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陈阿婆也就不再扫了这些年轻人的兴致,带大家往自己家走。
事实上,她也想请大家到她家,喝杯茶也行。毕竟之前,胡杨帮了她忙。如果不是胡杨帮衬她的生意,那些番石榴、香蕉可能到晚上都卖不完。
何况,胡杨还多给了不少钱。
“屋里很简陋,大家进来吧!”阿婆到家后,请大家进屋。
门口,蹲着一条土狗,本来狂吠的,看到是陈阿婆,立即晃头摆尾跑过来迎接。
胡杨等人才发现,这是一栋一层的小平房。屋内的空间不大,没有装修,一面墙上,贴满了奖状,应该就是陈阿婆的孙女的。
屋里,坐着一个病怏怏的中年男人,正在用竹篾编织一些簸箕、鸡笼等。
贺文清跟胡杨他们透露,这就是陈阿婆那位药罐子儿子,已经病很多年,一直吃着药,家里的重活是做不了的。
也就这两年,病情好转点,才开始做点轻活,比如编织一些竹篾品,补贴一下家用。
“大家坐,招呼不到呀!”中年男子不好意思地说道。
“阿婆,昌叔,你们就别忙着招呼我们了,要喝什么,我们自己会动手的。”贺文清开口劝道。
他把胡杨等人的来意又说了一遍。
陈阿婆的儿子苦笑:“应该没有,家里就这么大,东西都没多少件,你们随便看吧!”
确实,直播间的观众也能看到。这个家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就说这个厅,家电除了一个电视机,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张饭桌,几张凳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的。
“文清,你帮我招呼大家,我翻一下吧!”陈阿婆开口道。
虽然不抱什么期待,但看到胡杨他们的热情,也不好泼冷水,尽力配合一下。
“嗯!好,我知道了。”
胡杨才发现,陈阿婆的儿子手很巧,或者说做事情很细腻。那些竹篾制品,做得很精致。
直播间,还有不少人催促胡杨,聊一聊捐赠的事情,千万不要糊弄过去。胡杨暂时当没看见,无视那些发言。
倒茶的时候,中年男子忽然悄无声息地收起来两个玻璃杯。
那小动作,胡杨是留意到的,但为了不让对方尴尬,就当没看见。
其中一个杯口边缘缺了口的杯子,还残留一些茶垢。那杯子还不舍得扔,也足见他家确实困难。
另外一个是新杯子,那是自己母亲用的,所以也收了起来。
“这暖水壶,应该也有几十年历史了吧?”华仔忍不住说道。
“我结婚的时候买的,十多年前吧!”中年人回答道。
胡杨点头:“就算有几十年历史,暖水壶也没什么人收藏,所以没太大价值。还有这茶壶,应该也是十多二十年前购置的。”
“好眼力,没错!跟暖水壶一样,都是我结婚的时候买的。”
聊着聊着,没多久,陈阿婆就把房间里的一些自认为老物件的东西都翻了出来。
“差不多都在这里了。”
胡杨逐件看,大家发现胡哥看得比以往要认真一些。
半晌过后,胡杨手拿着一把梳子:“这角梳算是件宝物,是犀牛角做成的,挺值钱。三十万左右吧!”
好的角梳手感温润如玉,厚实,色泽圆润,手感好,不起静电。上千年前,就有古人将动物角做成梳子、工艺品等。
各种动物角,其中犀牛角无疑是最珍贵的。
众所周知,犀牛角现在已经是严禁非法买卖的物品。
嗯?还真有?
华仔忽然想起什么似得:“那不是跟刚才的地契……”
没等他说完,胡杨就给他使了一个眼色,禁止他往下说。
不管是贺文清、唐宥,还是直播间的观众,看到这一幕,也立即反应过来,纷纷给胡杨点赞。





鉴宝直播间 第四十七章 建议
正如华仔想的那样,刚刚的地契就说价值三十万左右,现在一把梳子,有没有那么巧?也是三十万出头?
看到胡杨给华仔使眼色,只要不蠢的人都知道。
胡哥这是变相将地契的钱转赠给了老人家,一方面,是为了不让老人家多想什么,或者拒绝之类;另一方面,大家觉得胡哥是想低调吧?
刚赚的三十万,就这么送出去,大家不得不佩服。
而胡哥的做法,更令大家敬佩,做好事不留名那种,省得人家一把年纪,还有心理负担,想着应该怎么感谢比较好。
“666!”
“主播这操作,我服!”
“深藏功与名呀!”
“说真的,这是我第一个那么敬佩的主播,其他多才多艺的主播,顶多就是欣赏。”
“+1”
“我胡哥的为人没得喷。”
……
陈阿婆和她儿子都没有注意到胡杨给华仔使眼色,而是惊呆,还没反应过来。
三十万?
这个数目,对他们家而言,实在是不敢想象的数目。万万没想到,一把梳子,居然那么值钱。
有了三十万,家里不说能立即摆脱困境,但起码日子会好过一些。
他们根本不会知道,那并不是什么犀牛角做的,而是普通牛角做的梳子。两者,区别可就大了。
要知道,犀牛角在先秦时代就已十分珍贵,是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文人雅士收藏的“奢侈品”。
到了明清时期,犀角雕的雕刻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候很多雕工精湛、花纹各异的犀角雕脱颖而出,但这种繁荣景象只是昙花一现。
在清末时,犀角雕珍品大量流失海外,加上早些年人们的收藏眼光都集中在瓷器、玉器、书画等大项上,相比之下,犀角雕的收藏依然是“冷门”,市场价格明显偏低,其潜在的身价并未被发掘。
而近代,忽然身价暴涨,仅仅是材料,就已经以可计算了。
因此,市场上有不少所谓的“犀角雕件”,实则是牛角造假而成的。
“真的值那么多吗?”陈阿婆回过神来,忐忑地问道。
胡杨肯定滴点头:“阿婆,您可能不知道,我们这行常说的‘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中的角,说的就是犀牛角,是几千年来都非常有名的角雕料之一。在古代,犀牛角就已十分珍贵,多为国家之间进贡礼物。”
犀牛角雕刻艺术品历来受到人们的追捧,被誉为古器物中的奇珍异宝。
由于年代久远的犀角会被侵蚀,目前流传下来的犀角成品少而又少。犀牛角雕件历来弥足珍贵,由此可见,角雕原料也更价值不菲。
“不要说做成梳子等工艺品,就算是单纯的犀角材料,现在也很昂贵,因为有药用功能,从每克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比黄金贵多了。不信的话,昌叔可以查一查。”胡杨淡定地说道。
一克就几千元?
得!难怪一把梳子敢说三十万。
也就直播间的观众等人想要翻白眼,看着胡哥一本正经地骗人。
“昌叔,三十万转给我吧!正好,我有朋友前段时间问我,想要找一件犀角做的物件。”
陈阿婆和昌叔两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点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三十万还不卖,留着做种吗?
如何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
“行,那就麻烦小胡你了。”
胡杨并不啰嗦,收起那把角梳,就跟陈阿婆他们要了一个账户,用手机银行转账三十万进去,实时到账的。
陈阿婆两母子还晕乎乎的,一转眼的功夫,三十万就躺在了银行卡里面,难以置信。
“昌叔,别惊讶了。我家老爷子战场得到的那块手表,价格差不多是这把梳子的两倍。在方家找到一个插香的炉子,也好几十万呢!”贺文清开始放猛料。
这回,昌叔俩母子终于稍微平复下来,有了比较,才更加心安。
不然,忽然一笔巨款进账,高兴是高兴,但也有些说不出的担忧。
胡杨没有立即告辞,而是目光落在一件竹篾制品上面。他走过去,拿在手上:“昌叔,这也是你做的?手艺不错呀!”
那是一个竹篾做的小鸟,惟妙惟肖。
“以前做的,很久了。有什么手艺?随便做的。”昌叔笑道。
那是以前做给女儿玩的,现在女儿都高中,早就不玩那种东西,只是女儿也没舍得扔而已。
大家这才发现,确实做得不错,直播间的观众都赞叹。
“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手工艺品,挺受欢迎的。”胡杨说道。
竹篾编织是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四百多年的历史。
尤其是在多竹子的南方,其编织工艺和圆润造型,充分反映当地农村农民群众高超的创造性和智慧,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感受。
胡杨告诉昌叔,在一些旅游区,竹篾做的手工艺品还不便宜,有人愿意花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买一件这样的工艺品回家。
“所以,我认为你可以尝试做一点竹篾编织的工艺品,比如各种小动物,实用性比较强的篮子之类。在城市,有些人就喜欢用这些漂亮的竹篮子装东西之类。纯手工做的东西,现在比较吃香。”
昌叔无奈道:“没辙!我卖给谁?”
没有销售的渠道,所以胡杨的建议虽然有诱.惑力,可只能无可奈何。
胡杨跟直播间的朋友们问道:“一个收纳盒也要一百几十元,要是用竹子做的也是同样价格,大家愿意买吗?”
一时间,公屏全都是“订单”。
其实,大家都明白,主播是想要给对方一条赚钱的路子。这比捐赠钱财更加有意义。
胡杨将正在直播的手机移过去:“喏!你看看,很多人愿意买一件试试看。昌叔,你可以先做一些样品出来,给大家看看。订单不用担心,到时候我帮你宣传一下。”
看到直播间那么多人愿意尝试,昌叔马上有了点底气。
“多谢!好!那我试一下。”
确实,这样的话,要比他编织簸箕、鸡笼、竹筐、筛子等粗制产品要赚钱很多。虽然花的功夫也会多一些,但他觉得利润高很多。
一个鸡笼,才几块钱,利润很薄。
像胡杨说的,用来收纳物品的精美竹篮子,一个就卖几十元,利润就超过了十倍,显而易见。
“做一件这样的产品不容易,以后大家多多支持昌叔。”胡杨跟直播间的朋友们说道。
他知道,从一根成竹到一个竹篾篮的诞生,所需要的工序多达十几道。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是竹篾编织的基本功。
真的不容易!




鉴宝直播间 第四十八章 人生处处有惊喜!
不大的村子,很快村民们都知道来了一个会鉴定古董的小伙子,跟贺文清是朋友。
另外,得知贺文清的爷爷一块手表好几十万,而房价留在村里的屋子也找到两三件值钱的古董,陈阿婆家同样翻出一件价值三十万的梳子,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村民们纷纷把家里“上了年纪”的东西翻出来,统一拿到一个地方,请求胡杨帮忙鉴定。
不过,古董也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一连好几家人带着失望的表情离开。
直播间的观众大开眼界,看到了农村的各种老物件,不少人小时候的记忆都涌上心头,很熟悉的感觉。
“这是玉做的,也不值钱吗?”一位村民有点不能理解。
他翻出来的这件玉雕,原以为百分百是一件宝物、古董,肯定值钱,值多少就不好说。
胡杨摇头:“不是玉的,而是广绿石,产自云浮、肇庆那一带。也不是说完全不值钱,只是这品质有点差。
广绿石,以呈纯绿、浅黄、奶白、黄中带绿色者为上品,特别是呈纯绿、浅黄色较为难得。显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
由于广绿石色彩艳丽、丰富,有些广绿石不需作太大加工,经打磨、抛光之后就会显现出生动美丽的图案和动、植物乃至人物形象,成为一件天然的艺术品,所以不少专家称广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石。”
说着,胡杨摆弄那件广绿石雕件,再次摇头道:“可惜,你这一件看不到图案,而且雕琢也不怎么用心。
老实说,这种奇石,以前的人比较习惯将其做成印章,因其温润易刻,色彩瑰丽,变化万千,深得文人雅士钟爱。明未清初已经成为有名的贡品。”
那村民一听,明白胡杨之所以露出那种表情,并非他的东西太垃圾,而是认为有点可惜。
至于胡杨说的广绿石,他并不怀疑,他们这距离云浮、肇庆也不是很远,所以是广绿石的可能性很大,只是他一直不知道是广绿石,以为是玉的。
他马上追问:“那多少值点钱吧?”
这回,胡杨倒没有让他失望,点头道:“依我看,这麒麟雕件,五千到一万之间吧!反正也卖不到多少钱,自己收藏好了。”
说完,他的目光转向这位村民的左手,那是一个烟斗。
“你那个烟斗,反而挺值钱的。”
嗯?在场的人露出诧异的表情。
那位村民大叔也一样,将烟斗抬起来,放在眼前打量一会。这烟斗,是他上次到岳母家买的,老婆娘家在海边,是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以前,渔村是个很落后的村子,并不富裕。可这十年来,政府开发旅游,那村子已经发了达。
所以有人调侃他好运气,要是迟那么两三年娶老婆,恐怕就娶不到现在的老婆了。
毕竟人一旦发了达,眼界也会变高,他想要娶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子当老婆可不容易。要知道,他们村也不富裕。
虽然说“门当户对”这种思想很封建、落后,但人往往都是这么想的。
换成是他,以后女儿出嫁,他也肯定给女儿找家境好的,这没什么好说的。
这只烟斗,是那渔村摆出来的工艺品,专门卖给游客的。当时,他就觉得挺好看,所以就买下来。除了这只烟斗,还有一件贝壳做的东西,给了女儿当礼物。
“八十块钱买的。”他跟胡杨说道。
另外,给女儿当生日礼物的那件贝壳,花了两百多。买了之后,还被自己老婆说了好多天。
他老婆自小就生活在海边,贝壳什么见多了,花两百多买那样的东西,肯定觉得吃亏了。
“那大叔你赚大了,这是海柳做的烟斗,属于高级烟斗,挺值钱的。”胡杨告诉他。
“海柳是什么?”华仔等人表示不懂。
胡杨解释:“可能说海柳,大家不怎么了解。它是珊瑚的一种,叫黑珊瑚,因其长成树枝状,枝条纤美,质地柔韧,外形类似于陆地上的柳树,故获名海柳。”
得!说珊瑚,大家马上知道是什么了。
“珊瑚也得看什么珊瑚,不是所有珊瑚都值钱的。上次我去海.南,就买了一件珊瑚做的东西,才几十块钱。”
“确实,好多都是不值钱的。我听说,红珊瑚很值钱,而且开采是犯法的。至于主播说的黑珊瑚,我是第一次听还有黑珊瑚的。”
“少见多怪,海柳我们这也有,确实是做烟斗的好材料。不过,海柳也分很多种的。”
……
看到直播间大家的讨论,胡杨说道:“大家刚说的红珊瑚,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以开采是犯法的。”
“动物?”
“动物?”
“不是吧?”
“无语,一群人读书的时候都是睡觉的吗?珊瑚本就是动物,有什么好奇怪的,主播可没说错。”
……
胡杨点头:“是的!珊瑚是动物来的。红珊瑚特别稀有,听说,二十年才长一寸,所以很珍贵。
我们还是说海柳吧!
刚有兄弟说,海柳也分很多种,看来是懂行的。
不假!海柳红柳、赤柳、膝柳石柳、金丝柳、乌柳等。其中赤柳、乌柳常见,血柳、红柳相对稀少,金丝柳属极为稀有的品种。
大叔的这烟斗,就是血柳做的。
你们看这烟斗的周身,还有雕刻的图案,挺精美的。这件烟斗,正常来说,是要好几万才能买到的。
可见,卖这东西的人,并不识货。”
大家只能感叹:人生处处有惊喜!
谁曾想,无意间买的一件小工艺品,竟然是古董?才几十块钱买的,却价值好几万,羡慕不来呀!
村民大叔惊喜不已,将刚刚那自己视为珍宝的“玉雕”被鉴定不值钱的不快全部消散。
围观的村民,则是满眼的羡慕。
“这烟斗,我可以八万收购,你也可以自己拿去问问,或许能卖更高价,这不好说。”
大叔立即摆手:“八万给你,给你!”
他是嫌麻烦,而且怕拿出去问,不一定有这个价格,所以干脆点。他看胡杨,不是坑人的人。
接下来,胡杨还收到一件民国时期的瓷器,同样花了好几万。
鉴定完之后,夜色都降临下来,胡杨等人被热情的村民留下来。他们几个,当晚也就不回去,华仔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唐宥和胡杨都是一个人住,所以不用交代什么。
当夜,胡杨他们几个就住在贺文清家里。
今天一天,胡杨的收获虽然没有昨天那么大,赚好几百万,但也算过得去。而且,直播间不少人认为,今天胡哥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鉴宝直播间 第四十九章 五万?可以
第二天,胡杨等人在贺文清家里吃了顿早饭后,就打算离开。
然而,忽然传来消息,镇上有人在沙河无意间打捞到东西。沙河是珠江的一条非常小的岔流,平时水流很缓和。
“可能是沉船什么的吧?这不是我们镇第一次打捞了。”贺文清开口道。
他们镇,在百年之前,就是商业重镇,来来往往的商船可不少。所以,在沙河发现沉船,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过,以往的几次,好像文物部门、水下考古的人来得很快,可收获很小,打捞上来的东西没什么价值。
“沉船?那岂不是有宝物?”华仔眼睛一亮。
在他的印象中,古代沉船就代表着财富。他们经常看到新闻报道,什么地方发现古代沉船,打捞上来多少瓷器之类。
贺文清摇头:“想太多了,我们镇,古代主要是做茶叶生意。你想想,那些船拉的都是茶叶,泡在河底那么久,还有什么用?
依我看,这次文物部门的人恐怕都懒得来了。”
毕竟前几次大张旗鼓,甚至有一次还邀请了媒体前去报道,谁知道打捞上来的就是些破烂船板,丢了不少脸面不说,还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贺文清没猜错,这次发现沉船,淳朴的镇民第一时间就报告上去。
可是,文物部门的人这次态度很冷淡,随便敷衍几句,表示他们暂时没有空闲人手。跑空了好几次,还不怕吗?
“胡哥,我们要不要去看看?”华仔问道。
胡杨看向唐宥:“唐妹子,你有什么计划?如果有其他急事,我帮你叫辆车回市区吧!”
唐宥见胡杨并不抵触她再纠缠一天,也就不加犹豫地开口:“没有计划呀!正好,我也没见过沉船,可以一起吗?”
“行,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说完,胡杨也打开直播:“刚刚,我们得到消息,沙河镇发现了古代沉船。现在,我们就赶过去,见识见识,说不定有收获。”
贺文清也跟着,但他还带着一些渔网、钓具什么的。
“我经常到那一带捉鱼,挺肥的。上次,我就钓到一条六十多斤的鲶鱼,五十块钱卖掉了。”贺文清解释道。
华仔和唐宥瞪大眼睛:“那么大的鱼,你五十块钱就卖掉?”
贺文清挺无奈:“没办法,太大的鲶鱼,其实没多少人喜欢,有些人甚至不敢吃。上次,还是一个养狗场买走的。”
得!鱼太大,人都不敢吃,只能喂狗?
直播间的不少观众能理解,那些大鱼,鬼知道是吃什么的?或者有什么基因变异之类。
“不是说广东人什么都吃吗?”
“尼玛!我们广东人还没到饥不择食的地步。”
“我是北方人,但在羊城十多年了。说句公道话,广东人吃东西还挺挑的,什么都讲究新鲜。”
“总会有些地域黑,不用理会。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何必去黑?”
“习惯了,我大南.京也经常被黑。”
……
看着话题有些歪了,胡杨赶紧拧回来:“可能大家会觉得,古代沉船和自己很遥远,很神秘。其实不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沉船就超过十万艘。而珠江这个出海口,恐怕都有超一千艘。
刚刚贺兄弟也告诉我们,他们镇就发现过接近十艘。”
胡杨他们刚上车,陈阿婆就掕着东西小跑过来,是家里种的蔬菜、水果,还有两个大阉鸡,要送给胡杨。
“家里没什么能拿出手的。”陈阿婆抱着歉意说道。
胡杨没有客气,收下陈阿婆这份礼物:“阿婆,您太客气了。”
蔬菜什么的,胡杨准备带给张奕华那哥们,尤其是两只阉鸡,自己不会杀鸡,有空去蹭一蹭饭就好。
一点小事,总能给大家带来感动。
才十多分钟,胡杨他们就来到了“事故现场”。
1...1415161718...211
猜你喜欢