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杨丛义拍拍胸口,道:“吓我一跳。还好,误打误撞射了完颜亮一箭,救了他一命,他也不亏了。倒是你,怎么会一直跟着我?”
汤鷽道:“黑衣人不惜杀人灭口都要保守的秘密,我怕你一个人有危险。”
杨丛义笑道:“汤兄,多谢了,要是你不来,我这条命估计就没了。还害你跟着吃了两个月的苦,等完颜亮的黄金送来,多分你点。”
汤鷽看着淮河里越来越远黑点,淡淡的说道:“算了吧,你的万两黄金怕是收不到了。”
杨丛义道:“汤兄不要说的这么绝对,金人也不是全部不讲信义,完颜亮这小子,还是可以期待的嘛。”说着又拔出弯刀看看。
汤鷽道:“跟信义无关,他怕是活不了多久。”
杨丛义一惊:“为何?”
汤鷽笑道:“我会相面啊,他就是短命相。”
杨丛义哈哈大笑,摇头不语。
见淮河中那小黑点上岸不见,两人这才返回安丰。
大宋燕王 第124章 再见知军
安丰县,客栈内,汤鷽、杨丛义共处一室。
两人身上已经没有多少钱财,当掉的金簪头饰,一路快花完了。安丰军距离临安,有千里之遥,如何回去又成了问题。
“杨兄,我们怎么回去?”
“离开临安将近两个月,再一路走回去,少不得又是一个月,等回去学籍都没了,要想个办法,走路回去肯定不行。”
“我们就几百文钱,也买不起马,一路回去吃饭都是问题。要不我把这把剑当掉,也能换几贯钱。”汤鷽指指桌上的佩剑。
杨丛义看了一眼,笑道:“算了吧,这把剑跟你的年头不短了,你舍得当掉?我再想其他办法。”
汤鷽道:“也没什么,等回到临安,我取了钱再来赎回就是。”
杨丛义道:“也行。我们先到庐州,再去怀宁,到了怀宁就好办,借点钱买马代步,很快就能回去。”
汤鷽点头:“那明天我一早就先把剑当了,我们雇车南下。”
“好。休息吧,这两个月都没好好睡过觉。”
“天这么热,就一张床怎么睡?”
“你睡床,我睡地上好了。”
“杨兄,这多不好意思。”
“那你睡地上,我睡床上。”杨丛义话没说完,就见汤鷽卧倒在床上,先把床给占了。
“淮西是你老家,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汤鷽翻身就睡。
杨丛义无奈的笑笑,出来两个月,汤兄个性开朗了许多,不似在武学时那么拘谨,当是成长。
第二天一早,他们找到当铺,把剑当掉。
边境最不缺的就是兵器,一把剑也没当多少钱,不过也足够他们到怀宁。
两人雇车一路南下庐州,只用了两天时间。到了庐州又雇车,西下怀宁。
一路赶时间,马车颠簸的让人难受,骨头都要散架,真不如走路来的畅快。但为了早日回到临安,两人也只能忍受。
五月十五日,杨丛义、汤鷽到达怀宁。
到怀宁已经是下午了,两人找了家客栈住下,稍微梳洗一番,去了风尘,这才前往怀宁府衙。
来到府衙外,汤鷽看看自己和杨丛义的装扮,十分怀疑的问道:“杨兄,我们这个样子能进得去吗?”
杨丛义笑道:“放心,我们衣裳是破点,可我们的脸面还是挺干净,我跟他们熟,怎么可能进不去。”
汤鷽不置可否,抬手请杨丛义先过去探路。
杨丛义轻笑一声:“你这是不相信杨捕头啊。”说完就大步朝衙门口走去。
刚到衙门口,还在两丈之外,就听衙役嚷道:“闲杂人等不要在衙门口逗留,赶紧走开。”
知道衙役都是什么秉性,杨丛义没理会,上前一看,见这两个衙役面生,便笑道:“兄弟,麻烦进去通报,杨丛义有事求见陈大人。”
衙役呵斥道:“你是啥身份?陈大人是你想见就见的!要饭到一边要去,要到衙门来了,胆子不小!”
另一衙役见杨丛义丝毫没有后退的意思,吓唬道:“走走走,再不走给你抓起来打板子。”
杨丛义也不生气,他们也不认识,犯不着。继续笑道:“你们进去叫个老捕快出来,就说杨捕头回来了。”
衙役道:“哪儿来的杨捕头?赶紧走!”
另一衙役挥手驱赶道:“我们这儿就没这号人,哪来的赶紧回哪儿去!再纠缠,我们就不客气了!”
“杨兄,你这个捕头不管用啊。”汤鷽从后面上来笑言道。
杨丛义笑道:“汤兄等着瞧吧。”说着从怀里出一把铜钱道:“两位,你们进去找个老捕快出来,这些钱就是你们的。”
两衙役看着杨丛义手里的一把铜钱,面面相觑,他们还真看走眼了?不是要饭的?有人道:“你先等着,我去叫人。”说完快步进了衙门大门。
汤鷽笑道:“杨兄,你没这孔方兄好用啊。”
杨丛义哈哈笑道:“孔方兄天人下都认识,杨某自愧不如。”
两人在衙门外没等多一会儿,就一捕快跟衙役出来。那捕快看得有些眼熟,却叫不出名来。
只见那捕快出门就看到杨丛义一身破乱装,这不是他们在天柱山的模样吗?再仔细一看脸面,当即惊呼出声:“杨哥?你怎么回来了?”当即快步走下台阶来到杨丛义身前。
杨丛义这才记起,这个捕快好像是在盘龙山摔坏腿脚那个,于是便笑道:“路过怀宁,就来看看。”
那捕快道:“杨哥,听说你是去临安了,这次回来还走吗?”
杨丛义笑道:“临安还有事,找陈大人说点事就走了。”
那捕快恍然道:“对哦,你是来找陈大人。杨哥稍等,我进去找人通报。”说着转身就走,跑进衙门。
“杨兄,你在怀宁还有些面子嘛。”汤鷽戏谑道。
杨丛义哈哈一笑:“豪门大户的不认识,认识的都是一些出生入死的人。”
汤鷽笑道:“我跟杨兄也算出生入死了吧。”
杨丛义笑道:“当然,同窗之谊,共度生死。我们也算缘分不浅了。”
汤鷽笑道:“确是缘分。”
两人又在门前小聊一会儿,衙役再也没说什么,看着他们忽然觉得很羡慕,因为他们很开心。
不过多时,那捕快又快步出来,一到门口就高声道:“杨哥,陈大人让你直接去书房见他。”
杨丛义道一声幸苦了,对汤鷽笑道:“汤兄走吧,一起去见见陈大人。”
汤鷽道:“不好吧,我与陈大人又不认识。”
杨丛义道:“无妨,陈大人也是爱才之人,不会介意。”
二人当即进了衙门,绕几道门,进入一个院落,随后直接进入陈如是的书房。
一进书房就见陈大人在伏案写些什么,听到有人进来,便抬起头来。
“陈大人。”杨丛义与汤鷽当即行礼。
“丛义,坐下说话。”陈如是见到杨丛义十分高兴,当即放下手里的笔,起身过来。
“大人,这是我在武学的同窗,汤鷽。”杨丛义见陈大人过来,赶紧介绍。
汤鷽再次单独行礼,口中躬身道:“学生汤鷽,见过陈大人。”
陈如是点头笑道:“好好好,都是青年才俊,不必多礼。坐。”
杨丛义与汤鷽等陈大人坐下之后,方才一起落座。
一坐下,陈如是便问道:“丛义,临安一行,可还顺利?你也一直没来消息。”
杨丛义道:“得大人推荐,我很顺利就进了武学,大人主掌安庆事务繁忙,武学学业也比较繁重,就没来信打扰,大人不要怪罪。”
陈如是道:“没事,你在武学顺利就好。”忽而问道:“听说临安最近发生了大事,边防震动,你可清楚?”
杨丛义与汤鷽对望一眼,然后回道:“不知道大人问的是何事?”
陈如是急道:“金国使节之事,你们在临安消息应当灵通。”
杨丛义笑道:“大人问对人了,我们此来正是要告诉大人金国使节之事。”
陈如是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急道:“赶紧跟我说说。”
杨丛义道:“三月下旬金国使节团离开临安,不想在临安城外五十里遭遇埋伏,死伤惨重。不过金国副使已经回去了。”
陈如是道:“是吗?我怎么听说金国使节团全都被杀了,边境上箭拔弩张,马上又要打仗。”
杨丛义道:“都是谣言,金国使节团遇袭,我跟汤鷽亲眼所见,并已将副使完颜亮安全送回金国,现在想必已经到达汴京。”
陈如是大惊:“此话当真?”
杨丛义点头道:“千真万确。当日我们救了副使,便一路护送至安丰军,五天之前就已过淮河。”
看陈大人还是不太相信的神情,杨丛义便将经过原原本本讲于陈大人听。陈大人送他去武学,帮了他大忙,立场不战也不和,把信息透露出去应当没有关系。
听完杨丛义的讲述,陈如是道:“总有些人狼子野心,不惜挑起战乱,就为一己私欲。你们做的很好,年轻有为,深明大义,当得朝廷嘉奖。你们稍等,我要把这消息急递庐州,以免误判,轻启战端。”
杨丛义想了想,说道:“大人,如果可以,希望不要透露我们的身份。”
陈如是回到桌前提笔,抬头问道:“为何?这是大功,理当朝廷嘉奖。”
杨丛义道:“我们在武学时就曾遭遇不明杀手,一旦身份暴露,他们找来泄愤,我们怕是小命不保。”
陈如是略一考虑便道:“好,我给你们保密。”
说完提笔就写,不多时一封文书写就。高喊一声“来人”,等人进来,他把文书封好,交代道:“加急文书,急送庐州安抚司,必须交给安抚使大人。”
等人拿着文书离去,陈如是还有些不相信杨丛义方才说的是真的。一再追问细节确认,最后才放下心来。
“丛义,你们这一番送金使回国的经历,颇具兵略要义,看来让你去武学真是对了。”陈如是十分欣慰。
杨丛义笑道:“谈不上并略,就我们三人,不想点办法,早晚被追上丢了性命。”
陈如是道:“不要过谦了,你们这一番作为,也许就能使宋金重归和平,不起战端。如果能不起干戈,你们功勋非小。一路幸苦,你们在怀宁多住几日,稍作歇息。”
杨丛义道:“不瞒大人,我们离开临安已有两月,许久没上课,再不回去,就得开除学籍了。”
陈如是道:“没那么严重,你们这是为了大宋,事出有因。”
杨丛义道:“我们想在武学安稳的学习,不想再招惹麻烦。明天必须要走了,不然落下的学业的太多。”
陈如是见劝不住,便道:“那好吧,晚上为你们接风洗尘,明天为你们送行。”
杨丛义谢道:“不用这么麻烦,大人公务繁忙,我们下次来怀宁,再来拜见大人。”
陈如是见他们衣衫破损,来去匆匆,心中一动,便问道:“你们来去匆忙,当是还有他事吧?”
杨丛义直接回道:“不瞒大人,我与汤鷽离开临安太急,如今盘缠用尽,回临安又路途遥远,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就想向大人借些银钱买马代步。”
一匹马应当不便宜,也不知家里有多少积蓄,于是便回道:“好,你们稍候,我去去就来。”
陈如是起身离去,回房取钱。
大宋燕王 第125章 无可奈何
杨丛义、汤鷽两人在书房里安静的坐着,不说话,也不乱动。
不多时,陈如是回来,手里拿了一个钱袋,直接交给杨丛义,笑道:“丛义,这些钱也不知够不够你们买马,你们先拿去,不够的话,再来找我。”
杨丛义双手接过来,谢道:“多谢大人,等我们回到临安把马卖了,就把钱还给大人。”
陈如是道:“不必了,你们为宋金和平、大宋百姓如此艰辛,就当是给你们的奖励。”
杨丛义立即回道:“大人,这怎么可以......”
陈如是抬手拦住他的话头,道:“没什么不可以,理当嘉奖。”
杨丛义行礼再谢道:“多谢大人。”
陈如是道:“好了,你们明天何时出发,我送你们一程。”
杨丛义道:“我们想早些回去,天不亮就会走。大人不必相送,改日闲暇,再来拜见大人。我们先去买马了,就此别过,大人珍重!”说完便起身告辞。
陈如是停步叮嘱道:“好,记得来信。”
二人随即离开衙门。
在去买马的路上,汤鷽道:“杨兄,这陈大人还真平易近人呢。”
杨丛义笑道:“不错,陈大人对我很好,当初在太湖,后来在怀宁都给了我不少照顾和机会。不然我也去不了武学。”
“看看陈大人给了你多少钱?”汤鷽很好奇,要是有多的钱财,身上的衣裳就该换换了,这是在城里,以后走路也都会走官道,街上被别人盯着看,感觉实在太奇怪。
“你看吧。”杨丛义把钱袋递给汤鷽。
汤鷽丝毫没客气,一把接过来,打开一看,惊呼道:“杨兄,你发财了!”
杨丛义笑道:“多少啊,就发财了。这点钱在你眼里也叫财?”
汤鷽笑道:“所以说是你发财啊。看看除了铜钱,还有不少银锭子,银子也有一百多两吧。”
杨丛义笑道:“那还真是发财了。走,先买马,买了马,有余钱再换身衣裳。”
怀宁县是安庆军治所,比一般的县要繁华许多,在太湖县没有卖马的,但在怀宁就有。
宋金议和之后,淮河以北归了金国,大宋原本的马场全在北方,几乎也都落入金国之手,只有少数几个马场在西北,但所出的军马也都被西北军把持,江南所需马匹基本上都是通过与北方贸易获取,马匹是重要军资,北方金国担心宋朝用买来的马匹组建骑兵部队,因此用于贸易的马匹绝大部分都耐力不强,或者跑不快,几乎全是劣等等马,偶尔有中等马或上等马,都被豪门大户抢走,几乎不在马市交易。各地马市少量的马匹中,偶尔有一两匹看起来不错的马,也基本都是非卖品。
怀宁这种小地方,虽有马市,但马匹数量稀少,中等马都找不到,因此杨丛义与汤鷽自然买不到日行八百、千里的好马。但有马代步,一天能跑三百里,他们也心满意足,总比走路强太多。
劣等马还算便宜,基本都是买来装门面,或着拉车,不需要它跑多快。一匹马三十贯钱,买马花了六十贯,剩下的银钱还有大半,手里有钱顿时感觉阔气了。
二人又去成衣店买了一身不错的衣裳,回到客栈再开一间房,洗完睡觉,天也快黑了。
第二天一早,不等天亮两人便出发,赶往临安,去临安的路杨丛义很熟悉,一日两三百里,自不在话下。
福宁殿。
赵构伏案临摹字帖,近侍轻摇团扇,站在一旁。
“官家书法精进,这字已有褚公神韵。”近侍在一旁评论道。
赵构手腕一转,当即收笔,近侍接过笔放好。他欣赏了一会儿自己的临摹作品,然后叹息道:“差褚公远矣。”
近侍摇着团扇道:“官家国事繁忙,哪有许多时间练习书法。”
赵构道:“是啊,若有几年闲暇,当得褚公神韵。”
近侍道:“可恨总有些人要挑起事端,见不得天下太平。听说金人已准备南下?”
赵构道:“没那么快,北方正是水草丰美的时候,要打仗也是八月以后,也不一定会打。但这次事件是一个教训,不能再发生。让你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近侍道:“还没消息,不知道他二人去了哪里。当日职守的侍卫,跟出城,发现有人尾随,除掉对方后,就找不到他们踪迹。两个月都没回过武学。那些人都是死士,抓不到活口,也查不到来历。”
赵构道:“继续查。武学怎么样了,还有多少学生?”
近侍道:“三月出事之后,学生又走了一批,如今只有四名学生常在。”
赵构道:“有些人过分了,看来只去职还不够。”
近侍道:“官家说的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就该严惩。”
赵构道:“严惩倒不至于,朝廷里有不少人跟他们有关系,还少不得他们。”
近侍道:“惹出这么大的麻烦,还不严惩他们?要我说,全都赶到琼州去。”
赵构道:“有些事情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近侍忙低头认错:“小的失言了,官家恕罪。”
赵构道:“你继续盯着武学,他们回来了就跟我说。”
近侍道:“是,官家。”
扇了一会儿团扇后,近侍道:“官家,慈宁殿今天来人了,说天气渐热,太后心情不佳。”
赵构思索良久,才道:“以后五六七八月,慈宁殿每月多拨一万贯清凉钱。”
近侍看着桌上的绿豆汤,心里五味杂陈,却还是轻声道:“是,官家。”
金国,汴京城内,留守府。
完颜亮快马一路风尘赶到汴京,未及休息,便被完颜充叫去。
“迪古乃,我以为你死在宋人手里,正向上京请求发兵为你报仇雪恨,不想你倒回来了。”完颜充笑着走出大殿,迎接完颜亮到来。
完颜亮一脸疲惫,随他进殿之后,径直坐下,很不高兴的说道:“你这么急叫我来做什么,我刚进城,水都没喝一口。”
完颜充道:“听说你死而复生,我当然要看看,是不是有人假冒。”
完颜亮道:“你希望我死在宋人手里是吗?”
完颜充道:“迪古乃,你这说的什么话,听说你被宋人杀了,我可是大哭了一场,当即就想发兵南下,给你报仇。”
完颜亮冷笑一声:“为我报仇?那我在淮河边上,怎么连一个金国勇士都没看到?”
完颜充道:“我虽是汴京留守,手握五万大军,看这也是金国军队,没有大帅府的军令,我怎么敢为私仇发兵。所以得到你们的死讯以后,立即把消息传回上京,我这边也在加紧备战,一旦大帅府的军令来了,马上就能挥兵南下,为你报仇。”
完颜亮道:“快马上京来去一个月也够了,大帅府的军令呢,要给我报仇吗?”
完颜充道:“迪古乃,你又不是不知道,这等大事,上京需要时间共议,一个月怎么够?”
完颜亮又道:“那你这汴京大营备战了吗?一路北来,州府全无备战迹象,就是这么给我报仇?我迪古乃就该死是吧?”
完颜充道:“迪古乃,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你自己要去宋国,我没警告过你吗?”
完颜亮道:“不想跟你争。我就问一句,到底打不打?”
完颜充道:“我又不在上京,我怎么知道。”
完颜亮怒道:“都两个月了,你知道什么?”
完颜充道:“你没回来,可能会打,现在你回来了,应该就不会打。金宋和议是大帅主持促成,现在大帅大权独揽,让他再统军打仗怎么可能,上京他不管了?”
完颜亮道:“如果我真死在宋人手里,大帅也不打?”
完颜充道:“你不要整天想着打宋国,你不看看北边草原乱成什么样了,跟宋国打了十几年,我们死了多少女真勇士,再跟宋国打,北方草原的狼崽子都会变成恶狼,到时候从背后咬我们一口,金国就完了,亏你还跟过大帅几年,这都不明白?”
完颜亮道:“那我迪古乃死了就白死,是吗?”
完颜充道:“你这不是活的好好的站在这里。你赶紧离开汴京,返回中京去。”
完颜亮道:“中京有什么好去的,我偏偏就要待在汴京。哪儿都不去!”
完颜充到:“迪古乃,你不要无理取闹。就算你死在宋人手里,也不能影响金国大业。该干嘛干嘛去!”
完颜亮愤而起身:“都当我迪古乃好欺负,想让我回中京,我偏不回去。”当即离开大殿。
完颜充见完颜亮赌气离开,也懒得理会,高喊一声:“来人。”
随即有军士进来,听他吩咐。
“八百里加急,副使迪古乃安然返回汴京。”
军士高声应承。
完颜充又道:“派人盯着迪古乃,他要是敢煽动士卒,或擅自南下,立刻捉拿。”
军士不敢应承。
完颜充道:“不用怕他,出了事我担着。”
有了这话,军士这才敢应承。
“还有,传令所有部将,不得与迪古乃接触,若有违令,军法处置。”
军士又应承一声,见完颜充无事了,这才退出。
“金宋和平,金国大计,岂容会因你迪古乃的生死就轻易更改!”完颜充一声轻哼。
大宋燕王 第126章 别了
汴京城虽好,繁华不再。
在完颜亮眼里,不管多美的建筑,都不能跟临安想比,临安的精细与热闹,无与伦比的朝气,怕这天下也没有地方能比。
北国的苍茫,哪里比的上南国的花街柳巷,临安一行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
回到汴京还没休息一天,便耐不住寂寞,骑马出游汴京城。
临安是宋国都城,汴京曾经也是,有趣的地方应当都有趣,热闹的地方应当都热闹,他要找到在临安时的美妙感觉,那种美,无时无刻不想,却再也去不了,真是人生遗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