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除了杨丛义,众人丝毫感觉不到此行潜藏的危险。在他们看来,这次为十几个逃犯出动的捕快少说也会有两百人,两百人会抓不住几十个?何况在怀宁还有驻军,说是不能派兵,但悄悄调派百十人追捕逃犯,谁又知道,又能如何?他们可能就是去凑人数、充场面,协助守路口,盘问过路行人,跟平常的任务并无区别。
他们就这么一路轻轻松松、慢慢悠悠走着,三百多里的路程硬是走了整整五天,直到第五天下午傍晚时分才赶到怀宁衙门报道。
虽然一路幸苦,然而衙门里并无任何官员或小吏出来接待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帮手,一衙役在了解到他们来自太湖县之后,直接带他们到早已安排好的住处住下。
那衙役一问三不知,众人气得直骂娘,却也无济于事,只得安心等待。
人生地不熟,杨丛义不希望他们乱跑惹事,便在吃过晚饭后把大家召集起来,要给他们提几个要求。
众人闹哄哄的挤在一间大通铺房间里,杨丛义扫视一圈,高声道,“兄弟们,静一静。把你们都叫来,是有正事要说。”听到他说话,众人逐渐安静下来。
杨丛义接着道,“我知道,大家赶了五天路都很辛苦,想出去放松一下,但我们初来怀宁,人地两生,很不方便,大家今晚老实呆着,好好休息一晚,想做什么明天再说。”
众人一时议论纷纷,怀宁可比太湖县热闹多了,他们正打算趁着还没安排任务出去逛逛,顺便找点乐子,杨丛义一句话就想让他们放弃显然不可能。
杨丛义见众人反应强烈,便道,“大家不要激动,听我说。我们来到怀宁便是客人,二十六人便是一个整体,代表的是整个太湖县,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太湖县息息相关。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做下不该做的事情,否则传回太湖县,谁的面子都过不去。”
众人一时无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们这些人没几个是安分守己的人,难保不会有人出去惹事,如果在太湖县,在自己的地盘上他们自然不怕,但现在是在外乡,毕竟势单力孤,真出了事,谁都脱不了干系,回去肯定会受罚。
杨丛义见大家安静下来,都能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便接着道,“这是我对大家说的第一件事,不管做什么心里都要保留一点敬畏之心,行事才会有分寸。第二件事,你们各自找四人组成五人小队,确定队长之后把名字告诉我。”
众人不解,问道,“杨哥,这是做什么,难道我们要分开执行任务?”
杨丛义道,“任务要等李大人安排,怎么执行我不知道。但我们不能毫无头绪乱成一窝,二十五人先分成五小队,五人一队行动起来迅速,也方便随时调配。你们自己选同伴,选好之后告诉我。”说完便到角落坐下,抓紧时间练习功法。
屋内纷纷扰扰,却打扰不到杨丛义练功,这就是道家功法的好处,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只要心能静下来,都可以催动内息在周身经脉循环,强筋炼骨。
第二天上午,众人原本想趁着其他县人马还没到,在城里走走。但李大人并不给他们闲逛的机会,一早就派人来通知他们辰时三刻去衙门。
众人虽满腹牢骚,却也穿戴整齐,在杨丛义带领下准时进了衙门。
未等多时,一穿绯色官服的中年人来到堂上坐下。只见他扫视堂下众人一眼,朗声问道,“你等来自何县?人马有多少?”
这官员一开口,杨丛义心中暗自诧异,安庆军李大人为何不着戎装?不是武官吗?他满腹疑问,却不能问出口,迅速上前一步答道,“回大人,属下来自太湖县,奉陈知县令,领二十五人前来协助追捕逃犯。陈知县有亲笔书信一封,命属下转交李大人。”说完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呈上。
大宋燕王 第30章 心里有数
同堂书吏接过信笺转呈堂上那官员。
那官员取出书信看罢,脸上露出些许笑容,道,“陈知县识得大体,此次鼎力相助,实属难得。”放下手中书信后,转而说道,“你等既为陈知县信中所言左膀右臂,不知有何才能?可否说来与本官听听。”
看来这文官模样的中年人真是李大人,刚刚不确定他是谁,使得杨丛义只敢称大人,而不敢带姓。此时知道他便是那李大人,于是答道,“回李大人,属下等并无特异才能,不过是常年协助知县大人维护治安、抓捕盗贼、惩治不法,得知县大人谬赞而已。”
李知军听后以掌击案,哈哈笑道,“早有传言,称太湖陈知县不喜钱财不喜女色,专好审案断案,起初本官还不信,如今看来果有其事。”
杨丛义不知如何接话才好,便闭口不言。
李知军收了脸上的笑容,然后朗声道,“前些时日天柱山上一个名气不小的土匪头目命丧太湖县,可是你等所为?”
杨丛义如实答道,“当日我等奉知县大人命令,前往莲花村追查小松坡案同犯线索,偶遇那贼人,我等得当地村民相助方才将那贼人除去,免去一害。”
李知军道,“据你等缴获凶器来看,那贼人便是天柱山五虎之一黑铁牛,此人天生蛮力,一身本事,为害已久。你等既能将他除去,想来也是有些手段。年初,天柱山匪徒嚣张至极,公然劫掠牢狱私放刑犯,挑战官府,怀宁虽有驻军,但不宜随意调用,本官知道各县人才济济,遂向各县求助。你等既有手段,此次前来协助本官追捕逃犯,定然大有可为。”
杨丛义高声道,“我等一定尽心竭力,誓将逃犯捉拿归案,不负李大人所托,。”
李知军点头道,“好。本官就在此等候你们的好消息。”接着向旁边坐着的一人道,“何县尉,太湖县这批人手就由你来安排调度。”
何县尉应了声是,便起身向杨丛义等人道,“你们跟我来。”说完当先出了大堂。
杨丛义等人向李知军告退,随何县尉而去。
出了衙堂只听何县尉问道,“你们由谁主事?”
杨丛义道,“何大人,太湖县人手是由属下统领。属下姓杨,名丛义。不知大人有什么吩咐?”
何县尉道,“好,杨捕头,逃犯中有二十多人是太湖县人氏,具体情况你们应该都知道,废话我不多说。除了你们太湖县,还有宿松、望江、岳西、同安四县,他们的人手过几天也会陆续过来协助。怀宁能动的人马已经全部撒出去,现在都在山里,时间紧迫,既然你们到了,就即刻进山,由东向西搜索。发现逃犯,就地抓捕,发现匪徒贼窝,立即回来报信。”
杨丛义道,“是。大人,进山一趟没有半个月恐怕不能出来,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时间准备所需物资。”
何县尉道,“你们速速准备,午时出发,到时候我会派人给你们引路。”
杨丛义又道,“大人,属下还有一事相求,我等只有佩刀,在山林里一旦遇敌多有不便,能不能给我们配备一些弓箭?”
何县尉道,“恐怕有些困难,不过我会跟李大人说明,能配备的话,午时之前给你们送去。”
杨丛义抱拳道,“谢大人。如果没有其他事,我等这就回去准备。”
何县尉道,“去吧。”
杨丛义道,“是。”
众人一同告退,急忙回去准备上山物资。
回到住处,杨丛义不急着给各小组布置任务,购买上山的生活物资,他想听听大家对此次搜山追捕逃犯的看法。
“张捕头,你对这次任务有什么想法?”杨丛义与众人围坐在通铺上。
那个叫张彪的汉子没好气的骂道,“他娘的,那么大的山怎么搜,他们怎么不去。大狱都能被劫,一群吃饭不干事的人,到头来倒让兄弟们来受苦。”
杨丛义笑道,“张捕头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们大家都一样,但既然奉知县大人命令来了,就要好好把任务完成,莫给知县大人招惹麻烦。搜山任务我们执行,但具体怎么执行,各位要提提建议,你们经验比我丰富。”
张彪道,“我当了八年捕快,还真没搜过山,何况还是像天柱山这样的大山深山。”
张彪在这些捕快中算是经验较为丰富的,要是他也没搜过山,那这个队伍就没人会搜山。既然都不会,那就先不去考虑。杨丛义心中有其他疑问,于是问道,“大家对那位李大人有什么看法?”
还是张彪先开口道,“一副文官模样,啰啰嗦嗦,完全就不像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将,真是扫兴。”
杨丛义道,“其他人呢,都说说。”
有人道,“李大人说起天柱山匪徒劫狱这事儿,一点都不激动,对追捕逃犯好像也不是很在心,给我的感觉是,那些逃犯可追,也可不追,好像李大人根本就不在乎我们是否能追到逃犯。”
杨丛义心里一惊,这人见解倒是与他不谋而合,他是得了陈知县指点才刻意留意李大人言行,这人不简单,观察敏锐,心思细腻。杨丛义看着他问道,“兄弟贵姓?”
那人道,“我叫冯林。”
杨丛义笑道,“好,冯兄弟,你这想法倒是独特,刑犯被劫,为什么会可追可不追?”
冯林道,“杨哥,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看李大人言谈举止好像对我们去追捕逃犯并不在心,至于李大人怎么想,我哪知道。可能是觉得我们人太少,根本就找不到逃犯?”
张彪骂道,“他娘的,看不起兄弟们,还让兄弟们进山受苦,真不是东西。”
众人一听赶紧让他小声说话,辱骂朝廷命官是会入罪的,追究起来大家都脱不了干系。
众人安静下来后,杨丛义道,“冯兄弟说的有些道理,但我们既然来了,就不能什么都不干,灰溜溜的回去。别忘了,知县大人给我们的任务是协助办案,协助这两个字的意思大家都懂,他们怎么想,我们管不着,做好我们该做的就算完成任务。”
冯林附和道,“杨哥说的对,我们就是来协助人家追逃犯的,追不追的到,那是人家的事,我们何必操那份心。”
众人听到这里,方才放下心来。那何县尉说要他们抓逃犯找贼巢,听得他们胆战心惊。逃犯既然是被匪徒劫走,肯定是在贼巢,匪徒连大狱都敢劫,还会怕他们这捕快吗?何况还是在人家的地盘。
于是有人道,“那县尉让我们去找贼窝,真是吓死我了,原来他是想把这个烂摊子丢给我们,我呸!”
见捕快又论起别人的是非,杨丛义怕祸从口出,赶紧制止道,“别说别人的不是,大家都是办案,应当同心协力。我到太湖县时间不长,对李大人一无所知,他到底是文官还是武将?”
捕快中不少人都说是武将,也有人摇头表示不知情。
张彪道,“听说这个李大人以前是武将,在北方打过金人,宋金议和之后不少武将解甲归田,读过几年书的有些就在地方州县做官,这个李大人应该就是这样。”
杨丛义点头道,“原来如此,既然是武将出身,李大人自然不会把匪徒放在眼里。好了,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对这次协助任务应该都心里有数,不要过分担心,但也不能粗心大意。大家做好长期在山里生活的准备,火石、食盐、食物等,缺什么就要买什么,天气不是很热,可以多带些干粮。”
众捕快赶紧四下询问核对,看看到底有什么缺什么。
杨丛义又想起一事,补充道,“还有,每队自己先准备弓箭,以防他们不能提供。”
时间紧迫,捕快们清查完携带的物资后,他们三三两两结伴去找缺少的东西,毕竟关系到自己在山里的生存,谁都不敢马虎,多弄食物自然是他们的共识。
杨丛义在山里打猎为生一年,只要有火石生火,没有其他东西也可以生存,但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出任务有公银可用,没必要那么辛苦,他便也出去买了一些吃食和食盐带在身上。
刚到午时,众人还没吃完午饭,那何县尉派来的向导就到了,随之而来的,还有杂役送来的十多张弓和十多袋箭。
杨丛义心里稍安,有了这些弓箭,众人便有打猎的工具,不至于在山里挨饿,也可防深山猛兽袭击。
饭后,分好弓和箭,他们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裹,便随向导出城向东而去。
杨丛义想知道先前进山的本地捕快去了哪里,可有哪些逃犯和匪徒的线索,谁知那向导一问三不知。问山里有多少匪徒,在什么山上,也是摇头不知,最后便再也懒得再问任何事。
大宋燕王 第31章 凤凰村
一行近三十人,浩浩荡荡走了近三个时辰,日暮时分到了一个小村庄外。
向导手指村庄告诉杨丛义,“我们前面经过的那座山叫凤凰山,这个村子叫凤凰村,过了凤凰村就是天柱山。我只能送你们到这儿,后面的路我也不知道,你们要自己走。”
众人虽然对这向导不满意,杨丛义还是向他表达了谢意。
那向导辞别众人匆匆离去,留下不知所措的太湖县众捕快。
杨丛义看看疲惫的人群,道一声,“进村。”
他率先向村里走去,众人先后跟上。
人生地不熟,剩下的路如果没人带,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必须要找一个本地向导,天色不早了,顺便在凤凰村歇脚。
进到村里,只见家家户户房门紧闭,没有鸡鸣狗叫,没有任何声响,村里非常安静。虽然村子比较破败,但还能看出一直有人在这里生活的痕迹,不像是被遗弃的无人村庄。
太阳刚刚落山,离天黑还早,怎么都闭门不出?众人无法理解,面面相觑。
这个村子靠近天柱山范围,是不是有匪徒从这儿路过,吓得村民不敢出门?想到这种可能,杨丛义立即持枪在手,让众人戒备。
众捕快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但也知道眼前情况很不正常。偏远的村子他们也去过不少,但从来没见过像今天这样天不黑就关门的村子,且一点声响都听不到,让他们感觉很紧张很压抑,有种随时都会有坏人冲出来一样。
众人戒备着走过更多户人家,全都关着房门,也听不到屋内有任何动静。
杨丛义让众人停下,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找人出来问清楚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过夜,还要找向导,众人十分疲惫,再过半个时辰天就会黑,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耗下去。
“张捕头,你带兄弟去找个活人出来。”杨丛义知道这群捕快里,就数张彪当捕快的时间最长,处事应该更有分寸。
张彪应一声,带着两个兄弟向一家农户走去。
杨丛义招呼众人就地歇息。
捕快们疾行半天早就快累趴下,一坐到地上就想躺着,一躺下身体和精神就不由自主的松懈下来,眼睛一闭,刚才的紧张和压抑也瞬间消解,能舒服一时是一时,管它会有什么事发生。
杨丛义也坐在地上歇脚,自从练功以后,虽然身体条件越来越好,但马不停蹄疾行一下午,脚还是有些吃不消。
其他人可以躺着休息,他却不能。眼前这个村子气氛诡秘,又靠近天柱山,陈知县把这群捕快的人身安全都交给他,不搞清楚村子里的情况,他的心便一直悬着,不敢放下。村里有没有危险,他不知道,其他人爬不起来,他必须要保持警戒。
捕快们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张彪带人也去了有一会儿,既没有回来,也听不见任何响声。
杨丛义心里开始烦躁不安,深呼几口气也无法使躁动的心平静下来。
正当他努力让自己恢复平静的时候,远处传来一声刺耳的尖叫,将村子死一般的寂静打破。
杨丛义猛然跳起,转身向叫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睡着了的捕快们也被忽然传来的尖叫声惊醒,惊慌失措的站起来,起身的瞬间还没反应过来自己身在何处,茫然四顾。看到杨丛义之后,他们才回过神来,想起那声不同寻常的尖叫声,却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
杨丛义见众人已起身,急喝一声道,“跟上。”话音未落,便向叫声传来的方向狂奔过去。
那一声尖叫传出之后,就再听不到其他声音。杨丛义奔出一段距离后就失去了目标方向,周围树木房屋遮挡,什么都看不到,更不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杨丛义唯恐是出来的捕快出事,赶紧高声喊道,“张彪!”喊了一声无人回话,接着提高嗓门又喊一声。
这才听到张彪回话,“杨哥,这边出事了。”
杨丛义心里一沉,来不及多想,赶紧顺着张彪的声音绕到一家农户院内。
只见一农妇目光呆滞,怀里抱着一个孩子,紧闭双眼一动不动。张彪和两个捕快站在一边,看着闻讯而来的杨丛义不知所措。
杨丛义冲到三人身前,低声喝问道,“怎么回事?”
张彪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把头扭向一边。
杨丛义顾不得再理他们,俯身去探小孩的鼻息,一探之下,他的心便沉了下去,那孩子已经气息全无。
那农妇目光呆滞,泪水从空洞的眼眶里如泉水般流出,脸上表情似哭似笑,对跟前站着的几个人完全无视。
那孩子没有外伤,应该是惊吓过度而死。从听到尖叫声到他赶来,不过转瞬,他觉得还能抢救一下。便急忙伸手去抱孩子,怎知那孩子被农妇死死抱住,根本拉不出来。
杨丛义急道,“还不帮忙。”
张彪等三人反应过来,急忙上前帮忙把农妇的手掰开。
杨丛义赶紧抱出孩子平放在地上,一把撕开孩子胸前的衣裳,将双手在他胸上轻按,按压几下后孩子没有反应,他又掰开孩子的嘴,俯身给他度过去一口气,继续按压胸脯。
反复四五次之后,只听孩子一声轻咳,开始有了呼吸。
杨丛义看到孩子慢慢睁开眼睛,心下大喜,忙将孩子的衣裳裹上。此时他才发觉一番手忙脚乱,自己早已汗流浃背。
张彪兴奋的喊道,“活了,孩子活了。”他蹲下来把孩子抱起,全然不顾孩子眼中满满地恐惧。
杨丛义急忙把孩子抢过来,送到农妇面前,“大嫂,孩子没事,没事了。”
那孩子扑进农妇怀中,不停的哭喊着娘。
农妇听到孩子的哭喊声,呆滞的眼睛忽然有了神采,低头一看怀里的孩子正眼泪汪汪的看着她,她顿时哭出声来,口中声声叫着,“儿啊儿啊......”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其他捕快陆续到来,看到杨丛义救活了孩子,纷纷上前表示赞赏。
杨丛义将张彪拉倒一旁,低声问道,“刚才怎么回事?”
张彪这才吞吞吐吐的说道,“我带着他们两个敲了好几家门,都没人开门,也没人回话,一时着急就把门撞开,这孩子跑出来看到我们就扑上来撕咬,我轻轻推了一下,他就倒在地上不动了,妇人出来抱起孩子,见他没了动静,就以为孩子被我们打死了。我真没使劲,就轻轻碰了一下。”
杨丛义听完张彪的话,脸色变得很不好看,没有说话。现在不是指责自己人的时候,以后还不知道要遇到多少事,最重要的是要凝聚人心。
他对张彪三人道,“孩子没事就好。你们也累了,先休息。”
孩子死而复生使杨丛义内心稍安,但那农妇抱着孩子痛哭不止,又让他内心躁动起来。他走到那农妇面前道,“大嫂,孩子没事了。你能不能告诉我这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农妇听到问话,慢慢抬起头来,看到杨丛义等人,眼神瞬间凶恶起来,厉声哭叫道,“滚,都滚。你们抢走了粮食,逼死了孩儿他爹,还来做什么,没粮给你们抢了!滚啊!”叫完哭的更厉害。
杨丛义一听农妇这话,便心知不妙,肯定是官府收税太重,把人逼得家破人亡,难怪村民闭门不出,必然是把他们当成征税逼税的人了。于是赶紧解释道,“大嫂,我们来自太湖县,是来协助追捕逃犯,不是来征税收粮。你们不要害怕。”
“滚啊,家里没粮,你们就是把我杀了,也找不出一粒粮食。”官府的人穿着都是一样,农妇如何分得清他们是哪里人,认定他们就是来抢粮的人。
杨丛义再次解释道,“大嫂,我们不是来收粮的,只是路过凤凰村进山追捕逃犯。你不想看到我们,我们这就走。”
农妇丝毫不为所动,恶狠狠地盯着他们,抱着孩子哭叫道,“滚!”
杨丛义无奈,只能招招手要众人离开。官府作恶太多,村民根本就不愿意帮他们,看来他们只能自己进山。
“娘,我饿。”哭着孩子忽然开口说话。
那农妇听到孩子的话之后,眼神瞬间暗淡,低头与孩子抱头痛哭,再不言语。
杨丛义解下包裹,将上午买的馒头烧饼全都放在母子二人面前。
大宋燕王 第32章 愤怒的村民
“杨哥,不好了。”忽然有捕快惊叫起来。
杨丛义回头一看,只见站在最外边的兄弟抽刀在手,脚步慌乱的背对他往后退着。
闻声回头的其他人,也瞬间神情紧张,纷纷拔出刀来,转过身去,紧盯着前面。
杨丛义本在众人前面,与那农妇说话,不知道后边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见众人持刀在手,心急如焚。他于是快步上前,冲出人群,一探究竟。
一看之下,他心惊胆战。
只见上百村民手持木棒、竹竿、锄头、镰刀、柴刀、菜刀等物,气势汹汹的向他们快速逼近,已经到了十丈之外。
这等阵势杨丛义没从遇到过,一时之间吓得不知所措,呆立原地。
捕快中自然有见过世面的老手,对付暴民他们有经验。只听一人喊道,“排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