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绣良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寻仙芳草
因为,真的出大事了。
萧茗疑惑的看着大王氏,总感觉她是在幸灾乐祸。
人家哭得这么伤心难过,你这样不太好吧!





锦绣良医 第601章 作茧自缚
601
在萧茗进平城为刘月接生的这半个月里,刘家村的日子并不平静,围绕着刘老婆子一家发生了许多事件,连续不断的对堂兄一家的骚扰,与邻里的吵闹,婆媳之间的全武行等等,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其儿媳王小花在昨日的离开。
在阳光还算明媚的午后,村里人刚吃了饭正在家里午休时,王小花带着一个简单的包裹,背着一个木箱,步伐冲冲的离开了刘家村。
偶有村人发现王小花的怪异,也只是奇怪的瞥了一眼,并没有多的想法,奇怪于王小花为什么要背个不大的木箱子,甚至那个木箱子上面还挂着个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不过这些奇怪又有谁在意,甚至没有人愿意招呼一句,刘家的事他们不想多管,也不敢多管。前车之鉴,只有沾染上一点就能惹来一身蚤子,甚至在他们心中这也许又是人家的一种新的讹人方式。
刘老婆子不好惹,王小花也是惹不起的。
所以,偶有个把个人对于王小花的背着木箱子离村只是奇怪,并不注目。
后来,在刘老婆子凄惨的嚎叫中,村里人大概明白了,王小花原来是跑了,她之所以背走木箱,可能,也许,应该是想把婆婆的东西带走,作为婆媳一场的纪念。
这个纪念尤为深刻。
里面有刘老婆子一生的财富,平城宅子所卖的银两,这些年置办的金银饰物,一些杂七杂八的值钱物件,甚至还有一些刘老婆子还没有来得及穿上身的布料衣服等等,总之,数额巨大,全数收藏在木箱子里,被王小花一锅端走。
昨日也是巧了,刘老婆子去镇上给小儿子买酒,傍晚才归,进家门时见家里乱糟糟的,走路累了一天的刘老婆子当即破口大骂了起来,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仿若被骂的不是她的儿媳,而是一个仇人。
外面下工回来的人听了无不摇头路过,心想着马上就能听到王小花回嘴的声音了,以往便是如此,被这样辱骂,悍妇王小花会毫无顾忌的反驳。
可惜,走了老远,只听到刘老婆子中气十足的呵骂声,并没有王小花的声音,只觉以为是王小花放弃反抗了,或是还在外面耍呢。
不过半刻功夫,脚还没踏进家门的村人被刘老婆子凄厉的一噪子给惊得一个趰趄。
“王小花这个天杀的,她偷了老娘的钱跑了。”刘老婆子飞快的跑出了家门,嘴里嚎叫着,往青山院的方向去了,那里有她的堂兄刘济生,这个平日里被她当做生活费的堂兄,在有困难时也是第一个想到的他。
村里人哪里还顾得回家,趁着刘老婆子去寻人的当口,有好奇的偷偷进了刘家观望,只见刘家乱成一个鸡窝样,如台风过境,四处散落着物件,厨房里的米面粮油全沾了污秽物,闻着一股子臭味,不能再食用,刘老婆子卧房里更是烂得一塌糊涂,满地散落着被剪子剪成碎布的衣料,就连床单被褥都未能幸免,碎得拼都拼不起来。
这是谁干的?
王小花?
太吓人了……
钱拿走了,把吃的用的也毁了,太狠了。
真是黄蝎尾后针,最毒妇人心啦!
众人觉得背后那个凉飕飕的。
整个刘家里乱乱糟糟的,而唯一完好的房间只有王小花的房间和刘三郎的房间了,王小花房间里空无一人,物件完好,只没了几件衣裳,看来真应了刘老婆子嚎的那句:王小花跑了……
而刘三郎的房间里,只见这个人在家里发生了大事件后仍然蒙着被褥安然的睡着觉,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事外人悠闲。
得了消息的刘济生当然去追了,和村里的几个男人,借了萧家的马车,可惜没追着,只在镇上打听到王小花到了镇上就上了一辆马车直接走了,车上还有一个货郎。
根据村里人回忆,在出事前一日刘家村进来每天都进来一个货郎,在刘家门前停留许久,王小花甚至破天荒的买了几根针头线脑,两人甚至还有说有笑的。
王小花买针线多稀奇,这个懒得捏不动针的妇人买针线。
王小花挥挥手,与货郎大叔去寻找诗和远方了,留下了震惊的刘家村人,和几近疯狂的刘老婆子。
婆媳一场,你给了我半生的虐待,我让你余生想念。
在刘老婆子零碎不成语的嚎叫中大家才明白木箱里有很多银子,多到他们几辈子都挣不来的数额。
恍然中,大家才发现,原来刘老婆原来有很多面目,失去了二儿子又卖了宅子典当了物件给刘三郎治腿时的可怜,或是家里的银钱被周家剥夺无法生存可悲,日日在刘村长家哭穷时的凄苦……
大家心中无不震惊连连,家里有金山银山,却在人家门前哭穷,可憎,可恶。
大家把同情给了之前刘老婆子讨要东西时的凄苦,面对这一刻她的真情流路,不少人心里只浮现了两个字:活该。
在进镇去给儿子买酒时,她把日常带着的金镯子和金头簪锁进了箱子里,身上只带着几十个铜子儿,穿着一声完好的衣裳。
离家前好有万贯家财,回家后变得一无所有。
呵呵,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都被王小花连人带箱的偷走了,那箱子不算小,可不轻,上面还带着锁,王小花大概是撬不开,所以直接蛮力抱走了。
刘老婆子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刘老婆子用自己的一生给大家表演了戏,一场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戏。
以至于她才会哭得如此悲伤可怜,可可怜之人又何尝不是曾经最可恨的人,哪怕你什么都没有,哪怕你朝不保夕,哪怕你衣不蔽体,谁又敢伸出援助之手,谁都不想做村长第二。
这可是一顿饭一辈子的事儿。
在大王氏唠叨声中,萧茗知道了前因后果,清澈的眼眸里带着淡漠,看着伏在地上低泣的老人,她如今是真的伤心吧!难得见到她如此真情流露的时候,以前她虚伪哀伤的表情里带着的是算计,这个作奸算计的人终于被啄了眼。
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她和周家只做了初一,刘老婆子自个儿倒是把十五给作了。
她算计了刘富顺,并没有追究刘家的事,周家亦然,只是收回了刘富顺手中的权柄,并没有夺回给予刘家的财富,这些财富于周家而言不过冰山一角,可却是普通之家富足一生的财富,刘老婆子完全可以带着这些钱回到刘家村,一家人过着富足的生活。
然而,刘老婆子并不是这么想的,她一毛不拔和专横跋扈的性格决定了她余生的走向。
突然间,看着人群中痛苦摇摆的刘村长,萧茗满怀同情。




锦绣良医 第602章 朝堂之上
602
京城,皇城。
受阴雨连绵的气影响,空变得黯淡朦胧,夺饶压抑迷漫在整个皇城,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空旷巍峨的朝堂,一众文武官员微低垂着头,感受着来自于上位者的威压,大多数人还在恍惚之中,不太明白今日这是闹哪一出???
素来皇上龙体欠安,不益劳累,朝中上下的政务多交由内阁辅理,后由内阁检阅之后上呈听。如此,这便行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有事奏请内阁,特别是德高望重的柳大人,不能用微不足道的微末事让皇上烦忧。
皇上龙体大于一牵
可今日,不知是为何三朝老臣栾御史栾为良突然跳出来,状告史部尚书崔长安利用职权之便,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贪墨银款,并数次侵占商户家财,甚至纵容恶奴私设赌坊,发放印子钱以至于逼死人命,条条款款,罗列罪名数十条,有理有据。
也不知道栾为良这个老顽固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居然越过内阁直接将折子递到了皇上面前。
这个栾为良勒!
同朝为官,除了新晋青年官员少人听栾为良其饶,其余上了年纪又伺候过先皇的文武官员对于栾为良是又爱又恨。
原因无他,此人生性正直,称得上是正人君子。只是脾气火爆易常,就是那种叫种移动中的爆炸机,遇到看不过眼的事他就能闹起来,不把你闹得怀疑人生不罢休。
偏巧这样一个人先帝在时赞了他一句忠君直臣,这可不得了,从此在这一条路上越走越远。
新帝继位后,年过七旬的他也不告老归乡,继续在御史台担着个御史的官,对谁都不偏不倚,不远不近的,保持着他的骨气。
年纪大了,脾气也跟着大了。眼里容不得沙子,抓着个错处就会闹到皇上跟前来。是以,这样的人谁也不想惹到。
当然也不是惹不起,只是这个人吧,一言不合就要撞柱,来个以身殉国,就问你闹心不。
久而久之,大家都是把栾御史敬着,爱着,不让他有一丁点的不满和委屈。
今日,这个栾御史又闹起来了,看把皇上气的,别气出个好歹来。
京城这个圈子大不大,也不,崔长安家里的事他们也有耳闻,面对崔家传出来的名声他们嗤之以鼻,只道是崔家这个吃象也忒难看零。
不过,崔长安可是柳策的妻弟,背靠首辅这坐大山,自己又官至史部尚书,所以即便有看不过眼的对他家的行劲也只是敢怒不敢言,毕竟柳家可不是谁都能惹得起的。
当今皇上膝下只有二皇子一位皇子,指不定哪柳家摇身一变成了皇亲,更上一层楼了。
兴许崔家这些事背后还有柳家的影子。这样大家就更不敢多管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火烧己身就万事大吉了。
所以,惹得起的避着,惹不起的躲着。也只有栾为良这种不怕地不怕的忠君直臣敢于扯虎须了。
不少人为栾为良捏了一把冷汗的同时又暗暗祈祷事情快点过去。
不过,这事情注定快不了,事关首辅,次辅陈源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向皇上提议由刑部审理此案,并建议事后查抄崔家财物,分发给受害百姓。
在他心里已然给崔长安定了最。
柳策怎么肯同意,不管崔安罪行是否属实樱将人交个刑部就是不校刑部左侍郎是新上任的常国公世子爷常清池,刑部尚书罗大人年事已高,即将告老,以后这刑部可不就是常清池了算。
而常清池素来与柳策政见不和,曾经因为柳策而外放多年,后又因其妻弟洛亲王世子沈澈遇龚一安与柳策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崔长安进了刑部再想出来就难了。
如此,柳策是一万个不原意刑部插手此案,所以极力提意由大理寺审理,他心理也是恨及了栾为良,这个顽固不化的老匹夫,居然敢在朝堂之上递折子,不按流程走,若是经由内阁,他完全可以把折子截下来,大事化般让大理寺审理此案,抓几个行凶恶奴或把此事定为诬告不实之证。如今在文武百官面前,皇上眼前,他不能明目张胆做皇上的主。
皇家威严还是要的。
内阁两位辅政大臣就着此事争论不休,而其余一众官员皆是低垂着头,不敢参言,哪一方都是得罪不起的哟,真的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感觉。
九龙宝座之上,沈君冷眼看着朝堂之下的乱象,这个柳策借着内阁之便把持朝政,以他生体为由代行事,如今的局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沈君早已明白,如今他的身体一日好过一日,权柄在一点一点的收回郑
朝堂之上,栾为良早已面红耳赤,声大如雷,指着柳策破口大骂,崔长安事件衍生成了身为当朝首辅的柳策不以身作则,不约束其族人亲族,纵其行凶滋事,该当何罪。
本该是公然肃穆的朝堂俨然已被他变成了菜市场,在栾为良即将悲愤撞柱之前,沈君终于开了口,令三法司汇审,刑部监理。
一场争论落幕,到底没能如了柳策的愿。
下了朝堂,柳策步行出了宫门,一路沉着,面容冷静不语。
身后的陈源快步追了上来。
“柳大人留步。”
柳策驻足,面色沉静的看着来人。
“柳大人,今日争执本官实为依法进谏,有得罪之处还请柳大人宽宥,改日弟在全聚德设宴请罪,望柳大人驾临。”陈源面上得诚恳,当着众多下朝文武百官的面请罪,实乃心机之举。
所有人都知道,按照大月律令,普通的案犯者交由官府审理,朝廷为官者触犯律法,则交由三司或应府或刑部审理,再择一部监理,珍而重之,不可轻乎妄断,这是圣太祖皇帝亲下的旨意,沿袭至今,不可更改。是以,陈源此举算不得故意针对,不过是按律行事。
众目睽睽之下,柳策能与之反目不成,他是一朝首辅,权同相国,也不能当众违背了太祖皇帝制定的律法命令。
他何等的精明之人,又如何会在众人面前留下一个徇私包庇的污点。
柳策深深的看了一眼面前的了陈源,突然微抬起双臂朝着东方缓缓一揖:“陈兄客气了,你我同朝为官,一心为皇上分忧办事,何来得罪宽宥之。法不容情,崔长安若是真的其事,还望三法司依律行事,不可轻饶。”
言语机锋之后,两个各怀心机的人便分道扬镳。




锦绣良医 第603章 正阳门
/
603
柳策出了宫门,突然转向望着正阳门,宏伟壮观的宫门城墙,这是皇宫的第一道防线,坚不可摧,气势恢宏,在柳策眼里折射成一道夺人的光芒,让之迷了眼。
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年圣祖皇帝沈万三建城之时,用他历来积累的财富修建了这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城墙上每一块石砖上印刻着一位阵亡将士的名字,他要让每一个人都永远铭记这座用无数将士的鲜血所筑成的堡垒,让每一位将士的英魂不灭。
数百年来,这座正阳门无疑成了京都最闪亮的地方,无数人来到京城的人均会来此瞻仰宏伟的建筑,缅怀逝去的英魂。
如果说每一块石砖上的名字是令人敬佩的存在,那么城楼上那些飘扬的锦旗则是让无数人心神向往之。
城楼上那些飘扬的锦旗,每一面上都有一个名字,上面则清楚的记录那些追随着圣祖皇帝脚步并为之立下不世之功的名臣将士的事迹。
这些人身后的家族一直延续到今日。
有徐国公府徐家,有常国公府常家,定国候府石家,永安候朱家……,流芳千古,世代荣华。
可惜没有柳家……
柳家在数百年前不过是一普通的耕夫,在柳策这一代才算真正挤身入名流权贵。
正阳门就像是一道分界线,宫墙之外外喧闹繁华富足,宫墙之内尊贵权势优荣,一门之隔的天空是不一样的颜色。
柳策只感觉正阳门离自己越来越远,自从三年前十万粮草被焚,年初洛亲王世子遇袭,常清池接任管了刑部,先是户部,再是刑部,如今是吏部……
身为当朝辅臣,柳策又怎么看不清如今的局势。
石亭玉啊石亭玉,这就是你的反击么?
只可惜你还嫩了些。
“老爷,咱们回吧。”柳福悄然站在柳策身旁,小心的问道。
柳策抬步,步代沉稳的上了一旁等候多时的马车。
回城马车上,柳策闭目养神,任由马车轮子的辘轳声在耳朵回荡,柳福小心的跪坐在一旁,全神备注,小心而谨慎。
他细细的观察着柳策的脸色,等待着示下,崔大人之事他们事先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他也是在下朝之后从路过官员口中得知崔大人即将被提审收押,如今这会儿提审的旨意怕是已经到了崔家了吧。
也是巧了,崔大人五日前在回家途中被惊了马,摔断了腿,如今告病养伤中,恐怕还不曾知道自己即将被提审的事件吧。
而了惊了马的疯马也是奇怪,也不知是从何处跑出来的,到如今都未曾查到马主人。
细心的柳福猜测到这其中的不寻常,莫不是来寻仇的?崔家这几年倚仗着老夫人,做事越发的毫无顾忌。
崔大人被三法司提审的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家里怕是要闹起来了,老夫人只这么一个嫡亲弟弟。
半响,柳策睁开了眼,眼神没有任何的道:“让人知会三法司,让他们如实审理,不得包庇袒护。”
柳福一怔,老爷这是要……
柳福不敢多言,低声应是。
“平城有消息吗?”于崔长安一事上,柳策不欲多言,反而问起了平城。
“没有,已经失去了踪迹。”柳福摇头,小声地回禀着,悉获了自家主子心思的柳福止住心里的颤抖,打起精神来回禀。
“根据线报,派去的人怕是已经凶多吉少。”
平城,平城……
想到平城,柳福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张栋和岑茵,也想到了他那个变得不人不鬼的儿子柳忠,正是因为被派去平城才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而月前派去的三人,只不过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三个人全部折在里面了,尸骨都未能寻到。
屡次的失败让柳福明白平城真的藏着大秘密,只是他们未能堪破。
柳策听罢,半眯的眸子里精光闪烁,西北军的药物供应多是来自平城,闵方齐去岁进京,而广济堂的供应从未断绝,是谁在平城主持大局?
难道真是那个萧茗,她有这么大的力量?
萧茗?
今年年初进京为皇上治病的那个小姑娘?
一个小小少女,二八年岁,她的医术能及得过慈恩大师与闵方齐?
马车缓缓前行,带着轻微的摇摆,柳策的思绪却冷静无比,继又问起了西北:“西北战事如何了。”
“西北的战事并无异样,阿歇那已带兵返回京部族,其余各族皆是散兵游勇,各自溃散,西北将军石亭玉带着精兵追出了草原,已经两月未归。”
柳策心里冷笑连连,追敌,他从不相信一向稳战的石亭玉会在草原上追敌两月不归,草原并不是他们的主场。
莽撞行事,可不像是他的作战风格。
再者,草原辽阔,谁有知道他在哪里。
回京部族乱起萧墙,这一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事即将要走到尽头。这一场战争本不该持续这么长时间,以石亭玉的能力,一年之内定能击退来犯之敌,只是不知为何他会将战事拖延至今,只可惜西北相聚甚远,继刘喜敏死后,他先后派去的人均无故犯事,不是被处死就是被逐出西北。
柳策深知石亭玉在这其中另有所谋,只可惜西北之地被他打造成了一个无孔不入的铁桶,他有心探知,只可惜数次未能如愿。
柳策微微扼腕,可惜了阿歇那精明一世,居然会毁在自己儿子手里。
“起风了……”柳策看着窗外过往的人群,语气不带任何温度:“郑浩林是留不得了。还有,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人去平城。”
柳福听罢,深深的低下了头:“是。”
不出两日,崔长安的案子还未审理清楚,九门提督的郑浩林突发宿疾,暴毙于家中。
又过了几日,在一次朝会中,数名御史上书弹劾西北守将石亭玉在禁锢京城期间无如返边,并强夺帅印,领战不力导致战事拖延至今,造成国力与人力上的巨大伤亡。
即抗旨不遵又领兵不力,实乃大罪也,恳请天子将其缉拿回京。
这当然遭到朝中上下多数人的反对,以次辅陈源为首的辅政大臣激烈反对,人家石亭玉临危受命,拯救国之危难,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又怎么会是罪人,更没有造成巨大的伤亡,这一场战事并没有增兵事件,甚至他们在边关自己种粮补给,自给自足,以战养战,这如何算得上造成国力与人力上的伤亡。
总言之,石亭玉是大月朝的功成,是英雄,如果这个时候治他的罪,这得寒了多少将士的心。
朝廷上下争论不休,一部分认为石亭玉无如返军是为大罪,又擅夺帅印有谋兵造反的迹象,而别一部分人则认为石亭玉本就是西北军统帅,在胡敬之战死,西北危难之际执掌帅印,于情于理都在情理之中,并不算是抗旨,又何来谋反之说。.




锦绣良医 第604章 新合作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明争暗斗,上演着杀人不见血的战争,而千里之外的平城却是一派宁静祥和。
萧茗在刘家村过着平静的日子,偶不时旁观刘家村新出的闹剧,乐在其中。
刘老婆子像是被打断了腿的蚂蚱,再也蹦达不起来了。反之,是憋屈了半辈子的汪氏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
汪氏弄了几十只鸡鸭并两头猪在刘老婆子家让她养着,并很强势的要求她如果不能以工代劳,便不能从她家拿到任何的生活补给。
刘济生避而不见,汪氏态度强硬,刘老婆子只得波天骂地的接受。
她一家无地也无粮,王小花离开的时候不仅带走了她所有的积蓄还把她的衣物被褥都给弄成了渣,在生存的压力下,她只得被迫接受了汪氏的要求,替她养着鸡鸭猪以换取生活上的用度。
在被汪氏狠狠的收拾了两回后,刘老婆子老实了不少。
她曾经嘲讽汪氏家里因为养着生畜不干净,嗅哄哄的,如今风水轮流转,报应到她家了。当然这也不排除是汪氏的报仇之举。
刘老婆子这一回算是彻底的老实下来了,她每天都要伺弄几十只鸡鸭并两头猪,还要照顾一个一事无成又声名狼藉只知道向她要酒喝的儿子,可见这日子真的是鸡飞狗跳,忙忙碌碌的。
不出几日,整个人变得灰头土脸,刘家村再也听不到她的高声叫骂声了。
1...181182183184185...1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