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我们博物馆里馆藏的张恂《深山访友图》、永瑢《高山溪水村屋图》这些明清时期的古书画,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他来主持修复的。”
他话音刚落,边上一个老头笑道:“老陈,不用介绍得这么详细,还报年龄,又想给你徒弟相亲吗?”
“相亲怎么了?修古画的,就不能结婚了?”
陈老黑着脸,气呼呼地说道,“我那徒弟就是个木头,好不容易跟他找个相亲对象,两个人见面吃饭,他就一直跟人家谈饭店里挂的那张破画应该怎么修补,生生地把人家女孩子给吓跑了!”
大家一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种笑话,在这个圈子里也不算什么稀罕事了。
“老陈啊,你把你徒弟的工作关系转到我这里来,我们江南美女多得很,只要他肯来,老婆的事包我身上了!”
楚老也笑呵呵地说道,见陈老轻“哼”一声不说话,也不纠结,挖人这种事在行内太正常了,挖的来是本事,挖不来也正常,没必要纠结。
她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老陈推荐了一个,我也说一个吧,也是我徒弟,吴茉莉,曾经参与修复过徐悲鸿的《双马图》轴、齐白石《寿字八仙图》轴。”
“呵呵,楚姐姐这是打算派自己的徒弟把老陈的徒弟给勾走啊!”齐老笑呵呵地说了一声。
楚老也笑了起来:“还真别说,我那徒弟也是单身,能不能勾走老陈的徒弟,就看她自己了,我可没教她这本事。”
现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好好的一场修复人员讨论会,变成相亲大会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一章 你也得算一个
笑过之后,各位专家又推举了几个人选,都是各个博物馆里书画修复室里的骨干成员。
刘老点了点头,说道:“人数有点多了,这说明咱们古书画修复后继有人啊!这是大好事!
不过依我看,《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有五个人足矣,各个博物馆里的文物修复任务都很重,不能因为一幅画就占用太多的资源,咱们就从中选择几个好了。”
其他专家们都点了点头,刘老说得对,《千里江山图》是国宝,需要修复,但有五个人就绰绰有余了,再多的人,那就真是浪费了。
见大家都没意见,刘老又看了看向南,笑着对大家说道:“我先占用一个名额,向南算是一个,其他四个人,就从刚刚报上来的人里面选吧。”
向南?
各位专家们一下子将目光集中在了他身上。
这小伙子一直都跟着他们行动,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故宫博物院方面派来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还真没想到他的身上来。
看这年纪,也才20来岁吧?
陈老依旧黑着脸,两只眼睛盯着向南,板着脸说道:“刘老,就算他是您的后辈,也不能拿《千里江山图》来练手吧?”
“咦,向南,你也会修复字画?看你这样子,好像还在读书吧?是不是刚接触啊?”
“向南这个小伙子人挺不错,虽然年轻,但很稳重,不像现在的那些个小年轻,像个小猴子似的,连三分钟都坐不住。”
这言外之意就是,小伙子人不错,但要说修复《千里江山图》,那就呵呵了。
向南原本就坐在一旁认真听他们讨论,此刻听到刘老推荐自己,也是吓了一跳。
说句心里话,他自己也是挺想参与到《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中的,一来可以跟其他书画修复高手交流交流技术。
二来嘛,《千里江山图》毕竟是国宝级文物,如果修复好了,自己的履历上就添上了厚重的一笔了。
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自己很快就要毕业找工作了,如果想进一个好的单位,那当然是履历分量越重,底气才越足。
最后一个不能为人道的理由,那就是,他亲眼看到这《千里江山图》诞生的,如果能够亲手修复它,也算是告慰王希孟的在天之灵吧。
这段时间以来,他常常回想起王希孟悲壮的一生,也许只有修复了《千里江山图》,才能让他稍感宽慰。
可现在听到那么多专家的质疑声,向南就有点忍不住了,刚想说几句,一旁的贾昌道站了起来,笑道:
“我都忘了跟大家介绍,向南今年21岁,金陵大学考古文物系大三学生,师从孙福民教授。
本来呢,这次是想请孙教授来的,可他老人家不小心摔伤了腿,就推荐了他的学生向南前来。
我亲眼目睹了向南的修复技术,他一个人用了半天时间,完美修复了一幅清代无名氏的《仿黄公望山水》。
刚好,这幅画我也从孙教授那里借来了,原本准备给咱们故宫博物院的几个学生欣赏欣赏,现在我就拿过来先给各位专家们过过眼。”
贾昌道说着,就从隔壁的办公室里拿来了那幅画,递给了身边的一位专家。
趁着专家们传阅《仿黄公望山水》的时候,他说道,“向南可不止修复了这么一幅画,孙教授亲口承认,之前在拍卖会上出现的那幅清代画家龚贤的《山居图》,也是向南一个人独立修复的。”
书画修复室里安静了下来,没人再说什么了。
还能说什么?
一个20来岁的小年轻,能够独立完成古书画的修复,已经叫人很吃惊了。
想当初,他们这些人在这个年纪里,还握着马蹄刀练习把纸上的草棍、煤渣刮掉,还得保持纸张的完整和光洁呢。
想碰文物?先练个两三年再说吧。
“唔,修复得很不错啊。”
齐老双手把那幅《仿黄公望山水》撑开,仔细地看了看,赞许道,“小贾要是不说,我还以为是老孙做的呢,很不错!”
“是不错。”刘老接过话头,看了看向南,笑道,“尤其是这接笔,接的是天衣无缝,很符合画意,我相信就是这画的原作者来了,也会很惊讶的。”
“刚刚听小贾说,这幅画只用了半天就修复完成了?”齐老好奇地问道。
“半天多一点吧。”贾昌道点了点头,笑道,“上午十点半的样子开始洗画的,我看到揭完画芯就没看了,看不下去,受刺激了!等到晚饭还没开始,就拿到这画了。”
其他专家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速度,真是够快的。
要说能修复得这么快的人,也不是没有,但能这么快,又做得这么好,就很难得了。
最重要的是,他年轻啊。
年轻,就是资本!
楚老伸过头来看了几眼,再看向南的时候,那眼神里仿佛都要冒光了。
她笑眯眯地拍了拍向南的脑袋,说道:“向南啊,跟楚奶奶去湘楚吧,我保证把我的外孙女嫁给你!
我跟你说,我那外孙女人漂亮,身材又好,更难得的是,还知书达礼,脾气好的不得了,你不准拒绝,就这么说定了!”
向南听了这话,顿时哭笑不得。
其他人也是哈哈大笑,都说:“粱姐,你干脆别修什么破文物了,做红娘得了。”
“那不行!”
楚老一板脸,振振有词地说道,“红娘偶尔做,文物天天修!”
大家笑闹一阵,继续开始讨论人选,不过也没人再提向南够不够资格这事儿,连最开始反对的陈老也没再说什么了。
这也就意味着,向南这个名额就算是确定下来了。
之后,大家又其他人选里优中选优,挑了四个人出来。
一个是陈老的徒弟,赵波。
一个是楚老的徒弟,吴茉莉。
一个是郭老的徒弟,付洪涛。
最后一个,则是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组组长钱昊良。
再加上向南,刚好是五个人。
人员确定下来后,刘老几个人商议了一下,决定从后天开始,人员到齐以后,正式进入国宝《千里江山图》实际修复工作。
向南此刻也是心潮澎湃,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自己也终于要开始上阵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二章 失传的绝技
回到酒店的房间以后,向南第一时间给老师孙教授拨通了电话。
听了向南的叙述后,孙教授显得很开心,那种愉悦仿佛能通过无线电光波传递过来似的。
孙教授在电话那头叮嘱道:“向南,能够参与到《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之中,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你要好好把握。”
叮嘱了一番,他又开玩笑似的说道,“老刘还是很不错的,难怪前几天他还跟我打听你的情况,我以为他要来挖我的墙角!
哦,对了,还有那个小贾,下次等他再来金陵,得好好请他喝一顿,哈哈!”
向南听了,心里暗自嘀咕,刘老是不是要挖你墙角我不知道,不过贾教授肯定是很想挖你墙角的,就是挖不动。
这想法也就是一闪而过,向南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连忙问道:“老师,我这次听刘老说,古书画修复还分南派、北派?”
孙教授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向南会问这事儿,他想了想,说道:“这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了,就是地域不同,导致修复手法不一样。
实际上,现在并没有很明确的南派和北派的划分,大部分修复师都会根据书画损伤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修补手法,这当中既有南派的手法,也有北派的手法。”
“好像是这样,这次《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里,也是多种修复手法混合使用的。”
向南有些了然,又问道,“我听说在南派和北派的划分之前,还有更细致的划分,像京派、苏派、沪派之类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你这小子,跟着那么多修复大师不好好学几招绝活儿,就知道打听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孙教授在电话那头笑骂了一句,又继续说道,“古籍修复流派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到民国时期还存在的就有沪派、苏派、扬派、京派等九派之多。
这些派系之中,都各有绝技。比如说,蜀派有绝技“借尸还魂”,可以把整个旧书纸更换,让原来的墨迹附着在新的纸张上。
京派的绝技“珠联璧合”,把纸放在锅里和天然碱性溶剂混合,加入颜色后熬成粥状,修补虫蛀的书籍没有任何痕迹。
津派的绝技是“千波刀”,名如其艺,可以将纸随意劈成需要数量,而且保证原来的墨色、纸质。劈开后还能保证原来纸张厚度,即便是被劈开一千次依然可以如原来,不损伤纸张元气,犹如复制古书。”
孙教授顿了一顿,又略带遗憾地说道,“但如今这些古籍修复绝技,不是被现代科技取代了,就是自我消亡了,说起来也是一种损失。”
向南好像听出了什么不对,连忙问道:“老师,您说的是古籍修复,跟古画是分开的吗?”
“你还真是个问题宝宝。”
孙教授有些无奈,想了想说道,“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是不分家的,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蓬勃发展了起来,随后又逐渐成为了单独的技艺。但古籍修复和古画修复之间,有些技术还是相通的。
哦,对了,我想起来了,好像京城的荣宝斋里,有一本用京派绝技‘珠联璧合’修复的古籍。你刚好在京城,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荣宝斋那边问问,看能不能看到那本古籍。
如果你去了,就提我的名字,我在那里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师生俩又随便聊了几句,这才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以后,时间已经不早了,向南正打算洗个澡就去睡觉,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
电话刚一接通,听筒里就传来了老妈的咆哮声:
“臭小子,到了京城那么久,也不说给老妈打个电话,你是想气死我吗?”
向南一阵汗颜,这段时间天天都在忙,上午忙着参加《千里江山图》修复方案的讨论会,下午忙着应付贾昌道的“糖衣炮弹”,倒还真没给家里打过电话。
“老妈,这么晚了还没睡?”
“睡什么睡?儿子都跑了,哪有心思睡?”
老妈在电话那头抱怨,絮絮叨叨地说道,“你这一离开,家里就乱成了一锅粥呀!你老爸那个二货,一天收到了三张假钞,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向南小声提醒道:“老妈,老爸没留胡子。”
“我就是那么一说,打个比喻懂不懂?还大学生呢,都不如我小学毕业的会用比喻句!”
老妈得意洋洋,问道,“儿子,你啥时候回来?”
向南想了想,说道:“应该没那么快,我被选中参与国宝的修复工作了,可能还要留几个月。”
“几个月?要那么久!”
老妈大吃一惊,随即用一副沮丧的语气地说道,“那完蛋了,我还得用几个月的假面膜,等你回来,估计我这张脸都没法看了。”
向南:“……”
老妈,你套路好深……
……
两天之后,《千里江山图》修复人员全部到位,与专家们一起召开了一次碰头会,主要是将《千里江山图》的修复方案重新细化,简单讲述了一遍。
向南坐在下方,一边听一边打量着将要和他一起合作修复《千里江山图》的几位修复师。
坐在他左侧的,是来自长安博物馆的赵波,陈老的徒弟,人长得不高,黑黑壮壮的,一脸的憨厚,感觉到向南在看他,转过头来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在赵波的另一边,则是来自燕赵博物院的付洪涛,郭老的徒弟,他瘦高的个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表情很严肃,几乎没什么笑容,感受到向南的目光后,他也只是微微点头,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在向南的右侧,是来自湘楚博物馆的吴茉莉,楚老的得意门生,她年约三十四五岁,个子娇小,脸上始终带着甜甜的笑,看上去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见向南朝她看来,吴茉莉扭头朝他一笑,顺带着还眨了眨眼睛,看得向南浑身不自在,连忙将头转了过去,心中暗自警惕,这吴茉莉就是年轻版的楚老,别看一副很容易亲近的样子,可真要冒犯了她,她立马就能变成浑身长满利刺的刺猬,把你扎得满身是伤。
最后一位,就是京城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钱昊良了。
向南来到京城半个多月,和钱昊良见过几次,每次都只是点点头,并没有交流过,似乎这位组长并不太擅长交际。
向南正琢磨着以后怎么和自己的临时伙伴相处时,台上的刘老忽然说道:“好,这次碰头会就到这里结束了,几位回去好好休息,从明天开始,有一场硬仗正等着你们!
希望大家鼓足干劲,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三章 日子不好过啊
会议结束后,专家们率先撤离了,向南几个人留了下来,互相接触了解一下,以便接下来在修复《千里江山图》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合作。
钱昊良在京城故宫博物院工作了三十多年,算得上是个老人了。
而且这次大家齐聚在此,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故宫博物院方面解决难题,因此他也算得上是半个东道主。
此刻,他也摆出了东道主的姿态,站起来笑着对大家说道:“我在这里面年纪最大,可以说是你们的老大哥了。这样,今天大家第一次见面,反正也到午饭时间了,咱们就一起出去吃个饭,大家熟悉熟悉。”
这算是华夏国内,陌生人交际的基本操作了。
几杯酒一下肚,别说陌生人了,就算是父子俩,那也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钱昊良开了口,其他人自然没什么意见。
做文物修复工作,除非是外派援助兄弟单位,否则的话,基本上就只能绕着自家博物馆文保中心的院子里转圈了。
来一趟京城,也是很不容易的,不出去转转,回去以后怎么在自己的同事圈里吹牛逼?
钱昊良订的饭店离故宫博物院不远,也算不上豪华,就是一家看上去比较干净的小店面。
他一边往里走一边回头介绍道:“别看这店面不大,做的菜可是相当好,这大厨啊,据说他祖上就在宫里面的御膳房里掌勺的,做的菜那叫一个地道!”
赵波一直都没怎么说话,这时候忽然来了句:“御膳房里不都是太监吗?”
钱昊良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太监也是可以收干儿子的嘛,当年慈禧太后身边的李莲英,不也是有个干儿子?”
赵波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吴茉莉听得两人的对话,躲在一旁捂着嘴偷笑,那个付洪涛倒是一脸严肃,也不怎么说话,只是皱着眉不时打量着这个饭店。
一顿饭下来,大家都熟络了不少,向南也多少了解了一些众人的性格。
钱昊良算得上是一个老好人,轻易不得罪人,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他,他也能一笑了之。
赵波没什么心眼,脾气直来直去,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个直男癌晚期。
相比较而言,付洪涛的城府比较深了,总是摆着一副扑克脸,话也不多,别人问一句他才会说一句,这个人不怎么好相处。
吴茉莉嘛,跟谁都很好说话,但她原则性很强,说不喝酒,别人怎么劝都没用。
反倒是向南,因为年纪最小,比钱昊良儿子还要小个几岁,大家对他都比较亲近,只有付洪涛没什么反应。
当然了,付洪涛对谁都是这个态度,也不能说他是专门针对某一个人。
当天下午,五人小组就正式进入了工作状态之中。
老专家们除了刘老、楚老、陈老和郭老四个人留在京城,负责现场监督与指导修复工作之外,其他的老专家们都纷纷离开了。
他们在各自的博物馆里都是坐镇一方的大佬,不可能全部留在京城盯着《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有刘老四个人留下已经足够了。
按照预先制定的修复方案,第一步就是清洗画卷。
在此之前,故宫博物院方面利用x射线能谱仪以及多光谱扫描仪等现代科学仪器,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了全方位的“体检”,并将其修复前的情况如实记录进档案。
按照“体检”资料显示,《千里江山图》的画芯,主要是因为烟熏尘染,导致质地变黄变黑,上面的那些破洞,也多是火星溅射导致的。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专家组确定了先驱尘,然后用开水缓慢淋洗画芯的洗画方案。
钱昊良和向南等人先掸拂去画面上的浮尘,然后将旧裱的镶料一点一点小心地拆裁掉。
刘老等人也是一脸严肃,在一旁仔细盯着,生怕向南几个人毛手毛脚,一不小心就在拆裁镶料时将画芯的字款、印章等弄坏掉。
掸拂尘、除灰是比较简单的,但《千里江山图》由于存放数百年,其材质已经有些脆弱不堪,因此,向南等人在操作的时候,依旧是小心翼翼,不敢用力过猛,更不敢速度过快,就怕造成二次损伤。
花了差不多两三个小时,这第一步总算是完成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洗画了。
洗画的原则,是“画复鲜明,色亦不落”。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画面要恢复鲜明亮丽的颜色,而颜料又不能有脱落的情况发生。
《千里江山图》整幅画都是用矿物颜料来上色的,而且已经开始有颜料掉落了,因此用开心淋洗画芯之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做。
那就是,加固颜色。
石青、石绿都属于容易晕化褪色的颜色,刷上胶矾水加固之后,再将画芯用开水缓慢淋洗,这样颜料就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
而淋洗画芯,就比较讲究了。
首先要将画芯画面向上,平展于洗画台内,用排笔蘸水均匀滴淋到画面上,反复冲淋。冲洗后,再将画芯向下反铺于案上,用毛巾吸干水分。
向南等人一下午都在忙忙碌碌,等到将画芯冲洗干净,用毛巾吸干画面上的水分后,已经是夜里十点多钟了。
再回过头来看画芯时,画面颜色鲜亮,山青水绿,蔚为壮观,比起之前的那种黑乎乎,脏污不堪的形象,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模样。
“好,很好!”
刘老等人轻轻鼓掌,一脸赞许地看着向南等人,笑道,“第一次合作,能做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时间也已经很晚了,大家都饿着肚子,晚饭都没有吃。这样,都收拾一下,一会儿我请吃夜宵!”
吃了一顿不算晚餐的晚餐,向南回到京城饭店的房间里以后,舒舒服服地冲了一个热水澡。
洗了澡之后,他一点多余的想法都没有,直接倒在床上睡觉去了。
临睡之前,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接下来的日子,估计不怎么好过呀!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向南五个人一直窝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古书画修复室里,忙得昏天黑地。
《千里江山图》尺幅之大,在世界书画史上都属罕见。
也正是因为此,它的修复工作的难度也成倍数增加,忙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才刚刚完成了覆背纸和命纸的接裱工作。
接下来就是整个修复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补画芯了。
《千里江山图》属于绢本古画,绢画芯由于收藏经年,质地已经有些脆化。因此,在修补画芯之前,需要覆上一层水油纸进行表面加固,上台晾干之后,再对不整齐的丝缕进行刮除,使得画面的破洞四周清晰明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