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奸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乃去
做皇帝也并非是不可以,但是……唐宁闭上了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赵煦的脸。
这天下曾经是他的,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赵煦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自己死后,又要怎么面对他?
还是算了……唐宁叹了口气,将那封信凑到火折子上,看着它烧成灰烬。
随后唐宁来到了供着一个瓷瓶的小神龛边上,这里供的是吴胜,是唐宁执意要在这里供奉的。
先不论吴胜有没有成功,他的死是为了自己,而且是在自己并不知情,也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为了帮助自己抹除两大罪证而死的。
唐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但吴胜没有亲眷,孤身一人在这个世上,他死了,唐宁就是想给他补偿,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唐宁只好把他祖母的坟重修一遍,并且把他的骨灰盒与他的祖母合葬。然后找了个珍贵的瓷瓶,把陶富贵留下的吴胜头发放进去,供在书房里面。
本来只是为了纪念他,但却意外的让唐宁心理状况没那么糟糕了。
满肚子的话无人可讲,唐宁有时就会对着代表吴胜的瓷瓶絮絮叨叨的念叨一整天,就像一个自言自语的神经病,心理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脑子又不正常了……
妙书屋





大宋奸臣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义帮
方腊带着五千镇国军将士离开了开封府,转头就开始进行他的造反活动。如今,他们有了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大义帮。
自从唐宁被刑部的人带走之后,方腊就再也没见过他。虽然四处打听,还是能够打听到他的消息,但是方腊觉得唐宁之所以会辞掉官职,完全是被胁迫的。
说不定他在狱中受尽折磨,狗皇帝又拿他的家人做威胁,以此要挟唐宁放弃他一手带出来的镇国军呢?
这原本只是个小小的猜想而已,直到曹德进入镇国军之后,方腊便开始对这种想法坚定不移。
跟着唐宁走遍了天下,他也见到了这天下大多数官吏在那张清廉的面具背后,贪婪无比的真容。
如果说石师汝只是觉得给大头兵们吃这么好不太合理,那么曹德完完全全就是冲着贪墨镇国军军饷来的。
前段时间才破获的严知纲一案,在曹德这些人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曹德的手段比他们更狠,他的贪婪也更甚于严知纲。
于是在一个月的忍耐过后,方腊终于忍无可忍。某一日曹德例行巡视库房,带着手下准备顺走点东西的时候,方腊与七八个志同道合的镇国军将士把他堵在了库房里。
曹德随行的两名护卫当场被打死,而曹德也差点死掉。关键时刻,是小石头出现制止了方腊的进一步行为。
两人虽是多年好友,是从小一起玩到大,饶是如此,依旧无法让方腊对现在的小石头产生认同。
某种意义上来说,方腊与唐宁十分相似。他极度的忠诚,但他的忠诚,只奉献给个人,而不是某个政权。
他忠于主上,却对这个国家没有多大的感情。而小石头在忠君与爱国之间,选择了后者。
因为他从小并不是接受唐宁的教育长大的,而是周怀和王仲显直接影响了他的童年。
如同周怀与王仲显这类士人,他们就是标准的大宋文人。心怀天下,悲天悯人。对于龙椅上坐着的是谁,他们不太在意,他们只在乎自己能否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之下,天下太平,四海稳定自然是他们追求的第一要务。
方腊通过自己的猜想笃定唐宁因为受了威胁,辞官之后才带着家人匆匆离开开封府。加上曹德等人肆无忌惮之行,更是让方腊怒火中烧。
他对这个朝廷失望透顶,而唐宁还有一大家子人要顾虑。所以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撕掉身上的军袍就扯旗造反。
当然,镇国军里面选择追随他的人不多,只有经历过当年萧关之战幸存下来的老兵们,才义无反顾的追随方腊。
因为他们大多都跟方腊的想法一样,如果没有唐宁,镇国军也就只是个空壳子而已。这么多年,在宋国较为严厉的将兵分化制度下,只有镇国军是唐宁一直带着南征北战的。
这是赵煦基于唐宁的忠心为增强战斗力的举措之一,但这却埋下了隐患,那就是镇国军将士们只认唐宁。
五千人不管到哪儿都是十分惹人注意的目标,而且他们的队伍还在日益壮大。
在绿林好汉们的传闻当中,镇国军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绿林杀手。死在他们手里的绿林同道数不胜数,如今他们摇身一变成了绿林同道,这帮绿林好汉纷纷惊惧万分。
不过也有了解内情,消息灵通的江湖人士。一听这个消息,他们就纷纷投靠方腊。
不到半月的时间,五千人的规模已经变成了一万人。他们盘踞在京西地区,攻占州府,却不伤百姓。
京西地区因为饱受蔡京、杨戬两人的迫害,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方腊率领的大义帮,不侵占百姓财产,也不取百姓分毫,他们只掠夺地主以及官僚的财富,要么就是将当地州府内的粮仓攻陷。
恰好京西地区今年大丰收,掠夺而来的粮食足够大义帮半年支用。而且在大义帮盘踞的濮州,百姓们称之为义军,有不少百姓日子过不下去纷纷前来投奔,甚至还有当地的地主老财主动送钱粮给大义帮。
就像是一阵暴风,在席卷了整个京西地区之后,朝廷为之震怒。
神武军连同京西厢军共二十万人奉命前往讨伐,由曹德领兵至濮州近郊处,却遭遇了大义帮的埋伏。
忽然鬼叫着杀出来的大义帮将在前方开路的京西厢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厢军转瞬即溃,四散奔逃。
厢军将领当场身死,待神武军抵达之时,大义帮已经撤走,余下只有遍地尸骸。
曹德大怒,指着逃回来的厢军副将破口大骂。将其鞭刑过后,便派人去清扫战场。
然而就在此时,神武军后军又突然遇袭,火药在密集的军阵之中炸响,顷刻间便重挫神武军。
头一次尝到火药威力的神武军顿时溃不成军,与此同时,装作撤退,实则绕路潜伏在两旁的大义帮伏兵再度杀出。
曹德慌乱之下只得逃命,所谓的二十万大军就这样被方腊花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彻底瓦解。
而这在明眼人的眼
中并不意外,从无实战经验的神武军与京西地区的厢军就好比二十万只蚂蚁,而大义帮的成员要么就是杀人如麻的绿林好汉,要么就是身经百战的镇国军老兵。
一万头大象在地上打个滚,这二十万只蚂蚁就会灰飞烟灭。
此役大义帮阵斩神武军三千余,俘虏四万,而自己才仅仅付出了几百人的代价。
经过这次战事后,方腊更被众人所信服。他大义帮领袖的位置如果说之前还有些让人怀疑的话,那么从这次战事过后,他就是万众所归的大义帮帮主。
溃败的神武军彻底将朝廷的颜面丢尽了,其实他们只派了八万人来,算上厢兵,也就才十万人而已。
自己吹嘘的二十万大军被如此轻易的击溃,不仅是百姓,就连其他正处于观望态度的绿林好汉们,也十分惊讶。
不觉间,他们生出了大宋官兵也就这点本事的想法,于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一个月内,因受大义帮的影响,天下烽烟四起。
各地的盗匪山贼开始举兵进攻当地州府,各地纷纷告急。
天下大乱,赵佶的统治岌岌可危。
此时赵佶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然而他听从了蔡京的建议,再一次将宋王朝往深渊里推了一步。
蔡京说如今天下大乱,逆贼四起,而当地州郡之兵,无法对敌。不如将西军抽调回来,反正西北又无战事,让他们平乱,不是正好吗?
枢密院极度的反对,西夏人虽然自平夏城一战后不复能军,但这都过了快小十年了,休养生息过后的西夏人,如今也不容小觑,若是将西军抽调回来,西夏人趁机而入,岂不是把西北之地拱手让人吗?
可惜比起枢密院,赵佶更相信他的朋友蔡京。
于是驻守在西北的西军接到了命令,要他们进入内地平叛。
种朴今年都五十多岁了,手下有一副将名为宗泽,是赵煦时代,赵煦亲自提拔的人。
一开始种朴还不知道为何赵煦要亲自点名此人,但等他到了自己手下的时候,种朴才发现,此人文武双全,确实配得上良将之名。
于是他叫来宗泽与其商议,宗泽说:“今国乱岁凶,天下狼烟四起,各地匪患丛生,不可尽也。
陛下欲调西军平叛,此实愚不可及。党项人休养生息数载,而今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若西军不在,西北之地恐难据也。”
“……”
妙书屋




大宋奸臣 第一百二十二章 病猫
种朴的想法跟宗泽一样,但是他不好说赵佶愚不可及。他不敢像唐宁一样忤逆圣旨,因为他没有唐宁立的功劳多,也没有唐宁审时度势的能力。
所以他只能顺从赵佶的命令,与其他五路汇军一处,共计三十万大军,以五万人为一路,分六路军开始剿匪平叛。
一开始十分顺利,就像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物链一样。
强盗和山贼能够击溃州郡的守军,而西军则是能够将强盗和山贼们击溃。
直到他们已经抵达了迅速扩张的大义帮范围时,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镇国军中的老兵,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火药的调配方式。而如今大义帮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张至整个京西以及整个淮南地区。
他们已经能够自己制造火药——虽然威力不如军中配发的,但却依旧有着惊人的杀伤力。
京西、淮南地区的能工巧匠不少,方腊还让他们仿制手雷,以及突火枪出来,皆获得了成功。
至此,大义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跟镇国军没有任何区别了,镇国军在用的,他们也在用。甚至是经过盘剥的镇国军已经没法再用的,他们也一样用。
在京西南路,大义帮与宗泽率领的西军展开了第一次交锋。双方在一片凹凸不平的丘陵地带展开作战,因为地形的缘故,西军无法有效的使用骑兵。
而大义帮则是在第一时间就与宗泽进行贴身肉搏。
了解到西军也装配了火药,大义帮的冲锋阵型就格外的分散。每三人为一组,每组之间保持着三人以上的间距。
这是就是西夏人应对火药的方式,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管用。
虽然三人间距不能被有效的执行,但拉长的阵型已经足够避免大部分来自火药的伤害。
同时这个阵型对付密集的弓箭齐射也非常有效果,就是跑过箭矢林立的地带有些扎脚罢了。
眼见远程打击无法对大义帮造成有效的伤害,宗泽便下令全军开始准备肉搏。
然而在接战之前,冲在最前面的大义帮忽然开始朝宗泽所部丢东西过来。
之前已经说过,手雷这玩应在镇国军中都是稀罕物,只有平夏营将士和后勤营的才能接触到。
而跟随方腊造反的镇国军将士里,至少有六百人都是平夏营骨干中的骨干。
他们经历过萧关之战而幸存了下来,当初奇袭升龙城,他们也是其中的主力。
这帮人是精锐中的精锐,不仅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甚至在平夏营中,武器装备的拆卸都是必修课。
手雷的结构虽然精妙,但对于他们这些每天都要拆几十个检查情况的人来说,画一个设计图出来简直是小儿科。
宗泽一开始还以为他们丢的是火药包,但看样子又不像。他又以为是燃烧罐,但在空中有没有划出火焰的迹象。
直到那一个又一个的瓦罐在西军头上炸响的时候,宗泽才意识到,这是一种自己从来都没接触过的武器。
威力巨大,杀伤范围又非常广,毫无防备的西军在手雷的袭击下,顿时陷入慌乱状态。
而义军已经杀到了眼前,匆忙之下,西军挥动着手里的武器开始反抗。
虽然义军在一开始让西军感受到了恐惧,但是随着战事的进行,西军开始逐渐站稳阵脚。
义军的人就算再多,武器再先进,但成员终究还是绿林中人,要么就是在不久之前,还在耕地的农夫。
他们毫无实战经验,冲锋的时候还能跟训练时一样,保持着三人一组的状态。而一旦短兵相接之后,他们就各自为战。
西军日夜训练不停,其中又多是与西夏人数次作战的老兵。打着打着,他们就重新夺回了优势,而义军则渐渐显露出抵挡不住的状态。
京西南路的义军统率是楚尊一,此人乃是投奔大义帮的绿林头领之一。
他带着三千部下投奔方腊,在大义帮成立初期,为方腊提供了不少帮助。也正是他在濮州一战之前,与方腊暗中竞争着大义帮帮主的位置。
濮州一战之后,方腊的名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而对待楚尊一,方腊也没有过于刻薄。他让楚尊一做他的副帮主,在大义帮迅速扩张之后,又将整个京西南路交到了他的手里。
方腊如此信任他,楚尊一深受感动。然而光是感动,也没什么用。楚尊一只不过是个山大王,论拦路抢劫,他是一把好手。
但若论行兵作战……说句老实话,此人的能力就连担任镇国军中的军官都不够格。
主帅是个草包,底下人再能打也没用。更何况本身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两个时辰的激战过后,义军开始显出溃败之势。
楚尊一下令撤退之后,就立刻开始逃命。回到了京西北路跟方腊汇报,方腊也没多说什么。
没责怪他,也没惩罚他,楚尊一更是感激涕零,觉得自己跟对了人。
其实这一切都没怎么出乎方腊的预料,不行就是不行,跟武器装备没任何关系。
楚尊一这个人让他去打家劫舍,他一定会把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但是大规模的作战,还是要靠镇国军里跟他一起造
反的将官来指挥。
之所以让楚尊一去,是为了让西军掉意轻心。给西军营造一个大义帮是纸老虎的假象,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目前看来第一步是成功了,至于西军会不会觉得大义帮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
因为大义帮起事,导致整个宋国陷入了起义与剿匪的循环当中。
他的好邻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些年来,无论是西夏,还是辽国,亦或是金人都在宋国身上受了一肚子的气。唐宁不再领兵作战,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值得弹冠相庆的好消息。
而如今,宋人又被大义帮折腾的头疼不已,这对他们来说,更是一个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首先行动的就是西夏人。
如今的西夏实则就是由辽国操控的傀儡,在辽国给的压力面前,他们已经没办法自主选择要不要做什么,怎么做了。
耶律延禧派人去告诉李乾顺,要他出兵宋国的西北地区。
李乾顺答应了,于是西夏人纠集六万兵力,开始朝着平夏城推进。
紧接着,不甘寂寞的金人开始对燕云十六州流口水。
燕云十六州的东部地区是宋国防御的重中之重,他们不想再把这里丢掉了。
赵煦时代就已经往这里塞了二十万大军,到了赵佶时代,更是添兵屯马,在这里塞了不下三十万或禁军,或厢军。
五十万大军在所有人眼里都应该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但是金人并不在乎。
他们知道宋人是如何的外强中干,只要没有唐宁率领的那只虎狼之师,他们就不把任何的宋军放在眼里。
所以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娄室率领八万金军朝着宋人手中的燕云八州进军。
得到风声的赵佶惊恐不已,但已经没有什么镇国军可以给他用了。
曹德在去年十二月份接手了镇国军,短短三个月之内,他就伙同一票人将镇国军的兵血吸了个干干净净。
将作监的火药开发太费钱,耽误了他的延福宫扩建,被他勒令停止。天工院的新式军械设计耗时耗力,又长期没有效果,直接被他撤销了编制。
种种原因之下,如今的镇国军连火药都要省着用,更不用提他们从一开始就遵照的‘把敌人消灭在进攻道路’上的战术了。
如今的宋国,只不过是一只病猫而已,就算发威了,也不会变成老虎。
这样的软柿子,谁会不来捏一下呢?




大宋奸臣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昔日同袍
沿着京西南路推进的西军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们前进到京西北路的时候,与他们交战的终于是义军中最强悍的一支了。
战斗的结果不用多说,第一次遇到这些对火药使用如臂指使的镇国军老兵,西军直接被打的溃败。
时代真的改变了,以前作战还讲究个排兵布阵。讲究个兵种配合,讲究一个依地形作战。
然而现在,熟练掌握火药的军队可以用任何阵型,在任何地形跟西军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作战。
且不说这支军队是不是乌合之众,只要能够熟练掌握火药的使用就能与原本实力相差甚远的军队平分秋色,这一点真是太让人头疼了。
种朴率领进军京西北路的西军惨败而归,朝廷振动。赵佶终于开始害怕了,他开始意识到这头由自己的兄长养出来用来咬辽人,咬金人的凶狠野兽,开始调转脑袋咬自己了。
但是他不清楚这是为什么,而清楚的人又不会告诉他原因,所以赵佶憋了满肚子的火。
他觉得镇国军就是看不起他,不然为什么赵煦在位的那么些年里,他们不去造反,偏要等自己继位了才来造反呢?
赵佶心里这个委屈啊,而他的好朋友蔡京对他提出了新的建议。
西北地区,西夏人厉兵秣马,蠢蠢欲动。蔡京得到报讯之后,就有了新的脑洞,他建议赵佶以贼治贼,也就是建议赵佶招安各地的山贼,或是直接招安义军,然后让他们来对付其他的山贼,或是义军。
西军则回到西北对抗西夏人。
赵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与此同时,他又有一个疑问——既然你要这样安排,那你为何不一开始就说呢?
偏要等现在西军进来,被人家打了个头破血流之后你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不过这样的想法在赵佶脑子里也是一闪即逝,蔡京随即提出了一个更好的建议。
他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今天下最强的一支乱贼也不过是脱胎于镇国军的义贼罢了。既然他们脱胎于镇国军,那何不让镇国军自己去收拾他们呢?
朝夕相处数十载,对彼此的了解一定不少。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
赵佶觉得很有道理,便大手一挥,让如今的镇国军出兵镇压义军,同时招安各地规模比较大的山贼盗匪,用蔡京的办法,以贼治贼。
神潜如今已经不在镇国军里面了,他堂堂神大少爷什么时候受过这鸟气?正好他父亲最近身体不
好,他干脆跟唐宁一样,辞了这鸟官带着老婆孩子回广东了。
而对于唐宁,他现在很有成见。唐宁的不辞而别让神潜怎么都想不明白,他就算不跟别人说,也至少要跟自己说一声再走吧?
可他没有。
被刑部带走之后也不露面,再露面就是去宫中跟赵佶申请辞职。赵佶答应之后就二话不说开始搬家,等自己得到消息的时候,他狗日的都已经在回润州的路上了。
越想越气的神潜回到广州之后整日闷闷不乐,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如今的镇国军,都指挥使是赵佖,左右两厢的军指挥使分别是小石头跟种建中。
以前那些镇国军里的骨干级军官,武大壮,陈庸,刘琦等,这些人要么跟唐宁、神潜一样不干了,要么就是跟着方腊造反。
留在镇国军内的,没有几个。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镇国军,实在是太憋屈了。
镇国军连憋屈仗都没打过,凭什么还要受曹德这种狗屁人的憋屈气?老兵们走的走,散的散,方腊只带走了五千人,但现在却只剩下了三万人。
现在的镇国军充其量就是一支稍微强悍些的禁军而已,而且因为朝廷不给肉吃,平夏营的训练也不得不结束,虽然高树已经官复原职,却也无能为力。
不过为了让镇国军作战的心思纯粹一些,赵佶还特意把曹德跟石师汝调走了,此举让赵佶自己颇为得意,他觉得这样做,镇国军将士一定会领情。
总而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伤感的赵佖带着镇国军向京西北路进军,并且遭遇了方腊的部队。
昔日袍泽如今战场相见,双方必定有很多话想说。一字一句全都包含在绑着火药的弩箭里,在头顶上炸开的轰隆声响,就是方腊要对他们说的话。
占据京西、淮南两地的义军并不缺制造火药的原材料。只是火药的威力比起将作监出产的来说,要低上太多。
就算是在头顶爆炸,伤人的效率也不高。对付镇国军这种常年接触火药,习惯了火药爆炸的军队,义军待火药爆炸后,趁对方慌乱之时进攻的办法就不是那么好用了。
但正所谓出奇制胜,方腊这个人本身就不是个老实人,再加上唐宁的言传身教,与身经百战的丰富经验,他的战术极度的天马行空。
赵佖根本就没想到方腊只布下了五千弓弩手在本身朝着他射击,而本人已经率领八千人绕到他屁股后面了。
赵佖还在想方腊这个胆小鬼,
1...285286287288289...3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