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奸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乃去
隔壁穷人扎堆的地方,已经不再像早年间那般看着跟贫民窟一样了。一年到头,有功夫就坐在台阶上的老头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到了饭点就端着碗蹲在门口刨饭的少年。
街道更加宽敞了,房屋也更加干净整洁了。
早年的茅草屋消失不见,现在是清一色的砖瓦房。
看来这些年下来,牛婶对邻居的帮助也不小啊。不过想想也觉得没什么意外,牛婶本就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家闺秀,当初犯了事而不得不做逃户。
吃过苦,又心地善良的她,不出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的话,那就不是唐宁印象中的牛婶了。
裴仙童骑着马跟了上来,在后面叫了一声:“狗官,你要去哪儿啊?”
唐宁低声道:“我也不知道要去哪儿,只是想出来随便晃晃。”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今晚除夕夜,明天就是元日,提着灯笼的小孩子到处跑来跑去,这本该是唐宁最喜欢的景象,然而现在,这一切却都让他提不起什么兴致。
有裴仙童在身边,唐宁就装不了哑巴。两人进了城后,唐宁就指着街边的一座酒楼道:“早年的时候这家酒楼还是个食肆,他家做菜的味道十分不错,以前我总到这里来吃。
现在居然都变成酒楼了,也不知道里面的厨子换人没,味道还是不是那个味道。”
裴仙童笑着说道:“那咱们就进去尝一尝呗!”
唐宁摇了摇头:“今天不太好,还得留着肚子回家吃大餐呢,你忘了吗?下次吧,下次来的时候,再来尝尝。”
“嗯!”裴仙童重重的点头。
虽然她以前对唐宁是连打带踹的,但今时不同往日。唐宁明显是有了些心理问题,而如果这个时候还自己对唐宁又踢又打,那就不是不会表达感情了,那是不懂事。
所以现在的她基本上就是顺着唐宁的意思来,和家里的其他女人一样。
一路上两人走走停停,骑着马逛遍了整个南市。唐宁给裴仙童买了两身新衣服,弄的裴仙童喜笑颜开,甚至放下了矜持,跑来跟唐宁同骑一匹马。
但是唐宁的内心却没有泛起多大的波澜,放在以前,他应该会十分猥琐而又隐晦的对裴仙童上下其手才对。
润州城的变化很大,多少受到些唐宁影响的周怀在担任润州知州期间,将大量的资源向码头以及手工艺者倾斜。
在这样的政策下,润州的河运变得十分发达。以前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货船在此停靠,如今五
湖四海的货船都要途径此处。
手工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润州城的基础设施不敢说超过东京,但也肯定是两浙路的头一号。
城中道路宽敞而又平坦,马车驶过,都不会有多少颠簸。再加上润州城的环境很棒,城内城外树木众多,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很多达官贵人向往的养老之地。
据说梦溪边上一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就会坐一排人钓鱼,能不能钓上来不重要,要的是那个气氛。
唐宁跟裴仙童从中午逛到下午,便回去了。没什么好逛的地方了,当初裴仙童捉住唐宁把他吊在树上的那片小林子也被砍光划成新的住宅区了。
重游故地的愿望无法实现,裴仙童的情绪有些低落。对于她这样天真的女孩子来说,与唐宁之间的每一次经历都是值得回忆的。
两人一同在过的每一个地方也都是值得重游的。
唐宁嗅着裴仙童发间的花香味,在距离府上不到一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怎么了?”裴仙童抬起头问道。
唐宁眯着眼睛,朝前方扬了扬下巴道:“你自己看。”
裴仙童顺势望去,就见路中央站着一个年轻的和尚。看上去慈眉善目的,但路边靠在树下抱着刀的家伙可是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可算让贫僧等到您了,丹阳侯。”那和尚见唐宁停下,便跨前一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丹阳侯,跟您见一面可真不容易啊。”
“你是谁?”裴仙童皱起眉头问道:“你想干什么?”
“这位就是裴道长了吧?”和尚没有回答裴仙童的问题,反而笑道:“早听闻裴道长容貌秀美,武功高强。虽然武功高强贫僧还没领教,但容貌秀美这一点,果然名不虚传。”
裴仙童这些年被唐宁变着花样的夸,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听别人说她漂亮就芳心大乱的少女了。
况且这和尚来者不善,裴仙童虽然天真,却也没傻到跟敌人眉飞色舞的地步。
她冷笑一声,从马上跳下来道:“你还没领教?不用急,你马上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话音刚落,唐宁就在一旁提醒道:“小心那个耍刀的。”
裴仙童点了点头,她也注意到了。自己才跳下马,他就从六七步之外的树下闪到了和尚的身边。
斗笠将他的脸盖得严严实实,但裴仙童却能感受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战意。
他似乎非常渴望与自己交手,为什么?
瑟瑟寒风吹过,卷起地上一片片的
雪花。正当双方剑拔弩张之际,那和尚忽然间道:“且慢!”
然后他冲唐宁双手合十一礼道:“阿弥陀佛,看来丹阳侯对贫僧有些误会。”
“上次我遇到和尚,他们差点把给杀了。”唐宁面无表情的道:“这一次,你们出动了多少人?不会你还派了人去我府上吧?”
和尚苦笑着摇摇头道:“丹阳侯实在是误会了,贫僧一点与您做对的意思都没有。”
“这么说,你跟那些要杀我的和尚不是一路人?”
“非也,非也。我等皆是白莲社中的成员,为劝天下人向佛而共同努力。”
唐宁点点头:“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也是来杀我的吧?”
和尚连忙摆摆手道:“丹阳侯可否先听贫僧解释一番,再说贫僧是不是对您抱有敌意呢?如此妄下定论,实在不妥。”
唐宁嗯了一声道:“既然这样,那你就快快说来吧。不过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无法说服我,我还是会认为你是来杀我的,而且我不会对你客气。
我还不想死,所以死的只能是你。”
“唉……”和尚叹了口气:“阿弥陀佛,丹阳侯有此想法,贫僧并不意外。实际上早在一年前,贫僧就想找到您了。
奈何那些朝廷的鹰犬对贫僧逼迫甚严,贫僧几次出行,都被他们发现。如今,他们总算是不再把贫僧当犯人一样了,贫僧这才有机会来见您一面。”
“所以?”唐宁皱了皱眉:“你见我想跟我说什么?”
那和尚道:“阿弥陀佛,贫僧来见丹阳侯,主要是为了向丹阳侯您道歉啊。”
“道歉?”
“是的。”和尚点了点头:“还未自我介绍,贫僧法号智流,这个名字您想必听说过很多次了。贫僧便是如今白莲社的掌教,韩山童确实是贫僧派出来找您的,但是事情在中间发生了一些意外……
这么跟您说吧,韩山童是一个很有主意,也很强势的人。贫道对他的命令是让他把您带回来,但他却使用了武力,想要强行带您回来。
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韩山童的死,贫僧并不责怪您,要怪,也是怪他自己行事鲁莽。”
唐宁点点头不置可否,从智流这番话上来分析,他是不想跟自己起冲突的。
不管他之前是个什么态度,也不管他给韩山童的命令究竟是什么。既然他向自己身处橄榄枝,那么同为天涯沦落人,自己接受他的好意,也无可厚非。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嘛……
大宋奸臣 第一百一十九章 干杯
智流说完话,就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唐宁。潜台词似乎是,我都把韩山童说的那么一文不值了,也够表示诚意了。
但是唐宁的反应并不热烈,至少跟智流预想当中的情况有些不一样。
白莲社在皇城司的打压之下已经销声匿迹了很长时间,如今终于重见天日,属于百废待兴之时。
打个比方就是某破产传销公司迎来了第二春……
而唐宁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才刚刚辞官回到润州。说是主动辞官不假,但实际上,稍微知道些内幕的人都清楚,他就算现在不走,早晚也要被撵出去。
所以他们觉得唐宁这一举动非常明智,大宋开国以来有好下场的武将实在不多,除了当年老老实实把兵权交出去的几家将门之外,剩下的名将如狄青,在自己家中惊惧而死。
唐宁主动请辞,属于急流勇退。而他辞官无非是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不管你们要干什么,我都不掺和了。
这样的表态对于赵佶和蔡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若想完成他们的事情,排除异己这条路他们是必须要走的。
而作为前朝遗老,先帝最为宠信的大将,唐宁如果不能为他们所用,在这个异己的大名单上,他就算不是首当其中,也得是名列前茅。
急流勇退谓之知机,唐宁此举很好的避免了自己身败名裂的下场。而他给了赵佶这个面子,赵佶便也以礼待他。
去掉官职,保留爵位,加封食邑三百户,虽然很给面子,却也只是仅此而已了。
所以说唐宁跟自己的白莲社都是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也不为过,而两个失意的人抱在一起也能互相取暖。
这就是他亲自来找唐宁示好的目的,还特意赶在除夕这一天。
唐宁这段时间心理出了问题不假,但他的思考能力却没退化。在智流和尚贬低死掉的韩山童时,唐宁就清楚了他的来意。
但他表现的兴致缺缺,因为他满脑子都是吴胜的事情。
十五年前就出来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了,可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把他留下来呢?如果把他留下来,他现在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或许他会留在家里,跟家里的某个丫鬟眉来眼去,然后结婚生子,平淡而又安全的度过一生。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唐宁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安安稳稳把这莫名其妙的一生过完。
可是当初自己让刘令带走他,阴差阳错之下他为了自己把命丢掉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唐宁不敢去想。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人诚不我欺。这些年来,因为自己的原因,直接或间接死的人,已经不下一万了吧?
唐宁望着智流和尚,点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你想要与我谈一谈,就随我一同回府吧。
只不过今天我应该没这个时间,你可以在府上住下,待到明日,你我再细细详谈。”
一开始看唐宁兴致缺缺,智流和尚的心便是一沉。他还以为唐宁对自己的成见深入骨髓,不论如何都不愿跟自己交谈下去了。
但现在看来,两人之间的合作还有机会。智流和尚欣喜不已,双手合十施礼道:“善哉!如此甚好!”
唐宁点点头,便一抖缰绳在前面领路。裴仙童瞅瞅智流和尚,又瞅瞅唐宁,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跳上马,跟在了唐宁后面。
而智流和尚与那个斗笠男,也从路边牵出拴好的马来,跟在了两人身后。
不多时,众人便回到了唐府。府内还是那片热闹无比的景象,只是到了下午,来拜访的人也多了起来。
身处润州这种小地方的商人或是官员,眼界都不是很开阔。他们并不像智流和尚一样,了解唐宁的辞官乃是被逼无奈。
他们依旧认为唐宁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出于各种目的,他们纷纷前来送礼拜访。
照理来说,唐宁不在家,应该由王诗接见他们才不显怠慢。而王诗陪着自己的父母,还有周怀夫妇、沈括夫妇这三对儿老人,也脱不开身。
于是只好让刘依儿出面接见,为了不让他们因为被一个小妾出面招待而感到受辱,王诗特意让唐良,唐家的长男跟着一同去接待客人。
这还是唐良第一次在这些讲究身份的人面前出现,十一岁的他虽然少了一股子机灵劲,但自小就沉稳的他,反而让客人们赞叹不已,纷纷说虎父无犬子,二公子将来一定大有成就。
正在这个时候唐宁回来了,见到唐宁,唐良的脸上先是一喜。端坐在椅子上半天的他,早就有些坐不住了。
跳下来喊了声爹爹,就朝着唐宁跑过去。
他想扑到唐宁的怀里,但是又想起爹爹最近比较反常的举止,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扑上去,站在唐宁面前发愣。
见状唐宁伸手揉了揉儿子的脑袋道:“我儿挺聪明啊,知道自己胖了,扑上来会把爹爹压倒下,就停下来了。”
唐良见父亲的脸上依旧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就知道父亲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肯定不是
这么想的。
他觉得有些委屈,便丢下一句孩儿先走了,随后就匆匆离开了这间屋子。
唐宁望着儿子的背影叹了口气,转过头来,屋内的七八个宾客纷纷起身拱手道:“丹阳侯!”
唐宁也面无表情的朝他们拱手,然后把关泽喊来,让他给智流和尚二人安排住处,随后就跟刚刚的唐良一样,端坐在上首一声不吭。
前来拜访的众宾客见状,心有不解。但他们只以为是唐宁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所以依旧是跟刘依儿交谈。
刘依儿余光一直看着唐宁,见他从始至终都是一张死人脸,便在心中幽幽的叹了口气。
终于当宾客们都走的差不多了,也到了吃晚饭的时候。
今天的菜品异常的丰盛,基本上能在润州买到的蔬菜或是肉类,都出现在了桌子上。
牛婶的预估一点错都没有,一百多位客人在院子里坐了整整二十桌。他们有的是唐府邻居,有的是润州城内的达官贵人。
还有唐家旗下各商队的掌柜,店铺的掌柜,作坊的掌柜,以及作坊的大匠。
在唐宁规划的发展路线下,整个唐家产业涉及各方各面。有做手工艺的,比如公输欢带出来的那个徒弟,他现在就被聘用为丹阳木坊的大匠。
还有酿酒的自不必说,裁缝、珠宝等等行业,唐家也均有涉足。
而每年在这些行业中表现亮眼的人,都会被请到过年时的家宴上。就好比年终聚会,这些优秀员工能够跟他们敬爱的老板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一样,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荣耀。
当然,光是这些人也凑不出一百人来。主要还是何玉这家伙带了二十多个丹阳镖局里面的镖头来蹭吃蹭喝。
以前唐宁不在的时候何玉就经常拜访,唐府进行扩建的时候何玉还带着镖头们帮了不少的忙。
所以牛婶今天特意叮嘱何玉,让他把能来的镖头全喊来。于是在梨树附近的那一片,放眼望去皆是五大三粗的猛男。
唐宁在众人的注目之下缓缓从堂内走出来,他穿着一身华贵的服装,用来显摆自己的身份。不过他本人并不想这么穿,是王诗执意要求的。
可惜镇国军远在开封府,不然的话,应该让军中将校来跟这帮镖局的人拼下酒才是。
小石头和方腊也不在,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的唐宁,举起酒杯,轻声道:“多的不说,希望诸位明年今日依旧能与我在此一聚,干杯!”
“……干杯!”
大宋奸臣 第一百二十章 神经病
天气雾蒙蒙的,看样子是要下雨。唐宁披着一身厚衣裳,却依旧感到刺骨的寒冷。
关上书房的窗户,回到书桌后面继续读那封未标注来信人的信。
已经是三月了,赵佶继位,也已经过去五个月了。
五个月里,变化着实不小。先是赵佶在朝堂上询问大臣们关于战事的意见,而在新党受尽打压的情况之下,旧党主和派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所以在大宋形势一片大好,以及辽国,金国经过天山会战都已经油尽灯枯的情况之下,宋国与辽、金各签订了和约。
燕云十六州以儒州为界,东部归属宋国,西部依旧归属辽国。
和约签订之后,部分官员纷纷请辞。他们搞不懂赵佶和朝中大臣们是怎么想的,明明只要再加把火就能把饭烧熟,这帮人却偏要吃半生不熟的饭。
为了不让自己在困惑中了此残生,他们选择了跟唐宁一样的路线。眼不见,心不烦,干脆把乌纱帽一脱,回老家种地都比这来的痛快。
当然这样的人不多,所以赵佶也抱着较劲的心思,来一个辞官的他就批一个,来两个就批一对。
三个月下来要害部门的要害职位就走了一半,赵佶这才傻了眼。走的人确实不多,但他们都是身居要职的官员,匆忙拟定了一份入职名单,却因为业务不熟导致朝廷效率低下。
而这个情况直到现在都没有好转,往往由政事堂拟定出来的政令,要等到一周后才能由门下省发出去,而落实到地方,怎么都要一个月的时间。
唐宁对此并不意外,因为这就是赵佶当政时,北宋朝廷的状态。
上下官员,甚至包括他这个皇帝,都在拼了命的往怀里捞钱,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思去管那狗屁的政令呢?
以上是这封信里写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则是关于镇国军的。
捧日、神武两军在两个月前与镇国军进行了一番演习,而结果是令人惊讶的。捧日,神武两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赵佖率领的镇国军,并且在此后出言嘲讽。
此举直接导致了双方爆发一场火拼,而镇国军却又将捧日、神武两军揍得满地找牙。
这件事轰动一时,因为镇国军里面的大小军官并没有改变,还是唐宁留下的班底。而这一次的事情明显就是镇国军不受控制了,所以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就只有两个。
要么解散镇国军,要么彻底更换军中大小将校。
赵佶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他将方腊、牛石头、种建中、高树等人调离,将曹德、石
师汝等安插进去。
他本以为这样会一劳永逸,殊不知真正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石师汝接替了高树的位置执掌平夏营,然而一个月还没到,他就被平夏营的士兵吊到了一棵树上。虽然没有吊死,但石师汝却也受到了侮辱。
石家大怒,提出要对做这件事的人严惩不贷。
而当刑部的专员前去调查的时候,五千平夏营将士,有两千人说这件事自己做的。
刑部专员人都傻啦,石师汝这到底是干嘛了,惹了两千人生气?
转头去问石师汝,原来这家伙一开始不懂平夏营内的规矩,不跟着训练也就算了,吃饭的时候也不给平夏营将士按照镇国军的食谱进补。
清一色的清汤加馒头,这根本就无法补上平夏营一天训练的消耗。
唐宁当初曾经对平夏营将士说过,每天的骨头汤以及营养餐都是固定的。谁要是把这些待遇给弄没了,直接找他算账就完事了,用不着忍气吞声。
而曹德那边也有了同样的遭遇,他这人吸兵血,而镇国军在他的眼里,明显就是富到流油的程度。
所以他一开始想着在伙食上克扣,结果就导致了他差点被愤怒的士兵们打死。
同时,方腊带着一票镇国军将校向枢密院提出辞职,接替曾布的枢密院使觉得这是方腊他们在耍脾气,冷笑一声就拒绝了,并且还减了他们的薪俸。
这下可了不得了,是彻底的点燃了火药桶。
唐宁在的时候,镇国军何时受过这种欺负?一个月的时间里,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常规的武器送检都会被回绝,这不是逼着自己造反吗?
于是就在来信人写这封信的那一天,也就是半个月之前,方腊带着五千镇国军将士带走了大批军备物资,武器粮草,从营地中逃了出去,而这五千镇国军将士,大概率就是当初萧关之战幸存下来的老兵……
唐宁看到这封信就觉得头疼,难道说自己这只蝴蝶无论怎样的扇动翅膀,都无法引起一场风暴?
方腊到底还是走上了造反这条路,不过这次,他比过去更加的强大,因为他拥有火药……
而赵佶得知此事后震惊无比,蔡京在朝堂上怒斥镇国军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同时建议赵佶派神武军前去剿除方腊……
深深的叹了口气,唐宁的目光落在了书房一角供奉的骨灰盒上。
如今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预计,他怎么都没想到方腊居然会造反,他也高估了赵佶的智商,和蔡京的人品。
他以为自己给大宋打造出这么一支堪称无敌的军队,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收复燕云,去称霸天下,但是他错了。
面对外人的时候,他们是羊。但对付自己人的时候,他们就成了狼。他们贪婪的从镇国军身上榨取每一文可榨取的铜板,他们亲手将这支军队毁于一旦。
而且不仅如此,天工院被废除,经费用来扩建赵佶的延福宫。蔡京伙同杨戬里应外合,大举搜刮京西、淮北地区的民脂民膏。
而这,还仅仅是刚刚开始而已。
接下来的十数年内,一个个妖魔鬼怪横空出世。王黼、梁师成、李彦、童贯、高俅等人来了一场群魔乱舞,将天下百姓迫害的苦不堪言。
唐宁知道这一切,但他却什么都做不了。他都没能摆脱在他梦中出现的赵煦,自己尚且顾不过来,又怎么去顾天下?
况且,这一切的一切,根源不在蔡京等人,而是在他们上头,那个只知道寻欢作乐的赵佶身上。
自己想要救天下百姓于水火?简单,杀了赵佶,另立新帝都会比现在的局面强,但是这样做,岂不就是造反吗?
而且如果自己真的有能力杀了赵佶,自己身边一定跟随着无数个期待自己黄袍加身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利益最大化,到时自己该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