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孓然踽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溪南
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因为成交率高,业务员们也是热情高涨。
实习生们的情绪很容易调动,他们就像是一张张白纸,你教给他们什么就是什么,能够严格的按照公司的计划和套路开展业务。
虽然语术和经验上有很多不足,但事实上在客户眼里会显得更真诚。
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在行业内混过一段时间的人,就没有了这份真诚,也缺乏热情。
张洋的公司里也有一个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的男孩,长的高高大大的挺帅气,能说会道的,但相当皮,因为对工作并没有什么热情,私事就特别多。
摆展的时候别人都在大太阳底下挥着汗水去拉客户交谈想办法索要电话号码,只有他躲在蓬子里纳凉,或者跑到哪里去偷懒,完全不在意业绩。
张洋买了一台电动踏板给业务员用,差不多成了他的专用车了,因为别的学生脸皮薄不好意思和他争。
张洋一开始还没注意这事儿,也没有人和他说。
直到有一次他把车撞了才露馅,工作时间他骑着电动车去办私事。
张洋直接把车收回来给施工这边用,把这个皮滑的业务员辞退了。
如果不是万州这边招工不太好招,当初就不可能用他,像这种只想着玩乐不肯做事又成天想着高工资的人,张洋懒得和他们废话。
谁又不是你父母,没有养你宠你无限谅解你的责任和义务。
万州虽然和其他区县相比算是个比较庞大的城市,但必竟是还是区县,大多数年轻人都跑去了主城找机会,能留下来的很少。
但万州的经济相当发达,必竟是发展的比较久远的地区。
近代历史上万县是比较著名的,一度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因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万。
在夏朝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人类的聚居地区了。
刘备建东汉后,于建安二十一年设羊渠县,治所在今天的万州长滩镇,万州开始正式建县,归巴属巴东郡,就是今天的奉节。
奉节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是渝东一带的统治中心,因为刘备曾驻跸白帝城。
南北朝时期,万州地区被更名为鱼泉县,这就是万州鱼泉榨菜名字的由来。
北周改鱼泉县为万川县。
唐贞观八年,李世民改浦州为万州,这就是万州名字的由来。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降万州为万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地方先后得两位人皇历史名君垂目,也算是犹有荣焉。
清光绪二十八年,英国炮轰万县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强制设立万县为通商口岸。
那段历史时期,整个长江流域大小船可行,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通商口岸的开辟给万州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经济的快速提升使城市人口巨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民国六年,设立万县海关,万州成为四川第三大城市,与成都重庆齐名,并称为成渝万地区,成为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是四川省第二个直接报关出口的通商口岸。
民国十七年,军阀杨森在万县地区设万县市。
到民国二十四年,万县市统辖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一市八县,完成了从小弟到大哥的身份转变。
奉节结束了从汉代开始的地区中心的身份,从大哥沦为小弟。
新中国成立,在万州设万县专区,由涪陵专区代管(驻地永川萱花路),1968年升格为万县地区,由四川省直管。
1992年万州撤地区建立地级市,万县市。
1996年因为三峡工程,万县市划归重庆代管,重庆当时是计划单列市,级别是副省。
97年重庆直辖,取消万县市,设万县区,98年恢复唐代名称,万州区,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
万州的商业相当好,周边所有区县的消费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包括巫山。巫山人大部分都不会在本地消费,而是跑到万州来逛街。
这就是中心城市的好处了,能吸引周边的资金和人员往这里集中,不只是到这边逛街消费,过来买房子定居的也相当多。
所以万州的房地产市场相当火爆,入住率也是相当高的。
到年底的时候,张洋的公司业务已经涵盖了整个万州城区,从申家坝周家坝到龙宝,到五桥,江南新区,甚至做到了下面乡镇上。
“这个有点远啊,成本太高,你让我怎么降?所有材料人工都得从万州这边过去,车接车送的,你算算光是油钱得多少?三十多公里呀。”
张洋坐在办公桌后面和几个业务员小妹妹说话。
“那怎么办呀,这家挺有钱的,好不容易谈的。”小业务员有点委屈。
“张总,你再好好算算,这个活也不小了,是小娟的第一个大客户呢。”程惊春在一边跟着说好话。
“我也想做呀,但是,事实条件摆在这,光运输费用就是几大千,乱七八糟的加起来成本比城里这边得高三倍,你说我往哪便宜呀?”
“那怎么弄啊?”程惊春看了看那个一脸丧气的业务小妹妹。都是学生,心里有什么都写在脸上了。
张洋呲了呲牙,想了想说:“算了,我跑一趟吧,我和你们一起去他家一次现场看看,行吧?”
两个孩子高兴的跳起来欢呼,她们感觉老板出马这事肯定就差不多了。
谈的房子在三正镇中心卫生院楼上,顶楼。
业主就是中心卫生院的院长,这栋楼整个都是他私人的,卫生院每年还要给他个人交租金。





孓然踽行 第101章 如人饮水
第二天,张洋开着车带着三个业务员去了三正镇。
三正镇很小,卫生院在正当中。
这边的楼房基本上都是镇民自建的,也往外销售,也算是地产开发吧。
院长姓郑,五十多岁了,个头有点高,长的有点陈佩斯的影子。
这栋楼包括后面的大市场全是他个人盖的,个人产权,属于镇子上的名人,有钱人。
他这会儿全家住在四楼,要装的是六楼和楼顶。他准备把楼顶加一层出来,做一个大跃层。
工程说实话比较复杂,属于是在原来的楼上加盖一层,涉及到了建筑,建筑防水,消防,装修各个方面,不是简单的装修工程。
张洋带着业务员跑了三趟,方案改了几道,最终以二十八万的价格把合同签下来了。
说实话有些低,但也不是没利润。
两个小女孩儿高兴了好几天。
……
“晚上我想去吃鱼样。”杨洋一边玩着电脑一边对张洋说。
张洋正踩着沙发在墙上的施工进度表里填数据,头也没回:“吃呗,感觉万达成了你的食堂了,反正你就是在家里待不住。”
“嘿嘿。”杨洋给了张洋一个笑脸。
公司发展比较顺利,业务开展的也相当可以,一切进了正轨,两个人都挺开心。
张洋心情好就是更加努力工作,去挣更多的钱,杨洋心情好了就是吃,穿,买,玩儿。
从沙龙路到万达广场,到北滨路,五桥,没有她没吃到的地方。她有很多朋友同学都在这边,经常就约了一起出去耍,吃喝玩乐。
张洋也没感觉什么,挣钱为了什么?不就是给身边的人一个好的生活吗?
但事实上,张洋的心里压力还是挺大的,贷款一个月要还七千多,还有房租水电人员开支各项费用,其实眼前并没有多少钱能够用来享受。
但是他拒绝不了杨洋,喜欢看着她的笑脸以及得到满足的表情。花就花吧,努力多挣就是了。
万达广场的东西有点贵,哪怕只有两个人去吃顿饭也基本上要一两百。
杨洋基本都要叫上她弟弟一家。她弟弟那边是三个人同住,还有她弟弟女朋友的弟弟。
一顿饭三四百很轻松就没有了。
万达广场里的北京烤鸭,成都小吃,海鲜自助餐厅,湘菜馆烤肉馆,每天换着样的吃,然后逛商场逛超市,一个月总要给万达送过去六七千的营业额。
还有北山的烤鱼,五桥的火锅,三峡学院大门口的夜宵烧烤,都是几个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一个月一两千块钱总是要的。
公司这边,员工工资不计提成每个月要支出九千左右,房租水电汽油停车要三千块。
虽然业务开展顺利,但张洋没有里面做任何的猫腻,实际利润并不大,一套房子不会超过两万,三正这个二十八万的利润算下来也没达到三万块,而且这边距离远损耗也要大些。
张洋一个人的时候,会一笔一笔的记账,计算,心里其实压力挺大的,但他不想在杨洋面前表现出来,事情也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免得杨洋跟着一起闹心。
男人嘛,就应该承担责任和压力。
……
“张哥,咱们是不是得买台车呀?这一天万州得跑好几圈儿,电屏车又不给力跑不了那么远,没有车太不方便了,天天得找车拉不也是钱吗?”
杨洋的弟弟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和张洋商量。
“那就买一台呗。”杨洋很自然的对张洋说。
张洋舔了舔嘴唇,看了杨洋一眼,扭头问杨洋的弟弟:“你有驾照?”
“有,上个月刚考下来的。嘿嘿,不过你放心,车开过,肯定没问题。”
“你就是拿了驾照手痒痒吧?刚考了驾照都差不多这心态,想摸车。”
“那是,”杨洋弟弟笑着点头:“不过咱们也确实需要啊,来回材料拉送,退换什么的,光租货车一个月也不少钱,你算算。怎么也比油钱多。”
“那就买吧,反正也是用。”杨洋做了决定。
张洋想了想点点头:“行吧,你去找找,找个差不多的二手车就行,先对付开。完了以后再说。”
他其实不想买,自家事自家知,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
但杨洋弟弟说的也没错,公司确实也需要一辆来回拖货的车,一个月折腾材料的费用还是要几百块的,业务忙一点上千也有可能,虽然不多。
而且万州的地形就是缩小的主城,长江把城市分成了几块,比较松散,来回交通也确实不方便,有时候等车都要按小时计算。
这里指出租车和货车,拿着材料坐公交不现实。
这会儿三桥还没修,过长江只有两座桥,在万州的南北两头,很不方便。
隔了没几天,杨洋的弟弟在沙龙路二段找好了一辆二手长安之星2,一万八,张洋心里满是矛盾,但还是去刷卡买了下来。
这会儿他身上全部只有两万三不到。
杨洋是没有具体概念的,像还贷款平时开支这些她都不会去计算,或者说想都不会想。
她的生活其实特别简单,什么都不会考虑太多,只要自己开心高兴就好了。
车买下来就交到了杨洋弟弟手里,白天他工作开着,晚上开回家,油钱和各种费用都是公司出。
车买回来没多久,杨洋二舅家的孩子小马也来了公司,和杨洋弟弟一起跑工地。
公司也确实需要加人,工地多了,杨洋弟弟一个人确实跑不过来,张洋也需要人把工地这块承担起来,他好一心去抓业务。
杨洋隔一段时间会回主城,去家里待几天然后再回万州,日子好像进入了一种难得的平静。
很快,冬天来了,人们换上了厚重的衣服。
杨洋在万州的同学朋友张洋也认识了一圈,经常约在一起逛街吃饭,玩儿。
“我同学死了,明天要去云阳一趟,送一送。”
“你同学?死了?怎么死的?”
“听说像是车祸样,全家人都死了,孩子才不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明天同学都去。”
“我靠。”张洋惊讶了一下点点头:“行,几点走?”
“早一点吧,直接到云阳的殡仪馆。挺惨的,我们班上男同学不多,这个是和我们处的好的,前几天还在一起说话呢,他回了我们学校,还给大伙发了照片。”
张洋啧了几下,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孓然踽行 第102章 云阳
第二天,吃了早饭,张洋开着车陪杨洋去了云阳。
“云阳有多远?”
两个人吃了东西下楼。张洋没去过云阳,没有概念。
“很近的样,没多远,从天城那边翻过山就到了,路很好走。”
“不用走高速?”
“不用,就和万州挨着的,我以前在那边上学。”
“你怎么在哪都上过学?”
“啊,我在云阳念的师范啊,后来参加工作了才又去了川音。川音是考的成教,跟你说过呀。”
“哦,哦哦,川音成教说过,云阳师范没说过。”
两个人下到地下车库,把东西放好,开车出发。
张洋没走过这边的山路,就只能按着杨洋的记忆前进,其实心里还是有没什么底,他对杨洋的记忆力没什么信心。但方向总不会错,再说实在不行还可以上高速嘛。
没想到这次杨洋的记忆力神奇的发挥了作用,走对了。
万州到云阳的普通公路路况还是很不错的,一路翻山越岭,穿过一个一个的小村镇,一个多小时后平安抵达云阳人和,杨洋开始和她的同学联系。
张洋以为到了,把车停在路边下车去给杨洋买了瓶水,自己买了包烟,四周打量了一下。
立新路笔直的从镇子中间穿过,路两边大树苍劲,住宅楼虽然有些老旧但整整齐齐,马路两边商铺很多,行人车流不算大,但也是相当热闹。
杨洋和同学打完电话,喝了点水,探头过来催促:“你在看什么?走啊。”
“啊?哦,往哪走?”张洋坐回车里发动汽车。
“一直走啊,要过江才到。”
“啊?这里不是啊?”
“这是云阳了,没到地方,县城在江那边。”
“我还以为到了,还在想这县城有点小,不过看着还挺舒服的。”
“这不是,云阳挺大的,建的也相当好,一会儿你就看到了。”
继续往前开,刚离开小镇就看到了江水,双江大桥笔直的架在江面上。
“为什么叫双江大桥?”张洋开车过桥,随口问了一句。
“不知道,两条江吧?”杨洋也有点懵:“右边是长江,这条是什么江来着,忘了样。”
“这是彭溪河吧?”昨天张洋查过地图。
“是吗?像是叫小江样,我不知道,很少来这边,我们学校在城里,在山窝头。”
过了桥,杨洋又给同学打电话确认地方,按照同学的指导让张洋往左边开。
这边的路好像还没修完,有点高速的感觉,中间隔着工程隔板,路左是江水,看上去比长江还要阔,右边被工程隔板挡住了,不过想来也是一片荒凉,这个方向应该是往城外走。
到了东风村这边,按着电话指导找到殡仪馆,杨洋的同学大部分已经到了。
杨洋带着张洋和同学们见面打招呼,她好像在同学里人缘不错,一群女人叫着笑着拥抱。和这环境有点别扭。
没见到她死去的同学,已经开始火化了。
只有同学的姐姐一脸忧伤的站在火化骨灰堂的铁床边,静静的等着骨灰出来,墙面上挂着个大屏电视,可以看到里面炼尸炉的外观。
这是让家属能看到里面的操作,好放心。
整个殡仪馆的环境看起来相当不错,黑瓦飞檐松柏森森,到是更像一个园林公园的感觉。
人和车都有点多,看来这里的生意是相当不错的。
很快,杨洋的一堆同学就聚到了一起叙旧,说着一些他们上学时候的趣事,提到死去的周同学都相当感伤,正是年轻力壮的好时候,突然就没了。
一家人年前还是高高兴兴的,过了一个年就物是人非了。一家人只剩下一个老爸一个姐姐。
周同学的母亲身体不太好,熬过了这个年,在正月去世了。
周同学死的那一天,是送母亲上山。
下山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伤心过度也没有休息好,开的车发生了小碰撞,其实问题本来没那么大,山路上车速也不快。
但偏偏就严重了。车着火了。
着火了其实也没什么,是撞了山石又不是撞车,人下来跑远点也不过就是损失台车还可以找保险公司。
但是谁也没想到,车门打不开了。
一家三口人,孩子只有六岁,就这么活活的在车里烧死了。
“我是怎样都不买日本车,太害人老。”
“啷个车门打不开了也?撞的好严重埋?”
“不得好重,哪有得好重吗?唉,就是该遭。命啊。前几天他在微信发照片我还点赞,他说他回了学校,说哪天大家约起聚一哈。没想到是告别。”
“到是聚齐老,啷个多年,难得咱们同学来的这么整齐。”
“他家里还有搭撒子人哟?”
“没得了,只有他老汉。姐姐嫁出去不得算,听说嫁的有点远。”
“好惨呶,去年他刚又买了套房子。”
“也,他的房子有点多哟,三四套要有,都是大房子,存款也有些。”
“唉,攒啥子嘛,给哪个攒的哟,有钱还是享受一哈,说不上哪天人都没老。老子以后得耍起,多勾几个帅哥,死了也不亏撒。”
等了有两个多小时,大家就围在骨灰堂门口说话,一直到中午了,一家人的骨灰才出来。
大家上车去福寿堂,灵堂在那里,有祭奠仪式。
张洋开着车打着双闪跟在一溜汽车后面,杨洋坐在车上不吱声。
“怎么了?有感触了?”
“嗯,感觉人太脆弱了,说不上哪天就没了。”
“想那些,活一天是一天,想这些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好惨,全家一下子就没了,你说他爸这下怎么活呀?”
“他爸应该没多大吧?五十多六十?也不算老,好几套房子,还有钱,再找一个生个孩子。”
“也是,怎么也得活下去。”
张洋看着车外感叹:“这老头啊,这是造了什么孽哟,断子绝孙死老婆,还是一次性的。”
“别这么说。”杨洋拍了张洋一下。
“我说的是事实啊,一家人一下全没了,孩子也没了,不是断子绝孙吗?老婆刚上山。”
“人不能做坏事儿。”杨洋突然冒了一句。
“是啊,不能丧良心,报应这东西,不好说,我相信还是有的。我遇到你我感觉就是报应。”
“你以前作坏事了?”
“也不是,我以前对女的不太重视,就有点像,你现在对我的态度差不多,高高在上的。”
“我才没有。”




孓然踽行 第103章 聚会
车队打着双闪来到福寿堂。
也是在江边上,和木鱼包公园一个入口,向右顺着坡路下去。
车开不下去,停在广场上,人顺着梯阶下到下面,远远的就听到鼓乐齐鸣的,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很浓。
梯步口有展牌路引,今天在这里摆灵堂祭奠的不少,但一家三口整整齐齐的只有一个,是那么醒目。
让人看了心里不由得悸动一下。
张洋和杨洋跟着一众同学下到下面,去灵堂里祭拜了一下,一家三口的大照片在烟气缭绕中摆在供桌上,张洋仔细看了看那孩子,相当机灵可爱的模样。
隔了一会儿,酒宴开席,张洋简单的吃了几口就下来了,走到上面看江景,待在下面那种感觉不好,说不出来。
等一众同学出来,有的直接开车走了,有些聚到一起在广场边上说话。
杨洋走到张洋身边:“她们说晚上想聚一聚,晚点回去,行吧?”
张洋看了看杨洋,点了占头:“聚呗,我是等你还是先回?”
“一起吧,你不是带了相机,给我们照点相,说是下午要去江边公园。”
“行。”
“杨洋,你吃好了没得哟?”她们的老班长走过来问。
“没有,哪里吃得下嘛,也不好吃。”
“走,去找地方吃些东西,正好说说话。”
一行七八个人约着开车从福寿堂出来进城。
云阳的县城修整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大马路很宽阔,也比较直,几辆车顺着江边一直跑到移民大道这边,在路边找了家馆子。
吃了点东西,大家喝茶说话,大多都是在回忆上学时候的事情。同学的感情相对来说是相当真诚真实的。
傍晚,白天约好的同学纷纷过来,大家到江边公园去散步照像。
来了二十多个人,只有四个男的,这个班级确实有点阴盛阳衰呀。
大家做什么的都有,大多是老师,也有政府部门的,电视台的,一大群女人聚在一起吵吵闹闹的到也是悦目。四个男生像吉祥物一样成为大家的目标。
这也就是天气还比较冷,大家穿的都比较厚重,这如果是夏天那就相当惊彩了。
可惜大家过来的时候有些晚了,没照几张照片天色就黑了下来,但也没抵挡住大家的热情。
照了相,闹了一会儿,大家从公园出来,就在移民大道边上的一家饭店聚餐。
这家饭店没有大厅,一群同学分了三个包房。其实这种真的有点尴尬。
1...3334353637...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