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 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祯的劝言
周显立在侧旁,腰酸背痛,偷偷瞄向坐在长案几之后崇祯皇帝。他正在批阅奏折,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提笔标注。但各处的传来的消息应该都不太好,因为周显发现他的眉头从未真正的舒展开来,还时或带着轻轻的叹息。
又过了大约三柱香的时间,崇祯帝终于审批完毕。他轻轻的一挥手,旁边侍立多时的王承恩连忙上前,双手接过,捧着奏折向外走去。崇祯帝长舒了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看到有点窘迫的周显,脸色平静。连续站立了近三个钟,任谁都不会太过舒坦。他端起案几前的青花茶杯饮了一口,淡淡说道:“找个座位坐下吧!”
周显躬身拜了一下,抬脚向旁边的座椅走去。长久的站立,双腿早已麻木。周显不小心打了一个趔趄,险些歪倒在地。好在及时扶住了椅背,避免进一步的狼狈。
崇祯帝眼神闪过一些同情,但很快又收拢情绪。“可知朕为何要罚你?”
周显沉默了一会,拱了拱手道:“臣猜想应该和小人的多嘴有关。那日为臣看太子殿下情绪低落,问后才知道他是担心陛下的安康。所以小人无意中,就提到了前督师卢象升带孝出征的事情。当日殿下心有所感,想来应该是向陛下提了。”
崇祯帝点了点头,用眼神示意,旁边的宫女上前将他已经空了的茶杯注满,同时也给周显上了一杯新茶。“你倒也清楚。烺儿当日过来,捧了自己抄写的一部孝经,拐弯抹角的提到了卢象升带孝衣出征。当时朕就想,他身处宫内,怎么会知道这样的事情?后来才知道那是你对他说的。太子虽是储君,但还未到从政之年。而你身为太子陪读,却怂恿他去为大臣求情。你可知罪?”
周显低首垂眉道:“臣下知错,愿听陛下处罚。”
崇祯帝对周显的态度十分满意,又喝了一口茶。“这也不算什么大错,早日让烺儿接触一点政事也并非坏事,只不过你不应该以自己的想法来影响于他。今日这也算对你稍作惩戒,这件事也就这么算了吧!”
周显拱手致谢道:“为臣多谢陛下隆恩。”崇祯为天子,历来讲究威严,脸上很多时候都没一丝笑容。大概是崇祯帝觉得周显年纪尚幼,对他比对别的大臣更显宽容。但周显从以前的史料看,崇祯帝还真不算什么宽容之人。所以,周显平时在崇祯面前,丝毫不敢有一丝恃宠而骄。而崇祯帝对周显的这种态度倒也十分满意,绝少对他真正的发脾气。
崇祯帝和周显又叙了一会闲话,最后谈到太子和周显的学业。“太子虽然比你年幼,但各个讲师对他的评价都好于你,你可得努力了。”
“太子天纵奇才,实非是周显所能比的。”周显不失时机的拍了一下太子的马屁。
崇祯帝倒也丝毫不客气。“论读书,你确实不如他,但最后要参与科举考试的却是你。距离下一次科举不过一年时间,朕准备到时候提拔一些可用之才,以供朝廷之用。如果你到时候连举人都不能中,连朕也无法帮你。”
周显脸露惊愕,道:“陛下的意思是……”
崇祯帝叹了一口气,道:“你自己回去之后好好想想,如果不懂就问问你父亲。自即日起,每逢奇数日,你仍旧来宫内陪读。每逢偶数日,你就好心待在家中,仔细研读儒经典籍,为下次科举做准备。”
周显离开文华殿,正看到迎面走来的太子和长平公主,连忙躬身拜道:“周显见过太子、公主殿下。”
朱慈烺点了点头,屏退左右,将周显拉到一旁道:“周显,父皇他没有怪罪你吧!”
周显笑了笑道:“没有,陛下只是勉励我好好读书,要向殿下学习。”
朱慈烺脸色稍解,推开周显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开这样的玩笑。在前殿遇到王公公,他说父皇已经罚你站立好长时间了。还提醒我,让我立即带上妹妹去拜见父皇。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就急急忙忙的赶来了。”
周显点了点头,心中知道王承恩这是在帮自己。在这宫中,也只有他从来不吝惜向别人施以好意。他看向旁边站立的朱媺娖,三年多时间,那个俏皮的小姑娘也变的落落大方。大概是刚才奔跑较急的缘故,她平时整齐的云鬓有点微斜,脸庞娇红,还不住的轻轻喘气。周显心中感动,向太子,但实际上却是向长平公主道:“只不过以后不能时时前来宫中陪伴殿下您了。陛下让我在以后的偶数日在家中好好研读儒经,以为下一年的科举应试做准备。”
朱媺娖秀眉上勾,脸色焦急道:“那你以后都不能来宫中了吗?”
周显笑了笑道:“仅是在偶数日,在奇数日我还是要来宫内陪太子殿下陪读的,只是时间少了一半。”
朱媺娖脸色难看,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朱慈烺笑了笑,向朱媺娖玩笑道:“怎么了,皇妹舍不得周显离开?”
周显看朱媺娖脸色一红,淡淡一笑,向朱慈烺道:“太子殿下,平时夫子们都夸你持重。如果让夫子们或者皇后娘娘听到了这句话,你想他们会如何作想?”
朱媺娖嘴角上撇,语气中带着俏皮道:“上次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母后罚跪了半夜。如果这话让母后听了去,绝对会扒了你的皮。不行,我这就告诉母后去。”
朱慈烺脸色一窘,连忙出声哀求道:“妹妹,我的好妹妹,你可不能这样。母后的脾气,你最知道。一旦让她知道了,还不……”
这个时候,王承恩突然从远处走了过来。朱慈烺看到,连忙松开了朱媺娖的衣袖,变成一副凛然的样子。
王承恩向周显点了点头,接着转向旁边,躬身向太子和长平公主拜道:“两位殿下是来看陛下的吧!”说的好似两人前来与他没有一点关系。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王公公,你前方引路了。”朱媺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下周显,也随着朱慈烺向文华殿方向走去。
周显看着他们慢慢走远,这才转身向宫外走去。
末代驸马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两党之争
周天鸿听完周显的叙说,脸露惊喜道:“你确定陛下是那么说的?”
周显点了点头。“是啊!父亲。他还特意对我说,如果我不明白,就让我问您。”
周天鸿沉默了一会,这才缓缓道:“在阉贼魏忠贤被陛下诛杀之后,为了限制东林党势力的急剧扩大,转而又扶植起了不少阉党。东林党虽然好虚谈,但势力庞大,朝廷至少一半的士子或直接是东林党人,或者是东林党人的门生。而陛下对此历怀不满,有些士子看到了这点,因而不愿与东林党有过多瓜葛。但为了在官场上生活,就转而投靠阉党。目前能独善其身,脱离于两党之争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周显脸带疑惑,两党相争在朝廷之上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而且在自己的印象中,周天鸿似乎从不参于到两党之争中,正是那个少之又少的存在。
周天鸿没有理会周显,继续说道:“但朝廷上这势力最大的两党,东林党因虚谈不为而误国,阉党因贪财争势而毁国,没有一个是全然为国为民。陛下深知这点,但两党的势力都太大,根本无法清除。所以,他一直做的就是搞平衡。东林党掌握舆论、士人,控制着大部分士人的升迁途径;而阉党却与内宫太监多有联系,能第一时间知道皇帝的喜好。所以,两者虽然斗的头破血流,但实际上谁也奈何不了谁。”
周显脸色难看,气愤说道:“历朝历代,最忌党争,它带来的损害有时候甚至远胜于外部的敌人。内耗如此,长久下去,大明真的危矣!”
周天鸿点了点头。“但好在陛下为英明之主,为了摆脱两党,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内阁之中,他很少采用东林党人。或者着力提升一些并非两党的大臣,你看杨嗣昌、卢象升等这些人都是。但这些人的基数毕竟太少,能稍微改变一下朝廷之上的态势,但却不能做彻底的改变。毕竟无论是东林党人中,还是阉党之中,人才还是有不少的。而朝廷要维持下去,也需要他们出人出力。”
以前,在未穿越之前,周显以为阉党只是宦官,穿越之后才知道远不是如此。魏忠贤位列九千岁多年,权势惊人。当时不投靠他的官员,要么被贬斥外调,要么直接罗织各种罪名后棒杀。朝廷从上到下,从里到内都是他的人。在崇祯继位之后,诛杀魏忠贤,清除他以前的势力。
东林党凭此机会做大,将那些曾经依附魏忠贤的都统称为阉党。而这些所谓的阉党当时却掌控着整个朝廷的运转,里面不乏各种干练之才。所以,魏忠贤虽然从崇祯年间便死了,但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相争却一直持续到了大明,成为明灭最主要的促因。
周天鸿笑了一下,意味深长的望向周显道:“显儿,你说哪里的人才最多?而陛下招揽之后而又让两党之人不能出一言反对。”
周显突然醒悟,惊声道:“父亲说的是科举应试?”
周天鸿点了点头,笑声道:“正是如此。从科举开始的一年前便开始谋划,陛下还真是深谋远虑。而现在他之所以那样对你说,我看真是把你当成自己人了。他勉励你读书,正是希望你能最终中举,然后为其所有。只要你此次中举,今后仕途必然是顺风顺水。但前提是,你能中举。否则,就是陛下想重用你,也做不到。”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看来今后还真是得好好读书了。无论是敲门砖,还是什么,这个都必须拿下。”
周天鸿脸露欣慰,道:“本以为你一直想出外领兵,并不会甘愿用心读书。你现在能这样想,我心甚慰。但我提醒你一点,陛下虽然英明,但性格太急。即使你今后受其重用,也不要做任何僭越之事。否则,难免祸难临头。”
周显点了点头道:“父亲,我知道了。”
元宵节过后,杨嗣昌回到京师,总揽政务。而洪承畴被提升为蓟辽总督,带着自己所率的秦兵,会同山西、大同、宣府三镇之兵及关宁铁骑,抵御满虏。杨嗣昌为了今后的议和,向崇祯帝建言,暂时弃用卢象升。崇祯帝犹豫了良久,最后同意将卢象升撤职,将他撵回老家为他的父亲守孝。而杨廷麟也因为受此牵连,被贬到江西。
卢象升在离开之前,曾来见过周显一面。如他昔日所诺,真的请周显吃了一段大餐。当日他虽然心情郁结,但是却没有丝毫抱怨,反而有一些卸去责任的轻松。只是眼神之间,却有一种莫有的失落和对大明未来的担忧。
迈入三月,清军看到再也无处劫掠,终于拉着无数财宝和所掳的数十万百姓从青山口退回了辽东。但天下刚平稳了两月不到,在五月份,张献忠便在谷城,杀了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再举反旗。马回回,罗汝才等随即响应,合兵之后一起北入河南。
崇祯帝大怒,命人逮杀熊文灿。同时命杨嗣昌立即南下,统领左良玉、罗岱等将以彻底剿灭农民军。
而在这个时候,李自成也从商洛山中杀出,以呼应张献忠,中原大地完全陷入战乱之中。崇祯帝到此时才发现李自成本人及手下的诸个大将竟然都没死去,不禁怀疑起了孙传庭来。再加上孙传庭性格强硬,在与满虏对抗之时,对杨嗣昌和高起潜多有得罪。在两人的进言之下,崇祯帝最终同意将孙传庭关进天牢之中。
这些都是大事,和周显并无太大关系。唯一一个和他有莫大关系的是,他从李信所来的书信中得知有人贪图他李家财产,构陷他与流贼有所联系。他昔日的那些爱民之举在此时反而都成了罪证。
这是最初的来信中所说的,但两个月后,传来的消息却是红娘子劫走了他,并携其一起投靠了闯王李自成。遇到周显,李信的命运最终仍旧没有丝毫改变,而李自成则在他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到了京师。
末代驸马 第一百六十六章 会聚
崇祯十三年春,周显的院试轻松而过,成绩处于中流位置;而乡试则略显艰难、名次基本上落于下流。会试一路懵懵懂懂,至于成绩如何,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周坤通过了院试,和当日的林老夫子一样,成为了一名秀才,但乡试却没有通过。这个时候,恰好周显的兄长周贞意识到中原动荡,舞阳城最终恐怕难以保全,就将大部分家产变为金银,托人运到了京师。而周坤乡试过后,也想放松一些心情,便随之来到了京师。
周乾也向上司告了假,特地来见周坤。数年之后,四人终于又再一次聚在一起了。周泰没心没肺的笑着,向周坤道:“小坤啊!你这次还真是不行,我小叔现在都成举人了。说不一定今后还会是进士,你看看你,仅是个秀才。当时四个人中,你可是读书最好的。”
周坤脸色微红,不好意思的垂下了头。
周显拍了一下周泰的头,恼怒的说道:“就你会胡说。”然后转向周坤道:“小坤,一次失误算不得什么。你现在还年幼,等下次科举再中就好了。”
周坤脸色稍解,叹了一口气道:“二公子,自从你们离开之后,我就一直跟着林老夫子。这次中了秀才,他已经高兴的不成样子了。但是他也坦言,自己确实也教不了我更多了。我这次前来,一是为了来看你们一下,二是大公子让我过来找老爷,让我跟着他求学。”
周显撇了撇嘴,道:“我父亲不进学已经几十年了,官场经验倒是一大堆。但这应试科考,他还真教不了你多少。”
看周坤脸色突然黯然了起来,周乾心中不忍。向周显道:“二公子,你是太子的陪读,为你授课的都是些朝廷的大儒。你看你能不能帮我弟弟一下,替他找一个先生。”
周泰也说道:“是啊!小叔。你认识那么多人,就帮小坤一下吧!”
周显看了看三人,认真想了一会,道:“这样的人倒是还真有,只不过不在京师,而是在江西。”
周坤脸色疑惑,面朝周显道:“二公子,你一直在京师,怎么会认识江西那边的人?”
周乾在宫中为羽林卫,比较清楚各项事情,他带有几分疑惑的语气向周显道:“二公子,你说的莫不是被贬到江西的杨翰林?”
周显点了点头,道:“朝廷的三翰林之一。虽然被贬斥,但在朝廷之内,无论是学问还是名声都是顶尖的。他在一年前便为我和太子授课,是我最敬仰的先生。自他离开之后,我们一直都有联系。如果小坤你愿意,我就写一封信,将你荐到他那里求学。”
周坤满脸兴奋道:“我愿意。杨翰林也是我佩服的人,如果能到他那里当学生,简直是我的荣幸。”
周乾脸色苦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周泰拍了一下周乾的肩膀,安慰他道:“小坤那是去求学,又不是出外游玩。以后如果中了举人、进士,你们兄弟两个不是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了吗?”
周坤这时才注意到周乾脸色难看,张了张嘴,停顿了一下道:“哥……”
周乾摆了摆手,脸色挤出一丝笑容道:“别说这个了。今后你就跟着杨翰林好好求学,千万不要辜负了二公子的一番好意。今天我们兄弟相逢,你陪我好好喝一杯。”
周显端起酒杯,看向周乾。这几年他一直在羽林卫任职,目前已是一个旗长。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其他的,都成熟了不少。他一直与周坤分隔两地,此次见面是几年间的第一次。却能如此稳住自己的情绪,实属不易。
崇祯帝看着侍立在一旁的吕大器和袁继,道:“你们是这次会试的主副考官,几日辛苦。共招取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共二百九十六名,人数远超往年。但是否在中间还遗漏掉了一二人才?”
两人相互望了望,眼神之间流露出一些惊诧。吕大器跨步上前,微微躬身道:“陛下,我等二人会同诸位考官,兢兢业业数日,断不敢有丝毫懈怠。但陛下也知道,考生如此之多,有时候难免会有所遗漏,还望陛下赎罪。”
崇祯帝摆了摆手,道:“朕没有想要怪罪你们的意思。只是昨夜朕略微翻看了一下各个考生的试卷,发现在落选考生之中,有几篇文章也十分有见地。为了避免朝廷失去栋梁之才,朕决定新增四名进士,凑够三百名。你们觉得如何?”
袁继犹豫了一下,出言道:“陛下,这个,没有旧例可循啊!”
崇祯帝笑了笑道:“所以,朕不是正在和你们商量吗?”
吕大器性格较为圆滑,听到崇祯帝如此说,连忙道:“陛下为士子之心,臣深为感动。而且只是加上四名,对整体无碍。即使陛下已开金口,臣下自然无不应允。”
崇祯帝对吕大器的态度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道:“那就再加上四名,凑够三百之数。但这件事,除了我们三人之外,我不想任何其他人知道。你们可明白?”
吕大器躬身拜道:“陛下,为臣知道了。是为臣与诸位考官审批数天,从考生之中选取了三百进士,交由陛下御览。”
崇祯看了一下袁继,后者连忙点头道:“原是如此。”
崇祯帝点了点头,说道:“周显、林铉、曾益、李正茂这四人,你们加上去吧!另外,这次的殿试,朕想扩大一点殿试的人选。”
吕大器脸露疑惑道:“陛下这是何意?”
崇祯帝停顿了一下,说道:“以前是由你们审批,决议出三甲进士。而殿试大多数时候只是例行工作,并无多大作用。这次,朕准备从三百进士中,选取四十八人进行殿试,以选出真的的有干才而不仅仅只是以文章著称于世的人。”
吕大器拱手道:“殿试本就是陛下亲自审议,当然也应该由陛下做主。但其中的人选还希望陛下能提前告知为臣,由为臣派人提前通知他们。”
崇祯帝拿出一份文牒,递给吕大器道:“名单我已经拟好,你就派人去通知吧!”
末代驸马 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试
两人刚走出武英殿,袁继便气急败坏的对吕大器道:“俨若,陛下如此恣意妄为,你怎么没有出一言反对呢!”
吕大器淡淡一笑,道:“文川,不要急,慢慢说。”
袁继跺脚道:“我能不急吗?这样完全违背朝廷礼制,也不合祖宗规矩。不行,我得赶快去告诉其他大臣们,让他们集中反对陛下。”
吕大器一把拉住袁继道:“袁兄,你怎么如此糊涂啊!我告诉你,你现在去将这些告诉那些其他大臣,我保证明天你就会呆在天牢里面。”
袁继脸色微变,道:“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任由陛下如此胡闹?”
吕大器叹了一口气道:“袁兄,朝廷内的形势,你我都清楚。东林党、阉党各有势力,陛下多受制约。陛下想凭借此次科举招揽一些自己可以信任的人,这也不是理所应当之事吗?这些进入殿试之人,直接接受陛下的御选。今后就都是天子的门生,他们忠心的或许就只有陛下了。这是陛下谋划的大局,你我二人必须同意。”
袁继叹了一口气,说道:“殿试倒是没有问题,但陛下为何还要增加四个进士名额呢!这不是等于完全否认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吗?”
吕大器笑了笑,将手中的文牒递给袁继,道:“你先看看这个吧!”停了一会,他语气平淡异常的说道:“看到了没,周显这个名字可是在殿试名单中位列前茅的?他在崇祯八年,用火铳打死了满虏贝勒萨哈廉,携带蒙古汗阿布奈及其母亲囊囊太后返回我大明境内。被陛下任命为昭信校尉,陪太子读书。可以说,他是陛下一手提拔的。而这次,陛下将他的名次从孙山之后调到孙山之前,然后又将他加入殿试名单。这其中的深意,你还看不出来吗?”
袁继脸露惊愕,过了好一会才道:“那陛下为什么还要加四个名额,直接加上周显一个人不就行了吗?”
吕大器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啊你,就是太直。如果只加一人,那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我对你说,这件事有关陛下名声,你我必须将它完全烂在肚子里面。否则,以陛下爱好虚名,而又外宽内忌的性格,绝对会要了你我的老命。”
袁继沉默了良久,最终点了点头。
武英殿为崇祯皇帝平常召对大臣的地方,一般十分的安静。但今日却难得的热闹了起来,六十余人聚于厅内。其中四十八人为殿试的学子,十数是个从各部而来的考官、记笔,还有数个侍候的宫女太监。
随着一声长长的喊叫,崇祯皇帝迈着阔步缓缓走了进来。武英殿内吵闹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齐齐跪下向崇祯帝拜礼。
崇祯挥手让众人起来,坐到龙椅之上,沉声道:“诸位都是朝廷千挑万选而来的士子,是我大明的未来。今日朕聚集你们,只想问汝等一句。今日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
众人脸色一怔,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崇祯帝脸上闪过一股怒色,再次问道:“你们说今日朝廷之困局,到底该如何解决,如何才能再次中兴我大明?”
周显在殿内所站立的位置并不靠前,听到崇祯帝如此发问,心中也略感吃惊。自尊心极强的崇祯帝发出如此之问,可见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要改变大明目前的颓势。周显在心中也不禁问起了自己,如何可以中兴大明?
此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学生有奏。”
如何中兴大明?这个话题太大,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谋定一个清晰的思路。但朝堂之上,不怕砖石之言,最怕无人应说。这一声喊叫打破了堂内的沉静,也冲破了众人沉默给崇祯帝所带来的尴尬。他脸色一喜,连忙问道:“卿是何人,家住何地?”
那人躬身一拜,高声道:“学生魏藻德,顺天通州人。”
魏藻德!周显听到他的名字,心中一凛。这可是崇祯帝的最后一任首辅,也是在崇祯十三年他亲封的状元郎。但这位状元郎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帝向他询问对策,他却选择闭口不言。在李自成入京之后,他静静的呆在家中,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一定能东山再起,出将入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