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强工科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智能码字机
毕竟铸炮的难度他在史料中见过不少记载,古代很多火炮工坊的铸造成功率只有十分之一,就这个成绩,其实还算是不错的,所以即便是有现成的图纸、工匠和朝廷全力支持,崇祯给汤若望定的任务也只是一年十门红夷大炮。
吴老大梗着脖子,自豪的回道:“回东家的话,火炮一切正常!”
丁原微微松了口气,不过他还是说道:“别大意,小心驶得万年船,再检查一遍,看看上面有没有裂纹什么的。”
吴老大又俯下身子,仔细检查了一遍,再次抬头说道:“没问题!东家的铸炮法子绝了!”
丁原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一些,指了指李志,说道:“跟我一起去看看炮弹的威力吧!”
炮弹并没有直接命中400米处的小土堆,而是掠过土堆的尖尖处,把土堆顶部抹平,在更远的地面上砸出了一个30多厘米深的坑。
坑中央的炮弹还在滋滋冒着烟,就像是一颗刚从宇宙中降落的陨石。
“这一片的土壤比较松软。”丁原蹲在地面上,抄起一把热腾腾的土说道,“如果是硬地面,就可以让炮弹跳射,这样杀伤力就大多了。”
李志目测了一下,从400米的土堆到弹坑处,大概有30米,也就是实际打到了430米处。
“射程没问题。”丁原点了点头说道,“精度也可以接受。”
即便是步枪子弹也不可能完全指哪打哪,让火炮完美命中400米外的目标,在目前的铸造工艺较粗糙,炮兵熟练度较低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滑膛炮也就这样了。
不过面对大多是密集队形的满清和流寇,这一炮下去,起码能干掉十多个敌人。
第一炮打响之后,剩下的测试就水到渠成了。
换用不同的角度和装药量,丁原指挥着炮匠和士兵们连着打了十多发炮,射程也从一开始的400米一直测试到了1200米的靶子。
火炮的最大仰角是45度,这时候,炮弹落到了1200米之外又100多米,也就是能打到1300米左右。
整个试射流程里,一共命中了4次小土堆。
经过这十多发,炮筒开始变得又红又烫,热腾腾的蒸汽慢慢飘了起来,不过炮身的韧性很好,始终没有出现裂纹。
丁原命令炮匠们把开炮次数‘14’记录了下来,命令换一门炮再来打。
炮兵们听到这个命令,先是停顿了一下,随后快步去推另一门试射炮去了。
丁原注意到,这些炮兵跑动的时候脚下已经有些发软了,而且推试射跑的时候,一个个脸色发红好像十分吃力,推的速度却比之前推第一门炮的时候慢了许多。
看来刚才的试射让士兵们累得不轻。
丁原意识到,即便是固定位置开炮,最好也有滚柱轴承传动的车子,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炮兵推动火炮复位的工作。
“你们几个试炮辛苦了,休息一炷香的时间,吃点东西,喝点水,然后再继续!”丁原命令道。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09章 膛线枪
一天下去,三门铸成火炮的试射终于完成了,每门大炮的射表也初步有了,以后炮兵在使用这三门火炮的时候,对照着射表来开炮,精准度会提高很多很多。
丁原对照了一下三门炮的射击成绩,发现每一门同样仰角情况下射出来的成绩区别不大,这样才算彻底放下心来,给吴老大等几个核心炮匠每人五两银子最为奖励,又让他们抓紧培训出更多火炮工匠来,开足马力生产,火炮一定是多多益善。
做出火炮来竟然还有五两银子的赏钱,以前都是给官军做大炮,做不好会罚,做好了可从来没人赏过。吴老大他们仨激动的眼泪都快留下来了,都是感恩戴德的表忠心,说以后吃住都在作坊了,一定造出更多的炮来。
丁原点点头,告诉他们只要肯付出,收获也会更多,随后便转向了李志。
“家丁队伍里,找出两百个识字或者以前有过火炮经验的人出来。给他们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火炮发射的原理和实践,尤其是那几个装填工具和测量工具一定要用熟。”
李志抱拳回道:“明白!”
丁原接着又道:“以三个月为期限,每个月一小考,你负责;三个月一大考,我负责,理论和实射都要考。三个月后,成绩前一百的人编为炮兵营,每个月的饷银加五钱银子。有难度么?”
李志回道:“没难度!保证完成!”
丁原挥散了众人,跟李志二人重新朝保定城里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丁原还在吃着早饭,便有门人来报,说是保定城里的马三铁匠铺来人了,滚柱轴承做出来了。
丁原赶紧把半根油条塞嘴里,小跑着跳上马,来到了马三铁匠铺。
轴承的核心目的是降低转动时候的摩擦力,让轮轴更流畅的运转,因此试验轴承的方式也很简单,找一跟勉强能套入滚柱轴承的铁棍,在连接处加少许的油,然后拨动轴承。
随手一拨,轴承快速的旋转了起来,丁原默默记着数,发现轴承最后咣浪咣浪转了整整十二圈才停下来。
这个成绩已经合格了。
丁原赞道:“咱们保定不愧是产铁球的地方,一次性就把轴承做好了实属不易。你们铁匠铺有多少人参与制作轴承了?”
马三笑着点头道:“一共有五个人。”
“你们五个每人嘉奖三两银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人,丁原不想在他们身上花太多银子,因此同样做出火炮的给五两赏银,这批外聘的铁匠只有三两赏银。
马三笑得脸都成了一朵花,立刻拉着几个人一齐朝丁原磕了个头:“谢丁公子的赏!”
丁原淡淡一笑:“既然试制成功,那我就下订单了,一百个滚柱轴承,你多久能给我交付?”
马三掐指算了算,回道:“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两个月。”
在这里完成了轴承的试验制作后,马三的铁匠铺就要开始批量生产滚柱轴承了。
炮有了,轴承也有了,但丁原对丁家堡的防御能力还是不放心。
崇祯年间,满清骑兵好几次侵入京畿一带掠夺,造成了重大人员损失,毕竟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丁原只有把丁家堡安排的更牢固一些才能睡个安稳觉。
再次前往新城施工现场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雇佣了辽东村能劳动的妇女一千多人,在新城城墙的外围,一百米到两百米之间的地方挖掘了成百上千个大小不一的坑洞。每一个坑洞起码挖到两米深,小一点的坑十米长宽,大一点的二三十米长宽,从外到内有好几层,像是满天繁星一样,不规则的散布在城墙外面。
如果满清的重甲步兵攻过来,这些坑洞就可以逼迫他们绕道。在火炮和燧发枪的射程之内,敌军每多绕一米,就要多几分可能被消灭。即便是敌军使用攻城战车攻城,这些提前挖好的坑洞也能直接阻止战车。除非在枪林弹雨之下填平这些沟壑,否则战车无法顺利前进到城门下。
而那些试图离开战车掩护填平沟壑的步兵,城墙上的火枪手将会成为他们的送终者。
即便是做了这些准备,丁原还是有些担忧。
想要实现对满清骑兵的降维打击,光靠目前的燧发枪还是远远不够的。
上次围剿流寇的时候,他的火枪队大放异彩,战绩斐然,可是燧发枪的主要特点是射速够快,节省装填弹药的时间,在没有膛线的情况下,火枪的命中率和射程终究是个问题。
膛线的问题已经困扰丁原很久了,查遍各种工科类的资料,他发现如果没有响应的加工机床,想要制作出膛线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不过他也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在浩瀚如烟的知识库里寻找让明朝的工艺水平能造出来的膛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丁原找到了。
有效的办法不在任何工科的资料库里,而是在我国军事史料里。
先是一个事情提醒了丁原,那就是抗战时期,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工厂里,我们的先辈们使用最简单的机械设备和手工操作,一样造出了步枪和火炮。
继续深入查下去,丁原发现,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吴云铎在制造平射炮的时候,发明了一种土法挤压膛线的技术,十分靠谱。
其办法不算复杂,就是先锻造出一跟像橄榄一样中间粗两头尖的钢柱,然后在钢柱圆周刻上凹凸的斜线,最后利用这根钢柱,硬楔入炮管来挤压出膛线。
既然可以这么造膛线炮,自然也可以用来制作膛线枪。
不过由于这种‘土’办法难等大雅之堂,虽然在军事史里有记载,却并没有就这种压膛线的办法做详细记录,比如这根关键钢柱的图纸就没有流传下来。
丁原只能靠着简要的文字记录,琢磨着这个钢柱该如何制造出来。
研究了几个晚上,丁原终于把设计图画了出来,找到了火枪作坊里的工匠们,让他们按照图纸,把这根生产膛线的关键器具做了出来。
几日之后,这根钢柱制作成功。丁原立刻便让工匠们用史料中记载的挤压法生产带膛线的铳管。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带膛线的铳管被顺利生产了出来。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10章 射程优势
既然能够生产带膛线的枪管了,丁原自然要让自己的家丁队伍‘鸟枪换炮’,装备升级。
对比研究了一下各种枪械,丁原发现美国内战时期广泛使用的肯塔基步枪十分适合他们的情况。
这种枪械的全名叫肯塔基长管前装线膛枪,在外观上,这种枪有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一根长长的枪管,保证了其射程优势。
如果是造米尼枪,那么丁原就要面临两个问题,没有蒸汽机和冲压设备,无法实现米尼弹必须小于枪管零点二毫米这个精度。其次,由于米尼弹步枪的子弹弹裙的膨胀作用,开枪的时候对枪管膛线的磨损极其严重,用手工的方法基本造不出符合要求的米尼枪管。
制作方式更为简单的肯塔基步枪的有效射程极远,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知名英国狙击手帕特里克·弗格森在美国参与镇压独立运动,他就是在战场上被美国人用肯塔基步枪400米开外一枪毙命的。
把肯塔基步枪的设计图交给,让他们抽调手艺最精湛的工匠来制作肯塔基步枪,剩下的学徒们仍旧生产滑膛燧发枪。
丁原的设想是,战斗爆发之后,先让优秀的射手使用肯塔基步枪远距离狙击敌军军官,而后等敌军靠近之后,再换上滑膛枪近距离平射。
几天之后,两把肯塔基步枪被造好了,交付到了丁原的手里。
让李志从家丁队伍里找出来五个神射手,丁原带着他们和火枪工匠们一起到操练场试射这种新型步枪。
两米高的木靶子被竖了起来,结合这种步枪的特点,丁原命令直接把靶子从二百五十米开始放,之后是三百五十米,四百米,四百五十米,五百米。
工匠们虽然对这些靶子立的这么远有些惊讶,但毕竟都有耳闻,知道这位丁家家主时不时就折腾出让人叹为观止的新物件来,因此心中腹诽,却也没表现出来。
很快的,试枪结果让这些工匠们明白丁原为什么这样设置靶子了。
试枪之前,丁原定下规则,每个人都是从二百五十米处的靶子开始射击,一旦击中了,那么下一枪的目标就是更远处的木耙,如果无法命中,则还有两次射击该木耙的机会,一直到三次全部脱靶,更换下一个射手。
砰的一声枪响之后,第一个神射手开枪把二百五十米的木耙用铅弹径直穿透了,木耙上顿时露出了一个小窟窿。
丁原立刻让这个士兵射击三百五十米处的靶子,铅弹在空中偏移角度极小,又是一枪命中木耙。
接下来,这个士兵在四百米处连续射击了三次,全部脱靶了,虽然铅弹穿过的位置距离木耙也不是太远,不超过两米,但丁原还是换了另外一个神射手继续试枪。
最终,五个射手都试用完肯塔基步枪,最差的射手也是卡在四百米的木耙处,二百五十米和三百五十米这两个木耙上共有十个弹孔,每一个射手都可以击中它们。让丁原有些意外的是,竟然有两个神射手可以命中五百米处的靶子。
这两个神射手在击中了五百米木耙之后,都试欣喜的放下枪,期待的看向丁原,希望能再试试更远的距离。
丁原也很兴奋,肯塔基步枪不愧是狙击枪的始祖,在射程上没有令他失望。
看着两个神射手跃跃欲试的目光,丁原又命人在五百五十米和六百米新设立了两个靶子,让这两人继续试射。
结果只有一个人可以命中五百五十米处的木耙,不过也停步于此了,这个射手始终命中不了六百米处的木耙。
丁原点点头,看来肯塔基步枪的有效射程是三百五十到四百米,但是理论射程可以打达到五百五十米。
丁原转头看向那些陪同试枪的工匠,安排道:“火枪作坊以后一半的产能生产这种新式步枪,还有一半的产能继续生产老式步枪。”
李志有些疑惑:“为何不让作坊全力生产此种枪械?”
丁原吸了口气说道:“这种火枪,虽然制作方法不算难,但是由于还要挤压膛线,所以生产速度一时提不上来。咱们现有可是有两千个新兵蛋子等着发枪呢。”
李志笑着摸了摸后脑勺,“从郧阳回来,我还找人算了算,现在军械库里记录着一共有火枪一千零五十六杆。那些新兵,训练成绩好一些的已经开始用火枪训练了。”
相比较传统冷兵器时代的士兵,火枪兵的一大优势便是成军迅速。丁原的那些老兵们开拔出征前也就训练了几个月,每人打了四百多发子弹,到了战场上就可以发挥作用,能够成军了。这是旧式军队不可能实现的速度。
丁原面色凝重的说道:“火枪作坊目前每月的产量是两百杆火枪,这样的生产速度,到了秋天的时候,还有四百多人无法配备上火枪,即便是有一百人被选去了火炮营,那也还有三百多人。”
“秋天?为什么到了秋天的时候?”李志不解。
丁原笑着指了指东北方向,“我有一种预感,今年秋天,建虏还会来犯的。”
李志茫然点了点头,没再问什么。
建虏进犯的时候,确实经常选择秋收的季节来掠夺。一个是这种时候内地的农户都要抢收,往往兵力不足,二是建虏是渔猎民族,不会种粮食,趁着关内粮食收成的时候进犯,还能顺便抢粮。
回到保定城里,丁原又开始制作新的告示了,他需要再招募一批以前有过火枪制作经验的工匠或者铁匠。
告示贴出去,消息散播出去,很快便从旁边的州县赶来了一百多个符合要求等工匠。
这些新招来的工匠先都先从学徒做起,以前有过鸟铳制作经验的工匠到了丁记工坊就开始跟着学滑膛燧发枪的制作。给他们制定的目标是一个月之后可以独立生产没拉膛线的火枪。
至于挤压膛线的工作,丁原给五个最核心的老工匠每人涨到三两五钱银子一个月,只交给他们负责,而且是在一间专门的房间里作业,远离其他火枪零部件的生产。
而对于那些新招募来以前没有鸟铳制作经验的铁匠们,丁原准备让他们锻造刺刀。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11章 开发新产品
目前丁原的家丁队伍里所有步卒都是火枪手,并没有招募保护火枪手的长枪兵或者刀盾兵。
之前南征流寇,是跟卢象升的五省联军合作,友军可以担当肉盾。这一次如果要面对建虏劫掠,就不一定会有友军提供策应和保护了。
一旦短兵相接,丁原的队伍只能靠着火枪手与敌人进行肉搏。因此他决定学习后世的做法,给肯塔基步枪上安装可以拆卸的刺刀,作为火枪手的冷兵器使用。
结合明朝时期的冶金工艺水平,丁原决定采用三棱军刺作为刺刀,设计好的刺刀刀刃大概五十厘米长。
三棱军刺扎出的伤口很特别,是一个方形的窟窿,由于伤口各个内侧无法相互挤压,因此极难止血和愈合。在战场上,这可以非常有效的对敌人造成杀伤。三棱军刺的尾部还有一根刀柄,大约二十厘米长,让刺刀可以在脱离步枪的时候,仍可以作为一把单手短刀发挥作用。
刺刀是要安装在枪管下面的木托上的。步枪木托上面装着一个带有凹凸齿的铁杆子,在三棱军刺的尾部钻开一个洞,里面设计好跟木托上铁杆子匹配的嵌洞。装刺刀时候,士兵需要把刺刀底部的洞套到木托上的铁杆子上,套到底之后,旋转一个直角,再往下一按,再旋转一个直角,刺刀就能够固定在步枪木托上了。
安装了三棱军刺之后,当战场上手持长兵器的敌军步兵或者骑兵冲锋到火枪手阵前的时候,火枪手们开枪射击完之后就可以装上刺刀了。步枪有了刺刀,起杀伤距离大概是两米多,火枪手们拥有了可以跟步兵长兵器拼杀的资本,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使用刺刀挑战骑兵。
为了制造刺刀,丁原又找到了保定城里的铁器商人,一口气买了一千多斤苏钢提供给铁匠们,让他们制作三棱军刺。苏钢是明代冶铁技术的成品,是灌钢法的改良。生产苏钢的时候,工匠们会利用“熟铁”中的氧来氧化生铁中的硅、锰、碳等夹杂,从而实现提纯,这样制作出来的精钢品质比之前的钢强很多。
又是忙碌的一天结束后,丁原正在一边吃着晚饭,一边看账目。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翠儿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蒲扇,慢慢帮他扇风。
看着账目,丁原眉头越皱越紧。
整个丁记产业的收支要不平衡了。
由于担心崇祯九年的建虏犯境,丁原回乡之后大规模招兵买马,发展军力。现在账目一看,让丁原切切实实明白了什么叫‘穷兵黩武’。
新城、火炮、步枪、滚柱轴承不论哪一个的生产研究都是花钱如流水,再加上两千多士兵每日的吃穿度用,即便是丁原新开发出来了沼气灯,收入了六千多两银子,也是杯水车薪。
平心而论,丁原可以出售水泥来赚取利润,不过他并不想这么做。
水泥有其战略意义,如果被流寇或者建虏学了去,自己要发兵攻打的时候,难度也会变大不少,不划算。
从账目上看,丁记目前还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不过这样运营下去,整个产业链太脆弱了。
一旦开始打仗,很多商业行为会受到战乱打扰而沉寂,玻璃器皿这一类的奢侈品就不会有人买了,毕竟没人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因此丁原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生活必备品,而是最好是从现有的产业稍微升级改造就能生产的,如果是新拉扯一条生产线,时间太赶了。
思索了一下各条产品线,丁原决定让玻璃作坊制作老花镜。
老花镜不同于近视镜,是一种固定度数的凸透镜。从一百度开始,每五十度一个刻度,一直到最高五百度。从四十五岁开始,人的眼睛就会开始老花,一般是从一百度或者一百五十度开始,逐步增长,越年纪大的人需要的度数越高,不过到了六十岁也就不会再涨了,普通人的老花度数不会超过五百度。
他需要让玻璃作坊制作出杂质更少透光度更好的镜片,然后再找专业的工匠打磨和抛光。
来到了位于保定的玻璃作坊,丁原在这里却没找到作坊的负责人史铁柱。
丁原一打听,说是两个时辰之前,史铁柱他爹带着一批亲戚把他带回家去了。
丁原立刻骑马来到了白庙村,刚到史家的门口,正好瞅见了史老爷子在打史铁柱。
史铁柱像个雕塑一样跪在地上一动不动,他爹史老爷子被四个老头拦着,一幅怒不可遏的样子,拿着一根戒尺抽打着史铁柱。
“逆子!逆子!”史老爷子口中还在不停骂着,四个老头都拦不住他。
史铁柱还是跟上回一样,低着头一言不发,跟哑巴一样。
史老爷子扯着嗓子吼道:“畜生!我再问你一遍,你跟不跟秦家小姐成亲?”
史铁柱终于有了反应,木然摇了摇头,仍是不说话。
丁原轻吁了一口气,心说,自己上回来就看见他当街打儿子,这回又是这一出。封建时代一家之主的权力还真是大啊。
这史家的老爷子逼着史铁柱一定要娶亲,而史铁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答应,这一通折腾,整个白庙村都整的鸡飞狗跳的。
这本是史家的家事,丁原一个外人是不便掺和的。
不过这么搞的一来二去的,还派人把史铁柱从玻璃作坊带走,这样已经影响到作坊的运作了,这样丁原就不能不管了。
丁原整了整衣冠,朝史家走去:“史老爷子,铁柱又干什么了,惹你这么生气?”
史老爷子本来没好气的要回一句‘别管闲事’,结果抬头一看,来的是最近风头正盛的安新县操守丁原,顿时气势消减了一大半。
“我史家出了个逆子,我执行家法教训逆子!”
丁原这时候已经走到了史老爷子跟前,淡淡说道:“你老执行家法,按理说我是无权过问的,不过你带人把史铁柱从作坊领走,这我就得问问了。”
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112章 史铁柱的苦衷
听到丁原这么说了,史老爷子表情一滞,一时没了主意,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其实一开始也不至于闹这么大动静。
今天史老爷子把媒人和几个亲族叫到家里,也没通知史铁柱,直接给他把亲事订了。之后他又安排仆役去玻璃作坊找史铁柱,让他回家来,好跟秦家小姐成亲,结果史铁柱死活不回家,这才让老爷子气不过,又觉得在媒人和亲族跟前丢了脸,直接带上人冲到玻璃作坊,把史铁柱提溜回白庙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