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哦?”
胡德兴和孟凡辰闻言都是凑了过来,一同问道:“做什么的工坊?”
孙绪伸出了两个手指,说道:“烧酒和琉璃!”
孟凡辰瞪大了双眼吃惊得说不出话来,而胡德兴则是涨红了脸,大笑着说道:“我君韬兄弟还真是无所不会啊!这两样东西要是冲进山东各地,到时候鱼山集还不成了聚宝盆!”
三人兴奋之余相互对视,忽然不约而同的大笑了起来,三人心中都是有一股暖流,同时也是认定要和刘君韬、和鱼山集共进退。
而胡德兴的心中更是在盘算着:“君韬一直对火器情有独钟,始终都是念念不忘,我是不是在这方面帮他一把!”
彰德府汤阴县,陈家。
此时,陈家家主陈贺瑞听了陈斌的奏报,脸上已经满是怒气,猛地一挥手,便将旁边桌子上的精美瓷杯扫到了地上,顿时摔成
了一地碎片。
“我早就说过,那刘君韬必须除掉!鱼山集必须尽早灭掉!可是你、和那个许贺却一直在我耳边聒噪,要我徐徐图之、不可莽撞!现在怎么办?你给我说话!”
听着家主陈贺瑞的咆哮,陈斌的脸色很难看,心中也是怨气丛生。
“都是那个许贺在规劝你不要和鱼山集硬碰硬,要慢慢来,我什么时候参与过了!”
可是,这些话陈斌是不敢说出口的,只能在心中想想罢了。
陈贺瑞气呼呼的坐了起来,似乎是吼累了,狠狠的说道:“现在那刘君韬的手下有两、三千强悍的青壮,现在又招募了数百马户,组建了马队!你告诉我,接下来我陈家应该如何应对鱼山集!”
陈斌眉头紧锁,沉声说道:“家主,我认为为今之计,我陈家应该集中所有的人马压向鱼山集!那刘君韬虽然招募了数百马户,可是这些马户都是刘君韬新招募的,并没有经过什么训练,现在应该还不是我陈家马队的敌手,我陈家的优势依旧在!”
陈贺瑞闭目思索着,一时之间难以作出抉择,毕竟自己的决定,关系着整个陈家的生死!
而陈斌也是沉默不语、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家主陈贺瑞做出决定。
许久之后,陈贺瑞睁开双眼,幽幽的说道:“刘君韬终归不是池中之物,鱼山集发展得太快了,时间拖得越久,我陈家越是被动!我只能放手一搏了!”
陈斌双眼血红,看着陈贺瑞重重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家主,我明白!我立刻调集所有人马向张秋镇集结,等候家主的命令!”
兖州府曲阜县以北,宁阳县,孔府。
“刘君韬?”
孔家家主孔三才坐在一张红柳躺椅上念着刘君韬的名字,身边还站着一个瘦高的管家。
“林叔,鱼山集是什么地方?穷乡僻壤!你说一个小小的鱼山集能翻起什么风浪来?切!”
孔三才舒舒服服的躺在椅子上,对刘君韬和鱼山集不以为然。
可是,站在旁边的管家林叔却不这么认为,劝道:“家主,我倒是觉得这个刘君韬太不简单了!”
“哦?”
孔三才一听来了精神,问道:“怎么说?”
林叔说道:“家主你看,就在三、两年前,那鱼山集还是个穷乡僻壤,可是现在却干掉了刘家、王家和鱼山上的镇八方!这三家的实力可是不可小觑啊,可是都被那刘君韬带着鱼山集给灭了!这
刘君韬缴获了多少钱粮?继续了多少实力?”
说到这里,孔三才终于开始正视鱼山集和刘君韬了:“说!继续说!”
林叔继续说道:“家主,听说现在那刘君韬又开始和河南的陈家对着干了,看来那刘君韬志向不小啊,绝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咱们孔家必须要小心应对!”
听到这里,孔三才有些吃惊,问道:“那刘君韬不是已经和陈家和解了吗?”
“确实!”
林叔说道:“可是,现在不管是陈家还是鱼山集,双方都在调动人马、大肆扩充势力!”
孔三才缓缓的站了起来,眉头也是紧锁,说道:“我开始还以为那刘君韬不过是一个新近崛起的土包子,没想到竟然是一个过江龙啊!”
林叔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刘君韬确实是条过江龙!而且,现在这条过江龙开始注意到咱们孔家了!”
听到这里,孔三才猛然看向了林叔,原本玩世不恭的双眼瞬间精光四射,充满了阴狠、果决。
“怎么回事!”
林叔也被孔三才的眼神吓了一跳,在林叔的记忆里,孔三才很少会这样,只有在遇到强大敌手的时候,才会显现出这般杀伐决断来。
于是,林叔一五一十的说道:“家主,现在咱们孔家在各处的产业都开始感受到了来自鱼山集的压力!鱼山集的私盐量大、价低,很是抢手!而且我听说刘君韬不知在哪里修建了新的工坊,不知道会出产什么东西。”
孔三才皱着眉头问道:“底下人对鱼山集那边有什么议论吗?”
“议论?岂止是议论!”
林叔有些气愤的说道:“现在咱们在滑口镇附近的产业几乎以及被鱼山集给挤垮了,那边的伙计差不多都跑到鱼山集的产业去了。而且咱们在安山镇一带的农户都将土地卖给了鱼山集,那些可恶的乡民都跑到了刘君韬的手下!”
孔三才闻言不由大怒,猛然抬起一脚就将跟前的红柳躺椅踢飞,然后对林叔说道:“我现在调集人马北上如何?”
“家主是想和陈家一起夹击鱼山集?”
“没错!”
林叔思索了一番,摇了摇头,说道:“家主,我觉得咱们还是静观其变的好!在我看来,那鱼山集和陈家现在是旗鼓相当,双方一旦开战,那将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对决,我孔家正好渔翁得利!”
孔三才听完之后想了想,嘴角挂上了一丝阴笑。
(本章完)
天策大明 第八十二章 碗口铳
鱼山集。
刘君韬和刘子安在院子里喝茶谈天,两人从早上一直坐到了晌午时分,期间不论是刘君韬还是刘子安,眉宇间都是有一丝忧虑。
“练总,我发现陈家的人马开始往张秋镇方向调动之后,便急忙赶回来报信了,但是在路上,我还接到了南面传来的消息,得知宁阳县孔家也有异动,孔家的人马也有相当一部分正在朝着宁阳县调动!”
刘君韬皱着眉头问道:“有迹象表明陈家和孔家有联系吗?”
刘子安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我现在还不确定这是巧合还是预谋的!”
“那就难办了!”
刘君韬眉头紧锁,说道:“现在咱们鱼山集护卫队根本就没有两面开战的实力,要是孔家也来搀和一手的话,事情还真是不好办了!”
一时间,二人都是沉默不语,都在思索着眼前的困局。
这时,刘君韬忽然想起了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火器,不禁感叹道:“要是我有一把神兵利器在手就好了,到时候我岂会如此畏首畏尾!”
“神兵利器?”
刘子安楞了一下,还以为是刘君韬愁坏了,在这里发着牢骚。
“练总!”
忽然,高冉推开院门走了进来,说道;“练总!胡大人来了,人已经进村了,让我来告诉你一声,赶紧去护卫队营地,胡大人给你带了好东西!”
刘君韬闻言一愣,紧接着便大笑了起来,对刘子安说道:“哈哈!胡大哥给我带神兵利器来了!”
鱼山集护卫队营地。
当刘君韬和刘子安、高冉赶到护卫队营地的时候,高冉手下的青壮已经将整个营地封锁了起来,显得神神秘秘的。
高冉小声解释道:“连总,是胡大人让我这么做的,说是怕走漏了消息。”
“胡百总到底带来了什么东西,弄得这么神秘?有这个必要吗?”
高冉看着疑惑不解的刘子安,有些无奈的说道:“刘管事你是没看到啊,那胡大人带着孙绪、孟凡辰刚到外面的时候,三人都是乔装打扮,现在天气依旧还是很热,但是他们三人还都是穿得严严实实的,真是奇怪啊。”
刘子安闻言也是心中好奇,想要看看胡德兴到底给刘君韬带来了什么宝贝,要这般藏着掖着。
刘君韬三人刚走进营地,便听到了一声闷雷一样的轰鸣,刘君韬顿时大笑了起来,大声说道:“哈哈!果然是神兵利器啊!”
那边,胡德兴手中抱着一个东西,听到了刘君韬的声音便看了过来,举起了手中的东西说道:“君韬兄弟,你看!我给你弄了一杆碗口铳!”
刘君韬快步走上前去,接过了碗口铳仔细看了起来。
只见这碗口铳不同于明末时期的鸟铳、三眼铳,通体都是比较粗的,显得有些笨重,而且铳口看上去很大,如同海碗的碗口一般。
这碗口铳并没有后世火枪的模样,如同是一个修长的铁桶一般,没有照门、没有枪托、没有长长的火绳,显得很是落后。
而且,刘君韬还观察到,这碗口铳的铳管都有明显可见的裂纹,而且通体满是锈迹,心中便多少有些失望。
“胡大哥,这碗口铳都有些开裂了,刚才你还敢开火?要是炸膛了怎么办?”
胡德兴闻言有些不悦,说道:“君韬啊,我可是冒了杀头的危险,才从百户大人那里弄出来这么一个家伙,你可别不识货,要是崭新的我还不去冒风险呢!再说了,你没看这碗口铳结实着呢,怎么会炸膛啊?”
刘君韬知道刚才是自己说得不对,便笑着说道:“我这不是担心哥哥你吗?好!这件神兵利器我收下了,多谢哥哥!”
说着,刘君韬便抱拳手下了这杆碗口铳。
胡德兴也是咧嘴笑着,而后说道:“好了,东西我送到了,我们三个也要赶紧回滑口镇了。”
刘君韬闻言有些奇怪,问道:“胡大哥现在就回去?咱们兄弟有日子没见了,怎么也要喝上一顿啊!”
这时,胡德兴凑到刘君韬耳边小声说道:“我们三个还有些事情,滑口镇那边新来了一批火器,百户大人那边正在组织大家换装!要不然我还不好弄来这杆碗口铳呢!”
刘君韬一听便来了精神,问道:“胡大哥能不能……”
“不能!”
还没等刘君韬说完,胡德兴便当机立断的拒绝了,而后说道:“君韬你也太贪心了!”
“哈哈!”
刘君韬笑了笑,然后便请胡德兴、孙绪、孟凡辰到营地的茶室坐坐,怎么也要喝点茶水再回去啊。
刘子安和高冉则是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趁着这个时机,刘君韬便向胡德兴问道:“胡大哥,不知道这次百户所更换的火器都有什么?说说看,也让我长长见识!”
旁边孙绪和孟凡辰并没有搭话,二人都是坐在旁边喝茶休息。
胡德兴则是看着兴致盎然的刘君韬,笑着说道:“好!那我就给你说说好了。”
“好!”
“现在官军装备的火器大致有这么几样,火铳呢,主要就是碗口铳和手铳,火炮则是将军炮和臼炮;此外,听说京营和边军还会装备火雷(地雷)、火箭什么的,不过我是没见过的,也不知道火雷、火箭的威力如何。”
“我滑口镇百户所装备的主要是碗口铳,要说这碗口铳可是一大利器啊,不但声震四野,可以震慑敌军士气,而且威力惊人,隔着四十步便可破敌甲胄!”
刘君韬心中暗道:“看来这碗口铳鼓舞士气的作用要远大于实战的作用,估计射速和威力都远远比不上后世明末的鸟铳,更不用说是什么迅雷铳、密鲁铳了!”
“胡大哥,不知这碗口铳的威力如何?和弓箭手相比孰强孰弱?”
胡德兴笑了笑,说道:“虽然碗口铳的射程比不上弓箭,速度也没有弓箭快,可是一名弓手能连续射击多少箭?撑死了射击六、七次便双臂无力了!而火铳呢?只要敌军没冲到跟前,只要火药和弹丸还有,就可以一直射击下去!”
“更别说操练一名合格的弓手非常不易,操练一、两年都是等闲,而且制作一把强弓也是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和时间,可见弓箭手是多么的昂贵!可是火铳手呢?打造一杆火铳也就是个把月的时间,所需银子也不比弓箭多上多少;而一旦火铳打造完毕,不管是老人还是孩童、妇人,只要稍加操练就可以上阵杀敌!任你是百战精兵还是积年悍匪,一个老弱病残之人用上火铳,就可以在须臾之间取你性命!”
胡德兴顿了顿,笑着问道:“君韬兄弟,你自己说,碗口铳和弓箭孰强孰弱?”
听了胡德兴的话,刘君韬心中震撼不已。
倒不是因为这碗口铳的威力有多么的强悍,而是因为胡德兴对火器的理解非常的深刻!
胡德兴不但认识到了火器在对战中的优势,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战争中,最好用的武器并不是最厉害的,而是最廉价的!
在现在大明正统年间,火铳的实战威力确实比不上强弓劲孥,但是火铳兵却比弓箭手便宜得多,而且成军所需的时间也要少得多,这就完全可以抵消火铳威力不足带来的劣势!
因为源源不断的操练成军的火铳手,完全可以将操练困难、装备困难的弓箭手彻底碾压!
双方对射的话,一个火铳手也许不是一个弓箭手的对手,但是五个火铳手呢?十个火铳手呢?
什么是最好的战术?
对于刘君韬来说,人海战术就是最好的战术!
“将来我一定要组建火器大军,建立完善的新兵训练体系,用源源不断的兵海,淹没一切敌人!”
刘君韬看着胡德兴,笑着说道:“胡大哥,今天我算是受教了!”
胡德兴闻言心情大好,能被自己的这个小兄弟夸奖,自己心中可是高兴坏了。
这天下午,胡德兴带着孙绪、孟凡辰告辞离开了。
而刘君韬则是急急忙忙的带着这杆碗口铳来到了正在修建之中的兵仗局。
天策大明 第八十三章 大炼钢铁(一)
张白圭看着手中的碗口铳,遗憾的说道:“练总,虽然有了这杆碗口铳可以参照,但是现在兵仗局还是无法进行仿制!”
刘君韬本来兴冲冲的赶到了正在修建中的兵仗局,本以为可以大举打造火器了,虽然不是鸟铳、迅雷铳那样的犀利火铳,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至少可以让鱼山集护卫队从冷兵器朝着热~兵器进行过渡。
却不成想,刘君韬被张白圭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刘君韬皱着眉头说道:“张师傅,之前咱们打造不出火铳也还好说,毕竟兵仗局的师傅们都没见过实物,光看图纸也是不甚清楚。可是现在有了这杆碗口铳作为参考,可以清楚的看到火铳的详细构造,为什么还不能仿制?”
刘君韬此时也是心急,虽然刘君韬很清楚火铳和火炮的构造以及制造方法,并且已经给张白圭画出了详细的图样,奈何张白圭等工匠并没有实际干过,就算是刘君韬站在一旁进行指点,众人依旧是无从下手。
而且,还有一个刘君韬也忽略了的问题:
张白圭敲了敲碗口铳的铳管,说道:“现在咱们兵仗局炼制不出合格的熟铁啊!”
说到这里,刘君韬瞬间就明白了。
此时大明火铳的铳管基本上都是用一整张熟铁卷制而成,再用铁箍箍紧,基本上没有明末时期那样直接在铁棒上钻出铳管的,因为那样太过费时费力了,此时也没有合适的设备可用。
此时,只有经过锤炼的优质熟铁才能承受住火药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而兵仗局之前炼制的都是普通的生铁,用来打造冷兵器完全够用,但是用来打造火铳就不行了。
刘君韬皱着眉头反复看了看那杆碗口铳,说道:“看来我要开启金手指,大炼钢铁了!”
“金手指?”
张白圭听到钢铁这两个字,来不及询问刘君韬什么叫做金手指,便吃惊的问道:“君韬啊,你还懂得如何炼熟铁?”
“这有何难!”
刘君韬笑着说道:“不过,此番咱们不练熟铁,直接炼钢!”
其实,并不是刘君韬在夸口,大明此时的炼铁技术虽然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很先进,而且钢铁的产量更是世界第一,但是和后世比起来还是落后的。
而刘君韬知道的炼钢方法也很简单,在后世民间大量钢铁的时候就被广泛应用过。
说着,刘君韬便找来了纸笔,写下了自己炼钢需要的东西。
张白圭急忙看
了起来,嘴上还不停的念叨着:“要砖,要铁扇叶,要人工……,这些都没问题,咱们兵仗局都有。君韬啊,我现在就去召集人手、准备工具和需要的东西,怎么炼钢你下令,咱们兵仗局的所有工匠都听你的!”
说完,张白圭便一路小跑的去做准备去了。
其实,刘君韬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给兵仗局的炼铁炉子加一个蓄热室。
此时大明炼铁的冶铁炉都是敞开式的,燃料的热效率很低。而按照刘君韬的办法,用耐热材料修建一个蓄热室,把燃料的热效率提升上去。
而这个蓄热室更大的作用其实在于提升炉温,可以用在炼钢上。冶炼生铁的炉子温度最高不到一千两百度,要熔化钢水得到一千六百度。只是现在还没有足够耐热的材料作炉子,刘君韬只能用现有的高炉试一试,之后再抓紧时间研发修建炼钢炉的耐火砖。
此时,张白圭正在招呼兵仗局的人手,按照刘君韬的意思改建冶铁炉。正好修建兵仗局的泥瓦匠都在,此事正好一并干了。
借着改造冶铁炉的功夫,刘君韬又跟兵仗局的炭头谭青熟络上了。这个谭青大概三十多岁,整个人却像是四、五十岁一般,土得掉渣。
在兵仗局,谭青干的就是烧土、烧木柴的活。除了烧木炭,他还兼着烧炉砖的活计。
新冶铁炉的设计图其实都在刘君韬的脑子里了,整个白天,兵仗局忙乎的就是炼钢之前的准备工作,兵仗局的工匠在张白圭的指挥下,烧砖的烧砖,备料的备料,木工也挽起袖子开干,整个兵仗局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这天晚上,刘君韬眼看炼钢的准备工作还没结束,看样子是要到明天了,于是便先回到家中睡觉,等第二天早过来。
而张白圭则是依旧沉浸在炼钢的喜悦之中,不知道为什么,张白圭在听了刘君韬的话之后,便坚信按照刘君韬的办法一定能够炼出钢铁来。
此时,干了一辈子铁匠的张白圭显得非常亢奋,撸起袖子不断大声吆喝着手下的铁匠和学徒,为炼钢做着最后的准备。
“大家加把劲啊!今天晚上必须准备就绪,每天一早,咱们就要炼出第一炉钢来!”
其实,按照刘君韬给出的改造图纸,兵仗局冶铁炉的改造工程并不复杂,甚至连砖都不必再烧。谭炭头将之前废弃掉的一个炭窑拆了,再加上原本塌掉的炉子,就凑够了刘君韬需要的耐火砖。
众人费时间准备的只是木炭、铁
料,以及清空这座新冶铁炉周边五十步内的一切人和物。
按照刘君韬的说法,此番炼钢是试水,为了安全起见,冶铁炉周围必须清空,以防止炼钢过程中炉子突然坍塌、起火。
第二天一大早,忙碌了一晚上的张白圭和一众铁匠都聚在新冶铁炉旁边,众人的脸上满是欣喜和好奇。
这时,刘君韬也赶了过来,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座新的冶铁炉。
只见这座新冶铁炉其实就是就在原有冶铁炉旁边的坑顶直接又挖一个坑,砌起一个小砖房,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之后,工匠们又挖出了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动,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以便增加冶铁炉内的温度。
剩下的工作全都是首尾的事情了,都是木匠和铁匠的活。
只见张白圭带着众木匠和铁匠将鼓风口改造了一番,使其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这些活计都不是什么难事,张白圭带着几名木匠和铁匠三下两下就改造完了。
这时,刘君韬特意抬头看了看炉顶,如果是炼制钢铁的话,最理想的蓄热室,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从炉顶那边进料。
所以,刘君韬的规划就只能是用铁片作一个大喇叭,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喇叭口之上是一个弯弯的铁管,另一头可以插到砖砌的通道里。
总之,刘君韬的这一套设计非常的简陋,和后世的炼钢炉相比不知差了多少,但张白圭等人还是被其中一个细节给震住了。
“练总,为什么人轻轻一摇,这风扇的铁扇叶就转得这么快?”
张白圭看着一切就绪的新冶铁炉,好奇的问道。
其实,在其他的冶铁炉里风扇是转动得很慢的,任凭炉工如何费力,也不可能转得太快。
这座新冶铁炉的风扇之所以能够转得飞快,是因为刘君韬特意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做的变速齿轮,用来驱动手摇风扇。
这个变速齿轮的想法,还是昨天刘君韬在兵仗局工地上看到自己之前拿出来的滑轮组受到的启发。
“要明白这个,可要学很多东西。”
(本章完)
天策大明 第八十四章 大炼钢铁(二)
刘君韬可不是在敷衍张白圭,这风扇之所以会比较快,其中的原理就好像是自行车链条一样,知道的人觉得很简单,可不知道的人,还得搞明白很多东西才能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