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主播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一斤桃花
武承嗣目光微微一闪,缓缓道:“这样一位公主,是谁?”
来俊臣一字一句地道:“自然是……太、平、公、主!”
......
阳春三月,此处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娄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于枝头,犹如人间仙境。
这里依旧有许多豪门建造别墅,做为春游踏景、抒散心情的所在。
小楼中,两厢屏风后面的琴师乐师早已退下。
堂前红毡地土翩跹起舞的舞娘业已离开,堂前只摆了两张几案两张几案后面的人都还在。
主位后面坐着白衣如雪的公子,在他身畔不远处跪坐着一身青衣、娇俏可人的卫寒霜。
侧边几案后面坐着崔狻猊依旧是帐头巾子,身穿青色圆领直被。
绮韵今天却换了装扮,一件碧绿的轻罗衫,一条散花水雾绿草纹的百褶裙腰间用水蓝色的丝罗系成一个淡雅的蝴蝶结,头发随意挽一个松松的髻,斜插一只淡紫色的檀木簪花。
这样的装扮不比在清河的那种魅力十足的风韵。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一朵生命力十足的野花,你非要把它移到盆里,挪到雅室妆台之上,反而不及让它生长在山野间惊艳。
“就这样吧!”
骆公子淡淡地道。
“武媚称帝,已势不可挡与其螳冇臂当车,不如助她一臂之力,让她早日登位,反而能给李唐留下一点薪火。”
崔狻猊道。
“武后一旦登基……。”
骆公子截口道。
“武媚现在没有登基,又如何?越是阻碍她,她越要借助庶族子弟,打压我等世家巨阀,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她已是一个老迈妇人武家子侄没有成大器的,我们现在只须静观其变,等到必要的时候,稍施助力便能轻而易举地改天换日。”
骆公子傲然道。
“天常变,而天道不变。我等高门阀阅以经术为本,便等于掌握了国家社稷之根本,任他江山破立,帝王将相轮换似走马灯一般,总要用到我们,何足惧哉!”
听他说话,二人的计议已近尾声了,骆公子身前几案上的菜肴还没动几口,反观侧边崔狻猊的桌子上,却是杯盘狼藉,鸡骨鱼刺、羊蝎驼蹄丢的到处都是。
崔狻猊挟了块富含胶质、味道肥美的熊掌塞进嘴里,香喷喷地嚼着,骆公子看了,低头以手帕掩口,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掩去了眉宇间一抹厌恶。
绮韵嗔怪地瞪了崔狻猊一眼,取过一方洁白的手帕,温柔地替他擦去嘴边溢出的汤汁。
崔狻猊微笑道:“崔狻猊刚刚听说公子的谋戈,时,还担心会玩火自冇焚。今日赶到洛京,亲耳聆听公子的通盘计划,这颗心算是放下了。”
“公子雄才大略,智谋超人,崔狻猊衷心佩服。洛阳这边有公子镇守,当可万无一失了。”
骆公子倨傲地道。
“此处有本公子谋划,自然万无一失!不过有许多事,我红拂门,是不方便出面的,特意叫你来,就是因为有些地方,你们幽阁,才能大显身手。
武媚登基已迫在眉睫,你的人,要随时配合我的行动。”
他站起身来,举步便向屏风后面走去,再也没看崔狻猊一眼,更没看他身旁的那个祸水一眼。
崔狻猊,不过是旁支偏房的一个子弟,那个女人,本是清河一妓女,地位一般的低贱,怎么可能看在他的眼里。
崔狻猊并未站起,只是含笑说了一句:“公子慢走!”
卫寒霜起身,微笑着向他们轻轻颌首,随在骆公子身后离开了。
绮韵娇俏地皱了皱鼻子,对崔狻猊道。
“这个长着一副棺材脸的家伙就是你说的那位骆公子?好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
崔狻猊笑道:“怎么?你不觉得他风神飘逸,如人中之龙么?”
绮韵捧着肚子,俏皮地做了个欲呕的动作,撇嘴道:“这等狂妄自大、面目可憎的家伙也称得上人中之龙?”
她望了一眼骆公子桌上几乎未动一口的食物,又道:“你瞧他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吃个东西都跟鸡刨食似的,白白浪费了一桌珍槎美味。”
崔狻猊道:“你有所不知,这位骆公子自幼就有极严重的洁癖,若见人吐一口痰,也能干呕半天,所以他出门在外,很少卷起帘笼,就怕看见不知洁净的路人。方才想必是我吃的太过穷形恶相,影响了他的食欲。”
绮韵哦了一声,恍然道:“我说你今天怎么好象饿死鬼投胎似的,你故意的是不是?”
崔狻猊向她眨眨眼,笑道:“我也是好奇,想试试他到底好洁到什么程度。我听说…”
崔狻猊四下看了看,压低嗓音道:“听说此人好洁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方,就连男女欢好,碰触女儿家身子都觉得恶心无比。他娶了妻子之后,依旧独宿,从不共眠。后来为了延续香火,不得已才与妻子敦伦了几回,**之后,不洗上两三个时辰、换上七八遍水绝不罢休。这男欢女爱之事,于他而言恰似受刑一般!”
绮韵不敢置信地道:“世上竟有如此怪人!”
崔狻猊在她丰腴肥美的翘冇臀上捏了一把,低笑道。
“所以呀,你该庆幸你家夫君没有这样的怪癖,否则你可要守活寡喽。走吧,一路舟车有些乏了,咱们回房歇息!”
绮韵向他抛个媚冇眼儿,昵声道:“只是歇息么?”
崔狻猊故作诧异地道:“不歇息还能干什么,大老远的从长安折腾到这儿来,娘子就不觉得累么?”
绮韵负气地道:“走啦走啦,回去休息!一会儿你敢打老娘主意,看我不一口咬断你的臊根!”





大唐第一主播 第三十二节 落榜
更让人寒心的是,一日不中,谁知道这样的磋磨还得持续多久?
什么时候才能有出头之日?
一年又一年的赶考。
一次又一次满怀期望后的绝望。
这样的心路历程不啻于十八层炼狱,真是能把人折磨到发疯的。
因为这些缘故,如今的洛阳士林都充满了躁动不安的气息。
这些日子里,洛阳那些个乡贡生们喜欢聚集的在王家院中中。
酒浆卖的分外快,越是性烈的酒就卖的越快。
就在乡贡生们惶惶不安的焦躁中,在那个堪称最漫长的夜晚终于过去。
天际露出鱼肚白时,放榜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天早晨起来,李行周梳洗完刻意换上了一袭不曾穿过的月白新儒服后。
方才出门汇入浩浩荡荡的乡贡生洪流,向贡院而去。
周承唐制,贡生分为两类,一类为乡贡生。
都是由武周朝廷直辖的三百六十州拔解选贡上来的。
除此之外尚有一类宾贡生。
顾名思义,这些是由八百羁縻州及扶桑、新罗等国贡来参加科举的。
乡贡生们皆为唐人无疑。
但那些个宾贡生就五花八门了。
新罗、扶桑的较为常见,龟兹、高昌偶尔也有,甚或还有远自碎叶而来的。
当然宾贡生里面断然少不了那些在整个唐朝极为有名,远自波斯国而来的胡人了。
所以唐时的科考虽然是为大唐朝廷选拔人才。
但若论其规模和考生来源,却实实在在是一场涵盖了东亚和中亚的超大型考试。
因为这个缘故,此刻李行周汇入的贡生洪流中就不仅有黑头发黑眼睛的唐人。
还有那些深鼻高目,乃至顶着一头金发的胡人,浩浩荡荡,五花八门。
要说相同之处,唯一的就是不管这些个贡生们从那里来。
又是什么样的肤色发色,在今天这个时刻穿着的都是一身汉衫儒服。
有唐一代,每次的新进士放榜都是京城的一大盛事。
尤其是放榜之后的赐宴、题名、新进士们跨马游街。
选探花郎遍游京中名园寻访名花等等举动都可谓是举城同欢。
眼见着贡生们在北城的街道上逐渐汇成了洪流。
见多识广的洛阳百姓也就知道这又是新一度的放榜之期到了。
当下不说那些个闲汉们。
便是许多正经百姓只要是手头上没什么要紧事儿的也都出了家门。
走出坊门来看热闹。
尤其是家中有孩子在进学的更不会错过这样的盛事。
怎么教诲孩子努力向学?
这可就是最鲜活的例子啊。
距离放榜的贡院越近。
长街上逐渐汇集起的贡生洪流就越壮观。
而长街两边闻风来凑热闹的百姓也就越多。
及至到了贡院门口时,简直就是人山人海,热闹到了极处。
李行周出门的时间不算太早。
所以他随着洪流走到贡院门口没等一会儿。
便听隆隆三声鼓响之后,贡院那扇高阔近丈的朱漆大门缓缓开启。
士子洪流中的喧哗声顿时小了下来。
众乡贡生不约而同的整了整身上的儒衫,端肃着脸色。
保持着自发形成的队形鱼贯着通过那扇朱漆大门进入贡院之中。
绕过贡院门内那面绘着孔圣讲学图的宽大照壁。
贡生们分成左右两个方向汇集到了照壁背后的硕大场院上。
场院背后是大门,正前方是一排轩敞的堂房。
堂房最中间的屋子里照例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木制雕像。
两边乃至于堂房背后的那些房屋便是贡院的公事房了。
组织考试、判定考卷俱都在这些公事房里完成。
至于硕大场院的两边,自然是一排排严格对称、被隔分成许多小间的考房。
也有称为考棚的,这种称呼自然是在抱怨那考房实在太小的缘故。
总而言之,整个贡院给人的感觉一则是大,二是庄肃沉穆。
环境如此,再加上士子们的心理作用。
几千贡生聚集的硕大场院上自然而然的就鸦雀无声起来。
这与适才来时长街上的热闹喧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李行周也静默着不发一言,但受周围环境及人的刺激。
他的心情也慢慢的紧张起来。
时辰到,主考官出来,献三牲祭孔子,众贡生们随着遥向行礼。
这些个仪式就不说了,总而言之在一系列繁琐。
但实实在在营造出庄严气氛的仪式后。
随着那几块覆有明黄锦缎的大告示栏被抬出。
今次科举的最终结果终于要揭晓了。
唐时虽然并不禁绝民间服黄,但明黄却只能是皇家专用,任何人僭越不得。
这几块覆盖着告示栏的明黄锦缎代表的便是天子的威严。
众贡生们注目于此,鼻息都不约而同的粗重了几分。
当那几块明黄锦缎终于被取下时。
尽管贡院里有很多小吏在维持秩序,但场院上还是乱了。
这时,没有多少士子还能保持洵洵儒雅的气度。
虽不至于抗膀子踢腿,却是能往前挤的都往前挤。
李行周挂心着结果。
也就没像那些个这时还能做到慎独的士子那样自觉的避往一边。
而是顺着人潮往榜单处涌去。
初春二月,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
饶是如此,李行周到了榜单前时也已满头大汗。
但这时他却顾不上掏出汗巾子擦拭,抬眼便往进士科的放榜名录上看去。
状元……不是他
榜眼……也不是他
探花
第四名
第五名
……
……
本次科举进士科的录取名额还算是多的,虽然不足满员的三十人。
却也不像最变态的那次只录取了十七人。
今次科举进士科共取中贡生二十七员。
在这很快就将遍传天下的二十七人名录中……
没有清河李行周的名字。
连一个姓李的都没有!
任着额头的汗珠流淌。
李行周一个字一个字的将榜单仔仔细细看了两遍。
从状元到最后一名。
没有!
再从最后一名倒着往回看到状元。
依旧没有!
又第一遍看完,李行周先是有些心慌。
继而是满心的冰凉。
他本来对自己的水平还是知道的。
并没有对科举抱有希望。
但是,他是在崔家杀了崔逾轮后。
他在崔家真的无路可走了。
……
………
………
当这些失望过度后本能的杂乱情绪褪去后。
李行周第二遍看榜文时,所有的情绪都燃烧成了愤怒。
早知道唐朝的科举够黑,他也有所应对。
却没想到那个陈平安竟然在如此关节点上怂了!
之前通过绿萝的门路塞的那五百黄金飞票居然是喂了狗!
要知道,这可是“三碗倒”所有的营业收入啊!
这他妈的可是主考啊!
早知道唐朝的科举够黑,但他有上天庇佑。
却实在想不到这些个考官竟然连有唐三百年最巅峰的科举诗都能不屑一顾。
他们真能这么做!
他们真敢这么做!
这他妈的还是以诗取才?
早知道唐朝的科举够黑。
却实在想不到是这样黑的不见一丝天光。
那首巅峰之作被弃如敝履。
这他妈还有没有半点天理!
忍无可忍后如何再忍?
既然天已经全黑了。
那他妈的就把这天撕开!
反正李行周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个时代的皇权还真没什么敬畏。
李行周猛的攀上了告示栏前的那尊石狮子。
自科举定制以来,贡院就是怨气最重的地方,同时还是最容易生疫情的地方。
毕竟是几千人聚集在一片极狭小的区域,古代卫生条件又不好。
士子们吃喝拉撒都在那狭小的考棚内自然容易生疫。
为镇怨气也好,为镇邪避瘟也好。
自有科举以来,历朝历代的贡院里都必然会有大型的石雕镇兽。
李行周攀上的这座高可及人的石狮子就属此列。
这是哪里?
天下士子心中最神圣的贡院哪!
那石狮子是什么?
镇邪避瘟的神兽啊!
在如此神圣的贡院,攀上如此神圣的镇兽。
甚至还是踩在那镇邪神兽的头顶,李行周此举真是破天荒之未有!
他那里是踩在石狮子头上,这……
这简直就是踩在主考官们的脸上啊。
居高临下,数千人中踏狮而立。
这一刻,李行周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众人瞩目的中心。
甚至就连那些个好容易挤到榜单前的贡生们也抬起头来骇异的看着李行周。
面对着几千颗仰望着他的头颅。
李行周深呼吸一口气,用所能发出的最大声音朗声道。
“在下李行周,清河人。”
经过前面那两波席卷洛阳的风潮。
李行周的声名在洛阳士林间可谓是如日中天。
偏偏他声名鹊起之后便即深隐,实是十足十的神秘人物。
此刻这么个神秘人物以如此震撼骇异的方式登场。
他这一自报家门,顿时引来哗然一片。
这片哗然还不曾消散,就因为李行周的这番话更加的响亮起来。
下边的士子们一边挤的紧紧的堵住那些正赶过来的贡院吏员。
一边有人七嘴八舌的发问。
“李行周,你可中了?”
李行周看了看脚下人群外正拼命要挤过来的吏员,抬手压了压。
人群迅速安静下来。
“多谢众位学兄关心,在下跟大家一样也不曾中。”
言至此处,李行周顿了顿,再次深呼吸了一口后,沉声怒喝道。
“天道不公,科场舞弊。孔圣蒙羞,士林荼毒”
在一片安静中,李行周这声怒吼如九天惊雷般轰然炸响。
震的那些个士子们心神摇荡。




大唐第一主播 第三十三节 科场舞弊孔圣蒙羞
贡院吏员们挤的更快了。
因是声音太大,李行周的嗓子都沙哑起来。
但他却不敢休息,仅仅是一顿之后,镇邪神兽上的怒吼复又响起。
“今科的考官们就在这里,就在这神圣的贡院,就在至圣先师的座前肆无忌惮的戕害了我数千圣人子弟”
李行周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疾。
似匕首,似投枪,似那九天霹雳雷鸣而下。
“他们玷污了诸位学兄十年寒窗的辛劳。”
“玷污了你们考场上的呕心沥血,玷污了神圣的贡院。”
“玷污了天后陛下的信任,玷污了天下士林的清白,玷污了至圣先师的荣耀!”
“苍天呐,我等忝为圣人门徒,难倒就只是眼睁睁看着他们肆意行此禽兽行径,肆意侮辱孔圣荣光?”
此时的贡院依然安静,但无数人的喘气声却越来越粗。
便在这时,李行周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人心不正,吾等正之!除邪卫道,舍我其谁!”
“诸位,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自有科举,历朝历代就从不曾少过科举弊案。
更不曾少过大闹贡院进而轰传天下的事件,自唐以下无一例外。
遑论这一科的舞弊实在是太黑暗,太明目张胆。
没有一个士子在付出十年寒窗的辛劳后还能忍受这样的不公。
以前他们不敢发泄,并不是不恨,不怒,不怨,只是因为没人领头罢了。
这情形就如秦末,天下虽苦秦之暴政久矣。
但只因无人领头就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太平景象。
一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几乎是瞬时之间,整个大秦便暴民四起,处处烽烟。
而今有声名如日中天的李行周率先而起。
有这般杜鹃泣血般的行动动员,除了那些只占极少数的金榜题名者之外。
众多满心不平之气的乡贡生们在李行周的最后怒吼声中相应如雷:
除邪卫道,舍我其谁!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气氛已成,李行周转身跳下石狮子。
只一脚便将面前那副贴着取中名录的告示栏给踢翻在地。
其它的几块儿尚不等他抬脚。
便已被骚动起来的贡生们给推翻在地。
虽然只是几块简单的木制告示栏,但其承载的象征意义却太大。
木板倒地的声音就像一声惊雷,一个宣言,一把烈火。
木板倒下,点燃了贡生们更加沸腾的热血和决绝。
欢呼声就这样陡然而起。
看到这种情况。
人群中那些奸猾如油的小吏们再不肯往前一步。
他们害怕一个不慎。
下一个倒下的或许就是自己。
告示栏倒下,前面一片空旷。
在漫天而起的欢呼声中。
李行周踩着脚下的新进士名录昂然向供奉着孔子木雕像的正屋走去。
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他的身后,是一片黑压压高达数千人的乡贡生洪流……
其实,李行周心里还是有数的。
从他帮薛怀义写《大云经疏》,他就知道。
武后在为登基做准备。
其实,在历史上。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
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比如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
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比如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比如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1...3738394041...1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