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在初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后青牛
不过想到这位先生的功绩,却没有一人反对,此人,便是直接坐了侍郎职位,反对之人亦不多。
长孙无忌稍加思索,之后开口说道,“回禀陛下,户部下司农寺尚有一空职。”
听长孙无忌这般说,众人也便反应过来了,司农寺卿前些日子因为犯了欺君之罪已经被斩首,如今那职位确实空置着。
“如此,便委屈先生暂任司农寺卿一职,统筹天下粮田,另赐先生宫禁金牌,若有要事可直接入宫面圣,若无要事,准许先生不必早朝。”此,亦是几人早便已经商讨好的了,如今在太和殿之中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来,不过是通知而已。
“不必早朝?有要事可随时进宫面圣?”这是何等的恩赐!礼部下发的《仪制令》之中可是清楚,“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参朝。”
所言便是在京文武官员,含九品及以上,每月初一十五上朝,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除休沐日外,需得每日上朝。
司农寺卿乃是正三品,按照礼制,应当每日临朝,但陛下竟然亲自下令,准其不必每日临朝。
“陛下,此事不合礼制啊!”礼部尚书李孝恭快步出列,跪在了陈丰的身前,“陛下,五品以上京官需得每日临朝,这是礼制啊,若是准了大司农不必临朝,岂不是乱了规矩?”





重生在初唐 第117章 朝堂辩驳
礼部尚书跪在殿前,言辞恳切的说道,“陛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岂能因一人便坏了全国的规矩,若是今日准了大司农不必日日临朝,日后是否群臣亦能不必日日早朝?”
陈丰只跪在李孝恭的身旁,一言不发,当今陛下的敕令,便是一言九鼎,自然不会因为他李孝恭一言,便朝令夕改。
“李孝恭!”皇上的声音有些冷,“你是说朕错了?”
“陛下自然是无错的。”听得这般语气,李孝恭当即乱了一下,不过在朝多年,他只认定自己认为对的,他虽然说陛下无错,却也并未认为自己错了,同样不认为李世民这般便是对的。
“若是陛下欲要给大司农恩典,自然可以换了其他的赏赐,不必拿规制当做儿戏。”
“李孝恭,如今你还敢与朕谈规制?”李世民的声音冷了又冷,“那朕便问你,国库空虚,需得满朝文武,众位爱卿捐献家资以充盈国库可符合规制?”
“朕再问你,先生此前以商人身份步入朝堂,并捐献了五十万两白银,可符合规制?”
“朕又问你,日前,你留在先生身边学习三日,我半壁朝堂留在先生身边三日,均不曾临朝,又符合规制吗?”
“这……”一连三问,便让李孝恭哑口无言。
“退下吧。”见他无话可说,李世民终是下令让其退下,并为多加为难。
李孝恭悄声退回自己的位置之后,陈丰方才叩头谢恩。
见终于将陈丰糊弄到朝堂之上,李世民心中亦是喜悦,当即问道:“针对如今我大唐形势,大司农可有妙计安天下?”
“微臣确有一计,只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李世民一边在心里暗笑陈丰进入角色蛮快,一边还要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和陈丰搭戏。
“回禀陛下,微臣认为,当今国内大势,在于贫富差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人吃糠咽菜,富人大鱼大肉,日日珍馐顿顿美味。”陈丰也不客气,当即便说出了最紧要的问题,“微臣曾听小儿流传,说皇族官家,一顿饭便要吃掉一百道菜,睡的房子都是金银所制,每夜躺在玉石的床上睡觉。”
“这不是胡说吗?”
“大司农哪里听来的胡言乱语,竟也拿到朝堂上来说,岂不是胡闹?”
陈丰转过头看向面露不赞同的表情的几位大人,“虽是民间小儿不知深浅,胡闹之言,但敢问大人,小儿之言又是何人所教?”
“小儿之言自然是成人所教。”
“那成人又是从何处听来的言论?”陈丰张口便问。
“这……本官从何得知?”
“大人既然不知,便先不要打断如何?”陈丰笑容可掬的问道,却让那人面露难色,当场打断旁人说话,无论是放在哪里,都不是礼貌之举。
“哼!”那人甩了甩袖子,又坐低了身子。
“陛下,众位大人”陈丰朝着众人拱了拱手,“成人并非孩童,
所言自然是心中所想,若是有了心中这般的猜想,岂不是正能够说明黎民对朝廷的不满,对皇族官家的不满?”
“先生可莫要仗着陛下宠信便信口雌黄!”
“这位大人!”陈丰不理会他的无礼,只说了一句,“随意打乱旁人说话,可并非礼士所为。”后又看向了坐在首位的皇上,“不知陛下认为微臣所言可有道理?”
“言之有理!”虽说看着平日里桀骜不驯的官员被陈丰三两句话便堵得无话可说的感觉当真爽快,但陈丰问话,他也并未忽略。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今连皇上都说了言之有理,自然不会有人再来触皇上的眉头。
“这样的问题一日不能解决,百姓心中对朝廷的不满便会与日俱增,届时,只怕……”
“先生慎言!”
又一次被人打断,陈丰的好脾气已经临近耗尽,不过当庭与人互撕,绝非陈丰所愿,便无视了他,“届时,只怕……”
“先生慎言!”
见陈丰不予理会,此人竟然从地上站了起来,跪在了陈丰的身侧,朝着上首的李世民言叩首,一言不发,但意义明显,便是不肯让陈丰继续说下去。
“你我君臣之间,并无不可说之言。”陈丰之意,便是李世民之意,此时几次三番被人打断,李世民心中自然也已有了怒色,不理会那跪地叩头之人,只示意陈丰,“先生继续说。”
陈丰却并未继续说话,而是看向了
依旧跪倒在地上,不断叩头之人,“大人还是莫要让陛下为难了。”
那人楞了一下,看向陈丰的眼神之中亦有着疑惑,陈丰朝着他点了点头,不再理会,继续开口说道,“若是继续放任百姓心中对朝廷的不满,只怕日后朝廷在百姓心中威望全无,届时天下动荡一会随之而起。”
“大司农可有解决方法?”李世民看向陈丰,语气淡淡,却带着显而易见的威压,不过这威压并非是对着陈丰,而是对着满朝文武。
见此,众人心中哪里还能不明白,此前陈丰说了“莫要让陛下为难”,便是已经暗示了他们,此时陛下已有定夺,容不得他们反对。都是玩弄quán bing之人,哪里还不懂得收敛锋芒呢。
“为今之计,推广商业便是最有利的解决办法。”陈丰坚定的说道。
众人心中思量,但不知陈丰计划,亦不好提出反对意见,遂此时还是一片祥和,但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具体该当如何?”
“以朝廷名义下放钱款,若百姓有意从商便可与朝廷借款,若事成,还款之时多收些利息便是。”
“大司农这是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要烧到户部了?”能做到户部尚书这个位置,戴胄在陈丰甫一提出这个建议之时便已经想到了其中的一系列操作,遂开口问道。
“下臣亦是为朝廷分忧,也算是为户部分忧啊。”陈丰言辞恳切,眼神真诚。
“为陛下分忧,本官到是看出来了,可为户部分忧,从何说来?”




重生在初唐 第118章 大兴借贷
听他说出这话,陈丰便知晓,戴胄这是被他的建议给惹毛了,不然断然不会将户部与陛下之间分割开来,不过此人既然在言语之中给了自己可乘之机,若是自己还不能抓住机遇,便也当不得陛下盛赞了,遂他笑得一脸开怀,“尚书大人说错了,我等同朝为官,为陛下分忧与为户部分忧并不冲突啊!”
听陈丰这般说,戴胄瞬间便反应过来,自己方才说错话了,想通之后略有些慌乱的跪倒在地上,“陛下赎罪,微臣……”
“戴爱卿不必多言,朕知晓你的心意,不过,为何不能听大司农将话说清楚呢?”李世民也并未有怪罪之意,只开口安抚了一句,便着他退了回去。
等到戴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陈丰方才继续说道,“戴大人赎罪,下臣确实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便烧到了户部,但此事于我大唐社稷有着千秋之功,于我户部亦非坏事。”
见陈丰好言好语,戴胄也不好继续板着脸,不过脸色是好了些,却也并未开口回应,陈丰未得到戴胄的回应,却也并不觉得尴尬,以这老头方才表现出来的焦躁的性子,没有直接站出来给自己一巴掌,都是占了在这是在朝堂之上的光,戴胄亦不敢做出殿前失仪的事情来。若是私下里,指不定这老头怎么着自己呢。
“大人您想啊,届时户部将钱借了出去,供百姓们做生意,日后亦可多收一部分的商税,另外还可以收取一部分的利息,何乐而不为呢?”陈丰笑着问道。
伸手不打笑脸人,见陈丰面带笑意,戴胄亦不好继续冷眼相对,“你说的到是好听,若是收不回来呢?”
“若是收不回来,便以他物相抵便是。”陈丰亦不打怵,当即开口回道,“钱款借出之前,户部可收取借款人的抵资,便是以所有之物相抵,房契或是地契均可,借款期间,房契或是地契便抵押在户部,待其还清本息之后,便将契书归还,若是无法还清,便将其抵资充入国库。”
陈丰严肃的给出了答案,最终笑着看向戴胄,“如此便是稳赚不赔,戴大人以为如何?”
“本官要百姓的房子和田产有什么用处?朝廷总不能收了东一块西一块的田产和地产吧,这根本就行不通!”戴胄的眼神之中已经有了赞赏,至少对于陈丰能够提出这般的建议来还是很欣慰的,不过如此行事,若是没有万全之策,他是不会同意的,即便是圣上推崇的先生也不行。
说白了,他现在对此并非完全没有动心,只是如他所说,百姓的田地房产于他而言并无用处,便是长安城之中荒废的土地亦不知凡几,如此行事不过是再增加几片荒地,于大计无益啊!
“戴大人,此事自然有坏处。”陈丰似是已经想到了戴胄的反对,甚至反对的缘由,他比戴胄还要充分,比如,“此事若是推行,
做生意便会有亏损,届时必然会有大量还不上银钱的百姓要沦落到以田地房产相抵的下场,届时方才是真正的流离失所,这般人物多了,势必会引起天下动荡。”
“大司农既然心中知晓,还要大举推行商业,到底是何居心?”戴胄亦是好不容易抓到了陈丰的错处。
但陈丰却好似对此半点都不在意一般,“大人这般想不过是因为担心欠款人还不上钱款,朝廷最终在百姓心中更会落得诸多不是罢了。”
“你亦是亲口所说,若是没有了田地房产,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更会上升一个层次,届时只怕便不是银钱所能够解决的了。”戴胄听闻陈丰的话,也终于冷静下来不少,此时的言语倒像是两人在商量了。
而陈丰见他面色平静,似是对之前的事情并不在意,反而对借贷之事颇有兴趣,便也明白,此人并非是不愿意大兴借贷,只是担心借贷之后会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田地可种。
“戴大人,做生意是不可能稳赚不赔的。”陈丰看着戴胄,“下臣不能保证每个商人都能稳赚不赔,但能保证国库稳赚不赔。”
“就凭你收来的那些百姓的田产和房产?”戴胄说这话之时,语气之中多少带着点不满,毕竟借贷之事虽然初步看来可行,但若是后续的问题不能完好的解决,只怕日后会引起更大的问题,引起国家动荡亦不无可能。
当朝之人,大多数人心中均对此感兴趣,但却不敢贸然支持,因为他们心中清楚,此时支持,亦无太大的作用,因为至此时,陈丰亦没有万全之策,便是连他的顶头上司也无法说服,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但此时其他人不反对的缘由,更重要的是,这把火并未烧到其他人的身上,本质上还是他们户部自己的事,其他人不便跟着掺和。
且当朝之下,陛下坐在上首看着,今日传召陈丰似本就是一场戏,授予官职亦是做戏,如今,只怕这大兴借贷、推广商业一说,陛下亦已经知晓,而陛下不说却让陈丰提出来,便是为了让陈丰说服他们吧。
陈丰此人,说的好听是足智多谋、机敏过人,说的难听,便是心思诡辩、难以捉摸了,这般人物,绝非是被戴胄三言两语便能说的没有了分寸的人。
此时朝堂上多半的官员都和陈丰有着交流,对陈丰的了解虽然谈不上深厚,但亦不能说全无所知,至少对此人表面上的性格还是看出来些许的。
此人性子稳重,虽时而有些跳脱,但终是不影响大局。
他能够在当今陛下默许之下将此事说出来,便是有了决然的把握,只怕戴胄拦不下他!
众人的心思,陈丰如何能猜不到,此时见众人一言不发,整个太和殿,似乎都在看他与戴胄的热闹,陈丰亦不心焦,确实,此时戴胄拦不下他,但本质上并非拦不下他,而是拦不下当今陛下,唐皇李世民。




重生在初唐 第119章 平辈而交
不仅是陈丰,长孙无忌等人看着戴胄的眼神之中亦多了些许同情,他不曾与陈丰交过手,甚至对此人了解不多,遂在此时第一个出丑的便是他,亦不难解释。
不过却无一人愿意帮戴胄解围,因为他们知晓,陈丰的事情还并未说完,今日的陈丰新官上任,可并非只烧一把火。
“戴大人,单凭田产和地产,您愿意吗?”陈丰眨了眨眼睛,竟有了三分俏皮模样。
戴胄见他这般,若是继续刁难,似是有些于心不忍了,但若是退了一步,今日只怕还真的要被这少年给得逞了,陛下旨意一下,他便是想要扭转局面,亦是不可能了,当即梗着脖子说道,“你说我愿不愿意?”
“嗯,戴大人必然是不愿意的。”陈丰笑着回应,接下来竟然转头看向了段纶,“不知工部尚书段大人是否愿意呢?”
段纶本一心看户部的热闹,却不想陈丰竟然将这把火烧到了他工部的头上,说实话,他同不同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吧。
谁都知道,六部之中最有前途的是户部,最没前途的是工部,有前途是因为户部是六部的钱袋子,无论是哪一部需要钱财都需要与户部提交申请,而最没前途是因为工部是六部的后勤,无论是哪一部有需要的器械工具,都来找工部。
因着职责的高低,六部之中最有话语权的便是户部,而工部,往往是干的最多,收益最少的部门,
在这等大事的讨论上,工部往往没有太多说话的余地,却不想陈丰此番竟然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他,更何况此事还是他户部自家的事情,与工部并无关系啊!
见段纶并不打算回应他,陈丰也不再执着,转头看向了李靖,李靖见到陈丰的目光几乎本能在心里暗道一句“不好”。
果然,便听到陈丰开口,“那不知刑部尚书李大人又觉得如何?”
李靖此人本是武将出身,对于文官的弯弯道道了解并不深刻,但此人深谙兵法,兵者,诡道也。陈丰此人,并未接触过,但见他今日表现,便知并不是寻常人物,再加上经常在陛下口中听说此人,联合今日种种,心中已有了猜测。
“若能有万全之策处理那些收缴上来的田地房产,此事未尝不可。”
陈丰暗骂了一句“老狐狸”,但也知晓官场上个个都是人精,他当然不能指望众人因为自己一句话便将此事拍板,若当真如此,他倒是要怀疑一番了,如此,推拉之中将事情说清,亦未尝不可。
“段大人,李大人觉得此事可行,您觉得如何?”陈丰将目光放回了段纶身上,一句话出口,惹得一群人不悦。
李靖心中暗骂,他确实同意,但同意的前提是有万全之策解决那些收缴上来的田地房产,怎的到了他的口中,便直接成了他同意了?莫不是……
李靖忽的想到了一种可能,他转头看向了长孙无忌,却见长孙无忌也刚好看向了他,此时似是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正对着他点了点头。
段纶心中亦是暗骂,满朝文武,为何独独和他过不去,但李靖的回答也给了他提醒,“此事到此时,大司农亦是没有说出万全之策,本官又如何敢下定论。”
“段大人之意,若是有了万全之策,又如何?”陈丰自然不会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来回推手,其他人均不重要,此事若想达成,最重要的三人,无论如何,他都要搞定。
“若有了万全之策,不妨一试。”能做到工部尚书一职,段纶亦不是庸才,自然知晓此事的利害关系,若是后顾之忧得以解除,自然可以一试。
“如此,戴大人又觉得如何?”陈丰又一次看向了戴胄。
戴胄眉头一皱,这小子转转悠悠兜兜转转的问了一圈外人,结果他的万全之策却并没有说出来,但事到如今,他亦是猜出陈丰必然是有了解决那些抵资的方法了。
而此事,陛下定然已经知晓,不然断不会容许他在朝堂之上胡闹。
然,不只是戴胄几人心中迷糊,便是其他不知情之人,心中亦是不解,先生若是有何办法,说来便是,为何要过问刑部和工部的意见?需知六部虽然同是隶属于尚书省,但大体上还是自成一体,各行一事,基本并无职权交错的情况,而此时又是户部本家的事,更是无需过问刑部与工部意见。
但包括戴胄在内的众人心知,陈丰并非会做无用功之人,只怕还有后招。
思及此,戴胄眉头皱了一下,“大司农若是有万全之策,不妨说来听听,若是可行,本官亦不会无理阻拦。”终究算是服了软。
闻言,陈丰浅笑,“戴大人心中纠结不过是那些抵资该如何处理,生意失败的百姓会流离失所再无房屋遮雨避寒,再无良田生产耕种,所担心,不过是良民因贷无奈变成贱民,甚至落草为寇。”
“大人,下官所言可对?”陈丰拱了拱手,看向戴胄。
“不错!”戴胄虽然依旧板着脸,但是眼神之中已经没有了陈丰将火引到户部头上的怒意了,他如何看不出陈丰此计的妙处,但妙处带来的却是更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若是问题能够解决,此计自然可大举推广。
原以为此人不过是偶然想出了一个点子,便来朝堂之上信口开河,却不想,他一个初入朝堂之人,靠陛下的宠信和五十万两银钱买来的正三品官职,此人对天下大势必然知之甚少,纵算有些小聪明也不足为虑。
然此人方才所说种种,恰好是他心中忧虑之处,亦是他对大兴借贷之后,所带来的后果的不愿接受之处,能说出这般话来,便说明陈丰并非他心中所想的无能之辈。
既是有着真才实学,他亦愿意与之平辈相交。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武者更容易被人的德行拜服,而文人一眼见到的便是文采谋略,此时戴胄眼中,陈丰的文采谋略并不低于他。




重生在初唐 第120章 兴建水利
有一点毋庸置疑,戴胄乃是户部尚书,官居正三品,而陈丰此时乃是司农寺卿,又称大司农,名义上户部亦有司农的本分,但司农寺却并非隶属户部,而是自成一体,只大家都默认将司农寺挂在户部名下,且大司农,同是正三品官职,陈丰虽一直自称“下官、下臣”却并不意味着他不知晓自己的官职,仅是对戴胄的敬重罢了。
“若是生意失败,还不上钱款之人可以劳役还款,赎回抵资,戴大人以为,此事可解?”
“这……”戴胄思量了约有半柱香的功夫,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但如今并无大事,亦无兴修宫殿城墙之事,大司农欲要其以劳资抵债,又该往何处劳役?”
如此,便是说明,若有劳役抵债,便可行。
陈丰心中明了,“户部确实并无大事,亦无兴修宫殿之事,但不代表工部亦没有啊。”
果然,众人这才想到之前陈丰问了工部的意见,原来,此事的关键当真是在工部啊!
想到此处,戴胄便也不继续烦躁了,索性也笑意盈盈的看着段纶,而段纶便陷入了之前戴胄的境地,“大司农此言差矣啊!”
“段大人觉得哪里有差?”陈丰看向段纶,眼带笑意,一副喜闻乐见模样。
但看见陈丰这般笑,段纶便觉得自己似是掉进了陷阱之中,且还是无法逃脱的陷阱,“大司农觉得这还不上债款的会有多少人?”
“初步算万来人还是有的,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
听得万来人,段纶当即便不乐意了,更何况以后还会越来越多,工部如何也养不起这么多人,“这万来人,我工部如何能够吃得下?”
“工部如今是吃不下,起一个大工程,自然便能吃得下了。”陈丰说的轻松,似乎做起来也一样轻松一般。
但段纶这个工部尚书如何能够觉得此事轻松,若是当真叫陈丰将此事贯在工部的头上,只怕他撞墙的心思都会生出来,“大司农此话说得轻巧,殊不知如今国库空虚,再起工程,便是劳民伤财之举,届时百姓难免怨声载道!”
“段大人又如何得知此事便是劳民伤财而不是利国利民,如何便是百姓怨声载道,便不是众kou交颂、民心所向?”陈丰当即开口反驳道。
“大司农刚入官场,尚且不知,我唐皇仁爱子民,从未兴修宫殿,便是担心劳民伤财,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兴修宫殿,无不是劳民伤财之举,无不引得百姓怨声载道。”段纶苦口婆心的解释,最终定论,“此事,断不可为。”
1...3132333435...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