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最强工科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智能码字机
沼气池、沼气灯这个生意,光是在保定就能赚个上万两,再想想京城,那里有这么多达官贵人,起码能赚个十几万没问题。
赵丹现在是心潮澎湃,巴不得现在就出去联络富户们,把沼气灯卖给他们。
不过他毕竟是个老江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深吸一口气,赵丹又跟丁原问清楚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之后也把利润分成方式定了下来,沼气灯的获利四六分成,代理商赵丹拿利润的四成,丁原这个技术开发者拿六成。
都办妥了,赵丹终于心满意足的走了。
临走之前也跟丁原说定了,第二天一早先把工匠们都派到他家,给他也整一个再说。
看着赵丹离去的身影,翠儿拍手笑道:“再这么赚下去,少爷就要成直隶第一富户了!”
丁原捏着她的包子脸,笑道:“直隶第一富户算什么,我早晚成华夏第一富户。”
………………
第二天一早,丁原刚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去安新县当差,却被告知,有宫里的人登门拜访。
丁原点点头,让下人招呼客人进来。
过了片刻,一个熟悉的身影便出现在丁家宅院里了。
高无庸。
“高公公……别来无恙?”丁原对高无庸这个太监不算反感。起码他心里十分拎得清,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只有抱着丁原这根大粗腿才有机会露一把脸,也因此从来不跟丁原摆架子耍花腔。
光是有自知之明这一点,就胜过不少人了。
“丁公子,不,应该叫操守大人了,近来如何?”高无庸一点没有宫里人的架子和脾气,笑吟吟的朝丁原走来。
“承蒙公公惦记,我过的还行。”丁原也不跟他虚礼,笑呵呵的回道。
高无庸这时候已经走到了丁原跟前,说道:“丁操守是个爽利人,咱家也就不多整虚头巴脑的了。恭喜丁操守,你要的东西下来了。”
“我要的东西?”丁原一愣,随即恍然,“是说我可以去汤若望的火炮作坊了?”
高无庸点点头,从拿出一封密封完好的书札,递给丁原:“高监军可是费了不少劲才让兵仗局掌印同意的,你可别让他老人家失望。”
丁原笑了笑没回答,接过书札打开,里面是兵仗局的公文,内容嘛就跟他当时提的要求差不多,允许丁原探访位于京城郊外的火炮工坊。
说起来,明朝的火炮自研之路走的是异常坎坷。
明朝军队自永乐年间起便大量使用火器,这个自不必多言。到了王朝末期,面对满清铁骑的时候,明朝上下一致认为‘非火器战车不可御之’,因此朝廷从澳门购买了许多门红夷大炮,自制弗朗机炮,后来又组织工匠拆解红夷大炮,开始了漫漫火炮自研之路。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明朝雇佣了许多葡萄牙工匠跟本地工匠一起,一边造炮,一边训练炮兵。
然而一个不起眼的事情改变了整个明朝火炮自研之路,那就是吴桥兵变。
崇祯五年,原本驻扎在登州的孔有德部因为朝廷欠饷而发动叛乱。
他们在第二年占领了孙元化担任巡抚的登州府。
而登州府,正是明军制造新式火炮和训练炮兵的基地,上百名葡萄牙炮师和工匠都在此地,另外还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炮兵。
明朝上下震动,自然派兵围剿,而自知无法抵挡的孔有德裹挟着登州府的火炮工匠和炮兵渡海投奔了黄台极。史载,黄台极听闻此事,大喜过望,出城十里亲自迎接。
这个事件彻底改变了明朝对满清的火力优势,让黄台极的军队在火力上压制了明军。
到了崇祯九年的时候,黄台极手里已经拥有60门自制的红夷大炮了。
也正因为此,明朝只能求助于汤若望这样的传教士,命令他们帮忙再建火炮铸造和训练基地。
不过据史料记载,汤若望虽然认真执行着帮助明朝造火炮的命令,但他本人并不想造大炮。
主要是专业不对口。
汤若望是个牧师,本意也是来中国传教的,他带着一些西方的书籍和技术来,打算是学利玛窦,没想到明朝已经乱成了一片,被病急乱投医的皇帝抓来造火炮了。
也正因为如此,丁原才会想从汤若望这里借一些火炮工匠。
如果汤若望跟他一样是个工科宅男,痴迷于研究科技和制作器具,那么丁原也不会去他了。
只要能让汤若望相信自己比他更适合造火炮,那么让汤若望匀给丁原一些工匠应该不难。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96章 跟汤若望做笔交易
接到高无庸带来的兵仗局文书,丁原知道事不宜迟,便跟钟氏打了声招呼,收拾好行装。
这一天的中午,他就带着二十个家丁跟高无庸一起启程去京城了。
三天之后,丁原和高无庸来到了京城西郊。
到了京城,不顾车马劳顿,一行人直奔兵仗局的火炮工坊而去。
到了地方,等待通报的时间里,丁原注意到面积不小的作坊里有七八跟高高耸立着的大烟囱。不过这会应该是在上工的时间,可这些烟囱都没有冒烟,显然是炉子都没点。
丁原心说,看来汤若望的铸炮过程不太顺利啊。
由于有高起潜的推举,手持兵仗局文书的丁原很顺利的进入了工坊里面,这里做事的太监们直接把汤若望带到了丁原的面前。
这个德国老头身材很高,起码一米八左右,金发碧眼,脸颊清瘦,高高的鼻梁还有鹰钩鼻,典型的雅利安人模样。
正被造炮事宜弄得焦头烂额的汤若望十分好奇的打量着丁原,确认了自己完全不认识这个少年,他用有些南方口音的中文说道:“你是谁?从哪里来?找我所为何事?”
丁原没想到,这位德国友人的古文说的还挺地道。他先是示意让旁人都退下,随后弓腰抱拳道:“在下丁原,现在担任着保定府安新县操守一职。在下打算在安新县设立一座火炮作坊,但是苦于寻觅不到合适的炮匠,便想来此借几个炮匠去保定。”
汤若望一听就不乐意了。
我这苦兮兮的在这造炮,你们明朝人不帮忙就算了,还有人给我拆台?
他把脸拉得老长,没好气的说道:“我可是奉你们明朝皇帝的圣旨在此地设厂造炮的,耽误了皇帝的命令,你承担的起么?”
“耽误不了。我国皇帝陛下要的是炮,谁造出来的并不介意。”丁原笑着说道,“你借给我几个炮匠,半年后,我还给你几尊红夷大炮。”
汤若望顿时愣住了。
如果这个少年所言不虚,倒是真的解决了他的大麻烦。
崇祯皇帝希望汤若望每年能提供十门红夷大炮,而兵仗局作坊里则有五十多个炮匠,给他三五个,岂不是十门红夷大炮的任务瞬间完成了不少?
只是,这个少年言之凿凿的样子,到底有没有真东西啊,别是个空口说白话的狂生。
“我怎么能相信你?”汤若望扫量了一下丁原道,“你把我的炮匠借走,不给我火炮怎么办?”
丁原坦然道:“汤师傅,我知道你们很重视契约精神,我可以跟你签个协议,把这些内容都记录下来。”
这句话一下就抓住了汤若望这个德国人的痛点。
琢磨了半分钟,汤若望决定先考考这个丁原,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造出火炮来。
让丁原在屋里先等着,汤若望走出门去,片刻之后,他领了三个工匠模样的人回来了。
“这三位都是工坊里的工匠,丁操守可以跟他们说说。”汤若望含糊说道。
丁原看了这三个火炮工匠一眼,问道:“你们的铸炮技术是从何处学来的?”
三个炮匠互相看了一眼,最后一个年长者上前一步回道:“五年前,我们几个都在登莱巡抚孙元化那里当铁匠,跟着孙元化学习了铸造红夷大炮的技法。后来,那个狗日的孔有德造反,占了登州城。我们几个害怕被当成叛军,就趁乱逃出了登州。一路北逃,来到了京城,听说汤师傅奉旨建火炮作坊,我们就来投奔了。”
丁原点点头,又问:“你们造火炮的进度怎么样了?”
还是那个年长的炮匠回道:“工具和熔炉已经打造好了,汤师傅正在指挥我们造一个泥型,准备试造第一门铜炮。我们这些人也是有三年没有造炮了,第一门炮先造一门小的。”
丁原眯缝着眼睛,问:“你们刚才说你们用泥型铸炮,那泥塑里面的水气怎么处理?温度那么高的铜水一浇进去,泥塑里面只要有一丝水分,就会立即蒸发,在铜炮里形成气泡。这气泡可是铸造火炮的大害,很容易导致炮壁脆弱不堪使用,进而在发射的时候炸镗!”
三个炮匠没想到这少年竟然问出了如此深入专业的问题,互相看了一眼,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了汤若望。
汤若望点了点头表示许可,于是那个年长的炮匠继续说道:“泥塑确实容易进水,所以我们做好泥塑之后,并不是立即使用,要风干一个月再说。不过有的时候还是免不了有极轻微的水气藏在其中,让铜炮铸型的时候变成马蜂窝。平均下来,我们要铸十门炮才有一门是可以用的!”
“造十门炮才能用一门?那岂不是产生了极大的浪费?”丁原淡淡一笑,说道:“如果不用泥塑,而是改用铸铁做铸模呢?提前锻造好的铸铁里面没有水分,也不会形成气泡,这样造炮,成品率会提高许多许多。而且铸铁做铸模产出的铜炮内外壁都会比较光滑,可以减少表面清理,镟铣内膛的工作量。”
听到丁原的话,三个炮匠都愣住了,他们在孙元化那里学了手艺,用泥塑法做了五年的大炮,却从来没想过用铸铁来做铁型。
不过他仨都是有丰富经验的铸炮攻击,丁原稍微一点拨,他们马上就回过神来了,都觉得用铸铁来做铸模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制作过程中没有了气泡,铸造的火炮岂不是良品率大大提升?
这个少年郎,厉害啊!
此时,一直在旁边默然不语的汤若望却眉头紧皱,突然发问道:“丁操守,这我就要请教了,如你所说,应该用铸铁做铸模,那么铸模和铜炮该如何分开呢?”
丁原就知道以汤若望的聪明才智会想到这个问题,因此他也早有准备,胸有成竹的回答道:“用铁模铸造炮时,先在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箍紧铁模,烘热,浇入铜水。待凝固后,立即脱去铁模,趁炮身还是红热时,清除毛刺,得到成品。”
听到丁原的话,汤若望陷入了沉思,他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低头品味着这番话。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做模具来铸造器具的国家,早在战国时代,我们就开始使用铁范成批的铸造生铁农具了。使用铁模铸造采用双层涂料等,也都是华夏传统铸造技术的常规操作。
这些诞生于华夏的先进知识,汤若望当然没听说过。来到中原之后,他的所见所闻都是落后的,虽然明朝人很努力的学习,不过已经在有些领域落后于西方了
思考足足有两分钟,汤若望才想通透了,点头说道:“这个铸炮方法实在高明!”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97章 露两手
丁原也不打算谦虚,笑着接受了汤若望的称赞,又冲他接着说道:“首先按照铜制炮的大小,分成五段作出泥塑的火炮。然后再按照泥炮的段数,分别制造铁模泥塑,每段泥塑再分成两瓣,用车板旋转制作内面,保持表面的光亮整洁和形状的规整。最后,把塑型烘干备用。泥塑里面放入预先制作好的把手,这样浇注的时候跟铁模融成一体。”
见丁原信手拈来,对答如流,汤若望和三个炮匠都听呆了。
丁原也暗暗有些得意,不过他还是板着脸正色道:“当使用泥塑翻铸铁模的时候,要先把炮口那一部分倒置放在泥巴制的平板上,再用泥巴填充满其中的一瓣。用慢火烘干之后,盖上泥巴制的平板,将型箍紧,浇注之后便得到第一段铁模的一瓣。然后把刚才的填泥清理干净,重复刚才的步骤,便又能够铸成另一瓣的铁模。这样逐段浇注,就能够铸成一个层层榫合的整套铁模。”
听完丁原的这段解释,呆立在一旁的三个炮匠也已经想通透了。在他们看来,丁原提出的思路如同醍醐灌顶,让他们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这三个工匠投向丁原的眼神已经充满了崇拜。
而汤若望则是秉承了德国人一贯的认真和风度,听完丁原的论述,知道自己在铸造火炮领域远远不及丁原,因此态度更加谦恭了,态度也十分尊敬。
丁原也挺高兴,跟汤若望这个洋和尚合作事情还是很高效的,只要说服了他,他就愿意跟你配合。
正当丁原打算跟这三个炮匠商量一下他们在保定的工钱待遇的时候,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丁原停下要说的话,抬头看去,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太监领着两个小太监快步进到了房间里。
“在下保定府安新县操守丁原,敢问公公是……”丁原微微一弓腰,问道。
这个太监扫视了一眼站在旁边的汤若望和三个炮匠,不咸不淡的说道,“咱家叫曹永清,是兵仗局掌印。”
作为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兵仗局也跟其他单位一样,最大的官叫掌印太监。汤若望虽然是奉了崇祯的圣旨来设厂造炮,不过他的身份只是总监,兵仗局最大的头头还是这个叫曹永清的太监。
听到曹永清有略微的天津口音,再加上他姓曹,丁原猜测这个家伙应该是另一个颇受崇祯信任太监曹化淳的人。曹化淳现在是东厂提督,并且兼任着京营戎政总提督。兵仗局这样的武器生产研制单位正好归他管。
“曹公公……”
然而丁原的招呼还没打完,就被曹永清挥手打断了:“我知道你是谁,我也知道你是来干嘛来了,咱家可以告诉你,想从我这里借炮匠,没门!”
汤若望是巴不得把铸炮这件事交给别人做,因此他见事情要黄,比丁原还着急,赶紧上前劝道:“丁操守不是单纯的借炮匠,他借三个人,还兵仗局三尊红夷大炮。而且刚才丁操守的一番论道,十分有见底,铸炮方法也十分先进。”
曹永清扭头看向汤若望,嗤笑道:“哎呀,老汤啊老汤,也就你这个洋和尚这么实在,竟然听信了这个狂徒的空口白话。你瞅瞅他的双手,干净白嫩,一看就是没摸过铁烧过炉的人,这样的人你给他炮匠,他能造出红夷大炮?痴人说梦!”
丁原心中腹诽,爷们皮肤好也碍着你事儿了?
可他一时也找不到反驳曹永清的好办法。
现场指点工匠造炮?
这也不太现实。
光是刚才说到的铁芯就要花一个月左右才能搞定,再加上铸炮,岂不是三五个月耽搁在这里了。
犹豫片刻,丁原笑着说道:“能不能造炮,不是看一双手就能论断的。在下既然敢跟汤师傅签契约,就是有十足的把握能造出红夷大炮,交付给兵仗局。曹公公对在下的能力有疑问,那不如现场考考,看看在下的铸炮知识还有哪些缺失,也好指点一二。”
曹永清冷哼一声,本想直接轰走丁原,但看到汤若望一脸渴求的看着自己,便说道:“也罢,那就考考您,让你死了心。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幅红夷大炮的图纸,给你看一炷香的时间看清楚喽,之后若是你能默写下来,不需要分毫毕现,只要大概模样画出来了,我便信了你也懂造炮!”
丁原心里一笑,默写图纸,这不是送分题么?
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曹永清拍了拍手,他的一个跟随小太监便取来了一幅折叠好的图纸舒展在丁原面前。
整个图纸一米见方,上面标注着红夷大炮的各个部位的名称结构以及铸造难点。
不过看着这副图纸的丁原却是愁眉苦脸的。
因为古代工匠画出来的图纸都是平面的,如果单纯用图画表达不清楚的部位,就在旁边加注文字来描述,由于图纸一般都不会特别巨大,所以那些复杂一些的设备,其描述文字都特别特别的小。
丁原端详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不光感觉眼睛要花了,还感觉有点头疼,再看一会估计要得飞蝇症了。
见到丁原频频皱眉,曹永清更加坚信了丁原只是纸上谈兵之辈,不禁更加得意了。心说要是自己晚来一步,岂不是兵仗局的工匠要被这来路不明的人给骗走了?洋和尚还是见识浅薄啊,不懂华夏人心之杂。
曹永清还在沾沾自喜,丁原却已经有了主意。
丁原朝帮助展开图纸的小太监说道:“我好了。”
曹永清一愣,这么快就好了?随即挥了挥手,命人递上了笔墨和宣纸。
接过笔纸,丁原撩起衣袖,准备开画。
然而丁原刚刚画了一笔,在场所有人都笑了,只是他们没笑出声。
汤若望却笑不出来,他的面容很僵硬,有种哭笑不得的意味。
因为丁原这一笔下去,画出来的一条线歪七扭八,粗细不均,一看就是一个没怎么画过图的人。
其实作为一个工科狗,丁原是画过图的。
只是毛笔的笔尖柔软至极,稍微一接触到宣纸就溻了,也许土生土长的明朝人可以用这种笔作图,但丁原是办不到的。
把毛笔还给曹永清,丁原转头冲三个工匠中的年长者说道:“劳驾老师傅去厨房一趟,给我取一根没有烧完的柴火棍子来,可好?”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98章 三视图
听到丁原的要求,那老工匠见曹永清和汤若望都没有反对,便应了一声,领命而去。
丁原见汤若望一脸狐疑的看着自己,笑着说道:“在下还是比较喜欢使用炭笔来画图。”
汤若望尴尬的笑了笑,也没答话,心里却是忐忑不已,他感觉自己真的被丁原给骗了,这刚才的一笔明显是露馅了,这个少年没有画过工程图啊。
说话间的功夫,那老工匠已经拎着一根烧过的柴火棍子回来复命了。
接过烧火棍子,丁原把宣纸平铺在自己跟前,先是合上双眼,从大脑中搜索了一下红夷大炮的结构模型图。
重新睁开双眼之后,丁原一边看着红夷大炮的结构图,一边攥着炭笔做画。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之后,丁原已经把红夷大炮的三视图和等轴测视图用烧火棍子画在了宣纸上。
当然了,他没有在图纸上标注尺寸和公差,毕竟只是要给这里的人证明自己会画图懂画图就足够了,没必要整那些。
全部完成之后,丁原把烧火棍子还给那个年长工匠,轻轻吐了一口气。
看到丁原画完,曹永清迫不及待的凑了上来,想看看丁原折腾半天到底画出来个啥。
只见那张宣纸上面画了整整四幅完全不相同的图画。横平竖直的线条倒是很清晰,可是有实线还有使用点点点画出来的虚线,这都是什么意思?
这种工程图曹永清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为什么要一口气画四张图,难道是画了四种红夷大炮?
曹永清双目茫然的看向丁原,希望他能解释一下。
这时候,汤若望也带着同样的疑惑小声问道:“这个图……丁操守不会画错了吧?”
丁原摇摇头:“没有,就是这样的。”
汤若望指了指丁原画出的图纸,疑惑的问道:“丁操守画的图,是一尊红夷大炮的示意图,这部分我看懂了。可丁操守为什么画四幅图?这其他的三幅图代表的都是什么意思,可否指教?”
丁原让两个小太监一人拿着一副图纸,把两张图纸都舒展开来,方便给众人比对讲解。
丁原从桌子上拿起一方砚台作为参照物,给汤若望继续讲解着三视图的绘图远离。
“从前的铸**纸只有一面,任何不清晰的地方都是使用文字标识,如果没有了对图了解极深的人临场监工,很容易出现。因为发现了此图的缺陷,因此在下便想出了这种全新的铸炮视图。这副新画的红夷大**可以被称为三视图,另外一张则是等轴侧视图。何谓三视图?就是分别从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将描述物体的轮廓和结构画下来,比如这个炮耳,汤师傅如果你是使用原始的设计图,是无法看到另一侧的炮耳形状的……”
红夷大炮有一个特点,在它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用炮耳的部位作为重心轴,调节发射角度
这么一通说道,丁原就把自己学到的那些工科绘图知识打包送给汤若望了。
这么多知识,汤若望一时还消化不了。
丁原便继续继续解释道:“汤师傅请移步一看,有了红夷大炮的三视图之后,只要是明白了如何铸炮如何操作的工匠,对比着三视图,都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所需要零部件的样子,而且在三视图上如果想标注各个部件的尺寸也更加容易。使用三视图作为参考,炮匠们掌握火炮铸造的速度会大大提高。”
这番话让汤若望眼前一亮。
他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样,虽然兵仗局保存着红夷大炮的设计图纸,可惜古代中国的许多技术都不会书面记录下来的。工匠们普遍采用学徒制,口口相传,密不外泄。因此即便朝廷手里有火**纸,可在熟练技师都被满清掳走的情况下,重新设厂铸造红夷大炮的事情并不顺利。
若是这种视图就能大大加快新炮匠的培训速度,这可是极大提升整个新火炮厂铸炮进度的事情!
汤若望低着头来回踱着步子,捋着半黄半白的胡子沉吟片刻,低声叫道:“好!真好!这三视图的绘制方式实在是精彩绝伦!像你这样绘图,的确是看上去更加清晰了,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标注。”
1...272829303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