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横刀架在胳膊上,轻轻的摩擦发出刺耳的身影,这样会使刀锋更加锋利,摇动棘轮弩的手臂一快一慢这样更加省力,长枪盾牌相互交叠起来组成防御。
只可惜使团中没有火药弹,也没有火枪,否则击杀这些人只需要一炷香的时间便能结束战斗。
大宋有这样一条军令,除非官家下旨,或是大军出征,否则所有的火器一律不得带出军中走出大宋国境。
所谓的教皇卫队武器单一,长戟几乎是他们的统一装备,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小小的圆盾和长剑短剑。
至于他们所用的弓箭,实在是粗糙不堪,这样简易的弓箭能在宋军的板甲上留下一道白痕就算不错了。
钢铁的甲士和马车组成了小型的城墙,使团的队伍不是停滞不前的,相反而是在运动,车队缓缓的行驶,甲士环绕四周,如同一座移动的城堡。
只可惜使团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装备战马,否则速度一定会碾压卫队。
虽然对方宋军已经摆开了阵势,并且在一步步的突围,但罗马城的卫队并没有动手,只是架着武器不但的对峙以及向后退。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丢脸,罗马城的守军居然被外国使团逼得后退,且不敢发动进攻,即便是城中的罗马人也看不下去,这里是罗马,是教皇国,是教廷的所在地!
当然宋军也没有率先动手,晏殊相信在如此强大的军力下已经能够做到威慑罗马城卫队了,事实上无论是大宋使团还是罗马人都不希望发生流血的战斗。
但凡事都有意外,就在大宋使团和罗马卫队都不想战斗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教皇卫队中不知是那个人突然手一抖,一直弓箭立刻射出扎在了宋军的板甲上发出铛的一声脆响,就在卫队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宋军的棘轮弩便立刻还击了。
这一箭在宋军看来等同于开战,之前射死那个宣读命令的人死有余辜,他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挑衅大宋的尊严,射死他也是应该。
但这一支突如其来的弩箭却是在向宋军射出冷箭,同时也意味着战斗的开始,宋军的棘轮弩飞快的上弦,同时飞快的攒射出去。
弩箭的破空声伴着随惨叫在官场上响起,此时的卫队也开始了进攻,战斗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打响了。
使团军队仗着自己盔甲厚重,马车中带有挡板,裹挟着使团中的重要成员不断的向城外杀去。
而晏殊在第一时间把手中的指挥权交给了禁军中的校尉,他们是大宋的战斗基础,也是指挥军队的好手,因为他们了解军队,了解战场。
晏殊的命令很简单,突围至港口,登船还击!
在城池中的巷战对于禁军的老兵油子来说实在是太过得心应手,虽然是在大秦的城池中,但这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
在抵达这里之前,晏殊就已经通过强大的情报收集得到了这里的大部分地图,而在出发之前军中的校尉已经把土地背的滚瓜烂熟。
他们是要突围,不是要打持久战,就要选择最快的路线前进,同时还要适合马车通行。
在之前晏殊曾经下达过一个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保护使团中的那个孩子,即便是他身死也在所不惜。
所以小尼克现在是最为安全的,晏殊就护卫在他的四周,虽然晏殊是文臣,但身体却是不差的,手持横刀坐在小尼克的对面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刚毅之气。
“陛下,你应该看看外面正在发生的事情,捂住耳朵的人永远也听不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外面的喊杀声,刀剑的碰撞声,弩箭的穿透声,每一声都在刺激着小尼克的大脑,他实在是太小了。
但身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必须要面对这一切,颤颤巍巍的扶着马车的车窗向外看去,他看到了世上最震撼的一幕。





宋缔 第两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来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宋军的将士举着高大的龙旗向前小跑着前进,速度虽然捕快但势不可挡,盾牌组成了一道又一道的防御,而长枪手利用小跑的冲击力狠狠地扎向来犯之敌,任何阻挡在他们前方的敌人都将被刺穿然后迅速的甩开,在地上留下一道血的痕迹………………
罗马城卫队手中的长戟要么扎在坚固的盾牌上,要么扎在坚硬的板甲上,并不能对板甲中的宋军造成多大的伤害,他们唯一能够阻止使团前进的办法只有一个,利用长戟在地面组成一道“密林”。
他们发现宋军前进的路线很明确,于是在能通过马车的入口设置长戟阵以对付宋军坚固的铠甲,但宋军的弩手会射出密集而威力惊人的弩箭,瞬间带走任何阻拦在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宋军几乎做到了具装板甲,而卫队中只有一部分人装备了锁甲而已,无论是在防御上还是在进攻上都和宋军天差地别。
使团的队伍虽然速度不快,但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距离城门也越来越近了,无奈之下卫队长只能使用最后的办法,派出更多的士兵阻挡大宋使团的去路。
人都是有尊严和羞耻心的,眼下被宛如恶魔一般的宋军杀得尸体都铺满了街道,让他们如何能善罢甘休?
拦截的队伍从五百人增加到了一千人,还用了而大量的杂物封堵路口,这已经是十倍于大宋使团的兵力了。
大量恶毒的诅咒从卫队长的口中喷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击溃大宋的使团,这已经无关乎罗马的荣耀,而是自己的脸面问题。
宋军的弩箭如同不要钱一般疯狂攒射,在有效射程内尽量多的击杀敌军,这是他们的优势,要压倒性的对付贼人。
大宋站着公理道义,凭什么对使团动手?两国交战都不斩来使,何况大宋和大秦之间还有着丰富的贸易往来。
这是对使团的侮辱,也是对大宋的侮辱,要知道现的宋军对于荣誉看的很重,命可以不要当荣誉却不能丢。
眼下双方之间的战斗已经变成了尊严之战,谁也不想丢掉自己的尊严更没人想要丢掉自己的性命。
但罗马人不知道的是,宋军接受过太多的战争洗礼,这场突围战并不是危险的死局,巷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当然是狭小!
在狭小的地方宋军占据了盔甲和兵刃的优势,对于罗马城的卫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他们的武器无法在宋军的板甲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而身上的盔甲却能被轻易的撕碎,这就是武器的代差。
宋军惊讶的发现,原来这些大秦人的兵器根本就比不上塞尔柱人,他们一直认为塞尔柱人的兵器和大秦的兵器是差不多的,但没想到这些大秦人的兵器根本就没有塞尔柱人的强大。
在看到罗马城的城墙时,大宋使团的防御力量做出了令罗马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使团的防御突然从前面分开,让出了一片空白之地。
罗马城的卫队抓住这个空隙疯狂的向空隙涌去,这是一举击溃大宋使团的机会。
但他们不知道,宋军之所以让开通道,是为了躲避误伤,高大的甲士出现了,他们手持巨刃挥刀向前,刀墙带着寒光出现,在阳光下散发着冰冷。
首当其冲的敌人被巨刃斩下变成碎块,三十人队的陌刀手在大规模的战场上都是一直不可小觑的力量,何况是在街道上?
没有东西能够阻挡他们的前进,如同巨石分开水浪,如何阻挡在他们面前的东西都将变得粉碎,盾牌破碎,铁甲破碎,刀剑破碎,巨力挥砍之下罗马城卫队崩溃了…………
“撒旦的军队!”
“上帝的鞭挞!”
“这是神罚!”
“魔鬼来了!”
………………………………
罗马城的教皇卫队不断的呼喊着恐怖的代名词不断的逃命,四散而逃之下根本就没人敢上前阻拦大宋使团的离开。
卫队长是第一个逃命的人,他在看到宋军的陌刀手后便快速的逃走,甚至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
无序的撤退最为致命,在拥挤的街道上踩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从千余人到数百人,罗马城的教皇卫队折损严重。
而眼下发生的踩踏更是疯狂,只要倒在地上就会被无数友军踩踏,窒息而死都算是好的。
刀剑尸体盔甲丢了一地,罗马人成功的阻止了大宋使团前进的步伐,但不是通过战斗而是通过踩踏的尸体…………
一些人脱掉了身上的盔甲,丢弃了手中的刀剑,蜷缩在道路的两边,他们发现只要这样宋帝国使团中的射手便不会攻击他们。
只要是向使团方向逃窜的人,必定会被无情的射杀在街面上。
大局已定,使团的校尉举拳捶胸对晏殊道:“启禀正使,贼人以溃,道路拥堵,还请正使稍待。”
晏殊轻轻用手拍着边上已经吐到昏天黑地的小尼克,一边对校尉道:“速速清理,出城登船,不得延误!”
于是诡异的一幕在罗马城中出现,宋军在搬运地上的尸体和道路上的障碍,而罗马城的卫队却只敢远远的观望。
所有人都在祈求这支魔鬼一般的使团队伍快点离开罗马城,他们已经恐惧到了极点,没想到这个以商贾闻名于世的东方帝国居然有着如此强大的战力。
只有格里高利七世知道,自己低估了宋帝国,这个可以击退野蛮塞尔柱人的帝国强大到了自己无法撼动的地步。
而随着这支使团队伍的离开,他的教皇生涯也将会出现种种危机,宋帝国的货物肯定不会卖给罗马城了,而宋帝国是支持亨利三世以及亨利四世的。
自己强大教会的计划恐怕要覆灭,而最可怕的是亨利三世利用这次机会对教廷予以谴责和攻击。
无缘无故的要求搜查别国使团,这本就冒着极大的风险,而最终还被使团击败,成功的惹怒了宋帝国…………
想到这里格里高利七世只觉得浑身冰冷,他要想办法让这场无厘头的战斗变得合情合理,并且得到宋帝国皇帝的宽恕。




宋缔 第两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罗马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利益是永恒的追求,无论是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王朝亦或是一个宗教,无论是哪个都希望利益最大化。
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格里高利七世没想到自己会和远在东方的宋帝国爆发冲突,更没想到罗马城的教皇卫队居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千余人竟然留不下百余人的使团队伍,更可怕的是还被击溃了,死伤过半的同时还发生了大量的踩踏,以至于最后没有负伤的仅有数十人而已。
宋军离开之后,罗马城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现场的惨状让人难以结束,出现在街道上的人看到眼前这一幕无不纷纷作呕。
满地的鲜血和尸体,不时还夹杂着碎肉,以及不知道是人身体中的哪个器官。
大宋使团虽然离开了,但给罗马城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恐惧,作为天主教廷的所在地,又是教皇国的都城,这里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凶残”的屠戮。
事实上很多时候这里都是备受敬畏的存在,世人心目中的罗马城仿佛沐浴在圣光之中,在上帝的慈爱之下。
但现在却充满了血腥味和尸体,在青铜母狼的雕像下,在罗马的街道上,人们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幕。
千人的教皇卫队居然被百人的大宋使团所击败,并且大宋使团的折损并不多。
而在使团离开的同时他们居然还从容的把战死士兵的尸体带走,并且还搜刮了卫队的尸体,带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从容而去。
即便是大宋使团的离开,罗马城的教皇卫队也没有再度出兵阻拦,这时候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这支恶魔一般的军队终于走了。
而此时的格里高利七世居然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平息这场愤怒,他要让看到这一切的人都闭上嘴巴,要让大宋使团“忘掉”这件事,要让大宋皇帝“忘掉”这件事。
这样一来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对大宋使团进行收买,收买这个使团中的所有人,并且把罪责推卸到倒霉的卫队长身上。
如此一来就要看大宋使团的态度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格里高利七世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同时他的行动也极为迅速,派出红衣侍者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大宋使团,目的只有一个请晏殊屈尊等待。
格里高利七世是一个相当精明的政治家,他最擅长的便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政治手段进行博弈,用汉家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合纵连横的高手。
他派出的使者很大程度上的挽留住了已经到达港口的大宋使团,这事实上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请求,晏殊在抵达港口后便立刻让使团登船,并且让大量的商团护卫控制了港口。
虽然使团只有区区一百多人,但跟随使团前来的海船却有几十艘,这些巨大的商船早已遮蔽了奇维塔韦基亚港。
这是一座古老的港口城镇,就在罗马城的边上,曾经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港口,现在成为罗马城以及教皇国的重要港口。
大宋的海船每年都会在这里登陆,向这个西方帝国运送大量的货物。
随同晏殊前来的船队早已把这个港口变成一座要塞,实际上这里已经有了一座要塞,一座强大的要塞,只不过现在这个要塞已经被宋人接管。
晏殊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派人向船队发出信号,强大的战船上几乎都装备了火炮,甚至有些还在甲板上装备了臼炮作为进攻的手段。
在晏殊的使团抵达港口之前,这里就已经被大宋的使团拿下,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被大宋的商团拿下。
约翰没想到晏殊的行动速度就让如此之快,更没想到他有如此的先见之明。
奇维塔韦基亚的海港要塞其实是宋人修建的,在大宋的商船第一次抵达这里之后,便帮助这里的官员修建了一座要塞,而条件便是请奇维塔韦基亚镇的官员对大宋的船队多加照拂,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样的好事当然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奇维塔韦基亚的官员们立刻把大宋的商团变成了最为尊贵的客人,而大宋的商人们总是会给奇维塔韦基亚的官员带来好处,双方之间的有时会成为一种关系极佳的伙伴。
商人和官员一旦搅合在一起,那恐怕就变成世上最为肮脏的交易。
大宋的商团夺取要塞的过程晏殊就是不想也知道,在大宋没有官商勾结这一说法,官员和商人之间不得有过多的接触,更不得有钱财方面的往来。
而在这里,恰恰相反,商人和官员往往是沆瀣一气,商人影响官员从而获得有利的政策,而官员通过商人获得钱财。
看着安安静静的港口,以及站在港口前列队等待的商团,晏殊就知道他们已经把港口给控制下来了。
在外朝,大宋商团的力量是相当强悍的,他们拥有自己的卫队,每年会得到大宋军中淘汰下来的武器,并且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
他们可以招募军中退役的老兵作为护卫,这些老兵不光手段高明,经验丰富,更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培养出的本能,简单的一眼就能看出有没有危险和埋伏。
当然招募这些人并且给他们配备武器装备,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层层报备,且不得出现在大宋境内,而且开销惊人。
所以单一的商队是养不起这些人的,但商团不同,他们是由数支商队组成,有些规模庞大的商团甚至由十几支商队组成。
如此一来他们的货物品种更多,运输成本更低,同样也能雇佣的起强大的护卫。
能跟随大宋使团前来的商团自然实力不弱,他们同样也是当初赞助奇维塔韦基亚镇官员在海港修建要塞的商团。
所以当红衣使者抵达奇维塔韦基亚港口,看到这里整个的城防和要塞被大宋接手之后便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他依旧向晏殊传递了教皇的请求。
教皇国自然是一个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是国中之国,但神圣罗马帝国中这样的国家不在少数。
几个诸侯国组成了效忠教皇的国家,于是便有了教皇国,既然教皇不光是宗教的领袖,还是世俗的皇帝,晏殊自然会给他应有的尊重和面子。
当然,晏殊更为在意的是,他想着如何在这里把大宋的利益最大化,反正神圣罗马帝国未来的皇帝已经在大宋的海船上,谁也不可能把他带走。




宋缔 第两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格里高利七世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要远胜于他现在的教皇身份,他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懊悔弥补不了自己犯下的错误。
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得原谅,获得大宋使团的原谅,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大宋皇帝的原谅。
确认了自己的目标后,格里高利七世就有了一整套的计划,而眼下在港口的大宋使团也算是彻底安全了。
在红衣侍者离开之后,晏殊便想看看这位罗马教皇到底想要玩什么花样,毕竟这是一场针对大宋的挑衅和羞辱,若是他打算让自己既往不咎那便是太过天真了,当然除非他能拿出足够的好处来。
晏殊虽然第一次踏上大秦的土地,但对于这里并非是不了解,相反他在抵达之前做了在海上的时间里做了许多“功课”。
通过大宋商贾以及黑手不断收集起来的情报,他大致了解了这个帝国的政治制度,知道他们的王朝和大宋的区别。
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说是天差地别也不为过。
但晏殊知道要想在大秦获得足够的好处和利益,就要了解这个王朝的一切,所以他几乎把大秦的制度了解的透彻。
对于晏殊来说,眼下的大秦国就如同东周的早起一样,虽然有很多诸侯以及领主贵族之类的,但他们都要听命于皇帝。
诸侯的军队同样要听从皇帝的调遣,但这其中的变数却很大,因为这些军队的时机掌控者是他们的领主贵族,而不是直接向皇帝效命。
于是这就等同于诸侯向皇帝效命,皇帝的命令对诸侯有效但对军队却没有那么大的约束。
这在晏殊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大秦和汉家不一样,即便是分封制也没有这般的,那些贵族和领主不是通过皇帝的分封而出现的,而是世袭罔替一直继承下来的。
所以无论王朝和皇帝的更迭与否,也无论是皇权高于教权或是教权高于皇权,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除非皇权或是教权触犯到他们利益的时候。
至于格里高利七世想要做什么,晏殊这般在华夏朝堂中历练出来的文臣自然是看的一清二楚。
无非就是原本依附于皇权的天主教想要进行权力的扩张,如此一来双方之间必定会爆发冲突。
毕竟大秦的皇帝亨利三世曾经废黜了反对他的教皇格列高利六世,并且拥立克莱孟二世被选为新教皇,为自己三世加冕。
而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他又多次废立教皇,在晏殊看来,显然亨利三世一直掌握了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
但这样的行为在晏殊看来同样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教权对皇权的威胁,因为现在的天主教已经不再是一个世俗信仰,更是一个世俗王国!
教皇国的大小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诸侯愿意附庸教廷,他的领土就会变成教皇国的一部分,而教皇自然而然的也就拥有了对这片新领土的权利。
要知道这些诸侯国原本是附庸于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法兰克尼亚王朝的,当他们选择附庸教皇国之后,虽然教皇国和法兰克尼亚王朝是一体的,但稍稍有些脑子的人都知道其实并非如此。
即便是晏殊这个外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弊端,做好的办法就是让皇权掌握永远的强势,让宗教变成永远的附庸,如此一开才不会出现天主教干涉皇权的事情发生。
在汉家百姓的思想中,宗教无论如何也不能与皇权对抗,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是高于一切的,这是从千年之前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便奠定的基础。
但这个想法在大秦却难以实现,因为这里天主教的思想已经进入到了每个人的脑子里,从出生开始宗教就无处不在,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信仰已经被刻进了他们的脑子里。
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如用回回教一般,皇帝成为王朝的君主同时也是回回教的领袖,这便是最好的办法。
但这一切都是大秦的困局,不是大宋的,晏殊是大宋的朝臣,而不是大秦的朝臣,官家心中的想法他不知道,也不可能把这一点告诉年幼的亨利四世,除非官家亲自指导否则这将会变成永远的秘密………………
虽然这个孩子可怜,但这也是大秦国自己的事情。
大秦是华夏王朝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这是来自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所形成,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当时的汉家王朝认为罗马帝国就像汉朝一样拥有高度文明,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她命名为“大秦”。
只不过现在,随着双方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字也被准确的翻译出来,但宋人依旧会以大秦国来称呼她。
晏殊虽然从资料中了解到大秦的模样,但他并不想参与其中,此时的汉家文明还不知道参与到外朝的内政中有多么的重要。
对于晏殊来说,混乱的大秦国对大宋并没有多少影响,甚至于对大宋来说有利而非弊,一个统一完整而强大的国家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使团就在奇维塔韦基亚驻扎下来,同时还临时占据了这里,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在使团的身后有着大量的海船作为保障。
1...694695696697698...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