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下午,会给各位一人提供一份《千里江山图》局部图高清照片,这照片与真迹是一比一的尺寸,没有任何偏差。
局部图中有缺损,与真迹中的缺损部位大小完全一致。各位要做的件事情就是,临摹《千里江山图》的局部图,并在临摹图中补全照片中缺损的画面。
等大家完成之后,我们专家组将会根据临摹图的质量与接笔情况,从中挑选一位最合适的人选来负责《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
刘老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口有点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就问道,“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如果没有问题,那就这样了。”
大家都没有说话,刘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就是临摹《千里江山图》的局部图吗?
简单易懂。
坐在一旁的向南稍稍坐直了一些,嘴巴张了张想说什么,但最后什么也没说。
其实,他很想说,我也想临摹《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这接笔工作,我也很擅长啊。
不过,他看到大家都一脸严肃的模样,想了想,还是算了。
人家临摹高手们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就是为了能够接手国宝《千里江山图》的接笔工作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多的是对他们技术的肯定。
要是他忽然插上这么一脚,别人会怎么想?
看大家都没问题,刘老又敲了敲桌面,笑道:“没问题那就散会吧,大家今天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天把所有的能耐都拿出来!”
散会之后,刘老、齐老等老专家率先站起来,依次往外走。
走到门口时,齐老忽然转过身来,对向南招了招手,笑着说道:“向南,过来,陪老头子一起走走。”
这一刻,那些临摹高手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向南,仿佛刚刚才看到他一样,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这个叫向南的年轻人是谁?
他怎么会坐在这里?
还有,齐老又怎么会认识他,好像还跟他很熟的样子?
……
被一群人注视着,向南好像一点感觉也没有,他镇定自若地站起身来,快步来到齐老的面前,一脸尊敬地喊了一声:“齐老。”
齐老一脸和蔼地看着向南,就像在看自家的孙子一般,他点了点头,漫不经心地说道:“刚刚听刘老他们说,在这次《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中,你的表现可圈可点。
年纪轻轻就能在文物修复中做到这一步,你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啊!”
向南脸上依旧很淡定,谦逊地说道:“齐老过奖了,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跟各位老前辈们请教呢。”
齐老赞许地点了点头,有超越同龄人的能力是很难,但要做到不骄不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那就更难了。
显然,向南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你就不要谦虚了,太谦虚也是一种骄傲。”
齐老略有玩味地看了向南一眼,笑道,“你还年轻,才二十出头,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激情和冲劲。不要怕犯错,这个世界上谁都会犯错,但要记住,犯了错就要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都还在呢,你就算犯了错,我们也还可以护你一段时间。”
齐老的这些话似乎话中有话,但向南却没听懂他到底想说些什么,只好说道:“好,我会谨记齐老的话。”
“嗯,跟我这个老头子说话很没有意思吧?总喜欢说些没头没脑的话。”
齐老停住了脚步,乐呵呵地看着向南,摆了摆手,“去忙吧,我就不拖着你了,免得你嫌弃我这个老头子。”
一直等回到了古书画修复室里,向南也没想明白齐老说的那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摇了摇头,干脆不去想这些了,做自己的事就好,其他的懒得去管。
向南刚将这些事抛开,又一个问题浮上脑海:齐老这次匆忙回京,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八章 就问你爽不爽
齐老匆忙回京的原因,向南肯定猜不到。
他之所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两次回京,一是因为《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正处于遴选接笔人员的关键时刻,作为专家,他有必要给接笔人选把一把关。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原计划半年完成修复工作的《千里江山图》,居然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进入全色和接笔的最后阶段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让一向淡然的齐老也大吃一惊,茶杯里的茶水都惊得泼了一地!
如果告诉他这个消息的人不是刘老,而是贾昌道这些人,他肯定会大发雷霆。
为什么会这么快?
肯定是把关不严,为了赶时间胡搞瞎搞,说不得就把一幅国宝古画给毁掉了!
可问题就在于,这个消息是刘老亲自打电话告诉他的!
刘老是谁啊?
文博界的泰山北斗啊,他肯定不会拿这种事跟自己开玩笑,也不可能为了赶时间拿国宝开玩笑。
有刘老、楚老等人坐镇,那《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绝对是严格得不能再严格了。
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依然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进入了尾声!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心里有了疑惑,齐老要是还能在宝岛坐得住,那他就不是齐老了。
接到刘老电话的第二天,他就买了机票,直奔京城而来。
来到京城之后,齐老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室里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千里江山图》,随后一言不发就出了门,找到刘老和他进行了一番谈话。
刘老和齐老究竟谈了些什么内容,没人知道,但齐老从谈话之后,就变得开怀了不少。
然后,就有了齐老当众让向南陪他走一走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七八位古画临摹高手们,在故宫博物院方面的安排下,一起来到了书画修复室里,观摩已经全色完毕的《千里江山图》。
与修复前的破洞密布、脏污不堪相比较,如今的《千里江山图》可谓是完全变了一个样:青山巍峨,湖水湛蓝,山涧溪流清澈见底,树下屋舍井然有序。
好一副江山如画、国富民安的盛世光景!
好一幅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
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是,若是仔细观察,依然能够发现,部分画面有些缺损,只是用赭石色填充掉了,并不影响观赏。
这就体现出接笔的重要性来了。
如果完成了接笔工作,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将会完美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任谁也看不出,这一幅国宝,曾经有过破烂不堪的悲惨经历。
临摹高手们一个个看得很仔细,逆光方向看过之后,又从顺光的方向看,然后又转到侧光方向仔细观察。
他们看得越仔细,时间越久,心里就越激动。
诚然,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擅长临摹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的,本身的绘画技巧也都十分高超,但他们从来没有临摹过青绿山水画的最高峰《千里江山图》!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出于保护国宝的需要,《千里江山图》的真迹,公开展览的次数屈指可数——见都难得一见,更别说长时间观察临摹了。
其次,《千里江山图》尺幅太大,将近12米长,绘画颜料又都是价格不菲的矿物颜料,如果要临摹,一是耗时太长,就算玩命地干,那至少也得半年以上;二是代价太大,上等宝石拿来做颜料,一般人谁负担得起?
第三个原因,还是时间不允许。他们都是各自博物馆里临摹复制大师,每天的工作都忙不开,哪有时间来临摹《千里江山图》?
可现在,机会来了!
他们这次到京城来就是为了《千里江山图》的修复,这么一来,时间有了;这次是为故宫博物院做事,颜料自然由他们提供,代价也有人承担了!
这么好的机会,谁能不激动?
更何况,如果被选中了,成为《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人选,那自己下辈子要吹的牛逼这一次可就全都攒够了!
怎么样?
就问你爽不爽!
原本预定这些临摹高手们观摩《千里江山图》一个上午的时间,可这些五六十岁的小老头们硬是舍不得离开,一直拖到下午一点多钟,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在文保科技部的食堂里匆匆吃了点便饭,故宫方面就将《千里江山图》局部图高清照片发给了大家,然后将他们安排到一个清空了的大会议室里,开始临摹。
整个上午,向南等人一直陪同在侧,看到那些临摹高手们一个个眼睛发亮的模样,几个人都不禁有些得意。
才看了这么一会儿《千里江山图》,就忍不住了?
咱们可是跟这幅国宝朝夕相处了两个多月!
更重要的是,这幅国宝还是我们亲手修复的!
这骄傲的神情,仿佛走路都自带bgm!
“真是一群土老冒,没见过世面呀!”
吴茉莉骄傲得像是一只下了蛋的母鸡,脑袋昂得高高的。
她忽然转过头来,对向南眨了眨眼睛,“诶,老弟!你下半年就大四了吧?大四就要实习了呀,你要不要到我们湘楚博物馆来?老姐带你吃香的喝辣的!”
说着,她又捂着嘴偷笑道,“另外,楚老的外孙女跟我可熟了,我帮你们撮合呀!”
向南还没来及回话,身后的赵波也凑了上来,陪笑道:“茉莉,你自己都还没对象呢,是不是也考虑考虑自己的事?”
“要你管!”
吴茉莉没好气地瞪了赵波一眼,低声嘟囔道,“直男癌晚期了已经,难怪一直单身狗!”
赵波听了也不为意,只是嘿嘿傻笑。
钱昊良也跟着说道:“向南,要实习还不如留在京城,反正这里你也熟悉了,有什么事也方便,最主要的是,我们这里藏品多。”
付洪涛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板着脸跟在后面,忧郁得像个失恋的诗人。
向南挠了挠头,笑道:“还没定呢,我得问问家里的意思。”
说着这话,他心里也开始嘀咕:怎么了这是?都开始关心起我的去向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九章 谁来接笔?
两天之后,临摹高手们开始陆陆续续地交稿了。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本身并不大,但集中了大部分的破碎位置,实际上并不好临摹,因为需要接补的地方太多了。
临摹高手们绞尽了脑汁,才堪堪在两天的时间里,将这局部图给临摹了下来。
到了当天下午,七八份临摹作品就全部汇集到了刘老等人的手中。
向南、吴茉莉等人因为事情已经不多,便也来到会议室里凑热闹,看看临摹高手们的大作,也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刘老从那些临摹作品中随便抽了一张,仔细欣赏了起来。
画画得很不错,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易景,渐入佳境。
哪怕这画和《千里江山图》真迹放在一起对比,也是惟妙惟肖,若不是新上色的矿物颜料比较鲜亮,都会让人以为这就是从真迹里截出来的了。
“这画画得不错,远山黛色,奇峰耸立,有青绿山水画大师的水准。”
刘老一旁的齐老探头看了一眼,点头赞道。
向南几个人都有些诧异,齐老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画是画得不错,但很显然,并不是临摹得好。
再转头看其他几个专家,楚老、陈老和郭老都是一脸平静,显然是认可了齐老的意见。
刘老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笑眯眯地看向向南等人,问道:“都说说看,这幅画怎么样?”
能怎么样?
这都已经被其他几个专家判了死刑的画,他们难道还能说出花儿来?
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踌躇。
钱昊良在五个人当中,一直都是以老大自居,此刻见几个人都看着他,也只好硬着头皮,率先开口道:
“那我就先说说,说得不对,请刘老和几位专家批评。
我个人认为,这幅画还是水平挺高的,尤其是色彩方面,颜色鲜亮,又不刺眼,而且层次感很强。
但这幅临摹作品有一点没做好,作者在没有参照物的时候,对缺损画面处理略显呆板。”
说着,钱昊良站起身来,伸手一指临摹作品的一处,继续说道,“大家看,在这处山峦之上,云遮雾罩,很朦胧的感觉,有种仙境的感觉。
在临摹作品中,破损画面被修补完整后,呈现出的是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
但我们都看过真迹受损前完整的高清照片,实际上,山巅上面的云雾是断断续续的,犹如棉絮一般,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刘老等人都微微点头,赞道:“观察得很仔细,临摹作品,细节很重要。”
说完,刘老又看向其他几人。
吴茉莉笑嘻嘻地站了起来,对刘老等专家说道:“各位前辈们好,我也来说说吧。
这幅临摹作品,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颜色太鲜亮了。
大家都知道,古书画作品由于存放时间长,不止是纸张或绢本会老化陈旧,画面的颜色也会逐渐暗淡,不如之前那么鲜亮。
但这幅临摹作品并没有采取将画面颜色做旧,如果就这么接笔到真迹上的话,一眼就被人看出色差来了。
说实话,也不知道这位临摹作者,心里面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刘老等人听了,也是点了点头,并不发表什么看法。
之后,赵波和付洪涛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实际上,这幅临摹作品已经被刘老等人定了性,大家也只能各自找一个角度,尽可能地找出一些缺点来,以印证专家们的观点。
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说的那些东西,并不足以否认这幅大师级的临摹作品,顶多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罢了。
能在两天时间内,就画出一幅这样的临摹作品来,这人至少也是顶尖的临摹高手。
大家都讲过了,只剩下向南还没有开口。
钱昊良等人都看向了他,想知道他能说出些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来。
刘老等人也看着向南,笑眯眯地说道:“来,向南,你也来说说看。”
向南笑了笑,站起身来又仔细观摩了一番那幅临摹作品,这才缓缓开口道:
“这幅临摹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工笔笔法,还是色彩渲染方面,都可以说是妙到毫颠,这幅画也当得上是大家之作。
但是,这幅画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
“哦?”
刘老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什么致命的缺点?”
其他几位专家,如齐老、楚老等人也都是一脸好奇地看着向南。
就连钱昊良、吴茉莉四个人也都竖起了耳朵,一个个脸上的表情严肃,心里面却是各种滋味翻腾。
这幅临摹作品居然有致命的缺点?
为什么自己没看出来,却被向南给看出来了?
难道自己真不如这个比自己差了一辈的年轻人?
他们看向向南的眼神十分复杂。
向南却是没有感觉到什么,镇定自若,以一种很肯定的语气,接着说道:“这幅临摹作品,与《千里江山图》真迹相比,有形无神。
每一部分单独拎出来看,都画得很精致,笔法也很细腻,但合在一起整体来看,却很生硬、呆板,缺少了真迹里的那种精神气。”
“说得好!之前昊良、茉莉等人说的也都在点子上,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只能算是细枝末节,不值一提。”
向南话音刚落,齐老就一拍大腿,大赞一声,随后又解释道,“真正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就是这幅画有形无神,画面很生硬很呆板。”
钱良昊等人一阵汗颜,技不如人也就罢了,可他们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不敢说……这样一来,心性上反倒落了下乘。
刘老也笑着点头,一脸赞许地看着向南,说道:“说得不错,这幅临摹作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了精气神。”
他将那幅画摊开,和《千里江山图》真迹摆在一块儿,两厢一对比,就更是一目了然。
刘老伸手指了指两幅画,解释道,“临摹,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要求临摹者对原画的用笔、用量、用色以及章法构图的特点,细心揣摩,认真研究,以便能达到捕捉原画形神的程度,然后再在纸上表现出来。
所以,一幅画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有形无神,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乏了生机与灵动。”
刘老给人讲课的机会很难得,向南等人听得很是认真,生怕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之后,专家组又审核了其他几幅临摹作品,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和原作相比较,又差了点东西。
刘老等人一时间犯了愁,究竟找谁来接笔?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三十章 最好的理由
《千里江山图》的市场价值且不说,它作为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本身就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它的修复工作都是崇高而又严肃的。
哪怕是打破了古书画修复的传统——只全色不接笔,刘老等人也不会在矮个子里拔矬子,随便找个人来完成接笔工作,从而给自己,甚至是整个华夏文博界留下遗憾来。
可是,目前能够找到的古书画临摹高手,已经全都在这儿了,而且都做不到让人非常满意的程度。
这可就愁坏了刘老等一群专家。
说实话,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不是没有,魔都博物馆已经退休的临摹大师夏一鸣就是一个。
他曾经临摹过北宋范宽的那幅号称“宋画第一”的绢本墨笔画《溪山行旅图》,几乎以假乱真!
但人家也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了,《千里江山图》尺幅又大,接笔工作又只能一个人来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老人家肯定是吃不消的。
也正是基于此,刘老当初就连想都没想过要去找他。
难道真要放弃接笔这个千年传统了?
刘老等人愁得嘴角都起了泡!
刘老等人愁眉不展,向南和钱昊良五个人却是开心极了。
这整整大半天的时间里,他们不仅欣赏到了七八位临摹高手的作品,还得到了刘老、齐老等一干文博界大佬的亲自指点!
受益匪浅呐,受益匪浅!
吴茉莉甚至恨不得唱一首“咱老百姓呀,今儿个真高兴”,来表达一下喜悦的心情。
如果需要伴舞,估计赵波虽然羞涩,但肯定会愿意的,emmm……
“走走走!今晚出去喝两盅,我请客!”
钱昊良不愧是老大哥,说话就是豪气,一言不合就是饭店走起。
“钱大哥,次次都是你请,这不合适。”吴茉莉笑嘻嘻说道,“这样吧,今天我们四个弟弟妹妹请你一次,咱们去吃点好的。”
“对对对!这次我们请钱哥吃饭!”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赵波已经变成了吴茉莉忠实的应声虫,只要是吴茉莉说的话,他一律先说“对对对”,就是这么霸气。
向南和付洪涛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人家老钱也是拿死工资养一大家的人,总不能每次聚餐都让人家破费。
有来有往,朋友才能做得长久。
钱昊良也没矫情,满口答应:“好,那就去全聚德怎么样?估计你们平时都没什么时间去吃烤鸭,来了一次京城,怎么也得去尝一尝。”
选定了地方,几个人说走就走。
还没走出文保科技部的大院,向南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向南,你在哪儿?回会议室来一趟。”刘老在电话里说道,“你一个人来就行了。”
挂了电话,向南看向正站在门口等着自己的几个人,一脸歉意:“我可能去不了了,刘老让我回会议室一趟,还不知道要多久。”
钱昊良等人听了,互相对视一眼,笑道:“刘老找你,肯定是有重要的事,要不我们下次再聚好了。”
“别了,你们还是去全聚德吧,这顿我请了。”
向南确实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道,“别给我省钱,请几位哥哥姐姐吃顿饭的钱还是有的。”
“行了,你别管了,赶紧去吧。”
吴茉莉一脸嫌弃地朝他挥了挥手,“少了你我们三个还请不起了?你一个没收入的学生在我们面前说什么别给你省钱?等你工作了拿工资了再请回来!”
说着,她又笑嘻嘻地对钱昊良等人说道,“走吧,咱们吃好吃的去,让他一个人吃食堂去。”
几个人哈哈笑着出门打车去了,向南也赶紧转身往会议室的方向快步走去。
刘老他们还在等着呢,可不能让他们等急了。
一进会议室的门,刘老和齐老等人就朝他招了招手,笑道:“影响你们吃饭了吧?”
向南连忙摆手:“没有,没有,都还没想好去哪儿吃呢。”
“哈哈哈!”
刘老等人都笑了起来,之前愁眉苦脸的样子,现在是一点也看不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