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莫非是选定了接笔人选?”
向南心中好奇,却也不好开口相问,只好等着刘老他们自己说。
刘老等大家笑过之后,这才一脸严肃地说道:“向南,有个事情,还要辛苦你一下。”
向南一听,连忙站直了身子,点了点头:“请刘老吩咐。”
刘老“嗯”了一声,看向了齐老。
齐老笑着将一份资料递给了向南,语气和缓地说道:“不用那么严肃,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一下,决定让你也临摹一份《千里江山图》局部图出来。
因为时间关系,可能要辛苦你今晚加一下班,明天中午之前就要交给我们,有没有问题?”
让向南也临摹一份作品,是刘老等人临时起意的。
当他们发现,邀请来的那些临摹高手交上来的作品都不是很满意时,头都大了。
陈老和郭老甚至提议,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接笔人选,宁可不接笔,也不能毁了国宝。
就在几人左右为难的时候,齐老忽然想起之前在讨论《千里江山图》修复方案时,贾昌道曾拿出过一幅清代无名氏的《仿黄公望山水》来。
他说这幅画修复之前,已经残破不堪,可经过一个下午的时间,向南独自一人就将它修复如初,丝毫看不出任何痕迹。
当时,齐老还曾细细观摩过那幅画,整个画面浑然天成,如果不是事先知情,他甚至还会认为这幅画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
想到这里,齐老就将这事跟刘老等人提了一下。
刘老立刻就打了电话,让贾昌道将那幅清代的《仿黄公望山水》拿过来。
这一次,专家们仔仔细细地观摩了好一会儿,楚老甚至还拿出了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查探。
结果就是,专家们又是大吃了一惊,他们见过临摹大师以假乱真,就连资深文物鉴定师都看不出来,但从没有见过接笔也能做到连放大镜也看不出任何瑕疵的人!
尤其是,这个人还只有21岁!
没错,向南两个月前就已经满21岁了。
这一刻,在刘老、齐老等老专家们的心里,向南本来就很重的分量,又重了几分。
刘老等人也不是拖沓之人,当即决定让向南也临摹一份《千里江山图》局部图!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他们要看看向南临摹北宋的青绿山水画,是不是也能像他修复古画的技术一样耀眼。
第二个原因则是,假如真的决定选择向南来做接笔,那就必须拿出一个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的理由出来。
这份《千里江山图》局部图的临摹作品,就是最好的理由!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三十一章 就是你了
忽然接到临摹《千里江山图》局部图的任务时,向南是懵逼的。
当然,他只是愣了几秒钟,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立刻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说道:“好,明天中午之前,我会准时把作品交上来。”
晚饭,是在食堂里解决的。
胡乱填饱肚子以后,向南就一个人躲在文保科技部的会议室里,准备开始工作。
临摹古画,前期工作很重要。
既然想要达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效果,那么在材料的选择上,就要苛刻得多了。
“还是得使用古代绢纸来临摹。”
向南想了想,拿出手机给贾昌道打了电话,将事情说了一遍。
贾昌道很爽快,一口应了下来:“哈哈,不就是要一点北宋的古绢吗?没问题,我马上安排人给你送过去。”
“贾教授,谢谢您了!”
挂了电话,向南也是舒了一口气。
贾昌道说得轻松,实际上,对于一般人而言,古绢并不容易获得。
在书画修复行业里,如果有古画需要修补画芯,所采用的古绢大多来自没什么名气的古画。
这些古绢,在修复装裱店也有出售,但价格极其昂贵,毕竟古绢属于消耗类物品,真的是用一尺少一尺,用完了就不可再生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古绢都可以用,还要同时代的古绢才可以。
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每个朝代的画家所使用的绢纸材质并不一样。
在唐朝以前,画家多用单丝绢;唐五代时期又多用双丝,唐绢粗而厚密,五代绢粗如布。
北宋时期,国家设立画院,画院用绢净而细密,光润如纸。
元朝用绢与宋相类,但质量多不如宋绢;清朝以前画家们大都用园丝绢,明末清初画家们才开始大量使用扁丝绢。
也就是贾昌道身在故宫博物院,否则的话,向南一时间想要找到北宋时期的绢纸,那还真不容易。
过了没多久,贾昌道指派的人就将绢纸送到了会议室里。
向南连声感谢,将人送走以后,便关了会议室的门,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实际上,在他的右眼里,“回溯时光之眼”又开始回放王希孟作画时的场景。
又是那间熟悉而又简陋的民房。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偶尔一阵寒风吹过,将不知道什么时候蒙在窗户上的破布,吹得“哗啦啦”直响。
一位身穿青色长布衫、面容稚嫩,唇上刚刚长出了一层灰黑绒毛的少年,手握着毛笔,正弓着身子,凝眉专注,一笔一笔在绢纸上细细描画。
随着他的动作,巍峨连绵的山峦出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出现了,碧波荡漾的湖泊出现了……
青山绿水,小桥人家,渔船唱晚,沿街叫卖的货郎……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如妙笔生花般,跳跃着呈现在了画卷上。
……
过了半晌,向南才缓缓睁开双眼,伸手捏了捏鼻梁,“时光回溯之眼”非常消耗精力,这一次回放看得过于仔细,频频倒放、快进,让他也有点吃不消。
此刻,已是深夜。
京城的夏夜颇为清凉,尤其是,这会议室窗外正对着潺潺流动的内金水河,习习凉风吹来,带着丝丝水汽,让人精神一振。
歇了一会儿,向南又回到案前,将那张北宋时期的绢纸铺展开来,一手拿起毛笔,笔尖轻蘸墨汁,缓缓落笔。
在落笔的瞬间,右眼的“回溯时光”又重新开始回放。
而在这一刻,向南仿佛听到了王希孟的喃喃自语:“山水画,当用皴法。皴法种类繁多,各有妙用。
披麻皴中锋运笔,圆而无棱,弯曲如兰,线条遒劲。
卷云皴,屈曲迂回,向心环抱,犹如云彩。
小斧劈皴,笔线细劲,顿挫曲折,如刀砍斧劈。”
王希孟侧头凝眉,思忖了片刻,忽然眉心舒展,笑道,“我作此画,当用荷叶皴,亦刚亦柔!”
向南听懂了,这是在选择最合适的山水画技法。
荷叶皴,因皴笔从峰头向下,其皴法结构主体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
荷叶皴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出现的深刻裂纹。
荷叶皴的外轮廓亦柔亦刚:柔美的,用于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冲刷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刚劲的,则用于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峰。
向南如同一名虔诚的学生,在认真领会千百年前的老师的传授。
这是一次跨越了千百年时光的教学。
这是一场跨越了空间纬度的会面……
……
刘老、齐老和楚老等老专家们团团围坐,在他们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两张画。
一张是《千里江山图》真迹,一张是向南刚刚交上来的《千里江山图》局部图的临摹图。
两张画一上一下,整整齐齐,让在座的每一位老专家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刘老等人坐在这两幅画面前,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仍然没有一个人开口点评。
整个会场里,安静得像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仿佛连心跳声都能听得见。
“咳咳!”
刘老轻咳了两声,像根针一样将这诡异的气氛扎破,一脸严肃地说道,“都说说吧,向南这幅临摹图,究竟怎么样?”
又沉寂了片刻,齐老也收起了平日里常挂在脸上的笑容,稍显激动地说道:
“天才啊!这就是天才!整幅临摹图,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仿佛他才是这幅画的原作者一般!”
说着说着,齐老忽然站了起来,将向南的临摹图覆盖在了真迹的上面,刚好将局部图替换掉,又接着说道,
“你们再看,是不是与其他部分完美融合,丝毫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连接得非常自然!”
楚老也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我现在是真心想让他做我外孙女婿,就怕他对我家那丫头没感觉。”
这一次,其他老专家都没笑话她,这么优秀的小伙子,谁不喜欢?
楚老要是真把这事儿办成了,估计大家都会羡慕死她。
只恨自己没有一个漂亮的孙女或外孙女!
没办法,谁让自己基因不够好呢,我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楚老虽然说的是题外话,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向南这幅临摹图,她无话可说,绝了!
就连一向严苛的陈老,脸上也似乎没以前那么黑了,他缓缓说道:
“向南这画,无论是皴法的使用,色彩的调配,构图上的布局,都显示出了超人一等的水平,至少目前来说,他是最合适的接笔人选。”
几位大佬都开口认可了这幅临摹图,其他人自然更没什么意见了。
虽然都是专家,但专家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见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刘老的脸上这才荡漾出笑容来:“既然大家都一致认可了向南的水平,那么,《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就由向南全权负责!”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三十二章 他叫向南
向南得到消息时候,正在房间里蒙头大睡。
一个通宵外加一个上午,不休不眠地作画,虽然不至于太劳累,但短时间内频繁使用“回溯时光之眼”的能力,却让他精力透支得厉害。
回到房间后,匆匆洗了个澡,向南倒到床上就睡着了。
这一觉,一睡就睡了一整个下午。
傍晚时分,向南还在赖床,房门忽然就被人砸得“哐哐”作响。
“向南,快起床了,月亮都照到屁股了!”
是吴茉莉的声音。
向南一脸无语,只好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往身上套了件衣服,就赶紧开了门。
门刚打开,吴茉莉的脑袋就挤了进来,左右看了看,一惊一乍地叫道:“咦,居然没有妹纸?躲卫生间里去了?”
向南一听,干脆大开房门,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请吴姐查房。”
“嘁!没意思,跟你开玩笑懂不懂?”
吴茉莉嘴角一撇,倒是毫不客气地走了进来,左看右看,还真像是查房的。
在她身后,钱昊良、赵波以及付洪涛等人也都笑眯眯地走了进来。
向南挠了挠头,他们今天都跑我房间来干嘛?
想了想,没想明白,干脆就不去想了。
几个人坐下后,向南拿起房间里的烧水壶,准备去烧一壶水给大家泡茶。
不料,钱昊良摆了摆手,拒绝道:“别麻烦了,咱们一会儿去外面吃饭,有的是酒水喝。不过说好了,这次你请客啊!”
向南一听,放下手里的烧水壶,笑道:
“可以,我请客。”
“你就不好奇,为什么让你请客?”吴茉莉忍不住了,插了一句嘴。
“大哥大姐们愿意吃我的饭,那是我的荣幸,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你赢了!”
吴茉莉翻了翻白眼,一脸无语地朝他竖了竖大拇指。
赵波“嘿嘿”一乐,不无羡慕地说道:“下午专家组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让你负责《千里江山图》的接笔工作!”
赵波能不羡慕吗?
这可是国宝级文物的接笔工作啊,那么多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临摹高手们,没有一个人的作品能进入专家组的眼线,可偏偏向南做到了,而且还拿下了这份工作!
这下子,向南想在圈子里低调,那都是不可能的了。
不止是赵波,就连钱昊良、吴茉莉他们也都很羡慕。
付洪涛更不用说了,平时他跟谁都不怎么说话,安静得像个得了忧郁症的诗人。
可此时此刻,他也时不时地向向南身上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要你多嘴!”
吴茉莉瞪了赵波一眼,把赵波吓得一缩脖子,话都不敢说了。
“是楚老跟我说的,还让我别打扰你休息,他们准备明天再通知你的。”
吴茉莉朝向南挤了挤眼睛,一脸促狭,“楚老还说,无论如何都要让你到湘楚玩一趟,到时候,让你跟章楚瑶偶遇一番。”
向南一愣,脱口而出:“章楚瑶是谁?”
“忘了说了,章楚瑶是楚老的外孙女呀!”吴茉莉“嘿嘿”笑道。
钱昊良等人也是笑意盎然。
向南一脑袋的包,这楚老真是文物修复专家?该不是哪个婚介所里出来的吧?
闲话说完,一群人就出了门,直奔外面吃饭去了。
第二天一早,专家组就在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室里宣布,将由向南全权负责《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
消息一出,临摹高手们失落的同时,纷纷四处打听,这向南究竟是何方大佬?
等他们得知,向南不过是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而且还在大学里读书时,一个个都震惊了!
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怎么能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来给国宝接笔?
这是修复国宝吗?
不!这是毁国宝!
当然,临摹高手们好歹也是常年和书画打交道,不至于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
他们不敢也没有资格去找刘老等人质问,到他们可以故宫博物院啊!
因为《千里江山图》就是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国宝嘛!
没毛病!
可怜的贾昌道又被推出来负责接待,不过他底气十足,接笔人选完全就是凭借实力来遴选的,又没有什么黑幕,怕什么?
用膝盖都能想得到,修复国宝这种事,谁敢拿来卖人情,再者说了,你就算想卖,也得有人敢买啊!
没有那个技术和水平,傻子才会往自己身上背责任。
心里这么想着,贾昌道也不敢给这些临摹高手们脸色看,人家好歹也是各个博物馆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再者说了,故宫这边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求到人家头上呢。
“各位不要生气,这件事情,故宫博物院方面肯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一个长得略略有些胖的秃头冷哼一声:“把我们一群人从大老远召了来,就是这么一个结果?我说不生气,你信吗?”
“恐怕我们这些人本来就是被叫过来配合着演一场戏呢!”
“演戏?不至于吧?刘老、齐老这些老专家们可是主导者,慎言,慎言呐!”
“虽然我挺敬佩刘老、齐老这些老前辈的,但我们想要求个明白,这很正常吧?不能稀里糊涂地来,又稀里糊涂地走啊!”
“……”
贾昌道见这些人越说越过分,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他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将向南的那幅临摹图拿了出来,“啪”地一声拍在了会议桌上。
“这是谁画的?”
“这画……好像比我画的要流畅得多了!”
“这皴法不错,笔法细腻,不刚不柔,用在这儿真是绝了!”
“诶?这色彩,原来可以这么渲染?我怎么就想不到!”
“……”
一群临摹高手围着这幅画,看得是如痴如醉,浑然忘了自己来这儿是干嘛的了。
原本有些生气的贾昌道,看到这一幕后忽然摇头一笑。
这就是一群痴迷画技的小老头而已。
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为自己讨个说法,而是想知道,取代了自己的那个人,是不是真的有水平,能够胜任《千里江山图》的接笔。
过了半天,终于有人抬起了头,一双眼里满是血丝,他激动地问道:“这是哪位大师的大作?”
“对对对!快告诉我们,是哪位大师?”
看着临摹高手们一个个一脸焦急的模样,贾昌道忽然玩闹之心大起,他故意装作轻描淡写的样子,一脸无所谓地说道:
“什么大师?你们是问这幅画的作者呀?
他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大师,不过是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罢了。
哦,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他的名字叫向南。”
说完,贾昌道双手负于身后,施施然地转身离去,心里爽得不要不要的。
只留下一群临摹高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一个全都是目瞪口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三十三章 世间唯有他最懂
临摹高手们的震惊,向南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也无暇顾及。
在接到要全权负责国宝《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后,他就来到故宫博物院方面,专门准备的一间修复室里,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事实上,对于接手这项工作,向南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更谈不上惊喜。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全球范围内,论起对这幅《千里江山图》的了解,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他曾亲眼看到了王希孟短暂的一生。
他看到,一个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少年,一步落入凡尘,又一步踏上巅峰,甚至到最后因精力透支过度,即将逝去的那一刻,依然还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眷恋。
他曾亲眼看到了《千里江山图》的诞生,是那个怀揣着梦想的少年,无日无夜,不休不眠,一笔一划勾勒出的美好未来。
他曾亲眼看到了王希孟下笔作画时的专注与坚持,亲耳听到了他的喃喃自语……
他比谁都清楚王希孟画下这幅《千里江山图》的初衷,也比谁都了解王希孟内心深处的渴望。
谁人敢说自己真正懂得王希孟这个人?
没有人!
这世间,唯有他最懂!
……
向南忙碌着《千里江山图》的接笔工作,钱昊良和吴茉莉四个人就没什么事了。
也不对,事情很多,只是《千里江山图》的事,他们插不上手而已。
于是,在向南忙着接笔的时候,他们四个人就只能躲在书画修复室里,帮着修复故宫博物院里面的书画藏品。
再怎么说,故宫博物院里头的藏品也要比自家博物馆的丰富,见得多才能识得广,哪怕是平日里最为跳脱的吴茉莉,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
连向南这么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都比自己这些人牛逼了,那自己还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哪怕是为了以后能愉快地吹牛逼,那现在也必须得努力!
“那么多破损的地方,向南一个人接笔,估计得好几个月吧?”
吴茉莉从一张古画的画芯背后,揭下了最后一片破碎的命纸,这才直起腰来,伸出手使劲捏了捏后脖子。
“不清楚,反正好几天都没见着他了。”
钱昊良一边说着,一边握着马蹄刀,小心地剔除宣纸上的脏污。
赵波端着一杯温水,一脸讨好地送到吴茉莉的手中,笑道:“听酒店的服务员说,向南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晚上要过了十二点才回来。”
坐在一边休息的付洪涛一听这话,眉头皱得更深了,仿佛连忧郁都加深了几分。
“那哪行啊?”
吴茉莉喝了一口赵波端来的水,一听这话,音调都拉高了几个分贝,“这么拼命,身体会垮掉的!他虽然年轻,但也不能这么糟蹋自己的身体啊!”
“对对对!谁说不是呢!”
赵波连连点头,像是一只骚公鸡在啄米。
“不行,我得说说他去,好歹也叫了我一声姐!”
吴茉莉想了想,“啪”地一下将水杯摁在桌子上,就想往外走。
“别去了,说了也没用,这小子别看挺有礼貌的,脾气犟着呢!”
钱昊良总算将视线从画上挪开了,他站直了身子,扭了扭腰,感觉舒服了,这才说道,“刘老、齐老,还有楚老他们都说过了,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一转眼又是这样,嘿,这小子!”
“那也不能由着他来啊!”
“没办法,不过刘老他们也交代食堂了,每天让食堂的大师傅都给弄一些补身子的菜,专供给他!”
“臭小子,倒也有口福!”
吴茉莉撇了撇嘴,这才止住了去找向南的想法,“看来,是得尽快找个女人来管管他了,不然他得飞上天!”
赵波忽然感觉一股寒意袭遍全身,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他抬起头来,一脸茫然地左右看了看。
怎么回事?
到底发生了什么?
……
“申请书,我已经递交给国家文物局了,能不能通过审批,就看领导们怎么想了。”
刘老坐在房间里的单人沙发上,手掌心里捧着一个精致的小茶壶,美滋滋地啜了一口,一脸的惬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