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最强工科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智能码字机
汤若望激动已经有些语无伦次的,直接飙出了母语:“ding,du bist ein genie!”(丁,你是个天才!)
丁原掩嘴一笑,越发喜欢这个认真古板的德国老头了,心说要不是他领了旨意在这里造火炮,自己真想把他挖到保定去,让他当个工程监工,一定执行的特别仔细严格。
汤若望激动的走了一会,又找个凳子坐了下来,兴奋的搓着手,盯着丁原说道:“我一定要将这绘图方法告诉作坊里的所有工匠们,并且让他们把这个方法推广起来。丁操守,我真希望你能够留在这里,跟我们一起完成皇帝陛下的旨意,给明朝造出红夷大炮来!”
丁原斜了一眼默不作声的曹永清,摇头说道:“多谢汤师傅的好意了,在下还是比较喜欢保定那种乡下地方,起码在那里做事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只要把事情做好,就不会有人故意刁难。”
最后这部分话自然是说给曹永清听的。
自从丁原把三视图的原理说明白,这个太监就一言不发,板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
汤若望感慨了一声,再次把目光投向图纸,突然又发现了一个疑点,问道:“丁操守,三视图的好处你已经说清楚了,但整幅图上有四个画,这等轴测视图又是做什么的?”
丁原直言道:“等轴测视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工匠们在头脑中形成物体的立体模型,有的时候,面对结构特别复杂的物体,单单是三视图,工匠们还是无法想象出它的立体模型。这个等轴测视图就派上用场了。”
汤若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悄悄瞥了一眼曹永清,心道你自己说的丁操守能画出图来就借人,现在别人不但画出图了,还有突破性创新,怎么突然变哑巴了不说话了?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99章 火炮作坊
汤若望见曹永清还是踌躇着不说话,便想着让一线的工匠们也发发言。“你们三个也过来看看,这样的图是不是更清晰明了了?”
三个工匠其实早就对丁原画出的三视图惊为天人了,见曹永清没有表示反对,便异口同声道:“有了这种图,立刻便把铸炮过程中遇到的几个技术难点很解释清楚了,不但我们能一看便知,就算是换了其他工匠,只要是会造火炮的,都能看懂!”
汤若望这回是真的忍不住了,他走到曹永清跟前,不满的说道:“曹公公,你应该遵守你的承诺!”
德国人毕竟还是耿直,急了也顾不得什么上下级关系了。
曹永清咬着牙说道:“咱家说的话当然算数,不过这几个工匠说了就算了……”
一边说着,曹永清一边朝自己带来的小太监招呼:“你去窑炉那边,随便找十个匠户来,现在就来!”
小太监点着头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十个工匠被领到了房间里,站成了一排。
等这是个工匠行过礼,曹永清指了指原版红夷大炮的制图和丁原绘制的三视图,问道:“给你们一炷香功夫,看完这两幅图,告诉本官哪个更好!”
十个工匠听了吩咐,立刻抬头观察着两幅工程图。
连半柱香的功夫都没有,十个工匠已经看明白了三视图是什么,并且领会到了三视图的精妙之处。
他们异口同声道:“回曹公公,三视图好!”
汤若望也趁热打铁,说道:“曹公公,这回你没话说了吧。”
汤若望是真的很想把工匠借给丁原,如果可能,他巴不得借十个工匠给丁原,这样一年后还十门红夷大炮,直接完成崇祯皇帝的要求。
曹永清先是挥退了这新叫来的十个工匠,接着又打量了丁原一遍,沉吟半晌,终于说道:“既如此!咱家也愿赌服输,你可以带他们三个离开。不过咱家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到时候你无法交付三门红夷大炮,别怪咱家不客气,到时候,皇爷怪罪下来,就算是高起潜高公公也保不了你!”
听到曹永清松口了,丁原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当即答应下来,在汤若望的见证下书写了契约。
借三个炮匠一年,工钱费用丁原出,明年此时还人并且连带三门红夷大炮。
这笔买卖并不合理,不过丁原也没有其他选择,火炮工匠在明朝本就稀罕,又因为孔有德这孙子作孽,留在明朝的火炮工匠就更稀少了。
如果不跟官府合作,丁原就算在市面上出再高的价钱,也雇佣不到懂火炮铸造的工匠。
一切都商议妥当,丁原领着三个工匠离开了京郊的火炮作坊。
出来之后,丁原详细询问了一下他们三个的家庭情况,问明白了,这三个工匠都是无家无室的孤家寡人,便立刻带着他们仨朝保定赶去。
三日之后,众人回到安新县,丁原先把带回来的三个工匠安顿下来,便马不停蹄的寻找泥瓦匠,盖火炮工坊。
作坊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完工,趁着这段时间,丁原也没让这三个人闲着,给他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一步是先能够用铁坯造出了铜炮。
丁原在保定城里买下了一个铁匠铺,让这三个从京城带来的火炮工匠试验铁坯铜炮之法。
经过整整二十天的反复试验,最终工匠们试制成了一门铁坯铜炮。
这种制作方式做出的铜炮炮体光滑,没有蜂窝气孔,品质要远远好于传统泥坯铸造出来的火炮。
而且采用铁坯铸炮法,制成的铁可以重复利用,省去了铸模的时间,未来铸炮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五天左右就能铸出一门铜炮了。
不过这还不是丁原的最终目的。
他还希望工匠们能够在保定铸造出铁芯铜体的大炮。所谓的铁芯铜体大炮就是先用熟铁铸造炮芯,等待炮芯温度降低冷却之后,再使用铸模包裹住炮芯,在铸模中的炮芯外面浇铸一层青铜表层。
这种铸造火炮方法也是来自于明朝末期的一项发明,起发明者就是明朝的一个工匠。只可惜由于战乱,在历史上这种先进的铸炮方式没能得到推广,只是被记载了下来。就好像明朝火器研究家毕懋康也在崇祯十年发明了燧发枪,但是在当时的内忧外患之下,明朝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管控能力,已经研制成功的燧发枪直到明朝灭亡也没能装备到明军队伍中。
明朝末年的时候,中国的各项铸造技术并不落后于西方。明朝在跟建虏的战争中产生了对先进武器的强烈需求,而且对民间研究新式武器并没有太多禁忌,铁芯铜体大炮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火炮铸造方式可以用比较少量的材料承受住很高的膛压,大大减轻了火炮的重量。同时,熟铁的熔点较高,耐磨性也好的多,也间接使铁芯铜体大炮提高了使用寿命。不仅如此,因为青铜较为昂贵,铁芯铜体炮节约了用铜,还降低了铸炮成本。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丁原命令带回来的三个工匠们按这种思路继续摸索下去,铸造火炮。
至于一开始要造的炮,丁原并没有选择红夷大炮。
距离一年的约定时间还早得很,眼下丁原有更紧迫的事情要面对,那就是崇祯九年秋的满清入关。
他必须要干在那之前能造炮,并且有一只能击退建虏的炮兵。
综合这些考虑,丁原决定大量生产六磅火炮。
之所以最后铸造六磅炮,是因为这种火炮的重量和口径都比较适合应对建虏的作战方式。面对建虏的战斗大多数都是和八旗军的骑射军团打野战。即便是李自成等人的流寇,也极少在城墙后面坚守,因此攻坚战所使用的重型火炮并不太好用,更加实际的选择是够配合火枪兵在野外歼灭敌人的轻型火炮。
这样的需求下,六磅炮就比较适合了。
六磅炮一般的重量是九百斤左右,不过如果采用铁芯铜体技术铸造的话,这个重量会轻一些,用马车托运火炮的时候也比较轻便,方便部队快速转移,打运动战。
理论是有了,三个火炮工匠自然要进行新一轮的试验,才能造出铁芯铜体火炮。
丁原又把买下来的铁匠铺中原有的五个铁匠分配给了这三个炮匠手底下,让他们打下手,也跟着学习铸造火炮。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00章 扩招士兵
放着三个火炮工匠试制铁芯铜体大炮,丁原把时间和精力抽出来做另外几件大事了。
招募更多的人担任他的家丁护院。
南下参与平乱这一趟让丁原深刻的明白了,明朝末年已经是彻底的乱世。在这种时代,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队伍握在手里,赚再多的钱也是镜花水月,不是被关外的建虏抢走,就是被流寇夺去。
招募兵丁是一件事,还有另一个则是丁原打算盖一座堡垒。
随着丁原的产业越来越多,原本的作坊和场地已经不堪重负了。
就比如当时为了工作方便建在保定城里的丁记农场,在添置了沼气池之后,已经再无空间扩建新的鸡舍了。
因此,丁原有心把丁记农场和各种工坊都搬到安新县来,放在自己管辖的领地里,这样照看起来方便很多,不用到处跑;额,而且技术保密工作也比较好做。
丁原想象中的这座堡垒,不但是一个军事要塞,还有厂房、住宅、商业和养殖等,是一座能够自给自足的新城。
一边新招募两千士兵,一边在安新县修筑一座堡垒,丁原打算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让新入伍的士兵充当劳动力建城。
一口气要招募两千家丁,不归朝廷而是只听从于丁原,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明朝中后期,这是十分寻常的现象。
从万历年间的辽东王李成梁开始,明朝的很多战争都是由将领带领家丁完成的。到了崇祯年间,这种情况更普遍了,因为营兵是归于朝廷的,无论将领在营兵身上花多少心血,把营兵训练得多精悍,兵部的一张调令下来,你就得走人。
明末官场腐败,有的将领一心扑在行军打仗的训练上,却不小心开罪了上司官员。别人直接把你调走,换个逢迎上司的人替代你。
忙活半天,全为别人嫁衣。
因此军官普遍都愿意把心血花在自己的家丁上,这样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支队伍听命于自己,能派上用场。明末三大军之中,孙传庭的秦兵和卢象升的天雄军都是他们个人的家丁。
作为安新县的操守,丁原也担心自己出钱出力训练出的军队被别人摘了果子。到时候有人怂恿皇帝下道圣旨,让自己去其他地方任职,同意也不是,反对也不是,而且自己各个作坊的秘密也就都泄露了。
因此,丁原要招募士兵,并不打算把安新县的军户逃额填满,而是给自己招护院。
之前丁原的火枪队,满打满算只有300人,分成了三个连,现在要一下子增补2000人了,那么部队的结构也得再调整一下。
丁原不打算在他的家丁队伍里沿用明朝的军队叫法,还是后世的师、团、营、连、排这样的结构用起来更熟悉。毕竟是自己花钱打造的队伍,如果不能称心如意,那多不痛快。
丁原跟李志和三个连长商量了一下招兵面试的流程,便抄写了上百份征兵告示,张贴在保定的大街小巷了。
不止保定城里,下面的几个县城比如高阳县,应城县什么的,丁原也都安排人在交通要冲之地贴了告示。
这可是动乱时期,招募来的士兵不出意外都是要出征上战场的,既然是参军打仗,就必然会出现伤亡,丁原给这些家丁的工钱高过任何一个作坊里的工匠,每月二两五钱银子,而且保证一日三餐,天天有肉吃!
写好了招募布告,丁原便在安新县城外布置好新兵招募测试的场地了。
刘德贵看到了安新县城南门口贴的征兵布告兴奋不已,二话不说就冲到了发小郑二柱的家里。
“好消息,好消息,操守大人招家丁了!”
郑二柱已经换了一身新衣衫,迎出来说道:“我也听说了。”
刘德贵上气不接下气的问道:“二柱子你消息挺灵啊,怎么知道的这么快?”
郑二柱道:“都说安新县城跟新的一样,我去那里找活干呢,结果没找到。回家的时候,城南门那里正好在贴布告。那么多文字我就认识两个,征兵!”
刘德贵舀起一瓢凉水道:“安新县的房牙子刘二是我远亲,他消息灵的嘞。他说操守丁大人这回招家丁,要求是十八到二十八的男丁,身体康健,经得过体检。录取了之后,每个月都给二两五钱的月钱,还管一日三餐,天天有肉!天底下还能有比这更好的差事?”
郑二柱不认识太多字,看不懂告示上写的细节,此时听到这待遇也是喜上眉梢,兴奋的说道:“咱们安新县的操守大人不一般,保定都传开了,只要跟着他,吃得好穿得好,过的是天上的日子!”
停顿一下,郑二柱继续道:“就是给操守大人当兵也是很好的!我听说操守大人在南阳平乱,300人打3000人,立了大功!咱们跟着他,过不了几年就有钱娶媳妇了!”
“那还等啥,走着!”
这两人结伴走到了安新县城郊外的征兵测试场地,看到那里早早就竖起了几个硕大无比的营帐。
两人走近一看,看到每个帐篷里都摆了十几张桌子,那些桌子后则坐着保定丁家的办事人员。除了一张大长方桌,有几个营帐里面还放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器具,都是两个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
虽然布告才第一天贴出来,但来应征的人已经不少了。二人不禁感慨,毕竟是保定丁家,谁不想来谁是傻子!
郑二柱踮了踮脚看向队伍,估摸着得有两百多人在营帐前排着队。
看到如此多的应征者,两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有些发怵。
这时候,有一个负责维持秩序的丁记杂役主动上来问:“你们两个是不是来应征家丁的?”
刘德贵鸡啄米般的点头:“是啊,是啊,我跟我兄弟二柱子想来当丁记的家丁。劳驾问一句,是怎么个章程呢?”
那个小厮点点头,随后给二人发了两章画了几个空白格子的硬纸片,指了指一个营帐里面:“你们各自拿一张这种硬纸片,进第一个帐篷,排在队伍末尾,一个一个进,身体检查。体检要是通过了,会有人给你的硬纸片上盖章的。然后再拿着硬纸片去第二个帐篷,之后第三个帐篷,每一个通过了都会给你盖章,全部六个帐篷都走完,集齐六个章,你就能到最后的营帐里面试了。”
郑二柱看了看手上的硬纸片,忐忑的问道:“要是第一关身体检查就没通过,怎么办?”
小厮直言道:“任何一关不合格的话,那就只能回家了!”
郑二柱咽了口吐沫,低着头和刘德贵一起往第一个帐篷里走去。
进了那帐篷里,郑二柱先是看到五个模样新奇的尺子。五个尺子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个架子竖在地上,上面有一块活动的木板。应征家丁的人都站在尺子跟前排好队等着,一个接一个的上去,轮到了谁,就脱了鞋子站在那木板下面。
郑二柱想了想,明白了,这是在量身高啊。
刘德贵跟郑二柱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感慨,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新奇的玩意来量身高,这保定丁家真是名不虚传。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01章 入伍检查
郑二柱和刘德贵学其他人的样子,找了个人少的队伍排队,不一会就轮到了。郑二柱脱了鞋往那里一站,量身高的人就把那块木板往下摁顶在郑二柱的头上,吆喝了一声:“一六五,合格!”
旁边一个办事人员听到结果,便在郑二柱的硬纸片上盖了一个印章,然后把硬纸片还给他,说道:“通过了,下一个!”
郑二柱松了一口气,赶紧捡起硬纸片,进入了下一个营帐。
在这里,他看到那营帐中竖立着十几个奇怪的牌子,每个牌子上面都画着几十个小箭头。小箭头每三个分为了一组,各指向不同的方向。
牌子最顶部的箭头大一些,比较容易看清楚,越往下箭头越小,最底部的箭头只有手指甲盖那么大。
应征家丁的人们被要求站在三丈以外,有丁家的仆役拿着木棍落在箭头上面。
刘德贵先学着其他人的样子用一个大木勺遮挡住一只眼睛,用余下的那只眼睛辨认仆役用木棍指着的箭头,然后再用手指出箭头的方向。
郑二柱找了一个队伍排了进去,看了一会,知道这是检验眼睛视力的体检项目。
郑二柱站在刘德贵后面,一边看着刘德贵指上指下,一边暗暗称赞这检验视力的方式。很简单的办法,片刻之间就能判断出应征者的视力高低,把眼神不好的人给淘汰了。这位丁家的家主真是奇思妙想,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脑子,怎么搞出来这么多绝妙的手段。
终于该到郑二柱上场检查视力了,郑二柱屏息凝神,全神贯注的辨别着仆役棍子指的箭头。
辨别清楚了几个之后,郑二柱还以为可以了,谁知那仆役完全没有要停的意思,越指越往下。
一直到最底部的箭头,郑二柱实在是看不清楚了,只能如实回答了‘看不清’。
他有些慌,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要被淘汰了。一直听到丁家的仆役吆喝着“五点三,五点二,通过!”的时候,才算把悬着的心放下,大喜过望的接过硬纸片,朝下一个营帐里去了。
到了第三个营帐,这里是色盲检验,郑二柱也是顺利通过了。
到了第四个营帐的时候,几个大夫模样的人让郑二柱脱了个光腚,检查身上有没有皮肤病。
第五个营帐则是被黑色的帷帐严严实实盖着,这是检查是否有夜盲。
一个一个的帐篷走下来,郑二柱发现通过的人越来越少,不少应征的人都因为某个项目不合格被淘汰了。
不背锅郑二柱和刘德贵这俩人倒是壮的跟牛一样,没啥毛病,顺利通过了所有身体检查。
最后一个检查,名字叫面试,这里给每个应征者两个选择。
一边是五个面试官,听说都是跟着操守大人打过流寇的老兵,一齐面试,另一边则是一个小营帐,里面只有安新县操守丁原一个人。
因为害怕一句话不合适惹恼了这位大人物,绝大部分走到这里的应征者都是去见那五个面试官。因此一边是排起了上龙,另一边则只有零散的几个人排队。
郑二柱不一样,他不打算错过能跟操守大人说话的几户。
在丁原的营帐门口等了一会,就轮到郑二柱进去了。
他有些局促不安的来到了营帐里。
丁原头也没抬,说道:“先坐下说话吧。”
郑二柱犹豫片刻,坐了下来。
这时候,丁原抬头扫视了郑二柱一眼,问道:“我在哪里见过你吗?看你有些眼熟。”
郑二柱老实答道:“我叫郑二柱,原本是安新县的军户,上个月,操守大人检查安新县军户的时候,我也在队列里。”
丁原微微皱眉,哦了一声,接着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继续做营兵,当你的军户,反而来应聘我丁家的护院?”
郑二柱也不说虚的,直言回道:“操守大人也知道做营兵苦啊,一年到头根本拿不到几个月的饷银,连身新衣裳都不给我们。许多老营兵,一辈子都娶不上媳妇,过的可太苦了。做丁家的护院每个月都有月钱,还管肉,兴许还能用上操守大人家的火枪,这才叫日子啊!”
听郑二柱提到了火枪,丁原也顺势问道:“你既然知道我家的火枪,那么我考考你,要是你最后当上了我丁家的护院,也给你配备了火枪,你有个发小好友想借去看看,你给还是不给?”
郑二柱想都没想直接回道:“不能给!火枪是操守大人家的,不能让人随便接触!”
丁原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了几个寻常的问题,对这个郑二柱还是挺满意的。
问到最后,丁原当着郑二柱的面说道:“你表现的不错,郑二柱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应征通过了。这几天你回家好好准备一下,十天后的四月十五,你带好这个盖满印章的硬纸片去安新县城西集合,在那里正是加入!”
一面说着,丁原一面微微笑着在郑二柱的硬纸片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并且还给了郑二柱。
郑二柱听到操守大人的话,感觉自己如坠梦中,浑身上下轻飘飘的,走路的时候脚下都发虚。微微颤抖着接过丁原递过来的硬纸片,郑二柱紧紧攥在手里,好像担心这小纸片会飞一样。
他笑容满面的离开了丁原所在的帐篷,心情还是难以自已,激动的来回踱步,等着结伴而来的刘德贵的消息。
等了足足有半个时辰,郑二柱看到刘德贵也是一脸幸福的快步走出了营帐。
“二柱子,操守大人要我了!他要你了吗?”
“要了,要了。刘德贵,你可以啊,我还担心你在操守大人跟前出洋相嘞!”
两个发小都通过了应征,自然轻松了不少,也互相开起了玩笑。
刘德贵呲着呀,一记老拳打在了郑二柱的前胸上:“我咋可能出洋相?我还担心你个二柱子说话太直,惹恼了操守大人呢!别说这些了,咱们以后的好日子有着落了,走!去街上买一只烧鸡,一坛子老白干,咱们哥俩好好喝一个!”
郑二柱舔了舔嘴唇,好奇的问道:“又是烧鸡又是老白干的,刘德贵你哪来的钱?”
刘德贵得意洋洋的笑着说道:“上个月的时候,我给盖房子的泥瓦匠打下手,给丁家的农场干活,拿到了一两银子,现在我还剩下五钱银子!”
郑二柱拍了拍刘德贵的肩膀,笑道:“可以啊刘德贵,你还有这个手艺呢!那就走着呗,我可是好几年没吃到肉了!”
1...282930313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