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孤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不是很丑
看来,干爹能坐到这个镇守的位置,全局眼光真的比自己这些人强上万倍啊。
感佩了一番之后,郑重的询问:“干爹还有什么吩咐?”
这个小太监就看了一眼围过来站在自己身边一圈,伸着脖子听消息的官员们,一脸轻蔑的道:“公公吩咐,这次去,你押上知府和指挥使,还有九营军营守备。”
此言一出,当时就是两声倒地的声音。这是拿他们祭旗去了,这下大家是真的绝望了。
小太监连看他们一眼都没有,对于文官,太监一群打心眼里就和他们敌对的,恨不得天下的文官都死绝了才好呢。
“公公还吩咐,钱塘县令遇事不慌,干练沉稳,府衙就暂时让听坐镇。”
又是一个倒地的声音,大家看去,正是钱塘县令在地上艰难挣扎。
但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不是狼狈的爬起,而是顺势跪在地上朝着北京方向磕头,当然大家都知道,他是在遮掩因太过兴奋的狼狈,但这时候谁还顾及到这个呢?大家人人自危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呢,对这个李县令只有羡慕了。
李县令跪在地上冲着北面连连磕头,嘴中高呼:“臣定当死忠报国。”
冯极就一笑,这家伙还没有高兴的过了头,还知道头还没被提升为知府,还算知道进退。这样看来,在这一群混蛋里,他还算是一个人才。
当然,这所谓的人才,也不过是羊群里找到了一条狗罢了,和外面的那个十五岁的孩子比,那就是天壤云泥。
明末孤臣 第79章 急于表功
毛玉龙带着两千义勇,声势浩大的走向了衙门区,刚到府衙前,就看到一个锦衣卫百户和一个太监走了出来。
结果两个人刚刚一出来,就看到自己这面如此大的阵仗,当时就愣在了台阶上。
倒是两个人也有骨气,没有扭头就跑,虽然那个太监双股战栗,虽然那个锦衣卫的百户抽出绣春刀的手瑟瑟发抖,但还是声音颤抖的大声呵斥:“大胆乱贼,不思皇上恩典,却要zào fǎn,难道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毛玉龙看到两个人被自己的声势吓的不轻,连忙越众而出,对着两个人拱手:“钱塘秀才毛玉龙,拜见两位大人。两位大人误会了,我们不是乱军,我们是钱塘百姓组织的义勇,是来保护衙门的。”
毛玉龙没有说是前来保护官员,而是说保护衙门,这是针对自己身后的百姓的。
百姓恨贪官酷吏入骨,这时候大家恨不得趁着混乱,将这些贪官酷吏一窝端了才解气呢,哪里还想保护他们?
但这个年代,大家恨贪官酷吏,却不恨皇上。
在几千年的在娘胎里就教育的儒家思想,让百姓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皇权的敬畏,对皇帝无条件的崇拜。
也正是基于此,大家对自己受到的压迫苦难,都自然而然的认为是这群贪官酷吏造成的,即便是上面下达的政令让他们家破人亡,他们也当然的认为,那是朝廷里出了奸臣,是奸臣们蒙蔽了皇上。只要百姓的苦难能被皇上知道,皇上就会睿智的杀了祸国的奸臣,解百姓倒悬。
这就是每一个朝代,百姓们受尽苦难,但轻易不去反皇上,而是呼唤清官的原因。只有清官出现,斗倒了奸臣,让百姓疾苦苦难上达天听,皇上一定会给百姓一个活路的。
所以,现在在人心不稳的时候,绝对不能说自己带着这些义勇们是来保护真正的罪魁祸首,这些贪官酷吏的。自己是带着他们来保护代表着国家社稷,代表着皇帝的皇权的衙门的。
冯极闻听是义勇来保护衙门的,而这个毛玉龙的名字他也是早有耳闻,不久前,自己还敲了他一笔银子呢。但他获得银子的手段方法,更是成为了杭州城家喻户晓的奇闻佳话。
见到今日这个小家伙出现在了这里,而且还是他召集了义勇,当时大喜。当时腿也不哆嗦了,腰杆也挺直了,声音也洪亮了,冲着平时根本就不屑一顾的这个小秀才,对着那些在他眼里不过是蝼蚁的百姓拱手:“咱家是皇上的奴才,在这里,咱家代表皇上,感谢你们这些忠勇的百姓,咱家一定将你们的忠心上报给皇上,皇上一定会欢喜无比的。”
一听说大家的义勇行为能上达天听,能得到皇上的看重,那些还心存不甘的百姓就呼啦啦跪倒一片,一起在毛玉龙的带领下高呼:“忠贞爱国,平乱保家。”
一阵阵欢呼之后,声势更盛了。
东厂太监冯极赶紧下了台阶,一把拉起毛玉龙,看着这个和自己几乎一般高,现在却显得更加高大的半大孩子,感激的连连点头:“果然是受了皇恩的,果然是读了圣贤书的。在这大难时候,能勇敢的组织义勇为国,为皇上出力,很好,真的很好,咱家一定会将你的所作所为上达天听,你就等着封赏吧。”
听到这个太监如此许诺,当时毛玉龙心中大喜,看来,自己的终南捷径是走对了,天下士子们,你们就继续熬吧,我毛玉龙直接飞走啦。
毛玉龙心中所想,嘴上却更是谦虚,但他却不知道,一个县的小小坐班太监,别说皇上他见不到,现在,他连进皇宫的机会都没有了,恐怕,毛玉龙要空欢喜一场了。
“敢问大人要到哪里去?可需要玉龙帮忙助拳?”毛玉龙这么说,一来是为了亲近这个太监,二来也明确的告诉他,这群义勇现在只听自己的,自己才是这群义勇的实际组织者,指挥者。
这是资本。
这群太监在皇宫里勾心斗角的比外面更烈害,害死几个,被害死,被上面的打死那是家常便饭,察言观色是他们保命的本领。冯极当然听出毛玉龙邀功的本意,当时展颜一笑,拉着毛玉龙的手狠狠的摇晃了几下,很有后世上位者接见下属的风范:“秀才公的功劳咱家记下了,秀才公若是能帮助咱家平定九营哗变,当是大功。你在这里先等等,咱家回衙门向镇守公公禀报一下,然后请镇守公公定夺。”
一听这浙江省真正的掌权镇守太监在里面,毛玉龙的心跳立刻就快了数倍,差点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
自己这次赌博赌对了,就要见到镇守太监了。只要见了,自己就会得到镇守太监的青睐,那么,自己终南捷径的策略就能再次飞跃。
现在这大明是谁说了算?是阉党,是以魏忠贤为首的这群太监当国,只要他们一句话,自己就会飞黄腾达。
至于为此自己将被打上阉党烙印,为此在崇祯年东林复辟之后的清算,那都是后话,到时候再说吧。先爬上去,实现自己的初衷目标,这才是根本。
但是,冯极没有带毛玉龙进去,在他看来,一个小小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资格见镇守公公,一个人转身进了衙门,留下一群窃窃私语的义勇和伸着脖子努力向里张望的毛玉龙,在广场上焦急的等待。
等待是漫长的,是难熬的,远处烟火依旧,义勇们担心自己的家小,已经开始出现了骚动,毛玉龙就焦急的在这冬天里冒起了冷汗。
这样下去,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这些义勇就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家小而散去,一旦他们散去,自己所有的努力就将烟消云散,虽然不至于空忙一场,但效果也将大打则扣。
没办法,毛玉龙就不断的安慰这些百姓义勇,尽量的以皇上的名义安抚大家稳定军心。
好在现在的毛玉龙是大家的主心骨,他的威望还在,虽然民心军心不稳,但还没有散去。
正在毛玉龙心急火燎的时候,冯极总算是出来了,而随着他出来的,是被五花大绑的两个官员,大家仔细看去,却不是杭州大贪官知府,还有一项狐假虎威的指挥使吗?
这下,这下义勇们的情绪立刻上来了。一片皇上万岁的呼声立刻响遍了广场,大家感激涕零的欢呼,一遍又一遍。
明末孤臣 第80章 替罪羊的作用
在百姓的心中,还是这些太监好啊,还是皇上好啊,这个太监将大家的苦难上报了皇上了,这不就立竿见影了,皇上下令替百姓除了这杭州大还来。至于这时候万里迢迢,怎么能这么快就得到皇上指示圣旨,大家一致认为,皇上是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当然就是神仙,神仙是洞悉天下的,哪里发生点小事,皇上都是洞若观火的。而原先之所以皇上没有对天下百姓的疾苦苦难洞若观火,那是因为他被就比如杭州知府这个贪官蒙蔽了,现在,这个贪官已经伏诛,当然是皇帝没被这个奸臣蒙蔽,因为有皇上体己人太监直接告诉了皇上的结果了。
在这一点上,百姓倒是猜对了。
皇帝囚禁在深宫,外面的消息全部是听那些大臣说的,看那些大臣的折子才能了解。
经过大明几代皇帝的感知之后,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文臣不可信,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的以皇帝亲军为基础的锦衣卫监控天下,他们不对官员负责,只对皇帝负责,他们专门针对官员,而不是庇护官员的局面出现,所以,锦衣卫就成了文官集团口诛笔伐的妖魔。
后来皇上认为,单单锦衣卫还不行,他们毕竟是正常人,正常人就会被金钱权利所诱惑,就会被文官收买。同时,也发现锦衣卫凭借着这个权利,狐假虎威危害地方,于是,皇上就用自己真正的人,自己的奴才太监,就设立了东厂。
东厂是做什么的,不是电视剧里那样,随便抓了官员诬陷的,他们没有那个权利,他们的职责就是监视那些锦衣卫的。起初直接受皇帝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后来大明的皇帝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信任身边太监,将权利逐渐下放,才出现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而后来皇上又发现,这东厂也不怎么可靠,就又出了西厂,监督东厂,再后来,又有内厂,监督东西厂,当然后面的几次沉浮,现在没有了,但皇上为了更直接的监视官员,听取民声,才设立了镇守太监,设立了监军太监。
他们的职责就是皇上的耳目,防备官员们抱团欺瞒皇帝。从这一点上,天启不是只顾着木匠,其实听还是当政的,要不也想不出这个办法来。
有人说这是魏忠贤鼓捣出来监视官员的。魏忠贤不过是皇家的一条狗,没有皇上的同意,他敢吗?
最终天启一死,崇祯不过是一道诏书,就逼的这个在当时大明有立废能力的魏忠贤,一条绳子就了了自己性命,可见一斑了。
想着这些,毛玉龙倒是放了心,因为如此一来,自己组织的这个义勇就再次团结起来,不必再担心叛乱平息前,自己组织的这些义勇散去了。
当然,他也感觉到,冯极这个太监这个举动,义勇们几乎就都跟着他跑了。
这可不行,自己必须继续表现,让义勇们知道,组织他们的,他们的领导是自己,不是那远在天边的皇上,更不是眼前的这个皇上的家奴。
其实倒是毛玉龙多心了,义勇们对官府有屈从性,但更讨厌官府和官员,在他们的心在,这个小秀才是现在他们拥戴的人,绝对不是官府。
冯极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拉住毛玉龙的手:“秀才公,还麻烦你带着义勇押着这两个混蛋陪我一起去九营宣布处置吧。”有求于人,当然要好态度,一项不给别人假以颜色的东厂太监,难得的对毛玉龙是礼敬有加,笑脸说话。
毛玉龙虽然没有看到镇守太监,没有搭上关系,但搭上这个也算不错,计划这个东西,都是计划的完美,但执行起来绝对会出错误,这也是一个哲学命题。
放下哲学问题,还是说眼前问题吧。
跟着东厂太监冯极,大家呼喊着走向了九营。
现在的乱兵已经开始溃败了,原因是他们早就抢掠的心满意足,还有就是他们遭到了百姓的有组织的抵抗了。
百姓是逆来顺受的,但他们的怒火一旦爆发,那就是毁天灭地的,区区四千九营兵丁,在这将近百万人口面前,简直就不值一提。当初他们是打了大家一个一盘散沙,当杭州的百姓醒过神来,毛玉龙的义勇出现了,而更多的是当地大户的家丁护院的抵抗,而随着时间的消逝,大户们开始由各自为战慢慢的喝就近的同家之好协作,只是半天的时间,就形成了巨大的联盟,反抗变得更强。
也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府也开始动作起来。
官府虽然不能也不敢在这个当口组织百姓,那是惹火烧身,但他们却指挥得动那些富户乡绅。
其实历朝历代,真正维持一个王朝稳固的,支撑那些王朝基础,就是这些有恒产的士绅集团,这样的局面,只有在后来一条西湖游船上发出了一声惊雷之后才改变。
在各个官员到了各个士绅大户家之后,毫不犹豫的接收了他们手中的家奴园丁,抵抗乱兵的力量也就大了。指挥上也就协调了起来,于是,局面迅速的得到了控制,并且开始逆转。
那些乱兵一见不好,也就见好就收,聪明的就跑回军营,准备官府和自己谈判,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军户,有家有口的,一跑了之是不行的,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吗。还是拿出强硬态度,期待和其他哗变的乱军兄弟一样,得到朝廷的豁免。
而那些单身的,则直接脚底下抹油,带着抢的足可以让他们安生富足的过上一辈子的珠宝钱财,直接冲出了杭州,消失在杭州外的莽莽群山里去了。
明末孤臣 第81章 倾心招揽
镇守太监李公公第一个成功接收的就是毛玉龙分给赵老爹的义勇。
赵老爹见到镇守太监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将自己和自己的义勇交给了李公公。不管怎么说,赵老爹毕竟当过官,骨子里的服从让他没有其他任何想法。
李公公难得了的拉着一个平头百姓的手,连连夸赞:“看老英雄如此伸手,调度义勇如此井井有条,真的不愧是一员虎将啊。”
赵老爹就黯然的回答:“启禀公公,小的曾经跟随宋将军南征北战抗倭,后来宋将军病死,军队就散了,所以小的就落户在这杭州。”
李公公大出意外,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你说的宋将军,可是我大明虎将宋应昌宋帅?”
赵老爹就露出一丝骄傲的点头:“正是。”
宋应昌的大名天下皆知,做为浙江住在杭州的镇守太监怎么能不了解杭州风物人情?
李公公就看着赵老爹:“看老英雄也不是范范之辈,当年在军中所为何职?”
“不过是一个千总罢了。”
“那当时是解职还是闲置?”李公公有爱才之心,更是用人之时,这一点得问清楚,若是解职,就不好多说,但若是闲置,自己就可直接从新续用。
赵老爹就满不在乎的回答:“可能是闲置吧。”
李公公就连连可惜:“猛虎落在平原,英雄埋于民间,真的可惜可惜啊。”然后就向跟着自己的都指挥使吩咐:“回去立刻查查,军簿里可有老将军名字,如果有,立刻补了往日欠下的钱粮,然后再行论功行赏,补实际缺额。”
都指挥使就唯唯诺诺的答应,心中却是不以为然,这天下,武将就是一群猪狗,忙了用,闲了弃。二品的武将沿街乞讨的比比皆是,都补发钱粮,那还不立刻让大明垮掉?这事也就说说罢了。
李公公似乎明白了这个指挥使的心思,鹰一样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英雄没于荒野,本就是你等失职。这次多亏老英雄振臂一呼,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结局,才保得大半杭州没有糜烂,就凭借其功,咱家就要保举他,既然他原先是千总,那么现在一个副守备是相当的,这次九营哗变,九营守备以下将官罪责难逃,我便保举他一个九营守备也是应当。你小心做吧。”
都指挥使立刻变得心惊胆战,再也不敢动什么歪心思了。
镇守太监在这一定,那真的是一言九鼎,他这轻飘飘的许诺,绝对是当真,尤其他认为这个老将,能够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并且立刻招募了这许多义勇转眼间平息了半个杭州城的dong luàn,绝对是忠君的,也是有能力的,如果将未来整顿九营的重任交给这位老将军,定然是事半功倍。
还有一点,他看出这个老将军已经身处贫寒,当然也就能理解士兵的疾苦,不至于在士兵身上做什么手脚,也就不会再出现哗变的事情发生,那么杭州自己的镇守之地,也就太平了。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官职,赵老爹倒没有怎么上心。官场的腐败,军队的糜烂,早已经让他对官场失望透顶。但如果若是在原先自己流落街头的时候,倒是会开心,不过自从有了毛玉龙交给的手艺之后,一家温饱也得到了保证,这重新恢复旧职的心事就更淡了。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官职,赵老爹只是淡淡的拱手,不是感恩戴德,但却说道:“公公高看了我这个莽汉,其实这次组织的义勇,全是凭借小秀才毛玉龙的手段功劳。”
李公公就噢了一声,这是他第二次听到毛玉龙的名字了,于是就饶有兴趣的道:“前面战乱依旧,我们边走边说。”然后大家就再次前行,李公公就拉着赵老爹的手询问:“你到是说道说道这个毛玉龙是怎么样组织的义勇?”
于是,赵老爹就将这件事情的前后一一说了,李公公仔细的听了之后,面带淡然微笑的点点头:“这个小秀才到是有点手段,也是做的好一个未雨绸缪。”
这时候,身后的布政使不高兴了,明明可以上报给自己,让自己早早的平息了这事,结果却不报,弄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让自己手足无措,获罪朝廷,真的是可恨至极,于是就恨恨的道:“好个毛玉龙,竟然获得如此大事消息,不上报浙江布政使衙门,到是私自募兵,其心可诛,该杀。”
赵老爹看着这个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布政使当时就红了眼。自己这里拼死为他们效命,他反倒认为毛玉龙可杀,这是什么混蛋逻辑?当时就要争辩。
镇守太监看了一眼已经红了眼的赵老爹,再看了一眼不远处听到这样话的那些义勇,义勇们一个个已经是咬牙切齿,跟随的脚步就不由得慢了。
看到这里,李公公当时在心中大骂这个混蛋,嫉妒心可以有,但是这个时候吗?当时李公公大声的呵斥了这个三品大员:“你给我闭嘴,这次杭州如此大乱,你罪责难逃。而变乱一起,你又无所适从,若不是咱家替你奔走,这些义勇在毛玉龙的指挥下替你镇压,你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再者,毛玉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怎么可能越级上报?即便是报了过来,你能见他吗?然而他不忘皇恩,主动担当,你却心怀嫉妒,如此评论,且不说天地良心,即便是一个上位者的宽阔胸怀你都没有,你还有什么脸面当这个职位?”
被一个太监呵斥的跟个狗一样的一地长官,却连大气都不敢再出了,只是连连打躬作揖的赔罪,但心中恨毛玉龙更深了。
呵斥完了这个不明事理的家伙,李公公冲着身后的义勇们大声的安慰道:“这次国家有难,诸位义士拼死报国,这份大义咱家记下了,等这次事了,我一定禀明皇上,凡参与者必定有奖赏,有死伤的,必将厚加抚恤,咱家在这里一诺千金,绝不食言。”
此言一出,刚刚涣散了的军心士气就再一次凝聚爆发起来。于是所有的义勇就士气高昂的跟着这个镇守太监,走向了还在混乱的街区,进行平乱战斗。
明末孤臣 第82章 杀将慰兵
九营的丙字营里,静悄悄的,那些乱军,抢的是盆满钵满,一个个纷纷将抢来的金银珠宝抱回家里掩埋藏匿了,然后守着一家老小,等待着上面的处理结果。
大家倒是不担心朝廷对大家斩尽杀绝,因为有前车之鉴。朝廷会为了息事宁人,不再激起更大的变乱而杀几个贪官酷吏,然后赦免这些士兵。当然,军队里也要拿出几颗人头向上面交差,不过那都不是士兵,而都是那些将军的脑袋。
能够杀了那些平时喝自己血,吃自己肉的当官的,大家也是乐见其成。
正午的阳光直直的照射在寂静的军营里,照射在旗杆上绑着的杨匡身上,让萎靡的杨匡得到了一丝冬日的温暖,让他昏昏欲睡。
那个陪着他的城门老兵,再次端过来一碗热饭,用勺子递到了他的嘴边:“杨头,吃点吧,吃了也好有力气替那些闹事的兄弟们争一条活路啊。”
杨匡就睁开眼看着这个老兵,痛苦的一笑。这一笑,比哭还难看。“老爹,您老看看,咱们这杭州城,经历了这场大难,不知道多少房屋被毁,多少百姓被杀。兄弟们为了自己活下去,却造了这么大的孽啊,面对在天冤死的百姓魂灵,我怎么能吃的下呢。”
老兵就将饭勺子递到他的嘴边:“事情是过了点儿,但是兄弟们不这样还怎么能活?这也怨不得兄弟们的。”
“可是——”杨匡真的闹不懂,兄弟们的性命是命,那些百姓的命也是命啊,可为什么要这样的互相残杀。
老兵苦笑:“这一次,兄弟们总算能挺过几年了,却是可惜了你我,咱们啊,家里的下顿还不知道上哪里掏燶呢。”
杨匡就感慨的道:“老爹还是爱民的,还是坚守本份的啊。”
老兵就一笑:“拉倒吧,别该我戴高帽了,什么爱民,什么本份,那都是虚的。我倒是也不单单是为你,你看我这一把年纪,真的跟着去了,不要说抢点,人家一个孩子就把我放倒了,还不如在军营里守着你呢,等你把大伙的命救下来了,估计咱们爷俩这老好人的饭碗也没了。不过也好,若是苍天开眼,丢了这军户的约束,也能让我那小孙子念个书啊,当个学徒啊,不再和我和他死去的爹一样,当个丘八,我也算是为我们后代做了件大好事了,值得了。”当然,说这话,不过是老兵的一个黄粱美梦罢了。
军户匠户,都是世代承袭的,子子孙孙是不能再做别的营生的,而要想脱籍,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得皇上的恩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