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养娃日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臻善





穿越养娃日常 第181章 预警?
长乐被翩翩一通“埋怨”,再无心去失望了。她连忙打起精神去哄小姑姑开心,顺带着许诺说,会给小姑姑也做几双厚袜子,甚至还说会给小姑姑做一副手套,几个荷包,这才哄得翩翩眉开眼笑。
而长乐如此大出血一般,事后回想起欠下的债务,也颇为哭笑不得。
她比小鱼儿好些,女工虽也说不得好,但缝制个袜子荷包还是顺手拈来。但她的时间很宝贵的。她每天除了跟着钱夫子读书认字做学问,还要跟着桂娘子学医术。每天固定的上课时间都要好几个时辰,剩余时间还要完成课下作业,她还想阅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还要苦思冥想怎么改『药』方子,怎么做『药』丸子。
她忙的连睡梦中都在背医书,真是恨不能一天能有二十四个时辰才好。
可如今在她繁忙的学业中,还添加了给小姑姑做袜子荷包一事,,这要占用她多少时间啊。
想想那可能被占用的时间,翩翩就皱着小脸想哭。
她以后再也不做袜子了。
如果表达对哥哥们的关心后,会有这样惨烈的下场等着他。那她以后宁可直接给两位哥哥银子花,表达做妹妹的对哥哥的关怀之意,也不要身体力行的做活了。因为是在是太坑了!!
如今只有小姑姑“讨债”她就招架不住了,实在不能想象若是婶婶、小鱼儿、二叔、三叔多加入到讨债大军中,她这日子会苦成什么模样。
不行,不能往深里想了,越想越觉得头皮发麻。
不说长乐此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只说瑾娘等徐二郎回家后,不免和他说起进来来的几个小客人。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真是一点不假。你看咱们家长安,就和宿轩和魏庆耀,以及板儿关系好。板儿不需说,勉强也算是咱们看着长大的,他的秉『性』咱们也了解一些,那是个稳重妥当的,比咱们长安不差多少。宿轩……这孩子稳重中有些狂傲不羁,『性』子倒像是你早先说的宿迁。这还真是父子俩,不仅容貌肖似,就是『性』子也像了八分,只是宿大人如今做官了,看着稳重不少,而宿轩,到底是嫩了点,小家伙傲气着呢,一般人还不一定入他的眼,可是个心气高的。魏庆耀,这小孩儿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还以为从那种家庭出来的,他又是个幺子,脾『性』该是和长平相仿,也该是个无法无天、爽朗伶俐的主,不想却斯文偏偏,谦逊有礼,芝兰玉树一个小公子,还挺招人喜欢的。”
最后总结一句,“这几个孩子大体上『性』子都算稳重,这也难怪他们会成为知己好友。”
徐二郎闻言就笑看着她,“宿轩脾气肖似宿迁?这我倒是没看出来。我见宿家老二老三的时候少,倒是宿家的老大,多见了几次。要说容貌肖似宿迁,还得数宿家的老大。但是脾『性』上,怕是老二更张狂一些,有些像宿州时的宿迁。”宿迁也是入京为官后,才慢慢收敛起骨子里的猖狂,使整个人看起来内敛无害起来。但那只是表象,实际上,这人骨子里还是那个张狂自大,谁都不放在眼里,谁都不服气的宿迁。这人啊,心高气傲着呢。但这种心高气傲却不惹人厌烦,毕竟是有真本事的人,哪怕他心高气傲,他有本钱如此,那就没有旁人置喙的余地。
至于魏庆耀……
有了昨晚浍河特意过来汇报哪一出,徐二郎也意识到他对自家几个孩子都过少关心了。所以连夜让浍河收集了,和长安长平关系要好的几个人的讯息,甚至就连徐翀从军营回来后,屡次提及的几个朋友,他都让浍河查了查。
想要多了解几个孩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做到心中有数,好防范于未然。不然若孩子家家真和自己的政敌成了知己好友,再说了不该说的话,那真是祸到家门口都不知道因为啥。
浍河办事效率高,今天就把查到的消息给送到了翰林院。徐二郎就趁着午休的功夫,把那些调查来的信息过了一遍。
他脑子好,虽然不能做到过目不忘,那看个两三遍,也能保证所有信息多刻在脑子里,等闲十多年不会忘记。所以,别说瑾娘现在提前魏庆耀了,怕就是她十年二十年后提起,徐二郎也能记起那信息中写的,这小子的所有生平履历。
“他是家中老小,听说当时出生时恰逢大长公主久病痊愈。大长公主笃信佛教,就认为这个曾孙与自己有些缘法。恰巧魏庆耀之母距离上一次生产不过一年时间就有了他,他上边还有一对体弱的龙凤兄姐需要照料,他母亲忙的分身无暇,这小子便被大长公主接走代为照拂。这一照应,就是十年时间。”大长公主身为皇家公主,即便是当今太后见了她,也要喊一声“长姐”,允文帝见了,也要诚心唤一声“姑姑”。她从小在富贵堆里长大,见识过的富贵荣华海了去了。而身为大长公主,她自然心高气傲,但同样的,因为见识过太多宫廷诡谲风云,她有心不让最疼爱的曾孙参与到其中,怕最后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所以就借口曾孙心情孤僻,和官宦人家的孩子玩不到一处去,就将人送到京郊的应天书院去了。
而在应天书院中,魏庆耀的信息也是对外保密的。对内的说法,他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宗室,这样的人物可太多了,没见多少宗室越混越惨,甚至连饭都要吃不上了么?
所以魏庆耀宗室的身份,在应天书院中一点也不显眼。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人借口“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这话来嘲讽他。为的当然是这小子傲而不自知,不把差生看在眼里,那些差生可不就心存不忿了?
这些孩子刻薄起人来也是真刻薄,听说还给魏庆耀起外号,叫什么“孤傲哥”。这也就是魏庆耀心胸开阔,不会和这些人斤斤计较,且始终站在高处,不把这些排挤嘲笑的小伎俩看在眼里。不然,单是这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就足以『逼』疯一个孩子。
瑾娘听完徐二郎说的这些讯息,脑子里就一个念头皇家的这些孩子,活的可真不容易啊。
继而又想,我这可真是『操』的闲心!
再怎么不容易,人家也有家财万贯可继承,说不得人家曾祖母进宫求个情,之后还有爵位加身。
反观自家……唉,你一个整天吃包子馒头的,可怜人家吃海参鲍鱼的,你说你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瑾娘不再想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儿,转而说起荣哥儿。
荣哥儿如今才四个多月,可却要出牙了。
孩子牙龈痒痒,整天抱着随手可抓到的东西啃。有时候是衣服边角,有时候是自己的手指。
『奶』娘带孩子有经验,抹了一把孩子的牙龈,就得出荣哥儿要出牙的结论。
瑾娘也养过小鱼儿了,当初小鱼儿可是六七个月才出的牙,徐母和沈姨母也说过,孩子那个月份儿出牙才正常。那荣哥儿现在四个多月出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瑾娘可焦虑坏了,徐二郎回来前,她刚让人去请桂娘子呢。
正想到桂娘子,桂娘子就进门了。一看荣哥儿的牙龈就笑了,只道是“没大碍。孩子出牙早的晚的都有,出牙早是孩子骨骼发育快,说明荣哥儿身体好。”另外孩子出牙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有孕期的摄入,孩子营养的摄入。这几项都没问题,那孩子出牙都会早些,反之,就会晚些。不过正常情况下4到10个月出牙都属正常。个别孩子一周岁出牙也不是没有,倒是没太大妨碍。
桂娘子这话安了瑾娘的心,她可算是放心了。之后就不再『操』心宝宝出牙太早是不是身体有损伤的问题了,反倒经常取笑荣哥儿这个“无齿小儿”口水一团一团的往下流,那模样,看着还挺埋汰的。
随着荣哥儿越长越大,京城的天气越发寒冷了,甚至到了滴水成冰的地步。但有一点较为稀罕,就是直到十一月份儿京城也没下一场雪。
有经验的老农此时就开始预警了,道是明年怕是有旱灾。
钦天监也经过层层测算,然后将并不太好的预知结果上奏陛下。
这天徐二郎回家,面上就带着愁容,瑾娘从他那里得知,翌年确实有旱灾。
虽然不确定具体的地点和持续时间,但京城绝对在旱灾的范围内。
一听这话瑾娘就傻眼了,他们家今年可是刚在京城置办了五百亩田地。
京城的田地不好买,整块整块儿的田地更难入手。还是前段时间“女票女昌”事件影响范围过大,朝廷罢黜了很多官员,相对的,查抄了许多财产。这些财产之后被拍卖,瑾娘有幸抢到了一份儿——靠着徐二郎升官的热度,不少人想要向他卖个好,就这徐府才侥幸入手了京城的一大块儿田地。那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后在想买那么大块儿的地,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但田地刚入手,还没多少收益,京城就要大旱了么?
瑾娘忧心自家田地的时候,也不由发愁那些真正靠天过日子的百姓们,之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种天灾对百姓的伤害尤其大,时下大多数百姓辛勤劳作一年,才勉强能混个温饱。所以,瑾娘根本不敢想象,若是连勉强温饱的粮食都没了,他们还有活命的可能么?
瑾娘揪心的夜里噩梦不断,后半夜完全没了睡意。
而就在她忧心旱灾的时候,秦嬷嬷过来和她说,要开始屯冰了。
既然大旱,天肯定大热,庄稼受不住,人也不见得能好到那里去。那冰块儿就必不可缺了,尤其是家里有孩子老人的情况下,有条件一定要置办些冰块儿存起来,不然隔年夏天才有的熬。
索『性』徐府有冰窖,把冰窖填满了,存下的冰块儿也足够这一府大小主子们使用。
瑾娘想到这里,就打起精神,让仆役们去弄些冰块儿来。
冰块儿好弄,有现成的匣子,将水直接倒进去,在外边放上一晚,等第二天起来,水都结成了冰。再把这些冰取出来,放进冰窖就可。
这工程不小,要是人少了得忙活十天半月,索『性』徐府下人不少,也就忙了三五天,就将冰窖存满了。
也就是这时候,外边寒风呼啸,阴风阵阵,还不到下午四点,天就完全黑沉下来。
有经验会看天时的老人见状就心喜,倒是“要下雪了。”
秦嬷嬷从鹤延堂回来,也说要下雪了。瑾娘就取笑她,都可以去翰林院当差了。秦嬷嬷却只道“您以为这是奴婢说的?才不是!是老奴去了老夫人那里,老夫人直喊肩膀痛,说是要变天了,老奴才知晓的。”
徐母生徐翀和翩翩的时候,和徐父的感情就不怎么好了。徐父也是作孽,在徐母生了孩子坐月子时,就出去花天酒地,眠花宿柳。想当然徐母的心情好不到哪里去。她心情不好,就多了胸闷的『毛』病,又因为晾着肩膀了,落下了月子病,之后每逢变天,肩膀都疼的好似有人拿针在扎。
这真是比什么天气预报都管用的预报,可惜徐母并不想要这功能。
但不管如何,雪总算是下来了。
就像是憋久了似得,一朝发威就收不住力,这雪也是,不仅越下越大,且持续了两天三夜才断断续续停下来。
而此时,天地之间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大地一片静谧。
下过雪的夜晚格外静谧,瑾娘也难得睡个好觉,等她第二天被徐二郎起床的动静吵醒,就听徐二郎说外边雪停了。
雪停了,该去衙门上工了,这可真可怜。
虽然徐二郎身体健壮炽热,不畏寒冷,可这温度最起码零下了,瑾娘也担心他冻着了。所以徐二郎一起身,她也跟着起来了,就跟在徐二郎身后忙忙碌碌的伺候他。
给他端热的洗脸水,给他递热茶,给他披上厚实的貂绒披风,又给他拿了鹿皮靴子换上。末了还往他怀里塞了一个滚烫的手炉,这才目送他出门去。





穿越养娃日常 第182章 雪停
打发了徐二郎出门,瑾娘也没了睡意,就穿上暖和的衣裳,去厢房看荣哥儿。
荣哥儿现在可是个胖乎乎的小家伙,他肉嘟嘟的,脸颊上的肉鼓鼓的,再加上身量不低,手关节和腿关节都长,看着就是个健壮的小子。而如今这个健壮的小家伙,正挺着圆乎乎的小肚子,呼呼呼睡得喷香。
而他面颊上是薄薄的红晕,在外边冰天雪地时,他身上却只着一声单薄的寝衣。身上的束缚少了,小家伙翻身翘腿都不是问题,因而,睡得越发香甜了。
瑾娘过来时,『奶』娘们如临大敌。可瑾娘也不是纯心来挑刺的,真就是看望儿子而已。因而,又嘱咐了『奶』娘几句,让他们“不要抱荣哥儿出去”“若是感觉屋里温度过高,就找烧地龙的粗使婆子说一声,将火候放小点”另外“屋里烧着火龙,要多给荣哥儿喝水,不能让孩子少了缺水了。”『奶』娘自然诺诺应是,保证会将荣哥儿照顾的好好的,瑾娘这才放心离去。
天冷,她也不让翩翩和长乐过来屋里吃饭了,就特意让青禾和青苗去了两人的院子。一来自然是让两人这两天就在自己屋里呆着,别来回跑腾了,不然不慎摔着了,可得受罪。另外,也是让两个大丫鬟过去盯着人检查检查,看翩翩和长乐的院子中,积雪厚重房屋有无垮塌的痕迹。虽然家里的房子入冬前全部整修过一番,按理不会这么“不经事”,可凡事都有意外么,所以还得亲自派人过去查看一番才能放心。
交代了青禾和青苗,瑾娘就交代青穗,“今天和昨天一样,照旧煮好姜汤和预防风寒的汤『药』,就放在大厨房中,府里所有当差的人,闲了都过去喝几碗,要保证自己身体无忧才好。另外,雪停了也该清扫道路和房屋了,青谷你去给负责这些活计的小厮都发一身新棉服。哦,还有手套和袜子等,也都让他们穿厚实的,可别冻坏了。”
青穗和青谷一边感念瑾娘这个当家主母心慈,一边眉开眼笑的跑出去传话了。
府里很快热闹起来,各处都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大冬天竟也有了欣欣向荣的场面。
瑾娘四处看了看,觉得满意,就沿着刚扫出来的小道,去了鹤延堂。
鹤延堂中徐母早就起身了,李嬷嬷偷偷和瑾娘说,“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老夫人最近晚上休息不好,每天晚上要起几次夜不说,早起还天不亮就起身。”
瑾娘面『露』讶异,心中却不以为然。徐母才四旬左右,这也就是在古代觉得人年纪大了,但是在现代,这个年纪还能被人称作小姐姐呢。所以瑾娘觉得,徐母夜不能寐,怕不是身体机能在退化,也不是迎来了更年期,而应该是心里装了事儿,睡不着。
而徐母心里装了什么事儿……这谁也不说她肚子里的蛔虫,哪能知道呢。
瑾娘只能无奈的叮嘱李嬷嬷,这些时日多看顾着些徐母。若是过几日这症状还没好转,就请桂娘子过来看一看。
李嬷嬷忙不迭的应“是”,应过后才又纠结的几次看瑾娘,瑾娘就道,“嬷嬷有什么事儿就说,您是母亲身边的贴心人儿,我们也敬重您几分,但凡您说什么,我们都是要听的。”
李嬷嬷连道“不敢当。”随即才斟酌道,“老夫人这模样,倒是让我想到了一件事。”
“什么事儿?嬷嬷您仔细说说。”
“就是之前在平阳时,老夫人每逢这个月份,都会焦虑许多。不仅夜不能寐,还神思倦怠,就连眼皮子底下都是青黑的。”
瑾娘“嗯”了一声,问“那您觉得,母亲这是为何?”
李嬷嬷偷偷看了眼里屋,才道,“夫人您忘了?大爷差不多就是这个月份没的。所以,老奴觉得,老夫人八成是又梦到惨死的大……”爷了。
瑾娘听到有脚步声从里边传来,连忙眼神制止了李嬷嬷,李嬷嬷果断闭了嘴,再不多说什么了。左右她想传递的信息也传出去了,也没啥可说的了。
徐母穿着常服从里屋出来,她面『色』疲惫,精神疲乏,眼下一片青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段日子怕是没休息好。
瑾娘对其中原因有了些许了解,可这并不妨碍她装作不知,就仔细询问徐母这段时间是不是休息不好?要不要请桂娘子来开一副安神汤喝?
徐母只摆摆手,道是“夜里太静,睡不安稳,等过几日就好。”瑾娘见她面有排斥,就不强求,也不多劝说。只叮嘱徐母平时多走动锻炼,随后又陪徐母说了会儿话,才离去。
瑾娘回到翠柏苑,却意外的听见翩翩和长乐的声音。
翠柏苑中有一株梅树,恰逢这几日鹅『毛』大雪飘扬而下,天地一片严寒,梅花凌寒而开,灼艳妖妖,风骨铮铮。
姐妹俩就披着披风站在梅花树下,着话。瑾娘离得远听不清,走的近了才隐约听见两人在商量剪一枝梅花『插』瓶的事儿。
瑾娘闻言就忍不住心里发笑,这可真是小姑娘,满心都是『插』花茶艺。换她这种当家主『妇』,如今心里除了孩子老人,就是家里的收益,还有往来的人际关系。整天忙于繁杂的人事,人老的不快才是见鬼了。
瑾娘又走近了几步,两个小姑娘才看见她,连忙给她行了礼。
瑾娘见状就笑,“这么大冷的天,不是说让你们在屋里看书玩耍么?怎么又跑出来了?”
翩翩就说,“嫂嫂,我们都在屋里憋了两天了,再憋下去身上就发霉了。”
长乐也说,“今天雪一停,下人就开始扫雪了。大小道都清理的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走过来也不会滑到。虽然下完雪天气是冷了些,但整天呆在烧着地龙的屋子里也不是那回事儿,时间长了身体适应不了外边的温度,迟早生病。所以还是像我和小姑姑这样好,没事儿就多在外边跑跑。不仅能呼吸到外边清新的气息,还能强身健体,简直一举两得。”
长乐平常不说话,可是说起话来就一对大道理,偏偏瑾娘还没办法反驳,因为她说的都是对的。因而,最后只能头大的让长乐快闭嘴吧,她听得脑袋都晕乎了。
长乐闻言捂着嘴巴闷笑,翩翩也等着咯咯咯笑出声来。
瑾娘想到方才听得事情,就问她们,“来剪梅花么?那你们好好挑选,选好了让小丫头们上去剪下来,你们就安生些,在下边等着,这个没问题吧。”
两丫头齐声应答,“没问题。”
正这么说笑着,几人就听见吧嗒吧嗒的小脚丫子踩地声越来越近,往旁边一瞧,结果就见个捂得圆鼓鼓的小团子飞也似的跑过来。
小鱼儿想是之前听见几人的谈话了,此时就扯着小『奶』音兴奋的叫唤,“我也要,我也要剪梅花,我也要做『插』瓶。”
翩翩一把接住扑过来的肉团子,轻捏她红扑扑的面颊,“自己还没个花瓶高呢,还想要『插』瓶,你说,你怎么想的?”
小鱼儿不满意了,挣开小姑姑的束缚,站在旁边的石头上,“我明明很高,很高很高。我都比桌子高了,『插』瓶肯定没问题,小姑姑不许取笑我。”
“好吧,你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不过你要是不能把梅花『插』进瓶子里,可要记得过来找我求助啊。我是你们的小姑姑,而且还最乐于助人,你来求我,我肯定会帮你的。”
小鱼儿“……”气成河豚了。
姑侄几个笑笑闹闹的各自剪了梅花,就准备离开了。
瑾娘却叫住了翩翩和长乐,“我准备派人往书院和军营送些东西去。又给长安长平和三郎的厚衣裳,还有一些果干肉干。你们两个有没有东西要捎带过去?还有信,要是写了信也赶紧拿来,我好让人一道送走。”
“有有有。”长乐急不可耐道,“我给哥哥们做的厚袜子一直放着呢。”
翩翩闷笑的瞅了长乐一眼,就道,“我也给三哥准备了十多双袜子。三哥那个臭脚,跟脚上长了牙齿似得,一天能穿坏一双袜子。他又懒,平时根本不带洗袜子的。哎呦,想想三哥那个臭脚味儿我就受不了。这不,我让丫鬟没事儿时给他做了一二十双袜子,三哥尽可以穿一双丢一双了,也省的穿着臭袜子熏着别人。”
长乐“……”
瑾娘“……”
小鱼儿嫌弃的捏着鼻子,好似已经嗅到了那毒气一般的臭袜子味儿。她一边,“三叔好臭,我以后再也不让三叔抱我了。”
其余几人“……”就你戏多!
翩翩和长乐赶紧派人去取东西,她们则在翠柏苑的小书房中,临时给长安长平和徐翀写了书信。
等书信写好,衣物和吃食都准备妥当了,瑾娘就让人快送了过去。
下雪不冷化雪冷,如今天还不到最冷的时候,瑾娘都耐不住冷意了。可想而知过几天化雪了,会冷到什么程度。
就这她还是在家里,还有手炉、地龙使用,都觉得冬天难熬。那在书院和军营的三人又会如何觉得这个冬天折磨人,那简直想想都能知道。
所以,即便如今外边积雪压路,雪滑难行,瑾娘还是让人去送东西了。不然心中始终惦记着几个小孩儿的冷暖,她这心里总不安宁。
这一天忙忙碌碌过去,到了傍晚时,却没等来徐二郎。夜灯初上了,徐二郎还没回来,瑾娘有些坐不住了,就让人去翰林院探探究竟。
稍后浍河过来,道是翰林院的所有官员,甚至是大齐朝的所有官员——除了几位年老体衰和位高权重的,其余大多被分派到京郊去查fǎng min情了。
这其中自然有身负皇帝指派任务的官员,而更多的,则是被顶头上司下令去体会民间疾苦,外带拍皇帝马匹表达与皇帝同心同德的。
不管怎么说,总归一个意思——徐二郎下乡体会民情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未知。
瑾娘那行吧。那没办法了,只能让人带好了热水热食在城门口等着,以防回来时把人冻坏了。
这么想着,瑾娘就吩咐了下去。
浍河听命直接带着人去了城门口。他架着马车,马车上是准备好的姜汤、羊肉汤和几个滚烫的肉馅烧饼。另外还有烧红的炭盆,还有汤婆子,热饮热食都有,保证徐二郎不管什么时候走到城门口,都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1...7475767778...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