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一听这话,杨丛义马上说道:“刚才我说了,分房子以后,会专门划出一块地来给乡亲们养猪养鸡,每家每户都会有三分菜园,吃的菜你们可以自己吃自己种,也可以去买,当然你们种出来的菜也可以卖,卖给其他乡亲们,卖给军营,都是可以的。至于说舍不得离开,搬出去不习惯的,其实外边离这儿也没几里远,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半载之后,你们想回来都可以回来,出去一趟,钱也挣了,房也有了,有什么不好呢?”
这番话说完,场中又是一片私语。
有些事情,一旦有人挑起了头来,就越来越难说清,比如故土难离,故乡情深,说白了还是嫌朝廷给的钱少,以此为借口,再向朝廷多要点钱,可朝廷的钱又不是天上下雨下下来的,拨给选将司的钱虽不少,可也禁不住乱洒。
一见场中似乎有变,杨丛义马上高声喊道:“愿意搬迁出去的,现在就站到薛里正面前来,跟官府确定你们家的耕地,明天就可以来领出借耕地的钱!”
话音一落,场中一片骚动,低语议论之声更胜,嗡嗡不绝,乱哄哄,听不清任何人的言语。
片刻之后,人群有一户人家走出来,男女老少六七口人,径直走到薛里正身前,其中一老头开口道:“大人,小人全家愿意搬走。”
杨丛义点头,马上吩咐道:“余县令,给这位老乡登记下来,核查清楚耕地亩数。”
余玙应承一声,马上叫来管理户籍和税收的吏目,吩咐他们依言办理。
“天也不早了,想清楚的就赶紧过来登记,明天早些拿钱,分房子分菜园的时候可以早些选,不想走的,你们当然也可以等等看。”杨丛义高声一喊,他的意思很明显了,跟着朝廷走就有好处,要是还不识相,破坏朝廷大事,那就只能让官府给他们好看了。
绝大多数村民都是听得懂话的人,原本他们就只有几亩薄田,几间老房子,朝廷给了他们高价借用他们的田,又买他们的旧房,还给他们分新房分菜园,这是多大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好事砸到他们头上,别人羡慕都来不及,他们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再说又不是回不来了。
有一户就有两户,有三户就有四户,不多时,村民们蜂涌而上,将报名处的吏目和薛里正团团围住。
大宋燕王 第450章 亮明背景
道场吵吵嚷嚷,场中还剩下几十个村民相互低语,杨丛义也不想再理会再劝说解释,给他们些时间考虑吧,相信他们会想清楚,此事对他们到底有多大的好处。
杨丛义招呼一声,与余玙走到一旁的一棵大树下稍作休息。
烈日之下,晒的着实有些难受,直让人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在树荫下站了一会儿,在清凉中稍稍恢复些精神气后,余玙问道:“大人,要是那些刁民不走,大人准备拿他们怎么办?”
杨丛义笑道:“他们要是不走,就得余县令出马了,父母官的威严该亮的时候还是得亮一亮不是?”
余玙连忙摆手道:“不至于,大人承若给他们的钱不少,应该不会有人不走,真要有人不想走,大人的手段想必比下官要多,哪里轮得到下官出手。再说营建选将营是朝廷大事,下官一个芝麻小官,怎好如此出风头,县衙打打下手就行,不求有功,只要无过就行。”
杨丛义笑道:“余县令不要如此自谦吗?我可听说余县令在义乌县深耕数十年,人脉十分广泛,甚至连临安的关系都有,有如此手段,不求有功,不是可惜了这次机会?若能参与选将营这等朝廷大事,等此事功成,朝廷给余县令记上一笔,余县令说不准就能高升到金华去了,你说是吗?”
余玙老脸一红,连连摆手道:“杨大人说笑了,下官一个小县县官,哪里能有临安的关系,都是那些下人闲极无聊,胡乱传的一些流言蜚语罢了,大人万万不可信!”
杨丛义哈哈大笑,摇头道:“余县令太过小心了,杨某是殿前司的人,你如何却是跟我没什么关系,我也不会挑剔你的不是,余县令大可放心。”
余玙听了此话,神色忽然一正,低声问道:“不知大人担任何职,身负何等使命?”
杨丛义收敛了笑容,声音一压,正声道:“杨某殿前司选将司副使兼选将营副帅,选将司正使乃殿前司都指挥使,选将营统帅乃普安郡王。此事少有人知,不可外传,若被坏人得知,出了问题,追究起责任来.....”
“下官懂,一定守口如瓶,不传六耳!”一探听到杨丛义非同一般的身份,余玙顿起敬仰之心,十分恭敬,再不敢有任何怠慢。
余玙虽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却也知道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身份非常特殊,他统管的是天下禁军,拱卫的是京城和皇宫,皇帝对他拥有绝对的信任。而选将司由都指挥使担任正使,可见选将司之特别,杨大人年纪轻轻就担任副使,来历必然不同寻常,背景深厚。
还有普安郡王,大宋数百年来,能封王的除了皇族之外,就只有位高权重,功勋卓著之人才能封王,并且多数的异姓王都是死后追封,生前封王的重臣少之又少。在此地营建的选将营竟然有一位王爷担任统帅,可见此营绝对担负朝廷重大使命,而杨大人又任此营副帅,具体负责营建选将营,若能跟他拉近关系,协力建好选将营,说不定到时候就有机会面见王爷,在王爷面前露一面,可比苦熬资历要强上百倍。
普安郡王若来义乌,义乌那可真是蓬荜生辉,只是不知王爷何时才会来。
余玙本想再继续打听,但又怕万一真的出现闪失,到时候要他担责,于是便强压好奇之心。该来的终归会来,只要好好做事,肯定有立功面见王爷的机会!
村名报名,核对耕地,杨丛义二人在树下闲聊,几句之后就聊到江口村之外的土地征用问题,余玙对这些具体事项几无所知,便又叫来吏目和几个衙役。
江口村的土地都在河谷之内,整个地方面积不大,最多只能放得下选将营本部人马和帅营,前来参加选将的各军人马只能往谷外排列,江北江南都需要征用大片土地,可能会占据不少良田,那些田都是谁的,怎么征用、怎么补偿都是问题,幸好选将司给的钱不少,只要处理妥当,应当不会有太大问题。
外面的土地不涉及整村,涉及的应该都是个人,杨丛义不可能一个个上门去找,征用这批土地必须得到余县令鼎力协助,借用县衙的力量具体操办。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余县令和吏目、衙役划出一条线来,线内的土地全部征用,由县衙把征用命令发布出去,拥有这些土地的人自然会去县衙,如此一来,杨丛义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只要审核付钱就行。
余玙并没有携带义乌县地图,县衙里的地图是不是足够精细,杨丛义不知,以此时的制图水平,精细也精细不到哪里去,少不得还是要亲自走一遍,一一给他们指明。
杨丛义把心里的想法跟余玙一说,对方马上表示全力支持,一旦确定了需要征用的土地,县衙一定会在限期内征用到位。
得此保证,杨丛义心下大慰,看来抬出都指挥使大人和普安郡王还是有用的,若得到县衙全力协助,一些繁琐费时的杂事就能交给他们,由他们来做比选将营亲自上要简单的多,选将营营建起来也会更加顺利,节省更多时间。
还在道场中站着考虑要不要搬走的村民越来越少,经过小半个时辰,此时只剩下二十多人,不知是几户。
杨丛义不着急,只要大部分人愿意搬走,剩下这些不想走的人交给县衙处理就是,他们应该比他处理的更好。
眼看想搬走的村民基本登记核查完毕,杨丛义叫上余县令,二人重新回到场中。
只听杨丛义高声赞道:“很好,乡亲们愿意暂时离开这儿,以自己的行动,支持朝廷建军营、办大事,我替朝廷感谢大家!”
哄闹议论的村民瞬间安静下来,纷纷转头去看京城里来的大人和县老爷。
杨丛义接道:“报名登记愿意离开这儿,又跟衙门核对过耕地亩数,数目没问题的乡亲们,明天正午就可以在这儿领取出借耕地的钱了。明天每家每户来个能做主的人就行,不用全都来,领完钱还有好事跟大家公布!都听明白了吗?”
“小人明白!”薛里正急忙应声。
眼见其他村民不说一句话,薛里正有些着急,马上喊道:“大人的意思是,明天各家的当家人来道场领钱,领完钱先不要走,大人还有好事交代!都听不懂?”
“懂,这有啥子不懂。”有些村民在人群中嘀咕。
“懂你们刚才不说话?”薛里正训斥道,随后马上向杨丛义道:“大人,他们都听明白了。”
杨丛义笑道:“好,既然乡亲们都听明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大家也累了,都散了,早些回去休息。”
一众村民没几人见过当官的,识些礼数的,赶紧躬身行礼,也有人抱拳,也有人作揖,当然也有人根本不会行礼。
一番慌乱之后,众人迅速散去。
而薛里正是一村管事,京城来的大人和县老爷都没走,他自然是要留下来作陪。
那些不愿意搬走的村民,在交给衙门办之前,还得给他们一个改变想法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要靠里正去引导他们、开导他们,以温和的方法劝他们离开。
薛里正的家里是不能去了,道场虽然炎热,好在宽敞,也没那么多难闻的气味。
几人来到场边树荫下,薛里正知道大人和县老爷要给他安排差事了,是以神情格外恭敬,脚下也站的很稳,一副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接受任何差事的模样,看起来就让人放心。
杨丛义也不啰嗦,既然薛里正有觉悟,他直言就是,于是开口便道:“薛里正,江口村大部分乡亲们都很通情达理,分得清轻重,暂时让出他们的土地,让朝廷修建军营办大事,我很欣慰。乡亲们能这样配合,跟薛里正应该有莫大的关系,看来你在村子里威望很高嘛,江口村教化之功当有你一半才是。是吧,余县令?”
余玙马上笑道:“杨大人说的对,该给薛里正记上一功。”
薛里正得此夸赞马上跪地叩首,十分激动的说道:“小人多谢大人,多谢县老爷!小人以后一定再接再厉,就是搬出了江口村,也要把村里管好,绝不给大人和老爷添乱!”
杨丛义连忙伸手扶起他来,笑道:“薛里正明白就好,以前做的好,那是以前的事情,以后也做的好,那才叫真的好。现在是非常时期,你也看到了,还有一些乡亲不想搬出走,他们不搬影响的可是朝廷大事的进度,最后受害的说不定就是整个江口村了。那几户人家,你还得去劝劝他们才是,可别因为他们几家不想走,就毁了朝廷的大事,坏了其他大多数乡亲们的好事。”
薛里正马上正声回道:“小人明白,大人放心,小人今天一定想办法让他们也搬出江口村,绝不会让他们毁了朝廷大事!”
大宋燕王 第451章 清尘接差
?
“好,这样最好。薛里正辛苦了,那就有劳了!”杨丛义抬手笑道。
薛里正不敢受礼,急忙闪开一步,慌忙摆手道:“不敢,小人不觉得苦,能帮大人和老爷出点力,办点差,是小人的荣幸!”
“好,你先去忙吧,明天见,我等你好消息。”杨丛义笑道。
“是,那小人就不陪大人和老爷了。天热,大人、老爷也早点回去吧。”
薛里正说完,深深施了一礼,这才快步离去。
“余县令,天不早了,我们也先回吧。”
杨丛义一声招呼,余玙应了一声,众人随行,很快就出了江口村,乘车、坐轿返回县城。
江口村的土地已经谈妥,只等付钱,再给他们建好房屋,河谷内就能开始建营。
朝廷拨付给选将司的钱几乎都在临安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银钞,这次从临安来义乌,杨丛义虽然带了不少,但都是大额银钞,没法直接付给村民,得去钱庄换成现钱。
江口村共有耕地三百多亩,河谷外还要征用大片土地,其中有多少耕地,现在还无法确定,但肯定会有上千亩,这又得一大笔现钱。
义乌县是个小地方,整个县城也只有几千人,任何一个钱庄都不会设在这里,要换钱就得去金华,婺州州治所在地。
已经承诺了明天付钱,明天中午之前,现钱就得到位才行。原本把希望寄托于县衙,问过余玙之后,杨丛义才知县衙也拿不出六千贯现钱来,所有非实物税收早就交到金华州府去了,县库十分空虚。
别无他法,既然已经跟江口村村民做了承诺,为后续建营事项顺利开展,承诺必须兑现,一旦失了信用,后面再要百姓配合做事怕是难了。
稍一合计,杨丛义便有了决定,马上去一趟金华,除了换钱,还要去州衙对接调拨粮草之事。
说走就走,由于物资粮草由陆游负责,这一趟得带上他一起去。
义乌到金华一百多里路,两辆马车在官道上奔驰,天黑之前不可能赶到金华,少不得要连夜赶路。
“不让你跟着你偏要来,这下难受了吧。”看着精神萎靡的清尘,杨丛义也很无奈。
因为要走夜路,他原本想让清尘在客栈休息,可清尘已经决定要随时陪伴左右,纵使理由再多,赶路再辛苦,也难以把她说服。
“我没事儿,就是还有点不习惯坐车。”清尘倔强的回道。
从泉州一路到临安,坐了一个多月的车,从临安来义乌又坐了五六天车,哪有还不习惯的道理,只是车速太快,颠簸的难受而已。
后面车上坐着的陆游也是一样,此刻也是精神不佳,但他明白,既然答应跟杨大人来婺州担任选将营参军,就不能轻易打退堂鼓,这点苦都吃不了,那以后也别想做大事。
太阳落了,天渐渐黑了,明亮的月亮挂在天上,义乌到金华地势平坦,官道两旁少有树林遮蔽,在月光中很是清晰,并不影响马车赶路。
经过一个驿站,他们没有选择进去住宿,只是喝了点水,简单吃些东西,给马喂些草料,便又继续朝金华赶去。
午夜时分,他们终于赶到金华城外,此时城门当然已经关闭。
好在金华也算是座大城,靖康之乱后,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到了临安一带犹嫌不安全,便继续南迁,很多人就来到群山之间地势相对平缓的衢州和婺州。
衢州、婺州河流众多,水量充沛,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是苏杭往南少有的产粮区,加之流经两州的河流在婺州兰溪县汇合之后直接注入钱塘江,衢州、婺州与临安的联系和沟通就十分容易,于是大户豪门聚集,人口越来越多,可几百年来金华城池并没有扩建,城里住不下那么多人,有些人就只能住在城外,十几年间,城门口一里之内官道两旁便房屋商铺林立,因为在城外官府管束较少,城外的活力更胜城里。
杨丛义等人很容易就找到一家尚未关门的客栈,要了三间房,稍稍洗簌,匆匆入睡。
第二天,天一亮众人离开客栈,吃了早餐便来到城门前等待,杨丛义把时间安排的很紧,耽误不得半个时辰。
卯时三刻,城门开启,杨丛义等人当先奔赴城里的钱庄。
金华城里有鸿运钱庄的分铺,早在临安鸿运钱庄兑换朝廷拨付的款项时,便听那里的掌柜说过,不然杨丛义也不会将几十万贯钱全都换成方便携带的大额银钞。
鸿运钱庄尚未开门营业,可杨丛义等不及,直接吩咐苗九上前叫门。
一通叩门喊叫之后,钱庄的伙计这才匆匆开门。
不等发问,杨丛义便上前说明来意,要换现钱,必须马上兑换。
鸿运钱庄有规矩,顾客一旦拿着鸿运钱庄的银钞来换现钱,只要各州分铺一次兑换不超过十万贯,六大中心店铺一次兑换不超过一百万贯,不论天晴下雨,钱庄可以随时兑换。
杨丛义被请进钱庄,很快便有一个掌柜出来接待。仔细看过银钞之后,马上安排提取价值一万两银子的现钱,要求最好全是铜钱。
如此多的现钱,清点、搬运都十分不便,要耗费很多时间。
杨丛义还要带陆游去一趟州衙,跟知州大人说明朝廷在婺州营建选将营之事,所以点算现钱,监督装车的差事直接就落到清尘身上,稍一交代便带着陆游离开。
她何曾亲眼见过几万贯现钱,跟着钱庄掌柜进了存放铜钱的库房,成堆的铜钱,一箱箱装满,看得她眼花缭乱。
靖康之乱以后,大宋急缺金银,银子兑换铜钱的比率直线上升,虽然如今天下太平,豪门大户藏在地窖里的金银流落出来一些,兑换比率有所回落,但现在一两银子至少还要换两千个铜钱。
两万贯铜钱一枚枚数,不知要数多少天,他们中午就要赶回苏溪江口村,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但又少不得铜钱。
时间不够,清尘催的紧,要他们在半个时辰之内清楚,掌柜无奈之下吩咐伙计直接把铜钱上称。
大宋用的是通用制钱,虽然板式多样,但铜钱的大小质量差别不大,一千枚铜钱重约五斤六两。
一箱铜钱过秤去箱子之后,净重二百三十三斤九两,掌柜拨弄几下算盘之后,马上告诉清尘过秤的这箱铜钱大约共有四万三千四百七十七枚。
这话可把清尘惊呆了,一箱子铜钱才四万三千多枚,不过四五十贯,两万贯钱怎么也有几十箱了,他们今天不可能把铜钱都搬回去。
这是个大问题,杨丛义只说最好都要铜钱,可他也并不清楚两万贯铜钱有多重,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夫君不再身边,问题和压力全都落在清尘头上。
当掌柜再次询问要不要每一箱都过秤时,清尘忽然摇头了。
几十箱铜钱,就算过秤了又能怎么样,上百里路,几个时辰之内怎么搬回去?
清尘陷入沉思,杨丛义承诺要给村民钱,可没说一定要给铜钱,几十贯上百贯换成银子又有什么不行?
“掌柜,我们是从义乌来的,想把一万两现钱马上带回义乌,中午就要到,有什么好办法吗?能不能都换成现银?”杨丛义不在身边,清尘不得不开口,也不得不自己拿个主意,这本不该是她做的事情。
钱庄掌柜听的有些发懵,过了一会儿,缓过神来才道:“既然是要运回义乌,那刚才为何说都换成铜钱?老朽还以为你家主人是金华城里人。”
听得此话,清尘脸上微微一红,不过由于天热闷热,库房里光线又有些暗,众人眼尖也难以发现,稍稍一顿,马上说道:“掌柜体谅,我家主人在城里还有其他事要忙,可能也是疏忽了。铜钱实在太多了,我们今天也搬不回去,都换成银子吧。”
钱庄掌柜上下打量了几眼清尘,十分怀疑的问道:“都换成银子,你能做的了主?”
清尘想了想,肯定的点头道:“能做主,就换成银子吧,今天能搬回义乌才行。”
钱庄掌柜却道:“一万两银子可不轻,那可是六百多斤,整整五箱,你们来了多少人,能搬回去?”
清尘又惊了,五箱?六百多斤?这么多这么重,还是没法搬回去。
无奈之下,她只能再问:“掌柜,听说一两金子能换好多银子,能不能把这一万两银子换成金子?”
掌柜顿时犹豫起来,黄金何等珍贵稀少,钱庄并没有多少黄金留存,若一万两银子都换成黄金,钱庄里的黄金就要少掉将近一成,钱庄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黄金镇铺,一旦有心怀叵测之人联合挤兑,把钱庄的黄金换完,钱庄就会出现*烦。
但能拿着一张一万两银钞的主顾,肯定都是大户,根本不能得罪。
若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对方是故意挤兑,就不能拒绝兑换,纵使明知对方有意挤兑,也不能拒绝兑换。
大宋燕王 第452章 点金点银
对鸿运钱庄来说,只要对方拿着鸿运钱庄的银钞,就不能不给兑换,不然一旦传出去,对钱庄的名声和信誉会是极大的打击,之后会引起什么恶劣的后果很难说,不管哪个掌柜都承担不起。
脑筋急转之后,掌柜忽然说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把一万两银子一分为二,一半给银子,另一半折成金子。你家主人要换铜钱一定是有特别的用处,很可能是要用零钱,要是都换成金子,一锭金子五十两,值白银一千两,值铜钱两千多贯,这可怎么样用?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不等清尘开口,掌柜的又道:“义乌不大,商贾也不是很多,金子在那儿基本花不出去,五十两一锭的银子倒还好些,在那儿拿银子换铜钱也方便,肯定有大把人想用铜钱换银子,兑了银子回义乌换铜钱岂不是省力又省事?小哥觉得呢?”
清尘想了想,认为钱庄掌柜说的在理,于是点头道:“那就听掌柜的,一半金子一半银子。”
掌柜笑道:“好,那老朽先跟小哥说明,眼下金子奇缺,所以一两足金不管在哪儿都能值二十两银子,五千两银子钱庄给你兑二百五十两金子,剩下五千两是银子。关于金子,小哥请放心,鸿运钱庄的金子绝对都是十成十的足金,每锭金子钱庄在明里暗里都做了标记,如果兑换之后觉得金锭成色不足,可以回来找我们兑换,只要是从我们钱庄出去的东西,绝不抵赖,我们鸿运钱庄在大宋的信誉,小哥应该听说过吧,老朽就不多做赘述。”
清尘道:“规矩我懂,那就请掌柜赶紧清点,我们时间有限。”
“好,小哥请到前厅稍候,老朽马上给小哥交割。”掌柜随后吩咐一伙计将清尘带出存放铜钱的库房。
清尘在前厅等候不到一刻钟时间,钱庄掌柜便带着四个伙计,抬着一口箱子出来,箱子往地上一放,随即打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