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奸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乃去
义军裹挟二十万人浩浩荡荡的杀过来,开封府内的众官员百姓,皆惊慌万分。这应该是大宋自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起义活动了。
方腊在唐宁身边呆了这么多年不是白呆的,他在唐宁身上学到了很多道理。
譬如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任何的爱,任何的恨,都是蓄谋已久的结果。
赵煦时代,因为结束了澶渊之盟,所以赵煦还富于民,减少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而赵佶继位之后,他不满足于一座宫苑的狭窄,所以他要扩建这座宫苑。
作为一个皇帝,这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如果一个皇帝连扩建宫苑的资格都没有,那他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坐在这个龙椅上到底是为什么了。
但是赵佶错就错在他不该把这件事交给童贯,交给杨戬,交给蔡京去做。
这三个人都是祸国殃民的主,拿了赵佶的鸡毛当令箭,说是为赵佶收集天下的宝物放入宫中,实际上他们私自增加百姓税赋,将百姓们刚刚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部搜刮进他们的腰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钱财过手打个折,这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三个人,身居高位尚且如此,更遑论底下
的胥吏,他们有多卖力了。
层层剥削之下,百姓怎么负担得起如此重担?
再加上早在仁宗朝便展开的党争,让朝廷几乎是朝令夕改。王安石不算成熟的变法,虽然想法很不错,但他却是强迫百姓来熟悉他的变法,而不是让百姓们自己来适应。
于是不满的情绪在心中酝酿已久,直至义军这场暴风雨,彻底将他们卷入其中。
此时赵佶还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他很委屈,他觉得全天下的人都看不起自己。不然凭什么赵煦在的时候他们不造反,偏偏要在自己上来之后呢?
明明延福宫还没扩建完,再怎么说,等延福宫扩建完毕再造反不成吗?现在自己心里郁闷的跟个什么一样,但连个散心的地方都找不到,这也太欺负人了!
镇压!必须得镇压!必须得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他们不能惹的人!
四月,浩浩荡荡的义军来到了开封府。赵佶派杨戬做监军,领禁军十万抗击义军。
与此同时,被招安的土匪强盗总数也差不多有了五万,双方合兵一处,与方腊所率领的义军在应天府附近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整场战事持续了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双方真的是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
不过虽然义军的战斗热情高涨,但毕竟在此之前,都是些耕地的农夫。所以面对正规军时,还是不可避免的落入了下风。
但禁军那边也没好到哪儿去,杨戬是个什么都不懂,又爱瞎指挥,更不愿意被别人忤逆的宦官。
因此,禁军有很多次机会去扩展优势却都没有把握住,赵佖背后都恨不得拿扎个草人代替杨戬,然后用针戳爆他的脑袋。
可惜他是那个自尊心比较强烈的弟弟派来的监军,不然的话,赵佖真的很想一刀把他砍死。
他自认不是什么精于作战的人,跟在唐宁身边学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学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很多情况,他都知道能借此扩大优势,但这个混蛋每次都没有去做,甚至还阻挠想去做的人……
赵佖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站在朝廷这边还是站在义军这边的……
一想到这里赵佖就急的跳脚,他上奏弹劾杨戬,但奏折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一直没有回复。
而且如今的主帅还是杨戬的狗腿子,对杨戬唯命是从。但凡让自己去做主帅,都不至于现在这样,
每到这个时候,赵佖就会想起那个人。
丹阳侯,你现在究竟在干嘛啊……
大宋奸臣 第一百二十七章 搬家
义军掀起的风波让长江以北的地区战火连天,然而长江以南,却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大家都在忙着过自己的日子。
不过时不时还是会有对现状感到不满的人,渡江前往北岸,追寻义军而去。
公鸡岭,前不久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忽然来了一批人,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了一个还算宽敞的小院后就离开了。
没过多久,就有人搬到这里住了下来。
虽然身在润州,但是这整个天下发生的事情,也不会脱离唐宁的耳目。
浩浩荡荡的义军杀到了开封府,知道禁军尿性的唐宁心里面暗自觉得赵佶这次要遭重。西北,不知死活的西夏人又在辽人的撺掇下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各种各样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唐宁的耳朵里,但是最让他在意的,还是完颜娄室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大宋燕云路拿下的消息。
辞去官职回到润州的这一年多,唐宁一直处于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他知道原因,但他就是无法从里面逃出来。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唐宁最害怕的时候。他每一天晚上的梦里,赵煦都不肯放过他。
他开始变的不会笑了,从前粘着他的孩子们也渐渐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头发一抓就会掉一大把,唐宁现在的脑袋上光秃秃的比智流和尚的脑袋还要干净。
他本人并不觉得什么,但看着唐宁每天这样下去,王诗、刘依儿她们的心里都十分难过。
所以唐宁想了想,自己还是不要再跟她们在一起了。
于是他干脆让人在公鸡岭里面建了一个小院子,只带着徐宁过来,师徒二人就在这里生活。
每日早晨祭拜一下牛叔等人,然后喂马,再整理一下自己的小花园。粗茶淡饭后,便是授课时间。
不过唐宁也没什么好讲的,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徐宁自己在读书,偶尔问唐宁一个问题,然后唐宁做出解答。
这样的生活虽然有些孤独,但至少能让王诗她们少些惦记。自己一个大男人,天天让家里的婆娘操心,确实不怎么样。
这天唐宁正坐在院门口喂马,师徒二人的吃喝可全都指望这匹马了。每过两天徐宁就要背着一个大背篓骑着这匹马进城买上不少的食材,虽然很累,但师父总会给他做一桌子好吃的犒劳他。
徐宁很不明白为什么师父要搬到这里来,师父给出的理由是他已经不正常了,但是在徐宁的眼中,这个略显阴鸷的师父,才应该是正常的师父啊。
“狗官!”正当徐宁蹲在师
父身边啃着黄瓜看师父喂马的时候,忽然就听远处传来一声呼唤。
“师父,是五师娘。”徐宁小声的说道。
能对师父用这种称呼的人,除了五师娘以外就没有了,徐宁有时候常常好奇,师父与五师娘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五师娘才会对师父这般称呼呢?
唐宁站起身来,望着林间小径上骑着马过来的裴仙童。
上次四师娘带着恭师弟过来的时候,师父都没有咧开嘴笑一下,徐宁因此偷偷打量着师父,想看看师父会不会给五师娘一个笑脸。
但是师父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像是一块从不融化的坚冰。
“来了。”待裴仙童跳下马来,唐宁便轻轻说了一声。紧接着裴仙童也不管徐宁就在一旁看着,一把抱住了唐宁,在唐宁耳边小声说道:“狗官,我想你了。”
唐宁轻轻点头道:“我也是。”
“你骗人,不然你为什么要住到这里还不让我跟过来?”
唐宁无奈的道:“我在家里只会让你们跟我一起愁眉苦脸,何必呢?还不如在这里,我的心里还能好受一些。”
“那他呢?”裴仙童指着徐宁愤愤不平的道:“那你为什么让他跟你一起来,就不让我跟你一起来?”
唐宁张了张嘴无话可说。
裴仙童也是二十多岁了,唐宁怎么都想不到这女人竟然会吃自己徒弟的醋——还是个男徒弟。
徐宁见状,不敢多呆,连忙倒退着溜回院子里面。
“我的徒弟我不带在身边,难道要让他自己去学习吗?”唐宁无奈的道:“带他在身边是为了教他知识啊,更何况我也需要一个跑腿的给我买吃的不是吗?”
“我就不行嘛!”裴仙童噘着嘴道:“我也能给你当跑腿呀!”
唐宁瞅瞅裴仙童,叹了口气:“我怎么舍得让你给我当跑腿呢。”
在院里偷听的徐宁顿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五师娘带来了不少东西,其中一半都是给师徒二人的换洗衣服。
院子里有水井,徐宁也很勤劳,两人换下来的衣服,他都会亲手洗干净。
不过王诗还是担心唐宁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伙会过得不舒服,所以每隔一周就会亲自,或是让家里其他人来一趟,给唐宁送些换洗的衣服和其他乱七八糟的玩意来。
家里还有些肉,有些菜。裴仙童最喜欢吃唐宁做的饭,所以唐宁便亲自下厨给裴仙童炒了一桌子的菜。
平时饭菜都是徐
宁来做的,唐宁对这个徒弟仁至义尽,不仅把自己的知识交给了他,就连做饭的技术也一样都交给了他。
幸得有徐宁在,饭桌上的气氛才没变的过于沉闷。徐宁一边吃,一边跟裴仙童聊着家里的事情,裴仙童也都一一作答。
唐宁只是闷头吃饭,一声不吭。
如果说从前的唐宁是一头猛虎,那么现在的他毫无疑问,已经变成了一只病猫。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唐宁作茧自缚,但是他明知如此,却就是无法释怀。
与赵煦的约定无时无刻不在他脑海中浮现,而现在,已经无法完成与赵煦约定的他,脑子里每每出现赵煦的脸,他都觉得那是索命的厉鬼在冲自己招手。
久而久之,这份愧疚折磨的他难以入睡,甚至白天都偶尔会出现幻觉。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的表情越来越少。
家人们为此感到十分的担忧,而唐宁最终也选择了搬出来这条无奈的路。
他不想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家人,更何况让王诗陪着自己一起愁眉苦脸,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难受而已。
“对了狗官,瑜姐姐要我把这个给你。”
吃到一半,裴仙童忽然从袖子里摸出一封信来递给唐宁。
唐宁放下碗,接过这封信揣进怀里,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捧起碗吃饭。
裴仙童看着他抿了抿嘴,也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直陪唐宁呆到了黄昏,才在唐宁再三的催促下,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晚上,唐宁坐在屋内,借着烛火打开了齐献瑜的信翻阅起来。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东京城,应天府的战事一直牵挂着赵佶的神经。
这天夜里,他无论如何都睡不好。一闭上眼睛,他就有杨戬哭喊着从殿外跑进来跟自己说他打了败仗的幻觉。
所以他干脆瞪大眼睛望着床顶等天明。
怀里的妃子发觉他的状况,便腻声问道:“陛下,这都深夜,您快些休息吧,明日还有国事等着您处理呢。”
赵佶叹了口气:“朕不困,你先睡吧。”
妃子伸手揉了揉赵佶的脸,在他耳边低声道:“既然陛下还不困,那就让妾身来帮您一把吧!”
说罢,那只手便开始往下探。
赵佶觉得自己某个关键部位被捉住,不由心头一荡,紧接着,妃子便趴在了他的身上,不停的扭动。
赵佶脑子里的担忧顷刻间烟消云散,一翻身就将妃子压在了身下……
大宋奸臣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败
应天府的战事并不乐观,官兵在此部署了十五万的兵力,誓要将义军拦截于此。
但是义军也足有二十万的兵力可供方腊驱使,虽然其中大多数都是没什么作战经验,昨天还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农夫,但是有了火药的帮助,即便是他们也足够跟官兵分庭抗礼。
加上杨戬这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屡次三番错失良机,导致官兵的防线全面缩水。
之前他们还在守着整个京东西路,如今他们只能围绕应天府和袭庆府来防守。
徐州、兴仁府、东平府等地,都已经落入了义军囊中。
镇国军的驻地内,赵佖正跟高树商量下一步的打算。两人对着地图比比划划了半天,也没商讨出个所以然来。
因为杨戬的缘故,官兵在这里的行动可以说是束手束脚。任何一支官兵的调动或是出击都要上报杨戬,并且要在杨戬批示之后方可行动。
可他老人家在应天府里面吃喝享乐,三天两头也不见他批阅文书。待折子上去,由他批阅,信使再把批后的折子发下来时,守军早就被义军给击败了。
战机稍纵即逝,发现机会若不及时出击,接下来只能落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杨戬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徐州守将在此之前发现了一个机会,没有上报杨戬就主动出击,结果大破义军,阵斩八千。
这本该是一场值得庆祝的胜利,但杨戬却以忤逆上官为由,将那名将领杖责五十。
半条命都打没了还不算完,他甚至威胁其他的将领,编造罪名上报赵佶。
杨戬乃是赵佶最忠实的狗腿子,赵佶对于他那是相当的信任。加上蔡京这个宰相跟杨戬同流合污,赵佶把折子一给他看,他就说他对此早有耳闻。
赵佶当然是满心愤怒,觉得自己手底下出了这么个人实在是耻辱。
于是那名可怜的徐州将领被抄家,自己的脑袋掉了不说,妻妾,甚至是女儿都被卖入了官坊任人取乐。
出来混的谁还不是为了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啊?一见这徐州将领下场如此凄惨,大家就都知道这杨戬是只手遮天的主了。
赵佖的身份虽然不惧他,但是除了赵佖之外,也没人敢站出来了。
赵佖孤掌难鸣,恐怕还要被杨戬污蔑。自己这个当了皇上的弟弟别的本事没有,猜忌的本事可是一绝。
他一旦发现自己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到时候等着自己的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想到此,赵佖不由觉得唐宁的急流勇退,是因为他预见到了这一天。
唐宁这个人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名字看出来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舜臣在种朴手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兵,扔到兵堆里都不会溅起水花的那种。
可当唐宁把他要过来之后,这家伙竟然接连立功,一手长弓使得出神入化,每逢战时,必定能狙杀敌方军阵中的军官,以致敌方军阵大乱,从而方便镇国军取胜。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譬如宗泽,譬如种建中等人,因此赵佖十分怀疑,他在得知赵佶当了皇帝之后,就知道会有今天,所以他才炮打儒州城,给自己一个辞官退去的理由。
高树见赵佖坐在那不知想些什么,就叹了口气,朝赵佖拱了拱手退出去。
有杨戬这家伙在头顶上指手画脚,京东西路的宋军就一辈子别指望能主动出击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宋军的溃败是可以预见的。虽然义军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但至少,在八月初,义军攻破了应天府。
杨戬在百余亲骑的护卫下狼狈逃回了开封府。
赵佶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十五万官兵现在只剩下八万,其中有四万人马还都是负责在应天府与开封府中间布防的镇国军。
接下来就到开封府了,自己该怎么办?
赵佶不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曾布这段时间过得很艰难,他与蔡京之间的权力争夺,已经让他心力憔悴了。
与自己相比,蔡京年富力强,而且他又深得官家宠信,想要在他手里面讨便宜,实在是困难无比。
不过他到底还是个心怀天下的士人,听说宋军大败,他惊得非同小可。
应天府就是开封府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天府被义军攻破,接下来义军岂不就是该进攻开封府了吗?
开封府百姓众多,一旦义军攻来,恐怕都不要义军出手,光是那些不知所措的百姓就能把开封府给毁掉。
想到此,曾布决定要亲自去见一次赵佶。
他心里面有一个想法酝酿了很久,但他迟迟未敢跟赵佶说。现如今,事态紧急,赵佶虽然对那个人意见很大,却也容不得他不考虑此事了。
于是这天下朝之后,曾布便匆匆拜见赵佶。
曾布的忽然造访令赵佶颇感意外,自打自己把曾布从枢密使提拔成了右相后,就没怎么见他出过政事堂。
对他的工作态度,赵佶十分欣赏。但很可惜的是,赵佶跟其他的皇帝都不太一样。
这个文艺青年比较感性,像蔡京这种经常跟他见面的人,他就更加喜欢。而曾布就算是闷头替他把整个天下都治理的非常好,他也不领这个情。
正在延福宫里面玩乐的赵佶就这么接见了曾布,曾布见状,心中长叹一声。
如今天下大乱,义军甚至攻破了应天府,马上就要到开封府来了,但这个人却依旧在这里游玩享乐,一点危机感和紧迫感都没有。
曾布有些后悔,他想起了章惇。
那个老家伙一定很早就看穿了这一切吧?早知如此,自己应该跟他站在一边的。
如果自己也支持他,他的计划说不定就成功了。
可惜啊……
“右相!”赵佶十分热情的跟曾布打了声招呼:“快来坐,快来坐!你看看这台上的杂耍,表演的可太好啦!
胸口碎大石,你看看你看看,这位猛士一锤子下去眼睛都不带眨的……”
“陛下……”曾布打断了赵佶兴高采烈的介绍,低声道:“陛下,微臣虽然不反对您在闲下来的时候找些乐子,但是,陛下,现在义军正在向开封府推进,您这样做,是不是……”
“哦哦,你说的对,你说的对。”赵佶站起身来拍了拍手,示意那些玩杂耍的可以停下来了。
随后他就转头往外走,曾布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那么曾相,你今日过来,就是为了告诫朕不要这样做的么?”赵佶虽然在行动上让曾布十分满意,不过他的表情和话语,却似乎充满了对曾布的不满。
“曾相你今天能对朕提起这件事,想必曾相一定有对付义军的锦囊妙计了。”赵佶瞥着曾布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曾相不妨告诉朕,好让朕也感受一下曾相你的智略啊。”
对于赵佶阴阳怪气的话,曾布除了无奈之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身为天子却气度如此狭窄,连装模作样的糊弄自己都懒得糊弄,曾布心里面这个难受啊。
这就是如今的大宋天子,可怜自己还笑话过耶律延禧。
现在再看看,他赵佶跟耶律延禧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到此曾布不由深深叹了口气。
但是这天下毕竟是无辜的,自己身为士人,为了这天下出力也是理所应当。
所以曾布深深吸了一口气,朝赵佶拱手道:“回陛下,老臣今日前来,确实是有一计说与陛下。
望陛下念在江山社稷的份上,切勿感情用事,听老臣详细说来!”
“……”
大宋奸臣 第一百二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而最轻松的一种,无疑就是逃避。
唐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所以他也知道赵佶上台之后肯定会对自己进行打压排挤。
就算赵佶准备重用自己,等到那个时候,自己的身体都该上锈了。
镇国军是属于大宋的,不是属于他唐宁个人的。皇帝的命令就是燃料,没有燃料,镇国军这辆车怎么也开不动。
这对唐宁来说是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又会相当的棘手。所以唐宁干脆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乌纱帽一脱,背着手逍遥自在。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十分严重,那就是整整一年的时间,唐宁一直都在被自己内心的愧疚所折磨。
这种感觉简直糟透了,它不仅让唐宁变成了秃子,还让唐宁连情绪都慢慢消失了。最要命的是它还间接的影响到了唐宁的家人,每当看到王诗她们因为关心自己而露出的焦急之色,唐宁心中的愧疚就更严重了。
今天的天气不太好,早上起来时,天空就阴沉的厉害。到了晌午,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唐宁搬了张凳子坐在屋檐下,直勾勾的瞅着一滴滴水从屋檐上滑落。
屋内,徐宁正在读一本不知什么名字的书。看他津津有味的样子,这本书的内容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
万万没想到在这种天气还会有人拜访,眼望着一辆马车停在了院门口,唐宁便拿起一旁放着的油纸伞,撑开之后,便朝那辆马车走去。
车夫穿着雨蓑,将马车停好,就连忙跳了下来。也没跟唐宁打招呼,径自去后箱取了一把伞撑好,又从车架下面取出一个板凳放好,随后敲了敲车厢道:“老爷,咱们到了,可以下车了。”
“嗯。”
车厢里面传来一声沉闷的回复,紧接着车厢帘被掀起,一个发须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了唐宁的视线中。
见到来人,唐宁赶忙上去搀扶。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他不敢怠慢的人的话,自己的老丈人无疑算一个,其次便是眼前这位了,自己的师父。
周怀今年都七十多岁了,就连退休这两个字对他来说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他老人家年轻时到处跑落下了病根,年纪大了之后,稍微动一动就会觉得疲累。虽说也不能因此就不活动了,但是从润州城到公鸡岭,还是一段不短的路程。
“师父,您怎么来了。”唐宁连忙道:“您若是想见弟子,派人知应一声,弟子立马就会过去见您,您亲自来这么远的地方,真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