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卢象升笑了笑,上前拍了一下周显的肩膀道:“既然是壮行酒,那就不得不喝了。走,你如若没事,也陪我喝上一杯。”
周显给卢象升倒了满满一碗,道:“卢督师,请。”
卢象升闻了一下,轻轻抿了一口道:“不错,这至少是十年以上的佳酿。周公子是从哪里弄来了?”
“这个……,是我家一位高姓管家的。他下棋输给了我,但要我年满十六岁才能喝。不瞒卢督师说,这罐酒还是被我偷出来的。”
卢象升笑着指了指周显,道:“第一次见面就感觉你这小子不安分,看来果真如此。你说以杨编修那样直的性格,怎么教出一个你这样的学生。”
看卢象升喝完,周显拿起酒罐,笑道:“恐怕杨先生心中的疑惑不比你少。”
卢象升摆手制止周显倒酒,说道:“酒,这一碗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等以后回来再喝吧!”
周显也没有强逼,将酒罐放在桌上,犹豫了一下。实在忍不住道:“卢督师,你这次违了天子之意,执意率部出战。朝廷那边或许会采取一些举措来制止您与满虏决战,您可曾想过该如何应对?”
卢象升转头望向周显道:“你是不是在宫内又听到了什么传闻?”
末代驸马 第一百五十三章 谋变小城
听卢象升如此一问,周显心中暗自苦笑,暗想这卢象升真是太高看自己了。虽然自己是在宫中,但这样的消息已涉及朝廷的机密,自己怎会知道?他沉思片刻,又回想了一下,在真实的历史中,卢象升是怎么一步步被逼向死地的?卢象升是明末他十分崇拜的一个将领,他心中实在不愿意他落得一个那样的下场。现在这种情况,只能尽力试着说,看最后到底能不能改变他最终的命运了。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卢督师,在下仅是听到几个传言。是真是假,现在还不能确定,姑且说于卢督师,您且试听之。”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你说!”
周显道:“朝廷不想您与满虏决战,意欲在您出征之后,以边塞有事为由,将宣、大、西三部人马全部调回三镇驻地,以彻底孤立您。另外,还严令各处州府禁止为您提供粮草。这样一来,您就是想战也战不起来了,到时候只有退兵一法了。”
卢象升脸色难看,叹了一口气道:“朝廷这是在拿我大明将士的性命来逼我退兵啊!就算真的要求和,也不必做的如此绝情呀!那些可都是我大明的将士。”
周显摇了摇头,道:“卢督师,现在既然已经如此,就不必多想了。关键是您现在该如何解决这种困境?”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朝廷之令,我又能如何?”
周显拱手道:“卢督师,在下虽然并非朝廷之将,但也试图分析了此次满虏入塞的意图,得到了一些自以为还说得通的想法。不当之处,还望卢督师指教。”
周显用手指蘸了一些酒,在桌子上画道:“这次满虏以多尔衮、岳托为将,分两路分别从密云、青山关入塞,会师于京畿通州。此刻,虽然他们猛攻昌平,但此刻三镇总兵俱皆入京卫护。以他们的那点兵力,绝对不可能攻下京师。那么接下来,他们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分兵劫掠各地。”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满虏多次入塞,每次都是劫掠我大明人口,毁我城池堡寨。以逐步削弱我大明,为他们将来入关造就条件。他们以骑兵为主,来去自如。一旦遇到薄弱之处,便上去狠咬一口,杀人劫掠。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直接上书陛下,以求主战。此战非守城之战,而是以关宁铁骑为核心,以三镇之兵为辅助,以野战彻底击破满虏,让他们无法再行劫掠之举。可是,陛下却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周显苦笑了一下,道:“卢督师,朝廷之内,畏满虏如虎者不在少数。陛下也是担心,一旦落败,京畿要地就会彻底落于敌手,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无可厚非。况且,满虏善野战,远胜于我大明将士。就算是督师您,恐怕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如果爆发野战,就一定是我大明取胜吧!”
卢象升沉默了一会道:“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如若集中关宁铁骑及三镇之兵,我至少有八成把握。”
周显这个倒没有否认,卢阎王的善战之名,这天下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比的上他。但是既成事实的事情,周显不愿再多说。他继续就着刚才的问题说道:“既然攻不下京师,那么接下来满虏要做的肯定就是向其他地方去劫掠了。满虏骄横,轻视我大明将士,他们一旦分兵,就是卢督师您的机会了。”
卢象升熟知军事,经周显这么一提,瞬间便弄明白了周显的意图。“你的意思是让我放弃在京畿地区与满虏决战,而要等他们分兵之后而去寻求破其一部。”
周显点了点头道:“关宁铁骑已经被高起潜调走,而三镇之兵也要紧接着被调走。到时候卢督师您身旁所剩的,还能有多少士卒?在满虏未分兵之前,与他们决战无疑于自寻死路,于大局无益。而且,在他们分兵之后,卢督师您还不能第一时间寻求与满虏决战。而应该先选一地进行坚守,待到满虏筋疲力尽之时,再行出击,以求一战而胜。”
“待到满虏分兵之后,他们便会四处出击,寻求我大明防戍的薄弱之处而击破之。别的地方又并非京师,他们即使攻破之后也不会留兵坚守。又怎会可能会浪费兵力去苦攻一地?你让我坚守,这样的地点又怎么存在?”
周显笑道:“满虏之中,也不乏贤明之人。普通士卒也许求的是财物,但有的满虏所求的却是名利、人才。如果有一个能威胁到他们,或者一旦他们得到,必然会对我大明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又当如何?”
卢象升沉吟片刻,道:“你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地方,存在一个能威胁到满虏,或者满虏十分想得到的人。而那个地方,我大明的守卒也不多。”
周显道:“那个小城叫高阳,而那个人正是昔日的帝师和阁老。”
卢象升惊站起来,脸色大变道:“你是说,满虏可能要去攻打高阳?图谋孙阁老。”
周显点了点头道:“高阳乃一弹丸小城,而孙阁老却是满虏深恨的朝廷巨擘。虽然他现在辞职在乡,但无论在朝内还是朝外,都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岳托乃一莽夫,或许不会想到这个,但多尔衮绝对不会如此。卢督师此次率部出京御敌,一定要时时关注高阳城那边的情况。一旦满虏去向保定,您必须第一时间率部进入高阳。只要能第一时间守住那里,让陛下知道高阳被满虏所围。陛下必定会第一时间出兵支援。因为在我大明,没人能负担的起让一个对我大明做出巨大贡献。而在九州之内,又学生弟子无数的孙阁老丧命在高阳这么一座小城。只要朝廷援兵一到,那么卢督师您所寻求的与满虏决战机会就到了。”
看卢象升低头沉思,周显继续说道:“卢督师,孙阁老地位尊崇,保障其安危是事成的重中之重。到时候,一旦事情有变,守不住高阳城了,您就是绑也要把他绑到临近坚城保定中。那样即使最后败了,朝廷也不会过分追责于你。”
末代驸马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条建策
在真实的历史中,在孙承宗死难高阳城之后。卢象升因为身为兵部尚书,兼天下督师,要承担对应的责任,当即便被崇祯帝罢了职。虽然崇祯皇帝准许其戴罪立功,仍然具有领兵之责。但之后无论是兵权,还是指挥权都大加削弱,无法再继续指令三镇总兵。故而,卢象升所指挥的最后一仗,参与者也不过他本部所率的五千人马,哪有会有不败之理?
如果说一切事件都需要一个源头和一个原因的话,那么,朝廷的战和不定便是卢象升最后败亡的源头。而孙承宗的意外身死,就是那个最主要的促因。周显在第一次见卢象升之后,就在考虑如何改变他最终的结局。想了好几天,才想出这样的一个办法。一旦卢象升救了孙承宗,或许后面的一切都会有所改变。
卢象升沉吟良久,道:“这个方案确实有一些可行之处。但多尔衮多谋善战,对军事之敏锐远超常人的想象。如若他一旦发现我率领援兵到达,他恐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安然北撤,又怎么会冒着巨大的风险继续强攻高阳?”
周显笑道:“这就需要卢督师来舍命陪多尔衮玩这一局了?如若到时候您虽然率部成功进入高阳,但所率的只是本部五千人马,我相信多尔衮必然还会继续强攻。您要知道,您卢阎王的大名。不仅在流贼之中,就是在满虏之中也是大名鼎鼎。多尔衮看到您只是率少部人马入城,以满虏之骄横,断然不会将您放在眼中。而高阳城又那么小,看着旦夕可破。您觉得以我大明两位重臣的性命,难道还不值得多尔衮冒险一次?”
卢象升沉思片刻,望向周显说道:“你是想以我和孙阁老两人为饵,引多尔衮舍不得放弃强攻高阳?从而为后续大明军队创造机会”
周显点了点头道:“此事,确实存在一些风险。但一旦成功将满虏吸引到那里,或许真可以攻破他们。学生所说只是我的一点提议,至于不当之处,还望督师能够赎罪。”
卢象升豪迈笑道:“敢拿我们两个的性命做赌注,你的胆子可真够大了,但此计听起来确实可行。自领兵之日起,某便有死国事之心。如果能以一己之死换取彻底击破满虏,吾何惜一命?你的这个建言我暂时收下了,但此时还需继续探查。我会加派斥候,时刻关注保定那边的形势。一旦确定满虏确实有进攻高阳的意图,我便会如你所愿,第一时间率部驰援高阳,尽全力坚持到朝廷援军到来。”
周显笑了笑,道:“卢督师,学生还有两个建策。一是听闻陛下从户部调取万金,而又从内帑之中拿出了三万金,总共四万金赏赐于您用以犒军。依学生看来,这四万金您可以拿出一半赏赐将士,剩下的一半就用来在京师附近购置粮食。这样一来,即使各地州府不为您提供粮草,你也可保证士卒不会遭受冻饿之苦。还有一条是,守城之时,各种火器至关重要。您现在还有统领三镇总兵之权,如果将三镇将士所有的火器交给您的本部人马,到时候守城必能事半功倍。而且,最好不到紧急之时,不要轻易使用。只有这样,多尔衮才会以为自己有时刻攻破高阳的可能,更有利于将他钉死在那里。”
卢象升点了点头,笑道:“我果真没看错你,年龄虽幼,但思虑周全,给予时日,必是朝廷大将。好好加油,我看好你。”他抬头望了望天,站立起来道:“没想到竟然和你聊了这么久,我现在该走了,不能让城外的将士们等太久。”
周显立起身来,躬身拜道:“学生恭送督师,助您此次能够一切顺利,安全而回。”
卢象升笑道:“借你吉言。如果此次真的能够大破满虏。等到我回到京师之时,我一定好好的设宴请于你。”
周显躬身一拜,笑了笑道:“那学生就等卢督师的好消息了。”
看到卢象升骑马远去,周显暗自叹息了一声,道:“卢督师,希望我所做的这一切,能最终能帮到你。”
在卢象升率部出京之后,朝廷的主战方和主和方终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突。主战方杨廷麟在朝堂之上,直接斥责杨嗣昌卖国求荣,为一等国贼。要求崇祯帝直接将杨嗣昌解职,言辞之激烈,呼应大臣数目之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崇祯帝维护杨嗣昌,并没有对他有丝毫斥责之语。而杨嗣昌却因此彻底忌恨上了杨廷麟,向天子上疏辩称他知晓兵法,提议由其担任兵部主事。明升暗降,将他放到卢象升军中效力,最终将这个讨厌的人彻底赶出了京师。而周显这边,唯一一个能让自己提起兴趣上课的夫子也没有了,这种损失简直是大了去了。
对于杨嗣昌本人,周显历来是心存感激的,要不是他的大力推举,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天子注意到,并让担任太子陪读。而且,在周显看来,也从不觉得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什么错。但他这个人的心眼实在太小了,睚眦必报的性格也让周显丝毫谈不上喜欢。
杨嗣昌是少数几个在那个时代能彻底改变大明最终命运的人,他的才能也足以担起如此重任。但可惜的是,他忘了,要彻底改变这个乱世,必须身旁有一大堆有才能的人支持他,而不仅仅是谋求到皇帝一人的支持就可以了。
卢象升因为他的原因而战死巨鹿,孙传庭也因为他的嫉贤妒能而很长时间不受重用。在朝廷之内,能担得起重任的大将,要么被他忌恨,要么被彻底弃用。导致最后他身边能够依靠的要么是左良玉、贺人龙等这样的桀骜之辈,要么是一群只会听从他命令的无能之将。也不怪乎最后他耗尽心力,却一败涂地。
不能容人者,终被众人所弃。
末代驸马 第一百五十五章 劝服杨嗣昌
自卢象升离开之后,周显便一直特别关注朝廷与满虏的那边战事。从王维栋那里得知,多尔衮确实率领了一部人马前去进攻高阳。得益于卢象升及时赶到,高阳没有在第一时间陷落。在多尔衮知晓卢象升和孙承宗两人都在这座高阳小城之中后,内心兴奋异常。连忙下令四方将士向高阳城方向聚集。意图击破高阳城,生擒卢象升和孙承宗两人。
但岳托和多尔衮的关系历来不好,他又怎能坐视多尔衮立下如此大功?不仅拒不听令,反而率部向山东方向进军,与多尔衮彻底脱开距离。多尔衮大怒,但又无可奈何。毕竟皇太极派出两路人马本就是为了相互制约,自己并无指挥岳托之权。他最终只能集合归属于自己的所有士卒,不断加强对高阳城的攻击,意图早日攻破它。
在卢象升进驻高阳城之后,三镇之兵在各自总兵的率领下也随后到达。但三个总兵,心思各异,且都没有击破满虏的信心。他们便在距高阳城外三十里外停下,不敢轻易向前。而多尔衮看到这种情况,反而主动出击。三镇之兵在缺少防备的情况下,被迅速击破。损兵两千余人,狼狈逃到保定城附近才停下。而高阳则彻底沦为一座孤城,距其被围到今日已经整整五日时间了。
自满虏从京郊撤兵之后,北京城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天色虽然已经黑了下去,但路上还有满是游荡的行人。用过晚膳之后,周显去买了点吃食,一路步行到神武门。他站在门外,看着灯光下晦暗不明的赤色大字,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上前叩响了大门。
杨家为湘南大族,家中历来富裕。虽然杨嗣昌留在京师的家人并不多,但他的宅子却出奇的阔大。夜晚之间,冷风习习,给人一种莫有的荒凉之感。周显到达的时候,不巧杨嗣昌还在宫中。等了好久,他才迈着疲惫的步伐走进大堂。他看到周显,淡淡笑道:“周显,你可好长时间没过来看我了。”
周显躬身拜道:“先生现在是阁老,有多少朝廷大事等着您去处理。学生虽然时时思念,想到府内听闻您的教诲之言。就是担心您老抽不出那个空,故而也不敢轻易过来打扰您。”
杨嗣昌摆手示意坐下,旁边侍女知趣的上了两杯茶。他呷了一口道:“平时不敢轻易打扰。那今日来此一定是因为有事了?”
周显笑着点了点头道:“先生睿智,学生的那点心思还真瞒不过你。”他上前将手中的食盒放在桌上,向杨嗣昌道:“先生,这是我从便宜坊给你买来的烤鸭,您先尝尝味道如何?”
杨嗣昌点头笑道:“你倒是有心。但听你刚才那么一说,我现在倒是不敢吃了。赶快给我说说,你来到底是有什么事?”
周显将将碟子一个接一个的放在桌上,向杨嗣昌道:“先生,学生听闻,此刻满虏正在强攻高阳城?而卢督师和昔日的孙阁老都被围困在哪里了?”
杨嗣昌点了点头道:“你消息倒是挺灵通的。是从宫中哪个嚼舌根的那里听到的?”
“先生,这个还用听说吗?朝廷内外早都吵开花了。如若再不出兵救援,恐怕他们都要到金銮殿上去闹了。”
杨嗣昌看了一下周显,道:“周显,那你以为呢!朝廷应该不应该派人去救?”
“卢督师为朝廷大将,而孙阁老又是海内知名。如若不救,对天下百姓还真不好交待。所以学生以为,救肯定是要救的。但这个前去救援的人选,学生觉得应该是先生。而救援的时机,也需要先生亲自谋定。”
杨嗣昌脸色微变,不自然的看向周显道:“你是觉得我应该亲自去救援卢象升?”
周显点了点头道:“先生,您为朝廷上一任的兵部尚书,掌管军政大权,但朝廷之内对您的非议一直很多。他们认为你不知兵事,妒贤嫉能,乃是误国之贼。”
杨嗣昌脸间闪过一些冷色,淡淡说道:“你以为我会在意他们的话语,还是连你也以为我就是他们口中的那种误国贼?”
周显忙道:“先生,您是学生的先生,是周显我最尊重的人,我怎会有那种想法?学生知道您是在尽自己所能,挽救大明。但学生听着朝内众臣的对您的非议,心中始终感觉很不是滋味。而学生感觉,此次正是向众人展示先生无私的机会,故而特来拜会先生。”
杨嗣昌脸色稍解,点头示意周显继续说。
“卢象升善战之名,天下尽知。高阳城虽小,但有五千精锐士卒在那里协防,在满虏缺乏攻城器械的前提下,想来很难攻破。这样不必耗费太大心力,而又能救出孙承宗和卢象升两位重臣这样的功劳,先生何不争取过来?况且,陛下现在虽然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但在朝廷诸臣的争取下,最终必会同意。就是为陛下计,学生也以为先生也应该亲自领兵前去。这样既可以为先生正名,又可以向陛下表示忠心。”
杨嗣昌脸上闪出一股浅笑,道:“我听说在卢象升出京之时,你曾去见过他,而杨廷麟又是向你授课的先生。你让我前去,难道真是全然为我考虑,而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私心?”
周显无奈苦笑道:“还真是瞒不过先生。在朝廷之内,具有统御之才,而又能完全压得住三镇总兵及高起潜手下三万关宁铁骑的人。除了先生,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杨主事和我有师生之名,我当然不愿他陷死在高阳小城。但最多的,的确是在为先生您考虑。而且我感觉如若在满虏攻城失利之时,确实有击破他们的可能。如若先生能立下如此大功,天下还有何人敢质疑您的能力?”
杨嗣昌叹了一口气,道:“即使真如你所说,我全力出援卢九台,最终救出了他。恐怕朝廷内的那些大臣仍会觉得那是他的功劳,而非我的。”
末代驸马 第一百五十六章 说服杨嗣昌2
听到杨嗣昌的内心告白,周显不由然的对他产生了一些同情。在明末,朝廷之内最大的两股势力莫过于阉党和东林党。
杨嗣昌和卢象升二人虽然都是从不结党,但前者性格阴沉,而负责的方面大多是政治及军事战略方面,直接涉及到大部分朝臣的利益。因而,他在朝廷之内能获取的支援甚少,受的诋毁却是最多。
而卢象升则完全不同,他性格忠直,什么事情都摆在明面上,从不耍阴谋诡计。正气凛然,而又光明磊落。再加上他在朝内负责的事情大多都是军事方面,与朝中大臣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而,在朝廷之内,卢象升的名声要远远好于杨嗣昌。在朝廷之内,各个大臣宁愿卢象升获取滔天大功,也不愿意杨嗣昌获取一粒好处,这就是区别。
如果说,杨嗣昌还有一个优势的话,那就是卢象升性格太直。从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有时他知道了崇祯帝的心意,也不会完全顺着帝意走。而杨嗣昌则截然不同,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将崇祯帝的想法摆在第一位,即使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只要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决策,他便会竭力支持。因而,卢象升只是崇祯帝所看好的大将,让杨嗣昌则是宠信的国之栋梁。论崇祯帝信任程度,卢象升远不如杨嗣昌。
周显看杨嗣昌犹豫不决,淡淡笑道:“先生,你在朝内一直是特立独行,哪里会在意那些庸才的想法?只要让陛下看到您做出的贡献,心中自有理会。”
杨嗣昌沉默了一会,道:“今日,陛下招我入宫,也是为了这件事。虽然没有明说,但陛下似乎更愿意将我留在京师,而让高起潜统领关宁铁骑及三镇之兵前往。”
周显脸色大变,忙道:“先生,此事万万不可。高起潜与卢督师性格不和,历有旧怨,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如果他故意拖延不前,那卢督师和孙阁老就真的危险了。”
杨嗣昌用筷子夹起了一块鸭脖,没有立即吃下。而是望向周显,淡淡笑道:“那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成败的责任都在高起潜,怎么也怪罪不到我手中。”
周显心绪激荡,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这次前来拜访杨嗣昌,本是想劝说他亲自率兵支援高阳,以救出卢象升和孙承宗。本以为自己已经劝服他,但此刻又听他那么一说。这话中的意思,他明显是准备完全舍弃这次立功的机会,而采用借刀杀人,利用高起潜除掉卢象升。这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才能让他不计代价做出这样的事情啊!难道仅是因为他感受到卢象升将来可能带给自己的威胁。
杨嗣昌放在筷子,叹了一口气道:“你啊!还是太年轻,什么都放在脸上。卢象升在武英殿上面对天子,直接言说主战。一旦因为他此次守住了高阳,名声必然水涨船高,朝廷与满虏和议便永无定日。我承认卢九台是个将才,论御兵之能,我远不如他。但论政治,他却是如同一个三岁小儿。一个永远退让的大臣,能有什么前途?”
看周显沉默不语,杨嗣昌继续说道:“与满虏和议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谋求时间彻底清剿流贼,实现大明中兴。而朝廷之内,那些愚直之人却从来不考虑这点。沽名钓誉,从不考虑现实情况。卢象升主战,是因为他善战有谋,有这个自信。而朝廷内的那些人呢!上下嘴皮那么一动,朝廷便要耗费无数粮草、兵员出塞与满虏相决。最后他们是得到名声了,但朝廷则一步步的陷入泥潭。卢象升虽然与他们不结党,但他却是和议的最大阻碍,为了和议也只能牺牲他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