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孤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不是很丑
叶向高的心就咯噔一下,自己最不愿意提的事情,自己千方百计想压下的事情,还是被皇帝知道了,自己真的是天真幼稚啊。
锦衣卫耳目遍及天下,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压下呢,结果还是被皇上知道了,自己这是作茧自缚啊。于是就懊恼的闭上眼睛答道“臣也是刚刚得知。”
天启没好气的吼道:“都是你干的好事!”
叶向高忙请罪道“臣有负皇恩,没能替皇上分忧解难,打理好九边军务,臣有罪。”
“你当然有罪,但你的罪不是打理好没打理好九边的事,那些事是三边总督杨鹤和其他边地督抚的事情,而你的罪是因为你到现在还什么也没做。”
叶向高就真的汗颜了,事情的确如此,自己接到边报,和阁臣们商量处理的办法。
结果文臣们立刻展现了他们扯皮的能事,拿出了东林的党规,为反对而反对,不管是拿出什么办法,不管对错,不管是同党还是异党提出来的,总是一个提出,全部反对。根本就拿不出一个实际的条陈来。如此,即便叶向高急的火上房,也是干瞪眼没有一点办法。
今天皇上揪住这些事,直接将矛头怒火指向了自己,自己其实是很冤枉的。
“臣无能,臣有罪——”
天启听到这套话车轱辘话,最终看着这个自己倚重的首辅,最终的怒火转化成了无奈,将身子靠向了椅子背,语音缓和了下来,“现在不是讨论谁有罪,应不应该惩处的问题。当务之急是火速平息叛乱,以免这股叛乱和边军的情绪,蔓延到其余边镇,以致尾大不掉,再也不可收拾!”
叶向高再次拜倒道“皇上圣明,一切都听皇上圣断。”





明末孤臣 第100章 互相推诿
圣断圣断,遇到什么难题都要皇上圣断,还不是要将事情推到自己的脑袋上,既然这样,那我还要你内阁做什么?再说了,我圣断了,最终你们不还是要为反对而反对,最终还是什么也做不成?
最终天启皇帝长叹一声,却并没有体恤叶向高年事已高,命他起身归位的意思。而是朝叶向高身后的王象乾跟孙承宗问道“两位老师怎么看?”
孙承宗硬着头皮站起身来答道;“叛将张豹,之所以会斩杀延绥巡抚张询阳,是因为张询阳掌握了张豹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证。
张豹因为恐惧这才杀了张询阳,聚兵占据了罗家山,抗拒王师。所以臣以为张豹其罪当诛。而原先张豹帐下的两千多兵勇皆是张豹的家丁,世世代代耕种张豹赏赐的田地,世世代代居住张豹赏赐的宅院,他们都是张飞豹的死忠,而非朝廷的忠卒。所以臣以为,张豹帐下的兵勇也无须体恤,一并诛剿才成。”
王象乾也说道;“延绥、宣大、固原三边,近来严格执行朝廷整顿边务的命令,对侵吞军户田地事严查不怠,结果三边官吏急欲邀功,结果就是过犹不及,对贪墨兵饷的边军将校大肆逮捕下狱论罪论死。搞得三边将校人心惶惶。所以臣觉着,仅仅派兵剿灭张飞豹叛军,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个剿灭了,会有更多的将校为自保再次起事,到时候就是星火燎原,到时候,三边糜烂,万一蒙古鞑子趁虚而入,那大明北方就危险啦。”
王像乾是鲁党,因为势力弱小,被东林打的狼狈逃窜,最终为了自保,现在鲁党已经解散,全部加入了阉党,继续和东林对着干了。他之所以反对也算东林的孙承宗,含沙射影的指责东林魁首的叶向高,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整顿三边,是天启的意思决定,因为现在的大明军队,实在是太不中用了,对外战争,对内战争,朝廷花费无数,而每战必是失败。
不说别的,就是已经被大明压着打的蒙古人,现在都已经再次成为了大明北方的心腹大患,就在前年,蒙古鞑子打谷草都打到了延绥巡抚驻跸之地的延安了。结果就是,三边成为虚设,任由一群牧民组成的乌合之众呼啸来去了。
痛定思痛之后,天启决定先将外战放下,一心整顿边军,以期再塑造出先辈的那样的铁血明军。
当然,这样的决定必然获得了为反对而反对的大臣们的抵制,但这次,天启绝对没有片刻动摇,利用阉党坚决和东林们斗,最终,天启在阉党的帮助下,总算是胜了一场。这个办法被推行了下去了。
结果那群被派去各地整顿边军的家伙,阉党是为了成绩,对边军下死手。而东林被派去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皇帝的错误,而往死里坏事。结果整顿边军的事情,就严重的走样了。
今天,天启就想通过这事,将没办法推行的,和已经严重走样的事情继续推行下去,进行拨乱反正。用这样的袍服手段,让这些重臣看到自己的决心。
天启皇帝挑了挑眉头,面有不悦之色的问道“怎么?王老师要朕不再整顿九边边务?”
王象乾连忙辩解道:“臣不敢,臣的意思是边务需要整顿,但整顿边务不可操之过急。如今边备废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乃是几朝几代积弊而成。臣常闻,治大国如烹小鲜,岂可一蹴而就?皇上立志中兴大明,匡扶社稷的雄心伟略,臣等每每思及都倍感钦佩,倍受鼓舞。然国势倾颓至此,譬如病入膏肓之民,需细细、静静调养,方可使病体好转,春秋复盛。自古苛疾猛药,难有妙手回春者,往往适得其反啊。”
天启点了点头,也知道这个道理,王象乾跟叶向高一样,的确是老成谋国之人。
不过他说的道理虽然对,却不得天启的心意。他说道“王师傅所言极是。但朕何时急躁过?即便朕还年轻,偶有轻率之举,可毕竟有叶阁老还有在座的诸位匡扶得失,有诸位师傅这般老成持重的栋梁在前头代朕操持边务,难道叶阁老也会操之过急?”
然后一拍桌子:“不!朕看此次边军哗变,的确是整顿边务操之过急之过,但是这个过错不能被按在叶阁老的头上。是那帮在九边具体执行叶阁老命令的官吏们,他们不能体悟朝廷的苦心!他们为了邀宠,为了抢功,便不顾大局,不识大体,逼着边军将校们谋反叛乱。真是可恶之极!”话音落下,天启皇帝不给王象乾继续争辩的机会,便大手一挥,道“是朕错怪叶阁老,来啊,赐座赐盏。”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
刚刚还匍匐在地的叶向高,这会儿又因为皇帝的心回意转,不但重新落座,还被赏赐了一盏碧螺春压惊。
皇帝似乎已经咬定坏事的,既不是自己整顿九边的国策之失,也不是叶向高这个中枢在发号施令的时候操之过急。之所以张豹会反叛,全赖九边的地方官们办事不力!
看到战战兢兢的叶向高再归座位,而被皇上推卸了罪责,叶向高就小心的喝茶,用茶杯挡住了自己的脸,不再提这事。
王象乾也就知趣的不再争论九边整顿的事情的好坏了。
身为兵部尚书,孙承宗不得不再提固原兵变的事情:“万岁,张豹哗变,啸聚山林,对周边破坏极重,应当痛下决心进剿。”
天启当然点头,反问道:“既然进剿当在何处调兵?”
孙承宗当然说道:“九边其他军镇。”
此话一出,天启再次玩味的反问:“张豹就是九边军镇之一,用九边其他军镇进剿,能行吗?”
面对这个越来越沉稳的弟子皇帝,孙承宗就张张嘴,不能说了。因为天启正说到了点子上。
张豹本来就是边军将领,如果用边军去攻打他,说不定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乱军之中,结果壮了他的声势。
而三边总督已经两次派兵围剿,也都大败而回,可见边军战斗力不堪到了什么地步了。
王象乾站起来理直气壮的说道:“边军不可信,臣建义,当调陕西卫所进剿。”
这话一出,满大殿的人都对王象乾投去了看白痴一样的目光。
别的大家不知道,但现在各地卫所士兵的状况,你作为兵部的左侍郎,在孙师傅在蓟辽督师的时候,实际的当家人,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就在去年秋操的时候,孙师傅和洪承畴等,就上书说——点检卫所士卒,wu bu存一,一个个面容枯槁,如同乞丐。站队不过半个时辰,便有扑倒毙命者,士兵卖儿度日,妻子做了半掩门活命。
这两个人是绝对不会说谎的,你还想依靠这些人去进剿,你是准备给人家送人头吗?




明末孤臣 第101章 君臣争论
天启不去看自己的老师和尴尬的王象乾,而是在桌子上拿出了一份早已准备的锦衣卫汇报,对着几个重臣说道:“朕得到的消息却和你们的不大一样,张豹是九边的悍将,虽然现在大家痛恨他,但痛恨的也不过是在朝廷里的人。而在九边系统里,他的声望地位极高,这个人仗义疏财,好侠勇敢。所谓侵吞将士的田地,是因为多年朝廷欠了他们的军饷,让边军没有活路,所以他组织了自己手下的将士,在辖区内开垦荒地,自食其力。”然后扬了扬手中的情报:“据锦衣卫总结,在他防守的那一段长城,蒙古鞑子这几年之内不敢寇边。”
叶向高就不得不将茶盏放下,不安的扭动着屁股。
其实他对张豹根本就不了解,一个边地的小小的游击,怎么能进入中枢的视野?而锦衣卫的汇报都是直接达到皇帝面前的,根本就不通过内阁,也不告诉内阁。说句实在话,坐镇在京城里的这些重臣大佬,不过是凭借着经验和底下报上来的状况,临时处理罢了,这就是后世常说的上下脱节。现在张豹的背景,被皇帝直接揭了出来,明显的显示自己的失职。
天启皇帝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而是继续看着情报,向大家介绍:“而这是朕主张整顿边务,目的是强军,淘汰老弱,整合队伍。结果呢?朕却被人当了qiāng使唤,就是那个混蛋延绥巡抚,早就垂涎张豹和他几千兄弟开垦出来的土地,这次正好趁着朕整顿边务的机会,捏造罪名,直接抢占了这片土地。”
然后将情报狠狠的摔在了自己的桌案上:“官员上下其手,逼迫义士zào fǎn,造成这么大的恶果,竟然将罪名扣到了朕的整顿边务的事情上来,实在是可恨至极,即便张豹不杀了他,朕也一定要杀他。”
大家就惊若寒蝉的看着这个突然间爆发了皇帝威仪的天启,真的没想到,这个平时嘻嘻哈哈的小皇帝,真的暴怒起来,还是很吓人的嘛。
喘息了一阵之后,压下了心中的怒火:“诸位师傅,诸位爱卿,这就是咱们大明的现状,边军不可用,卫所不可用,那天下还有可用的吗?如果再不整顿边务,大明就彻底的完了。”
这的确是实际状况,没有人再敢反驳,这是关键的事实。
看到几个重臣师傅不再反驳,天启总算是感觉自己胜利了一小把,于是就严肃道:“所以现在整顿边务乃是当务之急,我准备立刻派遣锦衣卫和东厂去各地,严密的监督那些官员们的执行状况,再要是给朕阳奉阴违,给朕趁机作乱,杀无赦。”
一听说派锦衣卫和东厂监视行动,在座的几个官员就立刻又皱眉了。整本编务,处罚那些武将,本来就应该是文官的事情,结果锦衣卫和东厂插手,这事情就彻底的不好办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将受到巨大的损失。这还在其一,最主要的是,东厂和锦衣卫出动监视那些官员,是对文官集团的严重不信任,这是一种羞辱,必须抵制。
而最关键的是,派遣锦衣卫和东厂到各地政府中去,这是皇帝直接插手各地政务,这绝对不是一个好苗子,各地已经有了镇守太监,如果再加上这一层,那文官们就不要活了,这也必须抵制。
但在座的也都知道,外面那些文臣闹的的确是太凶了,太不像话了,但不管怎么样,绝对不能让锦衣卫和东厂插手监视,这是底线。
于是除了孙承宗之外,所有的人都纷纷反对,他们最终的说法就是,即便要监视那些官员,也不能是锦衣卫和太监,而应该是御史。
结果皇上和这些重臣们就又开始了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但这次却与以往不同。
以往皇上和大臣们争论,基本就是不听不听王八念经,袖子一挥,直接跑到自己的木匠房里干活去了。
即便和这些忠臣师傅们争论,都是和风细雨的,往往都是以皇帝的投降妥协为结果。
结果这次天启皇帝是铁了心要和大家争论,没有一点退步的意思。这让大家看到一个真正有了主见的皇帝,在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担心。
一个有主见的皇帝是个好皇帝,但对于现在的东林党人来说,却是一个坏皇帝。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言听计从的木偶。
正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进来禀报:“启禀万岁,魏忠贤魏公公有要事求见。”
这一声禀报,争论的局面立刻冷下来,因为所有的人都莫名其妙,在这个时候,魏忠贤还来干什么?
皇宫里的消息,总是第一时间被所有外面的人掌握,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皇宫内的所有动向,因此上,有些人想要打听一下皇上和哪个妃子就寝,做了多长时间,那不过是转眼之间就到手的情报。
而这样的情报他们获得,还要沾沾自喜,冠冕堂皇的向天下宣布,自己关心国事,皇家无家事吗。
今天魏忠贤招摇的进宫,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虽然气愤无比,但对这已经权倾天下的家伙除了愤怒之外,就没有别的手段了。
当然,魏忠贤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屁股板子,这事第一时间传到了在座诸位的耳朵里,大家不由得拍手称快。
50大板打在屁股上,绝对不是好消受的,即便行刑的人手下留情,多少也会很疼的,按照现在魏忠贤的地位,哪怕是手上扎根刺,也会告病回家休养,然后接受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凭借着这个借口,送上珍宝珠玉,大大的发生一笔。
结果这老阉宦并没有按照常理这么做,挨了打之后,还急巴巴的跑来求见,可见他带来的消息的确紧急。
天启皇帝也从这一点判断出,这一定有了什么急事,于是就毫不犹豫的吩咐:“让他进来。”
转眼间,魏忠贤就呲牙咧嘴一瘸一拐的进来,然后准备艰难的跪下给天起皇帝磕头。
天启皇帝就直接摆了摆手:“算了算了,有什么事赶紧说。”
魏忠贤还是跪下磕头,感谢了皇帝对自己的体恤,然而袖子里拿出了一份紧急文告:“启禀万岁,杭州九营兵变。”




明末孤臣 第102章 剿抚并用
杭州九营兵变,就这一声轻飘飘的话,就好像一颗陨石直接砸在了大殿上。天启震惊,重臣失色,首辅叶向高端在手中的茶杯,咣当一声掉到了地上,传出了清脆的碎裂声音,再次把大家紧绷的神经弹了一下,让大家一哆嗦。
固原的哗变,危害并不大,不过是让早已经混乱不堪杆子满地的山峡地区,又多了一个占山为王的家伙罢了。
但是江南是财赋重地,可是现在已经接近破产的大明户部财政重要的支撑。这个地方乱起来,那可真就是一场灾难了。
天启皇帝豁然起身,双手摁在桌案上,两臂不由的轻轻的发抖,焦急地询问魏忠贤:“现在状况如何?后果严重不严重?你倒是快说呀。”
所有的重臣也不由得站起来,围在了魏忠贤的身边,焦急的询问状况结果。这也是魏忠贤唯一一次,被这些文官众臣围着,却没有朝他吐口水。
魏忠贤可不敢因此沾沾自喜,赶紧的回报:“启禀皇上,好叫诸位大臣们得知,虽然杭州九营哗变,但好在当地的镇守太监处置得当,不过是闹了一夜半日,最终平息下去了。”
听到这样的结局,天启皇帝就一屁股坐回到龙椅上,拍着自己的胸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其他诸位大臣,也是舒缓了一口气,重新做回到自己的凳子上,对魏忠贤再次表示出了厌恶的神情。
天启就探出身子询问:“整个过程如何?快快的给朕说明白,还有那个镇守太监,是用什么办法快速平息叛乱的。”
魏忠贤不识字,杭州镇守太监详细的战报,是通过魏忠贤身边的书办读给他听的。而且为了防备那些书办糊弄自己,每一份公文都要由第2个人再次念一遍,互相核对真伪,才放心。
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的记性奇佳,有听过不忘的本领,于是就在这个大殿上,一字不错的将杭州镇守太监记录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当然,在这里大大的夸奖了这镇守太监的功劳,却忽略了毛玉龙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在魏忠贤的心中,毛玉龙是读书人,读书人就是东林党,自己怎么能为东林党说话呢?
听到最终的结局,大家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这真是不错的一种结局。”天启皇帝这样定性:“在这一场平乱之中,镇守太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的手段办法,也值得我们借鉴。”然后眯着眼睛看着手下的这些重臣:“都御史本来就是监视各地官员的,结果却成了贪污的首犯,和当地的官员蛇鼠一窝,连朕给将士们的年节赏赐都贪墨了。这已经不能用令人发指所能形容的了,这样的御史那还可信吗?让这样的御史,去监督整顿边务的官员,还能让朕放心吗?”
大家就真的哑口无言了,这时候大家才感觉到,魏忠贤带来的这个消息,就是对文官集团狠狠的一棍子,直接砸在了后脑海上,成了最致命的一击。
“朕将派遣东厂锦衣卫监督各地边地整顿军务事,大家还有什么异议吗?”
有,当然有,但在这个时候说出反对,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于是大家就闭嘴不言了。
这次是真的胜利了,天启总算是如愿以偿的将手插入了九边。
于是讨论了一阵杭州善后之后,大家一起有了决断。
之后,天启对着群臣道:“那么固原张豹的事情,也就按照这个办法办吧。”
结果孙承宗站出来反对:“万岁,杭州有杭州的状况,但张豹却与众不同,杭州哗变不过是闹事,官府解决了首恶平息了将士的愤怒,发给军饷让他们达到目的,大家也就不再闹事。但固原张豹,却是直接杀官,占山为王了,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原因,只要他杀官了,就等同于zào fǎn,如果按照杭州办法处置,便是姑息养奸,一旦轻易赦免,那就给各地的军将树立了一个坏的开端。所以,臣建议,对待固原张豹,当以进剿安抚两用。”
天启听自己的老师这么说,立刻欢喜的道:“老师的想法正和我相同,倒是英雄所见略同。”
孙承忠就纳闷了询问:“皇上如何安排?”
天启却不回答,对着随侍的太监询问:“秦夫人到了吗?”
这个太监立刻回答:“刚刚到,在外面候着呢。”
“不开眼的东西,怎么能让夫人在外面等呢,还不快快请进来。”
能得到皇上说一声请,这绝对是天大的光荣。
当秦良玉进来的时候,看到皇帝站在桌案后面站在等待,更是感到无上的恩荣,于是趋近拜倒,三呼万岁。
天启热情的吩咐请起,然后依旧赏赐座位,上下打量了下这位天下知名,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夫人,不由的笑着道:“天下人皆言夫人虎背熊腰,虎爪力大,却不想,夫人却是如此天颜端庄,可见传言信不得,倒是巾帼豪迈更给夫人增色啊。”
一个男子,虽然还算是一个孩子说一个妇人如此,是相当的失礼的,但话要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从皇上的嘴里说出来,不但不能恼怒,还是无上的恩荣呢。
秦良玉就再次跪倒谢恩。
两个人互相客气一番,天启再次勉励,一番礼仪完毕,天启才说正题:“夫人劳苦功高,朕心甚慰,但前几日边地张豹zào fǎn,放眼天下,却没有可调动之兵,所以朕只好再劳动夫人,带着你的将士辛苦一下。”
皇上一口一个夫人,简直让秦良玉感动的无以复加,听说让自己再次带兵征战,哪里还有怨言,直接接了圣旨。
天启接着道:“但这次张豹zào fǎn,却也是情有可原,所以朕准备请夫人对这次进剿采取围抚两用的策略。对张豹要加惩处,但对跟随他的将士,要加安抚,朕将派御马监王振跟着你同去,你们两个人要好好的体恤理会朕的苦心啊。”
这样的决定,不但秦良玉欢喜,孙承宗也不由得感叹天启的决断正确了。
看来,这个孩子皇帝,成熟啦。




明末孤臣 第103章 阳光下的阴谋
杭州经过一番血火的洗礼之后归于太平,汉人百姓的治愈能力简直让人吃惊,他们并没有因为这场血火而悲伤无比,反倒焕发出了汉人百姓固有的坚韧和和苦难抗争的任性。
死去的,一番安葬,让死去的人入土为安,活着的人。就将死去的人的好坏记在心中,继续奔忙自己的日子。
还是那句话,生活必须继续。
被打断的年的味道,因为没有出正月,而继续的恢复,叛乱的创伤不能遮挡这一年一度的盛典。
繁复的礼节一直出了正月才算结束。总算是让毛玉龙松了口气,现在手中有了银子,所以,毛玉龙拜访寒门同窗同年就变得含蓄的阔气起来,对于同窗同年的奉承赞叹,毛玉龙总是淡淡的一笑罢了。
现在,毛玉龙已经放弃了那不着边际的野望,准备在年后,获取县令和乡老士绅的举荐,直接入府学读书,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走苦读寒窗的出人头地的路子。终南捷径?还是算了吧,投机取巧在什么时代都不会得到成功的。
来回交往里,最终回味,整个正月竟然比打仗杀敌还要累。但在这种累里,却感觉到后世感觉不到的人间温情,实在是让人期盼下一个年的到来。
1...293031323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