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他念诵的六字大明咒,自然非同凡响。
在六子大明咒的加持之下,了通和尚的掌心,‘*’字符号,流转金光,愈发耀眼璀璨。
恶鬼脸上浮起一丝痛苦、狰狞:“秃驴,秃驴,”
“都该杀,都该杀啊!”
“……啊!”
佛光普照,至刚至阳,这一刹那间的佛光大盛。
鬼物属阴,了通佛光之盛,对于几头恶鬼、厉鬼来说,就如身在一锅沸油当中,痛苦难当。
了通眸光开阖,掌心处那一道‘*’字符号,早就印在了白骨神爪之上。
那一只白骨神爪,早就在在佛门至高‘*’字符号。
那蕴含的佛门大法力之下,节节溃败,直至化作齑粉。
恶鬼身后,四头厉鬼,更是浑身炽热,鬼气不住的溢散。
甚至,在佛光普照之下,神志不清,模模糊糊。
眼看就要,鬼气散尽,魂飞魄散。
鬼气,对于鬼修来说。
重要性不下于,武人的一口元精,道人的一道元神,都是性命攸关之物。
他们猛然发出一声怒吼,化作四道阴风,聚散离合,向着大和尚周匝,狠狠刮去。
了通冷肃面容,在那些黑风,尚且没有靠近之时,淡淡道:“蚍蜉撼树,”
嗡——嗡——嗡——
话音起落,一百零八枚悬浮在半空的佛珠,一尊尊罗汉相,骤然变动。
似乎带着一股‘生机’般,让一百零八尊罗汉浮雕,倏然‘活’了过来。
每一尊罗汉浮雕,都睁开双眸,仿佛目光,汇聚在这些恶鬼、厉鬼的身上。
“南无,阿弥陀佛!!”
佛音,在此时此刻,千百倍的递增。
一百零八枚佛珠,似乎一百零八道声音,彼此交织缠绕。
轰!
这一道佛音,落在常人耳中,可能只是雄浑厚重而已。
但,对于这些恶鬼、厉鬼来说,却不吝是摧魂夺魄,生死攸关。
四道由厉鬼,所化的黑风,还没有靠近了通和尚周匝,就在这一道佛音横扫之下。
只有几声,不甘的悲鸣,随即烟消云散,化为飞灰。
只留下那一尊恶鬼,正单膝跪地,勉强支撑。其鬼躯之上,仍在不断崩裂,似乎破碎瓷器一般。
一丝丝的裂痕,在他身上不住的浮现,随即脱落。
大汉猩红着眸子,充斥着疯狂决绝之意。
“秃驴啊……”
恶鬼从来没有想到,两者的差距,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要知道,一尊恶鬼,以及四尊厉鬼。虽不比鬼王一般,可称王建制,汇聚鬼众。
但要是野心不大,只是割据一山一乡。未尝不能成为一方在山虎,做那一地魁首。
然而这未来的一切,都在大和尚,那高深佛法之下,化为了再难奢望的渺茫。
“施主,”
了通看着鬼气,渐渐消逝的恶鬼。
他双手合十,一百零八枚佛珠,重新化作一串,落在他的脖颈上。
佛珠垂挂,颗颗似龙眼般饱满,淡淡金光,自佛珠之内流转。
“贫僧知道,贫僧所做所为,不占公理,”
“自古,因果循环,皆有定数,”
这些厉鬼、恶鬼,追根溯源,都是源自王七二所做恶孽。
了通大和尚,插手红尘罪孽,干涉因果轮转。
佛家有言,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在佛门之中,因果之重,超乎想象。
大和尚平缓的说道:“贫僧擅自插手,尔等与王七二之因果,是贫僧之业,”
“此业,此恶,贫僧之罪,”
“只愿一切罪孽,尽归贫僧!”
了通大和尚既然承担,王七二的罪孽因果。
那么,王七二所造的恶障,无疑就有了他的一份。
“这恶果,由贫僧一力担当,”
…………
老屋废墟!
荀少彧一脸平静的,站在废墟中央,看着周匝废墟。
先天祖窍之内,那一面石镜,不住颤动。
一种种急促感,压在他的心头。
让荀少彧费了不少心力,才勉强压住,纷乱起来的心绪。
“是这里?”
荀少彧眸光闪动,环视四周,眼睑深处浮起一抹阴霾。
这里,可是他荀少彧的‘黑历史’。
正是那道人的‘无私奉献’,才让荀少彧困龙升天,有了第一‘桶金’。
不过,若非他够狠、够绝。
荀少彧,想要从一介黎庶,一步步撰取气运,还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代价,才能再度开启石镜。
这几个月,不在上河村。
虽在方九的记忆中,上河村并没有太大的变动
但,荀少彧可不是方九。
脑子一转,就有七八十个弯的他。
这几日,他混迹村头,将事情东拼西凑,也是明白几分。
正因为明白了几分,他才愈发的不敢轻举妄动。





元始诸天 第三十二章金身污垢
荀少彧并不想来!
这一处废墟,虽是他一手造就,但他问心无愧。
大道之途,容不得‘悲天悯人’!
十载烨庭经历,早就明确的告诉了荀少彧。
想要在这‘人吃人’的世界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就不能露出‘疲弱’。
不狠,即是不稳!
想要稳,就要狠!
只是,就算荀少彧,无愧于心,对于眼前一切,漠然相对。
但,当初行事。
到底是他荀少彧,前世、今生,第一次沾染上血腥。
荀少彧虽然在事后,做过一些掩饰。
但是一些小破绽,总还是会有的。
哪怕是一把大火,将这些可能出现的破绽,烧成白地,毁坏不少
只是,时间上的匆忙,以及首次‘业务’上的不熟练。不可能不留下一些,细微的、致命的破绽。
这些破绽,就是荀少彧,心中的一根毒刺,让他耿耿于怀。
封建时代,可不是现代社会,什么事都要讲究证据。
需要人证、物证等等,一系列的条件满足后,才会采取措施。
这个时代通用的,就是唯心主义。
只要怀疑,就足够让人死无葬身之地了。
荀少彧目光沉凝的,环视着周匝。
说实话,他现在并不想来!
至少现在,在没有任何自保之力的前提下,他并不想再来这一处废墟。
只是昆仑石镜,既然有了感应,就不是他所能压制的。
哪怕这一面神秘石镜,破损严重,可能紧紧只剩下一些本能。
但是,就算是这些残余的本能。也不是荀少彧,这未入修行之道的凡俗,可以抗衡一二的。
故而,哪怕荀少彧满心不愿,却仍旧不得不来。
环绕一周之后,他收回视线。
这周围空无一人,甚至就连陈设摆放,都于几日前一般无二。
想到前几日,他还在这里,将深埋在此处的卷帛收拾起来。
当时的石镜,可未有半分动静。
这,很不正常!
石镜,既然能在此地,发生感应。
那么,就代表着此地,绝对有着莫大的不正常。
他眉宇微蹙,阳光斜照入老屋,被烧灼漆黑的梁柱,在他脚下,愈发显眼。
一声悠远佛号,在荀少彧身后,突兀响起。
“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声佛号,似如山崩海裂,在荀少彧心头乍现。
让他浑身,那两百零六枚的骨骼,亦不由阵阵酥麻。
似如雷音一般沉闷,让荀少彧立时气血上涌,眼冒金星,筋骨皮肉,酥软了三分。
…………
呼!呼!呼!
黑白色彩的世界,阴风阵阵,惨烈非常。
了通大和尚,盘着胸前佛珠,每一粒佛珠,都有一尊罗汉浮雕,禅韵流转。
“这几鬼,果然大胆,竟敢将贫僧,拉入阴世,”
“果真,大胆之极,”
了通身躯,淡淡檀香气息,在周匝开拓出,一道道涟漪。
这一方黑白世界,分明就是冥冥之地,阴冥之域。
“不过,阴世之域,不同阳世啊!”他法眼如炬,金色佛光,犹如细雨一般,飘洒在周匝。
丝丝嫩芽,绿柳,自他脚下盘绕。
金色雨滴,生机盎然,这一道道阴风,仿佛撞在一道道壁垒上,化作无形、无迹。
这是了通大和尚,一身佛法修为的体现。
阴,不与阳通!
了通大和尚,在踏入老屋废墟的刹那。
就已然不在阳世,而是踏入了冥冥阴世之中。
踏入了那天地鬼祟之所,鬼众幽魂之途。
若非身处阴世,那恶鬼的神通、声势,绝对不会有着如此骇人之象。
一只鬼爪,就可显露惊人异象。
这阴世规则,与阳世大道,可谓是迥然不同。
在阳世人间,大道规则严密。
道家真人,亦不过百人之力;佛家高僧,亦难当数十甲兵。
可是,在那阴世之土,真人法力,大可移山填海,法天象地。
彼此力量悬殊,更可臻达,千百倍数之多,难以想象。
此世之道,天意严苛,规则稳固。
事是了通大和尚这般,一身法力极强。
六神通得其五,堪称顶尖人物。
但在阳世之地,仍无法随意的,显露出神通术法。
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尔!
阴世之域,一道可轰碎一大片虚空,动荡百里的五雷正法。
在阳世人间,也不过一丝电光,一缕雷火。就是一指宽厚的木板,都未必可以贯通。
阳世与阴世,完全就是两种概念。
了通大和尚眸光闪动,周匝一切,正在缓缓变换。
他此时站着的废墟,根本就是那几头厉鬼、恶鬼。
投影阳世真实,在阴世之域,一一衍化出来的灵境。
此时,那几头恶鬼、厉鬼,在了通和尚,大法力之下,被一一镇压。
这一处废墟灵境,在失去了恶鬼、厉鬼的法力支撑之后。
终于,要开始了坍塌!
轰!轰隆!一重重地域,化作漆黑幽深,一并不断的塌陷下去。
看着一重重的坍塌,似乎山岳齐崩。
了通大和尚,倏然闷哼一声:“哼……”
他似乎受到一股冲击般,身躯倒退二三步,一丝淡淡金血,从嘴角溢出。
“天地,反噬?”
了通脸上,一丝殷红浮出,随即渐渐隐没。
他用力攥着脖颈上,那一串金辉灿烂的佛珠,法力气息,愈发衰弱。
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灰斑,不知何时,浮现在大和尚的掌心。
灰斑散发着,腥臭、衰亡的气息。
了通和尚五指握拳,丝丝缕缕的金光,不断泯灭着灰斑的蔓延,却又无法完全磨去这一块灰斑。
“呵呵呵……天父,地母,待我辈修行人,为何如此苛刻?”
了通的眸光,似乎暗淡几分。
不似那般神采奕奕,仿佛元气大伤一般。
为了王七二的那一枚舍利子,了通付出的代价,简直难以想象。
要知道,大道循环,自有定数。
这一方天地,对于修行之人,更是千分严厉,万分严苛。
许多修行之人,毕生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凡是炼气修道之士,都必然会经历,三缺五弊之灾。
其后,更有重重劫数,无始无终。
天地大道感应,生出相应劫数。
更何况,插手红尘因果,对于修行中人来说,可谓是大忌中的大忌。
大和尚,不坏金身有瑕。
无法真正臻达完满境地,飞升净土极乐。
这,就是道伤!
道伤,是为天地之伤。
天地惩戒,极其难以恢复。
金身污秽,禅心蒙尘,大和尚飞升极乐的指望,无疑又小了几分。
想要再度将金身,炼就原先,那臻达大成圆满的境地,就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与心血了。




元始诸天 第三十三章石镜骤动
了通大和尚,神足通玄妙之极。
佛经有云,心念行至,十方众生,所行之处,而不失于定,是为神足。
阴世与阳世,就如世间的阴阳两面。
阳世之外,投影在阴世,也会让阴世,生出相应之物。
这一处废墟,就在此列之内。
只是几头厉鬼,将这处投影之地。用法力抬升了半格,化作了一片灵境,方有了些真实的意味。
一些地祗,如山神、土地神、城隍神,所谓的神域,大多只是这般灵境而已。
这坍塌崩毁,来的极快。
重重塌陷之下,大有崩灭四面八方,回归虚无阴浊之象。
了通大和尚见此,淡定如常,只是微微向前迈出一小步。
这一步的迈出,让这方百里方圆的阴世,同时动荡起来。
仿佛是承受不住,这位大和尚,抬脚跺足之间的重量般。
阴世周匝景象,似碎玻璃一般,无数碎片横飞。
周匝景象,亦似乎逆行倒流般。
诸般之象,在大和尚眼前,一一划过。
然而,见此之象,大和尚脚步不停,对眼前变故,视若无睹。
只在须臾之间,周匝又再度,方才恢复了寂静。
…………
几根熏的漆黑的梁柱,歪斜在地。
了通大和尚,转动佛珠,默然打量着眼前的童稚。
这一死人地,已然不复往日的荣光。
就连周匝寥寥几户,都已经另寻他处,将这周围,空置起来。
大和尚面无表情,只盘动佛珠的速度,骤然快了许多。
“南无,阿弥陀佛”
他轻轻念动佛号,眸光似水波一般,荡起丝丝涟漪。
这一声佛号,本就没有带上丝毫的法力气息。
但是这大和尚,有数十载修行。一身佛法,高妙非常,不说是登峰造极,亦近乎此界之巅。
佛法之高,精通内、外狮子吼,可一吼镇杀内外阴魔。
无论佛法、武学,都堪称是大慈安寺,执牛耳者。
正是因为佛法高深,妙谛自生,了通大和尚,平时一言一行,也在不自觉中,带上几分禅意。
荀少彧此时,身躯亦骤然僵硬。
在这一刻,神秘石镜仿佛彻底‘苏醒’一般,万万道霞光,在先天祖窍之内盘桓。
七十二重宝光,自石镜之内浮出,宛如日月中央,群星璀璨。
当然,这一异象,只是在先天祖窍之内演绎,并非是在外界显化。
要不然,荀少彧也不会,完好的站在这里了。
了通大和尚不会去抢夺,王七二手上的舍利子。
可不是这位大和尚,真是慈悲为怀,不起贪嗔痴。
同时,这大慈安寺,亦不真的只是一群,只会吃斋吃素的老实和尚,不会去干强取豪夺之事。
这中间,只是存在着‘值得’,与‘不值得’的问题。
这,需要以锦平府,大慈安寺阖寺上下百余载声誉,称量这个中的‘价值’与‘分量’。
一枚佛宝舍利,在大和尚眼里,还不‘值得’他去用大慈安寺的百年声誉,作为交换。
而若是,这一方神妙石镜,显露了踪迹!
以这大和尚的眼力、见识,可不会就像现在这般,那么泰然安素了。
只是先天祖窍,处于精神魂魄之中,似虚似假似幻,介乎真实与虚假之间。
似无边广大,才能容得,这石镜诸般异象,不让异象外露,这才没让大和尚,发觉端倪。
“小施主,”了通不紧不慢的拄着藤杖,缓步而来。
看似不过两三丈距离,但在大和尚脚下,却仿佛一步略过。
这大和尚,风采夺人,百衲法衣在猎猎鼓动。
微胖的身形,却不显半分臃肿,反而有着些许的慈悲广大之意。
荀少彧心中,警音大作。
这是一尊大高手!
他勉强维持着,天真烂漫,道:“大师,”
了通大和尚,深深的打量了一眼,眼前的总角童子,眸光似动。
这大和尚,一举一动浑然天成,袒胸露乳,和煦道:“小施主,可是上河村人?”
了通法眼烛照,周匝十丈,都逃不过法眼如炬。
天眼通,臻达大成,可看天地气数变迁。
大和尚自信,这世间的魑魅魍魉,都逃不过,他的一双法眼。
作为佛门高僧,他心通有成,就是痴儿呆傻,也能分的清善恶清浊。
更何况,能成为高僧的,哪一位不是智绝通达之辈。
想要骗到这些高僧大德,真是
“大师傅,小子,上河方氏,”
“村东,方氏子?”荀少彧沉下心思。
方氏在上河,可是有数的大族,族人数十,近十余户。
在上河,能与方氏媲美的,也就只有寥寥几家小门小户而已。
要不然,方老六也做不得,数十载的上河坐地虎。
了通大和尚,默然点头,释然道:“原来如此,方氏子尔,”
此时的大和尚,正值法力大损之际。
天意反噬之下,一颗琉璃佛心,也不免生出贪嗔痴三毒。
有这三毒扰乱,一身神通,十去七八,自然就没这心思,用他心通勘察一垂髫小儿的心思。
“方氏子啊,”了通大和尚,沉吟片刻,颔首点头。
这和尚出身的锦平,远在上河村数百里之外。
对于这靖远,并不是多么不熟悉。
当然,作为一寺顶梁柱。
若非,实在是有要事,这大和尚,也不会轻易离开大慈安寺的。
大和尚百衲法衣,轻轻一抖:“贫僧乃大慈安寺僧人,应王里正之请,为此地阴灵,做上一场祷告法事,”
他饶有意味的环视周匝,脖颈上一百零八枚佛珠,环绕佛光金辉。
“如今法事已毕,贫僧正要离去,能得遇小施主,亦是缘分,”
“不过,小施主,此地阴气浊重,恶孽深沉,非小施主,可久留啊,”这和尚,转动着胸前念珠,缓然道。
了通大和尚法力衰弱,天意反噬,一身佛门神通,也衰弱许多。
一时间,禅心蒙尘,倒是不会过多怀疑,一介小童儿。
荀少彧闻言,心神愈发绷紧,不敢放松一丝,道:“大师良言,小子谨记,”
闻言,了通颔首低眉,仔细打量着荀少彧。
这般年纪,就能有这种气度,不由让僧人多了一丝留意。
这一留意,了通目光,微微一滞。
在许久之后,和尚神色中,似乎悄然浮现在出些许惊色。
相书有言,天庭圆而藏性,地阁方而藏命!
道门长于相术,可观眉宇,断前程。
殊不知,在佛门之内,也一样有着相术相法传承于世。
可能,这佛门观相之术,不及道家之渊博、渊深。
但,也不可小觑了这一门术法之道仙,这毕竟亦是一脉之正法。
一般,在寺院各殿之内的知客僧,就是专门专研,这一门门相术之道的僧人。
一法通,万法通,了通和尚可能对于相术,并不精通。
然而,大和尚法力高强,区区一门相术,还难不倒他。
相术之意,在心中转过几遍,大和尚就有了不浅的见解造诣。
只是荀少彧急于脱身,没有发现大和尚愈发凝重的神色。
但在这和尚面前,荀少彧亦几乎是如坐针毡。
这是弱小生灵,面对强横存在的一种本能反应。
无法遏制,亦无法避免!
倏然,大和尚开口道:“小施主,且慢,”
法眼一开,诸般气数,在他眼中无有缺漏。
只是法力神通衰弱,让了通和尚的神通,也随着削弱几分。
但窥见的一鳞半爪,也让大和尚颇为动容。
似乎一丝青意,在他眼前晃过,一度让和尚,以为似虚似幻,看不真切。
大和尚平抚心思,缓缓道:“小施主不必匆忙,此地阴气虽重。然贫僧,自可护佑小施主周全,”
“毋需如此,急切尔!”
这一丝青意,登时就让大和尚,对荀少彧另眼看待。
青气焉,公侯之象!
一州之地,一个时代数十载风雨。
能同时诞生出,十数位青气秉命之辈,都是莫大幸事。
每一位,都有着莫大气数,不容任何人忽视怠慢。
荀少彧身怀青气,就足以让了通大和尚,这位眼高于顶者,青睐有加。
殊不知,荀少彧这青气秉命,可不是先天成就的。
而是用一卷道门至宝,五岳真形图的崩灭,带了一丝本源,造就了荀少彧,这郁郁葱葱之气象。
然而,了通却是不知,这其中的首尾。
1...1314151617...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