑问,周显以自己资历尚浅,能力不足,直接拒绝了崇祯帝。但他仍旧不死心,为此还从江西调回了杨廷麟,妄图他以师生之情劝说周显。
而且,崇祯帝还令山东巡抚高名衡、登莱巡抚曾化龙掣肘周显,威逼他屈从。并派出锦衣卫不断分化、拉拢他手下的将领,妄图削弱周显对全军的控制力。对于这些,周显要么装作视而不见,要么略施惩戒。但对于军权,他不但没有放松分毫,反而加强了控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孙可望扶朱聿键登基称帝,这明显触了崇祯帝的逆鳞。在手边亲信的劝说下,他暂时放松了对周显的打击,令他立即出兵,攻打孙可望,拿下朱聿键。
崇祯帝有意借孙可望削弱周显的实力,在奏折中不断强化立即出兵,而且还定下了攻破孙可望的时间。目的很明显,一旦周显失利,他便可以以此为由,向周显追罪。
末代驸马




末代驸马 第九百二十三章 出兵
南侧战事甚急,而北侧则征调了数万百姓忙着疏通通济渠的山东段。初,谢升主动提出负责此事。他是曾经的吏部尚书,被刘泽清强掳到济南。如若崇祯帝追究下来,一个附逆之罪是逃不了了。
周显主动前来拜访他,他也想借着周显彻底摆脱此事。因而在交谈的过程中,谢升给了周显很多可行的建议,而周显也许诺为他向崇祯帝求情。
当听闻周显欲要疏通通济渠后,谢升又主动提出愿意负责此事。他这是在以自己在山东的名声抬高周显的身价,周显当然求之不得,给他拨下了三十万白银专行此事。
周显之后因为忙于战事而极少过问此事,但今日无事来此一看,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近六万百姓,分成两批,昼夜赶工。所有人每日领十个铜板,并管饭。每日两餐,一顿干的,一段稀的。
这样的做法,放在任何时候都算是极其严重的盘剥。也亏是灾乱之年,才能一下子征集到这么多百姓。按照这样的进度,或许不用等到过年便可结束。
周显看了一圈,没和谢升打招呼,便直接离开了。
山东各地,编民入户,摊分田地的事情也在进行之中。曲阜孔家拿出了二百万亩良田,加上那些藩王、郡王以及富户官绅拿出来的。按照每人十亩,便可解决近百万百姓的来年生计问题。
但因为崇祯帝对各地官吏的严令,他们对于周显的举措并不配合。推行最好的地方反而是之前最为战乱的地方,最积极的也是那些周显任命的诸多官吏。泗水两岸,淄博附近,还有济南周边。
风三姐脱离开德王,接管了济南和青州二府基本上所有的粮店。在周显的全力支持下,两地物价不断下降,在很多地方,一石精米已经降到十两银子一石。虽然仍旧是和平之年的两倍,但比着粮价的最高峰,已经降了一多半。
而刘泽清逃到运河之西后,因恐惧周显渡河进攻而大肆招兵,在各地横征暴敛,闹的民不聊生。很多他治下的百姓逃过运河,来到河东求活。周显对这些百姓统统接收,并让专门的官吏负责统计他们,并提供一些基本的物资供他们生活。刘泽清为此暴怒,令手下士卒时时戒防河岸,看到妄图逃跑的百姓,就地格杀。但即使如此,每天仍旧有不少百姓冒着失去性命之险逃过运河。
无论是兖州还是济南,它们都是大府,一个府的人口可以顶的上登莱两个府再加上整个辽南的。而周显做的,便是将自己治下的这么多人口、资源,转化为可控、可用。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多采用严刑苛责。
对于那些逃散于各县的叛军士卒,周显所下的是格杀令。只要发现,不经审批,便可直接斩杀。对于山东境内的众多匪贼,周显通过王俊、丁可泽的关系联系到他们,限期让他们出山向当地官员投降。而逾期不降者,周显便不再接受他们的归降,而是直接下令攻打。被俘的匪首直接斩杀,而普通的匪贼则发放到莱州充当苦役。
而同时,清点各地的兼并之田也在进行中,平时作恶多端的乡绅富商最担心的便是有人状告他们。凡是被发现者,往往是罚没十倍之田。而中间有害人性命者,也被直接揪出来,或判斩首,或判刑责,还有直接抄家灭口的。这些乡绅富户看到周显如此疯狂,心中恐惧,有不少直接将兼并的土地还给小民。还有些,直接卖了田地逃出了山东。
1...213214215216217...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