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丝路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克里斯韦伯
“张大人?”海瑞见张居正一直不肯表态,只得催促道:“莫非您有更好的办法?”
“刚峰兄,其实这次科场案并没有那么简单!”张居正思忖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还是私底下给对方透一下底比较好,总比被海瑞自己发现之后捅开了的强。
“张大人是什么意思?”海瑞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的意思是,从士子考卷之中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
“什么?难道是试题在考前已经泄露出去了?还是ti kǎo?”海瑞问道,在他看来既然考卷中看不出纰漏,那就只有可能是考前试题就泄露出去了,再不就是ti kǎo了。
“这个——”张居正一愣,旋即点了点头:“不错,确实有类似的风闻,讲谈社事先获得了考卷的题目,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考中举人;也有ti kǎo的说法!”
“难怪那徐文长会来找我说情!”海瑞勃然大怒:“这些人竟然如此大胆,一定要查办到底!”
“刚峰兄说的是!”张居正点了点头:“不过你我须得小心从事,毕竟还不过是风闻!”
“张大人请放心,海某一定会听从安排,将这伙巨蠹绳之以法!”
次日,海瑞刚刚起床,正在洗漱便听到外间传来阵阵鼓声,他赶忙让海富前去打听外间发生了什么。片刻后海富回来,神情怪异的说:“老爷,外间是有人鸣冤!”
“谁在鸣冤?”
“是讲谈社今年秋闱中举的三十九名士子!”
“啊?”海瑞闻言一愣,旋即怒道:“他们好大胆子,还敢来鸣冤!他们鸣什么冤?”
“他们说有人凭空污蔑他们舞弊才考上举人,所以希望都察院的大人们给他们一个洗清自己冤情的机会!”
“消息倒是灵通!”海瑞冷哼了一声,三下两下换上官袍,便往外间走去。待到了衙门门口,只见数十名士子皆整齐的盘腿坐在地上,一言不发,为首一人正大声诵读些什么,四周闲人围挤着水泄不通,指指点点的都是看热闹的。当值的小吏看到海瑞过来了,赶忙迎了上来,叫苦道:“海大人,这些都是有功名的,小人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站在一旁干看着,幸好有您来了,快说句话吧!”
“罢了,张大人呢?”海瑞问道。
“这么早,应该还没起来吧?”
“你将为首一人叫过来!”
“是,大人!”
片刻之后,那小吏带来一名士子,正是方才大声说话的那个。海瑞上下打量了一番,冷声道:“汝姓甚名谁?家乡何处?为何在衙门前聚众闹事?”
那士子向海瑞长揖为礼,沉声道:“学生朱正良,嘉兴人氏,乃是今科的举人。我等来这里并非聚众闹事,乃是想要请二位京里来的大人给我等一个清白!”
“清白?有这么要清白的吗?”海瑞冷哼了一声:“堵在衙门门口,坐成一团,引来愚民围观,若非你们也是读书人,本官已经喝令将尔等拿下来了!”
朱正良抬起头,毫不畏惧的与海瑞对视:“学生非故意与官府为难,只是我等读书人,名节重于性命,自从这次秋闱我等中举以来,外间便多有人说我们讲谈社的士子并非凭才学中举,其中有情弊。学生以为功名事小,名节事大,是以听闻二位大人前来,便请二位予我等一个洗清名节的机会!”
“功名事小,名节事大!”海瑞回味了一下朱正良这两句话,心中不由得暗自点头:“那照你说要如何才能洗清你们的名节?”
“很简单,我等三十九人便坐在这里,请大人出题,我等限时写出文章来,请二位大人予以品鉴,我等的功名是怎么来的,自然就清楚了!”
朱正良的嗓音宏亮,四周为官的百姓也听得清楚,这些人方才已经知道事情原委,又何曾见识过这样的热闹,纷纷起哄起来,支持朱正良的要求。海瑞正犹豫间,却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却是张居正出来了,赶忙拱手道:“张大人你也来了!”
“刚峰兄!”张居正将海瑞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千万不能应允他们!”
“为何不能应允?”海瑞疑惑的问道:“这样岂不是最好了,是真是假,一试便知。他们若是有舞弊,取了他们的功名也无人有话说!”





丝路大亨 第两百六十四章 出题
“这个——”张居正顿时哑然,他心里明知这群讲谈社的举人其实科考并无情弊,若是就在当场出题考试,其结果必然是会见分晓,这么多人在四周围观,只怕两三日内就会传遍江南,自己到时候再想做什么手脚就千难万难了。
“张大人,你为何不说话?”海瑞见张居正一副为难的样子,不解的问道:“莫非有什么难处,还请直言!”
“海大人!”张居正急中生智:“这些举人今日突然来的这么整齐,背后定然有人组织,必有隐情,照我看还是先将其斥退,待我等细细察访再说!”
“张大人此言差矣!”海瑞笑道:“他们本就是一个书院的同学,又是同一年中举的,我们察访的事情又与他们每个人都有关,来的整齐又有什么奇怪的?再说他们只是要求再考一次,出题也是由我们出,又能有什么情弊?我们这次试他们一试和接下来的察访又不冲突,为何不能先考一次呢?”
张居正被海瑞这番话说的哑口无言,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海瑞笑道:“张大人的科名比我高,又在翰林院当了那么多年的庶吉士,学养深厚,那这出题的事情就由你来吧?”
“出题?”张居正一愣,苦笑道:“刚峰兄说笑了,我此时心乱如麻,还是劳烦刚峰兄了吧!”
“也好!”海瑞也不推让,他走到众人面前,对朱正良道:“你们这么多人,先到后院准备一下应考吧!”
“不必这么麻烦了!”朱正良转过身,大声道:“来人!”只见人群中便走出一群青衣小厮,在每个士子面前摆上一张小几,小几上摆了一副笔墨盒,一叠白纸,一块镇纸,众士子在小几前盘膝而坐,朱正良走到一张小几旁坐下,取出笔来在墨盒里蘸了蘸,大声道:“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我等取得举人功名是舞弊还是凭自家才学,还请诸位做个见证!”
朱正良的话语顿时引起了周围的一片欢呼声,此时四周围观的人群已经有三四千人,将衙门前的空地围得水泄不通,这些人何尝见识过这般热闹,纷纷停住脚步,大声要求海瑞出题。
海瑞皱了皱眉头,他也意识到事情恐怕没有自己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了,但事已至此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再说他也看不出朱正良等人有什么可以耍花样的地方。
“尔等就在这里应考?不怕四周喧哗让你们分心?”
“学生听闻:治学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方可动笔启书。在学生看来,在大庭广众之下和在私宅之中并无什么区别!”
“好!”海瑞稍一沉吟,道:“今日时间有限,四书文便只考一篇‘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 ’;五经便只考《春秋》: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僖公十有九年},试帖诗则赋得"湖光尽处天容阔"得 "天" 字五言八韵,天黑之前收卷。”
海瑞说完后,又命人取来纸笔,将自己的题目书写了一遍,拿与众士子看。明代科考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八股文的题目选自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即从以上九本著作中挑选出一两句话来,然后考生以古人的口气,阐明那句话的义理,即代圣贤立言,其格式规范、字数多少都有一定的规定。海瑞的第一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而第二句话则是出自《春秋. 僖公十九年》。正式的秋闱考试的内容会更多一点,但由于时间所限,海瑞减少了考试的项目,但已经足以鉴别出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掌握和撰写八股文的能力。
海瑞出了题目,众士子便纷纷伏案疾书起来。围观群众一开始还有点声音,但很快也平静了下来,衙门前诺大的广场一时间竟然鸦雀无声。海瑞让衙役取了茶水,放在一旁供渴了的士子饮用,却也无人抬头。
“刚峰兄!”
海瑞回过头来,见张居正看着自己面色焦急:“张大人有什么事情吗?”
“有一点小事,可否后堂相商?”
海瑞眉头微皱:“士子正在考试,岂容海某离开?还是等考完再说吧!”
“刚峰兄,等考完就来不及了!”张居正一听急了:“再说几千双眼睛盯着,就算海大人您离开了一时半会,也不会有什么妨碍吧?”
海瑞一想也是,若是有人能够在几千双眼睛的围观下作弊,那才是匪夷所思,不管怎么说张居正才是正职,自己也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对方。于是他点了点头,随张居正进了院子。
“这样下去不行!”刚刚进了院子,张居正就劈头盖脑的说:“不能让他们考完!”
“为何不行?”海瑞不解的问道:“莫非海某方才出的题目不好?那张大人可以另外出题嘛!”
“这不是题目的问题!”张居正烦躁的挥了一下手:“刚峰兄,我就与你说实话吧!这些士子没有作弊,但我们,不,应该说朝廷还是要废掉他们的功名”
“张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海瑞的神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他们没有作弊,朝廷还要废掉他们的功名?”
“不错,不但如此,连他们就学的讲谈社也要一起废掉!”
“这是为何?”海瑞闻言大怒:“张大人,既然他们没有作弊,那就是凭本事考中了举人,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为何要废了他们的功名?为何要废了他们就读的书院?你今日一定要给我把话说清楚了,到底是朝廷还是你张太岳要废掉他们的功名?”




丝路大亨 第两百六十五章 授人与柄
“终归不是舞弊吧?”
“不是舞弊,但却甚是舞弊!”张居正将讲谈社那一套衡水式教学法描述了一遍,最后问道:“刚峰兄,您想想若是朝廷坐视,用不了几年,这南直隶和两浙的考场岂不是都是那讲谈社一家的天下了?”
“笑话!人家用功读书难道还是错了?这讲谈社的士子勤学经义,我们就废了他们的科名,废了讲谈社。那要是你张太岳当初也用功读书,那为何不自己废了自家的功名?”
“这完全是两码事!”张居正叹道:“算了,我一时间也和你解释不清,不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让这些人借机搅乱科场,诽谤朝廷的!”
“搅乱科场,诽谤朝廷?”海瑞一愣,随即听到外间传来一片喊叫声,他心中一动,赶忙向院门口冲去。
“刚峰兄,已经来不及了!”身后传来张居正平静的声音:“我已经派衙役驱散那些考生了!”
“啊!”海瑞冲到门口,只见外间已经是一片狼藉,考生方才使用的小几、笔墨和写了一半的考卷、鞋子、帽子、纱巾散落的到处都是。海瑞转过头来,走到张居正的面前,戟指指着张居正的鼻子骂道:“张太岳,你知道吗?你这么一搞,朝廷在江南士林近两百年的威信毁于一旦!”
南京,旧院嫩娘宅。
“打得好,打得妙!”徐渭拊掌笑道:“想不到朝廷竟然派了个这样的蠢货过来,自家就乱了阵脚!好,好,项公,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还是静观其变为上,莫要授人与柄!”项高想了想之后答道。
“你的意思是让士子们各自返乡?”徐渭问道。
“返乡不必,不然再要临时召集起来就太麻烦了!”项高想了想后:“不如让他们回金山卫讲谈社,就在学校里,无论是要做什么也都方便。”
“也好!”徐渭笑道:“不过金山卫距离留都远了点,怕临时有事赶不上。不如就暂时在镇江住一些时日吧?因为大米会所的关系,那边我有购置一处园子,旁边就是码头,上船去留都就是一个上午的事情,安全也没有问题!”
“嗯,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项高笑道:“那我就和他们一同去镇江吧?”
“就劳烦项公了!”徐渭笑道:“请项公转告诸位士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以及兰芳社都一定会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绝不会让他们受一点委屈。天子圣明,即便有奸邪小人暂时蒙蔽,早晚也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在这件事情上,我兰芳社要钱出钱,要人出人,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文长请放心,我一定会转告诸位士子的!”
将项高送出门外,徐渭立刻向站在门口守候的汉子招了招手:“文斐,你过来!”
“徐相公!”朱文斐赶忙走了过来。
“你立刻出发,去讲武堂!”徐渭低声道。说到这里,徐渭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朱文斐,只见封口上盖着一枚鲜红的印玺,朱文斐一看,禁不住打了个寒颤,问道:“这是——”
“调令!你把这个给大祭酒,然后调一百名二年级生全部带到镇江郊外的那个园子,小心警备,明白了吗?”
“是!”朱文斐也不多话,向徐渭欠了欠身子,便转身离去了。徐渭回到书房,在书桌旁挥笔疾书,叫来一名手下:“你立刻去下关码头,把这个给罗教的何法师,让他用最快的船把这个送到江南江北的大城镇,然后让人用揭帖发出去!”
“是!”
对于张居正来说,1564年深秋的这天是一个噩梦,他费尽心力才把衙门门口的残局收拾干净,而同来的副手海瑞却还是一副冷脸相看的模样,直到深夜他才收拾了停当,上床休息。但当第二天清晨他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从梦中惊醒,张居正才发现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比起眼前的一切,昨天那些事不过是个开始。
“这些你们都是从哪里找到的?”张居正指着放在桌子上的揭帖,声音有些颤抖。
绿衣小吏小心的抬起头,与同伴交换了一下眼色:“回禀大人,在衙门门口看到的!”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这次的揭帖很多,好像满城都是!”
“什么?”张居正怒道:“当真?”
“千真万确!”另外一个小吏大着胆子答道:“小人家离鸡鸣寺不远,早上过来时道路两旁不少店铺门上都贴了这个,有几个卖早点的粥铺还有说书的讲解这揭帖,围观之人甚多!”
“混账东西!”张居正猛的一拍桌子:“快拿我的帖子去应天府尹,让他们派人追查揭帖的来历,将幕后之人揪出来!”
“不必了!”门外传来了海瑞的声音,声随人入:“已经来不及了!”
“海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张居正脸一板:“难道你以为这丢的只是我张太岳一个人的脸?这丢的是朝廷的脸面!”
“张大人!”海瑞冷哼了一声:“我当然知道这丢的谁的脸面,难道我昨天没有告诉你吗?但是现在你让应天府派人去抓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第一,你抓不到背后的人;第二、这件事情已经闹大了,不是应天府能够处置了的!”
“抓不到背后的人?你怎么知道?你知道背后的人是谁?”张居正问道。
“原先还不敢确定,今早出门看到这么多揭帖,就知道是谁了!”海瑞苦笑道:“留都这么大,一夜之间能够有这么多揭帖,就凭那几个士子有这个本事?如果南京都这样,你觉得江南其他城镇会如何?张大人,昨天你派衙役驱赶士子百姓,这就已经授人以柄了,若是还想用应天府强压,只会越发被动的!”




丝路大亨 第两百六十六章 革除
“你还没说到底是谁!”张居正坚持问道。
“小徐相公,徐渭徐文长,我当初在江南治河的时候与他打过交道,是个极为精明能干的人物,兰芳社在江南的势力都听命于他,这次你要动讲谈社,估计是惹到他头上了!”
“笑话,本官奉天子之命,来查办江南科场弊案,怎么就惹到他头上了?难道这江南就不是大明一片土了?”
“张大人,天子让你查办江南科场弊案,可没让你让衙役驱散士子百姓吧?”海瑞反驳道:“你觉得这件事情闹到上头去,是非曲直到底在谁一边?”
张居正冷哼了一声,半响之后问道:“那我若是要缉拿那躲在幕后的徐文长呢?”
“张大人最好还是莫要莽撞!”海瑞沉声道:“当初胡汝贞为闽浙总督时得罪了兰芳社,结果其船队冲入大江,截断漕运,炮击下关,朝廷震动,你现在毫无凭据,就要缉拿徐文长,有没有想过后果如何?”
张居正没有说话,从外表很难看出此时他内心在想些什么。但海瑞并不是那种在意别人心里想什么的人,他径直说了下去:“你要查办江南科场弊案,可何者为弊?何者为不弊?你心里当真清楚了吗?讲谈社的确今科有三十九人中举,可这又不是曲中求得,为何你要一定要将其功名废去?”
“刚峰兄!”张居正终于开口了:“你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知之。但与为政之道,却是不明,更不要说见微知著,治乱于未乱了。这讲谈社那三十九名中举之士子确实学问精熟,但若朝廷坐视下去,用不了几年南直隶之士林只怕皆出自这讲谈社一家,你觉得这对于大明是好事吗?”
“太岳兄此言差矣,讲谈社的士子之所以多有中举,无非是用心二字罢了,他们能够这般,江南其他士子也可以仿效,反而可以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这岂不是一桩美事?”
张居正脸上露出了鄙夷的神色:“刚峰兄,你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你以为这讲谈社的办法除了他们家别人就这么容易仿效的吗?首先其社中的师范皆为江南科场中的名家,对于时文十分精通,像这样的名家光是一年的薪俸就有三百两银子,而像这样的师范在讲谈社便有二十余人,他们除却为社中讲解之外,平日里还会揣度朝中时政,分析历年来的题目,让社中士子可以有的放矢,至于笔墨纸砚,住宿衣食的耗费就更不用说了。你觉得像这样的花费要什么样的家世才可以负担?”
“三百两?”海瑞闻言吓了一跳:“这么贵?”
“要不然你以为那些时文名家来去讲谈社?”张居正笑了笑:“你知道吗?只要你能够通过讲谈社的初试,便无需缴纳学费。一年算下来这讲谈社的花费就不下万两,你觉得寻常人家的士子就算再怎么努力,能比得过这讲谈社?”
“寻常人家固然不及,但江南缙绅人家总是比得过的吧?”海瑞问道。
“难!”张居正叹道:“江南本就是殷富之地,缙绅家的子弟本就自小锦衣玉食,享受惯了的,即便家学中能够请来名师传授的,也少有能够像讲谈社那样从早到晚,通宵达旦的苦读。就算有一二勤勉子弟,毕竟是一族之才,岂能如讲谈社一样不拘一格,只要你才思敏捷,又肯吃苦,便收入社中,即便有一二才俊,也无法与其相比!”
海瑞听到这里,才渐渐明白张居正为何如此担忧。由于有兰芳社在背后的经济支持,讲谈社无需考虑受教育者家庭的经济能力,因此其选材范围自然远远大于缙绅家庭,又有第一流的师资,激烈的竞争之下学生的学习强度和意愿又远远胜过缙绅子弟。如此一来,在科举考试这一战场上自然是摧枯拉朽。由于大多数进入讲谈社的士子是出身小地主、小市民、以及与兰芳社有密切关系的商人,这无疑触犯了传统上已经垄断了大部分科举渠道的缙绅阶层的利益,而这种冲突反而又加强了那些出身讲谈社士子的向心力。于是乎在科举制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种现象——士子们效忠的不再是给予其功名的皇权,而是帮助其在科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支持者——讲谈社。
“原来如此!”海瑞点了点头:“难怪太岳兄一定要废除其功名,不过事情已经闹到这种地步,反倒是不好措手了!”
“有什么不好措手的!”张居正冷笑道:“我等奉天子之命,查办今秋南直隶科考之事,本就可以便宜行事。那些士子闹得满城风雨,正好授人以柄!我待会就去学政,以其聚众闹事,品行不端为由,将这三十九名士子的功名尽数革除,然后再来找讲谈社算账!”
张居正的果决行动就好像一滴凉水落进滚烫的油锅中,顿时在留都士林中激起了一番巨大波澜,一口气以品行不端为由革除今科三十九名举人的功名,这在大明已经是百余年未有的事情了,一时间留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件事情上了。
“张大人,海大人!”一名书吏急匆匆的进了书房,从袖中取出几张揭帖来:“事情不好了!”
“几张揭帖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张居正冷哼了一声,随手从书吏手中接过一张揭帖,刚刚看了两行,一张白皙的脸便涨红了起来:“胡说八道,满口谰言!”




丝路大亨 第两百六十七章 幕后
海瑞好奇的也拿起一张揭帖,细细看了起来,他立刻就明白张居正为何如此恼怒了。原来那揭帖上说那三十九名举人之所以被革除功名,乃是因为他们出生低微,家中无人做官,又挡了那些缙绅子弟的功名之路,所以才被那些世代冠缨之族串通一气,蒙蔽朝廷天子,革除了功名。为了证明其这番话的真实性,在揭帖的末尾还将那三十九名被革除功名士子的家世仔仔细细的列举了一遍,果然大部分都是出身寒门,家中往上数三代有个秀才的都寥寥无几。
“哎!”海瑞叹了口气,放下揭帖:“太岳兄,你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看这做派肯定是那徐文长的棋路。句句都是实话,就在关键地方似是而非,让你无从辩驳。你看看,这一下可是打中了你我的要害了!”
“什么要害!”张居正冷笑道:“随他说,反正功名我已经革除了,他又能如何?”
1...315316317318319...4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