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莲飒

    行至半路,又被人拦住去路。柳明正要发火,右手上方传来笑声。

    “小兄弟,咱们又见面了。今日可有闲心叙叙旧”

    那雍容华贵之人,不是周稽又是谁

    “他怎会在此处”上楼时,柳明轻声问道。

    “哎呀柳兄不知吗这唐华客栈,乃在下所建。”周稽于梯前等候,“当日一别,甚是挂念。未想今日有幸再遇李兄,太巧!太巧!来人!将我那壶云梦游仙拿上来。不今日不醉不归,不醉不归啊。”

    “哎这位小兄弟莫不是受了伤快去请杜大夫……”

    “不必劳烦。”李铭打断道,“他不过一时兴起,尝试自创绝学。”

    周稽感叹道,“大隐隐于市,先前未曾想过小兄弟竟为绝顶高手,迈入宗师之列。我还未见其出手,不知他与七星孰强孰弱小兄弟可要比试比试”

    李铭拒绝道,“比武一事,日后再谈。舟车劳顿,需得整顿一番。”

    “自然,自然。有请。”周稽掀开门帘,一阵熏香扑面而来。后起琴瑟,靡靡似有软香窃玉。

    周稽不悦道,“我这兄弟,皆有识之士,尔等奏此靡音,还望入那庭院宫墙否退下。退下。”

    琴师惊慌失措,跪地求饶。美人垂泪,惹人怜惜。




第99章 十二.天女不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查找最新章节!

    熏烟缭绕,富贵公子端金杯,拇指上玛瑙耀眼。

    “不知诸位可知,江湖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周稽道。

    李铭不动声色,与之周旋。“莫不是瑶池天女一夕之间容颜苍老”

    “正是。短短两日,不老泉传闻如原上草木,生而又生。”

    “我有一事不明。”

    “公子有何高见”

    “为何总有不轨之辈将苍老与不老泉等同易容呢换位呢”

    周稽大笑,轻敲金杯,“公子,敢问人言归谁”

    “自己”

    “错。”周稽道,“若有黄金千两买你一句‘我猪狗不如’,应否”

    柳明眉头紧蹙,“自是不。”

    “若是黄金万两呢”

    “亦不。”

    “若你家境贫寒,家中老母病重,幼儿无依呢”

    “这……”

    周稽见状,嘴角微抬,手握胜券,“再者,如若你只道‘我不如狗’,听者却与别人称你方道‘我不如猪狗’,后人又信哪句后人又将此句传遍街头巷尾,届时纵使你意气难平,与君对峙,那又如何你便是没说,也得为说了。只因人趋利避害之心,舍生取义多为戏言。让你委屈,与让自己委屈,多选后者。”

    “话已至此,君尚断定人言归自身否”周稽微微摇头,“非也,非也。”

    李铭道,“周公子所言极是。只是不知您是散财的,还是拿财的”

    “哎,小兄弟,我区区一名小卒,何来翻天覆地之能不过以贱人之躯,妄成仙道。”

    “可您方才还道人言可畏。”

    “此事为有心人利用,推波助澜,背后纠葛我一概不知。”周稽轻道,“可天女手中握有不老泉隐秘,却是不假。”

    “一派胡言!”柳明拍案而起,李铭拦下。

    “柳兄,息怒。周公子既言明,必有其道理。”

    周稽叹道,“李兄敏锐,不错,我确有天女饮不老泉之铁证。”

    他一拍手,婢女遂执一宝盒。其内有画卷。

    “据我所知,仙阁于五百年前成立。当时天女亦引得江湖动荡,有一画师,自称白鹤散人,为其作画。此乃真迹。”

    婢女展开画卷,画上美人栩栩如生,柳叶眉、桃花眼。美极,美极。

    “而后四百年,又有画师为天女作画。此为后一幅。”吧

    周稽左侧婢女亦开盒拿画,画上女子倾国倾城,端其相貌,竟与五百年前天女长相极似。

    柳明不可置信,“这……”

    “如此,兄台可觉天女无辜否仙阁、天女……皆与仙人相连,不知是仙阁祖师先遇天女,得其点拨,建立仙阁。还是仙阁祖师先立宗派,再遇仙女。其间曲折,我自然不知。只是,巧啊,太巧了。”

    “周兄有何见解,说来听听。”

    “哎,小兄弟。见外了。我便是自觉驽钝,这才邀您共饮。”周稽又道,“我一不懂经纶,二不懂武艺。全身上下,唯有鱼目尚可。商人嘛,不是靠嘴去说,我手上店铺上千,若一个个去说,怕是一年七百二十天亦不足。商人靠的是眼力,发掘客人的眼力,发掘商品的眼力,还有发掘人才的眼力。那日临仙湖上,我一见小兄弟,便觉你并非凡人,有仙缘。说不准便能找出不老泉。”

    “周兄如此看重,李某惭愧。”

    “哎,小兄弟莫学儒家那套腐儒之论。有才便是有才,无才便是无才。有才之人拿千两,那叫应当。无才之人拿千两,那叫走狗屎运。我看你们既来唐华道,想必有了些启发。可否说来参考参考”

    周稽此言一出,李铭不吝赐教,“敢问周兄,家中可有谌言帝野史”

    “史书没有。话本倒有几个。不过我想小兄弟想看的怕是大儒书院里的《游仙传》。”

    “《游仙传》”

    “虽名游仙,却为史书。乃当时史官所记。小兄弟也不必赶往大儒书院,我诵于你听。‘帝二十年,佛山有云,霞光万里,西来金仙。仙人酒醉,落入一农家。见其家徒四壁,瘦骨嶙峋。问之。答曰君王暴虐,苛政徭役,驱赶贤才,重用贪官,民不聊生。仙人不忍,飞至京城。一路尸骸遍野。行至京城,歌舞升平。城内酒池肉林,城外乞丐如林。叹为观止。’。”

    “游仙怜悯世人,助其良多。未想老君召回,告之曰违逆天机,此乃众生命数。游仙反问,汝为何断言老君拂尘一指,天书在此,尔可一观。游仙观之,方晓世间命数。遂留诗一首,以儆效尤。”

    “谌言帝见其诗歌,大发雷霆,怒火冲天。忙令下属焚烧油嘴滑舌之鼠辈,又血洗忠诚良将。终至灭亡。谌言帝逃往东海,贵妃苦其久矣,于东海之上焚烧战船。相传谌言帝哀嚎七天七夜,方才死去。”

    李铭听罢,喃喃道,“掷杯垂得焚天海。莫非焚天海便为东海”

    “确有此说法,可东海之大,不老泉又在何处”

    “不,东海在下半句。”

    “抬手一指接天泉自然为不老泉。《山海异闻》中写道,涓涓兮自天上来。李兄……这是为何”

    原来在周稽谈论时,李铭随手将金杯掷出,置于地上。周稽并不不满,只为好奇。

    “掷杯。”李铭回答。

    “哎呀,这倒是个好法子。仿仙人行事,或可体验当时之景。”其实周稽此言乃奉承之语,若当真如此简单,不老泉传闻便不会留至今日。

    众人苦苦思索,忽听得李铭道,“拿舆图来。”

    “舆图小兄弟可有线索”

    周稽家缠万贯,区区舆图自是不在话下。他见李铭对着舆图思索,也不追问。

    “东海至西部雪山之间,可有桃源异闻”

    “桃源异闻”周稽先是一惊,后遗憾摇头,“甚多,甚多。且多不实。”

    “那……此线之上呢”李铭一指划去,于舆图之上划出自东海至西部雪山的一条长河。

    周稽观之,反复思忖。“哎,我学识浅薄,只恨幼时偷玩逃学。小兄弟请稍等片刻,詹知亦处唐华道,他博古通今,待我请他前来一观。”



第100章 十三.解题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查找最新章节!

    詹知确在唐华道,他若回春秋山,此为必经之路。而唐华道内,客栈皆与周稽有所往来,故而詹知一举一动,皆于周稽目下。

    这不,他说片刻,就是片刻。

    茶水尚温,便将詹知请了过来。

    詹知半躬身,“见过李公子,柳公子,还有这位……”

    “张帅。”

    “哦,张公子。”

    “行了,我们相识已久,不必讲客套话。李小兄弟正研读游仙诗,你可帮上一帮。”

    “游仙诗”詹知笑意更甚,“说来惭愧,我自诩饱读诗书,却于解谜一行一窍不通。怕是帮不上什么。”

    话虽如此,詹知却行至桌前,问道,“李公子所问为何”

    周稽轻哼一声,对其秉性甚知。

    李铭又一次划出长河,“此线所过之处,可有桃源异闻。”

    詹知略一思忖,点在一处,“线上没有。边上倒有一处。此地名椮溪,袁登祥故乡。袁登祥乃祁儒朝宰相,曾作诗一首。称其故居为山中桃源。”

    李铭听得直摇头,“既为宰相,必然不是了。我想要民间传言,身份越低越好。”

    “李公子可得失望了。”詹知道,“唯有身世显赫之人才可读书识字。桃源本为诗中意境,乃虚构之所,实为避世之意。山野村夫只认桃园,不识桃源。又怎会有桃源异闻,怕皆为神鬼之说与那桃花仙吧。”

    “焚天海指实地,桃源却为虚处”

    “李公子有何事不明”

    李铭先指东海,“相传谌言帝焚毁于东海,游仙诗又自其而来,我便先将焚天海看作东海。”

    随后,他又指着西部雪山。“焚天海为下半句,上半句却道接天泉。你们因诗从游仙,故而认为接天泉乃不老泉,可如果舍弃游仙之说,只作诗歌来观。岂非与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谓接天泉不过夸张说法,实则指地势落差。泉水自天上来,实为雪山雪水融化,自高山流下。我认为,游仙诗第二句,便指自东海至西山之间。再看掷杯动作,是否与河水由高至低,汇入东海极为相似”

    其余人一片思索,詹知点头道,“有理。李公子方说桃源,可由第五句‘乞儿觅得桃源处,桃源处下鸡鸭棚’所发”

    “正是。其他几句,却是过于宽泛,不知所云。”

    “宽泛是有几句意味不明。不过在我看来,还算环环相扣。”

    “嗯”李铭不通诗歌,露出疑惑之色。2018小说

    詹知侃侃而谈,“公子可知,写诗亦有三层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詹知微微一怔,周稽已与柳明下起棋来。张帅则背靠木栏,一动不动。

    “公子好文采,不过却与写诗三重境无甚关系。写诗第一境乃入门境,讲究平仄押韵、对立工整。第二境为登天境,用词华丽,内容匮乏,看似精妙,实为空洞。其内多无思想,堆砌典故。第三境为归墟境,至此境界即返璞归真,以情写诗,情至诗出。游仙一诗,看似宽泛,却时刻围绕帝王、百姓、山河。读之可通《游仙传》内百姓疾苦。”

    “你看,这句帝王举手摘星辰……”詹知提笔写下,“人又怎摘得星辰,故为隐喻,意指帝王坐拥天下,可任意妄为。”

    “再看此句,乞儿觅得桃源处。虽言乞儿,可谌言帝在位时期,天下除去官僚豪绅,只剩乞儿,并无平民。此句便意指百姓渴望安居乐业之所,期盼皇帝让位。而后几句,便是用青楼妓女,新老更替,代指朝代更替。最后唇红珠霞金缕衣,观者遥问天女名。即为战事已了,天下太平。”

    詹知又感叹,“当时谌言帝以其反诗,倒也并非无凭无据。”

    “詹兄,你认为游仙诗乃讽今之诗,我却不然。”

    “公子有何高见”

    “世人皆知仙不老,仙人酒醉怜君老。你忘了此句。如若作诗之人妄图讽今,何故编造个不老泉。去掉前三句为何不可”

    “可能他身份特殊,不便直言。需以游仙自称。”

    “这也不通。若他有心,随《游仙传》里所述,怜百姓苦更为合理。何故写道怜君老”李铭道,“詹兄方才所言,乃由后往前推论。可一般人看诗,该由前往后。世人皆知仙不老,仙人酒醉怜君老。才该为第一句。意为仙人酒醉,怜惜世人易老,故留下不老泉。以此类推,接下来,该讲述不老泉所在。”

    “第二句方才已分析过,暂且不谈。第三句,挥毫泼墨洒山河,是否便为舆图舆图由笔墨所画,舆图之画亦为山河之画。后半句山河颠覆又几何,我却不明。再往下,思路却十分跳脱。不过以之前所推,应当藏有不老泉具体位置。”

    詹知沉思道,“可后几句,便是没有典故了。”

    “桃源为虚处……人亦无可摘星……如果不老泉为真,焚天海为真,那摘星辰便为假,觅桃源亦为假……后三句便不该指实景……而该作虚构之物。”

    詹知不解,“不就是我先前所言,帝王暴虐,百姓穷苦”

    “不。不对。”李铭反驳道,“谌言帝昏庸乃实情实景。后三句该往虚处联想……不去想象现实之物……而是……另一种……虚构的……无需通过典故寻找的……线索……”

    二人苦思冥想,宴席已撤下,婢女奉上茶点。詹知脑内如被积尘填满,他对着窗,眉头紧皱。没了谈论之声,房内只余一片寂静。婢女亦放轻手脚,生怕被人骂了去。忽听得李铭大喊一声。

    “我懂了!”

    这一声如平地惊雷,立刻扰乱房中平静。

    周稽与柳明纷纷直起身,右手擦过金杯琉璃,亦置之不理,“李兄,你解出了”

    “不错。”李铭大笑道,“差点被它绕进去。游仙诗、游仙诗,看似为诗,实为字谜!”




第101章 十四.日咎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查找最新章节!
1...4546474849...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