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在动手操作之前,刘老一脸严肃地对向南等几个人说道:“旧绢纸放置多年以后,表面会自动形成一层包浆,这个包浆算是绢本古画的天然保护层。
如果被刮除了,绢丝本身以及外层的包浆就会被破坏掉,特别是画面的正面,极不利于以后的全色接笔。
因此,大家都要注意,除了破洞本身周围的部分,其它地方能不动刀,就尽量不要动刀。”
“是,我们记住了。”向南等人都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训话完毕,几个人就开始分工了。
钱昊良拿出几把磨得锋利的马蹄刀递给众人,笑道:“这一次我们也分个工,画面左边小破洞比较密集的地方,按照修复方案是要用‘整补’技术的,右边破洞比较大,数量又不多的,则是采用‘碎补’技术。
我跟付洪涛都是北方人,对‘整补’比较擅长一些,我们就做左边这一块的处理。向南、吴茉莉和赵波,你们就处理右边的画面。大家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
钱昊良等人原本并不怎么看重向南。
实在是太年轻了,才20来岁,真能修复古书画?
哪怕之前贾昌道信誓旦旦地说,他曾亲眼见到向南用半天时间就独自一人修复完成了一幅清代古画,钱昊良在心里还是只想说两个字——呵呵。
贾昌道和金陵大学孙教授的关系谁不知道?
说不定他就是为了抬向南故意这么一说的,目的不是明摆着的吗?
好让向南进入国宝《千里江山图》修复工作组,在他的履历上添上厚重的一笔啊!
可等到工作组正式开始修复以后,钱昊良这才发现自己错了!
不仅错了,还错得离谱!
贾昌道不仅没有说谎,反而还低估了向南的技术水平!
在清洗画面结束之后的接裱一项中,向南做得飞快,让刘老都心惊胆战了半天,生怕他一不小心把画芯“刺啦”一下给撕碎了。
等到向南完成了自己的分工任务后,不止是刘老、楚老等人,钱昊良、赵波、付洪涛和吴茉莉等人都急急忙忙上前检查。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向南不仅仅只是做得快,而且还做得很好。
画芯一点损伤也没有,更让人震惊的是,他负责揭命纸的部分,连带起的绢本毛刺都几乎没有!
这一下,不止是刘老等专家们舒心了,满意了,连钱昊良等人也是心服口服。
不服不行啊!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看看向南揭命纸后的画芯状态,再看看他们自己做的,都要开始怀疑人生了。
因此,从那之后,钱昊良等人才真正将向南当作是同行来对待。
倒是吴茉莉,越发喜欢跟向南开玩笑了,天天“弟弟”“弟弟”喊个不停。
此刻,听到钱昊良的分工方案后,吴茉莉率先提出了异议。
“当然有问题了!”
吴茉莉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一脸带笑地说道,“赵波大哥应该算是北方的吧,‘碎补’要求的就是细腻,他可不一定擅长,要不,赵波大哥跟钱大哥他们一组好了。”
赵波原本挺开心的,这一下子顿时手足无措起来,眼巴巴地看着钱昊良。
这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下来,赵波已经喜欢上这个长相甜美,说话又好听的吴茉莉了,总是有事没事往她身边凑。
事实上,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吴茉莉说些什么,就是想离得她近一点,心里就很开心。
他这一举动,让他的师父陈老又是开心又是郁闷:这根木头,难道从来不看电视剧的吗?那么多撩妹的套路,你好歹学个一两招,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啊,一把年纪了还没有一个家!
吴茉莉跟谁都好说话,但她确实对一根木头没什么想法,她虽然三十多了还单身,不是没有追求者,而是心气太高,都看不上。
所以她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不喜欢,就不给别人希望,免得对大家都不好。
钱昊良见吴茉莉要把赵波给踢开,也很无奈,心说:“陈老,不是我不帮忙,是帮不上啊,抱歉了!”
他点了点头,笑道:“也好,反正向南年轻手快,说不定你们两个人做完了,我们三个人还在迷糊呢,说不得到时候还要你们来帮忙。”
向南笑了笑,很明智地没有说话。
他又不是笨蛋,当然不会在这种时候开口,不是得罪赵波,就是得罪吴茉莉。
这两个人背后都站着大佬呢。
惹不起,惹不起!
赵波一听这话,顿时变得垂头丧气起来,又似乎是松了一口气,也没多说什么,拿起一把马蹄刀,用大拇指试了试刀口,就准备干活了。
大家都不是磨叽的人,分工完毕之后,就开始做事了。
清理绢本上的破洞,实际上用不了太久,大概一上午的时间就全部搞定了。
午饭之后,刘老等人已经回了饭店午休。
年纪大了,肯定没有年轻人这么能耗,实际上,刘老等人能在京城待这么长时间,已经是很难得了,如果不是要修复的是国宝《千里江山图》,恐怕早就离开了。
魔都、湘楚等博物馆里,还有一大摊子事情还等着他们回去处理呢。
专家们回去午休了,向南几个人就直接回了修复室,他们要做好修补画芯的准备工作。
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捣浆糊。
南派与北派在浆糊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区别。
北方主要用粉浆,而南方用面浆。在制备工艺上北方多熬制,南方多冲制。
在添加剂上,北方在必要工序时会添加白芨粉等增加粘性,南方则加入添加剂如明矾等用来防腐、防虫。
由于《千里江山图》长时间保存在北方地区,因此经过专家们的讨论,最终确定以北派的手法来制作浆糊。
古书画修复师们使用的浆糊,基本上都是自己手工制作,其他来源不明的浆糊,他们是不敢使用的,就是因为担心里面有不明成分的添加剂,会对古书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五章 哪里来的妖孽
随着《千里江山图》的逐渐修复,时间也在一点一点地过去。
向南刚来京城时,还是四月中旬,天气还稍稍有些寒意,到如今已经是七月出头,热得水泥路面都似乎要化了。
明晃晃的阳光照在身上,就如同一个火球似的,像是要把人都给点着了。
“不是说北方很冷的吗?怎么夏天这么热!”
向南快走几步,躲到京城饭店里阴影里,燥热之意很快就散去了。
这也是他前一段时间发现的,北方的太阳虽然晒人,但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居然很凉爽。
这跟南方那边完全不一样。
在南方,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不管是哪里,都能热得你浑身是汗,哪怕到了夜里凌晨一两点,如果不开空调的话,床铺上的凉席都能变成铁板烧。
如果浇点油的话,估计还真能听到“滋滋滋”的响声。
此刻已经是下班时间,书画修复室那边的工作已经处理完了,大家也都散了。
在京城饭店和故宫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两个多月,每天十多个小时枯燥乏味的古画修复工作,向南倒是甘之如饴,可其他人吃不消了。
钱昊良都已经五十多岁了,付洪涛和赵波也都四十出头了,哪怕是吴茉莉也有三十多了,他们哪里比得了向南这个小年轻。
两个多月下来,一个个满脸疲惫,脸色发青,吴茉莉整天叫唤着:“完了蛋了,完了蛋了!皮肤都粗糙了好多!我这还没嫁人呢!”
钱昊良更是头发白了一圈,就连一向任劳任怨的赵波也开口服软了:“歇歇吧,真吃不消了。”
刘老等人看大家是真吃不消了,于是一挥手,行了,以后准点上下班!
实际上,专家们对目前的进度,也已经是很满意,很吃惊了。
按照他们的预计,《千里江山图》要完成修复工作,哪怕是刘老等老专家坐镇,并且还调集了国内最优秀的五个书画修复师来一起修复,最保守的估计,那也得半年多的时间。
可到目前为止,《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却已经即将进入尾声,只要把最重要的全色接笔这一块做完,剩下的镶覆、砑装等工序就是基本操作了,随便找一个做过书画装裱的工作人员都能轻易完成。
满打满算,最多三个月就能将《千里江山图》修复成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一下子提前了这么多?
大家想来想去,最后才惊讶地发现,之所以速度加快了这么多,完全是因为向南的加入!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向南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快速完成,而且还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这就很可怕了!
他到底是哪里来的妖孽?
才20来岁的年纪,就能将古书画修复的工作完成得这么出色,别说以前没见过,就是以后也不可能出现!
这就是文博界里的宝贝啊!
在这一刻,刘老等人就下定了决心,向南这种人才,绝对不能外流,必须就在国内!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博物馆里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文物修复师,有不少被海外的文物收藏机构给勾走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收藏了大量通过各种光彩或者不光彩的手段,从华夏攫取的文物,但却没能力修复和保养!
但他们有钱啊!
于是,华夏国内的文物修复人才就这么一个一个地流失掉了。
可是,向南决不能流失!
……
刘老等人的暗中决定,向南显然不会知道,他回到京城饭店,舒舒服服地冲了个凉,然后躲在房间里看着电视喝着茶,准备等太阳下山后,再到外面去吃饭。
茶刚泡了两道,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嗡嗡嗡”地震动了起来,他拿起来一看,是个陌生号码。
“喂,是我,胖子啊!”
电话刚一接通,话筒里就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学校都放假了!”
向南用了五秒钟,在脑海里把“胖子”和自己的熟人对了一遍,很快就知道是谁了:“钱小勇?你又换女朋友了?”
这胖子,别的本事没有,换女朋友倒是勤快,更奇特的是,他每次换一个女朋友,都会换一个手机号码。
据他自己说,换号码是纪念逝去的爱情。
可在向南的眼里,他之所以换号码,是害怕前任和现任不知道哪天会胜利大会师。
所以,向南从来不存他的手机号,因为这号码说不定第二天就打不通了。
“怎么能叫又换女朋友?”
钱小勇嘿嘿笑道,“我这叫换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
对于钱小勇的私生活,向南并没有什么想法,干脆就回了两个字:呵呵。
“快点说,找我有什么事?”向南问道。
“嘿,被你一打岔,我都差点忘了。”钱小勇笑道,“你还没回答我,大概什么时候能回金陵呢!”
向南想了想,说道:“最快也要到八月份吧,目前还不太清楚。”
《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虽然只剩下全色和接笔这两项主要工作,但缺失画面的接笔人选,至今还没有着落。
为了保证画面风格的统一,接笔工作只可能由一个人来做,这么一算的话,两个月的时间还不一定够呢。
“还要这么久?我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钱小勇顿了顿,语气变得正经了起来,“咱们下半年就大四了,学校里也没什么课,大家都差不多要开始找工作了。
你也知道,我家里是开古玩珠宝店的,刚好我学的也是文物鉴定的,我爸就想着,趁着现在行情还算不错,干脆在金陵开一家分店,能赚钱那当然最好,要是亏了,那就当是给我练练手。”
开一家古玩珠宝店练练手……
特么真是好大的……口气!
向南沉默了片刻,这才问道:“你要开店,跟我商量干嘛?”
钱小勇“嘿嘿”一笑,又恢复了玩世不恭的本性,慢条斯理地说道:
“当然是跟你有关系啊,金陵的这家分店,我打算送你一成干股!
你干不干?”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六章 蜜汁自信
向南听了钱小勇的话,第一反应不是“自己要发财了”,而是“胖子的脑子真的进水了”!
要开一家看上去有点规模的古玩珠宝店,不说多,少说也要上千万的投入,一成干股,起码也值上百万了。
这胖子上下嘴皮子一翻,上百万就这么送出去了?
更何况,这家古玩店只要经营得好,升值那是必然的,那这一成干股就更值钱了。
肯定是脑子进水了,不能再怀疑了!
“你——”向南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今天忘了吃药?”
“我很健康,好不好?”
钱小勇在电话那头笑得像个鸭子,又说道,“不是跟你开玩笑的,是真的要开店,也是真的打算送你一成干股,但我是有条件的。”
原来是有条件的,我还真以为胖子疯了呢。
向南松了一口气,淡然地开口:“说说看。”
“我不要求你在店里坐镇,也不需要,家里会请一个古玩专家来掌眼。”
钱小勇顿了顿,一本正经地继续说道,“但是如果我和古玩专家都搞不定的时候,就轮到你出马了!”
向南听了这话,顿时笑了起来:“你是不是太高估我了?修复文物我在行,鉴定古玩这一块,你才是科班出身,更别提还有个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古玩专家,你哪来的自信,我的鉴定水平就比你和古玩专家都要高?”
他的“回溯时光之眼”除了父母之外,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平日里更不可能对外展露这种异能,否则的话,谁知道自己会不会被人抓起来切片研究?
这种事情,想来钱小勇是不清楚的,那他凭什么觉得自己鉴定古玩的水平就能比得过古玩专家?
真是蜜汁自信啊!
“你什么水平,我还能不知道?你见过的文物,比我交过的女朋友都还多!古玩鉴定不就那么回事,见得多了,是真是假自然一眼就能看穿。这一点,你要相信我。”
钱小勇又笑了笑,一副无赖的口吻说道,“反正啊,我是就认定你了!就当是拿钱投资在你的身上,赚了皆大欢喜,如果亏了,那就证明我的眼光不行!”
向南也没办法反驳他的这种论调,只好说道:“还有什么条件,一次性说完!”
他相信这胖子绝对不会做亏本生意,他让自己鉴宝,估计也只是个幌子,自己最大的作用不在这里。
果然,钱小勇下一刻就露出了狐狸尾巴,笑道:“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我不会约束你的自由,但有一点,如果有顾客将破损的文物拿到店里来修复时,你得出面负责修复。扣除店里出的耗材费用之后,修复费用,店里和你二八开!”
向南顿时了然:“你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吧?”
早知道这胖子挖了坑就等着自己跳,果然,坑就在这里呢!
这些年来,随着古玩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私人修复装裱行业也越来越受到收藏家们的追捧,一件破损的文物,修复前后的价格相差数十倍以上!
也正是因为此,私人文物修复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据说,在京城一些名声在外的装裱店里,收取的修复费用低则数千元,高则数万十来万!
可以说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啊!
钱小勇“嘿嘿”笑道:“我这也是投你所好,谁让咱俩是兄弟呢!”
向南想了想,这才回复道:“这事儿,等我回去见面了再说吧。”
“行!”钱小勇很爽快地应了一声,“反正店肯定是要开的,这段时间我到处在找合适的店面,而且还要重新装修什么的,估计等你回来,店也差不多开了。”
临挂电话前,他又像刚想起来似的,忽然又喊道:“对了,回来后别忘了要给我直播一场,你答应我的,别到时候又说我没说!”
挂了电话,向南把这事细细地琢磨了一遍,也没想出什么来。
说实话,毕业之后究竟去哪儿,做什么工作,他还真没有想过。
老爸老妈更不会去想了,按照他们的想法,儿子这么有能力,还会找不到工作?
不存在的!
再退一万步来说,实在不行,他们家里还在农贸市场有个卖菜的店面嘛,回家继承菜摊子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向南也想过进博物馆做一个文物修复师,这辈子就像那些老师傅们一样,埋头修复文物好了。
可他又不愿意自己一辈子就这么窝在博物馆里,整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早晚会把自己的激情都给磨灭了。
实际上,文物修复师这个行业,在华夏国内十分尴尬。
因为在华夏的职业大典里有1838种职业,却没有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
这也让文物修复师变成了学术、社会、经济地位都没有的“三无”人员,不管修多少文物,也不给评研究员。
而且,修复师们长期接触各种化学物质、粉尘、x光辐射等有害物质,由于工种小,到如今仍然没有被纳入职业病防治范围。
也正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文物修复行业里,每年新入行的人,最多只能留下1/3。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暂时看不到前景的行业,如果不是文物修复师们凭着一腔华夏古文化和对文物的由衷热爱,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入这一行。
现在钱小勇忽然给出了这么一个提议,而且待遇相当丰厚,要说向南一点也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更关键的一点就是,钱小勇开的店面,还能够满足他修复文物的需求——当然,对于钱小勇来说,他需要的也是向南能够修复文物的能力。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至于钱小勇说的“兄弟”,这事听听就算了。
再好的兄弟,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把一个古玩珠宝店的一成干股拿出来,就是为了送人情的。
那这人情也太大了一点。
向南又不傻,他相信自己没有这么大的魅力,他更相信有所得必有所付出。
利益交换嘛!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谁都想自己的生活能越过越好,向南当然也不会例外。
他是人,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没钱怎么行?
没钱还怎么过上好日子,走上人生巅峰?
这一刻,向南思绪翻滚,想了很多。
也不知过了多久,等他清醒过来时,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他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一个人下楼吃饭去了。
先不想这些了,等回到金陵以后,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嘛!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二十七章 临摹高手聚京城
到了第二天,向南就把钱小勇的提议给抛到了脑后,继续忙碌着《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工作。
这幅古画的全色工作在向南五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接近尾声,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谁来接笔?
按照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惯例,修复师一般情况下是不做接笔工作的,因为不擅长。
古书画的缺损画面接笔,大部分都是由博物馆里专门从事古书画临摹的高手来做的。
考虑到这个问题,刘老等专家们决定,再次向国内各大博物馆发出邀请,让专门从事北宋青绿山水画临摹的大师们赴京,一起商讨《千里江山图》的接笔问题。
华夏的人多力量大,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邀请函发出去不到一个星期,自认为有能力有资格参与国宝《千里江山图》接笔工作的临摹大师们,就全都聚集到了故宫文保科技部的会议室里。
大家坐定以后,稍稍寒暄了几句。
文博界的圈子就这么一点大,有点名气的人,大多都互相认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稀少。
要是人数多了,谁也认不过来呀!
刘老、楚老等专家们也都来到了现场,让向南有些意外的是,原本已经离京的宝岛中山故宫博物院的齐老,这次居然又来了。
他坐在刘老的左手边,两个人不时地小声交谈几句。
等大家聊得差不多了,刘老将桌子上的茶杯端起来轻轻磕了磕桌面,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将目光集中在刘老的身上。
“大家不用那么严肃,都是老熟人了。”
刘老环视一圈,看到一个个都表情肃穆,忍不住笑道,“这次邀请各位高手前来,原因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国宝《千里江山图》的接笔问题。
虽然,国内外对古书画缺损画面是不是要接笔仍然存在争议,但在国内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一定要接笔,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延续,更是一种文化!”
说到这里,刘老的神情也变得稍稍有些严肃了起来:“这个问题,咱们就不多说了,接下来呢,大家都先去宾馆里休息一下,赶了这么远的路,大家也都辛苦了。
明天上午八点,故宫方面会安排各位接笔高手到书画修复室里近距离观摩《千里江山图》的真迹,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