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面对几十倍刀枪难伤的敌人,宣威军依靠横挡在谷中的无数拒马桩,且占且退,延滞敌人行进速度,想把他们聚集在山谷中,但双方人数悬殊极大,敌人从两侧包抄,宣威军损失严重,退走了百丈距离,就已经死伤数百人。
身后两里就是山谷出口,但现在还没接到撤退号令,就只能继续撑着,等全部敌人追进谷内,他们的任务才算完成,所以即使把五百人拼光,也绝不能提前退走。
眼看敌人翻越拒马桩追上来,薛望一枪砸倒一个敌人,口中喊道:“再撤!”
众人一听号令,不再纠缠,迅速退到下一排拒马桩后,堵住空档,继续阻击。
敌人越过拒马桩等障碍,如潮水般涌过来,宣威军要直接面对的敌人又增加了一倍。
戳不伤,刺不伤,长枪只能如棍棒般使用,敌人自然知道躲闪,隔着拒马桩,短兵相接,宣威军难伤敌人分毫,敌人的长矛、长刀却让宣威军难以抵挡。
眼见防线又守不住了,数名兄弟被翻越障碍的敌人杀死,薛望一枪砸退身前一个手持长刀的敌人,呼喊一声:“再撤!”
宣威军收到命令不敢恋战,迅速后退,越过防线后,立即抬起一旁的拒马桩将防线堵死,隔着拒马桩等障碍跟敌人周旋。
留下几具尸体之后,薛望不得不命令宣威军继续后退,继续周旋。
身边的兄弟越来越少,对面的敌人越来越多。
“兄弟们,再撑一撑!”看着疲惫带伤的兄弟,薛望嘶哑着喉咙喊叫。
“大哥,我们走吧,再不走我们都得死在这儿!”一名队长胳膊淌血,奋力一击将敌人打倒在地,一听到薛望的声音,顿时喊起来。
“我们是大宋宣威军,怎么能怕这等小国!没有号令,死也不能退!”薛望嘶哑着喉咙高声吼叫。
又有不少兄弟倒下,杨监军的撤退号令仍然没来,看来只能死战了。
敌人围过来,宣威军再撤,隔着拒马桩等物,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与敌人周旋,延滞敌人迅速前进。
身后距离山谷不到一里,还能阻击敌人多久,薛望不知道,他的力气已经快耗尽,全凭顽强的意志在坚持,活着的宣威军兄弟应该也是一样,他们已经累的听不到周围在喊什么,也没法思考任何事情,看着身边的人后退,他们也跟着后退,为了活命,只能机械的挥舞手里的长枪,用不了多久,他们都会死在山谷里。
一退再退,距离谷口只有六七十丈距离,再退两次,谷口五十丈处就是后退的极限,再不能退了,只能在那儿死战,一旦退走,敌人就会跟出谷外,这么大牺牲就要白费。
薛望回望一眼,意识开始逐渐模糊。
“号令!大哥,号令来了!”忽然身边激动的高喊,将薛望从疲惫的昏沉中惊醒。
他抬头往天上一望,只见那一束绚丽的烟花刚刚绽开,还没开始消散,心里顿时一个激灵,身体似乎生出无限精力。
只听他高喊一声:“兄弟们,任务完成,走走走!”挥枪击退敌人,转身就走。
“走了,可以撤了!”
“走了!”
活着的宣威军兄弟高声喊叫着,相互提醒,将那些意识模糊的人叫醒。
宣威军开始撤退了,他们穿过一道道防线后,顺便把每一道防线封死。
薛望头也不回,带着兄弟们直往谷口冲去。
转瞬间,宣威军把敌人落在后面七八丈远,等他们靠近谷口二十丈之后,忽然听到身后响起剧烈的爆炸声,但没人回头。
等到了谷口十丈距离左右,薛望带着兄弟们迅速将小道两旁堆放的枯枝杂草,丢在路中,向谷口方向一直铺了四五丈远。
最后的差事做完,薛望大喊一声:“兄弟们,走了!”
剩余的三百多人,拼着最后的力气,径直往谷外冲去。
他们刚离开,无数冒火的霹雳弹从两边的山脊上、山坡上飞下来,落在山谷内小道上、林子里,谷口附近的枯枝杂草,瞬间被霹雳弹引燃,眨眼之间,烈火熊熊。
随后追来的敌人,被从天而降的霹雳弹震慑,没能追上撤退的宣威军,等他们发现霹雳弹不能击伤他们,再次开始追击,追到谷口,却被一道火墙挡住去路,他们不能跨越火墙,只能在霹雳弹的爆炸骚扰中等待大火熄灭。
可静心准备的埋伏,怎么可能让大火轻易熄灭?
薛望等人冲出谷外,就见谷外有一支大军等待。
这只大军自然是三佛齐国国王自己的军队,整整五千人,将谷口围的水泄不通。而谷口两旁堆满树枝木柴,犹如两座小山。
一见疲惫的大宋军队出来,围着谷口的军队迅速放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薛望等人咬牙迅速穿过他们让出来的小路。
等大宋军队通过之后,国王一声令下,两队士兵迅速上前抱起谷口的树枝木柴向谷内跑去。
谷口的火墙一个时辰之内不能熄灭,这是大宋监军要求他们坐到的,为了自己的权力,他必须做到!
从山脊上向山谷内望去,山谷两头各被火墙封锁,整个山谷内处处都有烟火,虽然不如谷口强烈,但也让谷内的敌人手忙脚乱,四处避火。
“大人,抛石机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投弹。”一名宣威军营指挥近前禀报。
杨丛义看着三里多宽、近十里长的山谷内聚集了三万多敌人,他们很多都在谷内林中,只有少数顶着烈日站在路中,听到禀报,当即发出命令:“引火物料全部抛下去!一定要把整个山谷全部引燃!”
“好。保证完成任务!”营指挥领命而去。
不多时,就见一个个巨大的火球从两边山脊上飞出,飞越一两里距离,划出美丽的弧线,掉进谷中丛林。
四部抛石机,一边两部,巨大的火球接连飞出,均匀覆盖十里长的山谷。
不到一刻钟,山谷内火光四起,又没过多一会儿,大火在烈日下冲天而起,整个山谷笼罩在火光和烟瘴中。
丛林噼里啪啦的燃烧声里,夹杂着凄厉的哭喊声。
看着火势向山坡上蔓延,担心引火烧身,杨丛义当即下令撤退。
两部人马,一部宣威军主力撤往赵将军驻守的谷口,一部后备军在杨丛义亲自带领下,撤往三佛齐国国王把守的地方。
宣威军驻守的谷口外,听着谷内传来的惨叫声,众人持枪结阵,严正以待。
赵安提枪站在宣威军最前列,满面通红,火墙没有丝毫减弱,穿着盔甲,在烈日下烤火,这等经历恐怕今生都不会再遇到。
“退开三百步,回到山坡上列箭阵,敌人可能会选择冲阵!”
听着越来越惨烈的哭喊,赵安有不好的预感,当即命令大部队后撤到山坡,左右布置了一里左右的箭阵。
“将军,敌人刀枪不入,我们列箭阵恐怕没用吧,一旦敌人冲出来,弓箭可挡不住,还不如长枪结阵。”身旁的营指挥忽然提议。
赵安道:“只要他们通过火墙出来,就逃不脱箭阵。”
“怎么会?不久前连枪都扎不破他们,现在弓箭就行了?”营指挥十分不解,这火墙有魔力?
“等一下你就知道了。”赵安望着冒出冲天浓烟的谷内,这三万人今天一个都走不了。
营指挥见将军卖关子,不想直接告诉他,也就不再继续追问。
那一营负责添柴烧火的宣威军,在赵安授意下,将原本一丈多厚的火墙加厚到三丈以上,直把他们烤的脸上留不住一颗汗珠。
火墙里的火焰一丈来高,火苗跳跃舞动,里面似有精灵。
一军士拿着木柴站在火墙一丈开外,正听着谷内哭喊声出神,忽见火墙里冲出一个火人,吓的他直接丢掉手里的木柴转身就跑,嘴里喊道:“鬼啊!”
在火墙前的宣威军几乎都盯着火墙,见火墙里冲出一人顿时吓了一跳,纷纷朝两侧避开,让出一条路来。
“箭阵准备!”见敌人冲出火墙,赵安当即下令。
众人引弓待射,却见冲出火墙那人,刚出火墙几步远,便扑倒在地,挣扎了几下,便再也不动,直接死去。
大宋燕王 第241章 全军杀戮
正当众人放松下来,准备放下弓箭的时候,火墙中接连冲出数人,嘴里发出痛苦的叫声,闭眼狂奔,着火的头发已经快烧没了。
赵安张弓,一箭朝当先冲出火墙,跑在最前边的敌人射去,只见那利箭瞬间射进敌人身体六七寸深,中箭那人当即倒地。
前排弓箭手一见弓箭有效,手指一松,一轮箭雨过去,火墙外的七八个敌人立即中箭,倒地挣扎片刻而亡。
眼见弓箭有效,宣威军信心大增,一时磨拳擦掌,发誓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些赤身露体的野人。
但赵安稍一考虑,就给宣威军下达了命令:火墙两百步内不要攻击,等他们跑远再出手。
命令一出,前排宣威军十分不解,为什么要让敌人跑啊?
赵安并没有解释。
又一伙敌人嚎叫着穿越火墙,带着燃烧的头发夺命狂奔,一直跑出五六百步外,当他们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大叫着欢庆自己逃出生天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一轮箭雨。
箭雨之下,没有一个活人,他们倒在他们所能跑的最远的地方。
之后,一批又一批冲出火墙的敌人倒在这个地方,渐渐的这个地方堆成了一道几尺厚的人墙。后面冲过来的敌人,无一例外都在人墙前止步,偶尔有一两个运气好的,躲过箭雨翻过人墙,但刚过人墙就被射程刺猬。
从火墙里冲出来的敌人越多,小道上的人墙堆的就越厚,不多时,人墙高过半人,敌人冲过火墙,亡命狂奔到人墙前,被堆的半人高的敌人尸体挡住去路,小道两边是灌木矮草,逃命的人哪还管这是不是好路,当即一绕就要冲过去,可迎接他们的只有箭雨。
人墙越来高,越来越宽,也越来越厚,拼了命逃出火墙的敌人,却怎么也翻不过人墙,也绕不过去,纷纷倒在人墙前。
宣威军已经不迎面射击冲过来的敌人了,他们会等到敌人冲到人墙前,然后从容的从他们背后放一轮箭雨下去,敌人无一例外,全都得扑倒在地。
如此一来,
火墙到人墙的距离不断缩进,从六百步,缩短到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
原本在三百步外布置箭阵的宣威军渐渐的发现,他们已经看不到敌人了,视线全被敌人倒下的尸体遮挡。
赵安也发现这个情况,当即下令宣威军前进两百步,继续布箭阵阻击敌军。
火墙中不断的冲出敌人,添柴烧火战术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火势逐渐减弱,敌人冲出来的越来越多。
两百步距离很快被敌人的尸体占据,人墙推进到距离火墙只有一百步了。
弓箭手又前进五十步,这是极限,不能再继续前进了。
转眼间,这五十步空间又填满了敌人的尸体。
箭阵已经不能再布置,除了撤退上山坡的一千宣威军占领制高点,剩余的宣威军背靠尸体堆成的人墙,张弓搭箭,一轮又一轮箭雨飞过火墙,射进山谷口内。
火墙里冲出来的敌人变少了,添柴烧火的宣威军立即往不足一人高的火墙里丢进大量枯枝干草,转瞬之间,火苗冲起一丈来高,又一波树枝柴火飞入烈火中,火墙顿时旺盛不少。
在持续不断的箭雨压制下,火墙短时间内就恢复如初。
然而,宣威军的箭雨没有因为火墙恢复宽阔高大就有所减弱,仍然是一轮接一轮跨越五十步距离,飞进谷口。
飞进谷口的利箭有没有射穿敌人的身体,宣威军弓箭手不能亲眼看到,但火墙里冲出来的敌人在减少,这就足以说明敌人还没靠近火墙就被消灭了。
山谷内的惨叫和哭喊声,渐渐衰弱,从火墙冲出来的敌人也在减少。
谷内大火渐渐烧到谷外来,战斗应该快要结束了。
忽然,晴朗的天空毫无征兆的阴暗下来,黑如锅底。
几道闪电刺破整个天空,接着几个炸雷震耳欲聋。
没有狂风,暴雨倾刻间倾盆而下,宽大的火墙转眼间就被暴雨浇灭,山火也很快消失,只剩稀少的白烟。
赵安早有准备,天一暗,便一声令下,宣威军收弓提枪,箭阵片刻之间就变换成枪阵,横在火墙前的五十步空间内。
然而,他们准备短兵相接的敌人并没有从山谷口冲出来,直到雨势减弱,宣威军才发现山谷口早已被敌人尸体堆成的半人来高的人墙堵住。
宣威军报不了之前短兵相接的大仇了,他们的战斗结束了。
宣威军这次战斗很辛苦,虽然没跟敌人接触,但每人张弓不下二十次,也很累人。这是日后宣威军跟人吹嘘时的言语,说这话时他们脸上是满满的自豪之情。
宣威军的战斗没有短兵相接,很快就结束了,但三佛齐国国王的战斗却完全相反,他们与敌人展开的却是血肉横飞、短兵相接的战斗。
从谷内火球乱飞,丛林被燃起的那一刻起,原本就一心向前追击大宋人的敌人,更加拼命往谷外冲去。
追击薛望等人最近的那支先头部队,在火墙前犹豫了片刻,就见火墙在越烧越旺,当即豁出命去,冲出了火墙。
然而,不等他们斩杀加柴添火的敌人,就被冲过来的敌人轻轻松松,如同切瓜一般砍倒在地,而他们的武器在敌人身上没能留下任何痕迹,至死他们也想不通,为什么刚才还刀枪不伤的自己,怎么突然就被刺破身体,鲜血直流。
无数木柴丢进去,火墙加宽加厚,但噼里啪啦的谷口大火并不比谷内满天飞舞的火球更让他们害怕,谷内大火一旦烧起来,要想活命,就只能出谷。因此,他们只有一条路,况且这条路就在眼前,不过一两丈远而已,跨过去,就能活命。
当先翻越层层拒马桩障碍的敌人来到火墙前,稍稍犹豫之后,提刀冲进火墙,往谷外冲去。
谷外添火的精兵,见火里瞬间冲出百十人,立即避开,让出一条路来,继续把手里的柴火丢进火墙。
闭眼穿越火墙的人,带着燃烧的头发和腰间围裙,一头冲进围堵谷口的王室护卫军中,刚睁开眼睛,还没回过神来,就被砍杀在地。
一百多人,转瞬间全部死完,杀他们的王室士兵,看着他们的尸体,没有一点成就感,因为实在太轻松了。
火球乱飞,眼见大火就要烧起来,敌人想要快速冲出谷外,但一道又一道拒马桩阻碍,很多都钉进地里,推不倒,也拔不起来,只能翻越。
如此一来,速度大大降低,他们总是一批一批的来到火墙前,接着又一批一批的冲出去,一批一批倒在谷外军队的刀枪下。
敌人出来一批被斩杀一批,国王十分高兴,正不停的跟杨丛义说着什么,可惜杨丛义听不懂他的话语,但从他神情上可以看出,能轻松的斩杀敌人,他很高兴。
谷外尸体,很快堆积起来,王室护卫军不得不后退,以方便战斗,不到一刻钟时间,整个防线后退了上百步,上百步的距离全是敌人的尸体。
冲出来的敌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踩着脚下的尸体,顶着还在燃烧的头发,嘴里哇哇乱叫直接冲向眼前的王室防线,举刀跟他们开始混战。
可火墙被无数冲过的敌人惊扰,添柴战术受到很大影响,火势渐渐减弱,早已不足一人高,火势一小,谷内被大火逼的亡命奔逃的人到了火墙前面不再有任何犹豫,成群结队,大步急冲而过。
踩火而过的人越来越多,火渐渐就要被踩灭,火势越小,冲出谷外的敌人越多。
但再多的敌人又如何呢,在刀枪难伤的王室护卫军面前,过了火的敌人就是待砍的瓜果,一刀一个。
这场战斗随着谷口火墙彻底熄灭,直接进入了更加惨烈的时刻,因为有刀枪不伤的敌人冲出来了,他们直接冲进王室护卫军中心,双方开始硬碰硬。
然而,从谷内出来,还能刀枪不入的敌人毕竟是少数,十人之中难有两个,剩余的人都被一刀放倒,砍不死的,也不过是陷入缠斗而已。
杨丛义带着一千余人的后备军并没有立即加入战斗,王室护卫军的防线虽然一退再退,但还比较牢固,没有被敌人冲破的迹象,后备军在防线后面等待,等最后的时机到来。
谷外无数的敌人横尸当场,谷内敌人惨叫声传便四野,天终于变了颜色,黑沉沉。
闪电,雷鸣。
暴雨倾刻而下,蔓延到谷外的大火,不多时便被瓢泼雨水剿灭,谷内谷外只剩飘散的白烟和雾气。
谷内经暴雨一浇,再无一点火星,残存的敌人迎来了活命的良机,趁着雨势,不要命的往谷外冲去。
他们得到上天的眷顾,天降暴雨,救他们一命,他们也应该是幸运的,提着长刀长矛就冲进敌人阵营。
他们错了,即使信神,上天也从来不会眷顾任何人,迎接他们的不是天使,而是死神。
雨中冲出谷外的这队敌人不下两千人,他们留下数千尸体,冲破了王室护卫军的防线,正想逃跑,却见眼前还有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很奇怪,但他们已经没有半点好奇心。
这支毫无战斗力的敌军,杨丛义留给后备军的礼物,他们要见血,要成长。
后备军长枪一挺,迅速前刺,枪尖轻松刺穿敌人身体,收枪再刺,又收一人,属于他们的杀戮开始了。不肖片刻,千余个敌人倒在阵前,倒在脚下的血河里。
大宋燕王 第242章 平息隐患
天晴了。
谷外敌人清理完毕,谷内再无敌人冲出,战斗结束了。
打扫战场不是大宋使节护卫军的事情,谷内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不想知道,宣威军和后备军迅速撤离战场,回到船队驻留的港口,加强港口防守力量,以免其他家族胆大妄为,偷袭船队。
王室护卫军损失不大,死伤不过数百人,对这样一场大胜,国王掩不住的兴奋,战斗一结束,就立即宣布,每位国王的战士奖赏十金。
战场他们也不急于打扫,况且这么多死尸,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处理。护卫军一分两部,一部三千人绕道北上,直取摩利家族的老家,势必将他们连根铲除,另一部一千余人则直接回到占卑,暂且闭城不出,看看其他四大家族有什么反应。
两天后,摩利家族三万精兵被全部消灭,数百口人被全部斩杀的消息传进四大家族的耳中。
四大家族大惊,摩利家族可是三佛齐国最强大的家族,他们手里三万精兵在五大家族中人数最多,战力最强,一夜之间,数百艘船被大宋毁灭,一天之间,三万精兵被国王护卫军全灭,这个消息他们实在不敢相信,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又不得不信。
摩利家族灭亡了,接下来会是他们是吗?原本因利益争斗的不可开交,势成水火的四大家族,如今人人自危,但又不敢名目张胆的聚集接触,此时他们只能暗中通信,商议解决办法,破除眼前的危机。
但国王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在消灭摩利家族那天,他就将摩利家族占据的地盘收了回来,两天之内召集勇士两万人,迅速北上,一举击败势力较弱,却占据海峡另外一头的摩拔家族,将整个海峡收归王室直接统治。
三大家族懵了,五天之内,五大家族被消灭了两家,他们三家的势力加起来并不比国王强多少,真要硬碰硬,谁输谁赢还难说,但他们心思各异,真敢跟王室开战吗?他们不敢主动开战。不开战也不甘心等国王来将他们消灭,于是他们打起大宋使节的主意。
三大家族相信,国王能击败摩利家族,进而消灭摩拔家族,肯定有大宋人相助,虽然大宋一再声明,他们只是销毁了摩利家族占据的港口海船,但仅凭不过五千的王室护卫军就能全歼摩利家三万精兵?别说他们不信,整个三佛齐国也没人会相信。
面对灭亡的危机,三大家族私下商议过后,决定去找大宋使节谈谈,想让大宋使节出面劝劝国王,给他们一条生路。
中间人来到回易船队驻地,顺利的见到大宋使节戴大人,等他将三大家族的愿望说明之后,戴大人只问了一句话,他们给的条件能比国王还好吗?中间人回去了。
一天之后,三艘海船驶进大宋船队停靠的港口。
海船上装满特产香料、犀角、珍珠、宝石等珍贵之物,还有黄金五万两。随船来的中间人承诺,要是使节能劝说国王不对三大家族动手,以后每年向大宋进贡香料两船,黄金三万两。
戴大人对这个条件十分心动,两船香料回到大宋那就是两船金银,这是很大一笔钱,当即就想答应。
但杨丛义却说,两船香料不够,还得加点东西。
三大家族的中间人眼见事情要成,大宋人又加价,心里害怕,也很不痛快,但没办法,只能让对方说说看。
杨丛义告诉他,除了香料,还得一船特殊的树汁,如果能做到,国王就不会动他们。
等杨丛义将需要的东西说清楚,中间人大喜,那种树山上到处都是,根本不值钱,一船树汁一个月就能收集好,于是当即答应。
等中间人离开,不等戴大人发问,杨丛义便解释道,那种树汁只有南洋才有,对北方国家来说,十分珍贵,大宋也很需要这种东西。
这无关紧要,多加的东西,三大家族只要答应了就行。
送的香料直接装上回易船队的海船,四万两黄金封存,一万两黄金犒赏全军、抚恤战死的兄弟。
戴大人来到王宫,再次见到三佛齐国国王,言谈之间,他发现国王的神态和气势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意气风发,气势逼人,好似这天下就数他最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