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星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稻草天师
“你!”
这次轮到周知府怒不可遏,可他除了指着徐锐吹胡子瞪眼,却哪有别的办法?
“大人,听说这徐锐乃是鬼谷门下,与南朝武陵乃是师兄弟,就算在北国混不下去,大不了跑到南朝便是,他恐怕真的不是看玩笑啊。”
师爷吓得脸色惨白,在周知府耳边低声劝到。
周知府脸色更加难看,咬着牙道:“好,我答应你,日落之前我会准备好你要的东西!”
徐锐摇了摇头:“你只有一个时辰,时间一到我便下令攻城,自己来取。”
“什么?你要的东西如此之多,一个时辰如何可能准备停当?”
周知府大惊失色,脱口惊呼。
徐锐却笑了笑,淡淡道:“这便是考验周知府能力的时候了,本官记得物资筹措和转运也是尔等这些地方官的考功内容之一吧?”
“你……”
周知府一口气喘不上来,却见徐锐已经吩咐亲卫燃香计时,周知府终于不敢再和徐锐浪费时间,一跺脚,朝城墙之下跑去。
徐锐冷哼一声,牵过马头回到阵中。
此时张佐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见徐锐返回,立刻吩咐手下道:“传令全军严密戒备,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遵命!”
传令兵立刻领命而去。
徐锐深深地看了张佐烽一眼,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身体里的营养与其用来供应毒瘤生长,不如拿来供给其他的组织,就算是病入膏肓,至少还能活得长久些。”
张佐烽朝徐锐抱了抱拳道:“大人说得甚是高深,也极为有理,但佐烽一时还难以理解,日后定仔细揣摩。”
徐锐点了点头:“难得你如此坦荡,不要钻牛角尖,若是有想不通的,随时来找我讨论便是。”
张佐烽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徐锐则回到中军之中闭目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启卫没有丝毫放松,既然徐锐说了一个时辰之后开始攻城,那他们就绝不会拖延半刻。
随着一个时辰的时限越来越近,天启卫已经摆开了攻击阵型,炮兵阵地也已准备就绪,张佐烽满头满手都是冷汗。
终于,在最后一柱香即将熄灭的时候,紧闭的万隆城门终于打开,一辆辆大车鱼贯而出,张佐烽总算松了口气。
谋断星河 第二百八十六章:何去何从
宏威十七年五月,无论是天启卫还是北朝都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正面战场接连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
而肖进武的意外战败令他没能及时与京师十二卫主力会和,缺少主帅的京师十二卫各自为战,接连惨败,武陵亲军一日千里,直逼长兴城,北国朝堂一片紧张。
反观天启卫,几场大战之后已经极其衰弱,在环洲接连跑了数个城池之后,却没有一个城池开门接纳他们。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被南朝大军切断了与中枢的联系之后,环洲各城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恐慌之中,大家各扫门前雪,背地里无不祈求南朝大军离自己越远越好,不愿让徐锐这个所谓的钦差将自己的地盘拖入战争的泥潭。
第二,大魏和另一个世界的汉唐时代很像,不少地方存在极为强大的地方势利或豪强,其中东汉末年和唐朝后半叶,地方军对甚至是中央军队的数倍,大魏要比这两个时代好些。
而环洲的情况又与西川相似,虽没有四大家族这等巨擘,但地方豪强的势利仍然十分强大,甚至已然能够制衡中央。
武陵王声威赫赫,南朝大军所向披靡,环洲的当权者们普遍不看好大魏的结局,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徐锐扯上关系。
第三,大战开始得极为突然,环洲各地缺乏情报,肖进武在战败之前以为天启卫已经全军覆没,在最后一刻向全国发出邸报。
乍见邸报上已经全军覆没的天启卫出现在眼前,在情报不明的时候,很多心向帝国的官员不敢贸然开城接纳天启卫。
于是,便造成了天启卫穿州过省却连遭冷遇的情况。
就在最艰难的时刻,徐锐命令天启卫暂时停下脚步,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作战会议。
由于时间和条件都十分有限,徐锐也没让人搭起帅帐,只是让亲卫们圈出一片平地,然后召集所有连、排级以上军官和参谋议事。
大家以徐锐为中心,围成一个松散的圈,席地而坐,安歌暂时客串此次会议的书记官,记录会议内容,一切都以现代作战会议的标准进行。
天启卫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仅从座次已经能看出一些分化。
曹思源出身江湖,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又义薄云天,与大部分是西北**出身的天启卫军官最为合拍,虽然加入的时间最短,但在战斗之中迅速建立起威望,在场的一大半军官都围在他的身边。
张佐烽为人方正,与那些不拘小节,而且多少有些坏毛病的军官相处一般,但在肖进武和徐锐的调教之下,他的军事素养极强,意志品质出众,颇有大将之风,擅打硬仗,也吸引了不少的追随者。
接着便是被徐锐重点培养的林绍东,此人心思活泛,鬼点子极多,又颇具大局观,在徐锐的引导之下,实际上承担着“参谋长”的重要任务,国子监出身的随军参谋大都围绕在他的左右。
最后便是炮兵连的连长郭盛宝,他本就是西北边军出身,对火炮的运用以及弹道计算等极有天赋,再加上火炮在天启卫的战术核心地位,让他成了西北系将士的带头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集团,这本就是无可避免之事,这五个人虽然已经隐隐有了各自的圈子,但相互之间关系融洽,让无论什么性格的人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徐锐对此也乐见其成。
只不过和出征前的那一次作战会议相比,参加的军官已经少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先前的军官阵亡之后,在战场上零时提拔的新人,让这次的作战会议从一开始就带着淡淡的凝重。
徐锐到场之后,所有军官立刻停止攀谈,不约而同地起立行礼。
作为天启卫的心灵支柱,他在这里众心捧月,远不是上述五人能够比拟的,说他是天启卫的魂也不为过。
徐锐摆摆手,一屁股坐在地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开场白,直接朝林绍东点了点头。
一众军官这才坐了下来,等着林绍东说话,天启卫已经养成了习惯,作战会议的第一部分便是由林绍东介绍大致情况。
林绍东没有拿任何笔记,直接开口说道:“经过接连大战之后,我军伤亡惨重,阵亡将士多达七百一十六人,重伤失去战斗力者一百四十二人。
包括所有军官、参谋、后勤人员,以及沿途收编的少量民夫和韩大人带来的边军,仍能战斗的人只剩三百二十二人。
除了人员折损之外,几场大战消耗炮弹近两万发、手雷一万七千余枚,各类弩箭九成以上,虽然从万隆城中获得了不少补给,但炮弹、手雷和弩箭都无法及时补充,基本见底。
另外,各类连射弩的消耗也很大,激烈的射击之后,不少弓弦断裂,木制膛线磨平,换装模块也已消耗殆尽。
唯一还算富余的是粮草和其他军械,有了万隆城的补充,足够大军用度三个月,只不过这些辎重也消耗了大量人力,拖慢了行军速度。
目前我军全员车马,但行军速度已经下降到与步兵持平的地步。”
林绍东一口气把天启卫的情况说完,众人都对他的博闻强记见怪不怪,倒是没想到仅仅打了大半个月,一支千把人的队伍就消耗了如此之多的资源,要知道那可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换算成银子的话,怕是最少也有几十上百万两。
徐锐虽然早已心中有数,却也不免一阵唏嘘,此次若不是刚好打着试验火炮的旗号,将家里的所有军械存货都搬了出来,光是炮弹、手雷和弩箭的消耗就要吃不消。
“我军的情况就是这样,正面战场的战况想必大家也都清楚,这里就不浪费时间了,现在大家都说说吧,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徐锐摆摆手,示意林绍东坐下,然后对一众年轻军官说到。
“我先说说吧。”
徐锐话音刚落,曹思源便第一个站了起来,朗声道:“我军仅仅一千余人,能在措手不及之下拖住南朝大军二十余日已经是个奇迹,换了任何一支队伍别说拖住南朝大军几日,恐怕早就全军覆没了。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明白,天启卫人数太少,离开城池和阵地,就算处在全盛状态也无法在正面战场上有太大作为,何况眼下我军人员伤亡极大,弹药武器已经见底,战斗力大幅下滑。
我们已经做了所有我们能做的事,现在该做的是保住天启卫最后的根,不要把大人的心血全部葬送在战场上。
所以我认为,咱们应该往西退出战场,到暂时未受南朝大军波及的西北修整,等恢复元气之后再做打算。”
此言一出,不少军官都微微点头。
江湖出身的曹思源山头主义极重,被徐锐收服之后虽说对天启卫有了认同感,但并不见得对朝廷抱有好感,他会这样说徐锐也不意外。
可有一个人却对他的说法十分反感。
“绝不可如此行事!”
张佐烽毫不犹豫地起身说道:“眼下南朝大军连战连捷,直逼长兴,我大魏随时都有亡国之危,咱们此时退往西北,无异于当了逃兵,我等都是军人,国难当头不思保家卫国,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大魏灭亡么?
诸位别忘了,复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大魏灭国,且不说咱们的家园如何,就是天启卫本身又要如何自处?”
见张佐烽越说越激动,曹思源连忙解释道:“我当然不是想让大家当逃兵,而是不想以卵击石,明知不敌还要往敌人刀口上撞,就凭咱们这点人,没了阵地和火炮,能拿南朝大军如何?”
“谁说咱们要以卵击石?咱们只要绕回长兴城,便能从工厂之中得到补给,虽然咱们人少,但火炮、手雷和天启战车对南朝大军的威胁极大。
南朝大军此次的目的本就是长兴城,有了咱们这支力量,他们想要强行攻下长兴城便绝无可能!”
张佐烽言之凿凿地说。
曹思源苦笑道:“佐烽,你想得太简单了,咱们眼下速度极慢,要回到长兴城还得绕个大圈,你觉得咱们跑得过以骑兵为主的南朝大军吗?
何况若是南朝大军真的打到长兴城,那便意味着我北朝主力已经在决战中落败,到时候主力尽丧之下,仅凭咱们如何去守长兴城?这难道还不是以卵击石?”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辈既然从军,就算以卵击石也得义无反顾,若是去西北当了逃兵,眼睁睁看着大魏亡国,你我还有什么颜面苟活于世?”
张佐烽一步不退,据理力争。
曹思源叹道:“气节固然重要,可咱们得面对现实,佐烽你不要太迂腐了。”
张佐烽冷哼一声:“这不是迂腐,而是军人的底线!”
一时间,二人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吵起架来,徐锐低着头若有所思,没有说话,倒是林绍东看不下去,先开了口。
“二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但是又都不可行。”
他这一句话立刻打断了正在争执的两人,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
林绍东清了清嗓子道:“若按曹佐领之言,的确无异于逃兵,若是大魏赢得此战,必然有无数言官抓住这个把柄,至大人于死地,而若是大魏战败亡国,恐怕不等咱们恢复元气,就要被南朝大军转过头来一举消灭。”
这话说到了张佐烽的心坎上,可还不等他欢喜,却听得林绍东话锋一转。
“张将军的办法也不可行,咱们现在想要和南朝大军正面交战几乎无异于自杀,而京师十二卫倾巢出动,长兴城十分空虚,以咱们的行军速度,等咱们绕个大圈回到京城,恐怕敌人早都破城数次了。”
“既然你说我们俩的办法都不行,那你觉得应当如何?”
张佐烽沉声问到。
林绍东道:“咱们现在能做的事有限,但却不能不做,最好的办法就是返回西川,破坏敌人的补给线,尽量拖慢敌人的脚步。”
“不可!”
这一次曹思源和张佐烽终于统一了思想,异口同声地说。
二人也没想到会这般默契,都是微微一愣,张佐烽先回过神来,说道:“敌人出了西川连破数城,足以以战养战,破坏补给线根本没什么作用。”
曹思源也道:“南朝主力虽然已经出了西川,但西川仍有几万伪军以及五千南朝铁骑,咱们没有火炮、手雷和连射弩,只要被围剿几次就可能会全军覆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却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作战会议渐渐陷入了僵局,众将下意识朝徐锐望去。
每当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是徐锐拍板的时候,众将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流程,而徐锐从来不会让他们失望,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咳咳……”
徐锐回过神来,轻咳一声道:“其实我倒是有个万全之策,既能杀伤南朝大军,又能保全自己,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来机会还得过段时间才会出现,二来天启卫太疲惫了些,必须修整之后才能行动。
然而唯一的问题是,环洲各城闭门不开,咱们没有修整喘息之地,一切就都化为了空谈。”
此言一出,众将都沉默下来,谁也没想到环洲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那些只顾自己的地方势利自私可恨,但他们偏偏又都是朝廷任命的。
有了朝廷这面挡箭牌,天启卫便拿他们毫无办法,之前徐锐炮击万隆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若是再来一次,恐怕即使能打赢这场仗,徐锐也要落个凄惨下场。
该怎么办呢?
谁能想到天启卫竟要为这等荒诞的事情犯难?
这次不光是一众将领,就连徐锐也有些坐蜡。
就在这时,一直在徐锐身后旁听的韩琦突然开口道:“呃……这个,我知道一个去处,肯定会接纳天启卫暂时修整。”
“你说的是何地?”
众人顿时大喜,连忙向他望去。
徐锐同样诧异地望向了他。
“环洲东北的和春县!”
韩琦瞟了徐锐一眼,朗声道:“和春县令姓王名若林,和在下一样,他也是辽王门生。此人性情刚直,一心报国,只要下官提前修书一封,将此事说明,他一定会开城接纳天启卫。”
听得此言,众人顿时大喜。
徐锐朝地图望去,只见和春县刚好紧邻战场,却又在南朝大军后方,南朝大军一心北上,不太可能进攻这里,非常适合天启卫修整。
这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只是真的会有这么巧的事吗?
徐锐望向面无表情的韩琦,心道这家伙究竟在打什么注意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谋断星河 第二百八十七章:远方来使
广元府,犀角军大营。
“子仲,辎重营半个时辰前就应该出发,为何现在还没有动静?”
卢东卿掀开帐帘,走进了帅帐,对心神不宁的秦子仲说到。
秦子仲一脸阴沉地走到卢东卿身边,摸出一个玉佩交给了他,然后凑近他的耳朵低声说了几句。
卢东卿一见玉佩顿时脸色一变,但瞬间便恢复了常态,朝帅帐里的几个亲兵道:“你们先下去,没我的吩咐任何人不许进入帅帐!”
“遵命!”
亲兵答应一声,鱼贯而出,将帅帐围了起来。
“究竟是谁要见我,竟然能拿出勤王玉佩?”
卢东卿缓缓走到帅案后坐下,沉声问到。
“勤王玉佩?”
秦子仲一愣,似乎并不清楚他交给卢东卿的玉佩究竟是何物。
卢东卿扫了他一眼,皱眉道:“看来那些人只是让你把这东西转交于我,却没告诉你这玉佩的来历。”
“难道这玉佩大有来历?”
秦子仲疑惑到。
卢东卿凝重地点了点头:“此物名叫勤王玉佩,乃是前朝大汉光武皇帝赐给当时的吴国公刘振之物。”
“什么?”
秦子仲脸色一变。
卢东卿却接着说道:“不错,刘振便是后来的吴国开国皇帝刘景隆的先祖,也就是我朝皇室先祖。
当时大将军霍齐帧专权,大汉皇室大权旁落,随时可能被谋朝篡位,于是光武皇帝便将此物秘密赐予吴国公,希望手握两卫兵马的他能够配合皇室发动政变,夺回大权。”
“那吴国公答应了吗?”
“当然答应了,正是这次政变让我朝皇族掌握了巨大的权利,从一个边缘的军事权贵渐渐发展成能够左右大汉政局的世家大族,大汉分崩离析之后才有了后来的大吴。”
卢东卿一边摩挲着玉佩,一变低沉地说,脸色阴晴不定,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秦子仲略一沉吟,惊道:“我明白了,眼下王爷异军突起,皇室大权旁落,不正好和当年如出一辙,那些人既然能拿出勤王玉佩,岂不是……”
“没错!”
卢东卿接口道:“那些人能拿出勤王玉佩,一定是皇室的人,而且想让本将去做当年吴国公做过的事!”
“这……”
秦子仲大张着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哈哈哈哈,卢将军果然见多识广,连勤王玉佩的前因后果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倒是省了在下不少口舌。”
就在这时,帅帐外突然传来一声尖利的大笑,紧接着帅帐门帘被人掀开,两个小兵打扮的人走了进来。
这两人一老一少,老的大概五十来岁,豹眼剑眉,嘴角生着胡渣,少的约莫三十岁上下,细皮嫩肉,目光阴鸷,颈间没有喉结,分明是个太监。
而最让卢东卿惊讶的是,这两人气机内敛,隐而不发,却又浑厚非常,竟然都是身手卓绝的一流高手。
“是你们!”
一见到二人,秦子仲顿时大惊,让他把勤王玉佩交给卢东卿的正是此二人。
他们不知藏在何处,在西川之时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找上了秦子仲,许以重利,请他牵线搭桥,引荐他们与卢东卿见上一面。
他们给出的条件实在太诱人,容不得秦子仲拒绝。
由于担心卢东卿不肯相见,于是他们又将勤王玉佩交给了秦子仲,说是让他找个合适的时机转交给卢东卿,只要卢东卿一见此物便会答应见面。
之后战事紧张,秦子仲又对这些人将信将疑,直到此刻才找到了机会,却没想到这背后还有这么多牵扯。
在帐帘掀开的瞬间,卢东卿往外瞟了一眼,只见十几个亲兵靠在帅帐上似是睡着,其实都已经被人打晕,对方出手如此之快而且无声无息,着实惊人。
卢东卿自己便是一流高手,能够在他毫无所察之下瞬间收拾了十几个士卒,这两人的武功肯定还要在他之上。
瞬间想通利害之后,卢东卿脸上面不改色,但心里却已经如临大敌。
秦子仲似乎也瞧出了一些端倪,缓缓站到帅案旁,右手慢慢握住了刀柄。
“卢将军动了气机,似乎对在下两人很不放心呐。”
那太监的声音尖声尖气,好似夜枭,听的人很不舒服。
卢东卿冷笑一声:“阁下擅闯我犀角军大营,难道本将还要派人夹道欢迎不成?何况就算我愿意派人,你们敢受么?”
“哈哈哈哈!”
那太监又是一阵大笑:“卢将军好生幽默。”
说着,这两人走到帅案下首的椅子边自顾自坐下,缓缓开口:“卢将军大可不必如此戒备,在下今日前来并无恶意,而是为了给你送一份前程。”
卢东卿闻言目光一凝,冷笑道:“前程?若本将不答应,恐怕便走不出这顶帅帐了吧?”
那太监轻轻拍着身上的尘土,没有说话,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卢东卿冷哼一声道:“对不起,本将从不和无名无姓之人打交道,送客!”
他话音一落,秦子仲立刻拔出腰刀,戒备着两人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然而两人却一动不动,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暴起伤人。
白面太监轻笑一声,朝卢东卿拱了拱手道:“在下两人不知道卢将军的规矩,倒是无理在先,只不过我们没有名字,卢将军可以叫我阿大,我身边的这位是阿六。”
“阿大?”
卢东卿目光一转,皱眉道:“你们是天海阁的高手?”
阿大微微一愣,笑道:“卢将军果然手眼通天,没想到连天海阁也知道,不错,我二人正是天海阁的人。
天海阁乃是先帝创建的秘密机构,规模极小,但成员无一不是一流高手,专门为历代皇帝处理秘密事务。
十余年前奸王武陵独揽大权,天海阁便在先帝的受命之下隐匿踪迹,蛰伏不出,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得当今圣上召唤,扳倒奸臣,还我大吴一个朗朗乾坤。”
“既然如此,你们也应该知道我统帅犀角亲军,必是王爷亲信,还来找我干什么?总不会是活腻了,想要寻一把快些的刀吧?”
卢东卿眯着眼睛说到。
“卢将军说笑了,在下方才刚刚说过,我等万里迢迢从京城一直追到北国,当然是为了给将军一份天大的前程。”
阿大似笑非笑地说。
卢东卿往椅背上一靠,哈哈笑道:“本将乃是王爷亲信,只要捉到了你们便是大功一件,你们凭什么觉得本将会背叛王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