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师伯云游,贫道做得了主。”道长回答的很坚定。
“行,香火钱不收就不收吧,我们想在山上小住一段时间,道长可否为我们挑一处福地?”对方不收钱,那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五龙峰地势清幽,景色秀丽,处处都是福地,施主想在山上小住,只要不是毁山放火,哪里都可去得。”道长如此回道,似乎不愿与对方有太多交集,也不愿纠缠。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扰道长清修了,告辞。”杨丛义说完转身就走,朝观外而去。
“施主慢走。”道长单掌作礼。
孟芸娘等人心有疑惑,但此时此地却是不方便询问,随即跟了上去。
等到出了五龙观,走不出半里,孟芸娘便忍不住开口了。
“夫君,我们不远千里,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儿,就这么走?”
“不走。这武当山里环境清幽,远离红尘俗世,正是清修的好地方。五龙观里,我们不能住,这山里不是随处都能安身。”杨丛义微微笑道。
“夫君,我们真要在这山里住?这儿可什么都没有!”显然孟芸娘并不喜欢在山里,官宦千金的出身,哪里受得了在荒山野外长时间露宿。
“要是什么都有,那还怎么清修。我们从汴京来这儿,不就是为了清净清净。”
一听这话,孟芸娘虽然心里不是很愿意,却也不再说什么。
“史校尉,劳烦你在附近给我们建三间草屋,我们要在此地清修长住。”杨丛义抬眼远望,发现此地视野开阔,藏风向阳,环境确实不错,便有意在此地住下。
“是,大人,两日之内,一定建好。”身着便衣的禁卫首领抱拳接令。
杨丛义虽然辞了枢密院副使的职务,可他开府义同三司的官位还在,郡公的爵位还在,俸禄及待遇自然保留,何况说不定哪天又马上官复原职。
所以这些随行禁卫只能服从命令,并不会忤逆。
当然,杨丛义也不会让他们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毕竟他们是皇帝的宿卫军。
在野外宿营两日后,杨丛义等人第三天便住进了禁卫军为他们新建的房屋,他们夫妇三人一人一间。
除此之外,禁卫军还在附近另修两间小屋,用来生火做饭,堆放物资。
而禁卫军自己,则在一里之外开建他们自己的宿营地,杨丛义不离开,他们就得在山上陪着,直到有新命令传来。
他们一行人在山上住下了。
半个月之后,一个道人忽然前来杨丛义清修之地拜访,那道人一见面便道破了他的身份。
“杨大人,一别多年,别来无恙!”
杨丛义定睛一看,来人似乎颇为熟悉,片刻之后马上想起此人来,当即笑道:“张道长,十几年不见,你也没什么变化嘛。”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曾经随杨丛义出过海,又随他赴广南抗击李越的张柳道长。
“当年广南一别,就再无道长的消息,这些年可好?”此地得见故人,杨丛义十分高兴。
“挺好的。当年从广南回到临安之后,得了些赏赐,便赶着回山了。后来又下山云游过两次,也去过临安,却是无缘再见杨大人。大人这些年可好?”五寸黑须的张柳在杨丛义面前也很是兴奋。
“还好,还是跟之前一样,终日奔忙,危险不少经历,大难不曾有过,也算平安吧。”杨丛义说完,马上问道:“道长在哪家观祠?如何得知我在此地?”
张柳笑答:“五龙观。”
“哈哈哈......我早该想到了。”杨丛义笑道:“早知我进山了,道长是今日才闲下来吗?”
“是啊,也是今日方才有空闲,观里出家人不少,除了修炼也是要吃饭的,都得种地,昨天才忙完。”
“前几天出去,见山坳处有一大片地,是你们在种?”
“不全是。前几年山下打仗,有不少人进山躲避,来到观里,五龙观要养活的人多了,就多开垦了一些地,这几年不打仗了,天下太平,很多人又下山了,之前开垦的地也不好就此荒废,谁知道什么再打仗呢。现在这些地,多数都给留在山里的百姓了,我们二三十人一年也吃不了多少粮,种不了那么多地。”张柳解释道。
“如此说来,五龙观里的废墟是战火所致,不是普通走水?”杨丛义心里马上就有了疑问。
“都是战火所致。小时候,五龙观里殿、堂、亭、室很多,光房屋就两百多间,三四十年前,金人南下之后战火不断,邓州、均州战火弥漫十几年,五龙观在这期间多次遭遇战火,修建的赶不上损毁的,最终都成了废墟,只剩最近十多年修建的这些房屋了。”说到此处,张柳神情有些落寞。
“那还真是可惜了。”
战火确实会摧毁很多东西,但有些仗不说你说不打就可以不打的,也不是你不想发动就可以不发动的,天下大势滚滚而动,所有人都只能被裹挟着前行,杨丛义也不能例外。
“现在金人被赶回北方,邓州、均州再无金人,天下天平了,是时候重修五龙观了。”杨丛义说道。
“哪有那般容易。自唐代贞观年间,均州守姚简奉旨上山祷雨应验,之后姚简便奉皇帝旨意,在五龙峰建‘五龙祠’。后来在本朝真宗年间,真宗皇帝又赐下‘五龙灵应之观’之名。如此这般历经几百年,才逐渐鼎盛。几番战火几乎全毁,如今想重建谈何容易。几十年来,观中多历战乱,一无积财,二无香火,难啊!再说,修好之后,战火一起,还不是付之一炬,又何必浪费钱财人力,不修也罢。”张柳摇头。
“话不能这么说。战乱再频繁,也终有结束的时候。如今金人北迁,天下太平,正该是大兴土木、重建五龙观时。”杨丛义劝道。
“金人并没有被彻底赶走,即使金人被赶走,战火就会永远消失吗?不见得。再说即使有心重修,五龙观清修道人,又哪有那许多财力,不是徒增烦心事。”张柳道长不为所动。
“好了,先不说重修的事了,真要重修也不是三五个月、三五年的事。如果需要,我会尽力相助。”杨丛义也不再劝说,毕竟在山中重修宫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多谢大人。”张柳行礼道谢。
“你能找到这儿来,想必是知道我原本要找清木道长吧?”杨丛义抬手请茶,而后微微一笑问道。
“听孙师兄说了。不过大人来得晚了些,师伯早前就下山云游了,听说可能会南下衡山,顺道还要去龙虎山会友,此时恐怕早已经过了长江,等师伯回来估计也是两三年后了。要是有缘,找到更合适的福地洞天,估计也就不会再回五龙观。所以,大人如果忙的话,还是不要在山上等了。”张柳将清木道长的去向稍作解释,便转而劝说杨丛义下山。
“那还真是可惜了,要是路上不耽误,早上山一个月就好了。”杨丛义叹息一声。
修道之人随遇而安。
当年在天柱山里遇到顾清尘和她的师父郑道长,她们也是离山云游,甚至都不准备再回天柱山,想来行事一贯随心所欲的清木道长也是一样,这次错过,以后怕是再难见到了。
也许就是天意吧,不该弄清楚的事,终究还是无缘弄清楚。
“之前我在五龙观也跟道长说了,这次上山除了找清木道长之外,也想在山上清修一段时间。以后得空,多多走动吧,说不定哪天忽然就找不见我了。”杨丛义微微笑道。
“一直没问,大人这次是从哪儿来?”张柳没有接话,反而道出疑问。
“汴京。”
张柳看着对方,脸上神色一动,轻问道:“汴京情势不太平吧。”
杨丛义笑道:“大宋经过几年休养,百姓安居,朝局稳定。北方的金国又内乱,汴京能有什么大事,太平无事。”
“哦,没事就好。”张柳随口回道。
“老爷,饭好了。”二人叙谈间,下人在门前禀道。
“道长,一起吃顿斋饭吧。”
“这怎么好......”
“有什么好不好的,我们认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宋燕王 第718章 老道警语
几天后,杨丛义、顾清尘夫妇决定在五龙观废墟上捐建庙宇一座,由张柳代为传达给他的住持师兄孙道长。
又过几天,张柳传话说孙道长基本同意了他们的捐建,同时提出一个要求,捐建可以,观里的出家人都要参与建造。
杨丛义和顾清尘的本意只是捐香火钱,现钱不要,就只好捐建庙宇,既然五龙观同意,还要参与,那最好不过,这样一来,具体怎么建,就可以由五龙观做主,而他不用操心,只需要付钱。
可如今五龙观香火不旺,人脉资源十分有限,要在交通不便的大山中重建庙宇,单单有钱还不够,还得找到人、买得到材料才成,这些任务自然就是杨丛义的。
虽然他已经辞官,手中无权,但官位、爵位还在,远离汴京的地方官员还是要给他面子,因为他人虽不在汴京,官场上的关系还是在的。
禁卫军统领拿着杨丛义的书信下山,先去均州衙门,再去武当县。
只要有人出钱,不让当地官员出血,甚至还能让他们从中捞到一些好处,他们还是愿意多做一些事的,毕竟庙宇修好,他们的名字也有可能永远留在庙宇上。
这次捐建五龙观从北定四年十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北定五年四月。
真正开始动工之后,杨丛义便很少参与过问了,甚至连拿钱付款这等事都交给坐不住的孟芸娘,他跟顾清尘似乎真正融入到大山之中,开始了他们的清修生活。
他们每日打坐、冥想、练功,研修道家典籍,超然物外,乐在其中。
与此同时汴京发生了什么,杨丛义不知道,此时也不想关心,反正有什么重要事情,皇帝会派人来通知他的,不告诉他,就说明还没有大事发生。
腊月,大雪封山,山道难以通行,五龙观重建暂停了一个月。
在这大雪封山的一个多月里,杨丛义、顾清尘、孟芸娘夫妇几人终于有机会一起游览了雪山盛景。
许多年了,三人一起出行游玩的机会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更不要半个月、几个月。
之前是天南海北,各据一方,后来是杨丛义身居高位,根本离不开汴京,孟芸娘跟船队出过海,自小跟她爹也去过不少地方,眼界开阔,小小的汴京,早就待腻了。
所以这次千里远行,其实是孟芸娘的意愿,当然也有杨丛义的意思,顾清尘也是同意的。
只是孟芸娘没有想到,大山里想象中很美,身在其中太久,便也觉得乏味。
但好在,他们都在山里,时不时的夫君还能与她同游,也让她找到了不少乐趣。
不过在山里见多了农户家的孩童,看到别人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孟芸娘想要孩子的心,再次萌动。
他们成亲十几年了,也没能怀上孩子,她也怪不了夫君,怪也只能怪自己不争气,她爹也跟她说过很多次,没有儿子将来是要受苦的,她自己也看过不少郎中,吃过不少偏方,但都没有用,后来也就放弃了。
她已经三十多岁了,如果这几年还不能有孩子,以后恐怕就再也不可能有孩子,毕竟年龄在这儿放着,过了三十以后,年龄越大,生孩子越难,也越危险,这个事实她很清楚。
所以孟芸娘含蓄的向杨丛义提出想要孩子的想法之后,杨丛义当然要用心配合,因为她是名正言顺的夫人,没个孩子确实面上无光。
可是即使杨丛义努力播种,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孟芸娘的身子还是没有什么反应。
问题自然不会出在杨丛义身上,他们一家人是有共识的。
好在杨家已经有了一儿一女,不然孟芸娘真要担心杨丛义休妻另娶的事了。
北定五年三月,五龙峰上春意盎然。
五龙观往日的名气还在。
随着五龙观重修的消息传的越来越广,方圆几百里内的香客纷纷赶来上香捐献、拜神许愿。
自正月之后,每天上山的香客便有几十人,进入三月后,天气更好一些,香客就更多了。
山上热闹起来了,五龙观似乎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气,于是闲不住的孟芸娘便隔三差五的混入上山香客之中,与女香客结伴同行,聊聊天,说说话,寻些乐子。
有一天,她随一个看起来跟她年龄相仿的女香客上山之后,偶然问起对方上山要许什么愿,对方却告诉她,这次是来还愿的。
细问之下,孟芸娘才知道上上个月这女香客就已经来过,是来许愿求子的,而这次来居然是还愿的!
孟芸娘不信,吃药都不行,求神拜神就行?这根本不可能!
可随后那个女香客的话,就让孟芸娘有些心动了。
那香客告诉她,上香许愿求子时,有个老道长被她的虔诚打动,就给她号了脉,又给她用银针刺了几个穴位,结果她回去之后不久就怀上了孩子,可灵验了!
孟芸娘也看过不少郎中,甚至还请太医院的御医给看过,全都没用,难道道医真的有用?
顾姐姐自小修道,不知道她知不知道。
如果她知道,这些年为什么不肯帮她?
孟芸娘的心里有了一丝裂痕,她开始怀疑自打第一次见面就堤防她的顾清尘。
离开五龙观,孟芸娘直接回去找了夫君,将路上遇到还愿女香客的事说给他听,想听听她的意见。
道医厉害,杨丛义自然是知道的,要不然回易船队第一次出海他也不会找那么多道长随行,至于能不能解决不孕不育的难题,他还真不知道。
所以杨丛义只能告诉她,这个问题不管在哪儿都是难题,不然也不会要靠求神拜神来解决,道医这种事说不准,太医院的御医都没办法,他们也够呛,也许那个女香客怀上孩子是运气好呢。
然而,求子心切的孟芸娘却不想放弃这个有可能的机会,便让杨丛义亲自问问张道长,看看五龙观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老道长。
面对孟芸娘的软磨硬泡,杨丛义无法拒绝。
过了几日,张柳道长来访,杨丛义便问了香客拜神求子又还愿之事。
张柳思虑再三,告诉他,五龙观确实有这样一个精通医术的老道长,只是常年住在后山,嫌五龙观吵,很少到观里来,要去找他,或是请他下山很难。
杨丛义跟张柳道长的关系不一般,请老道长下山能有多难?
对方是旧识,跟清木道长又有非同一般的关系,这次又捐献一座宫殿,杨丛义的请求,张柳难以拒绝。
不过他告诉杨丛义,他愿意去请老道长帮忙,但能不能请到,他不能保证,因为成不成要看机缘。
孟芸娘得知消息,满怀期待的等了半个月,却没等来她想要的消息。
后来有一天,张柳忽然来找杨丛义,说老道长让他上山去见他一面,具体什么事,他也不知道。
见个老道长能有多大的事,杨丛义没有犹豫。
孟芸娘得知后,以为是她求子的事终于有眉目了,老道长愿意出手了,便叮嘱夫君,不管老道长有什么要求、条件、捐献多少宫观屋舍,统统答应,只要能如愿得子就行。
看着杨丛义应下,孟芸娘很开心,笑的很灿烂,犹如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
沿着不是路的路,花了大半天时间,杨丛义跟着张柳道长来到后山一处山崖石室。
在石室外等了一会儿,杨丛义便见进去通报的张柳出来之后,径直离去。
“杨施主请进。”石室内传来一个清澈的声音,没有半点苍老的意味。
杨丛义依言走进石室,便看到一个须发皆已花白、面色红润的道长,盘坐在一个不知是什么草织成的蒲团之上,闭眼打坐。
“小子见过老道长!”杨丛义抬手,躬身行礼。
“杨施主位高权重,贫道受不起。请坐。”老道长依然没有睁开眼睛。
杨丛义转眼一看,只见地上只有一个蒲团,并无椅子凳子,便依言在老道长旁边的蒲团上盘腿坐下。
不等杨丛义开口说话,只听老道长道:“二十年前清木师弟在淮西太湖县与施主见过一面,师弟跟施主说过什么,恐怕施主早就忘了吧。”
听闻此话,杨丛义细一回想,他们在牢中说过什么,确实都忘的差不多了。
“师弟从前跟施主说的话,施主还记得多少,贫道不想再过问。今日叫施主来,同样有一句话告诉施主,有多大的功业,就有多少亡魂,时日一到,难抵亡魂索命!”
老道长语落,杨丛义忽觉心下猛一阵颤动,顿时心慌意乱。
“不过施主也不必太过担心,当年清木师弟救过你一命,贫道也不会让施主无端送命。功业大成之后,马上来山中出家!记住贫道这句话,可保施主无忧!否则,神仙难救!”
杨丛义还在意乱中,只听道长已经下了逐客令:“三日后,让你夫人在观中等候,贫道自会为她诊治。去吧。”
“多谢道长!”
杨丛义起身,抬手行礼后,匆忙离开老道长修行的石室。
刚出石室,抬眼便望见了翻滚的云海和无边的景色,顿觉心旷神怡,焦躁不安,一扫而空。




大宋燕王 第719章 复官北返
这些年确实死了不少人。
从第一次出海再到北伐,至今死在他面前的人已经太多了。
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是自己死,便是别人死,就看怎么死。
老道长说到山里出家能保他一命,杨丛义是相信的,只要他彻底放弃手中的权力,赵昚不至于会杀他,大宋历来没有这样的传统,刚好他又不贪恋权力。
可若是让他真的在山里出家,一时之间还是很难接受的,因为他不是真正的修道之人,不像他们一样,可以在山里待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下山途中,杨丛义很快将老道长的话置之脑后,因为对于权力和性命之间的关系,他早有觉悟,纵使老道长不说,在夺取燕京后,他也会放弃全部权力。
但在此之前,他还不能。
三天后,孟芸娘在顾清尘和丫鬟的陪同下去了一趟五龙观,见到了老道长。
号脉诊断、银针刺穴、运气伐髓。
不消小半个时辰,便诊治完毕。
临走前,老道长还传授了一套简单的养身功法,并告诉孟芸娘、顾清尘二人,只要时常练习,便能气血通畅。
五月的一天早晨,孟芸娘忽感心慌意乱,恶心反胃,初时并未在意。
此后一连几天都有这等症状,她才惊觉可能是自己的身子有了变化。
但她没有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包括杨丛义和顾清尘,并悄悄让丫鬟下山去城里请最好的郎中。
后经重金请来的郎中诊断,孟芸娘确实已有一个多月的身孕。
直到此时,她才将好消息告诉杨丛义。
得知喜讯,杨丛义很快做出决定,下山回城!
他们捐建的宫观还有半个月就能彻底完工,原本已经答应要出席完工庆典,因此不得不推辞。
好在张柳和他的师兄孙道长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听说此等喜事之后,便没有再强求。
五月中旬,杨丛义一行离开居住了大半年的五龙峰。
带着孕妇,路上走走停停,用了十多天时间才走出武当山,等来到县城,已经是五月底。
由于孕期前几个月,孕妇受不得颠簸,再加上孟芸娘最近脾气也大有变化,为避免麻烦,方便照顾,杨丛义与顾清尘商议之后,便在县里买了一个院子暂时住了下来,并找了七八个下人,照顾她们的生活。
半个月后,一行身份特殊的人进入武当县,径直来到杨丛义的院门前。
来人是皇后身边的一名内侍,带着不少珍贵的养身补品,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名太医院御医。
听他们表明来意,杨丛义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更没有拒绝,当即向北方遥拜致谢。
离开汴京时,赵昚派一队皇宫宿卫禁军护送,杨丛义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光明磊落的,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所以不管宿卫军是三日一报,还是一日一报,他都不用有丝毫担心。
就连花费巨款捐建五龙观宫观,杨丛义也不想隐瞒,虽然这笔花销远远超过他这几年的实得俸禄,他也并不太在意皇帝的想法和别人的弹劾。
要说一个像他这样地位的高官,拿不出十万贯钱来,谁都不会相信。
因为谁都知道,官做到一定位置,官位本身的俸禄在官员所得中微不足道。比如一个官员一年俸禄五万贯,那他整年所得超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甚至是百万贯都不足为奇。
所以区区十万贯,纵使远超俸禄所得,也根本入不了汴京朝官的眼。
当然,言官们还是可以拿这个问题来做些文章的。
去年不就有人弹劾杨府铺张浪费,但汴京城里的那些高官,又有几个比杨府更收敛?
据杨丛义所知,有些高官府邸里光购买的丫鬟丫头就几十上百个,更不用说娶了一个又一个小妾,那么多人要吃饭要住所,每日花销何止杨府百倍?
但这些问题,他没法跟穷得叮当响的赵昚说,因为说了也只是徒增烦恼而已,他解决不了,赵昚也解决不了,否则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汴京朝廷再次分裂。
要夺回燕京,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廷,没有文官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杨丛义要妥协,赵昚是皇帝,更要妥协。
所以,在均州普通百姓看来大手笔捐建宫观的杨丛义,在汴京官员和皇帝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事,因为十万贯钱对他们来说真的不多。
1...294295296297298...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