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万元吉需要时间来控制局面,不能让人知道杨嗣昌是自杀。因为那样会被人说是畏罪自杀,这和劳累致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李国奇和张应元到了之后,不知万元吉通过了什么样的方法。反正到最后,两人同意暂时受其指挥。万元吉同时去信左良玉和贺人龙,让他们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不必再听从中军命令,自行剿匪,自此之后互不干涉。
杨嗣昌去世的这件事,虽然短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多赖万元吉的谋划,在中军之中那点影响不久之后便完全消弭。只不过军中士气低落,短时间想要北上剿匪是彻底不可能了。
在得到杨嗣昌身死的消息之后,罗汝才昔日帐下军师说服王光恩、刘进忠等人再掀叛乱。但他们拉拢的对象惠登相却提前将消息告知了官军诸将。在马祥麟和曹志耀的双向夹击之下,反叛部队大败。除王光恩率领数百士卒逃到川中深山之中外,剩下的如刘进忠、元珪等人尽皆被杀,川中迅速恢复了平静。
杨嗣昌的死讯和襄阳、洛阳城破的消息基本上同时传到了北京。自此之后,便不断有朝中大臣弹劾他的罪款,肆无忌惮的攻击他,甚至还有人提议罪及他的三族,让他死也不得安宁。崇祯皇帝因此而暴怒异常,全部置之不理。甚至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过不掩功,再敢言罪者,必重责。”
杨嗣昌身死,但军中不可一日无帅。有朝臣提议,由丁启睿暂代督师之职,前往襄阳稳定局面。但崇祯帝觉得丁启睿并不知兵,没有同意。而是从狱中放出了与杨嗣昌历来不合的傅宗龙,任命其为三边总督,前往陕西,防止李自成西进。
而同时,命人前往开封,以失地害福王被杀为由诛杀了河南巡抚李仙凤,由高名衡接任。此外,保定总督杨文岳率猛将虎大威进入豫地,以配合豫地官军,相机收回洛阳。
而去职已经两年的卢象升被召回北京问对,最终由他接替杨嗣昌的职位,成为新一任的督师。
崇祯帝的回信也传到了襄阳,在卢象升到达之前,由万元吉暂时负责一切军务。崇祯帝亲自写了祭文,让周显护送杨嗣昌灵柩返回武陵老家,以阁臣之礼葬于龙阳,所有当地官员必须到场。
崇祯皇帝对杨嗣昌的眷顾始终如一,在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之中堪称独一无二。明末犹如一个大炼炉,每个人都经历属于自己的生死磨难。杨嗣昌没有剿清农民军,而崇祯帝也没有中兴大明。
但在那样的绝境中,他们君臣之间。一个人那么真诚、完全无条件的信任另一个人;而另一个则鞠躬尽瘁,为了实现前者的中兴之志,奔波千里,劳苦丧命。这种独特的君臣之谊,不得不让周显赞叹不已。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成功。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阳西安之争
攻破洛阳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农民军搬空了整个福王府。所得金银财宝无数,而得到的粮食可以支撑二十万大军整整一年的开销。福王之富,甚于天子,这话果然不虚。
自出商洛山之后,李自成的日子便一直顺风顺水。杨嗣昌忙于围剿张献忠,无暇顾忌他。而河南严重的旱情和当地官员和乡绅的恶毒也帮了他不少的忙。这次如此顺利便攻下洛阳,他心中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民心可用。
福王的恶毒和贪婪,使的洛阳周边天怒人怨,处处都是灾民,遍地尽是饿殍。还未到洛阳,愿为之引路的百姓便不计其数;刚率部到达洛阳周边,便有人主动献上洛阳的地图和城中的兵力部署。
福王坐拥万贯家财,在兵临城下之时,竟然仍不愿出一栗赈济百姓,出一钱振奋军心。最后的结果是城中士卒、灾民呼应闯王,主动打开城门。福王身死,府内的所有财宝归李自成所有,而他成了农民军攻破洛阳乃至今后数年横行中原数年的最大功臣。
身为皇室宗亲,当今天子崇祯皇帝的亲叔父,这位福王的一生可以完全用可悲、可叹两个词来形容了。
而李自成起这个时候,坐拥大军二十万,粮草军械一应俱全。比着当年率十八骑逃窜入商洛山的窘迫,此刻,怎一个风光了得?
但李自成是一个十分克制的人,不抽旱烟,平时连酒也很少喝。初破洛阳之时,他断然拒绝了众将让他入驻福王府的请求,找了一栋十分宽阔,但是表面却十分普通的宅子。它本属于一位不大不小的洛阳官员,在城破之时死在乱军之中。
李自成之所以选中它,是因为它位于洛阳的主干大街,便于控制四方。而且院内广阔,随便摆上七八十桌酒席都没问题,最初的庆功大宴就是在这里摆的。
此刻已差不多过了正午,但李自成却盘腿坐在床上。眼前摆放一尺高的一个小桌子,桌子的四角有刚刚锯过的痕迹。显然它以前是放在地上的,李自成是把这床当成了自己陕西老家的炕头,而这个桌子也悲剧的由高桌变成了可以放在床上的矮桌。
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张地图和一杯茶。茶水满杯,但已经没有半点热气,显然是自倒过之后就没有被动过。地图占据了大半个桌面,上面星星点点,标识着河南各地的地形山川。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模糊,但至少能看个大概。
李自成定定的已经看了好久,久到他的眼睛都有点发胀。他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叹了一口气,不再去看,而神思则漂荡去了很远的地方。
自攻破洛阳之后,军中一直便有不同的意见。牛金星强烈提议在洛阳改元称王,树立一个新名号,以便号召天下。闯王是绰号,而非真正的王。只有称王了,对诸将进行加官进爵,树立起个人真正的威信。
宋献策和牛金星意见大致相同,昔日他造出了“十八子当主神器”的谶语,目的在于蛊惑人心,收揽军心为李自成所用。如果李自成真的称王,他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所以,他对称王也十分热心。军中其他诸将对于李自成称王也抱有极大的热情。
李岩在称王之事上提出了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说朱升昔日为朱元璋谋划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真言,最终助他获取了天下。他不鼓励李自成即刻称王,因为那样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但也没有对此表示出太大的反对。但他却十分坚持要李自成占据洛阳以为中心,避免像以前那样四处流窜,没有一点根基。接着攻取宛洛地区为根本,以此为根本扫荡中原,进而谋求整个天下。
所以,对于称王之事,李自成军中诸将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大体都表示支持。但李岩所建议的以宛洛为中心,却与大部分军中将领的意见完全相悖。
李自成为陕西人,他最信任的将领也都是他的陕西老乡。军中除了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这三个河南人占据高位外,其他的重要职位都被陕西将领所把控。而新投靠的河南百姓都是处于农民军的中下层,根本没有丝毫话语权。
陕西出将,论善战之能,无人可比。但他们这些人往往缺乏战略眼光,而且乡土情结极浓。他们中很多人看到轻易攻取洛阳,便觉得大明气数已尽。极力主张趁胜西入潼关,攻破西安,并且以关中为根本,建都西安。
当有人提出了这样和李岩相反的意见后,军中竟然高达七成的人都立即表示了支持。原因有二,一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陕西人,对故乡有种放不下的特殊感情。二是,他们在关中长大,自小耳濡目染的便是关中是形胜之地,最为适宜建都。况且,他们多次出入陕西,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也便于坚守。
李岩当即对此表示了反对,虽然不是完全嗤之以鼻,但言辞也颇为激烈。他提出秦汉之时,人口稀少,以八百里秦川为根本足以称霸天下。但唐朝以后,人口逐渐增多,大量土地遭到破坏,每隔数年,陕西便有一次大旱,秦地所有供应都依仗外部。此刻,如若数十万大军进入陕西,补给该如何解决。如果有一鼓作气拿下北京的实力当然可以,但目前的大明虽然衰败,但实力尚存。谋求短时间攻入京师,根本就不可能。
而河南与陕西虽然同样经历旱灾,但河南为四向之地,向南可以掠取湖广,向北可以威胁京师,向东可以占据运河,向西可以直攻陕西。如果能完全掌握宛洛,以富庶的南阳盆地便能养活数十万大军。
况且,开封之富,十倍于洛阳。以后如若有实力,兵临城下,拿下开封,完全阻断南北运河。京师的补给断绝,就会慢慢的沦落成一座死城。真到了那时,京师或许可以不用强攻就可以完全拿下。这远比前往陕西,在没有绝对实力之下,定都洛阳要比冒险去占据一个什么都不能带给自己的西安要强上太多。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岩出策
至于李自成,他的想法和李岩又有所不同。
宛洛地区农村残破,百姓流离失所,县中十室九空。虽然此刻攻取了洛阳,暂时获得了不少粮草,在短时间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时间一久,局势或许就会完全失控。
李岩所言的,南阳平原便可养活数十万大军的说法,那是在平常。这连年的干旱,不知还要持续多久。再加上一旦久居一地,必会招致官军的极力反扑。双方军队你争我夺,百姓不得安居,恢复农桑更是奢望。恐怕两三年之内,大军的粮草都很难得到补给。除此之外,为了维护统治区的安定,说不一定还要拿出不少粮食来补给灾民。
宛洛地区是易于防守,但守地护城却并非自军所长。一旦将来杨嗣昌率部北上,自军必将首当其冲。李自成从心底感觉不应该据守宛洛,至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
他比一般的将领更为清楚自军的实力和长处,这次攻取洛阳并非是官军实力不济,而是福王太蠢,侥幸占了很大的成分。他内心真不觉得如果官军全力来攻,自己就能守住宛洛。如果无法定都西安,那就选定一个比洛阳更好的地方。
因而,他在心中暗自制定了另一套方案。
放弃洛阳,只在这里留守少量的守卫部队,而率部猛攻汝州,造成自己即将南下的假象。以此吸引官军来收复洛阳,这样很有可能便可以将开封的守军,以及从河北而来的援军全部吸引到洛阳周边。
而这时,自己就再从汝州折向突袭开封。一旦成功,开封城的财富足以支撑全军士卒五年之用。到时候,再回兵西向,重新占据宛洛地区。之后,西进陕西,进而谋取京师还不是理所应当之事。
本来,李自成在心中已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方案的策划,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军师牛金星和大将刘宗敏。两者听后虽然惊诧异常,但最后都被李自成所说服。
但没想到是,正当李自成准备将这个计划告诉手下诸将的时候,形势却突然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之前,他便得到了曹操罗汝才全军覆没的消息,但他素知罗汝才并非长于军事。虽然心中有所忧虑,但张献忠的顺利出川还是让他长舒了一口气。只要张献忠在,杨嗣昌就不可能全力北上对付自己。但不久之后,张献忠出其不意的攻取了襄阳,但他却以一种特别憋屈的方式死在战场之上。接着,是杨嗣昌病死于宜昌。
这一个个消息在李自成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使他不得不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
李双喜快步走进屋内,向李自成禀告说:“父帅,李公子来了。”
李自成连忙从床上下来,衔了鞋便走了出去,笑声道:“林泉,你来了,快快进屋坐。小喜子,赶快去把从福王府中的好茶叶泡上,让林泉尝尝。你和红娘子新婚燕尔,我这时将你找来,不会有什么情绪吧!”
李岩之前的妻子为汤氏,性格忠顺温良。在李岩被破反出朝廷之时,一时想不开,选择自杀身亡。而李岩和红娘子在后来的来回奔战过程中,也互生情愫。在攻破洛阳后,由高夫人做媒,两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李岩听出了李自成语气中的戏谑,脸色微红,坐下向李自成拱手道:“闯王,您客气了。”
两人叙了一会闲话,李双喜把茶上来之后便退了出去。
李自成从床上取下地图,将自己的突袭开封的计划给李岩讲了一下。他此刻迫切需要李岩给予自己意见,以确定这件事有多大成功的可能。
李岩听完之后眉头紧蹙,沉默了良久道:“闯王,开封为河南省会,户口有百万之巨,商业繁华,其富裕程度超过洛阳十倍不止。如若能攻下开封,给我军带来的好处自不可言。但攻取它之后能获取的这些好处,在攻取它之前却会给我军带来莫大的妨碍。闯王,您的方案的确可以起到迷惑官军的目的。但一旦失败了呢!周王可非福王,他要贤明的多。一旦到时候突袭失败,突袭就要变成强攻。依靠开封城城墙的坚固,百万人口,可以说我军没有半点机会。而且……”
李岩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开封城如此重要,官军到时候必定全力支援。给予我们的时间根本无多,而且其周边多为平原。一旦我军失利,将逃无可逃,在洛阳获取的这点优势也会丧失殆尽。”
李自成眉头紧缩,李岩说的很明白,突袭虽然有可能成功,但却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有些事,李岩目前还不知道。如若攻取开封失败,所引起的后续反应会比他所说的更加严重。他叹了一口气,将一封信递给李岩道:“林泉,你先看看这封信吧!”
李岩有点疑惑的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番,转瞬脸上露出一股惊诧道:“张献忠死了?孙可望想要和您一起合攻南阳?”
李自成点了点头,道:“除了这个,军中斥候还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就在几天前,杨嗣昌在宜昌病逝。林泉,这件事,你怎么看?”
李岩想了一会,道:“闯王,我倒是以为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好机会。”
看李自成脸色疑惑,李岩继续说道:“朱明失去人心,导致天下义军纷起。在高闯王战死之后,能挑起义军大旗者,只有有三股势力。一个自然是闯王您,还有便是罗汝才和张献忠这两支。除了这三支,其他的,仅有革左五营算是一股强军。但他们任何一支挑出来都算不上什么,所以,现在他们牢牢联结在一起,才得以在大别山脉存活。其他剩余的义军,根本不值一提。”
李岩看李自成脸色不变,继续说道:“此刻,罗汝才和张献忠先后战死,而您却成功夺取了洛阳。此刻只要振臂一呼,便可收拢天下义军,或许趁机占据整个中原也未可知。”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岩出策2
李自成轻轻的点了点头,道:“我也有如此考虑。但老张虽然身死,他的军队却保持完整。在攻取襄阳之后,有近二十万众,人数丝毫不逊于我们。而且,他的帅位已经由他的义子孙可望继任。你说,他会甘愿听从我的指挥吗?”
李岩摇了摇头,道:“闯王,很多人的观念是宁为鸡头,莫为牛后。孙可望现在坐拥二十万众,如若他甘愿听从您的指挥。先不说他自己,连他手下大部分将领都不会同意。但他并非张献忠,虽然继承了帅位,但威信未立。只要到时候我们与他们合力攻下南阳,两军便会联结到一起。到时候闯王您再对孙可望手下诸将尽心分化拉拢,以您的威信,绝对可以引不少孙可望手下的将领主动来投。到时候再恩威并施,逼迫孙可望做出选择。到时候,他的这支军队,能逃出您的手心”
在李自成心中,也觉得孙可望不过是一毛头小子,比张献忠容易对付的多。如果真能收拢他的部众,自己的实力不啻又会增长一个层次。况且,张献忠的身死必会对他军队的士气产生致命的影响。如果自己置之不理,一旦他遭受南阳、襄阳两处官军的两相夹攻,很有可能遭受致命的打击。到时候,官军的压力就会全部集中到自己这边。
于私,张献忠和自己是旧交,自己也需要孙可望的这支残军来壮大实力;于公,两者都是反叛的义军,只有彼此依仗才能存活。
李自成听完李岩的叙说,心中已经有了八分出兵南阳的打算。他沉默了一会,向李岩道:“林泉,如果我出兵南阳,应该带多少士卒前往?而洛阳又该如何处置?”
李岩拱手道:“闯王,我始终以为以宛洛为根本,逐步谋求河南,才是目前对我军最有利的方案。洛阳必须守,而且要把它逐渐经营为我军的后方基地。而南阳已经有了孙可望的二十万大军,我们这边根本无须派大量士卒前往,分出十万大军前往足矣!”
“林泉,该如何做,把你的想法再说的详细一点。”
李岩点了点头,解释道:“闯王,我们分两边说,先说进军南阳。南阳和洛阳之间,有个汝州。欲下南阳,必须首先攻破汝州。汝州有熊耳山、伏牛山,它们都是绵延数百里的险要之地。但因为目前汝州官军不多,他们完全放弃了这些险要之地,而选择坚守在城池之中。我军以十万大军去攻,数日便可拿下。攻下汝州城之后,分出三万大军坚守汝州城并在两山险要之地设下营垒,而七万大军继续南下,配合孙可望攻破南阳。”
李自成皱眉问道:“这个兵力是不是有点少?要知道孙可望足有二十万大军,如果我仅带七万大军前往,恐怕无法震慑于他。”
李岩淡淡一笑道:“闯王,震慑未必一直都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孙可望刚据帅位,本就对您心有疑虑。如果您率更多军队前往,他必定心存戒备。到时候两军无法有效合作,反而会给官军以可趁之机。在属下看来,即使能派出更多士卒,也不应该在此时。我的意思是,让孙可望的大军充当攻取南阳府的主力。而且攻取之后,也不妨多给孙可望一些让利,借机收揽于他。”
李自成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剩下大军呢!全部留守洛阳?”
“闯王,洛阳居于天下之中。要守洛阳,必守四边。一旦我军决定坚守洛阳,官军的攻击只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东侧开封,二是从西侧陕西,三是从北侧河北,四是从南侧汝州。一旦我军占取了汝州,就可保证洛阳南侧无虞。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向东迅速占据险隘虎牢关;向西攻取灵宝境内的函谷关,而向北则要守住孟津,隔断官军南渡黄河进入河南之路。这些地方现在要么官军已经逃散,要么只有少量官军,我们要立即出兵夺取。”
李自成沉吟道:“函谷关和虎牢关都是险隘,应该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吧!”
李岩点了点头道:“闯王您真是见多识广。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五千士卒坚守,便可基本上确保无虞。最重要的是孟津,因为黄河上的船只都被官军把控,他们随时可能北渡,因而至少需要两万精兵。”
李岩看了一下李自成,继续说道:“闯王,我需要提醒您的是,我军目前虽有二十万之众。但大部分都是刚刚归附的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什么战力而言。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将他们练就成一支强军,而这些地方,您一定要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去驻防。到时候,我们一边应付官军进攻,一方面抓紧时间练兵。即使以后攻战南阳失利,到时候凭借手中的这支强兵也足可以自保。”
李自成沉默了片刻,最终展颜笑道:“林泉,你真是治国大才,几句话便将形势分析的如此透彻。由你在我身边,何愁天下不定?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等我和众将商议之后,便会立即实施。”
李岩拱手道:“闯王您过誉了。”
李自成摆了摆手,道:“你们文人啊!就是太谦虚。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个人,周显,就是他以五百骑偷袭了老张,并且杀死了他。他那只是一夫之勇,而你确实谋天之策,他远远不如你。”
李岩脸色惊诧道:“闯王,您刚刚说的是周显……”
李自成疑惑的点了点头,道:“是啊!我军斥候来报,正是他率部袭杀了老张,现在孙可望最想要的就是他的人头。怎么,你认识他?”
李岩苦笑了一下,道:“在崇祯八年,我和他在开封相识,当时便有一见如故之感。后来一直有书信往来,但却没再见过面。只知道他后来出塞轰杀虏酋萨哈廉,被天子任命为昭信校尉。没想到他竟然从军了,还立下这样的大功。”
李自成笑了笑,道:“世事难料,是吧!如果他的人头能被我所拿,对于收服孙可望大军必将十分的有利。林泉,你既然与他熟知,就由你派出斥候收集有关他的一切资料吧!如果有机会,就杀了他。”
李岩脸色顿变,但最终拱手道:“属下遵命。”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五章 回家
周显护送杨嗣昌灵柩返回龙阳之后,便再次折回襄阳。只不过这次没有停留多久,因为崇祯帝的诏令,是让他回京复职。
这次周显不打算走水路,而是想从襄阳渡江走陆路,想趁机回老家一趟。但刚跨入豫地,形势却突然有了出乎意料的变化,整个河南完全乱成了一锅粥。
首先,在原有历史中本应该率部突袭开封的李自成却突然选择了坚守洛阳。他以高夫人为主,牛金星辅,留下将近一半军中将领,近八万大军守卫洛阳。而他本人则亲率十万大军,以宋献策为军师,率刘宗敏、李岩等大将,以雷霆之势拿下了汝州。接着挥兵向南,谋求与孙可望共破南阳。
而同时,一支虎李过率两万精兵攻下了黄河北岸的孟津,阻断了保定总督杨文岳妄图从河北渡河进攻洛阳的企图。此外,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芳亮率五千精兵夺取了函谷关,防止三边督师傅宗龙从陕西东入河南。而红娘子则率领归属于自己的所有士卒,和李岩的二弟李侔一起进驻虎牢关,防止开封守军西向。
沉寂多时的革左五营也突然从皖西进入河南,他们连续攻取了固始、信阳等地,在豫南地区掀起了滔天巨浪。而在豫北,横行多时的小袁营在主将袁时中的率领下突然攻下了豫北重镇濮阳,攻取了重镇濮阳。聚集数万人马,直接威胁河南省府开封。
这一切,看起来彼此孤立的事件,相互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罗汝才全军覆没,川地的匪寇被彻底剿灭。张献忠又战死,仅留下一个李自成。如果他们在此时再不联结到一起,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官军各个击破。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把目标一起都瞄向了河南。
1...6263646566...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