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整整挑了三分钟,过滤了两百多枚的铜钱,看得她眼睛都要干涩得流泪,终于让她找到一枚比较特殊的。
胡杨一看,只见那枚铜钱背文为巩、西标示的。
“运气不错,找到一枚好东西,先买下来,一会再跟大家解释。”
其实,康熙通宝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背文。
唐宥大喜,她直播间的哥哥们都纷纷道喜。
“华仔,找特别的。”唐宥忍不住小声提醒。
华仔听后,眼睛一亮,似乎也找到了诀窍,再次投入到淘宝的乐趣之中。
不多时,他也找到一枚别具风格的,都没问胡杨,就自己下决心买下来。
不贵,两人付了款之后,见胡杨他们没有再出手,摊主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再次看别人下棋。
而胡杨这才和唐宥说道:“你这枚,属于稀有品种,背后有巩、西标示。保守估计,在当今市场上可值5000元人民币上下。”
在女主播唐宥开心的时候,直播间的观众羡慕妒忌,果然跟随胡哥有肉吃。
前天、昨天,华仔都有收获,虽然只是一万几千元的小玩意。但那是一天赚到的,搞不好,人家跟着胡哥干一个月,就要比他们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还要高,如何能不羡慕?
胡杨捏着华仔找到的那枚,开口道:“你这一枚,认真来说,并不属于真正流通的古钱币,在古代,并不具备购买力。
这种康熙通宝,叫康熙罗汉钱。
你们看,罗汉钱的‘通’字的走之旁是单点,而普通康熙通宝则大多是双点;罗汉钱的‘熙’字左上没有一竖,而普通康熙通宝则写为‘熈’。
此钱寓意极好,相传康熙皇帝祝寿所铸造,后在民国时期情侣间存在着互赠罗汉钱的现象,因此也承担着定情信物的作用。实属热门品种,存世较少,升值潜力巨大,市场价格近年不短飙升,值得收藏投资。
说说价格吧!这种康熙罗汉钱,这两年已经升到上千元。”
严格来说,还是要比唐宥找到的那枚要便宜点,毕竟这种存世量要多一些。
根据胡哥的指点,大家观察罗汉钱,发现罗汉钱制作精美,铜质优良,色泽金黄,外廓圆润,地章平整,内廓方正,穿口光洁整齐,钱文笔划粗壮。
胡杨想了想,又开口道:“留着吧!卖的话,也没多少钱,以后可以用来送人。”
他表示,罗汉钱代表着:吉祥、幸福、平安、长寿、相爱,拥有罗汉钱就拥有了吉祥、幸福、平安长寿等。
送罗汉钱,一方面是有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这种东西毕竟也算是古董,挺有面子的。
有直播间的观众忍不住提问,如何鉴别假货。毕竟在大家印象中,摆摊的那些古董里面,铜钱出现的概率真的好高。
“大家可以先观察钱币的包浆与锈色,仔细辨认。真币铜锈,由于时间久坚硬异常,不易剔除;而赝品则铜锈质松,浮而不实,轻刮就可脱落。
如果允许的话,还可以将钱币轻轻掷于水泥地面,真品声音纯实而无转音,有金石之韵;赝品火气充实,触物会发出回绕余音,声音沉闷或沙哑。
还有,假的铜钱,工艺大多数采用翻砂的方法,因铜汁冷缩的缘故,钱体略小,轻重不一,制作粗糙,砂眼较多,细看不难识别。”胡杨简单说了两三点,都是对付铜钱比较常用的鉴别手段。
正要往下走,胡杨忽然停住脚步,目光盯着摊上的一件物品。





鉴宝直播间 第三十七章 折扇
直播间的老观众,一看胡哥这表情,就知道有好东西要出现。
别看胡哥年龄不大,才二十多,可看宝物的眼光真的无可挑剔,绝对是贼精那种。这两三天,被他发现的宝物不是三五件那么简单。
“卧槽!不会又看到宝贝了吧?”
“这种问题,简直就是废话,你是第一天看胡哥直播?”
“就不知道这次发现了什么。”
“应该是青铜器吧?”
……
胡杨的目光,确实还停留在那堆青铜器的摊位上。
不过,他看中的,并非摊上的青铜器,而是边上的一把折扇,应该是摊主自己用的。
胡杨走过去,将折扇捡起来,展开。大家就发现折扇的一面是一幅画,另一面则是一首诗。
“好吧!我又猜错了。”
“居然是扇子,出乎意料。”
“看样子,应该是刚才抠鼻大叔的私人用品。”一说到抠鼻,大家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刚才那位大叔的象形,顿时都很无语。
他们心里想象一下,一位抠鼻大叔,拿着一把高雅的折扇,是个什么样的画面。
镜头没有给折扇的扇柄特写,所以直播间的观众们没有看到。竹制的扇柄,还有着精美的雕刻。
“老板,扇子怎么卖?”胡杨朝象棋那边喊。
刚才的抠鼻大叔转过头,脸上有点诧异。扇子是他前段时间买的,很便宜,还以为是滞销品,所以就拿了一把自己看得顺眼的。
他看那几个年轻人,能懂什么?估计就是几个棒锥而已。
不过,有生意不可能不做。而且看那几个年轻人,似乎也不穷,可以适当狮子大开口。脸上还保持诧异的表情,实则心里已经琢磨,该喊多少钱比较好。
这个比较好,是不会吓怕对方,又能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
“那是我自己用的,不卖!”大叔开口道。
胡杨笑道:“看着像是件宝贝,买回去给朋友长长见识,还望老板割爱。”
这话,是胡杨故意这么说的。不了解他的人,看他这个年龄,普遍上会误以为年轻人装逼爱面子而已,什么叫看着像件宝贝?分明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摊主也不揭穿,他们最喜欢这就是这种冤大头,什么都不懂,却花钱买面子的人。
围观下棋的摊主虽然不开口,但眼中有些羡慕,这样的水鱼,被那家伙抢了先。
“确实是一件宝物,在我家已经传了十多代人的,清朝遗留下来的扇子。看到那幅画没有,是鼎鼎有名的王鉴的作品。王鉴,知道是谁吗?我估计,现在的年轻人也不认识,一说到古代的画家,全都第一时间想到唐伯虎。
实际上,王鉴的绘画功力,并不比唐伯虎差。只是唐伯虎的名气更大而已,在清朝画坛,王鉴有着‘初清六大家’的称誉。”
摊主大叔的基本功夫还是挺6的,说了一通,都不带喘气的,可见对王鉴算是知根知底,基本功夫很扎实。
不过,直播间的观众快要笑抽。
在胡哥面前班门弄斧?这大叔有点搞笑哦!
“原来是王鉴,我知道这个人。王鉴是清初正统派的领袖之一,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嘛!
不过,这幅作品,不像是他的杰作。
王鉴的画风很保守,毕竟是传统派,这幅画可不保守,画风新颖,很大胆。”
呃!摊主都想要翻白眼了。暗想,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懂什么叫保守?几百年前,鬼知道什么是保守?
想到这家伙是个爱面子的年轻人,他也就不反驳,省得落了对方的面子,恼羞成怒,这笔生意没办法做成了。
直播间的观众感觉很有趣,刚才胡哥还特意将那个印特写镜头,让他们看清楚,是“宋旭”两个字。
他们还特意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明朝人。
这就搞笑了,一个明朝人的印,盖在一幅清朝画的绘画上。
很显然,摊主刚才的那些话,就是胡扯的。他可能很了解王鉴,对那位清朝画家的信息了如指掌,但根本分不清那幅画是谁的作品。
偏偏他还侃侃而谈,将胡哥等人当凯子,怎么看都觉得好笑。
“大叔的自我感觉良好呀!”
“哈哈!挺好玩的。”
“我们这都是上帝视觉,才会这么感觉。要是身处胡哥的处境,恐怕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以及分辨真假的能力。”
“换句话说,要是换做我们,很可能要被摊主给忽悠瘸了。”
……
摊主大叔确实没有鉴定的能力,要是他有那样的能力,还会蹲在这里抛头露面?
做他们这行的,多少会有点准备,就是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太多字。他们也会将几个历史人物、几段故事、一些古玩的基本常识背下来。
比如他,就选了个王鉴,反正只要是有画,他都推到王鉴的身上去。
“这些我们就不争论,反正是宝物就对了。这把扇子,你真心想要,两万给你好了。”
两万?
不仅直播间的观众惊呼,这大叔真够狠的,跟他经常一起摆摊的摊主也纷纷侧目,暗暗吃惊:喊这么高,就不怕吓跑人家?这胃口,也太大了吧?
“呵!大叔,那你留着当传家宝吧!”说完,胡杨很干脆,将折扇合上,然后放回原处,丝毫不留恋。
似乎被这种行为触怒一样,胡杨喊上华仔他们,转身就走,连剩下的其他小摊都不看了。
那位大叔还愣着,就被身边的“朋友”踩了一脚:“喂!来个会花钱的客人不容易,别那么贪心,让大家也赚点,快留住人呀!”
摊主大叔才反应过来,连忙开口:“等等!价钱好商量嘛!不还价就走,哪有这么做生意的?你说多少呀!”
“五十!”
“喂!靓仔,这可是古董呀!五十,有点欺负人了。”
“要不是古董,谁会花五十买?这种折扇,就算是高级商场,也就一二十块钱能买到手,两元店都能找到。”胡杨怼道。
“五十肯定是不行的,再高点吧!”
“六十?”
摊主大叔怒道:“那你还是走吧!”
胡杨抱拳:“告辞!”
转身就走!
摊主赶紧走过来:“哎哎!别多少十了,怎么说也是件宝物,你不也是有眼光,看出来了吗?五千怎么样?”
你来我往,扯了一会,终于敲定价格,两百五十成交。
摊主一脸不爽,心里却开了花,五块钱买来的,一转手就五十倍的利润。
看着胡杨将两万砍到两百五,直播间的观众相当佩服加无语,那些古玩摊的水分也太大了吧?




鉴宝直播间 第三十八章 买车的钱赚回来了
直播间的人也总算了解,胡杨虽然有钱,而且为人大方,可也不是任意让人坑的人,比如,会因为一千几百元跟人讨价还价。
“主播这种性格蛮好的,喜欢!”
豪爽的性格,大家都会喜欢,但无脑的冤大头,很多人都会觉得无语。所以,胡杨的这种举动,无疑让直播间新来的朋友们喜欢。
“我就关心,那把扇子的实际价值。”
“同样+1”
……
胡杨没有马上给直播间的观众解答,而是继续看下去。花了十多分钟,将剩下的摊位都看了一个遍,可并没有出手。
在大家看来,主播还是蛮谨慎的。
等离开那些摆卖“文物”的小摊后,胡杨才打开自己得到的那把扇子。
不等胡杨示意,华仔和唐宥都下意识将镜头移过去,对准胡杨。
“刚才,看大家一直在问这把扇子的来历,以及价值。在摊位前,不方便说,现在我简单说几句吧!
摊主大叔说是清朝王鉴的作品,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王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他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和官宦门第,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所以无论是诗文、书法,还是绘画,在当时都属于比较拔尖的一小戳人。
绘画方面,确实如同那位大叔所说的那样,挺出名的,清初最著名的几位画家之一。
他的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但我也没骗大家,王鉴的画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画风。
这把扇子,大家看一看,画面并非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而是有着强烈个性的风格。
因此,这绝对不是王鉴的作品。”
至于王鉴的其他一些信息,胡杨没有说出来,比如王鉴还是一名很厉害的收藏家、古玩鉴赏家。
大家一边听胡哥分析,一边观察镜头中的画面,不由自主地点头。
虽然不懂鉴赏古董,但都有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那画面,确实有着强烈的个性,谈不上复古的思想风潮。
所以,对于胡哥的话,基本上都信了九成以上。
“牛逼,连我这种对古董一窍不通的人,都说懂了。”
“这就是胡哥的厉害之处,用最简单的话说明,并不深奥。”
“忽然发现,鉴宝蛮有意思的。”
“是主播说得有意思,让你们去啃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你们就不会这么说了。”
……
“宋旭是谁?”华仔忍不住问道。
折扇的绘画一面,他也看到了“宋旭”两个字,不过,对这个人物名字很陌生,没有一点印象。
“宋旭,明晚期画家,擅画山水及释教人物,但留存至今的画作以山水居多。看来,大家都被这个印给误导了。”胡杨笑道。
此话一出,直播间瞬间安静下来。
正如胡杨所说的那样,他们从发现“宋旭”两个字之后,就一直以为,这是宋旭的作品,已经有人搜索宋旭的相关信息。
不少观众都已经知道,宋旭是晚明的著名画家。
“我去!难道不是吗?”
“印都是他的,难道还不是他画的?”
“怎么回事?主播说清楚点,我有点懵逼。”
……
胡杨没有让大家久等,解释道:“印章是一种标识,就跟现在商品上的商标一样。不过,仅仅靠印去断定一幅作品的出处,那就太马虎了。印章,只能说明作品跟某个人有关联,不一定是其作品。
就拿这一幅作品来说,大家看到这落款没有?显然不是宋旭的墨宝。
了解宋旭的,就会发现,他往往以八分书作款,而行笔苍秀。
八分书,可能大家又要问是什么。它是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
眼前的落款,分明就不是隶书。所以,可以断定不是宋旭的墨宝。”
“那会是谁的?”唐宥也忍不住问一句。
“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宋旭老师的作品,也就是沈周的墨宝。沈周,这个人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名气不比唐伯虎差,博学多才,尤其是绘画方面,更是自成一家,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
我之所以猜测是他的作品,还要看这画面的点苔。
点苔是古代绘画的一种手法,山水画中的点苔,是表示山石缝隙中的杂草,和山间、溪畔的灌木丛,以及远山上隐约可见的树木。点苔的形状,不外圆点、平点、竖点三种,大概与点叶法中的胡椒点,平头点与尖头点相似。
你们看这里,沈周的苔点似乎由散尖的笔头所点,行笔向下,苔点的形状不规则,多数像燕尾般岔开。
但宋旭不同,他的苔点中锋所点,有的较短近似圆形,多数略长。
不同的墨迹透露出画家不同的性格,也形成了画家作品的不同气质。”
华仔有点迷糊:“能听懂,但看不懂。点苔,看上去好像都差不多。”
其实,大多数人跟他一样的想法,都是能听懂,但看不懂所谓的点苔。
事实上,这种绘画手法,需要比较专业的眼光,才能看出来。对毫无基础的人来说,分辨点苔,有点为难他们了。
“将一幅山水画浓缩在一把折扇上,本就是一种考验,加上还是沈周的作品,这把扇子的价值,起码是这个数。”胡杨伸出一根手指。
“十万?”唐宥小心翼翼地猜测,比较保守。
胡杨摇头:“你有点小瞧沈周的作品了,起码要一百万以上。具体的价格,需要看买它的是谁。”
“一百万?”
唐宥等人惊呼,美丽的大眼睛瞪得更大,捂住小嘴。
直播间的老观众,已经有点麻木,胡哥赚钱就是这么轻松。刚花了一百多万买了一辆豪车,这才多久?就要赚回来了。
他们忽然觉得,胡哥真的很低调。
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购买更加奢华的豪车。




鉴宝直播间 第三十九章 暖心举动
胡杨带大家逛了一圈古镇的古街道,让观众们看一看岭南古建筑的风采。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祠堂。
那些祠堂,基本上都不关门,有人看守管理,甚至有人在里面打牌等等,跟大家印象中祠堂严肃的气氛有点大不相同,令人意外。
“阿婆,这番石榴怎么卖?”胡杨停下脚步,询问道。
街边,是一位看似年过七十的老人家在摆卖水果,只有香蕉和番石榴两种。而且,摊上的两种水果看着品质也不太好,有点花皮,一看就是管理不好导致的。
阿婆操着浓浓的白话口音:“一蚊鸡,靓仔爱几多?”
一边问,一边拿出一个用过的购物袋,打开,让胡杨挑选。
“香蕉呢?我看,应该都是本地的水果。”
“都一样,冇错,系自己家种的。”阿婆点头,笑的时候,大家发现她嘴里的牙齿都没有几颗了。
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家,还出来摆摊,看来家境不怎么好。
胡杨看了眼摊上的番石榴和香蕉,说道:“华仔,去那边的便利店要一个纸箱过来。”
谁都看出,胡哥是想要帮衬老阿婆的生意,华仔赶紧快步朝便利店走去,很快拎出来一个空纸箱,花了一块钱买的。
“帮我都装起来吧!”说着,胡杨从钱包取出两百元,递给老阿婆。
老阿婆很高兴,没有急着收钱,而是开口:“我帮你称一下先。”
胡杨阻止:“阿婆,不用称了,这两百元收下,本地蕉好吃,阿婆您卖便宜了。”
阿婆怔了怔,最后感激地收下钱,连声道谢,然后小心地将摊上的香蕉和番石榴都装到纸箱里面。
因为她拿出来摆的水果品相不好,大半天都卖不出几斤。
没想到,遇到一个心善的年轻人,一口气帮她全部买走,还故意多给了钱,阿婆心里很感激。
华仔拿着一瓶水,递给老阿婆:“阿婆,喝瓶水。”
这是他刚刚顺便在便利店买的,看老人家嘴唇都干了,居然都不舍得吃自己摆出来的果子。
不等老阿婆推辞,胡杨抱着纸箱,就带着华仔他们离开。
这一幕,暖到了两个直播间的观众们,纷纷赞扬。
“各位,关注走一波!我都路转粉了。”
“必须关注,主播太有爱了。”
“无意间的关怀,真是暖到心,也祝老阿婆身体健康。”
“阿婆的家人怎么搞的?这么大岁数,让她安享晚年呀!真无语!”
……
一时间,胡杨的直播间关注再度上涨好几百,有条件的观众,都纷纷送出一点小礼物,彻底被胡杨的举动给俘获了。
回到车上,胡杨没有矫情,扯下来一根香蕉,就吃起来,丝毫不介意那是根品相不怎么好的香蕉。
“蛮好吃的,别看它不好看,味道可以。”
华仔和唐宥也都跟着吃了一点,还剩下不少,胡杨打算送给贺文清。顺着导航的指引,胡杨他们来到贺文清的村子,叫贺家村,很容易辨认,村口就是一座贺家祠堂,一个年轻人在路边等。
看到胡杨的车子,他立即挥手。
“哥们,你就是贺文清?”胡杨停住车,问道。
那青年点头:“胡哥,是我。车子就停在祠堂门口吧!我叫我叔公帮忙看一下。往里面走,虽然也能走,但不好停车。”
“ok!ok!麻烦了。”
停好车之后,贺文清跟祠堂里面的老人打招呼,让他帮忙看一下车子。不担心别人偷,而是担心被人刮花什么的。
“这香蕉和番石榴,一会遇到人就分了吧!”胡杨跟贺文清说道。
贺文清的表情有点古怪,刚才的直播,他一直都有看,知道这些水果怎么来的。
华仔以为贺文清看不上这些品相不好的果子,连忙解释。
不过,没等华仔说完,贺文清就摆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刚才我也有看直播。其实,那位阿婆,是我们村的人。
她家,就三个人,出去卖水果、蔬菜、鸡鸭等,是迫不得已。儿子卧病在床很多年,废人一个,还有个在读书的孙女,日子过得很难。”
听了贺文清的话,直播间刚刚骂阿婆家人的观众顿时失声。
“这种情况,政府没有帮助吗?”唐宥忍不住问道。
贺文清翻了下白眼:“没有政府的扶助、补贴,根本活不下去好吗?单单是阿婆卧病在床的儿子的药钱,就足以压垮一个家庭。
镇政府、村委每个月都有一些补助。她家的孙女读书,也完全是免费的。”
不仅如此,左邻右舍也经常会帮点忙。
“我们村虽然也属于羊城管,但可能算是羊城最穷的村子了。”贺文清说道。
有些感慨,羊城是国际大都市,居然还有这么穷的村子,还有老阿婆那样特困的人民百姓。
1...1112131415...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