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强工科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智能码字机
赵丹此刻兴奋的不行,听到翠儿发问,连连点头道:“就是有这么厉害!老实说,这东西若是做出来,能改变整个大明。翠儿你想想,要是咱们大明所有的车辆都用这个滚珠轴承改装一下,同样的一匹马,以后就可以多拉五成以上的东西了。到那个时候,商人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军队可以装载更多粮草。而且除了车之外,其他任何需要传动的机械都能用得上滚珠轴承。”
听完赵丹的一通分析,翠儿圆滚滚的脸蛋更圆了。她这才知道,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部件,能改变这么多事情。
“不过……”赵丹沉吟道,“此物极为精妙,我担心,不是所有工匠都可以制造出来的。”
听到赵丹的话,丁原也开始皱眉了。
在绘制图纸的时候,他选择了效果最好的滚珠轴承,可这种东西的制作难度也最大,明朝的锻造水平能否制造出来,确实存疑。
想了想,丁原问道:“赵叔叔可知道咱们保定最好的铁匠在哪?”
毕竟保定三宝里面有一个便是需要铁匠打造的保定铁球,因此保定府的铁匠铺数目繁多,丁原也摸不清楚哪个手艺最好。
“这你可问对人了。”赵丹拉着丁元的手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道,“城南门口的马三铁匠铺,我一个小妾的亲戚开的,水平在保定府数一数二的。”
丁原一手被赵丹拉着,一手抓起图纸,被赵丹拽着出了房间。
听到赵丹提起小妾,翠儿忍不住微蹙秀眉,使劲拽了拽丁原的衣角,把丁原拉回到了自己身旁。
“少爷,翠儿也要跟着你一起去。”
丁原点点头,把图纸丢给了小丫头。
不多会,他们到了竖着四根黑烟滚滚大烟囱的马三铁匠铺。
赵丹进去说明来意,众人也不再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马三仔细端详了半天图纸,又让丁原给说明了三视图的看法,一边赞叹三视图的便利,一边指着图上的零件说道:“丁公子,这滚珠轴承怕是造不出来啊。”
丁原画滚珠轴承图纸的时候,也有过担心,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从铁匠嘴里听到否定的答案,心里还是难免一阵失落。
丁原不是那种不求甚解的人,因此便打算问一下为什么做不了,难点在哪。
“马师傅,因为什么原因做不了呢?”
马三指着滚珠轴承的平面图说道:“丁公子,整个滚珠轴承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轴承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钢珠,如果这钢珠的大小不一样,那么滚珠轴承就无法运转。”
丁原心道,这马三果然是个好把式,确实一下子抓到问题的关键点了。
他承认道:“马师傅说的没错,钢珠是这部件最关键的部分,如果有岔子,这东西白做了。”
马三一边看着图,一边说道:“钢珠,问题就是这个钢珠。据我所知,保定府里没有人能做出完全一样的小钢珠来。我们做的保定铁球,球体大,而且重点是光滑,不太在意大小一致,跟你这个精密的小钢珠没法比。”
听完这些,丁原来回踱着步子,思考着。
突然之间,他有了个新主意。
“马师傅,既然没办法造出相同规格的小钢珠,那咱们能不能造出来一些小铁棒,要大小粗细都一样的?”
“小铁棒,这个不算难。”马三点点头,小铁棒可比小钢珠好控制多了。
丁原立刻由忧转喜,说道:“马师傅,我有门路了。如果把滚珠轴承里面的小钢珠替换成规格相同的小铁柱,然后往小铁柱上加一点油增加润滑,你觉得这样如何?”
马三摸着下巴沉思片刻,猛地睁开眼,神色怪异的看了眼丁原。
丁原被看得有点慌,忍不住问道:“马师傅,怎么了?不行么?”
马三喟然一叹:“丁公子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方知传闻都是真的。公子的奇思妙想真是一个接一个,让人不服不行啊!”
赵丹插嘴问道:“马三,先别扯那些,换成小铁柱是不是能造出来?”
马三点点头道:“换成小铁柱,的确可以造出来,虽说效果不如小滚珠,但是比咱们现在用的那些轴承还是强太多了。不可同日而语。”
丁原兴奋的说道:“那好,马师傅这几日辛苦点,带着你的人把滚珠轴承做出来几个。我们装到一个车上试验试验,放心,事成之后,工钱和赏银都少不了你的。”
马三答应道:“丁公子的名声在保定府还是有一号的,我们不担心丁公子拖欠费用。我现在就去找最好的工匠,做一批滚珠轴承出来!”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06章 繁忙的工地
约定好了三天之后来取滚珠轴承,三人便从马三的铁匠铺离开了。
丁原先是送走了赵丹,接着正要安排翠儿回家去,一扭头去猛然发现这丫头正在偷偷的看自己。
四目相对,翠儿微红着脸扭过头去,阳光洒在她霞粉色的脸蛋儿上,像是一层薄薄的蜂蜜涂在红苹果上。
丁原心头一动,笑着说:“翠儿,我带你去安新县郊外,正在建的丁家堡吧?”
翠儿脸上又红了起来,踌躇说道:“少爷不是不让翠儿去吗?”
天气越来越热了,丁原的大工地上到处都是衣衫不整,甚至光膀子干活的男丁,因此丁原便在半个月前不让翠儿去安新县找他了。
营房的被褥什么的,也只是让翠儿在城里找人订购做了,送到安新县的时候之安排了丁家的帮佣来的。
丁原指了指天,说道:“今天大阴天,而且风也有点凉,除非想得感冒,否则不会有人光膀子干活的。”
翠儿想都没想,直接应道:“好啊,好啊!翠儿早就想去了,就是少爷不让……”
两个人回到丁记农场,这里正好装了一车活鸡要送到安新县去。丁原便安排翠儿也坐在送货的马车上,自己则是骑着马一同出了保定城。
一行人来到安新县郊外,马车刚停下,翠儿就跳了下来,好奇的四处张望。
翠儿指着正在修筑中的三十多米高的重檐城楼,惊讶的问道:“少爷,这是丁家堡的城楼吗?好高啊!”
丁原点点头:“进了这个门就是丁家堡了!”
翠儿的眉眼已经笑成了两个月牙儿,赞叹道:“别的大户人家至多是有一个庄子,咱家少爷有一座城!”
这时候,翠儿注意到了往来穿过城门的送货郞,问道:“好热闹啊,少爷这些人都在运送什么东西?”
丁原打量了一下,笑道:“他们在运送制作水泥的原材料,城里面也很敞亮呢,跟我进去逛逛吧!”
看到操守大人兼主家带着个小丫头进城,城门口站岗的家丁们齐刷刷的朝丁原躬身行礼,把翠儿逗得得掩嘴笑个不停。
翠儿看了一会,又发现了新城里一个奇特的地方,忍不住问道:“这城里面又干净又亮堂,来来往往的人穿的也比保定城里好多了呢。他们都是谁啊?”
丁原指了指来往的陆人说道:“丁家堡现在还在建设中,已经开始陆续搬进来的,都是咱们丁家的帮佣和伙计,他们的月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肯定比保定普通人家里要富裕不少啊,吃的穿的也都能看得出来。”
翠儿想了想,确实是这么个理,便夸赞道:“嗯,少爷是天底下最好的东家,不光自己赚钱,还让跟着少爷的人也都过上了好日子!”
听到翠儿一个劲的夸奖自己,丁原嘿嘿笑着捏住她的两个脸颊,讪笑着问道:“怎么回事?今天咱们翠儿的小嘴是抹了蜜了么?说,你到底是不是我的小丫鬟翠儿?”
双颊顿时被一双大手捏的鼓了起来,翠儿又疼又羞,眼角都快流泪了。
这时候,不少行人已经注意到了丁原和翠儿,纷纷驻足观看。平时一脸严肃威风凛凛的操守大人竟然还会跟一个小丫头打闹,这种景象错过了,怕是一辈子都看不到了。
翠儿瞥见了路人在看热闹,更是臊得脖子耳朵都红彤彤的,拍开了丁原的大手,“好多人在看呢,羞死个人了!”
丁原知道古代风气保守,大街上玩闹确实不像样子,他刚才也是一时少年心性,忘了那些。看翠儿拍了她的手,便也顺势甩开双手,笑道:“对嘛,这才是我那个耿直的小丫头翠儿。走吧,继续往前面看看。”
虽然刚才有些气恼丁原当街揉捏自己的脸颊,但是想起他那双宽厚柔软的手,翠儿感觉心脏砰砰跳的厉害。
听到丁原呼唤自己,翠儿低着头,悄悄的跟在了丁原的屁股后面。
丁原带着翠儿继续向前走,一直穿过仍在修建中的集市,来到了城北门附近的住宅区。目前这里已经盖好了五百多栋独门独院的房子。更远处还有许多工匠正在修筑更多的房子,打眼一看,修完了之后,起码住宅区里有上千栋这样带院子的房子。
看到新城里还有这么一大片住宅,翠儿怯生生的问道:“少爷,丁家堡里的房子真漂亮,翠儿以后也可以住在里面吗?”
“这些住宅不能给你煮。”丁原说道。
翠儿的心猛地一坠,感觉浑身乏力,头有点晕。
丁原指了指新城中央,继续道:“那里是议事厅和会堂,也是我住的地方,到时候,你和娘亲也会住在那里!”
听到这里,翠儿才转忧为喜,气鼓鼓的道:“少爷说话大喘气,真是太坏了……”
丁原笑了笑,说道:“继续走吧,再带你去看咱们丁家的家丁护院!”
丁原带翠儿走上新城的北城门,来到城楼的二楼,正好可以看到两个排的家丁正在训练。虽然丁原安排了家丁们砌墙干活,但也不是把他们真的当做劳力来使唤了,这些新丁都是砌墙三天之后训练一天,交替进行。
这边两排家丁正在操练队列,他们口中所喊的口号却引起了翠儿的极大兴趣。
“碗是左,筷是右!”
“碗是左,筷是右!”
“先出左,后出右!”
“先出左,后出右!”
“左手右脚,左脚右手!”
“左手右脚,左脚右手!”
其中一个排的士兵整齐划一的喊了好几遍,这种统一的执行力显然是训练的成果。
这时候,一个排长面向队首的士兵,大声命令道:“你,向前……齐步……走!”
士兵出列。
排长继续喊道:“齐步走,碗、筷,碗、筷……”
这是士兵挺着笔直的身子,踩着排长的口令,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立……定!”那士兵走了约莫十五米左右,排长在后方大声喊道。
这个士兵以前也没当过兵,他正常走步的时候倒是还好,不过听到排长喊‘立定’的时候,心中一惊,脚下一乱,又连踩了好几步才停下。
翠儿在城墙上看到这新兵顺着惯性往前走,却又竭力要停下的样子有点滑稽,忍不住掩嘴一笑。
看丁原转头看向自己,翠儿喃喃道:“少爷这练兵的方式真是新奇。”
丁原淡淡一笑:“虽说有些奇怪,但却有效。你看看更远处那个排,他们已经练的很好了。”
翠儿遥遥一望,更远处有一个排的新兵也在练习走步。观察了一小会,果然跟丁原说的一样,这个排的人已经走步走的非常熟练了,全排人同时齐步走的时候,气势磅礴,很是壮观。
翠儿赞道:“少爷真是有办法。”
丁原心说,这可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候的口号和方法,面对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这些新兵来说,效果确实不错。
看了一圈,太阳西斜,还要回保定城里,丁原便带着翠儿下了城楼。
“少爷,咱们什么时候搬到丁家堡来呀?”小丫头已经喜欢上这个地方了。
“快了,不会太久的。秋收之前肯定可以。”丁原按了按她的包子头,笑着说道。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07章 火炮铸成
丁原刚刚带着翠儿回到保定的丁家院子,下人便来通报,说是火炮作坊那边送来消息,已经有三门铁芯铜铸炮造好了,并且通过了试验,东家明日可以去看了。
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丁原有些激动。
火炮一直是悬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是他的家丁队伍能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根本,现在终于能落地了,丁原觉得未来也在招收。
第二天一早,城门一开,丁原带着李志骑马来到了火炮作坊。
看到晨曦照射下黑亮黑亮的火炮,丁原用手摸着炮筒,转头问向那三个从京城挖来的炮匠:“铁芯铜体大炮开发的顺利么?”
这三个炮匠为首的名叫吴老大,他如实回道:“东家问,我不敢说瞎话。我们按照东家画的三视图,一开始造了一台炮,不过我们几个觉得东家提的铁芯铜体大炮铸造技术十分精妙,还可以把炮管降得更低以减轻炮重。结果造出来三门炮,都炸膛了。这不没辙,我们又调整回了最初的配比,又造了两门炮给东家。”
丁原点点头:“你们敢于尝试炮管厚度的极限,这是好的。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个你们不能着急,一点一点摸索。相信过不了多久,你们就可以搞清楚铁芯铜体大炮的最佳参数了。”
听到这番鼓励,吴老大和另外两个炮匠都连连点头,保证一定尽快试出结果来。
接下来就是试炮环节了。
由于滚珠轴承还没有交付,因此这三门火炮被装在一辆普通马车改装的双轮炮车上。每门炮还另外有一个运输炮弹火药的前车。行军的时候,炮架子和前面的运输车连接到一起,这样每辆炮车配四匹马运输,可以保证炮兵的速度。
李志带着五个士兵,帮着炮匠们把炮车推到了一片砂石地上。
这是滑膛炮而且是前膛炮,自然有一套跟二十一世纪的后膛火炮完全不同的发射流程。
丁原虽然本人没有打过火炮,但是他在记忆中找到了十七世纪欧洲的记载,他们总结出来了一套规范开炮流程,还设计制作一些开炮用的辅助设备。
这整套的装填工具是丁原一个一个画出它们的三视图,然后再找了木匠和铁匠合作制造出来的。
除了炮弹火药之外,炮车上最重要的装备是装填杆。可以说,如果没有装填杆,这个炮想打也打不了。跟火铳一样,火炮也使用了定装火药包,每包火药按照同样分量用纸包裹好,用装填杆塞紧火药和炮弹。
其次是湿炮刷,一根长长的木杆,顶端用木棉包裹着。蘸水之后塞进炮膛里,用来熄灭残留火星。
还有一个**刷,和前一个类似,作用是擦干前面步骤留下的水分。也就是每一次开炮,要先湿后干清洗两边炮筒。
最后还有一个是点火棒,一根普通的短矛,缠上火绳,就是行了。
火炮都准备好了,瞄准的是一片平原。炮口的正前方已经命人提前竖起了靶子。分别用黄土堆成的八个坟头一样的小土丘,距离从400米、500米一增加到1200米,每一百米一个靶子。
几个炮匠给丁原模拟了几遍哑射,注意到他们基本都掌握了整套开炮的流程,丁原一边从随身的行李掏出一个行李箱,一边说道:“用上这些测量仪器,准备试射吧。”
炮匠接过丁原手里的小行李箱,打开一看,第一眼看到了一个很像是角度器的东西,是一长一短的两把铜尺,钉成了一个直角形的量具。长短两尺之间还有一个九十度圆弧连接,上面密密麻麻的雕着刻度。
“这叫铳规,用处是测量火炮的仰角。”丁原介绍道。
说完,他便給炮匠们示范了一下铳规的用法。先把长尺子插入炮口,然后由垂直的那条权线,在九十度弧尺上读出炮管的仰角。
“这个角度是干啥用的?”李志虽然在辽东的时候见过火炮,但不记得有这些工具,因此好奇的问道。
“角度,是要跟射表配合起来用的。”丁原又给众人看了一眼行李箱内的一个表格,只是在数据栏那里空空如也,“这个就是射表了。所谓射表,火炮正式交付军队之前,经过打靶测试记录出来的试射数据。比如使用我们制造的炮弹,装填火药一斤,上扬角度为五度的情况下,一发炮弹可以打出多少距离。”
李志恍然大悟,其他的那些炮匠也都明白了。
吴老大说道:“这么说来,只有有了射表,军爷们想要打炮打多远,只要估算一个距离,然后直接对应的火炮角度就出来了,不用费心思琢磨。”
丁原笑着指了指吴老大:“对,你说过关键点了。不过我的炮兵们不需要估算距离,还有一个这个东西。”
一边说着,丁原又拿起了一块带着刻线的铁质方板。
“这个东西名字叫规度,是专门给炮兵准备的测距仪。”丁原又给众人介绍了一下如何使用规度测距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其实这东西就是一个采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推算距离的数学工具。
“需要用规度来测距么?”李志靠在丁原身旁,小声问道,“家主不是有望远镜么?我记得家主也提到过,望远镜也可以测量距离的?”
丁原点点头,也压着嗓音回道:“望远镜确实也可以,不过那个成本太高了。规度制做简单,用起来其实也不算难,弄丢了也不心疼。”
李志了然,退到了一旁。
丁原这时候又拿出了另外一把铜尺,“这个是铳尺,是测算火药使用量的。”
火炮发射时候使用的火药,最理想的装药值是等火药燃烧完毕之时,炮弹正好发射出去,如果早了,火药就会被浪费一部分,如果迟了,那么炮筒内比和炮弹的摩擦会让炮弹出膛的初速降低。
使用铳尺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个原因,当使用不同的炮弹时候,使用铳尺更精确的保证填装火药的用量,增强火炮射击的安全性,对射击精度的提升也很大。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08章 火炮的威力
这些辅助工具的加入,是火炮的发射也成为了一门专业的学问,炮术。
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发明了火药,随后又开始了把火炮应用于实战,但很遗憾的是,却没能再进一步,在火炮使用上继续精进,进而发展出炮术这门学科。
古代中国在药弹比这个问题上很模糊,开炮的时候火药装填十分随意,并没有任何的规范说明做要求。战斗激烈的时候,炮兵会非常想当然的大量装填火药,进而造成火炮炸膛。
该准备的辅助器具都出示完了,丁原朝那几个炮匠吩咐道:“准备开炮吧!”
这是丁记第一批铸造成功的火炮,因此没有现成的射表,丁原需要让工匠和炮兵们做的就是现在开始记录,随着试射结果,制作出射表来。
先从零度角平射开始。
李志和几个兵丁用力推着炮架子,用炮筒上一个十分简易的准星瞄准了400米外的一个‘坟头’。
先在炮筒里塞入一包火药,接着,圆球状的炮弹被兵丁从炮口放了进去。
在场众人都是屏息凝听,炮弹滚落到炮筒底部的声音非常平顺,没有任何杂响。这说明炮筒的游隙很好,平滑度也足够。
带来试炮的几个士兵,都是以前在官军队伍里打过炮的。李志安排其中经验最老的人上前去操作。
这个士兵十分谨慎的拿起装填杆,把炮筒里的炮弹和火药压结实了,这是一个技术活,既不能压得太紧,也不能压得太松。
接着他又用一根长铁锥从点火口伸进去,捅破火药包,再往点火口里灌满火药。
“火炮装填完毕,随时可以发射!”随着这个士兵的一声喊,站在他旁边的士兵举起一面红色的小旗帜,提醒其他人可以开炮了。
“开炮!”
随着丁原的一声令下,担任点炮任务的那个士兵把缠绕在短铁枪上的火绳猛吹了一下,刺啦冒着火星的火绳被送到了点火口。
黑火药噌的一声便被点燃了,从点火口喷溅出三四厘米的火花,呲呲乱响。片刻之后,火炮骤然向后方一推,喷射出浓浓的白烟和火花,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下,一颗黑不溜秋的圆形炮弹呼啸而出。
丁原和在场的众人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火炮发射的过程,以至于都忘记了捂住耳朵,也忘了扇开浓稠的白烟。
炮弹在大家的注视下拖着一缕青烟飞到了四百米开外,咚的一声闷响,重重砸到了小土堆上。
刹那间,泥土和火药的残渣飞溅四射,起码有个五六米高。
所有人都被这火炮的强大火力震慑住了,试射现场一片安静,没一个人说话。
“很好!很好!”丁原第一个回过神来,拍手称赞道。
李志的脸色有点发白,双眼也有些发直,他以前并没有真正见识过大炮发射的样子。如此强烈的爆炸,开炮后坐力产生的土地晃动,呛人的火药燃烧味道,无不宣示这火炮的强大威力。
李志深吸了一口气,暗道这东西可太猛了。
丁原扫视了一下旁边的人,发现大家都被火炮的威力震慑住了,有点懵,便大吼一声:“士兵呢?上去检查一下炮身!”
这一声惊喝唤醒了众人,大家从刚才的恍神状态恢复了。
几个士兵立刻靠近了火炮,开始检查。经过这一射,大炮向后移动了一米多,不过炮筒和车架子都保持了完好,没有任何损伤。
吴老大倒是很认真负责,他带着几个炮匠也凑了上去,不顾火炮发射后灼热的温度和刺鼻的火药味,靠近了炮管,眯缝着眼睛仔细的观察起来。
过了片刻,检查炮身的众人直起了身子。
“检查结果怎么样?”丁原有些忐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