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在他们村子里,这种桌子很常见,所以贺文清等人有点疑惑地望着胡杨。
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故中国民间雅称八仙桌。
“虽然这桌子没什么艺术感,算不上艺术品,但它是橄榄木做的。橄榄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算是中高端木材。”胡杨解释道。
说完,他环视一周,问道:“这屋子,其他东西都没有了?”
陈主任等人听到又多了一件值钱的东西,心里高兴。而听到胡杨的提问,努力回忆了一会,才开口:“当时方家搬走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变卖。我们村得到这栋屋子的时候,里头基本上都是搬空了的,好像就只有……”
这时候,贺老打断道:“不,还有样东西,跟我来。”
说完,就在前面走,来到屋里的另一边的大厅。只见,大厅的边上,是一个供奉台,上面摆着一尊高差不多三十厘米的神像,前面则是一个插香用的香炉。
在中国民间,家里供奉神像,是一种传统,无关封建迷信。
通常情况下,都是观音、财神这两种神比较多。
“这,不适合吧?”陈主任犹豫了一下。
那毕竟是神,当古董,好像有点亵渎了神,不怎么好的吧?
“有什么好不好的?摆在这那么多年,也没有上过香。”贺老倒是看得开。再说,真要有什么忌讳的话,到时候办个仪式就好。
虽然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
但几十年都没有像火供奉的神,恐怕也都自己跑路了吧?
“这是关公像吗?”华仔问道。
家里供奉关公像,他感觉有点怪异。
胡杨却点头道:“嗯!是关公,也是财神,有赐福镇宅的功效,所以摆在家里并没有什么不妥。”
在我们国家,财神又被分为文财神、武财神、君财神。
大财神为中斌财神王亥,而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李诡祖、比干、范蠡、刘海被奉为文财神,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
“我看一些商店才摆关公像的。”
胡杨解释,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因此,在商店看到关公十分正常。不过,在家里一样可以摆的,没有什么不当。
他百无禁忌地将神像捧下来,观察了一会,然后又放了回去。
胡杨摇头道:“有没有开过光,我不知道,但按照艺术品的眼光去看。这尊神像不太值钱,首先,它是铜合金做的;其次,做工很一般,没什么特色。”
听到这话,不知为何,贺老、陈主任等人反而松了口气。
胡杨的目光落在香炉上面,这是瓷制品。
“反而是这个香炉有点意思,比神像的历史更长一点,清朝的豆青釉瓷器。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
而且,应该还是清朝中期的产品。
清代中期以后,豆青色釉还有的在素胎上勾勒出纹饰轮廓线,施以豆青釉,然后入窑烧造成凸起的纹饰。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香炉一样。”
陈主任疑惑问道:“插香用的炉子,也算古董?”
事实上,很多人对古董的定义还是太高,不知道身边很多东西都可能是古董。
“陈主任有所不知,在很早以前,香炉演变成艺术品,被人把玩、收藏。”胡杨笑道。
香炉在华人社会历史久远,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于是,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铜香炉,价值不菲,已失去焚香供养的意义了。
“刚刚胡哥你说的豆青釉瓷器,值钱吗?”贺文清问道。
“这种瓷器,它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豆青和东青原属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纯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
我们现在看到的,颜色接近纯绿,所以它肯定是清代之后的产物。
这种瓷器,目前品质最高的就产自清朝,曾经创下七千多万的拍卖纪录。当然,那是最高端的豆青釉瓷器,皇宫的宝物。
这一件香炉,还称不上精品,但表现也还不错,市场价六七十万的样子吧!”胡杨跟大家说道。
也亏这是官窑的作品,如果是民窑出产的,价值就差太多了。
这么小的一件豆青釉瓷器,如果是民窑出产的,即便是今天,一万几千元都能找到。
可即便如此,听见那小小的香炉价值好几十万,可把陈主任他们惊得不轻,眼睛瞪大,死死地盯着那香炉。
“方家当时漏掉这宝贝,要是知道,还不得心疼死?”贺文清嘀咕道。
胡杨却不怎么赞同这种说法:“这种品质不算特别高的豆青釉瓷器,在几十年前并不值钱,价值都是这二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才飙升的。”
老实说,很多古董都是这二十多年来被炒起来的。
直播间的观众感叹不已,一次次被胡哥的鉴定给震撼住,通过胡哥的直播,他们更加更近距离感受到古董的魅力。
接下来,胡杨他们在屋里走了一圈,没有发现其他的好东西。
剩下的事情,比如那门当、八仙桌,以及香炉怎么处理,就是他们村里的事情,胡杨不会插手,让贺文清带他们出去走走。
不久,他们在村道上看到一辆三轮车侧翻在路上,车上的废品搞得满地都是。
鉴宝直播间 第四十四章 黑白电视
都不是冷血的人,胡杨等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不像有些人,可能还会顾及是不是碰瓷之类的。
事实上,胡杨也不担心被碰瓷,对方要敢这么做,他绝对给对方深刻教训。
“收废品的。”贺文清开口道。
这个人,他认得,甚至连那辆三轮车都有印象。毕竟这位可是附近收废品的专职人员,每个月都会来那么三两次,怎么会没有印象?
“大叔,没关系吧?”华仔问道。
他们发现,收废品的大叔只顾着将地上的废品捡起来,完全没注意到自己裤子都被路面擦破,还有血渗出来。
“谢谢,谢谢!我没事。”见胡杨等人帮忙捡,大叔连忙道谢。
就怕有车过来,所以他最着急的,就是要把散落在地上的废品收拾起来。
胡杨看了两眼三轮车,开口道:“车子没什么事,放心!不过,你的腿流血,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大叔立即摆手:“没关系,没关系!不用去医院那么麻烦。”
去一趟医院,没有三两百,恐怕医生都不让你出门。那么,今天收废品就当白忙活了。所以,能不去医院,他是绝对不会去的。
现在收废品也没有以前好赚,以前一车的废品,自己起码赚好几百,现在一半都不到。
“咦!这不是我叔公家的黑白电视吗?已经不能用了?”贺文清忽然惊讶道。
他才发现,车上还有一台老电视机,正是几十年前的黑白电视。他记得,前两三年,那台电视机还能用,以前的电视机的质量就是杠杠的。
要知道,几年前刮了一场非常大的台风,还下了暴雨。
当时还是瓦房的叔公家,屋顶都没吹没了。这台电视机进了水,原本以为会坏掉,谁知道拆开晾干之后,竟然还能用,真是神奇。
收废品的大叔苦笑道:“没坏,还能放,我一百元收了。”
他现在有点后悔,这些老旧家电其实并不值钱,前些年,甚至可以用旧电视机换新的,算是一种政策。
也不是说真的以旧换新,这是有补贴而已。
不要说电视机,像二手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等,通常都是很便宜的,哪怕没有坏。
因此,一百元收了这么一台黑白电视机,他感觉自己会亏。
华仔开玩笑:“要时间再长一点,恐怕也算是古董了吧?”
看这电视机,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新中国之后的产品,说是古董应该有点勉强,要是有一百年以上,民国时期的物件,那基本上是古董无疑了。
“电视机哪有古董不古董的?旧电视机根本不值钱,不要说黑白的,二手的彩电都可能没人要。花一百元买来,我恐怕要亏本了。”
大叔寻思着,拉到什么地方转手不会亏。
其实,最好就是拉倒旧电视机换新的地方,弄一台新的,那么就是赚了。不过,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店,或者活动。
“一百元?亏的是我叔公吧?都还能用的。”贺文清忍不住说道。
胡杨露出微笑,这种事没有亏不亏的说法。
传闻很多人收以前的老电器比方说电视、自行车、缝纫机等这些老古董,听人说是这里面有银等贵重金属。
所以,很多人以为,回收这些旧家电,就是为了将里面的贵重金属提炼出来。
当然,还有说法,就是现在很多的收藏人士特别中意收藏以前六七十年代或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而且给的价格还不低。
因此,曾经这些几十年前的旧家电迎来回收的热潮。
无论那种说法,对普通百姓来说,都没有亏这种说法。
就算以前的旧黑白电视机里面有金子有银子,你也提取不出来。就算知道有人喜欢收藏这种电视机,你也没有渠道,也是白搭。
农村老俗话说,“货卖当时值”。
不管是买进还是卖出,当一件老物件对自己没用的时候,就是卖废品的价格。因此,一台黑白的就电视机,不管是卖50还是卖100,都不亏。
“一百的价格,很高的了。前段时间,还有用旧电视机换菜刀、菜篮等等呢!”收废品的大叔自我辩解道。
一把普通的菜刀,才几十块钱,所以他给一百,绝对是很高的价格了。
胡杨开口道:“大叔你没亏,这台电视机的款式有点特别,国外的牌子货。从外表上看,也保存得完整,没有损坏。
这种电视机,是有人收藏的,只是价格不高,一千几百元吧!你可以打听一点,应该不难打听。”
“电视机还真有古董?”华仔瞪大眼睛。
直播间的观众调侃:多大的事?电视机怎么就不能算古董?收音机、唱片这些都有人收藏呀!
“很新鲜?”胡杨白了一眼。
唐宥也开口:“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收藏黑白电视机。”
胡杨告诉他们,电视机收藏在国外流行过,一些特别版的老旧电视机,甚至价格非常高,至少你们买不起。
“有这样的事?我该怎么找?”大叔眼睛一亮。
既然眼前这位靓仔这么说,他应该是知道渠道的。
胡杨沉默了几秒钟,说道:“要不这样,电视机你先别处理,我帮你打听一下。你将电话号码告诉我,如果有消息,我给你电话。”
“那真是太麻烦了,多谢,多谢了。”大叔欣喜道。
别说上千元,只要能卖到四五百,他都能赚不少,何乐而不为?
胡杨用另一台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还有些特写。
随后,大家闲聊客套了一会,大叔就踩着三轮车离开。
胡杨他们刚想要走,就发现路边还有一样东西,刚才没有收拾,应该也是那位大叔收来的“废品”。
那就是一张折叠的纸,贺文清他们同样看到,但没有理会。
也就胡杨走过去,将其捡起来,打开一看。
“什么来的?”华仔问道。
胡杨看了一会:“地契,很久了的。”
“那应该没什么用。”贺文清说道。
地契这种东西,还是蛮贵重的物品,怎么可能随便当废品处理?一看那地契,还是毛笔字写的,民国以前的吧?现在早就没有法律保护了。
鉴宝直播间 第四十五章 古代地契
地契是典押、买卖土地时双方订立的法律文据。
其中载明土地数量、坐落地点、四至边界、价钱以及典、买条件等,由当事人双方和见证人签字盖章。
“这是一张红契,放在今天,自然没有法律效力了。”胡杨说道。
未向官府纳税前的地契称为“白契”,经官府验契并纳税后称为“红契”。只有“红契”具有法律效力。
眼前的这张地契,品相完好,字迹清晰,地契上有详细的写着时间、地方、当事人、见证人、归属人,卖方书立,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坐落、四至,地价,出让条件,当事人双方、亲属、四邻、中人及官牙等签字盖章等。
可以说,这是一张非常完整的地契。上面的字体,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据胡杨所知,清代地契总体上是采取“民写官验”的形式,即先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书写买空卖空地契,然后由官府进行验核。
验核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清初实行的“官验契”,就是现在看到的这种。
另外一种,是清代中晚期实行的粘连契尾的方式,即由布政司统一刊印契尾,编号发行,粘连在民写地契之后,作为官府验契凭证。
“有清初官府的盖章,我看这纸质,也应该是那个时候的物件。”
听到胡哥的话,无论是在场的华仔、贺文清,以及唐宥,还是两个直播间的观众们,都微微一惊,一个念头涌上心头。
“胡哥,别告诉我们,这张地契也是古董吧?”
没让他们失望,胡杨点头:“确实是一件古董,而且还挺值钱的。”
看到胡哥脸上的笑容,大家就知道这张地契价值不低。虽然现在没有了法律效力,拿不到地皮,但它的价值恐怕会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胡杨告诉大家:“在目前的收藏品市场中,有一块热门名为奇珍异宝的热门版块,这个版块中的收藏者,所收藏的藏品都不是主流的陶瓷器、书画、翡翠玉器之类的,而是类似于古代收据、地契、辅首、古代家具、鸡宝、龙涎香等等之类。
当然,也有人叫杂件。
除了地契,像粮票、银票等等,都是收藏的对象。粮票大家肯定不陌生,前段时间还搞出大新闻,一张珍稀粮票拍出上百万的天价。”
大家听后,眼皮一跳,别和我们说,这张地契也值百万吧?
“那它值多少钱?”唐宥感觉心都要跳出来。
直播间的观众也瞬间安静下来,公屏上的发言马上停止,好像被定住了一样。
“我跟大家说个事实吧!十年前,香港佳士得奇珍异宝拍卖会专场上推出一张民国十七年税赋收据,以375万达成成交,惊现全场,以此掀起一股古票据风潮。”
尼玛!
大家瞪大眼睛,十年前就拍出近四百万?真的假的?
“这玩意值上百万?”
胡杨无语地摇头:“我也没说它值那么多呀?
之前我就说过,一件古董的价值,往往是看它的珍稀程度的。
目前市场还能偶尔见到的是明代,更早远的只能在博物馆见到了。明代地契目前也是各大藏家重点热门收集,普通的市场价从几百到一万之间。
清代地契在不同时期价值价格有明显不同。
比如早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价格已经不菲,普通的官契都在千元以上跑。连顺治的白契都要上百。
而从乾隆开始,地契存世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山西为代表的乾隆官契非常多,普遍才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上面说的这些价格,都是普通的。
真正珍贵的,无论什么年代的物品,上百万是很正常的事。”
他目光又扫了一遍那张地契,尤其是上面其中一个人的字体,那书法造诣很高,都快要达到书法大师的水准。
“这种收据、‘证书’,在今天之所以有人热衷收藏,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艺术品。比如上面的字体,算是很难得的书法作品。”胡杨接着说道。
他真正看中的,是这张地契的书法,那才是精华所在。
直播间的观众都是急性子,一个个催问,究竟那张地契值多少钱。
“三十多万吧!具体也说不准。”
所有人绝倒,这跟路上捡到几十万有区别吗?简直就是撞大运呀!
当然,大家也清楚,没有胡哥的实力,就算滚到自己的脚边,自己也会一脚踢开,甚至无视。
“大家家里如果有这种地契、屋契之类的,就算没有了法律效力,也不要随便丢。
即便泛黄,甚至损坏,但只要地契上有清楚的毛笔字迹,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特别是属于祖传的这种地契,收藏价值很大。”胡杨提醒大家。
“明白,现在就打电话,问问家里人,还有没有这种东西保存下来。”
“我家肯定没有的,可怜!”
“没想到呀!”
“地契没有,但我记得,奶奶好像翻出来过粮票,还有银票,也不知道扔了没有。”
“啧啧!有银票,看来你家以前挺富裕呀!”毕竟普通人家根本用不上银票,就和现在的支票一样,普通老百姓根本没必要弄那玩意。
……
胡杨小心将地契重新折叠好,然后收起来,算是意外惊喜。
看到直播间公屏上的发言,他忍不住再说几句:“粮票的话,算是特殊的产物,因为遗留非常多,所以通常都是废纸,不值钱的。只有那些发行量很少的,才有收藏价值。
银票的话,因为是印刷品,所以它的艺术价值会稍微差一点。一张清朝稀少的银票,或者说宝钞,十万到三十万不等。
刚才那位兄弟说自己家有,不妨拿去做鉴定,又或许拍照,放到我们的粉丝群里面,我有空会看一下。”
这回,华仔、贺文清和唐宥都打起精神来,毕竟路边都可能捡到几十万。
“是那位阿婆。”华仔忽然指着前方。
胡杨他们望过去,就看到之前卖水果的阿婆,才回到村子来。
贺文清忽然提议:“要不,去她家看看?”
鉴宝直播间 第四十六章 捐赠
贺文清这种建议,大家都知道他的用意所在。
虽然有着一定的心思、目的,但大家并不反感。得知那位老阿婆家里的境况、遭遇,无论是胡杨他们,还是直播间的观众们,都希望她能过好一点。
毕竟那么大岁数的老人家,真不忍心她还日晒雨淋。
“好想胡哥能在阿婆家里发现宝贝。”
“唉!想是这么想,但古董真的太难说了。”
“就是,要是那么容易得到,也就不算什么稀罕之物,还值什么钱?”
“总得有所期待吧?先别说丧气话,要真有呢?”
“胡哥,你就去一趟吧!”
……
胡杨还没有看到直播间公屏的发言,闻言就点头:“那就去看看吧!要是没能发现古董,我个人也资助一笔钱给老人家。”
此话一出,原本直播间的路人瞬间转粉。
仇富的人可能会有,但做善事的人总能得到敬重,哪怕很不喜欢一个人,看到他帮助别人,嘴上不服,心里也会敬佩。
“还是胡哥大气!”
“豪爽!这才是土豪应该有的行为。”大家纷纷称赞。
在他们平台,有土豪为了讨得某位主播的感激涕零,或者展颜一笑,可能一天就刷个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那种土豪,大家也只会觉得不可思议,感叹有钱人不把钱当钱,却不会感动。
而胡杨这种举动,无疑得到了大家的敬重,认为这才是有钱人应该有的品行,达者兼济天下。
于是,胡杨直播间的关注量再次飙升,达到了一万五千多。
而此时,观看直播的观众也有三万多,几乎都是活的,不是“机器人”。这次点关注,是心甘情愿的。
“多谢大家的关注!同时,也很感谢薇薇、晴天等主播朋友。”胡杨感谢道。
他的关注增加那么快,除了自己的鉴宝直播确实带来一定的轰动性,吸引人之外,还有他这两三天的各种奖励,以及一些主播的宣传。
比如薇薇,最早和他连麦的女主播,这两三天里,天天都在自己的直播间给胡杨“打广告”等等。
“事不宜迟,我们跟过去吧!”
胡杨他们快步跟上去,很快就追上那位老人家。老阿婆虽然年纪大,但脑子还很清晰,一下子就认出胡杨这几个年轻人,露出诧异的表情。
很显然,再次偶遇胡杨等人,还是回到村里遇到,让她很吃惊。
“文清,他们都是你的同学吗?”陈阿婆忍不住问道。
也难怪她会这么猜测,毕竟有个小伙子是自己村子的,难免会以为胡杨等人和贺文清是同学关系,看上去年龄也差不多。
贺文清摇头道:“不是的!算是朋友。这位是胡哥,专业鉴定古董的。今天,他来我们村子,就是为了寻宝。我们想要去您家看看,方便吗?”
胡杨也开口:“阿婆,叫我小胡就行。”
见胡哥都这么说,华仔和唐宥也连忙打招呼问候。
“古董?我家没有那种东西呀!”阿婆很耿直地说道。
“不好说呀!我家都有。我们刚刚从方家出来,就是荒废了好多年的那栋屋子,阿婆您是清楚的。在里面,我们就找到了两三件值钱的宝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